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12.1
《管理学基础》教案
03
团队建设活动
团队拓展训练、定期团队建设 活动、团队内部沟通会议等。
04
解决团队冲突的方法
了解冲突来源、积极沟通协商 、寻求第三方协助、制定并执
行解决方案。
04
计划与决策管理
计划类型及编制方法
01
战略计划
长期、全面的发展计划,涉及 组织使命、愿景和目标的设定
。
中期计划,为实现战略计划而设 计的一系列行动方案。
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方案制定
方案选择
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多个可行的解 决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 施。
方案评估
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优 缺点和风险。
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 实施与监控:实施选定的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 调整。
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 外部环境因素,以及组织内部的
持续改进的意义
适应变化、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制定改进计划
设定目标、制定时间表、分配资源。
评估改进效果
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识别改进机会
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确定改进领域。
实施改进措施
采取行动、监控进度、确保按计划进行。
持续改进循环
将改进过程纳入组织文化,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07
资源、能力和文化等因素。
信息因素
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等 对决策质量有重要影响。
个人因素
决策者的个人背景、经验、价值观 等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05
领导艺术与沟通技巧
领导风格类型分析
01
02
03
04
12.1 流水作业的基本概念
12.1.1
流水施工
一、组织施工的基本方式及其比较 (一)组织施工的基本方式:依次施工 平 组织施工的基本方式: 行施工 流水施工 1、依次施工 、 概念:各施工段或各施工过程依次开工、 概念:各施工段或各施工过程依次开工、 依次完工的一种组织方式。 依次完工的一种组织方式。
例:某基础施工
序号 1 2 3 4
35
资源动态图
20 15
40 50
10 35
流水施工(二)
施工进度计划/d 施工 过程 施工 天数 每天 人数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4 5 5 0 5 5 6 0 6 5 7 0 7 5 8 0
开挖 基槽
10
20
①
② ①
③ ② ①
④ ③ ② ① ② ④ ③ ③ 40 25 ④ ④ 152510
流水施工(一)
施工进度计划/d 施工 过程 施工 天数 每天 人数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4 5 5 0 5 5 6 0 6 5 7 0 7 5 8 0
开挖 基槽
①
10 20 15 15
② ①
③ ②
④ ④ ③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垫层
砌基 础
5
25
回填 土
5
10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组织施工的三种方式的特点 、 2、设某分部工程有A、B、C3个施工过程, 、设某分部工程有 、 、 个施工过程 个施工过程, 流水节拍分别为2天,4天,3天,分为4个施工 流水节拍分别为 天 天 天 分为 个施工 试分别计算依次施工、平行施工、 段。试分别计算依次施工、平行施工、流水施 工的工期,并绘出各自的施工进度计划表。 工的工期,并绘出各自的施工进度计划表。 (要求:组织流水施工时,各施工班组连续施 要求:组织流水施工时, 工)
12第十二章(质量管理学)
4
12 服务质量管理
12.1.2 服务质量及要素
格朗鲁斯(Gronroos)提出的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得到广泛认 可。感知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质量是顾客对期望的服务与实际感 知的服务结果的比较,其核心是服务质量必须建立在顾客需求 和期望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由管理者或服务提供者来决定。
SERVQUAL 模型的核心是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服务质量差距模 型,它从有形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可靠性五个维度, 采用22个项目进行测量,形成了SERVQUAL模型量表,见表12-1 所示。
10
12 服务质量管理
11
12 服务质量管理
在应用SERVQUAL 模型测量服务质量时,会根据SERVQUAL 量表设 计“期望服务(ES)”和“感知服务(PS)”两部分问卷,每部 分均基于服务质量5个维度设计的22个问题。
完善之处,特别是在接受某些专业性很强的服务时,顾客并不清 楚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此,也有学者在差距分析模型和 SERVQUAL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即 SERVPERF模型。
14
12 服务质量管理
12.2.3 应用实例
【例12.1】 某医院为提高服务质量,现对病人作SERVQUAL调 查,以此决定应如何加强培训,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让70 位顾客在看病前后调查表。如果病人接受治疗后而无法当场填 写感知调查表,可请求病人在医院后续探视时填写。表12-2提 供了对70位病人进行调查后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口碑
个人需求
过去的经验
服务质量要素 有形性 可靠性 响应性 保证性 移情性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 054019A 课程学时: 72 学分: 4适用专业: 经济类及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课时间: 二年级一开课单位: 管理系大纲执笔人: 胡高喜大纲审定人: 周旭一、课程性质、任务《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直接为培养本科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类各相关专业后续的各个相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讲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全球的管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与管理相关的文化、社会责任、道德以及全球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使学员了解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本课程既注意了工业经济时代成熟的企业管理理论,又注意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知识经济等条件下的组织创新。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科学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提升科学的管理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管理职能这条主线,掌握基本管理职能的内涵和内容;2、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将管理学的思想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渗透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之中二、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共3.5学分,总课时为60学时。
.具体分配如下:1)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导论 11、管理与管理者 31.1 为什么需要管理了解1.2 什么是管理理解1.3 管理者做什么掌握2、管理思想的演进 6 2.1 早期的管理思想了解2.2 古典管理理论理解2.3 行为管理理论理解2.4 现代管理学派掌握2.5 当代管理思想了解3、管理环境 4 3.1 管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了解3.2 管理的外部环境掌握3.3 全球化环境中的管理理解4、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 4.1管理者的管理道德了解4.2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了解4.3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掌握5、计划概述6 5.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5.2 计划的表现形式与类型掌握5.3 计划编制过程与方法掌握6、目标与目标管理4 6.1 组织目标了解6.2 目标管理掌握7、战略性计划 4 7.1 战略的概念、作用及层次掌握7.2战略性计划的制定理解8、组织设计 6 8.1 组织结构了解8.2 职权关系掌握8.3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掌握8.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理解9、人力资源管理 4 9.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了解9.2人员招聘与录用掌握9.3培训与考评了解9.4 薪酬管理了解10 组织文化 4 10.1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特征掌握10.2 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了解10.3 组织文化的功能掌握10.4 组织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掌握11 领导 6 11.1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及领导者素质了解11.2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理解11.3 领导的决策及权力掌握12、激励612.1 激励原理与内容型激励掌握12.2 过程型激励理论理解12.3 状态型激励理论理解12.4 综合型激励与激励方法理解13、沟通 413.1 沟通及其作用了解13.2人际沟通方式了解13.3 组织沟通掌握13.4 有效沟通的实现了解14、控制814.1 控制的内涵及作用了解14.2 控制过程掌握14.3控制类型掌握14.4控制方法掌握14.5信息化管理了解15、21世纪的管理理解2总学时:72学时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突出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研究,目的是打下学习管理学的基础(2)对管理各项职能的教学,详细讲授每一项职能的内涵、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
