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测量标准

合集下载

关于人体体温的标准

关于人体体温的标准

关于人体体温的标准
人体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体温在36.5℃-37.5℃之间,这是正常范围。

如果体温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表明身体存在一些问题。

一般情况下,体温过高可能是因为身体感染了病毒或细菌,或者因为体内受到了外界温度的影响。

而体温过低则可能是因为身体处于过度疲劳或者体内患有一些疾病。

对于婴儿和幼儿来说,他们的正常体温范围可能略微偏高,通常在36.8℃-37.8℃之间。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正常体温范围可能略微偏低,通常在36.1℃-37.2℃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的体温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人的正常体温可能略高或略低于上述范围。

因此,在测量体温时,应该结合个人的情况综合考虑,如果体温异常,应及时就医。

- 1 -。

体温测量的正确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体温测量的正确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体温测量的正确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在当前疫情的背景下,体温测量成为了防控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正确的体温测量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确保测量准确性和防止交叉感染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体温测量的正确操作流程,并详细阐述评分标准。

一、体温测量的正确操作流程体温测量的正确操作流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预备:首先,准备好体温计和消毒用品。

确保体温计的电量充足,消毒用品的有效期内。

2. 洗手:在进行体温测量前,务必洗手并戴好口罩。

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确保双手无明显污垢。

3. 选择测温部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部位。

常用的体温测量部位有口腔、腋窝和额头。

4. 操作体温计:根据所使用的体温计类型,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体温计。

如电子体温计需插入口腔或腋窝,红外线体温计需对准额头按下测温按钮。

5. 测量结果记录:当体温计发出测量完成的信号时,记录下所得的体温数值和时间。

可使用纸笔记录或使用手机等设备记录。

6. 清洁消毒:使用后的体温计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

根据体温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清洁方式,如用酒精擦拭或用温肥皂水清洗。

二、评分标准体温测量的准确性对于判断个体是否发热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体温评分标准,供参考:1. 口腔测温标准:- 正常体温:36.5°C~37.2°C- 低热:37.3°C~38.0°C- 轻度发热:38.1°C~38.5°C- 中度发热:38.6°C~39.0°C- 高度发热:39.1°C以上2. 腋窝测温标准:- 正常体温:36.0°C~36.7°C- 低热:36.8°C~37.4°C- 轻度发热:37.5°C~37.9°C- 中度发热:38.0°C~38.4°C- 高度发热:38.5°C以上3. 额头测温标准:- 正常体温:35.8°C~36.9°C- 低热:37.0°C~37.5°C- 轻度发热:37.6°C~38.0°C- 中度发热:38.1°C~38.5°C- 高度发热:38.6°C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测温部位的评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体温测量标准

体温测量标准

体温监测频次
(1)一般要求
特级护理患者每日测量T四次(6:00、10:00、14:00、18:00),一级护理患者每日测量T2次(6:00、14:00),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患者每日测量T1次(14:00),如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测。

(2)特殊要求
①新入院病人、中小手术术后病人:2次/日,连测三天,体温正常以后按照护理级别要求检测直至出院。

术前1日患者:2次/日。

②大手术病人、发热病人(37℃<T≤39℃):4次/日,连测三天,体温正常并平稳后,按照护理级别要求监测。

③高热病人(T>39℃):6次/日(q4h)(2:00、6:00、10:00、14:00、18:00、22:00),连测三天。

体温正常并平稳后,按照护理级别要求监测。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新体温标准

新体温标准

新体温标准
新体温标准根据测量部位和体温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正常的腋下体温是36-37度,口腔体温是36.3-37.2度。

如果存在发热,可以根据发热的程度进行分度:
1. 正常体温:36.3~37.2度(口腔温度)
2. 低热:37.3~38度(口腔温度)
3. 中等热:38.1~39度(口腔温度)
4. 高热:39.1~41度(口腔温度)
5. 超高热:超过41度(口腔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0-1个月)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体温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0~36.5度(腋下测量)。

