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_SNS与大学生虚拟交往需求研究_基于_省略_庆高校本科生使用新浪微博与人人

合集下载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调查报告——以安徽大学为例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调查报告——以安徽大学为例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调查报告——以安徽大学为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调查报告——以安徽大学为例引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他们交流的主要平台。

本文将以安徽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探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安徽大学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其人际交往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在校内进行了广泛的分发。

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涵盖了不同性别、专业和年级的学生。

二、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安徽大学学生每天都使用社交媒体。

他们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是微信(89%)和微博(74%),其次是QQ(63%)和抖音(57%)。

通过社交媒体,他们主要进行文字聊天(96%)、发布状态(83%)和分享照片(76%)。

此外,他们也会关注明星(68%)和参与各类社交媒体话题(55%)。

三、社交媒体对人际交往的影响1. 社交媒体增加了人际交往的便利性。

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交媒体使得与朋友之间的联系更加便利(86%)。

无论是通过微信、QQ还是微博,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和朋友进行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特别是在大学生活中,离家在外的学生通过社交媒体与家人保持联系的意愿大大提高。

2. 社交媒体加深了人际交往的虚拟性。

虽然社交媒体提供了很多方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对于面对面的交流,社交媒体的交流更容易出现虚拟性(74%)。

通过文字、图片和表情符号等传达信息时,很难准确地表达情感,这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3. 社交媒体给人际交往带来了新的压力。

调查显示,很多学生感到社交媒体给人际交往增加了一定的压力(61%)。

他们会感到需要时刻保持在线,回复信息十分迅速,以避免被孤立或错过重要的信息。

这种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

4. 社交媒体拓宽了人际交往的范围。

通过社交媒体,学生可以轻松认识新的朋友(78%)。

合肥学院关于QQ、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软件的使用情况

合肥学院关于QQ、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软件的使用情况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报告实践题目: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指导教师:王能引系别班级:旅游系 14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小组成员:盛凯1414071032 孟余宝1414071033 汪玉航1414071034 陈东来1414071035 任明星1414071036 王志1414071038合肥学院大学生各种网络社交工具使用情况的调查一、调查目的进入大学以后,我们迈进了人生的新阶段。

与以往的学习生活相比,发生了显著地变化。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与好友亲人的联系增多了。

进入大学之前,玩手机玩电脑被视为禁忌,认为太浪费学习时间,耽误学习。

而进入大学之后,我们更多的离开了亲人家乡。

因此一些社交软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

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了了极大的便利。

不同人对于QQ、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软件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对此。

我们做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形式,调查对象为合肥学院在校大学生。

共回收问卷109份。

我们对大学生社交软件普及度。

使用目的。

对日常生活影响等方面做出了调查分析。

回收上来的109中,男生59人,女生50人。

三、结果分析1、现在大学生社交软件的普遍性在问道是否使用社交软件的问题时。

得到的比例是100%。

这说明社交软件对生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中QQ使用人数108人,占比99.3%。

微信71人、微博63人,分别占比65%、58%。

博客1人。

占比不足1%。

这说明合院学生对社交软件的选择往往不唯一。

在使用QQ的同时也会选择微信。

微博等其他的社交软件。

但是博客在90后大学生中普及度不高。

使用人数较少。

不被当代大学生所青睐。

2、现在大学生利用社交软件与陌生人聊天的大众化。

在被问到“您曾经与陌生人聊过天吗”的问题时,77%的人表示曾经与陌生人聊过,23%的人表示没有和陌生人聊过。

从这些数据上来看,大部分人愿意用社交工具与陌生人聊天,少部分人没有与陌生人聊过。

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社交网络(SNS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编号:_______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是XX大学“大学生社交网络(SNS使用情况调研”课题组成员,目前我们正在XX地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了解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现状。

为了创造更好的社交网络环境,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调查是无记名的,对您提供的信息,我们将严格保密,不会用于研究以外的任何用途。