管理学基础沟通电子教案
管理学基础-沟通电子教案第一章:沟通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沟通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有效沟通的原则与要素了解不同类型的沟通及其特点1.2 教学内容沟通的定义与作用有效沟通的原则与要素常见沟通类型的介绍与比较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沟通的概念与作用,阐述有效沟通的原则与要素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沟通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沟通的特点与应用场景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案例的准确性与深度第二章:沟通障碍2.1 教学目标理解沟通障碍的来源与影响掌握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与技巧学会识别和解决沟通中的问题2.2 教学内容沟通障碍的来源与影响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与技巧沟通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沟通障碍的来源与影响,阐述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与技巧情景模拟法:模拟沟通障碍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解决沟通问题的方法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情景模拟评估:学生解决沟通问题的能力与效果第三章:口头沟通3.1 教学目标掌握口头沟通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学会有效倾听与表达的策略了解不同场合下的口头沟通要求与技巧3.2 教学内容口头沟通的基本技巧与方法有效倾听与表达的策略不同场合下的口头沟通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口头沟通的基本技巧与方法,阐述有效倾听与表达的策略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场合的口头沟通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相应的沟通技巧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的口头沟通能力与效果第四章:书面沟通4.1 教学目标掌握书面沟通的基本格式与要求了解不同类型书面沟通的特点与应用场景4.2 教学内容书面沟通的基本格式与要求不同类型书面沟通的特点与应用场景4.3 教学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第五章:非言语沟通5.1 教学目标理解非言语沟通的概念与作用掌握非言语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运用非言语沟通5.2 教学内容非言语沟通的概念与作用非言语沟通的技巧与方法不同情境下的非言语沟通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非言语沟通的概念与作用,阐述非言语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情境模拟法:模拟不同情境的非言语沟通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相应的沟通技巧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情境模拟评估: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非言语沟通能力与效果第六章:团队沟通6.1 教学目标理解团队沟通的重要性掌握团队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会在团队中有效沟通的策略6.2 教学内容团队沟通的重要性团队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团队中有效沟通的策略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团队沟通的重要性,阐述团队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团队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团队中有效沟通的策略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团队活动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整体效果第七章:跨文化沟通7.1 教学目标理解跨文化沟通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跨文化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会应对跨文化沟通的挑战7.2 教学内容跨文化沟通的概念与重要性跨文化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应对跨文化沟通的挑战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跨文化沟通的概念与重要性,阐述跨文化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情景模拟法:模拟跨文化沟通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应对跨文化沟通的技巧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跨文化沟通情境中的应对能力和效果第八章:冲突管理8.1 教学目标理解冲突的概念与影响掌握冲突管理的技巧与方法学会有效解决冲突的策略8.2 教学内容冲突的概念与影响冲突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有效解决冲突的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冲突的概念与影响,阐述冲突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情景模拟法:模拟冲突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有效解决冲突的策略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冲突情境中的解决能力和效果第九章:商务沟通9.1 教学目标理解商务沟通的重要性掌握商务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会在商务场合中有效沟通的策略9.2 教学内容商务沟通的重要性商务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商务场合中有效沟通的策略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商务沟通的重要性,阐述商务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商务场合的沟通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商务场合中有效沟通的策略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商务场合的沟通能力和效果第十章:沟通与技术10.1 教学目标理解技术对沟通的影响掌握运用技术进行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会利用不同技术工具进行有效沟通10.2 教学内容技术对沟通的影响运用技术进行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利用不同技术工具进行有效沟通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技术对沟通的影响,阐述运用技术进行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不同技术工具进行沟通,掌握利用技术工具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实践操作评估:学生运用技术工具进行沟通的效果与能力第十一章:沟通与领导力11.1 教学目标理解领导力与沟通的关系掌握有效领导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会作为领导者如何进行激励与反馈11.2 教学内容领导力与沟通的关系有效领导沟通的技巧与方法领导者激励与反馈的技巧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领导力与沟通的关系,阐述有效领导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角色扮演法:模拟领导沟通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作为领导者的沟通技巧1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领导沟通情境中的能力和效果第十二章:危机沟通12.