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考查角度整合法专题突破练(七)文化的特点与文化的作用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计划(精选10篇)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计划(精选10篇)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计划(精选10篇)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计划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高考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根据高考的特点与要求进行复习,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能力,克服在考试中知道的记不起,会做的答不出,能得的分得不到及低能、低速型失分的缺陷与障碍,从单一知识型备考型向科学方法型全面素质备考转变。

二、学生基本情况:本期任教25。

29两个班级的政治教学,均为文科班学生。

三、教学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高中第1、2、3、4册的复习教学,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训练,突出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并且结合《课程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运用的不同层次的基本要求,准确地贯彻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特点。

2、要充分利用有限课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突出,难点讲透。

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各种形象、直观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有效地探索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获得结论。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计划精选篇2指导思想:研究课程标准,吃透《考试说明》,分析学生状况,特别是一模的考试情况,认真作好试卷分析讲评,及时调整复习思路,提高复习实效,力争在二模中成绩有新的提高。

复习思路:立足教材,强化背诵,整合教材,理清脉络,结合时政,提升能力。

政治组高三教学经验总结

政治组高三教学经验总结

群策群力与学生一起成长——政治组高三教学经验总结高三一年是忙碌而充实的,认真教书,用心育人,全体高三备课组成员在与学生共同迎接高考的日子里,与他们分享拼搏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共同体验成长的感觉!现将一年来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把握本学科高考特点,研究今年应考策略(一)把握高考文综政治的命题特点和规律1.突出思想性和政治性,强调思想立意,立意高远高考试题的选材,注重新课改理念强调的“三贴近”原则。

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全面考查学生能力,尤其强调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在充分体现选拔性功能的同时,在推动素质教育中发挥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这成为越来越多的省市高考命题所体现的指导思想。

2.注重能力性。

全面考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具体到某一道题有时会综合考查多种能力。

3.富有时代性,体现生活性。

紧密联系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

把学科知识的考查与社会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政治学科的特点。

新课程倡导教学生活化理念,要关注学生自身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参与生活,在生活中锻炼能力,提升觉悟。

关照生活是指命题设计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这种生活化取向的命题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4.突出综合性①全面考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②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认同、确信程度,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力。

③试题不仅考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选修课的模块内的综合能力(17--25题和36--37题),还考查三个模块间、两个模块间的综合能力(28--29题);试题不仅考查政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还考查政史地三科间的综合能力(29题),即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多模块、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 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  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化生活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幽幽书香,百年沧桑。

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

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是因为()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抒发爱国情怀,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某市举办中小学生经典朗诵比赛。

这体现了()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强制的、有形的④主旋律文化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①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②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能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④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其成功申遗填补了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在世界遗产名录当中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高三政治高考备考策略

高三政治高考备考策略

高三政治高考备考策略高三政治高考备考策略篇一一、确立指导思想,明确目标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我压力大,精力充沛,科学准备。

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夯实基础,提高能力,训练思维,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注重讲座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能力培养,增强高三政治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团结协作中备考。

二、分析高考试题,把握导向1.夯实基础知识,注重政治理论素养。

从今年和往年的高考政治题来看,题型的编写和答案的组织都接近课本,有些题型甚至直接使用了课本上的知识命题。

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基础知识。

2、把握时代脉搏,注重政治敏锐性。

政治高考往往迎着社会热点上,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设置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意问题,所以,必须对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要体会和领悟热点问题在知识上最有意义的切入角度,做到教材与问题的有机结合,对每一热点要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以及文化这四个角度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高考政治复习主要措施(一)、加强对“学、教、考”的研究,在研究中增效1、要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分析他们的思维、心理、能力、学科知识的优势与劣势,做到心中有数。

今年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思维不活跃, 所以复习关键点是狠抓基础,步步为营。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积累,仔仔细细的查缺补漏,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对考试、对高考的研究,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着重研究教材、《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广东的政治高考试题,特别是重点研究2017年广东文科综合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认真分析、准确把握试题的特点极其透射出的教学要求和备考方向。

注意研究和把握新课程的特点及本省命题的特点、地方特色,注意教材内容与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实际的联系。

(二)、具体安排第一轮复习:2017年8月至2017年2月1、读——细读教材。

细读教材能帮助自己树立自信,通过细读,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力争能全面了解教材,不留遗漏。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情势,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增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条件,是素养教育的重要保证。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接下来是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的文章,期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一、知识专题课高中《思想政治》“致同学们”明确指出:“第一,你要了解:本教材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

