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2.考点针对练——句子理解与赏析

合集下载

2020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2.文意理解、词语含义及赏析

2020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2.文意理解、词语含义及赏析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1对1”讲练考点3 文意理解考点4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针对练五、(2019郑州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14分)独木桥①上学途中,我们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

②叫它桥,其实它只是两根并排的木头架在小河上,没有桥栏杆,也没有扶手。

③哥哥从桥上走过去,身轻如燕。

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快速地走几个来回,然后再去上学。

有一次,他走到桥中间,从书包里取出一根绳子,在狭窄的桥上跳起绳来,居然还跳了一个“双摇”。

④但过这样的桥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⑤我只要一踏上这座桥,就会觉得身子不由自主地晃动。

如果我不蹲下来,一定会摇晃几下就掉进河里了——虽然是条小河,桥也不高,但我还是感到恐惧。

⑥小河倒映着天空,那些白云,都在水里缓慢移动,我感觉独木桥也在移动。

上下都是浩瀚的天空,我就像是在空中飘浮的一片羽毛,怎么能不怕啊?⑦我不得不求助于哥哥,让他牵着我的手往前走。

但是,他把我引到独木桥中间,有时候会故意松开手,等我摇晃几下,眼看要掉下去了,他才再次将我拉住。

⑧这座独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

有一天,河对面有人看到哥哥拉着我上了桥,他竟也走到了桥上。

我拉着哥哥的手,一步步往前挪,不知道和对面走过来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

这么窄的两根木头,一个人走过去已经不是容易的事,而对面过来一个人,要在桥的中间交身而过,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

⑨“退回去!”我听到对面过来的人凶狠地说。

10哥哥显然是要和他较劲,他对那边走过来的人说,“你退回去!是我们先○走上来的!”⑪但是那个人并不愿意后退。

⑫“那大家就一起掉进河里好了!”听到哥哥这么说,我真的感到绝望。

⑬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听天由命了。

⑭当哥哥和对面过来的人快贴到一起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哥哥使劲顶了一下对方,他一定是想把那个人顶到河里去。

⑮而那个人,也在用力顶哥哥。

这个我感觉到了,因为哥哥的身体重重地向后退了一下,差点把我撞下去。

⑯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彼此又一顶,竟然奇迹般地交换了位置。

重庆市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之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

重庆市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之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

重庆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指导复习目标:1.掌握记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2.了解重庆市中考记叙文阅读的题型与内容。

3.依据题型,掌握答题技巧与方法。

4.通过训练,提高记叙文阅读的能力。

复习准备:打印2008-2010重庆市中考记叙文阅读题。

复习时间:五课时。

知识链接:一、中考要求1.捕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2.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慨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3.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5.领悟作品内涵,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有自己的评价。

6.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考点归纳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如:(2008年)13.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

(4分)(2009年)13.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2010年)13.阅读全文后,围绕“好望角”,在方框中补全对故事内容的概括。

(4分)2.理解句中词语如:(2008年)15.品味语言(7分)(1)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4分)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2009年)14.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分)(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2分)(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2分)14.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分)(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2分)(2010年)14.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2)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记叙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记叙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记叙文阅读2020重庆A--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赔偿余显赋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

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

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

”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

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

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

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

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

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

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

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

简直是极品!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

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

”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

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

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

“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

”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

“那……年轻人?”“是我儿子。

”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

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一)修辞
(1)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辨别的技巧。然后了解各种修辞的一般
作用,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常采用“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2
表达了……的情感”的答题规范来作答。
常用修辞及作用详见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修辞角度”。
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1 法。自 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
兴民族的途径。
③“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
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
考 《静夜》,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与“大开光 向 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
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
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
散文:先表层,后深层;先句内含义,后句外含义;先关键词语,后作者
表达的意图和情感。
考 向 2
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考点探源


考向2:句子的表达效果(13年10考)
1
(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
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①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3.考点针对练——词语理解与赏析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3.考点针对练——词语理解与赏析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3.考点针对练——词语理解与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考点3 词语理解与赏析考点针对练五、(2017重庆B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21分)艾叶香中寻玉佩邹凤岭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