请您如实填写,不要有任何顾虑。

填写方法:(1请在符合您实际情况或想法的选项前划“√”(2无特殊说明的题目为单选题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XX大学“大学生社交网络(SNS使用情况调研”课题组2011年11月1.您的性别是:A男B女2.您目前所处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3.您的专业是:A人文社科类B理工类4.您来自: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5.您的性格属于:A内向型B内外向兼有,偏内向C内外向兼有,偏外向D外向型6.您了解社交网络(SNS吗?A非常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7.您第一次知晓或使用社交网站是通过什么途径?A上网偶然发现B网络广告推荐C亲戚/朋友/同学推荐D通过网站的线下活动8.您经常使用的社交网站有哪些?【可多选】A人人网(校内网B QQ空间、腾讯朋友(QQ校友C微博D开心网E豆瓣9.您在社交网站上注册的个人信息和头像的真实性是:A完全真实B大部分真实C虚实各半D大部分虚构E完全虚构10.您在社交网站上的好友,主要包括:【可多选】A大学同学B中、小学同学C朋友的朋友D因某种共同特征(如名字、星座、血型、生日等结识的好友E父母长辈11.您使用社交网站的频率是:A每隔几小时登陆一次B每天登陆一次C每隔两三天登陆一次D很少登陆,超过5天以上12.您每次登陆社交网站的时长大概是:A 30分钟以内B 30到60分钟C 1至2小时D 2至4小时E 4小时以上13.每次登陆社交网站后,您最常使用的功能有哪些:【可多选】A日志B相册C发布状态D分享E游戏应用F礼物商城G公共主页H发起或参加投票I各种测试J播客/电影/视频K班级/圈子/群组14.您使用社交网站的主要原因或目的是:【可多选】A和老同学或朋友保持联系B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C寻找志趣相同的群体D 寻找异性朋友、婚恋对象E了解好友的最新动态F娱乐、休闲G 同学、朋友都用,我也尝试去用H无聊,消磨时间I展示自我的个性形象J记录自己的心情K交流工作、学校心得15.您会主动点击社交网站上的广告并参与活动吗?A经常点击,并参与广告活动B经常点击,但从不参加活动C遇到感兴趣的会去点击,并参加活动D遇到感兴趣的会去点击,但不参加活动E很少点击F 从不点击16.当您希望与社交网站上认识的陌生人继续交流时,您会采用以下哪种方式? A继续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联系B与对方交换QQ、MSN等进行联系C与对方交换手机号或座机号进行联系D没有通过社交网站认识过陌生人17.您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使用过社交网站?【可多选】A上课或自习时B睡前或刚起床时C半夜或凌晨睡意朦胧时D为了玩SNS而支开其他比较重要的事情E以上均无18.您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知己好友:A 0—2个B 3—5个C 6—10个D 10个以上19.您认为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相比,具有如下那些特点:【可多选】A交流频率快B能更公开、坦白和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C交往的范围更广泛D 更能保护隐私E上网交往是真正的平等,没有现实社会的等级分别F不用顾忌丢面子G其他(____20.社交网络拓宽了您的交际圈: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不确定D基本符合E完全符合21.社交网络使您与朋友的关系更加密切: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不确定D基本符合E完全符合22.社交网络增加了您与别人的交流次数和深度: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不确定D基本符合E完全符合23.使用社交网络后您与身边朋友的交流变少了: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不确定D基本符合E完全符合24.社交网站上您认识的好友对您的工作、学业或感情起到了很大帮助: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不确定D基本符合E完全符合25.如果有了更好的娱乐方式(现实或虚拟,您是否会放弃原有的社交网站活动?A会(原因:__________B不会(原因:__________问卷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谢谢!。

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微博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以其便捷性、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喜爱。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为_____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涵盖了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微博,其中约_____%的学生使用频率较高,每天多次登录;约_____%的学生每天登录一次;还有约_____%的学生每周使用几次。

(二)使用目的在使用目的方面,获取资讯是大学生使用微博的首要原因,约占_____%。

其次是社交互动,约占_____%,他们通过微博与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

娱乐消遣也是重要目的之一,约占_____%,包括关注明星动态、浏览搞笑内容等。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利用微博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约占_____%。

(三)关注内容大学生在微博上关注的内容较为广泛。

时事新闻是最受关注的类别,约占_____%,这表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较为关心。

其次是娱乐八卦,约占_____%,明星的动态和影视作品等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

此外,搞笑段子、美食旅游、科技数码等内容也有一定的关注度。

(四)发布内容在发布内容方面,约_____%的学生主要分享个人生活经历和感受,如心情、日常活动等。

约_____%的学生转发感兴趣的资讯和观点,还有约_____%的学生会发布原创的观点和评论。

(五)影响程度微博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约_____%的学生认为微博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约_____%的学生表示微博有助于社交拓展,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也有约_____%的学生认为过度使用微博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效率。

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调查报告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开展相关的调查,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调查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摘要:大学生网络交往是大学生一种重要交往方式,已经有研究者对其进行了许多角度的研究。

本文就以往研究中对网络交主、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目的和特点、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作一简要的总结,以揭示其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交往;大学生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即网络交往。

网络交往由于其快速、便捷、廉价等优点,迅速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

根据XX年4月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的青少年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约有%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而大学生占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

信息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辨别分析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要具备收集信息、发布信息的网络能力。