”然而,在多年的高三复习中,我发觉,经过高一、二的新授课和高三的一轮复习,大多数学生对教材的单元、课题、框题、目题还是不熟悉。

针对这种状态,高三复习亟待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只是老师说,学生不说;不能只是把学生带进教材,学生却走不出教材;不能只重视微观考点的讲授,却忽视宏观框架的构建。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老师应如何解放自己,挽救学生?1.让学生对照教材“目录”讲。

某一课时准备复习哪个单元、哪部分内容,先让学生预习,课上让学生对照书上“目录”讲授主要内容。

如果一个学生讲不全,就找两个、三个、四个……直到学生讲的内容完全为止。

刚开始这样做可能难以到达预期成效,耗时较多,但坚持下去,成效就会好起来。

2.让学生对照单元“管涌图”讲。

每个单元的管涌图很好地描画了本单元内容的梗概和思维的流向,因此,单元知识建构就引导学生按管涌图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控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掌控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周密性和整体性。

3.让学生环绕一个“知识块”讲。

环绕一个知识专题第一要学生进行模块内整合,讲专题内及专题之间的关系,比较异同及联系,理清易混的、交叉的概念与原理的关系;然后将某一专题知识与其他模块的知识交汇点进行渗透。

如讲“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专题,模块内整合触及的内容主要有: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4货币与纸币;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6货币与财富;7货币的种类与情势;8外汇和汇率;9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0价值与价格;11价值规律及其表现情势;1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3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14市场与计划;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1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7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18市场调解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202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考纲详解板块三__文化生活含解析

202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考纲详解板块三__文化生活含解析

专题04 考纲详解板块三——文化生活专题9 文化与生活【考纲原文】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常考视角】视角1 依托小岗村的改革成果、国家颁布的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考查文化的作用【例题】(2024·新课标Ⅰ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我国改革起先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隐私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改革犹如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

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动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

2024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意广阔农夫摆脱贫困、过上富有生活的期盼,党中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确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确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24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全部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方法的看法》,推动“三权分置”改革;2024年出台《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看法》,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化。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学问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高考时事政治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高考时事政治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考时事政治知识点:中国特⾊社会主义⽂化的⽂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进⽂化⽣活 ⼀、⾊彩斑斓的⽂化⽣活 1、当代⽂化⽣活⾊彩斑斓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化产品的⼤批量,规模化,产业化⽣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化⽣活的"喜"与"忧"的表现 (1)⼤众传媒的发展给⽂化⽣活带来的正⾯影响:①充实⼈们的精神⽣活②传播科学⽂化知识③使⼈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地价值观念,提⾼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们的消费观念,推动⽣产的发展。

(2)⽂化⽣活中的忧虑现象:(原因)⽂化市场的⾃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3、⼤众⽂化 (1)含义--⾯向⼴⼤⼈民,反映⼈民的利益与呼声,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化,是我们所倡导的⼤众⽂化。

(2)如何发展?⼀个原则: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双为和双百⽅针: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针 三贴近和三创新:努⼒贴近实际、贴近⽣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段。

四种思想和精神:⼀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切有利于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切⽤诚实劳动争取美好⽣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化产品符合⼈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在⽂化⽣活中选择 1、落后⽂化: (1)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彩的⽂化,都是落后⽂化。

(2)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等 (3)态度:需要不断通过科学⽂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化 (1)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化、"*"邪教、**⾊情⽂化等,都属于腐朽⽂化。

(2)危害:腐蚀⼈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产⼒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高考思想政治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八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高考思想政治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八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比较项 哲学
具体科学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区 任务 别
作用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 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
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领域的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拓展提升 三个标准突破哲学派别问题
思维和存 存在(唯 基本派别 在何者是 物主义)
本原
思维(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可知论与 思维能否(彻底) 能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正确认识存在 不能 不可知论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者为本原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是思维和存在的
能够正确认识世界 可知论
关系问题,也就是
思维和存在有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
意识和物质的关
无同一性
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 不可知论
系问题
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专题八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编 专题突破
思想政治
内容索引
知识整合•典题精练 专项突破•素能提升
[网络构建]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唯物主义的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牢固树立物 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树立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题型强化练九探究开放类主观题含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题型强化练九探究开放类主观题含解析

题型强化练九探究、开放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开放类试题是指试题允许、提倡和鼓励答案多元化,而非唯一的一种试题形式。

它具有命题开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开放、答案开放、评分分等级等特点。

具体表现为提建议、写宣传语、写提纲、写广告词、写标语、写评论、拟发言要点或提纲、列举名言或名句、围绕主题提出观点等,允许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