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

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

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

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

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

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

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

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

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

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

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

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

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重庆专版)——16.第四部分 专题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重庆专版)——16.第四部分  专题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语 文
专题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语 文
第一课时
序曲.提纲挈领
1、重庆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体会其 作用。
2.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3.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 结构。 4.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 问题进行探究。 5.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文学作 品内涵。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 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能对文章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归类合并,恰当表述。如果几个段落中人物的形象是一致的, 则把一致的性格特点合并。如果几个段落中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则把这 些性格并列起来作为答案。避免出现同义词。语言表述可以采用“人物 +性格、精神+身份”的模式。注意积累评价人物性格常规化的词语。
注意:两种题型答法不同:
题型: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的性格特征。回答时直接概括人物 形象要点即可。
题型: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人物形 象)?回答时应该结合具体的词、句、段落加以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考点二、人物形象分析
(四)参考解答:
1、【2019.重庆A卷16题】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人物形象。 (5分)
____善__良__、__淳__朴__、__真__诚__。__三__婶__买__了__老__宅__并__把__钥__匙__交__给__了__我__们__,__体____ ___现__了__她__的__善__良__;_三__婶__一__直__保__存__着__自__己__老__宅__家__的__钥__匙__,__写__出__了__她__的__淳___ ___朴__。__三__婶__对__母__亲__一__直__真__诚__相__待__,__体__现__了__她__的__真__诚__。____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系列复习句子赏析(含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系列复习句子赏析(含练习与答案))

2020记叙文阅读高效系列辅导三句子赏析一、学习目的1.掌握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

2.能够全面组织赏析句子的答案二、句子赏析思路(1)回归原位,理解分析: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2)找好角度,组织语言,准确表述。

一般格式:运用了(修辞、描写角度、词语等),写出了(内容、特点等),表达了(作用、效果、情感等)。

三、赏析角度(一)从修辞手法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

例、它(荷花)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写出了荷花的美丽动人,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例.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宗璞《紫藤萝瀑布》)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树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树紫藤萝花的气势非凡,灿烂辉煌和富有动态的美感。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拟人修辞手法最全面的答题模式2、赋予以人的(动作、情态、情感……)1、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赋予以人的(动作、情态、情感……)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情态等4、给人以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答案: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

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

例、《塞外的春天》(中考题选)“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2020备战中考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修辞句赏析

2020备战中考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修辞句赏析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一、【考点解读】中考分值:修辞句赏析类题目在中考中分值一般为2-3分考查形式:主观简答题提问形式:1.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3.按括号中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二、【一般步骤】第一步,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第二步,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将**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特点/情态/状态等。

拟人:将**赋予人的性格,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特点/情态/状态等。

排比:强调了**的特点/情态/状态,增加语言气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

夸张:突出**特点/情态/状态,增强语言感染力,增加语言生动性。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引发读者思考。

设问:自问自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强调**内容。

反复:强调**内容,突出**情感,富有感染力。

对偶:整齐匀称,有节奏感;富于音韵美第三步,分析修辞句中表达作者或文章中人物的情感,一般为喜爱、赞美、欣赏等;或者体现了某种情感,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注:除以上答题步骤外,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有些修辞手法的赏析还会有引出下文,为下文某些情节做铺垫等作用。

一、2019广州市中考书房的窗子杨振声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位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字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于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前,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棒那就更好,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于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中考记叙文高频考点二:赏析重要语句练习题及答案(扫描版)

中考记叙文高频考点二:赏析重要语句练习题及答案(扫描版)

中考高频考点二:赏析重要语句一、考点分析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

新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

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A.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B.从××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C.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D.文中引用××这句话有何作用?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考察,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二、方法指导赏析角度赏析方法修辞手法(1)比喻:用了比喻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2)拟人: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3)夸张:用了夸张手法,强调/突出了…,表达了…。

(4)排比: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强调…,表达了…。

(5)对偶: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1.引用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以升华文章的主题;2.引用能够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引用能够为作者的看法及观点提供有力论据,使文章的论据更加可信,提高文章说服力;4.引用会让表达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增加感染力。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描写手法(1)外貌: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

(2)语言:表达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3)动作:反应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

(4)心理: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及思想性格等。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08生活类记叙文(二)(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08生活类记叙文(二)(含解析)

专题08 生活类记叙文(二)一、(2019·天津)阅读《母亲的刺绣时光》一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

