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创新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转型发展
科技环境下辅导员的转型发展策略分析
科技环境下辅导员的转型发展策略分析2023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和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辅导员需要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转型发展策略,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一、定位辅导员的新角色在科技环境下,辅导员不能仅仅是传统的学生心理辅导师,而要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生活的整体顾问和导师。
在这个角色下,辅导员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引导。
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辅导员需要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及其在教育和心理学中的应用。
辅导员应该了解最新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同时,应该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工作中加强信息的获取和应用。
三、提高辅导技能水平在科技环境下,辅导员需要具备更丰富的辅导技能,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
例如,辅导员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使用电子邮件、网络、社交媒体等工具与学生快速联系和交流。
此外,还需要掌握正念、认知行为、解决问题等多种心理辅导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四、注重数据科学应用在科技环境下,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一种先进的工具,在辅导员的工作中也具有广泛的用途。
辅导员可以通过数据科学的方法,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数据,更好地评估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况,并给出更客观和有效的服务建议。
五、与新生代学生实现快速匹配在科技环境下,学生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辅导员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并实现与学生的快速匹配。
辅导员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工具,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并给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建议。
六、增加团队精神在科技环境下,辅导员需要更多地加强团队合作,增加团队精神。
辅导员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协作,分享工作效率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益。
七、掌握更多的资源在科技环境下,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更多的资源。
辅导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组织研讨会、与其他专业的辅导员沟通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支持。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①肖诗菲(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吉安343000)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中指出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
意见中,明确提出各高校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部分专业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针对少数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而开设的精英教育,部分创新创业教师授课从不考虑学生专业背景,专业导师与创新创业导师理念冲突,课程融合度低,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状况[1]。
同时,我国高职院校与政府、产业等主体在人才培养方面关系松散,难以形成合力,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专创融合”需要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构建出的科研与技术应用衔接、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结合的新教育模式。
本文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深入研究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深化融合策略与机制,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一、“三螺旋”理论及“专创融合”概念界定“三螺旋”(Triple Helix )理论:“三螺旋”概念最早源自生物学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者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 )和勒特·雷德斯道夫(Loet-Leydesdorff )将“三螺旋”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运用“三螺旋”模型来研究“政府—企业—大学”三者的互动关系,并正式提出了“三螺旋”理论。
在“三螺旋”理论模型中,“政府—企业—大学”三个主体如同螺旋上升的线一样互动、交叉、重叠和融合演变出层出不穷的关联模式和组织结构,从而推动整个创新活动的螺旋式上升[2]。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是指通过学校、产业界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协同合作,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螺旋理论是指大学、政府和产业界这三个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它被认为是推动大学产业技术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本文将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实施,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大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
目前大学的教学理念传统,很难满足社会对高级创新人才的需求。
大学传统的划分学科界限,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无法有效整合。
大学自身的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有限,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还有待加强,学校与产业界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1. 学校层面学校作为高校的主体,应当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资源。
学校还需要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强化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产业界层面产业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应当积极参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宝贵的实践资源和创业机会。
产业界还应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和人才培训,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和交流。
3. 政府层面政府应当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倾斜和投入力度,鼓励学校加强和产业界的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政府还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科研和创新项目,促进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优势和意义1.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和整合通过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学校、产业界和政府可以共同整合各自的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关注。
而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三螺旋理论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优势和问题。
三螺旋理论认为,高校、政府和企业是构成创新体系的三个主要力量,三者之间通过互动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三螺旋理论同样适用。
高校作为教育和研究机构,政府作为政策制定和资源调配的主体,企业则是市场主体,三者之间通过协同机制实现共赢。
首先,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协同机制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高校作为创新资源的主要来源,政府和企业则是创新资源的主要需求方。