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沟通的重要性掌握危机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会应对不同危机情境的沟通策略12.2 教学内容危机沟通的重要性危机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应对不同危机情境的沟通策略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危机沟通的重要性,阐述危机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危机情境的沟通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危机沟通的应用策略1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危机沟通案例的准确性与深度第十三章:社交媒介与沟通13.1 教学目标理解社交媒介对沟通的影响掌握在社交媒介上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13.2 教学内容社交媒介对沟通的影响在社交媒介上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在社交媒介上建立良好个人形象的策略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交媒介对沟通的影响,阐述在社交媒介上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社交媒介进行沟通,掌握在社交媒介上建立良好个人形象的技巧1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实践操作评估:学生运用社交媒介进行沟通的效果与能力第十四章:沟通训练与反馈14.1 教学目标理解沟通训练的重要性掌握沟通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学会给予和接受有效沟通的反馈14.2 教学内容沟通训练的重要性沟通训练的方法与技巧给予和接受有效沟通反馈的策略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沟通训练的重要性,阐述沟通训练的方法与技巧角色扮演法:模拟沟通训练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沟通训练的技巧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沟通反馈,学会如何给予和接受有效的沟通反馈1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沟通训练情境中的能力和效果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能力和效果第十五章:沟通的未来趋势15.1 教学目标理解沟通领域的发展趋势掌握新兴沟通工具与技术学会适应未来沟通环境的变化15.2 教学内容沟通领域的发展趋势新兴沟通工具与技术适应未来沟通环境变化的策略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沟通领域的发展趋势,阐述新兴沟通工具与技术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未来沟通环境的变化,探讨如何适应这些变化1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能力和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管理学基础中的沟通部分,涵盖了沟通概述、沟通障碍、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沟通、团队沟通、跨文化沟通、冲突管理、商务沟通、沟通与技术、沟通与领导力、危机沟通、社交媒介与沟通、沟通训练与反馈以及沟通的未来趋势等十五个章节。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综合整理)--四川省
管理思想史综合复习资料(重点章节:第2、3、5、7、9章)第一章(主要出选择题,简答题比较少出)1、管理的概念是什么?11.1/13.4广义的管理概念: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狭义的管理概念:推法约尔为代表。
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去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促进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原因: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
而文化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遗产,它包含着与人类行为相联系的:1)文化的经济内容;2)文化的社会内容;3)文化的政治内容。
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多项选择常考)1)影响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2)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3)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4)通过对各种管理思想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4、管理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多项选择题)1)时间系列视角;2)研究领域系列视角;3)研究方法系列视角。
借助以上3个视角,管史的基本研究方法概括为:将各种管理思想放入相应的时间系列、研究领域系列和研究方法系列中,以理清各种管理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主要过程和历史地位,进而解释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5、泰勒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及法约尔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的发表为管理科学诞生的标志。
6、古代早期:《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7、丹尼尔~A~雷恩:管理即是环境产物又是其过程。
早期人道主义。
8、我国芮明杰教授: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个管理方法研究构成;广义的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研究。
9、中世纪: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神学大全》。
从自然法的观点出发。
10、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人。
管理思想有:1)“性本恶”的人性假定;2)物质利益决定论3)共和制优于君主制的政体观。
4)强调了领导者的素质问题。
11、托马斯~莫尔。
第四章 行政方法与技术应用《行政管理学》PPT课件
以将移动设备随身携带,随 的时间处理工作业务,
时使用。
提高工作效率。
移动互联网无须接入间 定的端口.我们只要携 带移动设备便可随心使 用移动互联网了,更方 便人们随身携带。
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自由开放的 对外平台,但是用户在使用互联 网时的信息内容和服务却是绝对 私密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具有很 强的封闭性。
传播、还原的技术。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 压缩、解码等,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
2) 数字技术
的特点
一般都采用二进 制
数字信号便于长期存 贮
通用性 强
不断拓展纵深应 用
抗干扰能力强、精度 高
保密性 好
13.1 数据技术认知
03/知识准备
13.1.2 移动互联网
03/知识准备
13.1.7 区块链
1)区块链的含义
区块链( Block Chain),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 网络,也称为价值互联网。
区块链是一种交易记录的存储技术,它对交易记录进行永久性存储,存储之后
的记录无法删除,只能按照次序加入新的交易,由此对所有的交易历史进行永不结 束的记载。
12.2 基本行政方法
03/知识准备
12.2.1 行政手段
2)行政手段的种类
04
(4)行政咨询服务手段
03
(3)行政信息手段
02
(2)行政引导手段
01
(1)行政命令手段
12.2 基本行政方法
03/知识准备
12.2.2 法律手段
1)法律手段的含义:法律手段是依法治国、行政的工具,是行政机关以法律为武 器,根据法律手段的规律、程序和特点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一:品质相关内容简介1、基本概念QC:(Quality Control 品质控制QM:(Quality Manage 品质管理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检验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检验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检验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货检验QA:(Quality Audit 品质保证QR:(Quality Record 质量记录QE:(Quality Engineering 品质工程QP:(Quality Plan 品质计划2、基本术语2.1品管: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活动。
2.2质量:反映实体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之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2.2.1实体是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实体可以是:A活动或过程 B产品 C组织体系或人 D以上各项的任意组合*说明: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a.可包括服务、硬件、软件或流程性材料,或其中的任何组合;b.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概念),或者是它们的组合;c.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不愿有的结果)。