如果新生儿体温低于36度或超过37.5度,需要密切监测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

此外,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体温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大部分病人体温会超过37.5度,但也有部分感染者并无明显发热症状。

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

体温正常值标准

体温正常值标准

体温正常值标准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可以通过口腔、腋下、肛门等部位测量。

正常体温标准因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相关参考内容:1. 成人的正常体温通常在36.5°C至37.5°C之间,平均值为37°C左右。

这个范围是通过大量研究得出的,一般认为这个范围内的温度是人体正常的。

2. 婴儿的正常体温较高,通常在36.5°C至37.8°C之间。

这是因为婴儿的体温调节系统还不完善,容易受环境温度和疾病等因素影响。

3. 幼儿和儿童的体温范围与成人类似,一般在36.5°C至37.5°C之间。

但在感染或发热时,体温会升高至38°C以上。

4. 孕妇的体温与成人类似,但通常比平时略高一些。

这是由于孕妇体内激素的变化和代谢率的增加所致。

5. 疾病引起的体温升高通常被称为发热。

一般认为体温超过38°C即可被视为发热,但这个标准在不同年龄段和个体中可能有所差异。

6. 体温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极端环境下,例如高温或寒冷的气候中,体温可能会有所偏离正常范围。

7. 正常体温的变化周期性,通常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出现波动。

通常早上的体温较低,傍晚时达到峰值。

需要注意的是,体温仅仅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用来诊断疾病。

当体温持续超过正常范围,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诊断。

总之,成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5°C至37.5°C之间,婴儿和儿童的体温略高一些,孕妇的体温也稍高于平时。

体温还受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的影响,而且在一天中也会有周期性的变化。

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

体温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体温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体温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简介该评分标准旨在对体温测量技术操作进行评估,以确保准确、可靠的体温测量结果。

本文档将详细描述评分标准的具体要求和评分等级。

评分标准1. 测量准确性:- 优秀(5分):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相差不超过0.1℃;- 良好(4分):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相差在0.1℃-0.5℃之间;- 合格(3分):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相差在0.5℃-1℃之间;- 一般(2分):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相差在1℃-1.5℃之间;- 不合格(1分):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相差超过1.5℃。

2. 测量方法:- 优秀(5分):采用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的电子体温计进行测量;- 良好(4分):采用准确度较高、操作相对简单的体温计进行测量;- 合格(3分):采用准确度一般、操作稍微繁琐的体温计进行测量;- 一般(2分):采用准确度较低、操作复杂的体温计进行测量;- 不合格(1分):采用不准确、操作困难的体温计进行测量。

3. 操作规范:- 优秀(5分):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测量方法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良好(4分):操作人员基本按照测量方法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但存在少量错误;- 合格(3分):操作人员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动作或步骤;- 一般(2分):操作人员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规范的动作或步骤;- 不合格(1分):操作人员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规范动作或步骤。

4. 副作用及风险:- 优秀(5分):操作过程中未引起任何副作用或风险;- 良好(4分):操作过程中引起轻微的副作用或风险,但无严重后果;- 合格(3分):操作过程中引起一定副作用或风险,但可控制且无重大后果;- 一般(2分):操作过程中引起较多副作用或风险,且存在一定的后果;- 不合格(1分):操作过程中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或风险,导致严重后果。

总分评级根据上述评分标准,总分范围为5-25分,评级如下:- 优秀(21-25分)- 良好(16-20分)- 合格(11-15分)- 一般(6-10分)- 不合格(1-5分)评分标准将根据每项指标的具体要求来评估体温测量技术操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体温测量准确性评分标准

体温测量准确性评分标准

体温测量准确性评分标准
引言
体温测量是一项常见的健康监测活动,准确性对于判断体温异常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体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制定一套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评分标准
以下是体温测量准确性评分标准的要点:
1. 使用合适的测量设备
评分标准将根据使用的测量设备的准确程度进行评估。