高校可以通过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将自身的研究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项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也可以获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创新研究。
政府和企业则可以借助高校的资源和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协同机制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吸纳。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政府和企业则是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需求方。
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学生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政府和企业则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与优秀人才建立联系,并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高校、政府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信息交流效率不高。
其次,合作目标不够明确。
高校、政府和企业对于合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不一致的,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优先考虑的问题。
最后,合作效果不够显著。
高校、政府和企业之间缺乏协同推进的力量,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合作的共同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校、政府和企业应该通过协同机制,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吸纳,但同时也需要解决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合作目标不够明确和合作效果不够显著等问题。
“三螺旋理论”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研究
“三螺旋理论”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研究张倩,左巍(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摘要:三螺旋理论强调高校、产业和政府通过螺旋递进实现组织功能交叉与动态融合,为研究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提供了理论视角。
本文针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政策体系不完善、教育资源难以共享、培养模式单一僵化、有效联动机制缺乏等问题,以需求为导向,探寻高校、政府及产业的功能定位,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强化以高校为主导、以政府为支撑、以产业为载体的三维主体通力合作,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协同联动机制,实现协同育人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1-0126-0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备案课题青年专项“三螺旋理论下高校经管类创新型人才的协同培养及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GBD1317096);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度研究”(项目编号:18EDE50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自贸区建设中的会计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C17DB208)。
作者简介:张倩(1982-),女,管理学博士,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左巍(1982-),男,硕士,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学。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政府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体系不健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等,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
目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基于三螺旋理论,探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高校、政府及产业的功能定位,构建创新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是当前的理论诉求与现实选择。
一、三螺旋理论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亨利·埃茨科维兹认为高校、产业及政府基于市场需求相互推进,实现螺旋式发展[1],即著名的“三螺旋理论”。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如何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不够合理和高效。
探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对于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进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螺旋理论将企业、政府和高校作为三个相互作用的螺旋,强调它们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通过构建协同机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此处为背景介绍的内容,总计200字】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三螺旋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情况。
通过协同机制的构建和案例分析,寻找最适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方式,以及如何优化已有的协同机制,从而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与影响力。
本研究还将尝试展望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探讨其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总结,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升级,为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3 意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有利于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校内外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
通过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深化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为高校教育改革和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三螺旋理论是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授 Henry Etzkowitz 提出的,旨在描述科技创新的三种主要方式: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界的相互作用。
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是指高校、产业界和政府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这种协同机制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实践,同时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经济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平台,以顺利实现三方的合作与互动。
首先是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
高校可以与产业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双向的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基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产业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产业界企业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为高校提供顶岗实习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和资源支持。
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高校可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培养,提供更具市场导向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其次是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创业支持和资金支持,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高校可以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参与政府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产业发展规划,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咨询。
