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合集下载

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单位:政法学院姓名:顾敏玉摘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关键字: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国际话语权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1.“软实力”的来源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军事力量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

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

“……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美国之所以能够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除了国力的支撑外,主要依靠的就是语言优势,这也是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的一个重要表征。

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各自的语言战略,并努力扩大语言的国际影响。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

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

浅议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浅议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收稿日期:2012-06-04作者简介:陈智兴(1987-),男,福建漳州人,本科,从事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

浅议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陈智兴(漳州师范学院政治法律系,福建漳州363000)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出及其内涵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也指出,所谓中国软实力,就是对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尊重,就是在自己发展的同时,要尽力帮助他们。

这是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即国家软实力为自助及助人的能力。

概括说来,软实力表现为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对外,体现在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魅力;对内,则表现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成为继经济、政治之后又一重要的综合国力评判因素,正是由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继2002年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认识上有重大突破,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了两手抓两手强的文化发展格局。

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多次全会中明确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

同时,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并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现状我国虽然在文化软实力方面起步比较晚,但随着2002年十六大以来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战略部署,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一)文化产业逐步繁荣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人类精神生活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

它包括传媒、卡通、影视、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

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作者:杨红涛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

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

一、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

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按照我国学者王蒙的观点,软实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

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自强不息。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流行的关键词,其意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通过一个国家公民的有意的和无意的、感性的和理性的、强制的和习惯的、宗教的和世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的,以此展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形象、族群特征和精神面貌。

综观中国历史,中原王朝曾经多次被少数民族攻破,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便一次又一次在历史上不断上演。

然而,中原文明却并未消逝,而是一直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少数民族可以靠铁骑刀枪攻城掠地,可以摧毁政权改朝换代,但是却无法摧毁文化,因为文化是镌刻在人们心里的。

蒙古人靠着无坚不摧的骑兵建立了元朝,但是蒙古文化比汉文化落后一个时代,于是90年不到就又被赶回到草原放羊。

由此看来,文化,作为一把看不见的利器,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刻不容缓。

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文化的传播能力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的文化传播力不够强大,也是制约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方面的成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现在的电影市场上,《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风动画电影席卷全球,这几个电影无一例外都是以中国题材作为其主打,画面和情节都极尽突出中国元素。

但是请注意,上述电影都不是中国人制作,换句话来说,是美国人借助中国元素的壳子来赚美元,其间还夹杂着美式文化。

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却由外国人包装,外国人制作,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美国人通过随处可见的好莱坞电影,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通过数亿观众的NBA向全世界宣传美式文化;日本靠铺天盖地的日本漫画,靠宣传武士道精神来传播日本的文化。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1、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兴衰成败?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软实力是相对一个国家政治、军事能力等硬实力而言的,主要指一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国际机制的规则和制度等资源。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软实力。

硬实力通过诉诸有形的军事、经济等实力,迫使他国遵从本国意志;软实力则通过文化、价值观等对他国施加影响力,使得对方按照本国意愿行事。

两种实力同样重要,但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物质硬实力的增长令人欣慰,但文化软实力是条短腿。

认同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问题,接受一种文化或拒绝一种文化,都与是否认同其价值有内在联系。

麦当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美国文化,迪士尼文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在形式的接受背后,是价值认同上的接受。

软实力就表现在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异国文化的价值观。

由于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和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敌视,使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缺乏认同,甚至被视为西方文化的对手和敌人。

国际上主导的价值观念,包括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等等,话语权仍然掌握西方。

这也是制约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面临难得的机遇,也不得不应对严峻的风险挑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5000年文明的厚实积淀,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强大的文化优势,但是必须承认,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与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面临着如何发展、如何繁荣的重大课题。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往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有了较大的进展。

一些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与海外文化机构加强合作,推进中国文学、美术、摄影、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马戏及民族民间工艺等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

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等当代科技手段也使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速度加快。

文化软实力现状

文化软实力现状

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

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拓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

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大力发展、大有可为;只有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
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我们才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为此,必须从战略上思考和谋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管理体制。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弊端,才能为文化的繁荣开辟广阔空间、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直影响着国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与人生追求。

