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农2003
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及科目
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及科目1、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01 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教育02 教育数据挖掘与智能处理03 教育游戏与3D建模初试科目:①政治②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③C语言与Web技术④教学设计复试备注:复试科目:⑤信息化教育概论同等学历加试科目⑥高等数学⑦数据库技术2、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01 教育技术学理论02 教育测评与信息处理03 网络远程教育04 虚拟现实与游戏设计05 教育培训系统设计06 信息化教育07 智能教学系统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一③361高等数学(B) ④885教育技术与C程序设计参考书目教育技术与C程序设计a. 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史、学习与教学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学习媒体涵义、特性和分类、媒体选择、网上教育资源、教学设计的概念、特征、模式、基于视听技术的集体教学、基于计算机的个别化教学、基于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远程教学;b. C语言程序结构、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函数定义、声明和调用、编译预处理、数组、字符串与数组、指针、变量、函数参数、指向指针的指针、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数据、链表、结点数据的输出、删除与插入、位运算符、文件的打开与关闭、读写和定位。
c.计算机基础知识。
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01.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02.教育影视技术03.远程教育技术04.教学设计05.信息技术教育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④848计算机应用基础复试备注:接收推免生复试科目:高等数学同等学力加试:①CAI课件设计②教育传播学/4、首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01智能学习支持环境02教育传播理论与技术03教育信息化绩效技术04知识工程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50计算机应用综合考试④857计算机软件与技术参考书目:750 计算机应用综合考试《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严蔚敏吴伟民750 计算机应用综合考试《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谭浩强750 计算机应用综合考试《计算机导论(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王玉龙主编857 计算机软件与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汤子赢等857 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数据通信与网络(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B.Forouzan5、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0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02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03知识媒体04人工智能教育应用05信息技术教育06教育信息管理0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08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09职业课程与教学论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3数学三④894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复试备注:本专业复试考教育心理学、教学论与教学设计参考书目:894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数据结构》(C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6、清华大学: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备注: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教育技术学7、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0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02计算机教育应用03现代远程教育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3媒体技术④823教育传播与教学设计复试备注: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学与教的理论②多媒体技术复试科目:①教育技术学②计算机上机操作参考书目:初试《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计算机网络》吴功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电视系统》刘大文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教育传播学》南国农、李运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教学设计》陈晓慧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教学设计原理》(美)加涅著,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复试《教育技术学》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北京大学:研究方向:01.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设计02.网络教育技术复试备注:本专业只招收推荐免试生。
信息化教育概论 第二章
一、授课题目第2章 现代教学媒体理论二、教学时间安排8课时三、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教学媒体的含义,了解一般媒体能成为教学媒体的条件。
2.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和引起的教育变革。
3.了解教学媒体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4.掌握信息的本质含义和信息的几种形态。
5.了解学习者获取信息有哪些渠道,并且从教学媒体中获取信息是最重要的渠道。
6.了解符号的本质意义与类型,现代教学媒体用哪些符号去呈现教学信息。
7.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
8.了解教学媒体在教育变革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媒体的含义,了解一般媒体能成为教学媒体的条件。
教学媒体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符号的本质意义与类型,现代教学媒体用哪些符号去呈现教学信息。
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
五、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六、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教学媒体概述(一)教学媒体的含义1.媒体的含义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
它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媒体有两层含义:承载信息的载体;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2.教学媒体的含义媒体用于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时,成为教学媒体,包含三层含义:(1)载有教学信息的物体(2)连接教师(教育者)和学生(学习者)的中介(3)储存、加工、处理、再现教学信息的工具。
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应具备两个基本要素:(1)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教学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
(2)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
(二)教学媒体的发展1.语言媒体阶段: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代表事物与现象,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交流思想的传播媒体。
2.文字媒体阶段:文字媒体可以将信息长久储存并广泛流传,对继承人类文化遗产,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与文明起了重要的作用。
3.印刷媒体阶段: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并广泛流传,对人类社会保存文化、传播思想和发展教育起了重大作用。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详细资料: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
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
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育概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
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
文 | 张慕文 刘来兵
