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发展需要,还有助于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为人们提供了认知世界、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1. 数学和逻辑思维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基础数学知识如四则运算、代数、几何等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逻辑思维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分析问题、推理、解决矛盾等。
2. 语言和沟通能力语言是人们交流的桥梁,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知识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
同时,沟通能力也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3.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探索未知的基础。
基础科学知识包括科学基本原理、科学实验方法、科学研究思维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人们理解自然规律,促进科技进步。
4. 社会学和公民道德社会学和公民道德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社会道德规范等,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5. 艺术和文化艺术和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艺术和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助于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理解文化传统、培养审美情趣等。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发展需要,更是为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解决问题、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总之,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认知世界、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也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常见、基础的概念、原理和理论。
下
面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整理:
1.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预期效果,包括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目标通常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等。
2.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研究法等。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效果的评估,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反馈
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一段时间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发展、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学习理论等内容。
5. 教育学派:教育学派是指在教育领域形成的不同观点和理论体系,常见的教育学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6.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管理和组织的体系和规则,包括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学校组织和管理等。
7.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机会的公正享有,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按照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教学活动和内容的过程,包括课程结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的设计。
以上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一些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是社会的基础,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概念、重要性、内容等方面。
什么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社会教育领域广泛而基础性的知识。
它不仅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了教育的历史、发展、未来走向等内容。
掌握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教育的发展规律,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1.推动教育改革:了解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促进教育改革的进行。
2.提升教育参与意识:了解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更多人关注教育问题,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推动教育的发展。
3.促进个人发展:掌握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可以培养个人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提升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竞争力。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1.教育体制:包括教育机构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等内容。
2.教育政策:涉及教育方针、政府政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知识。
3.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理论知识。
4.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加强对教育制度的监督。
5.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总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内容,它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学习和了解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参与教育事务,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下面就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归纳。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化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促进社会发展。
二、教育的特征
1. 社会性: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展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
2. 思想性:教育在于培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
3. 强制性:教育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制度和规则来进行的,有一定的强制性。
4. 整体性:教育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等多种形式。
三、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知识的传递、个性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等。
四、教育的类型
教育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例如:按照教学对象
不同可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等。
五、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素质、培养人才,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总之,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它的影响涉及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沟通、数学运算、科学常识、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是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必须掌握的基础教育内容。
语言沟通语言沟通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交技能,在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们需要掌握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以便与他人有效沟通。
除了母语外,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学运算数学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应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的数学内容包括基本的算术运算、代数方程、几何图形等,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常识科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因此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涵盖了基础的科学常识。
人们需要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学习科学方法和实验技巧,以及认识常见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的科学问题。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框架,了解历史文化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下和未来。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历史文化内容包括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认同。
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了解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需要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做到依法行事,维护自身权益和责任。
综上所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涵盖了语言沟通、数学运算、科学常识、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是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个人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和参与公共生活,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教育公共基础——新课程标准
教育公共基础——新课程标准教育公共基础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旨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均衡的基础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实施教育公共基础提供了指导。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标准的背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多元文化的融合,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
此外,教育公共基础也是应对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旨在通过规范课程设置、统一教学要求,推动各地区、各学校实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减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面将分别从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以及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新课程标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与法律、艺术与体育等学科。
这些学科被认为是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核心内容。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数学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外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社会与法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艺术与体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心健康。
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设置的,包括物理、化学、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等学科。
选修课程的设置旨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
3. 课程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表现、参与活动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的引入旨在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状况。
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公共基础的均衡发展。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与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社会公共教育中普遍认可的、具有普遍教育价值的基础知识体系。
这些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学科中被公认为基础性、必备的知识点,以及与教育目标、价值观、伦理道德等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以下重要性:1. 为学习提供基础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各种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石。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更深入、更专业的知识。
2. 增强社会认同感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社会共同认可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自我认同感,并与他人形成共同语言和价值观。
3. 培养综合能力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人素质。
4.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融入了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等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语文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其包括文字、语音、语法、修辞、写作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学素养。
2. 数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