适当的、合理的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但是由于不当的网络交往,许多大学生因此而引起了人际交往问题、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其自身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试图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的介绍,并对今后的研究与教育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一、网络交往及其特点网络交往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其所提供的社会互动服务功能而产生的。

对其,不同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界定。

一般认为网络交往就是人们基于网络通信技术条件下,通过数字化信息进行各种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情感、物质的交流活动。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水平看,网络交往主要有E-mail、BBS、聊天室、虚拟社区、网络游戏等形式,可以满足人们信息沟通、情感满足、电子商务和休闲娱乐等需要。

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网络人际交往CMC(eommunicationmediated computCr)是通过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同传统的人际交往F2F(face to face)相比较,网络人际交往有着不同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独特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网络人际交往的匿名性。

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的建议,这说明大学生上进思想还是挺高的,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升自己。

9、主动关心的微博分析大学生注册微博关注的基本上是自己感兴趣的,32.3%关注朋友的微博;19.6%管住自己最感兴趣的(如电影、音乐、车、手机、美食等等)15.8%关注媒体微博,如新闻;12.7%关注名人微博;11.4%关注热门话题/人气推荐微博;6%关注品牌微博;2.5%还会关注其他方面的微博。

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可知,我们大学生关注微博范围广泛,会从各方面去了解社会的新动态,体验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新思想。

10、每次更新微博的内容分析37.9%的大学生喜欢用微博表达自己的心情,24.6%的大学生选择转帖来更新自己的微博,20.2%大学生会把自己的新发现发表到微博上,与大家齐分享自家的新发现。

10.5%会把自己身边的新闻更新到微博。

11、关注微博的新闻类别分析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还是很关心国家发展状况,财经新闻有5.6%的大学生关注,与18%的大学生关注了娱乐新闻相比,这是很低的数据,说明我们不只是看看娱乐界的新闻,更应该多去关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

12、微博对大学生影响分析通过调查我们知道24%认为微博对他们的影响很大,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看并且有用的东西,我学到挺多东西。

61.3%大学生说微博对他们影响一般,他们只是看一下身边发生的事情,增长见识。

12%大学生觉得微博对他们影响很少,他们说从其他地方也能了解到微博提供的信息。

只有2.7%大学生说微博对他们没有影响,他们只是用来打发闲暇时间。

由此看看,微博的使用对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产生了硬顶的影响,但这是一个双面的影响,如何利用好微博这一信息平台,我们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四、总结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思想交流平台,成为大学生释放压力和发泄情绪的工具。

线代的快节奏生活,导致人与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少了。

而人的幸福感来自于人际交往,通过参与虚拟空间里的社交互动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能够缓解设计啊,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压力。

微博意见活跃群体分析报告终稿

微博意见活跃群体分析报告终稿

在选定典型案例后,我们通过所开发的软件,抓取了新浪微博的相关数据,数据统计 步骤和 11 天作为数据 抓取的时间段。
第二步,以具体事件关键词,通过软件抓取该时间段所有相关微博数据,共搜集 180693 条原发微博。
注:新浪不提供超过 7 天的搜索结果排序,因此需要将数据全部抓取,再用软件进行排序。并且新浪 对数据搜索有限制,超过 7 天的话题,只提供该关键词每天最多 50 页的数据。因此本研究数据仅为特殊 情况下的抽样所得,受到新浪搜索提供数据的限制。另外,网络公共事件中的二级话题较多,数据搜索可 能存在关键词不准确的情况,这两点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2. 团队负责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博导沈阳教授 沈阳,1974-,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教授博导,计算机学院教授硕导,中
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美国 PSU 访问学者,2010 年上 半年赴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支教,舆情分析、微博研究、文本挖掘和学术评价等领域知名学者, 武汉大学 70 后学术团队“数字人文与语义挖掘”负责人,ROST 虚拟学习团队创始人,曾兼 任两家软件公司技术总监,武汉大学新教师培训教师。曾先后担任 CSA2009 等数十个国际会 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和多家期刊编委,先后接受近百家媒体采访。曾先后与业内主要的数十家 舆情分析公司和政府机构做技术交流,是中国较早展开微博研究(2008 年)的学者。研究 成果曾被权威期刊英国《Nature》引用发表。发表论文约 40 篇,申请专利 4 项,软件著作 权 19 项,内参 5 篇,研究报告 5 部。
注:一季度舆情报告下载 /pdf/201101yq.pdf 二季度舆情报告下载 /s/uaga/1311732390
表格 1 事件列表 郭美美事件 塑化剂事件 微博打拐 钱云会事件 故宫失窃案 中石化百万酒单事件 陈光标慈善注水事件