首先应摒除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创造性地吸收、消化传统文化的营养。

通过“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输出能力,使我国在经济总量列为世界强国以后,自觉转型为价值和文化意义上的强国。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三 、党 “ 把文 化 软 实 力 的概 念 写 进 了报 告 , 说明执政 党在 推进社会 发展 中越 来越重视 文化 的作 用。 ” 胡 锦 涛 同志在 十 七大 报告 强 调 : “ 化 越 来越 成 为 民 文 族凝 聚力 和创 造 力的 重要 源泉 、越 来越 成为 综合 国 力竞 争 的重 要因素 ” ,在国际 舆论环 境依然 呈现 出西强我 弱 ,西 方 世 界依 旧牢 固把 握话 语霸 权 的基本 格局 下 ,我们 要 着力 构 建 中 华 主流 文化 和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观 ,在 日益 激 烈 的 “ 软实力 之战 ” 中站稳 脚跟 ,让 中华文 化持 久地屹 立于世 界 文化之 林 。通过在 海外创立孔 子学 院 、扩 大对外 汉语教 育 、 利 用国 际赛 事和 会展 推广 和传 播 中国 文化 等途 径促 使 国际 社会 增 加对 中华 文 明的认 知度 和认 同感 ,进 而拓 展 我 国的 国 际政治 空 间 ,增强 国 际影响 力 。为此 ,就 要树 立 “ 化 文 软 实 力是 重 要 国 力 ”的观 念 ,把 文 化产 业 列 入 国 家战 略 , 大 力推动 和扶植文 化产业 。要详 细制 定文化发 展战 略 目标 、 战略措施 和文化发 展政 策 ,加快 发展 文化事 业和文 化产 业 , 推 进文 化体 制改 革 ,完善 文化 产 业政 策 ,推动 其 发展 成 为 国家 战 略性 产业 ,做 到 “ 家硬 实 力 ”和 “ 化软 实 力 ” 国 文 两手抓 ,两手 都要硬 。 发 展方式 不仅影 响国家 的硬实 力 ,而 且影 响国家 的软实 力 , 而 文 化产 业的 发展 方式 对 于国 家文 化软 实力 的影 响 更值 得 重视 。低 级趣 味 、崇洋 媚外 的文 化 产品 ,即使 在 文化 国 际 贸易 中市 场份 额再 大 ,经济 效益 再 好 ,也是对 社 会 环境 的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一、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1.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

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番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创业之举。

一、树立文化新思维文化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传承。

它不仅仅是现实物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相互交融渗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

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求,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的灵魂与尊严。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们要全面领会十七大精神,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战略高度理解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树立文化新思维,就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

在认知方式上,需要借助空间向度,解决好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的关系。

在价值选择上,需要“双重批判”,以西方现代化批判中国过去的专制政治及其文化,也要以传统为镜鉴,批判西方的“工具理性”及其破坏性后果,踏上融合中西的康庄大道。

在行动目标上,需要落实为中国文化的重建,包括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文化创造力的培育,文化软实力的辐射等。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软实力,是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指标。

所谓“刚柔并进”中的“柔”指的就是看似“软”的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强大的力量。

无论哪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更为重要的方向。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

我国的软实力的现状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被动的不张扬得状态,优秀的文化和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造成这些的原因可能与我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有关,在经济,军事上不断吸取各国经验与优势,人民群众为了可以改善自我目前的生存条件而埋头苦干。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传播形式如文艺演出,诗歌朗诵等并没有作为一项拥有强大经济效益的产业发展。

这使得我国文化软实力得不到重视,它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潜在力量并没有被人民发现和挖掘。

但是现如今,在人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总体基本达到小康的良好势头下,党中央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

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的力量,既能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

中共十七大报告洋洋洒洒,生态文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服务型政府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解读它们,需要新的实践。

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也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

形势与政策试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试题及答案

PS我把重的题进行了删减~来自小树林贴吧/p/1567219098?pn=1怎么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youth 53)答: 1. 我国物质硬实力的增长令人欣慰,但文化软实力是条短腿2. 我国面临难得机遇,也不得不应对严峻的风险挑战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4.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发达国家提升软实力的做法启示我们应该怎么样(youth 56)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制定的大政方针,简述我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youth 56)答:1.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 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3.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4. 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5. 重视和加强国家形象、国民形象的设计与塑造6. 加强文化软实力研究,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总体规划7.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8. 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9. 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氛围,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3,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你个人有何打算(youth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国家应如何更好地增强文化软实力,当代大学生应为此作出什么贡献答: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更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自身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惟其如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航向。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既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正确认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硬;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着力优化文化发展布局和结构,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谈我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识》