试题在考查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技法指导][题组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福建提供了行动指南。

减碳,厦门在行动。

厦门作为国家首批低碳城市试点之一,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地域小、资源(能源)缺乏等市情,制定《厦门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园区改造、交通、垃圾处理、能源、林业等领域综合利用先进低碳技术、方法和手段,以及增加森林碳汇等碳中和机制,打造碳中和厦门样板。

东坪山片区采用纯电动公交、太阳能供电等优化能源结构,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8吨/年;加快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打造智能化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实施垃圾分类、绿化景观和林相改造,保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围绕“美丽中国”“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撰写一份演讲提纲。

要求:①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②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③不少于150字。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2021年以来,D省某镇把“飞地经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抓手和拉动镇街经济增长的“牛鼻子”,创新实施“党支部+‘飞地经济’+合作社联盟”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了“飞地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考政治复习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高考政治复习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高考政治复习策略的探索与思考德阳外国语学校王琼远政治高考试题的突出特点是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高三政治复习应全面详细地进行各个考点突破,从夯实基础、整合时事热点、训练解题能力到心态的调适等方面入手,认真、扎实、有效地搞好复习,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学生能力。

一、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第一轮复习要求学生对高考考点进行全面了解、理解和掌握;第二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知识点,夯实基础,从总体上驾驭知识;第三轮复习要求学生定时定量专题训练,应用知识,提升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所复习考点旁边做不同掌握程度的记号,便于课下自己有侧重点的复习知识点。

要求学生每个模块、每个单元、每一课都能梳理出相应知识点,以便于更熟练掌握教材。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每个模块的内容,简化所学知识,以便能更为精准的记忆基础知识。

同时引领学生静心梳理知识,做到“颗粒归仓”,开好“中药铺”。

学生识记和理解的一千左右知识点如同“满筐的珍珠”,要穿成线,连成片,归好“仓”,分好类,开成“铺”,才能在高考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提取并准确地运用。

其次,高中政治由经济生活、经济学常识、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五部分组成,不同部分的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部分,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例如经济生活,考生应从“为什么”,“怎么做”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

二、整合时政热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门时代性极强的学科,高考政治试题绝不回避热点、焦点。

从2013年的高考政治试卷来看,试题和现实联系紧密,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和主张,贯彻了新课程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

因此,学生在夯实基础、掌握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必须高度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热点、焦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试题(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突破练5课时1我国的国体与政体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试题(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突破练5课时1我国的国体与政体

专题突破练五全过程人民民主课时1我国的国体与政体1.(2023·河北衡水模拟)人民群众就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座谈、网络、民意调查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人大“开门立法”,政府“开门问策”,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老百姓通过村民、居民、业主代表大会畅所欲言,推动公共事务管理……由此可见()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最真实的民主②我国已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③发扬民主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生机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能够直接管理国家事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西式民主的政党和政客往往都是从选举角度出发,没有长远治理国家的手段和思路,四年到五年的选举周期,让政党疲于应付选举,很多政策在选举年无法实施。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国家发展能够作出长远规划,政策可持续得到有力执行,保证了目标的可实现。

下列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解正确的是()①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全民民主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④全过程人民民主能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和决策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3·陕西汉中模拟)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完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①是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所决定的②促进了党和政府高效顺畅地履行国家职能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④使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4.2023年3月《××市快递条例》正式实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步骤二 专题融会 专题7 特色探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与改革开放的成就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步骤二 专题融会 专题7 特色探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与改革开放的成就

专题七特色探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与改革开放的成就一、“依法治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1.民主法制的确立(1949~1960年)(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民主法制的破坏(1966~1976年)(1)原因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

(2)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1978年至今)(1)平反冤假错案(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3)建立法律体系。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被正式写入宪法。

(4)基层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

4.祖国统一大业(20世纪70年代至今)(1)“一国两制”构想——理论提出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②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

③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宪法保证,“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首先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精品]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行为主体+经济制度+主题主线整合法专题突破练(二)

[精品]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行为主体+经济制度+主题主线整合法专题突破练(二)

专题突破练(二)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一、选择题1.(2018·安徽黄山一模,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这有利于( )①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关系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③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④消除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无直接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④中“消除”说法不科学,排除。

①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作用。

2.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实现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这一举措使用工的天平进一步向技能型人才倾斜。