新浪微博市场调查报告

新浪微博市场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在校大学生新浪微博使用情况调查班级:20104171 市场营销成员:刘洋杨靖赟赵青陈晓东曹有利詹聪明雷斯豪指导老师:张雄林在校大学生新浪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工具。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社交网络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流越来越便利,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及工作方式。

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社交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

微博,作为社交网络的领军平台,同时作为一种自由表达、分享和交流的工具,近两年来,在中国已得到飞速发展。

以目前领先的新浪微博为例,拥有超过3亿注册用户、超过30万认证用户,其中有13万多家企业与机构账户。

微博在舆论、资讯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共识,说“微博改变世界”毫不夸张,至少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证实!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商业机构把微博作为对外的一个窗口。

大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一个族群,这场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盛宴自然也少不了他们。

那么在校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状况如何?微博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新浪微博使用情况,我们组织了此次市场调研。

二、调查目的:为了解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促进微博的改善,促进大学生积极理智地使用微博。

同时也就对于大学生使用微博该注意什么进行分析,并对提高大学生微博的使用提出有关的见解。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对大学生微博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得出一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大学生对于微博的使用情况。

大学生对于微博的满意度及改进意见。

微博可以发挥什么样的营销价值?微博作为新的数字化浪潮显现出来的时候,它会带来什么样的营销机会?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发放网络问卷)四、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新浪微博用户五、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样本容量: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9份,1份无效问卷男女比例如下图:六、结果分析(1)新浪微博使用基本情况A.被调查者在新浪微博使用途径的选择上,手机和电脑最为普遍。

从微博看SNS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从微博看SNS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深刻的影响。

1 社 交 需 求 的 满足 .
使 用微 博的大学生 中,每天登录 的频率
2 .% 。 85
基 于 社交 网络 的交 流 之所 以对 大 为2 5 的人 占了6 . —次 25 %, 5 8 的占了 -次 ( )社 交 网络 提供 了一个具 有选择 性 1 下意识的表情或动作所传达 的潜 信息 ,
经验 来解决这 个 日益 突出的 问题。
【 关键词 】 N ;大学生;社会 交往 SS
0 S 全 称 为 S c a t r i g 同是个人在 消极 的感 情发展 中产生的 内 效 问卷分析 得知 ,有2 %的大学生 正在 NS 0 i lNe wo k n S rie ,即社 会性 网络 服务 ,是 一种 在 的需求 。社会 中的个人因为需要得到 使用微 博 ,有4 .%表示正 准备使 用 , evc s 1 9
用 与满足”理论说 明 ,表达感情 是一 种 感 ,更易学习与掌握 ,而且能增加合作 最 高 。微 博 的使 用动 机 排名 前 三 的分
社会 需要 ,因此每个人都希 望 自己的情 感 ,而这 些正是S S N 的基本 特征 。媒体 别 是 :发 表 意见 、快 速 了解 新 闻 和 围 感能得到恰 当的表达 ,也希望别人能理 的力量在于其形式而非 内容 ,学 生的满 观公 共事 件 。大 学 生基 本 属 于这个 年 解 自己的感情 。
足感更多地来 自 于对技术本 身掌控的成 龄段 ,他 们 渴望 表 达 、发 现 与 自我发
展 。在 S S 播 过 程 中 每个 使 用 者 的 N传 自我实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自 就感 。 我认 同和社会认 同 。自我认 同是指个人 大学生使用微博 的现象 已引起 了学 地位 都 是平 等 的 ,既 可 以 自由选 择 信 的行 为与 自己的思想一致 ,而社会认 同 者 的关注 。中南大学 文学 院2 1 年9 0 0 月 息 ,也 可 以变 成信 息发 布 主 体 ,拥有

大学生对微博“大V”信息传播的作用——以新浪微博为例

大学生对微博“大V”信息传播的作用——以新浪微博为例

大学生对微博“大V”信息传播的作用——以新浪微博为例作者:暂无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第9期文鲍欢张厚远柯伟一、微博“大V”微博“大V”是指的是微博上身份获认证的意见领袖。

现在通常把“粉丝”在10万以上的账号称为微博“大V”。

“V”可以有双重解释,既是指“认证”一词(Vertification),更是指贵宾VIP(全称:Very ImportantPerson),直译为“重要人物”“要员”“非常重要的人”,称呼还有“贵宾”“贵客”“重要人士”“高级”等等。

据《2 0 1 4年第3 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统计,我国现有网民6.18亿人,手机网民5亿人,全国网络普及率达45.8%。

而作为网络上最为活跃的平台——新浪微博,其用户账号有5.36亿个,活跃用户超过1.4亿个,占微博用户总数的26%去年以来,随着秦火火、薛蛮子等微博“大V”事件在微博上掀起热议后,微博“大V”在信息传播中产生的影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大V”信息传播最广大的受众群,通过转发、评论及关注等手段,使“大V”信息的传播效果最优化。