使用电子体温计或准确校准的体温计将得到更高的评分。

2. 正确的测量方法
评分标准将考虑测量体温时采用的方法。

例如,正确的方法包括将体温计置于舌下、腋下或直肠中,并保持适当的时间。

使用不正确的测量方法将导致评分降低。

3. 测量环境的影响
评分标准将考虑测量体温时的环境因素。

测量体温时应选择安静、无干扰的环境,并避免暴露于极端温度或湿度下。

4. 经过专业培训的测量人员
评分标准将考虑测量体温的人员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

经过培
训的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体温测量技巧,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5. 数据记录的规范
评分标准将考虑数据记录的规范性。

测量体温后,应准确记录
体温数值,并记录日期、时间、测量人员和测量位置等相关信息。

6. 定期设备校准
评分标准将鼓励定期校准测量设备,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定期校准保证体温计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结论
准确测量体温对于健康监测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准确性评分标准,并遵循该标准进行体温测量,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体温探头标准

体温探头标准

体温探头标准一、精度要求体温探头的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在常温常压下,误差范围应不大于±0.2℃。

在15℃~35℃的范围内,误差应不大于±0.1℃。

二、测量范围体温探头的测量范围应在30℃~45℃之间。

在此范围内,探头应能准确测量并显示被测者的体温。

三、响应时间体温探头的响应时间应短,通常应在1秒内完成体温测量。

四、稳定性1.测量值应在规定范围内保持稳定,无显著的温度漂移和变化。

2.在长时间连续测量时,应保持稳定的测量精度。

五、安全性1.探头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如电气安全、辐射安全等。

2.探头应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3.探头应具有一定的防水、防尘性能,能够适应一定的恶劣环境。

六、舒适性1.探头的形状和尺寸应适合人体使用,不应引起不适感。

2.探头的材质应无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3.探头应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易于握持。

七、使用寿命体温探头的使用寿命应满足制造商提供的使用寿命保证。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其使用寿命不应低于两年。

八、校准要求1.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2.在发现测量值异常时,应及时进行校准以恢复精度。

3.在校准过程中,应使用符合标准的校准设备和方法。

4.在校准过程中,应保证环境的稳定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在校准过程中,应记录所有的校准数据和结果,并保存至少两年以备检查。

6.在校准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或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制造商进行维修或更换。

口腔体温计标准

口腔体温计标准

口腔体温计标准一、测量准确性口腔体温计应能准确测量口腔温度,其误差应不超过±0.2℃。

在25℃~35℃范围内,其误差应不超过±0.1℃。

二、测量范围口腔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应在35℃~42℃之间。

在低温环境下,其最低测量值不应低于35℃;在高温环境下,其最高测量值不应高于42℃。

三、稳定性口腔体温计应能在不同温度下保持其读数的稳定性。

在常温下,使用后10分钟内读数不应有明显变化。

在低温或高温环境下,其读数变化应不超过±0.2℃。

四、安全性口腔体温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无毒、无害、无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五、易用性口腔体温计应设计合理,易于使用。

其体积不宜过大或过小,重量适中,方便携带。

同时,其外观应美观大方,易于被患者接受。

六、耐久性口腔体温计应具有一定的耐久性,能够经受住常规使用过程中的摔打、磨损等。

其使用寿命应不低于2年。

七、卫生要求口腔体温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规定,如采用医用级材料制作、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病原体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八、校准方法在使用前,应对口腔体温计进行校准。

一般采用水银柱体温计进行比较校准。

将水银柱体温计置于35℃~36℃之间,稳定后读取数值。

然后将口腔体温计置于舌下,读取数值。

将两个数值进行比较,如果相差不超过0.2℃,则认为该体温计是准确的。

如果相差超过0.2℃,则需要重新校准或者更换体温计。

九、包装标识要求在包装上应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及地址、产品型号、计量单位等信息。

同时还应有生产日期、有效期、合格证明等标识。

另外,在包装上还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如“请勿吞食”、“请勿摔落”等。

十、产品说明书内容产品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测量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安全提示、保养方法等。