2.2.2明确或隐含之需要a.明确的需要是法律法规要求或合同中列明的条件等,隐含的需要则是相对明确的需要而言;b.需要包括:性能(可用性)、合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耐久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美观性。
性能:根据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特殊性能、效率等。
合用性:产品对具体不同的消费群之适用度。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维修性:产品故障维修之方便与可行性。
耐久性(寿命):产品能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
安全性: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环保性: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自考本科管理学原理题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1.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1.2.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3.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1.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2.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很多从不同角度研究管理问题的流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2.3.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4.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的内部环境。
3.1。
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3.2.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3.3.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组织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4.1.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4.2.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4.3.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4.4.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重点
1.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决策:制定目标,确定为达成目标所必需的行动,各层管理者都需要制定计划。
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完善)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组织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它一切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领导: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控制:监控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同计划弹性适应。
创新: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5.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劳动价值论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的观点查尔斯•巴贝奇发展了斯密的观点—- “边际熟练”原则: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创始人):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也可以增加工厂利润6. 泰罗管理理论的要点: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7.泰罗的科学管理制度: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8.对泰罗制的评价:积极性: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局限性: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了员工感情、态度等因素9.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所研究的问题中心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机电运输职工培训教案教材
机电运输职工培训教案教材第一章:机电运输基础知识1.1 机电运输概述理解机电运输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机电运输的基本组成和原理1.2 机电运输设备熟悉常用机电运输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设备的特点和应用范围1.3 机电运输系统了解机电运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机电运输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方法第二章:电机与控制2.1 电机原理与结构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熟悉常用电机的外形结构和特点2.2 电机控制技术掌握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学习常用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应用2.3 电机保护与故障处理学习电机保护装置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电机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第三章:机械设计与制造3.1 机械设计基础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常用机械设计标准和规范3.2 机械制造工艺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学习机械加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3.3 机械制造与维护学习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掌握机械故障诊断和处理技巧第四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4.1 电气工程基础理解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件的功能和应用4.2 自动化控制系统掌握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常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应用4.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设备维护学习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掌握电气故障诊断和处理技巧第五章: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5.1 安全生产知识了解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法规学习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5.2 质量管理基础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5.3 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实践学习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际应用掌握质量改进和持续发展的方法第六章:计算机技术与应用6.1 计算机基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熟悉常用计算机软件和操作系统6.2 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和维护6.3 计算机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学习计算机编程和算法第七章:电子技术与应用7.1 电子元器件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名称和功能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和应用7.2 电子电路与设计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习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7.3 电子技术应用实例学习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掌握电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第八章:传感器技术与应用8.1 传感器概述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传感器的性能和选用原则8.2 常用传感器熟悉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应用领域8.3 传感器应用实例学习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掌握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方法第九章:维修与故障处理9.1 维修基础了解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9.2 故障诊断与分析掌握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故障分析的流程和步骤9.3 