”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

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

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

那些刺绣出来的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

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

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

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

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

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

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通用)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通用)
答题
格式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
反 复
(鄂教:八下P102)
作用
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辨析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
举例
朱自清《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喜爱。
答题
第一人称
定义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
①使文章具有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举例
鲁迅《孔乙己》:从“我”这个酒馆伙计的角度描写了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
第二人称
定义
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第二人称的叙述。
作用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便于抒情。
举例
张之路《羚羊木雕》:开篇先写“我”因将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而遭到父母责备,后插入“我”和万芳之间深厚友谊的一些具体表现,既交代了写作背景,又为主体部分作好了铺垫。
倒叙
定义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序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一个故事)
作用
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举例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顺叙
定义
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针对练——句(段)理解与赏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针对练——句(段)理解与赏析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3 句(段)理解与赏析考点针对练3六、(2017昆明)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14分)钟霄的第九年王璐琪①我们画室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在大家只有17岁的时候,他已经26岁了。

①所有的人都在准备美术高考,他也在准备,据说,这已经是第9年了。

在艺术生的群体中,他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①他曾在墙上画了一幅画,只处理了一半画面,另一半像是被人撕掉了,还卷着纸边,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幅贴在墙上的残破画。

那天老师来得比较晚,他到画室后巡视了一圈,然后生气了。

“昨天的值日生是谁?怎么这里贴着一幅破……”他在抬起手摁住墙的一瞬间愣住了,手指放在上面很久没有拿下来,再回过头的时候,老师目光直视着他,说:“钟霄,别再考了!我聘你当画室老师,做我的副手。

”①全班目光齐刷刷地盯着他,我崇拜地看着他。

他没有回答,依然专注地挥舞着手里的画笔。

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

谁都知道他要考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因为他不肯将就别的。

关于那所北方的美术学院,大部分人是不敢奢望的,包括我。

①我们画室在一栋破旧的7层高的居民楼里。

那段时光非常快乐,一群孩子肆意地在残破的墙上涂鸦。

一栋即将被拆除的旧楼,被我们装点得犹如卢浮宫,格外美丽。

①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这栋楼的天台,几个伙伴常常三三两两在天台眺望月亮,谈论着明天的梦想。

在我们谈天说地的时候,他一定要带着一个速写本,把我们的形态画在纸上。

只有提起那所梦想中的美术学院时,他才会插上一两句话。

①美术高考前夕,画室里只听得见笔划过纸面时的沙沙声。

忽然有一位同学喊道:“钟霄,外面有人找你。

”那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头发几乎全白了,脸晒得土黄,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背着一个布兜。

看见钟霄出来,老人暗淡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犹如点了一盏灯。

他们站在画室门口,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老人几次把布兜交到他手里,钟霄都不接,硬推回去。

这样僵持了一会儿,老人生气了,一跺脚,他才勉为其难地接了过来。

最新2020重庆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最新2020重庆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就不会迷茫与绝望。

7.综合探究(10分)“5·12”汶川大地震,数万生命罹难。

“抗震救灾”之歌,响彻中华大地。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灾后各地电视台纷纷举行赈灾义演,下面是四个电视台义演现场的主题词,请从中选择一句....加以评析。

(3分)湖南卫视:我们都是一家人浙江卫视:情系汶川东方卫视:血脉相连,众志成城重庆卫视:我们一起走过示例:中央电视台赈灾晚会主题词“爱的奉献”,借用歌名,让人联想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歌词,激发全国人民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

评析:(2)为了慰问、鼓励灾区的同学,班上发起了“爱心赠言”活动。

下面是部分同学的赠言,请你也写一句赠言。

(抄袭试卷语句不得分)(3分)张明:让我的爱心给你送去温暖,让我的双手把你的痛苦分担。

李敏:告别悲伤,重塑坚强,让我们张开翅膀,勇敢飞翔!你的赠言:(3)下面三则材料的标题各有特点,请参照示例,对(二)、(三)则材料进行探究,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拟文章标题的哪些方法。