《谈我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识》

《谈我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识》首先,我想说。

“说不上为什么,本人从初中到大学,一直以来都对国内外的形势或多或少的有所关注,为此也积淀了一些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下面我想谈谈本人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点点认识,如有不对的地方,请谅解。

既然是谈文化软实力,那我开头就不卖关子了,所谓的“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为此,一个国家的崛起、强大,让其它国家对其没辙,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我的观点。

“硬实力”是具体,而“软实力”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似乎又是无形但深刻的,而事实表明我国在“硬实力”上虽强但“软实力”暴露多方面欠佳,为此我们应该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在行动中将其提上日程。

据网络民意调查显示~~~~~,为此xx调查者干脆把调查的结论有趣的概括为:中国年青一代的80、90后喜欢看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而湖南的这代人且带着全中国的年轻人看韩剧。

why。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内陆最火的一部电影竟不是本国如周一谋导演拍摄的犹如看到黄土高原,让人边看边有点想哭的、艺术感染力很强的电影,而是韩国的“来自星星的你”这部青春偶像剧。

而究其原因,这部电影之所以会在内陆火起来,我个人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赶时髦,虚荣心在作怪,其实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大多数人都看不懂韩剧,而碍于面子,当有人问你看过韩剧不,你的一句从某某地方学来的“噢吧”——哥哥的意思回答他、她。

他就知道你看过韩剧,如你再介绍xx韩剧里面的“xx长腿噢吧”——大帅哥,朋友就不会说你落伍(out)、特别是在交男女时对方会说咱俩没代沟、都喜欢看韩剧、有共同语言。

至此,我本人陷入了沉思,我开始对中国文化软实力欠佳的事实陷入了沉思,感叹软实力不佳之时,我想不明,xx年由美国华尔街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一“硬实力”都撼动不了我国强大的经济体这一“硬实力”——通过扩大内需解决不能出口的产品问题。

大二形势与政策

大二形势与政策

第一周1.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答1: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一、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取得的成绩1、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2、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3、“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1、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文化逆差现象严重;3、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4、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不够;5、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6、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模式单一,发展动力不足;7、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赤字”严重;8、文化资源开发不当,文化传播力不强;9、缺少中西文化的“摆渡者”,中国文化难以走向世界。

答2: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

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番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创业之举。

一、树立文化新思维文化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传承。

它不仅仅是现实物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相互交融渗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

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求,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的灵魂与尊严。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 克 , 黾 歪 义 中 国 了 匕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 乐武
( 东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1 3 )
摘要 : 一个 国家的兴衰成败 , 既取 决于它的硬 实力, 也取决 于它的软 实力, 其 中, 文化软 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 实力的经纬、 维系整个软 实力的灵魂 。近年来 , 我 国的文化软 实力建设在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 业、 区域文化软 实力 、 传 统文化挖掘 、 对外文
目前 世界 文 化市 场份 额 ,美 国 占4 3 %,欧盟 占 3 4 %,亚太地 区 占 1 9 %;在亚太地 区所 占份额 中 , 日 本 占1 0 %,韩 国 占 5 %,中 国和 其 他 亚太 国家 仅 占 4 %。中 国的文化市 场份额 和发达 国家 比较 还有很 大 的差距 ,这是制约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2 . 中国与世 界文化交流 和文 化产品 贸易 的逆差 有 数倍 之大 以文化传播 中最重要 的载体图书为例 ,经过我国 许 多部 门的努力 ,版权 贸易 逆差 已经从 前几 年 的 1 : 1 O缩 小 为现 在 的 1 :7 ,但 仍 然 是 较 大 的 数 字 。 而 且 ,图书的出 口对 象主要 是一些 汉语 文化圈的国家和 我国的港澳台地区 ,中国和欧美 的图书版权 贸易逆差
3_ L Z山o o 山00一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6
作 者简介: 张乐 武( 1 9 8 3 一 ) , 男, 山 东临 沂人, 东华 理工 大学马 克思 主义 学院研 究生, 法 学硕 士, 研究方向: 马 克思主 义中 国 化历 程 ;
与经验。