3.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4.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学生通过学习社会科学可以了解社会文化、社会规律和社会制度,培养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 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伦理道德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培养人、传经验的活动(与动物无关)2.《孟子·尽心上》最早提出“教育”一词3.教育三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包括内容、措施)(中介)4.教育形态:(1)自身分: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是高级形态)(2)空间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是先导、社会是补偿、学校是主体)(3)时间分:农业、工业、信息社会教育(奴隶产教育、工业劳结合、信息全终国)5.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与动物教育的本质区别6.(1)教育内部规律:人的发展(2)教育外部规律:社会发展7.教育起源(很重要):(1)神话起源(朱熹也持此观点)(2)生物起源(本能)沛西能、桑代克、利托尔诺等——首次提出教育起源学说(3)心理起源(模仿)孟禄(4)劳动起源:凯洛夫,米丁斯基(5)需要起源:杨贤江8.古代教育特征:象征性9.中国古代:“庠(xiáng)”是最早校、西周教六艺、春秋有私学、隋朝生科举、宋朝始积分、明朝搞实习、明清四五经八股文外国古代:埃及多文吏(文士书吏学校)、雅典德智体(最丰富)、罗马“家长制”10.1619年(明末)德意志魏马邦规定6~12岁男女儿童入学——义务教育开端11.教育名流:(1)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❶强调人的存在,反对把人放在次要位置❷个人造就自己❸自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❹主观性,自我体验❺领悟生死(2)改造主义(布拉梅尔德):改造社会;行为科学;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民主劝说教育(3)要素主义(巴格莱):以学科为中心;系统学习和系统编教材(4)永恒主义(赫钦斯):教名著(名著才是永恒的)(5)结构主义(布鲁纳):认知结构;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发现学习法;教师是辅助者(6)新托马斯主义(马利坦):回归教会教育,重视道德教育(7)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托尔曼、加涅)(行为心理学的重量级人物)——程序教学(8)实用主义(杜威):❶.经验、活动、儿童三个中心;❷.生活、生长、经验三层本质;❸.“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11.教育名人名著教育学中三大"名爹"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之父(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1592-1670)在1632年著写了《大教学论》一书,这本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也让夸美纽斯一炮而红,成为教育学之父。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选择题教育的基本功能是()A. 培养人才B. 传递知识C. 传承文化D. 促进社会公平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的核心是()A. 应试教育B. 素质教育C. 填鸭式教学D. 分数至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相互对立C. 相互补充D. 相互替代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人才B. 惩罚落后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 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D. 受教育者自身品德内部的矛盾填空题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素质。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______、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鉴定、______、激励和调控等功能。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中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______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简答题简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职责。
谈谈你对“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理解。
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论述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分析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指的是能够使人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教育、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理论、教育体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既是基础性的、纵向的,也是广泛的、横向的,对于提升国民的教育素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理论包括教育本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本质是指教育的根本属性和特点,教育对象是指接受教育的人群,教育目标是指教育的意义、价值和目的,教育方法是指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
二、教育体制教育体制是指教育机构的体系和管理规范,包括教育层次、教育类型、教育规范、教育课程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它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和状况的优劣。
教育体制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类型,基础教育又分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等级别。
三、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针对教育问题制定和发布的政策文件和规范,它是教育行政和教育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政策规范,是推进全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法规、教育条例、教育计划和政府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政策的制定有其对应的运作机制和实施方式,它影响着整个社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四、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是指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它包括教育自身发展和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
教育发展具有方向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
教育发展包括教育资源、教育科技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教育科技是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它对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行为、教育结果进行判断、测定和分析的行为和方法。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教育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教育评价包括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而公共基础知识则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汇总,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概览。
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起点,对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有效的幼儿教育应包括以下要点: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解释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对儿童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 幼儿教育的目标:提供全面的学习机会,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幼儿教育的原则: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发展为中心,注重经验和探索式学习。
4. 幼儿教育的方法:通过有结构的游戏和绘本阅读等活动,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二、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为孩子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初等教育应关注以下方面:1. 课程设置:提供均衡的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 师生关系: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展他们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评估和反馈: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4. 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使用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等教育中等教育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中等教育应包含以下要素:1. 学科深化:提供更专业、更深入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学业规划: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3. 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如学生社团、义工服务等,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综合素养。
4. 职业教育: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培养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书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书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十分重视教育。
而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这些问题将在接下来的探讨中得到解答。
什么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每个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普遍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通常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语文学科:语文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包括汉语言文字、文学、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内容,是每个人进行阅读、表达和交流的基础。
•数学学科: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其实际运用十分广泛,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自然科学学科:自然科学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为主要内容,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社会科学学科:社会科学主要包括历史、政治、地理等内容,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社会运行规律和历史进程,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应该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来获取对世界的更深刻理解和更广泛的思维。
为什么需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1.促进个人发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能够帮助个人建立起坚实的知识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个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世界,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3.提高竞争力: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拥有扎实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提高个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能够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由于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各国纷纷加强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提高,致力于为每个人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和条件。
如何学习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学习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问题和回答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问题和回答问题1: 什么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每个人在接受教育时所应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技术技能等。
问题2: 为什么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很重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对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它为个人提供了扎实的学习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
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基础。
问题3: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在教育系统中起什么作用?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在教育系统中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它们构建了学生的学习框架,为更高级别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还帮助教育者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为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提供指导。
问题4: 如何提供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系统提供。
在学校中,教师通过教授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获得这些知识。
此外,教育机构和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确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得到广泛传授。
问题5: 如何评估学生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各种评估方法来实现。
这些方法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和实际应用等。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来评估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问题6: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否适用于所有人?是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背景、年龄或能力水平如何。
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每个人提供了发展和成功的机会,无论他们进入哪个领域或职业。
问题7: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否会随时间变化?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和技能可能被纳入其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因此,教育者和教育机构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和方法。