(4分)(一)奶奶你在哪?“你们是从北川过来的么?”“你们认识王庆芳吗?”这天上午,在重庆医科大学读书的吴花芳在西南医院急切地向灾区伤员打听一位老人。

这位老人是她北川高中同学邓军的奶奶,震后邓军即与奶奶失去了联系。

“听说北川过来的这批伤员分布在全市9个医院,最远的在涪陵。

无论如何,我都要找到奶奶,然后去照顾她。

”吴花芳眼睛湿湿地说。

(二)“妈,别哭,你还有我”七岁女孩王雨看见不时流泪的妈妈,小小年纪的她掩饰着脸上的伤悲,依偎在妈妈怀里:“妈,别哭,你还有我呢。

”其实,小王雨内心的伤痛不亚于任何人,她的孪生妹妹因地震而离去,她偷偷哭过好多次,但在父母面前,她明白,必须坚强,她是父母唯一的支柱。

(三)特殊的“请战书”重庆大坪医院抗灾指挥部收到了几封特殊的“请战书”。

交“请战书”的正是在大坪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他们申请出院,就是想为灾区的伤员让出床位,而他们中有的刚进行手术不久……他们的行动让全体医务人员十分感动。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考点系列训练题二(含答案 五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考点系列训练题二(含答案 五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考点系列训练题二1.人物形象、心理与作用分析概括;2文章主题的理解归纳。

(说明:试题中,其它考点可酌情作答训练)一、最后的老师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

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

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

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

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

”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

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

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

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

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

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

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

”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

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

”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

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文脉梳理及练习题——辨识提取信息(下定义)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文脉梳理及练习题——辨识提取信息(下定义)

考点2 辨识提取信息(下定义)四、(2019南开中学阶段测试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20分)1. 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A. 高原现象的重要特征是学习成绩下降。

B. 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经的四个阶段之一。

C. 面对高原现象,学习者都会沮丧、丧失自信。

D. 高原现象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加以缓解。

①2. 根据选文内容,请给高原现象下定义。

(4 分)3. 综合选文内容,请简要概括毕业年级学生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

(4 分)4. 艾奋斗同学体育成绩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体考成绩由35分提高到了45分。

受到进步鼓舞,此后艾奋斗同学仍然按照此前的方法坚持训练,虽然很刻苦,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现了成绩的小幅下滑。

艾奋斗同学非常困惑,为此愁眉不展,情绪低落。

作为艾奋斗的好朋友,你结合【他山之石】中的相关内容,主动为他解惑、鼓劲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你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5. 请综合选文内容,联系具体学习实际,谈谈你遇到的高原现象和采取的应对办法。

(4分)五、(2019台州)非文学作品阅读。

(14分)【材料一】食品安全风险类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中新旧风险交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是主要的风险类型;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消费方式带来了新型食品安全风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考点针对练
四、(2019育才中学三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 题。

(22 分)
母亲这把干柴
朱成玉
①在外地工作的时候,母亲在给我的信中说:留给你的一树李子,熟透了,一个一个
....都落到地上,最后
..
一个
..都落了,你还没回来!
①我仿佛看到母亲站在那李子树下,忧伤地捡起最后一个李子,内心该是怎样的落寞和荒芜!
①我看到了那个佝偻着的身影,那一把我赖以取暖的干柴。

①终生的劳碌让母亲驼了背,这一点和外婆很像,外婆老的时候,腰弯得厉害,随时都有吻到脚背的可能,看上去,仿佛一个悲伤的句号。

①如今,母亲也在通往“句号”的路上。

母亲这一生,承受着多少失望,又扶着多少希望,倚在风雨飘摇的门框,望着我们回家的路啊!
①我为何不能早一点迈进她的门槛?
①小时候的深秋,母亲常常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回家做引火柴,那时候母亲力气很大,腰也不驼,所以她的柴火总是很大的一捆,母亲扛在肩头一点也不吃力,甚至不妨碍和我玩耍。