同时还应有厂家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于消费者联系售后服务等事宜。

腋温发热的分度及标准最新

腋温发热的分度及标准最新

腋温发热的分度及标准最新腋温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由于身体抵抗疾病或感染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

测量腋温是最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之一,但是对于腋温发热的分度及标准,许多人可能存在一些疑惑。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腋温发热的分度及最新标准,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腋温发热的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腋温发热的分度。

一般来说,正常体温的范围是36.5℃至37.2℃。

当腋温超过37.2℃时,可以认为是轻度发热;当腋温超过37.7℃时,可以认为是中度发热;当腋温超过38.3℃时,可以认为是高度发热。

需要注意的是,腋温发热的分度标准可能会因年龄、性别、季节、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判断腋温发热时,应该综合考虑个体情况。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最新的腋温发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正常体温的范围是36.1℃至37.2℃。

当腋温超过37.2℃时,可以认为是发热。

这一标准是基于大规模人群的研究得出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因此,我们在判断腋温发热时,可以参考这一标准,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体温的情况。

除了了解腋温发热的分度和标准外,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些常见的腋温发热的原因。

腋温发热通常是由于感染、炎症、药物反应、过度劳累、环境温度等因素引起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重饮食营养,以预防腋温发热的发生。

最后,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正确测量腋温。

在测量腋温时,应该选择一个干燥清洁的腋窝,将温度计置于腋下,然后将手臂压紧贴在身体两侧,保持3至5分钟,直到温度计发出滴滴声为止。

在测量过程中,应该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进食。

测量完成后,应该及时记录体温,并根据分度和标准进行评估。

总之,腋温发热是我们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了解腋温发热的分度及标准对于我们正确评估体温、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腋温发热,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应对。

体温测量的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体温测量的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3
3
操作要点
44分
1.洗手,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将水银柱甩至35℃以下
2.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选择测量方法
3.测腋温前擦干腋下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min后取出
4.测量口温时应当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闭口3min后取出
5.测肛温时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3min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读取体温表
7.消毒体温计
3
3
10
10
10
4
4
指导患者
10分
1.告知患者测口温前15~30min勿进过冷、过热食物,测口温时闭口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
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3.指导患者当体温异常及不适时及时报告
5
3
2
考前须知
20分
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是,护理人员守候在患者身旁
体温测量的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工程
内容
存在问题
应得分
实得分
评估
20分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向患者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
2.评估患者适宜的测量方法
目的:测量并记录病人体温。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熱型及伴随0
操作准备6分
1.衣帽整洁、洗手
2.用物准备包括治疗盘内消毒体温计、弯盘、纱布3块、记录本、有秒针的表
2.如果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4.积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体温计,立即去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假设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不同测量方式的正常体温标准

不同测量方式的正常体温标准

不同测量方式的正常体温标准体温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准确测量体温,有多种测量方式可供选择。

以下是不同测量方式的正常体温标准及注意事项。

1. 口腔测量法正常范围:36.3℃-37.2℃注意事项:口腔测量法具有准确性较高的优点,但需注意在测温前不要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 直肠测量法正常范围:36.5℃-37.5℃注意事项:直肠测量法的准确性较高,但需使用专用的直肠温度计,并确保在测量前将温度计清洗干净。

3. 腋下测量法正常范围:36℃-37℃注意事项:腋下测量法操作简便,但需注意保持腋下干燥,避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 耳内测量法正常范围:35.8℃-38℃注意事项:耳内测量法需使用专用耳温枪,测量时需将耳道拉直,确保测量准确性。

5. 前额测量法正常范围:35℃-37℃注意事项:前额测量法操作简便,但需注意避免头发、汗水等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6. 颈动脉测量法正常范围:35℃-37℃注意事项:颈动脉测量法需使用专用颈动脉温度计,并注意在测量时不要压迫颈动脉。