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对技术人才市场带来的传导效应是(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价格变动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解读题目信息可以看出:机器换人会使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这是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需求量增加,表现在图示上应该是需求曲线向右平移,所以选①排除②;而技术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会引起技术人才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从而引起供给量相应增加,所以选③排除④。

3.(2016·山西太原一模,13)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强调,“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

这有利于( ) ①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②保护私有财产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③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④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动力,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同速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①观点错误。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全面依法治国含解析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全面依法治国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七全面依法治国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

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这启示我们( )①科学立法,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②自觉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③规范执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④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这启示我们在立法工作中应( )①增强立法的程序性,确保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②实行开门立法,努力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④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严格遵循立法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公安、文化等部门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有群众向公安机关举报,某网民在网上发布多条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

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该网民刑事拘留。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英烈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体现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意志②群众向有关机关举报是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重要体现③公民的言论自由是有限度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④公安机关依法履行社会建设职能,营造良好社会风气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规定,相关各方应建立权力沟通、协调、协同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实现流域治理从竞争到合作、从扯皮到协调、从对抗到协同的转变,使“长江之水更清、两岸更绿”。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②以良法推动善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③以法律管权管事管人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必要条件④多元共治是推进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0年1月,某县公安局民警接举报,网民官某在同学群内散发关于疫情的不实消息。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9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教案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9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教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
- 确保每位学生都准备了《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突破教材,特别是专题9“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的相关章节。
- 提供补充阅读材料,如关于中华文化发展简史、文化强国政策解读等,以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2. 辅助材料:
- 准备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如古代书画、建筑、传统节日等,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
4. 教室布置:
- 将教室座位设置为小组讨论的形式,每组配备白板或海报纸,方便学生记录讨论成果。
- 在教室前方设置多媒体展示区,便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置一个小型的“中华文化角”,展示一些实物或模型,如中国传统工艺品、书籍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学习。
5. 其他资源:
- 邀请文化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线上或线下讲座,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视角和前沿信息。
- 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持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文化发展简史,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中华文化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当代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政治行为主体(含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政治行为主体(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四政治行为主体1.2019年1月15—16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要咬定三年为期目标不放松,分阶段、分领域地完善策略方法、调整主攻方向,保持强大攻势。

要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保护伞”不放,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真功夫、细功夫,确保取得实效、长效。

由此可见( )①在新时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被赋予新职责②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专政是民主的有力保障③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④党和政府履行政治职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气爽、天蓝,政治生态也要着力营造“绿水青山”。

推进反腐败斗争,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

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的是( )①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民主的作用②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③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所有政务公开,便于群众监督④建立和完善包括监察委员会、检察机关等在内的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形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2019山东威海二模考试,16)某市纪委监委创新监督平台,为全市所有办理事项(如办事流程、权力清单)逐个制作了专属监督二维码,群众只需扫码便可对公职人员的履职情况、工作作风、违纪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投诉、举报。

“码上监督”()①健全了当地对公权力制约的监督体系②精简了相关部门服务群众的办事程序③搭建了群众有效监督公权力的新平台④增强了该市公职人员的履职尽责意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某社区建立“开放空间居民议事厅”,在既定的议事规则下,居民对自己感兴趣的社区事务畅所欲言,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形成了“微信议事厅”“网格议事厅”“楼宇议事厅”等细分载体,社区许多公共问题得以解决。

2019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文化的特点

2019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文化的特点

2019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文化的特点
1、世界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3、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必须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4、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

5、面对各国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尊重、包容的态度。

6、中华文化的组成(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

7、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8、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0、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包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1、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1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相关推荐:
2019年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汇总(一)
2019年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汇总(二)。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中华文化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中华文化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中华⽂化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三政治《中华⽂化》的复习知识点以供⼤家学习。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中华⽂化 1、中华⽂化的特点 (1)中华⽂化博⼤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独具魅⼒。

(2)中国特⾊社会主义⽂化是⾯向世界、未来、⾯向现代化的民族、科学、⼤众的⽂化。

2、中华⽂化的影响: (1)中华⽂化的⼒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命⼒、创造⼒和凝聚⼒之中。

(2)源远流长、博⼤精深的中华⽂化,是世界⽂化⼤花园中⼀朵璀璨的奇葩。

是全⼈类的⽂明瑰宝,为推动世界⽂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

(3)中华⽂化不但对今天中国⼈的价值观念、⽣活⽅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且对⼈类进步和世界⽂化的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

3、弘扬中华⽂化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持民族特点,增强中华⼉⼥的爱国情感和⽂化认同感; ②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③有利于发展先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如何提⾼对中华⽂化的认同感: (1)⾃古以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化。