通过与政府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和需求,调整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立中,还需要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文化,推动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培养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素质。
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和项目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是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一种合作模式,旨在促进高校、产业界和政府的合作与互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加强各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高校辅导员如何融入学校的转型发展
⾼校辅导员如何融⼊学校的转型发展2019-09-27摘要:⾼校辅导员是⼤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量,是⾼校应⽤技术型⼈才培养过程中的引导员,是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量。
⾼校的转型发展对辅导员⼯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应该主动地学习提升、参与配合、⽀持沟通,冲破原有的传统的⼯作模式,适时转变⾃⾝的⼯作⽅式和⽅法,融⼊学校的转型发展,在学校新的发展之路上寻求作为。
关键词:⾼校辅导员转型发展⾼校辅导员是⼤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量,是⾼校培养应⽤技术型⼈才过程中的引导员,其担负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常事务管理、⼼理健康教育、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党团组织建设、学风建设、班级建设、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培养、贫困⽣资助等综合性⼯作。
⾼校的转型发展对辅导员的⼯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校环境,如何转变⾃⾝的⼯作职能,融⼊学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校转型发展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与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之间的⽭盾⽇益突出1.专业背景的差异与辅导员专业化要求相⽭盾我校的辅导员⼤部分都不是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因此,⼤多数辅导员仍然是以⾃⼰⼤学毕业的专业⽀撑着辅导员⼯作,这与学校转型发展要求辅导员不断实现专业化的⽭盾⽇益突出。
例如:三明学院辅导员共有75⼈,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仅16⼈,占辅导员总数的21.33%,辅导员的⾮专业性状况⽐较明显,专业性匹配问题⽐较突出。
2.繁多的事务性⼯作与辅导员专家化要求相⽭盾我校的辅导员较为年轻,⼤多为“80 后”,“80后”⼤多成长环境安逸,没有经历太多的波折和磨难,⼼理承受能⼒也⽐较弱,加上辅导员⼯作包含着许多的事务性的⼯作,这些⼯作占去了辅导员⼤量的精⼒和时间,辅导员更多的扮演了学⽣“保姆”的⾓⾊,在繁杂的事务性⼯作⾯前,“80 后”辅导员很可能产⽣厌烦和消极的⼼理,导致整体辅导员⼯作的⽔平和层次的降低。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更好地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政府等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三螺旋理论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一、三螺旋理论的基本概念三螺旋理论最早由费雪提出,是一种描述创新活动的动态互动关系的理论。
其核心概念是将创新过程定义为由大学、工业界和政府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它们以协同共创的方式推动创新,形成创新生态系统。
大学代表了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工业界代表了市场需求和技术转化,政府则代表了宏观环境和政策支持。
这三者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通过不断地互动和碰撞,形成创新的动态过程。
在三螺旋理论的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被视为大学和工业界以及政府之间协同创新的重要环节。
高校必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同时也应与工业界和政府密切合作,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在三螺旋理论的指导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1. 多方参与,形成合力高校、企业和政府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关键参与方。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通过开展合作研究、共建实验基地、共同举办创新创业赛事等形式,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企业应积极参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机会、导师资源和创业项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
2. 开放共享,促进资源共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包括人才、科研成果、创业项目等,这些资源需要得到充分的开放和共享。
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向企业和政府开放资源,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
企业和政府也可以向高校开放自身的资源,与高校共享先进技术、市场信息和创新创业项目。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则是该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螺旋理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理念,这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三螺旋理论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和优化问题。
一、三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三螺旋理论是由荷兰学者埃廷·埃·赫林等人提出的,它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螺旋理论包含了三个“螺旋”,分别是市场螺旋、政府螺旋和知识螺旋。
市场螺旋是指市场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它强调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政府螺旋则是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它强调科技发展的政府导向;知识螺旋是指科技人才和科学知识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它强调科技发展的知识导向。
三螺旋理论认为,只有市场螺旋、政府螺旋和知识螺旋协同发展,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二、三螺旋理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螺旋理论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1. 强调市场导向。
市场螺旋作为三螺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科技创新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重视市场需求,引导学生从市场需求出发,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
2. 政府导向。
政府螺旋在三螺旋理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强调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支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强化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经济扶持和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支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3. 知识导向。
知识螺旋是三螺旋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科技发展应该是以科学知识和科技人才为基础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日渐受到关注。
因此,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已经成为当代高教改革的迫切任务。
本文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和实现。