南国农(1920-2014)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两面大旗,为中国电化教育学科和
资深电化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 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 中国电化教育的
得者、西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南国农早年在美国哥 奠基人”,被千千万万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亲切地称为
缅怀
69
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2018年4月13日, 教育部印发了《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指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 领教育现代化发展。今天,我们在享受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也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在教育技术 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南国农先生。
1980年,电化教育学科两大权威核心期刊——《 电 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创办。其中,《 电化教 育研究》由南国农与萧树滋、李秉德一同创办。30多 年来,南国农一直担任《 电化教育研究》的主编。如今, 《 电化教育研究》已经成为面向国内外发行的重要学术
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和RCCSE中 国权威学术期刊。近40年来,《 电化教育研究》作为我 国电化教育的理论前沿高地,在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 究、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为了应对电化教育人才不足的困境,教 育部电化教育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全国性的电化 教育培训班。南国农负责筹办第一期全国电化教育研 讨班。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南国农和萧树滋发 动了从兰州到北京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终于,第一 期电化教育研讨班于1979年6月在西北师范学院开班。 这期研讨班,吸引了全国40余所高校的50多名教师参 加。虽然,此次研讨班只有短短两个月,但是它有着 巨大的意义和影响。参加这一期研讨班的成员后来都 成了全国电化教育机构的骨干,在中国电化教育的建 设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技术学界都 尊称西北师范学院是电化教育界的“ 黄埔军校”,在 学术界一度传为佳话。
教育技术专家介绍
基础课
5.3 信息素养
5.4 教师培训模式
6 教学模式
6.1 研究性教学模式
6.2 协作式教学模式
6.3 分布式教学模式
6.4 探究式教学模式
6.5 其他教学模式
3.2 教学设计模式
3.3 教学设计自动化
4 计算机辅助教育
4.1 多媒体课件开发
与设计
4.2 积件
4.3 人工智能的应用
5 信息技术
5.1 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
本文旨在帮助我国教育技术界同行及时了解国际教育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
2002-07
19
美国教育技术简介
谢百治
教育技术
本文从教育技术的定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资源建设及远程教育等五个方面对美国教育技术的情况作了介绍。
7 教育评价与测量
7.1 教育评价与测量
的基本理论
7.2 网络教育的评价
8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8.1 e-learning
8.2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8.3 教育信息化
9 绩效技术
33
现代教育技术与人文精神实现
李 冰、 谢百治
教育技术
-
2003-01
2001-12
30
教育技术发展
刘志波
教育技术
本文从阶段说和各大领域各自发展两方面介绍了教育技术的发展。
2001-12
31
对教育技术发展中观念转变的一些思考
郭平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专家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学专家:一、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二、萧树滋(河北大学)河北大学教育系教授,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新中国电教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电教专家。
他以德高望重、功绩卓著驰名于电教界。
“十个…第一‟誉满神州:1、第一个被公派出国学习教育技术,攻读硕士学位;2、第一个获电教硕士学位,回国建设新中国,参加“开国大典”的电教人员;3、第一个出任新中国中央电教领导机构的官员(萧先生为负责人之一),并制作了第一批科普幻灯机;4、第一个建议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和在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5、第一个提出“电化教育”的定义和概念(新中国成立后);6、第一个编写出版电化教育课教材;7、第一个敢于在全国性权威报纸《人民日报》上争鸣有关电化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问题,使我国电教事业得以继续发展;8、第一个出版电化教育专著;9、第一个获得电教(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者;10、第一个终身从事电教事业并为电教事业奋斗终生的人。
三、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四、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五、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南国农老师介绍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要求
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用三种 技术,做两件事情,实现一个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要求
教育思想
理论指导 三种技术
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才观、学习时空观
现代传媒技术、现代媒体技术、教学设计技术
两件事情: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过程 一个目标
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要求
理论指导
贝罗的SMCR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要求
理论指导
赞可夫的发 展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要求
理论指导
巴班斯基的 教学最优化 理论
出版著作(部分) 1984年,《电化教育基础》,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教育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电化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信息化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术论文(部分) 南国农,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南国农,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五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电化教育研究,1996,6 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开放教育研究,2006,10 南国农,电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电化教育研究,1997,1 南国农,电教实验发展的新阶段_在电化教育促讲中小学教学优化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 南国农,对我国电化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1997,12 南国农,发展现代远程教育_中国之路,现代远程教育,2005,2 南国农,高校信息化教育课程_教材教法浅析,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南国农,教育传播学研究: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_路线图,现代教育技术,2010,4 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10,1 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_中国道路,电化教育研究,2006,1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_上,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_下,电化教育研究,2002,12 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1996,3 南国农,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7,1 南国农,世纪之交_电教者的使命,电化教育研究,1998,1 南国农,我国22年电教发展留下的三笔宝贵财富,2000,10 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_新使命,电化教育研究,2011,12 南国农,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工程,电化教育研究,2003,12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09,8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电化教育研究,2001,8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电化教育研究,2001,9 南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发展概述,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电化教育研究,2005,9 南国农,追踪电教:难忘的回忆与未来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11,9