维修与故障处理实践学习维修与故障处理的实际案例掌握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方法第十章: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10.1 职业道德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0.2 职业素养掌握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法学习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10.3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实践学习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实际应用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1.1 环境保护概述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11.2 机电运输与环境了解机电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学习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11.3 可持续发展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学习可持续发展在机电运输领域的应用第十二章:项目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12.1 项目管理基础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项目计划和执行的技巧12.2 管理信息系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组成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维护12.3 项目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实践学习项目管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操作和维护方法第十三章: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13.1 商务沟通基础掌握商务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习有效的商务沟通方法和策略13.2 商务谈判概述了解商务谈判的基本流程和策略学习谈判技巧和心理策略13.3 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实践学习商务沟通与谈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提高商务谈判的技巧和能力第十四章:法律法规与职业安全14.1 法律法规概述理解法律法规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机电运输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14.2 职业安全了解职业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学习职业伤害预防和处理方法14.3 法律法规与职业安全实践学习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职业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第十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5.1 案例分析学习机电运输领域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5.2 实践操作进行机电运输设备的实际操作掌握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15.3 综合测试与评估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际操作评估提高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机电运输职工培训教案教材的全面内容,包括机电运输基础知识、电机与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与应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维修与故障处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法律法规与职业安全以及案例分析与实践等十五个章节。
高项(第四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大纲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大纲(2023版)-考试说明1. 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具备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能力,特别是管理大型项目和多个项目的能力,具备实施组织级项目管理的能力。
能够全面理解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创新、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信息系统的治理与管理及工程方法,能够体系化管控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关键过程;能够全面掌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熟练应用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针对信息系统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和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对项目实施进行及时、有效监控, 确保项目在多重约束下实现预期的目标和业务价值;能够综前用项目集管理超项目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组织级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管理复杂项目、大型项目和多项目;能够综合运用信息化领域的专业管理知识、组织治理及管理知识、法律法规,满足组织信息化工作的管理要求。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具备高级工程师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够有效指导项目管理工程师的工作。
2. 考试要求⑴熟悉信息化基础知识,了解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战略、新模式和新概念;⑵熟悉信息系统技术的知识及其应用创新:⑶熟悉信息系统治理与管理的专业知识与主要方法:⑷掌握信息系统相关工程的建设实施方法和模型:(5) 掌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核心知识;(6) 掌握信息系统大型项目管理、多项目管理、组织级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⑺了解管理科学、组织通用治理和管理的专业知识;⑻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⑼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10)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
3.考试科目设置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⑵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知识应用分析(案例分析),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论述题;⑶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知识综合运用论述(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作文题。
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综合知识根据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范围,主要涉及如下内容:1.信息化发展1.1信息与信息化1.1.1信息1.1.2信息系统1.1.3信息化1.2现代化基础设施1.2.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2.2工业互联网1.2.3车联网1.3现代化创新发展1.3.1农业农村现代化1.3.2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1.3.3消费互联网1.4数字中国1.4.1数字经济1.4.2数字政府1.4.3数字社会1.4.4数字生态1.5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1.5.1数字化转型1.5.2元宇宙2.信息技术发展2.1信息技术;2.1.1计算机硬件2.1.2计算机网络2.1.3存储和数据库2.1.4信息安全2.1.5信息技术的发展2.2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运用2.2.1物联网2.2.2云计算2.2.3大数据2.2.4区块链2.2.5人工智能2.2.6虚拟现实3.信息系统开发3.1 IT治理3.1.1 IT治理基础3.1.2 IT治理体系3.1.3 IT治理任务3.1.4 IT治理方法与标准3.2 IT审计3.2.1 IT审计基础3.2.2审计方法与技术3.2.3审计流程3.2.4审计内容4.信息系统管理4.1管理方法4.1.1管理期4.1.2规划与组织4.1.3设计与实施4.1.4运维和服务4.1.5优化与持续改进4.2管理要点4.2.1数据管理42.2运维管理4.2.3信息安全管理5.信息系统工程5.1软件工程5.1.1架构设计5.1.2需求分析5.1.3软件设计5.1.4软件实现5.1.5部署交付5.1.6过程管理5.2数据工程5.2.1数据建模5.2.2数据融化5.2.3数据运维5.2.4数据开发利用5.2.5数据库安全5.3 系统集成5.3.1 集成基础5.3.2网络集成5.3.3数据集成5.3.4软件集成5.3.5应用集成5.4安全工程5.4.1工程概述5.4.2安全系统5.4.3工程基础5.44工程体系架构6.