形势教育问答

形势教育问答

1,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做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答:(1)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多边合作和磋商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取得的成绩: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在国际舞台上,西方世界所倡导的民主,法制价值观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成为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普世性的最佳体现,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是衡量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给世人的国际形象一直是友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与我国文化之精髓“仁义之道”是分不开的.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中国长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获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好评;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更是获得了全世界国家的赞扬和尊重.这些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局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1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2文化逆差现象严重: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销往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文艺影视也有类似状况.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国内艺术团体的北京演出次数与2007年相比,减少 1.56%,但与此相反,外国剧团在北京演出的次数增加36.3%中国出口到国外上映的电影可谓凤毛麟角,而国外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拍成的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却赚到盆满钵满,《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最好的,例子.3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第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第三,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第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第五,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发达国家提升软实力的做法启示我们应该怎么样(一)将提高文化软实力纳入本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或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文化软实力攸关一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国的民主和价值观,成为维护美国价值观安全和使美国变得更安全的必由之路.美国总统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高度重视运用美国文化软实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安全.国家安全委员会每年一度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文化安全占有重要地位.(二)将文化视为一种创造财富增加价值的创造性产业,集聚各方力量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增强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传统文化观将文化和产业对立起来,认为文化乃是一种远离市场的艺术,市场和文化格格不入.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生产和消费与市场链接起来,同时对市场提出了趣味性和精致性的文化要求,文化市场化和市场文化化都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概念强调文化创造财富和文化增加价值,既重视文化的市场化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又重视市场文化化的趋势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和大力发展“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或创意产业.美国最早把文化和产业链接起来,重视文化作为一种经济形态的可开发性和市场取向,依靠市场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一个文化资源小国而跃升为文化超级大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生产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并为美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三)重视思想,观念和原则的生产和传播,支持本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库的发展,努力使本国成为国际社会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原则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思想,观念和原则等价值理念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原则的生产和传播是发展和运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生产思想的源泉,思想库是生产政策思想,引领社会思潮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思想库往往被称为发达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或媒体权力之外的“第五种权力”.[20]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思想库的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水平.思想库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政府的公共政策之间建立起转换的桥梁,通过自身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而促进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决策咨询作为一种“智力服务业”二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2,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你个人有何打算?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更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自身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惟其如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航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又好又快发展.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既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正确认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硬;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着力优化文化发展布局和结构,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进一步推进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而携手奋进.3,当前我们面临互联网带来的哪些问题和挑战?应当如何应对?答: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影响着每个人,为社会发展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网络膨胀的今天,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也显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多层次的,所以,应对难度相当大.现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所以研究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发展领域.信息网络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首先表现在发展速度的差距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的总体格局保持和平与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步伐迅猛加快,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日新月异.许多先进发达国家的信息网络化极大地推动了该国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不加快速度奋力追赶,那么,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其次,有条件者可以上网,能从网上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而无条件只有徘徊在网络的大门之外,这点表现得非常突出.国与国之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网络鸿沟存在明显差距.周边国家信息网络化也在对我们提出挑战.在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同时,亚洲许多国家也在竭尽全力地推进国家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周边国家都在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这对我们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努力拼博,使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信息鸿沟降到最低.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为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2000年出版的《国家信息安全报告》警告说,中国信息安全存在潜在威胁.近年来,在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扰乱产业发展的现象,如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网络诈骗,网络不良信息等等,垃圾邮件,计算机病毒及“黑客”攻击网络事件屡有发生,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越来越高,从而对网络的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对于以上提及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应对?首先,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经济问题,要想信息网络化得到稳步发展,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和推动.利用税收政策,采购政策,资本市场的政策来推动信息网络化领域的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信息网络化上的差距.要推进国民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网络化使我们面临现实信息差距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那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能力将产生越来越大的悬殊.除此之外,还要着重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加速普及全民的信息网络化知识.某种程度上,信息网络化知识拥有量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浅,不仅关系着个人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对于信息安全的问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要快速而高效.要想获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同时提高社会监督体制的效能,管理部门加强对行业的监管,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互联网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全社会应当把维护网络安全,有序地运行放在战略的高度审视,呼吁全社会要关注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和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加快完善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和法律规范机制,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促进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4,你认为国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义在哪里?