在三螺旋理论中,产业、高校和政府是推动创新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创新生态系统。
高校具有先进的科研、人才和创新资源,是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产业具有生产、销售和利润的动力,是创新行为的主要推动力。
政府则具有资源调配、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的作用,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化。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本身是主要的推动力,同时政府和产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政府的支持和投资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并为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产业的需求与市场可以促进高校教育与科研的实践,为高校带来实践教学和实际创新经验。
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应考虑到三者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具体而言,应该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建立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合作平台,共同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需要进一步推进高校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将高校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
高校可以将顶级科研设施和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给产业,为之注入新的技术和创新成果。
企业则为高校带来实际市场需求和商业渠道,提供实践和创新场景。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与协作。
其次,应该增加高校课程的实践性和行业性,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高校可以邀请企业和政府相关人员来校授课,或者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性课程。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支持教育资源共享和交流。
最后,应该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和质量保障。
高校应该建立完善评估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评估。
政府应该建立信用评估系统,对企业和高校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估,为优秀的合作双方提供政府奖励和优惠政策。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直是当前教育体系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也经历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下,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三螺旋理论是由荷兰学者埃廷根(Etzkorn)提出的,它主要是指的产学研三方面的联动。
将三螺旋理论引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就是要在教学、科研和产业发展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和协同的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教学层面来看,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科研方面,高校应该引导师生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去。
而在产业发展方面,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科技成果,并与企业进行合作,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设为了实现三螺旋理论的有效落地,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首先是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实践平台等。
其次是要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最后是要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方面,高校可以通过设置专业课程、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等,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学校还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导师制度等,提供给学生一个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在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设方面,高校可以建立起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提供专业的转化服务。
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产业技术需求调研,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的建设方面,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项目合作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还可以引入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创业指导和经验分享。
高校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三螺旋”融合发展研究
高校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三螺旋”融合发展研究作者:高嫚张程飞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3期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发展陷入瓶颈期,创新创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面临着三者相互掣肘,各自为政的困境。
本研究在分析这一现象成因的基础上,以“三螺旋”理论为指导探索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我国培养新型的创新创业型综合性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三螺旋、融合发展随着“双创教育”口号的提出,我国各高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高校的教育体系中,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功效,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困境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究其根本,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三者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融合机制,而且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以“三螺旋理论”为指导探索“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一、“三螺旋”的内涵“三螺旋”理论起源于DNA的“双螺旋”结构,后有人将“三螺旋”用于社会管理、经济文化等人类活动的构思、理解、认知和研究[1]。
“三螺旋”理论依靠三个螺旋上升的主链线彼此相互交叉、重叠、配对和融合,形成层出不穷的组织结构以及关联模型,推动整个结构模型的螺旋上升[2]。
本研究将尝试以“三螺旋”理论为依托,利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三条教育链为基础构建的“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针对三条基础教育链中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配备、专业管理课程设置等相关“碱基”进行完善,并且实现彼此间的交叉配对,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教育合力线,从而实现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彼此之间的协同发展和交叉渗透,真正的促进三种教育形式的融合发展。
二、高校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立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目前,高校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三种教育形式的分立状态不仅影响了我国“双创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且,并没有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
新形势下辅导员转型