项目管理概论6.1 PMBOK的发展6.2项目基本要素6.2.1项目基础6.2.2项目管理的重要性6.2.3项目成功的标准6.2.4项目、项目集、项目组合和运营管理之间的关系6.2.5项目内外部运行环境6.2.6组织系统6.2.7项目管理和产品管理6.3项目经理的角色6.3.1项目经理的定义6.3.2项目管理的影响力范围6.3.3项目经理的能力6.4价值驱动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6.4.1项目管理原则6.4.2项目生命周期和项目阶段6.4.3项目管理过程组6.4.4项目管理知识领域6.4.5项目绩效域6.4.6价值交付系统7.项目立项管理7.1项目建议与立项申请7.2项目可行性研究7.2.1可行性研究的内容7.2.2初步可行性研究7.2.3详细可行性研究7.3项目评估与决策8.项目整合管理8.1管理基础8.1.1执行整合8.1.2整合的复杂性8.1.3管理新实践8.1.4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文件8.2项目整合程8.3制定项目章程8.4制订项目管理计划8.5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8.6管理项目知识8.7监控项目工作8.8实施整体变更控制8.9结束项目或阶段9.项目范围管理9.1 管理基础9.1.1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9.1.2管理新实践9.2项目范围管理过程9.3规划范围管理9.4收集需求9.5定义范围9.6 创建WBS9.7确认范围9.8控制范围10.项目进度管理10.1管理基础10.1.1项目进度计划的定义和总要求10.1.2管理新实践10.2项目进度管理过程10.3规划进度管理10.4定义活动10.5排列活动顺序10.6估算活动持续时间10.7制订进度计划10.8控制进度11项目成本管理11.1管理基础11.1.1重要性和意义11.1.2相关术语和定义11.1.3管理新实践11.2项目成本管理过程11.3规划成本管理11.4估算成本11.5制定预算11.6控制成本12.项目质量管理12.1管理基础12.1.1质量与项目质量12.1.2质量管理12.1.3质量管理标准体系12.1.4管理新实践12.2项目质量管理过程12.3规划质量管理12.4管理质量12.5控制质量13.项目资源管理13.1管理基础13.1.1相关术语和定义13.1.2管理新实践13.2项目资源管理过程13.3规划资源管理13.4估算活动资源13.5获取资源13.6建设团队13.7管理团队13.8控制资源14.项目沟通管理14.1管理基础14.1.1沟通14.1.2沟通模型14.1.3沟通分类14.1.4沟通技巧14.1.5管理新实践14.2项目沟通管理过程14.3规划沟通管理14.4管理沟通14.5监督沟通15.项目风险管理15.1管理基础15.1.1项目风险概述15.1.2风险的属性15.1.3风险的分类15.1.4风险成本及其负担15.1.5管理新实践15.2项目风险管理过程15.3规划风险管理15.4识别风险15.5实施定性风险分析15.6实施定量风险分析15.7规划风险应对15.8实施风险应对15.9监督风险15.10风险管理示例16项目沟通管理16.1管理基础16.1.1协议/采购合同16.1.2管理新实践16.2项目采购管理过程16.3规划采购管理16.4实施采购16.5控制采购16.6项目合同管理16.6.1合同的类型16.6.2合同的内容16.6.3合同管理过程17项目干系人管理17.1管理基础17.1.1管理的重要性17.1.2管理新实践17.2项目干系人管理过程17.4规划干系人参与17.5管理干系人参与17.6监督干系人参与18.项目18.1干系人绩效域18.2团队绩效域18.3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18.4规划绩效域18.5项目工作绩效域18.6交付绩效域18.7度量绩效域18.8不确定性绩效域19.配置与变更管理19.1配置管理19.1.1管理基础19.1.2角色与职责19.1.3目标与方针19.1.4管理活动19.2变更管理19.2.1管理基础19.2.2 管理原则19.2.3角色与职责19.2.4工作程序19.2.5变更控制19.2.6版本发布和回退计划19.3项目文档管理19.3.1管理基础19.3.2规则和方法20.高级科目管理20.1项目集管理20.1.1项目集管理标准20.1.2项目集角色和职责20.1.3项目集绩效域20.2项目组合管理20.2.1项目组合管理标准20.2.2项目组合管理角色和职责20.2.3项目组合管理绩效域20.3组织级项目管理20.3.1组织级项目标准20.3.2业务价值与业务评估20.3.3OPM框架要素20.3.4OPM成熟度模型20.4量化项目管理20.4.1量化管理理论及应用20.4.2组织级量化管理20.4.3项目级量化管理20.5项目管理实践模型20.5.1 CMMI 模型20.5.2PRINCE2 模型21.项目管理科学基础21.1工程经济学21.1.1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21.1.2项目经济评价21.2运筹学21.2.1线性规划21.2.2运输问题21.2.3指派问题21.2.4动态规划21.2.5图与网络21.2.6博弈论21.2.7决策分析22.组织通用治理内部资料,禁止传播22.1组织战略22.1.1组织战略要点22.1.2组织定位22.1.3组织环境分析22.1.4组织能力确认22.1.5创新与改进22.2绩效考核22.2.1绩效计划22.2.2绩效实施22.2.3绩效治理22.2.4绩效评估22.2.5绩效评价结果反馈22.2.6绩效评价结果应用23.3转型升级22.3.1战略转型升级22.3.2数字化转型实施22.3组织通用管理23.1人力资源管理23.1.1人力资源管理基础23.1.2工作分析与岗位涉及23.1.3人力资源战略与计划23.1.4人员招聘与计划23.1.4人员招聘与录用23.1.5人员培训23.1.6组织薪酬管理23.1.7人员职业规划与管理23.2流程管理23.2.1流程基础23.2.2流程规划23.3.3流程执行23.3.4流程评价23.2.5流程持续改进23.3知识管理23.3.1知识管理基础23.3.2知识价值链23.3.3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23.3.4知识管理过程23.3.5知识协同与创新23.3.6知识传播与服务23.4市场营销23.4.1营销基础23.4.2营销环境23.4.3营销分析23.4.4营销管控24.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24.1法律法规24.1.1民法典24.1.2招标投标法24.1.3政府采购法24.1.4专利法241.5著作权法24.1.6商标法24.1.7网络安全法24.1.8数据安全法24.2标准规范24.2.1系统与软件工程标准24.2.21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24.2.3信息计划服务标准25.职业道德规范26.专业英语26.1掌握本领域的英语词汇26.2具备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语阅读水平考试科目2:信息系统项目知识应用分析(案例分析)根据试题给定的案例分析厂家,应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知识对案例场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或给出建议。
12.1第1课时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针对以上的评价结果,我认为学生在同底数幂的乘法知识方面总体上掌握得较好。他们能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定义和法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展示出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部分学生在课堂注意力、表达和计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辅导。
3. 信息化资源: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视频、数学案例分析、在线练习题库。
4. 教学手段:讲授法、示范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反馈评价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同底数幂的乘法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同底数幂的乘法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同底数幂的乘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 数学竞赛题目:解决一些与同底数幂的乘法相关的数学竞赛题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数学游戏:玩一些与同底数幂的乘法相关的数学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 拓展要求:
- 学生需要选择至少两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撰写阅读心得体会。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同底数幂的乘法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 布置一道综合性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浓度变化等。
用友U8+V12.1功能介绍-分项成本-PART1(概述.应用准备)
2.2 成本设置- 简要流程说明
定义联副折算系数:核算联副产品时,作为独立联合体,确定组内的联、副产品产量
是否作为合计数参于成本中心内公共料费的分摊, 同时确定参于分摊时各自在组内所占
权重。 分项存货期初余额:在期初开账时,根据存货“期初余额”结果进行分项拆分,计算
出分项库存结存成本。
料可按顶级分类设置约当系数)。 4. 存货分类的设置,需要考虑成本及存货报表的展现(各存货核算汇总表按存货分类级次
统计)
2.1 基础数据
存货档案:
1. 是成本管理中产品与材料的承载主体。 2. 存货属性是分项成本对照的依据:采购或进口属性是材料划分分项的对象 ;自制或委外属
性是制定分项参考成本的对象。 3. 各种价格成本对存货及成本记账及计算影响 4. 投产推算关键子件:月末在产品处理表可以据此推算产品在产成套数量。 5. 档案的生产部门是影响生产订单部门自动带入,进而影响成本对象构成。 6. 存货自定义项及核算自由项:自定义分配标准及核算对象
期初余额调整:在期初开账时,录入上线前在产数量及成本,是“分项在产期初余额
”进行拆分的主要依据;在每月计算前,批量或逐项修正上期在产品产生的错误。
分项在产期初余额:在期初开账时,根据“期初余额调整”结果进行分项拆分,计算
出分项在产成本;在每月计算前,批量或逐项修正上期分项在产品产生的错误。
重新初始化:主要用以成本核算体系切换或成本核算方法切换,系统自动把当年数据
2.1 基础数据
项目目录:
1. 按品种或批次核算时,是在出、入单据上替当“Bom母件”,它本身不是成本对象,成本 对象的真正主体是“BOM母件(BOM版本号+物料编码+结构性自由项)+成本中心”。