答:第一,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的安排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投向使用效率最高,发展最为需要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下大气力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顺时应势之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民生工程.现在,我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低收入群体也能够吃饱饭,穿上衣.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居住问题日显突出,尤其是对中低收入家庭更为迫切.但是很显然,低收入家庭要自力更生解决住房问题还不现实,因为根本买不起.安身才能立命,房子是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一个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所以,党和政府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改善民生,雪中送炭的工程.第二,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民心工程.目前我省城镇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大约还有30多万户;另外在城市棚户区,危旧房,筒子楼和地方垦区矿区等棚户区以及农村危旧房中居住的,大多也是低收入群众.这些房屋不仅破旧,简陋,甚至不避风雨,不御寒暑.由此引发不稳定,不文明,不和谐,不安全的隐患,也是在所难免.安居才能乐业,居无定所,身无所系,乐从何来?和谐何谈?所以,党和政府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赢得民心,促进和谐的工程.第三,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发展工程.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把保障性住房作为扩内需一揽子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既可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社会资金增加对住宅建设的投入,又可以拉动钢铁,有色,建材,机电,轻纺及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消费,改善民生,是应对危机,推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结合部.有人担心保障性安居工程会冲击商品房市场,其实保障性安居工程面对的低收入群体多是没有能力进入市场购买商品住房的.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商品住房则是通过市场机制为有能力的居民提供商品化服务.因此,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与推进商品住房建设是并行不悖,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最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还为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都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5,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青年大学生应当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当前,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一,产业转移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呈现新特点(一)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二)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东部沿海城市,发展机会较多,可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才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但是面对这种现状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三)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大多数的毕业生倾向于毕业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可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人才毕竟有限,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要把自己定位的过于高端,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逐步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1.大学生就业难的外部原因(1)产业结构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制造业层次低,处于简单引进,承接和复制的阶段,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持续吸纳较多高端人才以及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出了高要求,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2)地域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往往大量聚集在东部而不是中西部地区,2.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1)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2)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3)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二,产业转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思路和对策(一)学生:要调整观念,提升素质1,要注重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在湖北工业大学发放的问卷调查中表明,有65%的毕业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是企业首要看重的.所以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2,要提升综合能力.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让自己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二)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供需对接1,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应该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通过实际考察后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同时学校也应该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该着力解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断层.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湖北工业大学有73%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楚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三)政府:应注重加强宏观调控,营良好就业环境积极创造就业环境.一是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二是要通过政策调整来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三是要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相信在政府的亲切关怀,学校的合理引导,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最后一定能得到良好的解决.6,当前人们应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哪里?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配料之一,它赋予了食品美好的色香味形保质期等等.但目前出现了很多添加剂事件,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老百姓敏感的神经.但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区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区别,并且往往将其混为一谈.例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硝酸盐,因为有着色,防腐等作用,被广泛用于熟肉类制品中,但是却有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工业用亚硝酸盐制作肉食品,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硝酸盐跟工业用的亚硝酸盐是两码事,但是一旦出了问题,很多人会认为是食品添加剂出了问题."一提起食品添加剂,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非法添加物”和添加剂的滥用,而且在心理上有一种自发的排斥倾向.实际上,规范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部分食品不用添加剂反易危害健康,更多的食品如果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会降低其营养功效或者影响消化吸收.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一定要客观理智!世界各个国家都对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使用限量,严格按照限量使用,对人体基本不会产生任何危害.目前出现的诸多添加剂事件实际是不法商人在其中使用了不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或是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添加剂以及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加之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不足,认为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物质,这是人们认识的一个误区.其实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本无法彻底摆脱添加剂.譬如油盐酱醋都是食品添加剂,谁又能拒绝油盐酱醋?我们应该认识到,只要是合法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按照规范使用,就可以认为这是安全的食品.市场上的各类"问题食品"事件中,其真正的罪魁祸首要么是监管不力,要么是生产者在利益驱使下使用了"非法添加物","但是更多的人却把这些原因归咎于厂商使用食品添加剂,其实这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比如说苏丹红,三聚氰胺,它们根本就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只是被某些人非法使用了,可是最后人们却把它们划咎到食品添加剂中."一个有力的佐证是,在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可燃面条"事件中,食用胶被当做了罪魁祸首,而事实却是,食用胶不但是我国相关部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同时也是全球运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全球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食用胶有60多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胶则有40余种.说不清,道不明,越来越多的人对食品添加剂都强烈戒备,一种颇具中国式智慧的建议是,与其食用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倒不如吃天然的食物.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根据这种定义,"油盐酱醋恰恰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颜色,味道,所以它们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并且被划归到调味剂中."。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篇一: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利用”和平与发展”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都是重要的参照。