新形势下辅导员转型“立德树人”始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高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生活的教育者和监督者,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转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高校辅导员转型发展现状入手,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科学系统的阐述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标签:辅导员;新形势;思想教育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立德树人”首次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得以正式确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公平、学生资助、就业创业等方面要有新举措。
高等院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着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
而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管理服务者也是引路人。
(教育部令第43号)对“辅导员”做了明确说明,“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
一、高校辅导员发展现状1.工作重心转移辅导员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基本工作,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并没有展开什么具体的工作,反而在学生的行为上花费巨大的精力。
手机日常24小时开机,生怕出现什么意外,如:酗酒打架,夜不归寝,正是因为这些意外的发生,反而让辅导员自身感到了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了存在的重要性。
辅导员有学生日常生活管理这一职责,这一职责使辅导员重心发生偏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渐渐的也变成辅助性工作,而管理与稳定成为了辅导员首要工作。
2.工作方式欠缺工作方式大多采用经验式的學生教育管理方式,上传下达工作方式单一,互动性较差,一些话语也不适应当代大学生成长特点,日常工作没有与时俱进,完整的结合大学生在校的成长规律,缺少育人长效机制,较少注重班级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专业教师相比自身学历层次较低、学术研究基础薄弱,导致辅导员科研能力弱,科研成果不多为经验总结型文章。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等。
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产学研协同、学校内部协同和高校间协同。
首先是产学研协同。
高校应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建创新创业基地等形式,引入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资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学校还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培养学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其次是学校内部协同。
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协作合作,形成一个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学校可以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或办公室,负责统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规划。
各学院、专业也应该加强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最后是高校间协同。
高校之间应该加强协作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教育的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分享经验和资源。
高校还可以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共同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在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提供资金的支持。
高校也应该积极争取资金的支持,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和实施。
其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服务。
高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学校还应该提供良好的学生服务,如创业孵化器、创业基金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是加强评价和监督机制。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研究
备其他两个机构的某些能力,但同时仍保持着自己
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
[ 1]
机构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破解科研与产业“ 两张
对接地方产业链和政策链,实现科技与产业之间的
有机联 动
[ 2]
。 这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形式打破了
传统的体制模式,融合了各种创新资源,推动了科技
中交流合作、相互支撑,这 3 个机构中的每一个都具
政补贴、科研奖励和税收优惠等政府的资金投入进行
制度和组织,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在大学、产业和政
建设及运行,缺乏获取资金的市场化途径。 资金来源
府之间,不同学科和地区之间的跨边界流动。 通过整
方式的单一化、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严重制约了高校
合调配各种优势资源,大学还可以主导所在区域的政
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和发展。
法,例如转让科技成果、申报项目以及人才联合培养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 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
[ EB / OL] . ( 2019 - 09 - 17) [ 2022 - 12 - 05] . https: / /
www. most. gov. cn / xxgk / xinxifenlei / fdzdgknr / fgzc / gfxw
科研机构则关注一些隐性收益,例如社会影响、社会
政府的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界和企业转
声誉等;企业关注技术成果是否能带来直接效益,例
化 [4] 。 但是在实际中,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企业
如销售利润、生产效率等 [8] 。 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
共建比较少,与当地政府联合共建的较多,产学研融
平衡各方利益,使各方都能够达到满意。 三是要考虑
形式和贡献程度方面存在差异,在制定分配方案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于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越来越需要更加协同的机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和创新创业的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螺旋理论被提出,这一理论正是为了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问题而诞生的。
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而如何建立和完善这一协同机制也成为了众多高校和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本文将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三螺旋理论是由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荷兰学者埃姆斯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高校、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
在三螺旋理论中,高校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产业界是知识的应用和商业化转化者,政府则是整个创新创业体系的组织者和规划者。
这三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被称之为“螺旋”,它们共同促进着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应该秉持着这种理念,即高校应该与产业界和政府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协同机制,来促进高校、产业界和政府的互动和合作。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高校需要积极主动地与产业界和政府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促进高校与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高校还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包括项目资金、导师指导、创业平台等,让学生能够尽早地接触并参与到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去,从而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摘要】本文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实际效果。
也对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从结论总结和未来展望的角度,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该研究对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三螺旋理论、协同机制、案例分析、挑战与对策、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缺乏有效对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转化难度大等。