计算机网络基础[电子教案]第12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3.计费管理
计费管理用于记录用户对网络业务的使用情况以确定 使用这些业务的费用。包括:
建立和维护一个目标机器地址数据库,能对该数据库中的 任意一台机器(一个IP地址)进行计费; 能够对指定IP地址进行流量限制,当超过使用限额时,即 可将其封锁,禁止其使用; 能够按天、按月、按IP地址或按单位提供网络的使用情况, 在规定的时间到来(比如一个月)的时候,根据本机数据 库中的E-mail地址向有关单位或个人发送帐单; 可以将安装有网络计费软件的计算机配置成Web服务器,允 许使用单位和个人随时进行查询。
2.CMIP协议
ISO制定的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主要是针对 OSI七层协议模型的传输环境而设计的。CMIP是一个更 为有效的网络管理协议。
一方面,CMIP采用了事件报告机制,具有及时性的 特点;
另一方面,CMIP把更多的工作交给管理者去做,减 轻了终端用户的工作负担。
12.2 网络安全
三、网络安全技术
1. 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通过一个单向函数对要传送的信息进 行处理得到的用以认证信息来源并核实信息在传送过程中 是否发生变化的一个字母数字串。数字签名提供了对信息 来源的确定并能检测信息是否被篡改。 数字签名与手书签名的区别在于,手书签名是模拟的,且 因人而异。而数字签名是0和1的数字串,因消息而异。 数字签名有两种:一种是对整体消息的签名,即消息经过 密码变换后被签名的消息整体。一种是对压缩消息的签名, 即附加在被签名消息之后或某一特定位置上的一段签名图 样。
一、网络安全概述 二、数据加密 三、网络安全技术 四、防火墙技术
一、网络安全概述
1.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 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管理学-12-控制基础
合格标准
12.2控制过程
对照标准衡量绩效:
个人观测 口头与书面报告 统计报告
12.2控制过程
采取纠偏行为:
纠偏行动是整个管理控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纠偏行动是指根据偏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 制定纠正偏差措施,并付诸实施,以便使实际 操作系统重新进入计划轨道,保证目标实现的行 为。
12.3有效控制的原则
第12章 控制基础
12.1 控制概述 12.2 控制的基本过程
12.3 有效控制的原则
第12章控制基础
控制是对组织运行 进行监督和衡量, 发现偏差,采取纠 正措施,以确保组 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控制的涵义、 控制的必要性,掌 握控制类型、控制 的过程和有效控制 的原则。
预防性控制是为了避免产生错误 和尽量减少今后的纠正活动,防 止资金、时间和其他资源的浪费。
前馈控制通过情况观察、规律的 掌握、信息的分析、趋势的预测, 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其 未发生前即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采用纠正性控制的目的是,当出现 偏差时采取措施使行为或活动返回 到事先确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反馈控制是根据过去的情况来指导 现在和将来,从组织活动进行过程 中的信息反馈中发现偏差,通过分 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
12.1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 有效的控制是建立在科学的计划基础之上的; 控制工作本身也需要有计划地进行。 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计划、组织、领导职能是控制的基础,控制是 在这三者的基础上对具体组织活动进行检查和 调整的过程,离开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就无法正常进行。
控制的经济性原则要求:
实行有选择的控制,要正确而精心地选择控制点, 太多会不经济,太少会失去控制; 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而 提高控制效果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doc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参考教材⑴《运筹学》(第4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材系列)),《运筹学》教材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9-01。
⑵《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03月。
二、考核要求明确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明确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管理活动、管理情景、管理优化特征;掌握特定情境下管理活动内容、活动重点以及组织形式变化对应的管理理论的变化,掌握管理的内涵、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明确运筹学的内涵、原则、工作步骤、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环境,熟练掌握线性规划的建模与算法。
三、考试内容、比例(一)管理学 40%⑴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的内涵、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⑵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的内涵与类型,道德管理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社会责任。
⑶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管理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之路(二)规划论 60%⑴运筹学概论运筹学的内涵、原则、工作步骤、建模方法,运筹学的应用。
⑵线性规划与单纯形线性规划问题建模与单纯形法。
⑶对偶单纯形对偶问题与对偶单纯形。
⑷运输问题运输问题建模与表上作业法。
⑸线性目标规划线性目标规划问题建模与算法。
⑹整数线性规划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建模与算法。
四、考试题型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定量优化计算。
五、考试时间本科目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管理学》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本课程考试范围为管理学基础知识,主要测试考生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项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等掌握的程度;测试考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现代管理学理念和知识的能力;考察测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考核学生对管理实践热点及管理研究动态的了解情况。
1、参考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管理学》(第11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2、题型及分数比例名词解释30分、选择或判断题30分、简答题50分、论述题(或案例分析)40分二、考试内容1、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1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两重性原理;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了解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质量管理学--可靠性基础知识讲义PPT(45张)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12.1.5 可靠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质量: 性能特性——容易评价 专门特性——可用性、难于直观判断 安全性——难于直观判断 经济性——容易判别、比较 时间性——容易判别、比较 适用性——容易判别、比较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12.1.6 可靠性发展历史 二战:雷达 军事→电子→机械→其它、民用 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安全性 宏观→微观. 定性→定量. 手工→计算机 统计试验→工程试验、筛选、强化.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 可靠性与性能最大区别:看不见、测不到。 但可以统各个阶段对可靠性的影响大小: 设计 40~50% 制造 20~30% 固有可靠性 使用 20~30% 使用可靠性 实际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 —— 使用可靠性, 与安装、操作使用、维修保障有关。 还可分为:基本可靠性、任务可靠性。 在规定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产品的特征寿命 产品寿命:可靠寿命、使用寿命、总寿命、 贮存期限 可靠寿命:t R 一定可靠度下的寿命 使用寿命:t r 一定故障率下的寿命 总寿命:投入使用到报废的总工作时间 贮存期限:在规定条件下,产品能贮存的 日历持续时间→启封使用能满足规定要求。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浴盆曲线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①早期故障阶段
机械:跑合期(磨合期)、设计缺陷、 加工缺陷、安装缺陷 ②偶然:偶然因素,操作、负荷
③耗损:老化、疲劳、磨损、腐蚀。可 通过维修、更换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故障率与可靠度及故障密度函数的关系 四个函数之间的关系: R(t) F(t) λ (t) f(t)