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

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

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

文化看做是“软实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文化是一种可以和政治、军事相提并论的,可以对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因素. 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

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广大博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然而,随着各国思想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竞争,我们看美国好莱坞的电影、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漫,吃肯德基、麦当劳,穿NIKE、adidas可是走出中国,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是否也接受我们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又或者是所谓的”中国大片”呢?相比于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仍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我们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但这也不是完全的否定了中国在提高软实力方面的一切努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21年的上海世博会都为我国在宣传本国文化上打开了新的窗口,这两次盛会都在世界上掀起了一阵”中国文化热”.为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最近几年,我国也逐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热,表现为国学热、读经热等,孔子学院办到了国外。

意识形态与文化软实力

意识形态与文化软实力

1、文化帝国—美国
※美国之所以能站在世界文化产业的前列, 与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后所进行的三次国 家总体产业布局的调整分不开。 ※在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时不仅运用经济的 、行政的、行业自律的手段,还非常重视 法律的约束。 ※文化产业布局比较合理,文化产业区域集 聚非常明显。 ※对文化管理学的研究和文化人才的培养处 于领先地位。
2、动漫王国—日本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 出国,日本享有“世界动漫王国 ”的美誉。有统计显示,全球播 放的动画节目有60%是日本制作 的。从铁臂阿童木、花仙子到火 影忍者、奥特曼、圣战士,从机 器猫、樱桃小丸子到网球王子、 Hello Kitty,从《龙猫》到《千与 千寻》,许多日本动漫作品和动 漫形象为世界人民所熟识并喜爱 。
• 1996年,日本政府公布实施《21世纪文化立国方略》, 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2003年, 制订观光立国计划;2007年又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 为落实这些战略,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将动漫等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推行工 业化大生产、建立文化产品产业链、扩大文化产品出口等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文化发展与价值观念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为载体。从欧 美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途径我们可以得出,价值 观仍然是壮大文化软实力最核心、最根本的要素, 它实质上是一种核心文化、核心精神。因此,在以 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发展中,我们必须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巩固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充分尊重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们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同时,适时加以 引导,以实现对其最大程度的同化,这就在一定程 度上增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 力,更好的推动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探析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探析

“软实力”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探析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以期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这是我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

而在我国以市场化手段提供主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途径。

一文化“软实力”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软资源,几千年的文明史及其历史积淀,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中国的历史遗迹、诗词歌赋、民俗风情都极具特色,令人神往。

改革开放使中国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加强。

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文化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表现在三个方面: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

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

在文化支出方面,2005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支出的相差达37倍,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约为城市居民的27%。

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设施方面,城乡二元机制使我国公共文化投入长期向城市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体育设施集中在城市,广大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严重稀缺,文化、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

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56%的农村人口的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极大地制约了国家文化创造力的全面提高。

(二)政府定位不明确,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约文化发展在我国文化的发展中,政府长期处于管理者的角色,对文化发展干预过多,使文化企业缺乏创造力和竞争力,不能依据市场进行集团化的改制和整合,缺乏文化产品创新效应和品牌效应。

从计划经济时期就实行的文化管理体制部门条例、规定较多,普遍性法律较少,政策变动频繁,不利于文化市场长期稳定发展,也使文化企业的跨媒体、跨区域整合受到束缚。

浅谈我国文化软实力 超级经典总结版 形势与政策得高分

浅谈我国文化软实力 超级经典总结版 形势与政策得高分

浅谈我国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而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它是相对区别制度、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因素而存在的软实力形态:在“软实力”要素构成中,文化软实力是其基石,它是构成软实力的深层魅力。

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的认识,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下我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看法。