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知名导师及著名学者介绍(供专业考研同学参考)
一、教育技术学部分知名导师介绍1.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2.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3.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4.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5.桑新民(南京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2003 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6.丁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7.徐福荫(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学科教育电视方向学术带头人。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详细资料: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
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
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黄荣怀教授的中文简历
黄荣怀教授的中文简历黄荣怀,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于湖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青少年保护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信息化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专家组组长,《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国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和期刊的编委。
他曾任第六届、第八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第十四届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第十届计算机及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会和第五届无线、移动和普适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现任第五届高级数据挖掘及应用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和亚太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008-2011)。
黄荣怀教授一直积极地探索如何通过开发新的工具和创造性地利用新方法来促进人类学习,特别在协作学习及其支持软件方面富有卓见。
他于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自1988年以来,他从事了长达8年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后转入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从1997年开始,黄荣怀教授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和知识工程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完成和在研项目40多项,包括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63”计划课题和其他各部委资助的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本。
一、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知识科学与工程、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二、教育经历z1981.9-1985.7,在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z1985.9-1988.7,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严士键教授和刘秀芳教授;z1997.9-2000.7,在北京师范大学电子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攻读在职博士,师从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于2000年7月获理学博士学位。
南国农的学术贡献
南国农的学术贡献南国农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和现代教育技术先驱,他的学术贡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电化教育学、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数字化学习、教育信息化、信息教育学科以及电化教育人才的培养。
1.创立电化教育学:南国农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电化教育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电化教育学。
他深入研究了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国的电化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推动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南国农先生积极推动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电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他组织编写了多本电化教育方面的教材,为培养电化教育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3.倡导现代教育技术:南国农先生始终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主张将新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他积极倡导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4.关注信息化教育:南国农先生非常关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他认为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
他深入研究了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5.推动数字化学习:南国农先生积极推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他认为数字化学习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
他倡导使用数字化资源和学习平台,以促进教育的普及化和个性化。
6.促进教育信息化:南国农先生始终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主张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他积极参与制定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规划,为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7.建立信息教育学科:南国农先生认为信息教育学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积极推动信息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他组织编写了多本信息教育方面的教材,为培养信息教育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8.培养电化教育人才:南国农先生非常重视电化教育人才的培养,他认为电化教育是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他积极培养和发掘电化教育人才,通过各种途径为电化教育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总之,南国农先生的学术贡献不仅为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初试参考书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语文教育学》
刘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62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陈先达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
915中西方哲学史
《哲学史与哲学思维训练》
郑淑媛郑敏希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8年
903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版)
曹德本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修订版)
徐大同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
841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修订版)
刘德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41二外日语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
唐磊等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42二外法语
2003年