有必要深入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构建起更加科学有效的协同机制,为高校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旨在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三螺旋理论的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螺旋理论从产业、科研、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提出了创新体系由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协同共同构建的理念,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高校与产业、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通过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可以为高校提供更有效的合作框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对策
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对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中,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创新对策来推进其发展。
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培养。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展系列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素质。
还可以引进外部专家,利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对辅导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拓宽辅导员的视野。
要搭建高校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平台。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座谈会等活动,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心得,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可以建立各个高校之间辅导员的交流机制,促进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特长。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的,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在学生的志愿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指导和支持。
高校应充分重视辅导员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建立学科交叉的导师制度,使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和学科领域上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第四,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组织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一个团队协作的集体,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
可以通过设立优秀辅导员评选、学术成果奖励等方式,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还要加强队伍管理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应对不同需求的能力。
要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评估和监督。
辅导员是为学生服务的专业队伍,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发展。
应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改进,确保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创新对策体现在培训与培养、交流合作、专业特长发挥、组织建设和评估监督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 构 理论 。雷 德斯 多夫 ( L e y d e s d o f f ) 对 三螺 旋 概念 进
行 了研 究 。 他认 为 , 三 螺旋模 型是 由创新 的不 同发展 阶 段 演化 而来并 最终形 成所谓 的三螺 旋 。 闭 三螺旋模 型分 为三个 发展 阶段 : 国家 主义 阶段 。 自由放 任 主义 阶段和
关键词: 三螺旋 ; 辅导员 ; 队伍建设
中图分 类 号 : G 6 4 5 . 1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2 1 0 9 ( 2 0 1 5 ) 0 5 — 0 0 9 5 — 0 5
三 螺旋模 型下 的大学 、 企业 和政府交 叉影 响阶段 。
摘 要 : 三螺旋模型产生于生物学领域 , 被用来解释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 、 产业和政府之间的新型关 系。 三螺旋模
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 国 家 主 义 阶段 , 自 由放 任 主 义 阶 段 和 三 螺旋 模 型下 的大 学 、 企 业 和 政府 交 叉 影 响 阶段 。 第 三 阶 段 被 称为创新三螺旋模式 。 在 高校 , 存 在 着 一 支 强 大 的 辅 导 员 队伍 , 这 支 队 伍 对 高 校 的 发展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然 而 , 我 国 的 辅 导 员 的 工 作 和 活 动 范 围仅 仅 局 限 于 高 校 内部 。 并 没 有 和政 府 、 企 业 产 生互 动 , 严 重 制 约 了 高 等教 育 发 展 和 区域 经 济 繁 荣 。 因 此, 新形 势 下辅 导 员要 与 高 校 、 企业 、 政府进行深入互动 , 以 实 现辅 导 员 队伍 的转 型 发 展 。
保 持各 主体 的独 立 性 , 但 是 三 者相 分 离不 利 于促 进 三
者 的共 同发 展 ( 如图 1 — 2 ) 。
发展 , 也 有 利 于创 新 辅 导 员 队伍 建 设 , 实 现 辅导 员 队
伍 的转 型发 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如图 1 — 5 )
图 1 - 2
三螺旋 儿: 自 由 放 任 模 式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1 — 1 4
基金项 目: 中 国高 等 教 育 学会 学 生 工 作 研 究 分 会 2 0 1 4年
高校学 生工作课题“ 三螺 旋 创 新 视 角 下 高 校 辅 导 员 队伍 建设 研 究 ” ( L X 2 0 1 4 Y 2 3 7 ) : 2 0 1 3年 福 建 省 中青 年 教 师 教 育 科 研 项 目( 辅 导 员 骨 干 研
・
9 6 ・
武夷学院学报 2 0 1 5年 第 5期
离, 没有 交 集 , 没有 进行 合作 。在 这种 模 式下 , 有 利 于
在 三螺 旋 创 新 模 型 中 , 辅 导 员 与 大学 、 企 业 和 政 府关系密切 , 这 样 既 有 利 于高 校 、 企 业 和政 府 的创 新
一
、
三螺 旋 模 型
( 一) 国家主 义 阶段 在三螺旋 I ( 国家 主 义 阶段 ) 中, 政 府 处 于 主 导 地
三 螺 旋 模 型 最 早 是 用 在 生 物 学 中研 究 D N A结 构。1 9 9 7年 ,美 国纽 约 州 立 大 学 亨 利 ・ 埃 茨 科 维 兹 ( H e n r y E t z k o w i t z ) 教授在观察 、 分 析 并 总 结 经 验 的基 础上, 建 议 利用 三 螺旋 模 型来 分 析 大 学 、 产 业 和政 府 之 间 的关 系 , 并 用来 解 释 三者 间在 知 识 经济 时 代 的新 关 系 。【 从此 , 三 螺 旋模 型 被 认 为是 一 种 创新 型 的
作者简介 : 邓雪 ( 1 9 8 7 一 ) , 女, 汉族 , 硕士研究生 , 主 要 研 究 方向 : 思想政治教育 、 教 育管 理 。
基 础研 究 的场 所 ; 企 业 是 从 事 生 产 的机 构 。 它 从 高校
那里 只 是获 取 自己所 需要 的 ,并 没 有 和高 校合 作 , 政 府 也 只是 在 市场 失灵 的情 况 下发 挥 作用 , 三方 相对 分
第 3 4卷 第 5期
2 01 5年 5月
武 夷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WUYI UNI VE RS I T Y
Vo 1 . 3 4 No. 5 M AY. 2O1 5
三螺旋创新视 角下高校辅导员 队伍 的转型发展
邓 雪
( 闽江 学 院 管 理 学 系 , 福建 福州 3 5 0 1 0 8 )
图 1 —1 三 螺 旋 l: 国 家 主 义 模 式
( 二) 自 由放 任 主 义 阶 段
在 三螺 旋 I I ( 自 由放 任 主 义 阶段 ) 中, 高校 、 企 业 和政 府 有着 严格 的界 限 , 高 校是 单 纯 培养 人 才和 从 事
究专 项 ) “ 创 业 型 大 学 视 角 下 高 校 辅 导 员 素 质 能力提升研究” ( J B 1 3 7 9 9 S ) 。
( 三) 三螺旋模型 下大 学、 企业和政府交叉影响 阶段
在 三螺 旋 I I I ( “ 三螺 旋 ” 模 型 下 大学 、 企业 和 政府 交 叉影 响 阶段 ) 中, 突破 了在 三螺 旋 I I 中存 在 于 高 校
学、 企业、 政 府 之 间 的边界 , 一个 充满 活力 的系 统 出现
位, 主宰 着 企 业 和 高校 , 企 业 和 高校 与政 府 相 比是 非
常 弱小 的机 构 , 它们 依 赖着 政府 , 受 政 府控 制 。 比如 : 前苏 联 和法 国就属 于这 种结 构模 式 。在这 种结构 模 式 下, 政府 权 力过 大 , 创新 主体 的主动 性 很难 发 挥 出来 , 因此 在 实践 上 ,这 种模 式被 认 为是 一 种失 败 的结 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