1、我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1)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位北京大学教授潘维认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位是中国现实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国要崛起,就无法回避重建社会核心价值观。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旷新年则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价值失落,意义真空,用祝东力先生的话说,处于一种“精神崩溃”的状态。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也是在委婉地承认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2)文化相关产业起步晚近年来,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2007 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约6412 亿元,同比增长约18.4%,占GDP 比重2.6%。

但是,尽管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仍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

文学方面,迄今为止,国外民众很少有人能说出一个有名气的中国作家;流行音乐偶像方面,我国甚至比不上邻国韩国和日本;跨国旅游方面,2009 年社科院分析指出,中国在100 多个主要国家中排第61 位;企业和品牌方面,中国鲜有公司或商标品牌能像美国的可口可乐或微软那样在全球无处不在、无人不晓。

谈谈我对中国软实力的认识

谈谈我对中国软实力的认识

谈谈我对中国软实力的认识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虽然优势是有,但是和其他国家对比,其软实力明显存在缺陷。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能了解到的中国软实力主要是文化教育,消费,参与国际的机构,国家的凝聚力等方面,同时通过老师上课的解说,我明白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时候可能主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

下面是我为大家阐释一下本人对于一些中国软实力认识的观点。

关键字:中国软实力发展对比重要性提高学习1.什么叫做软实力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我们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而如果依我来看,软实力其实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表现力,这个表现力的最高境界就是可以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制度体系感染别人或者其他国家,让他们来学习我们。

2.中国目前的软实力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在世界的舞台上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的软实力存在明显的缺陷,在很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中国文化要出“好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号召意义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层次上,必须批量生产,规模推出“文化精品”,这就需要市场的投入。

但文化市场也是个难题,因为中国人懂文化的不懂市场,懂市场的不懂文化,甚至是懂文化的看不起市场,懂市场的也看不起酸文人。

就拿美国人来说,其实它的软实力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在世界的每一处似乎都能找到美国的影子。

譬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这些食品,很多人都知道这些是垃圾食品,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其趋之若鹜,这从很大程度生上说明其文化的侵染已经深入到人民的内心底层,也就是从一方面反映了美国的软实力是多么的强大。

而中国现在还没有特别的品牌,在世界上并没有很深厚的影响,并不足以主宰这个世界。

不过中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正在世界范围内发布一轮文化冲击,例如在世界各处开设孔子学院等做法。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高建议1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高建议1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高建议[ZW]奈把文化看做是“软实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认为文化是一种可以和政治、军事相提并论的,可以对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因素,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特殊地位。

近年来,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

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我国文化软实力取得的成绩: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

在2010年中国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35.17亿元人民币,打破了长久以来国外大片主占中国市场,而中国电影无法走向世界的僵局。

同时,一大批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同时在国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中华武术、杂技艺术等。

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

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中国长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获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好评。

这些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局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1 、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2、文化逆差现象严重。

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国内艺术团体的北京演出次数与2007年相比,减少1.56%,但与此相反,外国剧团在北京演出的次数增加3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文化软实力日月如梭,在形势与政策课接近尾声之际,再度回首,老师曾深度剖析过的文化软实力是当今形势性的话题,文化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科技、经济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意识形态等无形的“软实力”。

谈及软实力,脑海里清楚地浮现出了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展现的一幅画面:一个在跑步的人的两条腿,其中一条可以比喻为硬实力,另一条则为软实力,老师很恰当地将其诠释为,要跑步取得好成绩,必须二者达到很好地配合,获得双赢!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只有在和硬实力达成和谐时,才能发挥其完美效果。

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多边合作和磋商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

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

如我国多地创办“孔子学院”,为国人及外国人提供了一个学习中国文化的殿堂。

同时,这促进了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的提升和增强,这也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曾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华夏文明,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却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中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成为不了文化强国。

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现状是: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诸多现状,不胜枚举,在各种复杂的压力之下,需要多多号召国人团结起来致力于我国软实力的发展与建设当中去。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取得的成绩此时,谈及文化,不得不想到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

只因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

但经过各种努力,我国文化软实力也取得可圈可点的成效。

1、文化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深化。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公共价值观,是国民对国家文化产生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归属,任何国家和国民都不能离开本国的文化价值观而独立存在,它是国家凝聚力、吸引力和扩展力的核心。