629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教程》(第二版)
周世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835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
《力学》(第二版)
漆安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电磁学》(第二版)
梁灿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836管理学
《管理学——互联网思维与价值链视角》
单凤儒金彦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
838旅游学原理
张剑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
833数据结构(C语言版)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二版)
秦玉平、马靖善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育技术大事记
中国教育技术初创时期(20世纪初期)1922 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 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 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 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
192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幻灯进行教学1932 7月,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 积极提倡电影教育化、教育电影化。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座教育电台。
1934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出版了《电影年鉴》,反映了当时对电影教育和教育电影的观点。
19367月,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电化教育”名称正式启用。
9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招生时名称为电影广播教育专修科), 学制二年, 招收高中毕业生。
1937 7月,教育部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 在全国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41个;七月七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各地电化教育开始陷入困境。
1940 11月,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 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美国考察电化教育。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电化教育》一书作为社会教育辅导丛书之一。
1943 金陵大学成立电化教育学会,同年,教育部为金陵大学颁发“查该校年来办理电化教育, 卓有成绩, 应予嘉奖”的嘉奖令。
1945 5月27日在四川重庆成立中华电化教育学社。
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电化教育专修科。
1946 4月,教育部参与《电影与播音》的编辑工作, 使该杂志成为全国性的电化教育刊物。
6月18日,舒新城、孙明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会。
1947 3月,教育部选送萧树滋、白芷洁赴美攻读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杜维涛同时选派去采购设备。
北平师范大学建立电化教育馆( 后改为直观教育馆) , 创办教育广播电台, 拍摄无声教学影片和幻灯片, 并在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1948 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详细资料: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
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
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育概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现代教育技术 第四章 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网络教学资源的下载
二、利用下载工具下载网络教学资源 1.网际快车 默认下载、修改存放路径、存放类别、批量下载
实例:批量下载Authorware视频教程,并将其保存
在“D:\教程”目录下。
网络教学资源的下载
二、利用下载工具下载网络教学资源 2.迅雷 任务分类、更改存放路径、子分类
图片类素材:鼠标右击图片,单击【图片另存为】保存所需图片, 注意在保存过程中更改保存路径。 动画、音视频甚至是整个教学资源课件压缩包等其他素材:可以通 过对资源链接地址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目标另存 为】即可将资源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但是这类资源往往比较大, 采用此方法,有时速度会很慢,像Flash动画等素材还不能直接 用【目标另存为】的方法来下载。此时,就需要一些专门的下载 工具,如:网际快车、迅雷、网络蚂蚁、影音传送带等。
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
5. 高级搜索
(2)在某一类文件中查找信息 用法:“filetype”是一个非常强大实用的搜索语法,可以搜索 pdf、doc、ppt、xls、swf等不同类型的文档。新的文档类型 只要与用户的搜索相关,就会自动显示在搜索结果中,其中 最实用的文档搜索是pdf搜索。 例子:如搜索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pdf文档,需要输入“现代教 育技术 filetype:pdf”。
作用的关键字之间,不能有空格。比如“白洋
淀 - 旅游”,搜索引擎将视为逻辑“与”操作,
中间的“-”被忽略。
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
4. 字符串 用法:搜索英文关键字时,检索的关键词可以是词组(中 间没有空格),也可以是句子(中间有空格)。但是, 用句子g lon long ago”;
Google:“long long ago”
讲座五 APA格式详解
16
著作引用: Single Author (work)
Author, A. A. (publication year). Title.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Oxford, R. L.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 „in-text citation (Oxford, 1990). Dreyfus, H. (1989). What computers can’t do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5
In-text citation
Directly quoted material appears with quotation marks followed by parenthesis and the page number. The location of the parenthetical citation for a quote depends upon the placement of quoted material within the sentence. Example: (Smith, 2004, p.5).
In-text citation (reference to more than one source) More recent studies (Bartlet, 1992; James, 1998) show that… The researchers (Bartlett, 1992, p.54; Brown, 1876, p. 45; James, 1998, p. 45) refer to …
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开题报告范文:“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谢幼如、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
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
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国农先生学术思想及对电化教育未来发展的影响
钟绍春
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吉林长春130117
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117
我国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高等学校设立教育技术专业,至今已经走过80个春秋。
在这80年间,电化教育在学科理论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这期间,电化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是艰苦卓绝而又漫长的,凝聚了几代电化教育专家学者,特别是开拓者们的智慧和努力。
在我国电化教育领域,南国农先生就是尤为令人钦佩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南先生在学术上勤奋严谨、兼容并包、务实务精,在与人交往上谦和大气,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对中国特色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未来必将对电化教育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将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一、对学科未来发展的影响
