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 第二节

合集下载

(2015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习题

(2015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习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填空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 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之一。

二、选择单选1. 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提出(A)A.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B.股份制是公有制实现形式C.把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相结合D.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在于:(D)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4.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这一点的制度性保障条件是(A)A.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D.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6.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C)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申占有量的优势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7.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

毛中特2013版7-12章新教材目录

毛中特2013版7-12章新教材目录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创新社会管理•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根据和重要意义•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第四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节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一、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二、新时期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第三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三、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结束语。

毛概第八章——精选推荐

毛概第八章——精选推荐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教学理念与目标1.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教学理念,注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认知方式和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本章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前各级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来阐述理论,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拓展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对接。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明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必然性;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掌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准确把握十七大提出的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针以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诸如下岗问题、收入差距拉大、“三农”问题等重大的社会经济现象。

(3)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财富观、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投身经济建设、自主创业的激情。

3.教材处理:本章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经济领域中的展开。

通过教学,本章主要回答: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认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如何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等六个问题。

毛概

毛概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选)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选)1992年6月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设,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P185)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依据是:(P187)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P188)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P189)答:公有制是指全体社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8、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P190)答:性质: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

八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八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 、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 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我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创 新能力仍然需要大大加强。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 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 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 的道路。这是从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趋 势出发,既遵循工业化的规律,又体现时代 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 代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推动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又是与加快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实际上是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前提的。因 为经济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注重 速度向注重效益转变,其内涵就是要走新型 工业化的道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要做到“两个坚 持”和“三个转变”。

第二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 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 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重大创新: 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制度属性的传统 观念,将其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 强调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相结合,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 特征。

五、统筹区域发展
1、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2、统筹区域发展方针的历史变化

统筹区域发展,并不是要否定区域 之间的差别,而是要实现各区域的共

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首《了了歌》可以概括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城乡居民富裕了,住房宽敞了,有线电视全通了,交通便利了,农业结构变了,工业效益高了,建筑业支柱强了,旅游业游客多了,外贸生意火了,城镇绿地多了,看病方便了……”当然,要说中国经济改革后的变化,就不能不提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应该说,从生活水平的提高到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一个大的飞跃。

还在十几年前,中国人还处于票据时代,票据是一段供应匮乏、贫穷落后的历史写照,粮票、肉票、布票、糖票是我国供城乡人口购买粮食、肉类、布匹、糖等基本生活食品的一种票证,是新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时期保证生活供应的一种措施。

现在,人们吃、穿都讲究”品牌”、“档次”、“品位”,肉要吃“放心肉”、鸡要吃“土”鸡,蔬菜要吃无污染的,买食品要看是否打上了“绿色”的标记。

当然,生活质量的提高,还表现在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增加和娱乐、健身消费的增加。

现在新时尚是外出旅游,上北京、下深圳、游三峡、登庐山,观九寨沟、览张家界、赴港澳、飞“新马泰”。

这些巨大的变化是十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的,而带来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所谓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所谓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的具体制度,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配置就是对社会物质资源的安排和搭配。

资源配置得合理,就能节约资源,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否则,就会造成社会性的资源浪费。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稀缺性,这就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产品和劳务,获取最佳效益。

《毛中特》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

《毛中特》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导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方向,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扩大就业。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一)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中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大体上都是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各国都建立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主观上,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它在社会经济规模不大,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还比较简单,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处在外部被包围、封锁的情况下,对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制止战乱,奠定工业化基础,均起过积极作用。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利与弊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建立在许多方面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不过更重要的是由于它有利于解决我国建国初期所面临的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

第一、这一体制便于国家直接参与经济生活,壮大公有制经济,从而巩固政权;第二、在国内经济生活紊乱、国际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的条件下,实行这一体制是稳定经济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业化积累的有效方法;第三、这一体制适于协调宏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集资源配置功能和社会协调功能于一身,在最大限度地进行工业化积累的同时,维持人民较高的就业水平和基本的生活需要。