二、大学生在微博“大V”信息传播的作用分析就目前而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崇尚微博,狂热追V,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表的《2013年全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对3000万名大学生的统计数据得出大学生微博有60%的信息是转发而来,转发信息中有80%是转自“大V”微博就我们的问卷调查分析可知,在大学生群体中,关注“大V”微博的人数占据问卷总数的100%,每天转发“大V”微博信息的人数占据了70%。

(一)信息传播的“过滤器”笔者在这里将大学生的角色定义为一个“信息机器”,并且是一个积极、主动、高效的“信息过滤器”,其主要任务是信息的接收与传播,并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

简单来说,由于大学生对信息的敏锐度和处理信息的高效度都是惊人的,因此在微博“大V”信息传播过程中,大学生就像是一台信息接收器,一天不定时的吸纳更新信息。

基于易班微博师生互动策略实证研究

基于易班微博师生互动策略实证研究

基于易班微博的师生互动策略实证研究易班微博作为网络时代师生沟通的有效平台,深受大学生欢迎。

本研究在上海市易班推广高校进行问卷抽样调查,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易班微博在师生沟通中的价值,并提出基于易班微博的师生互动对策。

通过本研究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和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主动融于学生群体,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易班易班微博师生互动策略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工具,微博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人际交往方式。

微博因其内容的微型化与简洁性,集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与灵活性,人际交流的时效性与交互性等特点,迎合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符合他们的网络交往、生活方式、人际交流等习惯,深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

易班微博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并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产生深刻影响。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过程,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传播者,更成为观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并不断更新既有的网络传播形态,对传统的师生关系和高校思政工作一线辅导员提出新的挑战。

一、背景与问题微博新鲜原创、交互性强的特征与大学生群体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相契合,已逐渐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48.7%,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为72.3%。

为了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微博等互动新媒体,2009年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逐步推进上海市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开创了国内高校大学生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管理的先河。

易班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等多主流web2.0应用,并加入各类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应用功能。

易班微博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真心为学生服务。

易班微博是辅导员自我学习的有效途径,成为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和影响学生的崭新平台,在获取新鲜资讯的同时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专项课题申报书《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专项课题申报书《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

A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评审书2024年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课题设计论证部分)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一)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层面均具有显著的价值。

从理论价值来看,研究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特点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网络社交行为的理解,揭示其背后的心理、社会和文化机制。

这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现有的社交网络理论,还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同时,通过构建网络社交圈层化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从实际应用价值来看,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高校辅导员提供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

通过了解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特点,辅导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社交能力。

此外,本课题的研究还可以为高校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网络社交管理规定,促进大学生健康、文明、有序地参与网络社交活动。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目前,国内外对于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国外,学者们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角度对网络社交圈层化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了网络社交圈层化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同时,一些学者还提出了相应的引导策略,以应对网络社交圈层化带来的挑战。

在国内,随着网络社交的普及和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日益活跃,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问题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国内学者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他们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现状、特点及成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引导策略。

然而,相比国外研究,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化。

大学生虚拟社交行为对现实社交关系发展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虚拟社交行为对现实社交关系发展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虚拟社交行为对现实社交关系发展的影响研究现代人越来越依赖虚拟社交平台来满足社交需求,尤其是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长期以来被称为社交活跃的群体,而现在的社交方式也变得更多样化,虚拟社交行为开始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虚拟社交行为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展示自己以及与他人互动的行为。

在这种环境下,虚拟社交行为对大学生们的实际社交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虚拟社交行为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通过虚拟社交平台,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并能够与他们进行实时、无障碍的交流。

这种交流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感到害羞或无足轻重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他们可以在虚拟社交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关注。

这种经验可以提升他们在现实社交中的自信心和谈话技巧,进而改善和拓展他们的实际社交关系。

第二,虚拟社交行为对大学生的社群认同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通过加入各种社交群体,如兴趣小组、社交媒体群组或论坛等,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共同的爱好和经历。

虚拟社交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他人建立联系和沟通的平台,促进了社群认同感的形成。

这种社群认同感不仅在虚拟社交中起作用,也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中。

大学生通过虚拟社交平台结识到的朋友,有可能会成为他们真实生活中的好友和伙伴。

然而,虚拟社交行为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现实社交关系发展可能产生挑战。

首先,虚拟社交行为可能导致大学生对面对面交流的依赖性降低。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在虚拟平台上与朋友和他人进行交流,而忽视了真实世界中的社交机会。