南先生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走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道路[1],这条路既不是依附西方,也不是自我封闭,而是从国情出发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之路[2];他倡导“大电教”,将电教从学校教育功能向社会教育功能延伸:向“三农”延伸、向社区延伸、向行业延伸,电教的服务对象不应该仅仅是大、中、小学生,而应是社会上所有需要受教育的人[3];他提出了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的路线图:遵循“和为贵”的理念,采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策略,主要通过“三重”、“三化”、“三防”三种途径,促进已有两类理论体系框架的更多融合,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4]。
南先生治学严谨,曾发表多篇文章,通过提出七论、六种教育观、三个三种教与学理论、三种技术、两件事、一个目标等学术思想,对中国电化教育的命名、逻辑起点、学科定位、学科历史等一系列理论建设内容进行全面阐述[5][6][7][8],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和区分,使得相关领域与方向学者充分了解和认识本学科,更为电教人奠定基础进行学科专业发展和建设;在学科专业发展方面,他曾发表多篇文章,通过提出信息化教育建设公式、五大支柱、三大实践领域等学术思想,对何为中国道路、学科专业建设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9] [10][11],使得电教人明晰电教专业发展的去向和方法。
我们理解南先生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精髓就是,教育技术专业不能仅局限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思考专业建设问题,而应从对社会全方位服务、全过程服务、全范围服务等方面思考专业建设。
教育技术专业未来应重点围绕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各专业/学科学习方法创新、构建学习过程有效支撑环境等方面问题开展研究。
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各专业/学科学习方法创新方面,应首先研究对学生而言,一个学科/专业、一门课的学习,在学生大脑当中到底要建立什么。
显而易见,绝不是简单的将教材的内容映射到大脑当中。
这就需要系统研究学科本体,包括概念本体、方法本体及应用本体,即研究清楚学科知识点及相互之间关联关系、能够解决问题体系及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每类本体的学习规律及理想学习过程。
在构建学习过程有效支撑环境方面,应重点研究学习、备课与教学、测试与评价等支撑环境及管理环境,从支撑平台、虚拟教学及资源等不同角度分别研究。
对备课与教学而言,应重点研究如何让教师将精力投入到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学习活动上,而不是用大量时间去构建教学环境。
为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看,应重点做两件事,一是建设资源,二是开发教学工具及虚拟软件。
教学资源由课件、素材等构成,应按照整合点的需要来组织。
教学平台和虚拟软件是根据学科共性、基础性整合点的需要设计开发,
为教师提供基础性支撑工具。
如物理学科,教师做困难、教学又需要的整合点包括:学科符号、公式、元器件图、实验装置图,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等的原理、微观现象等的展示与讲解,仿真实验动态构建等。
应问教师研究支撑上述整合点的教学工具,这类工具最好采用PPT样式。
对于学习而言,针对“学生为什么愿意到网上来学习”的问题思考定位。
应重点研究如何构建问题驱动式的虚拟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某一问题不会时,能够有机会学会知识,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主要以问题驱动方式支撑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理解知识并能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支撑环境。
构建网上学生学习系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
二、对人才未来培养模式的影响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南先生也曾发表了多篇文章,通过提出最佳能力四要素、现代化教育的六化三高、创新人才的五个基本素质等学术思想,对能力结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12] [13][14] [15] [16],使得电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有据可依,队伍不断壮大和发展。
南先生的思想和观点是前瞻性的,对电化教育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南先生提出,应该从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
信息化教育工作者不是单纯的媒体服务员,而是教育革新者,他们的使命不仅是支持和服务教学、教育,而更是改革和发展教学、教育[18]。
教育技术学专业要培养的是本学科领域的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创造型人才。
主要包括教学人员、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四类[17]。
按照南先生人才培养的基本思想,电化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信息化学习环境规划与设计的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引领及指导信息化环境下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活动的能力、主讲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等。
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按照传统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很难实现的。
应采取应用、研究、开发、学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有可能完成上述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在学科研究上,应准确定位、思路清晰、方法科学。
如果专业研究方向不正确,方法不科学或思路不清晰,所培养的学生就不可能具备上述能力。
其次,应遵循先进的教育理念,系统研究学科本体,根据本体特点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清晰的框架下学习,构建能力体系[19]。
第三,应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实验过程,开展同课异构、定期教研、赛课等行动研究,在实验中总结方法。
通过教学方法创新,听课学习、同题异构、评课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积累的同时形成能力的转化。
三、对产业发展未来的影响
(一)产业布局规划
(二)政策
(三)平台搭建
(四)专业化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9):6-8.
[2]南国农. 在纪念中国电化教育发展70年座谈会上的发言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7(3):9-11.
[3]南国农. 参与历史研究共创美好明天_在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上的讲话[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8-11.
[4]南国农. 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路线图[J]现代教育技术,2010(4):5-7.
[5]南国农. 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五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J]电化教育研究,1999(6):42-45
[6]南国农. 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我国电化教育25年[J]中国电化教育,2003(9):23-35.
[7]南国农. 对我国电化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5-9.
[8]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9.
[9]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1):6-9.
[10]南国农.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 [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6.
[11]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下) [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20-24.
[12]能力的结构与培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106-110
[13]南国农. 世纪之交,电教者的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1998(1):3-7.
[14]南国农. 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_14345工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1-4.
[15]南国农.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 [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2-45.
[16]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 [J]电化教育研究,2001(9):14-18.
[17]南国农. 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9):3-8.
[18]南国农.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5(2):5-8.
[19] 钟绍春,王玉玺,钟永江,王伟.基础教育信息化内涵发展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9(10):6-8
[20]钟绍春,张琢,李吉南,钟永江.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