用友U8+V12.1全产品功能介绍-人事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2064+104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专科”期末考试会计学本科、工商管理专科管理学基础试题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该字母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
A.促进科技进步
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增强责任感
2.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这一点体现了计划的( )特征。
A.效率性
B.灵活性
C.主导性
D.目的性
3.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采用( )。
A. 参与制目标设定法
B.专家目标设定法
C. 员工目标设定法
D.过程性目标设定法
4. 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
这就是战略管理的( )特征。
A.竞争性
B.纲领性
C.全局性
D.客观性
5.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合理组织业务活动、提高效率而作出的决策就是日常管理决策,又称为( )。
A.战略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策略性决策
D.战术性决策
6.考评管理人员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主要通过向( )获取信息。
A.上级部门
B.关系部门
C.下属部门
D.协作部门
7.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成就因素
D.效价因素
9.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 )过程。
A.披露
B.下传
C.上报
D.反馈
10.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指( )。
A.人事关系
B.组织目标
C.组织结构
D.责权利关系
二.多项选择(下列选项中有2-4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中,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1.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
这些权力包括( )。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一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12.一个高效率的领导班子,其组成人员必须搭配合理。
这些构成要素包括( )。
A.兴趣结构
B.能力结构
C.知识结构
D.年龄结构
13.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
A.紧张不安的措施
B.积极进取的措施
C.消极防范的措施
D.寻求激励的措施
14.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
B.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
C.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
D.战略计划的任务是提供实现目标的方法
15.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主要的定性方法有( )。
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
C.盈亏平衡点法
D.哥顿法
三.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x并改正。
每小题2分,共10分)
16.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17.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
18.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地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
19.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20.企业组织实施稳定型战略就是保持企业的原有状态。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22.从组织内部提拔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23.简要说明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24.什么是控制?它有哪些作用?
五.案例分析(20分)
25.飞跃自行车厂的困境
飞跃自行车厂是一家以生产燃油助动车为主的国营老厂。
该厂现有职工850人,其中500人左右的年龄处在40-50岁之间,厂长张耀明本人也已经53岁。
全厂80%的销售额和90%的利润额来自燃油助动车,该厂生产的燃油助动车90%是在当地销售的。
然而,当地政府已发出通知,该市将在一年内禁止销售、三年内全部淘汰燃油助动车。
飞跃厂面临空前的困境。
以张耀明为首的厂领导班子做出了迅速减产并开发和转产新产品的决定。
但是这两项决定遇到了多重的阻力。
迅速减产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大量的员工将失业待岗,同时,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因而要给那些下岗员工支付国家规定的工资将变得不可能。
减产的方案还没有具体实施,一批又一批的车间工人已经来到厂部,表示坚决不同意下岗。
开发新产品的困难同样不小。
飞跃厂如果转产电动自行车虽然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目前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尚不成熟,飞跃厂对电动自行车的技术掌握的还不够充分。
有人给张厂长举荐了一位工程师,他拥有一项电动自行车的重要专利。
张厂长很想邀请该工程师加盟飞跃厂,但该工程师开出的条件却让张厂长犹豫不决。
工程师的条件是飞跃厂一次性支付他200 万的购房款井每年给予不低于50万的年薪,另外按年销售额的0.1%提取奖金。
张厂长认为,如果工程师的专利能够用得上,飞跃厂付出这样的代价还是值得的。
问题在于,对于平均年薪只有 2万元的全厂职工能够接受这样的条件吗?
最近,有家大公司主动上门提出兼并的方案:工厂整体迁移郊区,80%的员工继续上岗,原厂址另作他用。
张厂长举棋不定,想想企业,想想职工,再想想自己兼并以后的安排,还有那些跟随他几十年的副职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张厂长再一次陷入沉思……
问题:(1)减产和转产以及兼并方案对于飞跃厂来说,面临的制约因素分别是哪些?
(2)对于张厂长来说,当他做决策的时候,要特别考虑哪些环境因素?
(3)如果你是张厂长,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该字母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B
3.A
4.C
5.B
6.A
7.B
8.B
9.D 10.C
二.多项选择(下列选项中有2个以上是正确的,请选择这些字母填入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ABD 12. BCD 13. BC 14. ABC 15. ABD
三.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x并改正。
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17. X 18. X 19.√ 20. X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2.从组织内部提拔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2) 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4) 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缺点:
(1)可能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
(2) 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创新力。
23.简要说明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
他认为,人类的需要归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
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
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因此,管理者应根据需要层次,确定激励行为。
24.什么是控制?它有哪些作用?
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
控制的作用如下:
(1)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
(2)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
(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五.案例分析(20分)
25.问题: (1)减产和转产以及兼并方案对于飞跃厂来说,面临的制约因素分别是哪些?
减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员工失业等;
转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和人才等;
兼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迁址和员工失业等。
(2)对于张厂长来说,当他做决策的时候,要特别考虑哪些环境因素?
外部:政策等。
内部:人才、技术、资金等。
(3)如果你是张厂长,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不管是减产、转产还是兼并,张厂长可以做出任意选择。
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圆其说即可。
) (管理学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