(2)在我们⾛向世界的同时,千万不能迷失⾃⼰的⽂化,不能失去⾃⾝⽂化独特性。

(3)保持本民族⽂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纪承中华优秀传统⽂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旁贷的历史重任。

5、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1)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美德。

如:①敬业乐群、公⽽忘私的奉献精神;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③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崇⾼志趣;④⾃强不息、艰苦奋⽃的昂扬锐⽓;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 ⑥鞠躬尽瘁,死⽽后已的为政风范;⑦奋不顾⾝、舍⽣取义的英雄⽓概等。

(2)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6、青少年应以实际⾏动弘扬中华⽂化: (1)通过课⽂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式深⼊了解民族⽂化的精粹; (2)⾃觉保护⽂化遗产; (3)⼤⼒宣传民族⽂化。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点、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对应内容如果能适合社会生活的变迁,持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防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准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准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准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准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七)文化的特点与文化的作用一、选择题1.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

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

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文化是人们实践的产物,材料中“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体现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④应选;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D 项。

2.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可以将“十五”“十一五”定位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十二五”是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且以培育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规模、打造产业园区、整合产业资源、聚合产业资本为重点的发展时期;而“十三五”则是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新兴产业门类和新业态对文化产业进行大解构、大变革、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期。

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①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②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作用的知识。

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④正确说明了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综合国力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①的观点夸大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作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③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选B项。

3.唐初盛世,“贞观之治”,也是文学的“盛唐时期”,诗歌成就最为辉煌。

王维、李白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一时期的诗歌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息。

即使是一些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

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至晚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文学日衰,诗歌也呈现出忧时嗟生、消极悲观的特点。

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①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②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④一定的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同时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故②③正确。

4.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

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 )A.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B.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博大的重要标志C.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D.利用现代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答案:A解析:B项表述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C项表述错误,“根本途径”的说法夸大了保护文物的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国家的文化安全;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5.在G20杭州峰会演出中,原始文本来自德国、艺术创作在俄罗斯的世界经典舞剧《天鹅湖》在东方湖畔完成了一次全新的演绎,获得各国来宾的一致好评。

这表明( )①各国间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②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③④应选;①说法与事实不符;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②错误。

本题答案选D项。

6.(2018·山西晋城一模,15)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号召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这是因为( )①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②企业家精神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③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④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企业家精神主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②说法不科学。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③中“促进”说法错误。

①④正确切题,故选B项。

7.《易经》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位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进社区,开展敬老活动。

这表明( )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②民族节日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应积极保护③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②说法错误,因为民族节日不是世界文化遗产;④说法错误,因为传统习俗有优秀和落后之分,优秀的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A项。

8.(2018·河北衡水中学六调,50)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一书中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期间,一个社会的心态往往更加乐观、开放和宽容;而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衰退期间,一个社会往往会变得更加悲观、封闭和排外。

由此可见(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答案:D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A项说法错误。

题干强调经济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B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切题。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但经济发展并不是文化包容性的基础,即经济发达,文化不一定包容,经济不发达,文化不一定不包容,C项说法错误。

9.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邀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部分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参展、参演,采取事物展示、销售、图片展览、多媒体演示、代表性继承人现场制作等形式,充分全面展示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

非遗保护有利于( )①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趋同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③展示民族传统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④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非遗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②④符合题意;①中的“文化趋同”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项。

10.(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19)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创作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大型演出,譬如云南的《云南映象》、广西的《印象·刘三姐》、陕西的《长恨歌》、浙江的《宋城千古情》、四川的《藏谜》、山西的《又见平遥》、内蒙古的《千古马颂》。

这些演出( )①反映了中华民族文明的程度②能反映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的骄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我国不少地方创作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大型演出,这些演出能反映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③正确切题。

这些演出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但不能反映中华民族文明的程度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①④不符合题意。

11.《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十几年来,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气氛。

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②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的知识。

举办《感动中国》节目的意义在于感受、传递道德的力量,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项。

12.(2018·山东济南一模,19)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等让更多的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①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借鉴吸收国外文化一切有益成果④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排除①。

题干未涉及借鉴吸收国外文化有益成果,排除③。

“接触”“吹至”“跃动”说明②切题,“数百项”“内涵丰富”说明④切题,答案选C项。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家风是无言的教育,良好家风的涵养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是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是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过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的过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良好家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2)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请为你的家庭设计两条新家风。

(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体现时代性,具有民族性,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答案:(1)①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