这种依赖性的增加可能使大学生在面对面的社交场合中感到不适应,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时缺乏应对能力。

其次,虚拟社交行为可能会导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偏差。

人们在虚拟社交平台上可以自由地塑造和展示自己的形象,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

然而,这种形象与真实自己之间存在差异,可能带来虚假的社交关系。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虚拟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虚拟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虚拟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研究虚拟社交网络(Virtual Social Network,VSN)作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虚拟社交网络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用户行为和社交交互数据。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虚拟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揭示其行为模式和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用户行为,为虚拟社交网络的发展和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一、背景介绍虚拟社交网络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虚拟社交网络上,用户可以从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中选择交友对象。

同时,虚拟社交网络也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让人们随时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情感。

随着虚拟社交网络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积累起来,这些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揭示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动机。

二、大数据分析在虚拟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是一种处理和分析大量、多样化数据的技术和方法。

在虚拟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研究中,大数据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用户行为和社交交互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挖掘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动机,进行用户分类和推荐算法的优化,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1. 用户行为模式挖掘:通过分析用户在虚拟社交网络上的行为,可以发现用户的行为模式和规律。

比如,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活跃度、用户之间的社交互动方式、用户对不同内容的偏好等等。

这些行为模式可以帮助平台优化用户体验,设计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功能。

2. 用户动机研究:虚拟社交网络用户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定的动机和目的。

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可以了解用户为什么选择参与社交网络,他们对社交网络的需求和期望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功能和服务。

3. 用户分类和推荐算法优化: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类和分析,可以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或类型,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新型社交媒体中大学生使用偏好研究

新型社交媒体中大学生使用偏好研究

新型社交媒体中大学生使用偏好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大学生们利用社交媒体与他人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建立社交关系,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使用偏好对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和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使用偏好进行研究,探索他们对社交媒体的态度和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和态度背后的原因。

1.2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社交媒体不仅仅是大学生们获取信息和社交的工具,它们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在社交媒体上,大学生们不仅会受到来自身边朋友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信息的冲击。

那些关于生活、学业、情感和职业的种种信息和观点会不断地刺激大学生的思想,对他们的认知和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大学生对不同社交媒体的使用偏好2.1 国内社交媒体的使用偏好在国内,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包括微信、微博和QQ空间等。

微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几乎成为了大学生们最重要的社交工具。

大学生们通过微信与亲友交流,参与群聊、朋友圈,进行社交互动。

微博则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关注时事的重要平台,他们通过微博关注明星、名人、新闻事件,了解社会热点。

而QQ空间则是大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生活的重要平台,他们通过发布日志、相册、心情等方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

2.2 国外社交媒体的使用偏好在国外,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包括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等。

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们通过Facebook与国外的朋友、同学和亲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了解他们的近况。

Instagram是一个以图片和视频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们通过发布图片和视频展示自己的生活,关注他人的生活,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

新型社交媒体中大学生使用偏好研究

新型社交媒体中大学生使用偏好研究

新型社交媒体中大学生使用偏好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借助新型社交媒体进行信息获取、交流互动、社交娱乐等,研究大学生对新型社交媒体的使用偏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

对于大学生来说,新型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更加丰富多样化,涵盖了各种领域的内容,可以满足他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他们通过关注新闻、阅读博文、观看视频等方式来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进行交流互动。

新型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更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大学生可以通过发布动态、留言评论等方式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和感受,与他人进行知识和意见的交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这种交流互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实时性,能够满足大学生对于交流和表达的需求。

大学生喜欢使用新型社交媒体进行社交娱乐。

新型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和娱乐活动,如搞笑视频、时事段子、追剧、发表心情等。

这些内容和活动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和娱乐,缓解压力。

大学生通常会选择关注一些具有娱乐性和追求时尚潮流的账号,通过分享和评论来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情感。

第四,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可以通过关注一些专业领域的账号来获取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讨论和资源共享。

通过关注一些生活方式和健康养生的账号,大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健康、实用的生活小技巧。

这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对于新型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在使用新型社交媒体时容易浪费太多的时间,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过度依赖新型社交媒体也会降低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大学生需要正确引导和管理自己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陷入沉迷。

社交网络(SNS)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初探

社交网络(SNS)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初探

社交网络(SNS)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初探
李艺炜
【期刊名称】《新校园(理论版)》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利用社交网络招聘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招聘方式.本文分析了社交网络的定义,社交网络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的举措.
【总页数】1页(P172)
【作者】李艺炜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天津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印象管理的大学生社交网络(SNS)行为引导策略研究——以人人网为例 [J], 高立军
2.大学生人人SNS社交网络使用现状调查 [J], 蒋鑫
3.当代大学生SNS社交网络工具使用现状研究 [J], 陈志伟
4.当代大学生SNS社交网络工具使用现状研究 [J], 陈志伟;
5.社交网络服务(SNS)使用与大学生适应性关系探究——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J], 王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社交媒体依赖与媒介需求研究_以大学生微博依赖为例_刘振声