以上是关于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问题和回答。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本质,揭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 教育目的问题 教育制度问题 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 学校管理问题 教育学的萌芽:这一时期的教育学著有《论语》《 孟子》《老子》《庄子》、朱熹的《四书集注》、 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韩愈的 《师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 政治学》和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雄辩术原理》)等。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提倡“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墨 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育思想,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和”“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道家 的核心思想是“无为”,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 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在西方,要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首先要提到的是古希腊的 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又称“办格拉底法”或“ 产婆术”,是他在哲学研究或教学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 成的独特的方法。 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 的 教育学学样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 学论》;法国的思、教家卢梭代表作《爱弥儿》,他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 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 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瑞士的裴斯泰洛齐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英国 的洛克,他的思想主张“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他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德国。他的贡献在于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知 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并以心 理学为基础,提出了“四个步骤”,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杜威与《民主主义 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与陶行之的主张一致(生活即教育)),强调目的与活 动的统一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其基本观点有: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思辨的教 育学;2、提倡把实验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 真正“科学化” ; 3、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试验和论证三个基本阶段; 4、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 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 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教育公共基础
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公共基础,是指一种为广大公众提供的教育服务。
教育公共基础包括了国民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领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其定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教育公共基础的定义一:教育公共基础是指国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所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以及社会各方面为人才培养提供的各种公共教育资源。
教育公共基础的定义二:教育公共基础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普遍性、公平性、免费或低收费的教育服务和教育资源。
教育公共基础的定义三:教育公共基础是指以国家、地方政府或社会组织为主体,为公众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的各类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包括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是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公共基础的发展历程教育公共基础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并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完善。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教育公共基础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育法、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对教育公共基础的内容和实施进行了规范和定向。
当前,我国教育公共基础已经覆盖到城乡各地,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具体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
教育公共基础的作用教育公共基础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社会发展的竞争力。
1. 促进公平教育教育公共基础是为了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通过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非富即贵的人群教育的获得率,实现公平教育。
2. 带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教育公共基础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的普及和普惠,加强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投入,推动教育公共基础的发展,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3. 促进人才培养教育公共基础可以为公民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资源,从而培养出丰富多彩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助力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教育公共基础
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公共基础作为一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实现国家繁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公共基础的定义、目标、重要性以及推动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推动教育公共基础的发展。
一、教育公共基础的定义教育公共基础是指社会为了实现全民受教育的目标,通过不同机构和途径,向所有公民提供的教育服务。
它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阶段,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
教育公共基础的实施应该以提供优质、平等、普惠的教育为核心,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二、教育公共基础的目标1. 实现全民受教育的目标:教育公共基础的首要目标是让每个公民都具备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只有通过广泛普及的教育,才能让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
2. 培养优秀人才:教育公共基础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出具备优秀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 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公共基础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普及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增强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三、教育公共基础的重要性教育公共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力资源的培养:教育公共基础为社会提供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
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培养,能够为社会输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各项事业提供人力支持。
2. 促进社会平等:教育公共基础的普及可以有效缩小社会中的教育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只有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每个人才能有平等的出发线,实现自身价值。
3. 增强社会创新力:教育公共基础通过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
只有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四、推动教育公共基础发展的措施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公共基础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完善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保障公民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1)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7)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7)第一节教育概述 (7)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9)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2)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17)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17)第二节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19)第三章教育的目的 (20)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功能 (20)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确立 (21)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21)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22)第一节教师 (22)第二节学生 (25)第三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25)第四节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26)第五章课程 (28)第一节课程概述 (28)第二节课程改革 (32)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35)第六章、课堂教学 (38)第一节教学 (38)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 (46)第三节教学策略 (47)第七章、学校德育 (50)第一节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 (50)第三节德育过程 (51)第三节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52)第四节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53)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54)第一节班级概述 (54)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55)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57)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58)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58)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58)第二节心理发展理论 (59)第三节心理发展与教育 (62)第四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64)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66)第一节学习概述 (66)第二节学习理论 (67)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78)第一节学习迁移 (78)第二节记忆 (83)第三节遗忘 (86)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88)第一节学习策略 (88)第二节知识 (91)第三节技能 (94)第四节问题解决 (96)第五节品德 (98)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101)第一节学习动机 (101)第二节归因 (103)第三节注意 (104)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106)第一节人格差异 (106)第二节认知差异 (107)第三节学困生 (108)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09)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109)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109)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114)第一章法与教育法 (114)第一节法的概述 (114)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 (115)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 (118)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类型 (118)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19)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119)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120)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120)第一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其类型 (120)第二节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 (121)第三节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123)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123)第一节教育立法 (123)第二节教育法规实施 (124)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 (125)第四节法律制裁 (126)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128)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128)第二节侵权责任 (129)第六章学生权利及其维护 (130)第一节学生权利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130)第二节学生伤害事故 (131)第七章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 (131)第一节教师权利的含义及其性质 (131)第二节教师权利的内容 (131)第三节教师权利的维护 (132)第八章教育法律救济 (132)第一节法律救济概述 (132)第二节教育行政申诉制度 (133)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134)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34)第二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135)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135)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一、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9、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10、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1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1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1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1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1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等方面。
1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
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_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
2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2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22、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学重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