7. 手腕测量法正常范围:35℃-37℃注意事项:手腕测量法操作简便,但需注意手腕的温度可能受到环境、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8. 足底测量法正常范围:35℃-37℃注意事项:足底测量法需使用专用足底温度计,并注意保持足部干燥。

9. 额头测量法正常范围:35℃-37℃注意事项:额头测量法操作简便,但需注意额头温度可能受到外界环境、气温等因素的影响。

10. 红外线测量法正常范围:根据具体型号和测量部位而定,一般正常范围在35℃-37℃之间。

注意事项:红外线测量法具有非接触、快速测量的优点,但需注意避免外界干扰和遮挡物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发烧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发烧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发烧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是一个致力于维护全球公共卫生的专业机构。

作为全球卫生领域的权威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指南,其中包括了关于发烧的判定标准。

发烧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发烧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体温的绝对值,二是发热的持续时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正常体温的范围在36.1°C至37.2°C之间。

当体温超过37.2°C时,就可以被认为是发烧了。

这个标准是根据大量人群的体温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世界卫生组织还规定了发热的持续时间作为发烧的判定标准。

一般情况下,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8°C,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就可以被认为是发烧了。

这个标准是为了排除一些临时性的体温升高,如运动后的暂时性发热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发烧标准,如果体温超过37.2°C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就可以初步判断为发烧。

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判断,具体的病情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发烧是很常见的症状,它可能是很多疾病的表现,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当发烧发生时,我们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除了体温升高,发热还可能伴随一些其他的症状,如头痛、乏力、咳嗽、喉咙痛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有助于医生进一步判断病情。

对于发烧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其次,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此外,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使用冷敷或温水擦浴,但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冷的水,以免造成低体温。

发烧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一种正常反应,但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

因此,当发烧发生时,我们应该警惕,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传染源等,以减少发烧的风险。

人体标准体温是多少度

人体标准体温是多少度

人体标准体温是多少度人体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用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体的体温也会有所变化。

那么,人体的标准体温究竟是多少度呢?人体的标准体温通常是指口腔测量的体温,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口腔体温在36.5℃~37.2℃之间。

而腋下测量的体温通常比口腔体温低约0.3℃~0.6℃,肛温比口腔体温高约0.3℃~0.6℃。

而耳温和额温的体温通常与口腔体温相近。

因此,口腔测量的体温是最为常用和准确的一种体温测量方法。

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体的体温也会有所变化。

比如,当人体处于运动、情绪激动、气温过高或过低等情况下,体温都会有所波动。

此外,女性的体温在月经周期、怀孕和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也会有所变化。

因此,在测量体温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以获得准确的体温数据。

除了个体差异外,不同年龄段的人体标准体温也有所不同。

婴儿和幼儿的体温通常较高,而老年人的体温则相对较低。

因此,在不同年龄段的体温测量时,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体温计来测量体温。

而在医疗领域,体温的测量更是至关重要。

医生通常会通过测量体温来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比如发烧、感染、炎症等。

因此,准确测量体温对于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人体的标准体温是36.5℃~37.2℃之间,但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变化。

在测量体温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年龄差异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以获得准确的体温数据。

同时,准确测量体温对于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以及诊断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体温的测量,并及时就医,以保障自身健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测量标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体温监测频次
(1)一般要求
特级护理患者每日测量T四次(6:00、10:00、14:00、18:00),一级护理患者每日测量T2次(6:00、14:00),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患者每日测量T1次(14:00),如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测。

(2)特殊要求
①新入院病人、中小手术术后病人:2次/日,连测三天,体温正常以后按照护理级别要求检测直至出院。

术前1日患者:2次/日。

②大手术病人、发热病人(37℃<T≤39℃):4次/日,连测三天,体温正常并平稳后,按照护理级别要求监测。

③高热病人(T>39℃):6次/日(q4h)(2:00、6:00、10:00、14:00、18:00、22:00),连测三天。

体温正常并平稳后,按照护理级别要求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