第八章_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_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思考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所有制结构
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分配制度
在分配制度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3.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 人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把
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 段的长处。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的结合,不是要改变市场经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对社会 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进行新 的理论思考。邓小平同志最先从理 论上思考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 关系。在《邓小平文选》中,从最 早的1979年到1992年,有9个地方论 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 题。在这期间,我们党对这一问题 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经济 制度属性的传统思想束缚,为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实现了又一次理论突破和创新。
总起来说,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 路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应该走怎样的道路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不平衡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 应
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过程
1、改革开放前,取消非公有制经济; 2、改革开放初期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作补充; 3、党的十四大把以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方针; 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
3、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既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身 的不足和缺陷
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1)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 特点:自觉性、事前性、
宏观性 长处:宏观调控 缺陷:微观领域
(2)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长处:微观领域 弱点:宏观领域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为主 体,以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典型形式:
公司制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
第一阶段
扩权让利,重 点是调整国家 与企业的责权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 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 体制度、形式和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方式。
(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 关系 决定
反作用
(三)我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条件
客观条件:
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的影响;
HOME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工商户:1978: 14万户 15万人 2001: 2433万户 4760万人 私营企业: 80年代末开始起步 2001: 203万户 2714万人
2000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1177亿
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到2001年底, 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投资占社会 总投资的比重已经达到38.5%。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十五大提出: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 经济制度。
发展历程:
权宜之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补充
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 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 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 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 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 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许多经营形式, 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 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 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 所用,谁用得好,
就为谁服务。”
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
制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 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 要实现形式。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视频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我国各种经济成份在GDP中的比重(%)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978
1995 1996

毛概整理-修改版

毛概整理-修改版

说明:本次整理根据题库挑选了一些题出来,仅供参考~非重点范围的章节,只有题,没有知识点整理;是重点范围的章节,知识点整理加题型推测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原因在于(D )A.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很少B.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C.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D.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2.1956年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领导人是( C )A.周恩来B.刘少奇C.陈云D.毛泽东3.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些论断表明:( D )A.计划和市场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B.计划和市场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C.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D.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式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BC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依据)是:(简答)第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 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还不发达,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 发展还很不平衡, 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毛概第八章精品PPT课件

毛概第八章精品PPT课件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经济为 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 针。
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
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第一,我国是社会 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 有制为主体。
30.11.2020
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 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 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 征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逐步建立起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0.11.2020
江苏教育学院
23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
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
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
关键作用。
30.11.2020
江苏教育学院
24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重点和难点
第八制的基本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0.11.2020
江苏教育学院
2
第八章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30.11.2020
江苏教育学院
13

2021年毛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复习课件

2021年毛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复习课件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提出了建设新文 化的奋斗目标。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 全局的根本问题。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道路。
3.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 道路,实施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 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三、优化创新环境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 一体化体制机制。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 管理知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发展理念改革、 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 综合性、系统性、战略 性转变)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三点:
一、 中国共产党
二、人民当家
的领导
作主
三、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 和依法治国的根本 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 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主观条件
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 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 的重要特征。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 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初步基础
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 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987年邓小
平再次强调, 计划和市场都
视 频 播 放
是方法,只要
对发展生产力
有利,就可以
利用。
十三大前夕邓小平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
1992
共同
1978 以前
1987 补充
发展
1997 基本经 济制度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十五大
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
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997年11月8日,长江三峡枢纽工程截流 成功;它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中国信息产业发源地——北京中关 村电子一条街。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更 有效地发展生产力时,就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与 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全国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系统了解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认识。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公平竞争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三是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效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比资本主义更加自觉有效。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

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我国学习苏联经济模式,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中国建立后,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要求基本适应。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经济体制的积极探索在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这种探索最终是不成功的。

毛概之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ppt课件

毛概之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ppt课件
16
产品经济:
• 产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 达和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的基础上 ,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为前提, 用直接的产品分配代替商品交换 。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为 避免造成浪费,整个社会生产必 然是一种有计划的生产,因此也 叫做计划经济。
17
马克思 恩格斯曾认为:

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就
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7
为什么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从客观条件看,我 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 现代工业很少。在经济发 展极其落后的情况下, 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集 中人力、物力为大规模经 济建设创造条件。同时, 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机 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 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 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的 运行。
2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 1.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要经历十多年的过程,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 ,确立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 逐步深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同。
是消灭商品和货币关系,消灭商品
生产,以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
最终结束产品对人的统治,最终结
束商品拜物教统治人们的历史,从
而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的飞跃。
18
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形成:
• 根据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划 分,人们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同资 本主义相对应,把产品经济、计划经 济同社会主义相对应。于是,市场经 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 主义,就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传统观 念。
• 3.什么是按劳分配,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什么 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以及分配制度改革涉及的两 个问题:“先富”和“共富”,防止两极分化。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
群众凭票排队购物
从主观认识来看,当时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 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因此,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在这一理论 指导下的必然产物。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过集中精
力开展了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并在此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画龙点 睛‛,‚所谓‘画龙点睛’就是点 名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江泽民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优越 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共同富 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
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进,
促进效率,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
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
当前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
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
也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
配应当仍然还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了解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 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 其主体地位,坚持主体地位的重要意 义。搞清楚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 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保持我 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 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