没想到,很多年后,能让我最确切地形容母亲的词汇,竟然就是这把干柴。

①母亲扛着家的重担,也扛着一家人的暖,因为爱,那担子再重,她都不忍换一下肩膀。

母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只为了,给家的灶膛里添一把柴火。

①母亲,孤单的背影是我眼中的繁华。

以此为枕,推开一个又一个清晨。

任我怎样在梦里奔腾,也走不过她目光里的哀凉。

①没有玩具,母亲给我们做。

缝沙包,扎毽子,用硬一点的纸画扑克,我们的童年其乐融融。

贫穷让我们消瘦,却并未让我们晦暗,为了在风中唤醒一盏灯笼,母亲耗尽了整整一生的火柴。

①母亲骨子里是个浪漫的人,但凡父亲单位里发了电影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北风呼号,都会领着我去看,我记不住片子的内容,记住了母亲的怀抱,那种温暖让人贪恋,往往电影还没看完,我就睡着了。

回去的路上,母亲叫不醒我,只好背着我,怕我感冒,就用她的外套蒙着我的头,自己穿着单薄的衬衫闯进风里,扣子开了,也来不及去系,像一本被打开的经书,让我念诵不已。

①我贪玩,黑天了也没回家,母亲出来寻找,一遍一遍唤着我的名字。

很远我就能听见,手提灯笼的母亲,是离我身体最近的一片海。

①母亲这把干柴,越来越轻了。

我们和岁月,都是榨汁机,压榨得母亲,再也滴不出一滴汁液来。

①母亲老了,生病的时候,我抱着她上手术台,母亲很轻,骨头仿佛都变成空心的,一点分量都没有。

让我想起在生活的最低谷,母亲掉着眼泪说:“如果谁肯把我买了去,我倒也乐意,给你们换几顿饱饭!”
①可是母亲这把干柴,卖不上好价钱,又轻又瘦的一捆,谁都不肯瞧上一眼。

①有一次回家小住,我执意睡在母亲身边,像小时候那样,依偎着她。

孩子好奇地问:“爸爸,你这么大了,为啥还让奶奶抱啊。

”我说:“爸爸虽然长大了,可是在你奶奶眼里,爸爸永远是个孩子。


①母亲可以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她的怀抱,却永远辽阔。

①那一夜,我在和母亲有关的梦里取暖,习惯性失眠的母亲,她的梦,又在哪个角落里漂移呢?
①梦里的母亲步履蹒跚,可不知为何,我怎么追也追不上她!
(选自朱成玉博文2019年5月,有删改)
1. 小时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4 分)
2. 赏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6分)
(1)母亲在给我的信中说:留给你的一树李子,熟透了,一个一个
....都落了,你还没回
....都落到地上,最后一个
来!(加点词的妙处)
①(2)很远我就能听见,手提灯笼的母亲,是离我身体最近的一片海。

(修辞的妙处)
①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4分)
母亲,孤单的背影是我眼中的繁华。

4. 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我”会说母亲是把干柴。

(4分)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4分)()
A. 文章以“母亲这把干柴”为题,暗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为整个家庭艰辛付出,交付了自己的一生。

B. 家境贫寒,没有玩具,“我”心生抱怨,而母亲想尽办法温暖“我”的童年,驱散“我”生命中的晦暗。

C. 生活的负担再重,母亲都不忍换一下肩膀,指母亲心甘情愿地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表现出母亲对我们,对整个家的深爱。

D. 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梦里的母亲步履蹒跚,可不知为何,我怎么追也追不上她!”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人无限的遐思。

参考答案及解析
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考点针对练
四、1. (4分)①母亲常常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母亲力大。

①没有玩具,母亲给缝沙包,扎毽子。

①看完电影后,母亲背“我”回家。

①母亲贪黑寻“我”回家。

2. (6分)(1)“一个一个”强调李子逐个落下,体现母亲期待孩子归来却无果的失望。

“最后一个”强调母亲等到最后,孩子也没回来的伤心。

(2)比喻,把母亲比喻成大海,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我”的爱是深厚且博大的。

3. (4分)母亲一个人承担了照顾家人的重担,在“我”眼中,她的背影是孤单哀凉的(2 分,紧扣“孤单”作答);但是,她给我们的关爱与温暖却是丰富而博大的(1 分),让我们的精神自由而富足(1 分)。

4. (4分)①母亲老了,生病的时候,“我”抱着她上手术台,母亲很轻,骨头仿佛都变成空心的,一点分量都没有。

①母亲为了家庭奉献了她的一生。

她燃烧了自己,温暖了整个家。

5. (4 分)B【解析】“心生抱怨”表述有误,文中并未提及。

故选B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