1社交媒体依赖与媒介需求研究_以大学生微博依赖为例_刘振声

120
(6)使用facebook的程度已经对工作或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互联网病理性依赖的诊断标准和facebook成瘾性使用的调查项目,对于一般互联网 媒介依赖的测度,集中于“强迫性心理依赖”“强迫性媒介使用行为”“退隐反应”“逃避性的 心理”,笔者结合微博媒介功能的特殊性,提出“微博依赖”的9项测度标准如下: (1)持续不间断地刷新微博,期待新的“消息”“@”或“私信” (2)总是想打开微博,难以控制登陆微博的时间 (3)使用微博的时间比预期要长很多 (4)察觉到使用微博得不到趣味与满足,却难以停止 (5)尝试过减少微博的使用,未取得明显效果 (6)在无法使用微博时,有不自在、焦躁、不安等情绪 (7)常常暂时中断正在进行的学习或工作,开始使用微博 (8)将使用微博作为一种逃避现实任务,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 (9)经常由于使用微博而拖延或打断原定的时间安排 将以上测度条目总结为微博依赖9项表(9 characterizations Scale)。满足以上5项及以上, 被认为有微博依赖倾向;而满足其中7项及以上,被认为对微博有深度依赖。传统的网络成瘾性 依赖诊断标准多从纯粹的病理学和心理学基础出发,不看重具体的媒介使用行为和媒介机体的自 身特点。笔者认为,上述标准总结几大经典诊断标准,参考了国外学者对社交媒体受众的考察项 目和微博自身特点,具有一定合理性。
博用户为主体,通过文献梳理与定量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微博依赖测度标准与微博使用的主 要媒介需求。后期通过定量调查结,分析发现微博依赖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便捷的媒介接触促进了微博依赖的形 成;微博依赖既是受众主动寻求积极媒介满足的结果,又包含显著的被动性和非目的性。
【关键词】社交媒体依赖;微博;媒介需求;满足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INWEN AIHAOZHE2012·1(下半月)新闻大学研究概述研究背景。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Web2.0时代兴起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化的互联网社交服务。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2010年,微博在中国井喷式发展。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

[1]但与此同时,国内的SNS网站在2010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行业站点数量产生了大幅滑落。

2010年12月,SNS 社交网站的行业站点数为680个,相比2009年1月下降了34.80%。

SNS的活跃访客数更是不尽如人意,2010年12月活跃访客数仅为2478万,相比2009年1月减少了0.3%。

[2] 2010年以前在网络上风光无限的SNS社交网络为何会受到微博如此大的冲击?微博与SNS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究竟有什么差异?二者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分析二者的典型用户,结合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这些问题。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微博与SNS的代表性用户:大学生。

这个群体是中国社会目前最敏感最前卫的群体,接受和使用SNS与微博的速度是最快也最热情的。

为便于调查统计,笔者选择了调查重庆市七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的本科生。

同时根据每个高校学生人数设计问卷在每个高校的每个系别、年级等发放的比例,同时对典型用户展开个案访谈。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40份,总有效样本为410份,访谈对象人数为29位同学。

除表1外,其他表格中所得数据来自本次问卷中多选题百分比计算方法:百分比=该选项被选择次数÷有效答卷份数,分析选择该选项的人次在所有填写人次中所占的比例。

所以在多选题中,百分比相加可能超过百分之一百。

另外,本次调查之前,笔者通过网络进行了小范围的前测,对上述七所高校的5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92.3%的受访者使用的微博为新浪微博,93.6%的受访者使用的SNS网站为人人网。

因此,本文主要对比分析大学生使用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的具体情况。

研究发现微博能提供更广泛的交际网络。

表1显示,大学生使用微博和SNS时,最主要的社交人群都是同学与朋友。

但值得注意的是,“名人明星”这个指标的百分比中,微博远超SNS 网站31.6个百分比。

微博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了用户使用微博关注社会名人的黏性,其自由开放度使得普通用户能够更加主动、随时随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名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或者工作动向。

另外,“有某些相同标签的网友”这个指标中,微博高于SNS网站19.7个百分比。

在微博中,对社会上某些话题感兴趣的陌生朋友,用户可以通过相同标签这个功能,快速关注到陌生人。

微博能提供更广阔的信息来源。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拉诺沃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弱连带优势理论,他认为,“在扩散网络中,弱势链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强势链在传播人际影响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3]表1已显示,相对于SNS网站而言,微博的人际互动中现实的人际关系占的比例要小。