在宏观调控上,坚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 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 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 的长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4、1992年党的十 四大明确把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作为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1)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 必然要求 (2)市场机制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 配置的有效方式 (3)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 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4)我国市场取向改革成功实践证明可以 搞市场经济

政治上定位:党的十六大指出民营 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 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 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


注意两点: 第一,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 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选择的历史 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 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我国所 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发生的深刻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改革开放以前 改革开放开始——党的 十三大 “补充论” 党的十四大 长期方针 党的十五大 “重要组成部分”



从制度外到制度内 从法律上、经济上、政治上对非公 有制经济三次定位 法律上定位:1988年七届人大上提 出要从法律上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 合法权利和利益。

经济上定位:中共十五大提出公有 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 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 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 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 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 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 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获 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他们的共 同意志和需要。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性质的资 本联合、融合或参股而形成的经济 成分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党的十四大以来,围绕市场主体、 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三个方 面,加快改革步伐,促进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末, 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初步建立的标志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明显作用。一是 工农业生产主要由市场决定。农产品生 产的指令性价格已全部取消,工业品生 产的指令性价格只局限于木材、黄金、 卷烟、食盐、天然气五种。二是商品和 服务价格基本由市场形成。三是要素市 场初具规模。四是市场环境不断改善。


6、调控宏观经济 短期的调节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财政 收入和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法定准备 金、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7、履行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职能 政企分开、分离政府社会经济的管理 职能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 一体,包括一般的商品市场、也包括各种 要素市场。 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培育市场的主体、培育要素市场、发展和 健全各种中介机构、建立市场运行的规则。 打破各种封锁和垄断,维护公平竞争的市 场秩序、确立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 则。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只有 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 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 一统思想、形成了“计划经济 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党的十二大肯定了这一提法
邓小平与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4年党的十二届 三中全会会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的 探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央 地方 国家 生产单位 生产者个人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 充” 毛泽东提出要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的作用
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计划经济具有很强
的资源动员能力;但 存在信息问题,缺乏 提高效率、促进创新 的激励。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 机制传递信息、鞭策 经济主体提高效率、 促进创新活动;但具 有盲目性、自发性等 特点。

第二,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就是社会主义 性质的经济。也不能因为是非公有 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就把它 排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之外。
二、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公有制经济的涵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 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三、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 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的共性


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 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市场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来实 现 法治起着基础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类不同的企 业都进入市场,国有经济在市场平等竞 争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 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初级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是:以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 党的十五大确立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 的基本根据是: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
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个有利于”标 准
确立过程:

根本问题:如 何正确认识非 公有制经济在 我国经济建设 中的地位和作 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丰富 内涵


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 济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 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 经济手段。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 各有长处、短处。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 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 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 征。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的 调控体系 市场失败与政府介入市场的理由:市场 机制在一些领域无法发挥作用,(信息 不对称与公共物品)、市场竞争的过程 引起垄断,会造成效率的损失,市场经 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具 有三种职能: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社会行 政管理者和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1、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专业执照、产品 的安全标准、广告管理、经营范围、消费 行为)、 2、开发保护人力资源(教育、公共医疗 卫生、社会保障制度) 3、保护自然资源(污染的问题、合理利 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 4、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兴产业

而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 可能实现共同富裕。那些不承认市场经济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 的论调,根本原因是不承认市场经济可以和 公有制相容。所以都强调市场经济要求产权 清晰,并且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真正实现产 权清晰。

如果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这种建立在私有制 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不仅和我们改革的性质 相悖,而且也谈不到什么理论创新和史无前 例的创举。应当说到现在为止,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只是初步证明是可以成功的,但还没 有被实践所充分证明。充分证明的标志应当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 在市场经济中明显地发挥主导作用,全体人 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初步实现由指 令性计划向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 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的转变;由直接调 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国 有资产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统一、开 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3)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4)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1、两种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经济决策的权利的高度集中,国家计划 决定着整个经济的运行 企业不是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存在,没有 经营自主权 市场对经济活动基本不起调节作用,计 划价格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商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