08年北京奥运会和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

中国文化更多的被世界认可,接受和学习,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欢聚一堂。

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进一步深化了国人的文化价值观。

2、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

社会在进步,出于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从无形向有形,从意识形态向经济形态的一种转化。

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一大批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同时在国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中华武术、杂技艺术等。

3、大国形象深得人心。

中国在21世界的崛起,无疑在全世界证明着这个大国将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给世人的国际形象是友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与我国文化之精髓“仁义之道”是分不开的。

“和”字在古代曾经作为一项很具修养的品性来推广,同时,中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

中国政府正是以“和文化”为理念,在国际外交事务中获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力,使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因此也在与西方文化的撞击中显示了魅力。

这种拥有大国风范的国际形象在国际上无疑是深得人心之举,这从另一方面体现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独特魅力。

看到这种现状,我真的是着实的自豪。

三、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1、文化资源丰富,但尚缺利用。

华夏五千年文明一直扮演着独特角色,独具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拥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成为众多外人学习的对象。

然而,时间的推移让人们渐渐淡忘,传统的文化节日被人们忽视。

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的认识也明显不足,国家的重视力度降低,从而潜在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这种种的文化所绽放的魅力被掩藏在不被人看到的角落。

2、文化宣传、建设力度缺乏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提炼和宣传,还难敌西方“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

我国虽然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却没有被广泛、深入地了解和认同各种体制特别是文化建设体制不健全,导致已有的软实力发挥不完全,软实力的内耗现象比较严重。

国家创新体系的不健全严重桎梏了软实力的创新。

同时,一些文化产品被注入其他因素,降低了其本身的质量。

许多的文化产品在运行中被大量注入商业的因素,文化产品盗版严重、低俗不健康的产品充斥市场等,说明要规范好我们的文化市场,才能为文化资源向文化竞争力的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3 文化逆差现象严重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

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曾经听过无数人质疑过,中国文人如此之多,为何未曾出现过诺贝尔文学奖呢?这一切,难道不该引发我们的深思?4 、缺少专业文化人,缺乏对我国文化的深度研究在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学者不计其数,但具有专业文化知识的人尚缺。

我国著名艺术家金曼指出,我们不仅需要一批一流的文化产品,我们还需要一批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世界文化市场,善于市场策划和运作的国际文化经纪人。

许多我们认为不错的文化产品因为缺乏市场化运作,在海外没有引起反响甚至受到冷遇。

同时,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很多学者只是略知皮毛,远远未能达到深度研究的境地,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之我见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我国在制度上的不足,有效地措施来进行改变和提高中国的软实力才是最主要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势在必行。

1、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团结一致共同打造文化软实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团结互助、融洽相处,共同孕育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倡导民族精神中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摒弃那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违反社会发展和科学规律的不良成分,这样,民族精神才能真正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打造民族品牌,大力提倡创新,以创新提升我国的软实力随着各国思想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竞争,好莱坞电影、韩剧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肯德基、“日韩流”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殊不知,创新是现实的技术,也是“无形的”文化,除了硬的方面,我们还必需从软的方面实施创新工程。

3、大力发展人才教育,深刻理解信息化、数字化的内涵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我国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开设了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并且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培养专业文艺人才。

文化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文化的长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提供了后备军。

信息化、数字化是先进的文化,其本质也应是大众的,是注重人文关怀的。

大力宣传、普及新科技文化,让老百姓能够理解信息化、数字化的文化内涵,并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新语境下传承、运用、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的软实力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群众认可度。

4、开展文化外交,理性构建时代化、全球化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上升,文化外交为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构建了平台。

在历史上,当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与儒家和道家也曾发生激烈摩擦和冲突,但是不久就融合了,而且产生了中国佛教教义,虽然它的许多范式已经和印度佛教相差甚远,但是在中国却生根了,并且流传得很好。

中国要加快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注释扩充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国戏剧、民乐在世界各地成功演出,受到热烈追捧;中国的学生到世界各处或者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们进行思想文化的交流等,这些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体现着中国这一文化古国为世界展现出的风采。

五、小结总体来说,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在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制订适合我们国情的发展计划,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事业。

同时,积极参与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积极施行平等互利、友好的文化外交政策,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另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先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品质修养,争取为社会进步贡献一己之力。

电子101班曾剑6100210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