人人网中,用户之间彼此熟悉,属于强连带,虽然便于用户之间更好地互动,但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上并不频繁。

相比之下,微博用户之间彼此陌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弱连带,用户之间出于社交目的互动并不频繁,但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上非常频繁,即,微博会加速信息的流动。

因此,在寻找有价值的信息上,微博更能够为用户提供到达此类信息的最短接触路径,使用户获得多维度的信息。

微博、SNS与大学生虚拟交往需求研究———基于对重庆高校本科生使用新浪微博与人人网的情况调查□辛文娟赖涵【摘要】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分析框架,以重庆市七所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和SNS的情况调查数据为例,研究了影响大学生选择微博或者SNS网站的因素。

分析发现,微博作为新生代的自媒体,在多方面满足受众需求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微博和SNS在不同的方面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微博在新闻信息传递功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SNS在原有的生活圈子和SNS中形成的好友圈的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微博无法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虚拟交往;SNS网站;人人网;微博;新浪微博百分比微博SNS朋友、同学82.786.8名人明星54.512.9相同标签网友55.736家庭成员13.626.4其他10.23表1:用户使用微博与SNS拓展社会关系的不同指标49XINWEN AIHAOZHE 2012·1(下半月)新闻大学从表2可知,“浏览、转发、评论”为用户在微博中最经常做的一件事情。

微博用户从草根到名人,粉丝数量从几十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地递增。

一个名人明星唠叨一下个人身边琐事,引起几千人评论、转发是很平常的事情。

此外,微博的主题几乎包罗万象,生活中、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作为微博的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发布。

而SNS 只有文字、图片两种形式,信息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现在微博上设置的热门话题(下设热门转发、热门评论、话题榜)、同城活动、猜猜你喜欢的人(下设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即同一学校、相同标签的人)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更能给用户带来感兴趣的信息。

因此,在微博上不存在像SNS 那样一成不变的信息传播模式,随着信息内容的变化,其传播网络和圈子也会随之重构,形成新的传播链。

微博能满足用户更多的情感与心理需求。

表3和表4显示,微博和SNS 吸引用户的主要原因里有几项是重合的,即接触外界、摆脱压力、娱乐、表达心情和记录日常生活。

但是,64.6%的微博用户首选“接触陌生人,甚至是了解名人动态”作为最吸引自己的指标,而75.5%的SNS 用户则首选“联系老朋友、老同学”。

可见大量用户利用微博拓展人脉,而使用SNS巩固既有人脉。

在回答“可以随时记录并保存我的日常生活轨迹、灵感和想法”这个指标上,微博得到的百分比是51%,而SNS 是23.5%。

SNS 上的用户之间较熟悉,这使许多人反而不喜欢去表露真实的自我,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用户渴望倾诉的心理。

但在微博上,用户之间相对比较陌生,其言论相对更随意、自由。

用户在微博和SNS 上发表言论后,页面下方均会出现“删除”、“转发”、“收藏”和“评论”,提供给其他用户进行互动。

但是,新浪微博的“@”功能则是SNS 网站不具备的。

当用户发布“@昵称”的信息时,在这里的意思是“向某某人说”,对方能看到你说的话,并能够回复,实现一对一的沟通;发布的信息中“@昵称”这个字眼,可以直接点击到这个人的页面,方便大家认识更多朋友;所有@某的信息有一个汇总,用户可以在个人首页右侧“提到我的微博”中查看。

这种功能极大地满足了用户自我表露与被发现、被接纳、被尊重和被崇拜等各种心理需求。

另外,62.2%的用户认为在微博上不需要长篇大论,发表只言片语即可,省时省力。

如今,很多人的时间都被纷乱的城市生活切割成碎片,他们开始迫切渴求发布或者阅览一些精简而快速更新的信息来填充这些碎片时间。

微博的出现,刚好满足了人们这些基本需求。

三言两语的书写和几秒钟内就能完成的阅读,反而更能引起广泛的传播与共鸣。

这种高时效性和类似聊天室般的传播效果,冲淡了人们在碎片时间中的无聊感,满足了人们的传播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10.2%的用户认为微博出现后,SNS 对自己已经不再有吸引力。

可见微博的出现的确分流了相当多SNS 的固有用户,满足了用户新的需求。

结论与探讨在此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并不是因为SNS 网站无法满足他们原有的需求才转向微博的,而是微博这种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在人际传播中具有较好的口碑,使得很多大学生产生了从众心理,而去尝试使用微博。

微博作为新生代的自媒体,在多方面满足受众需求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对SNS 的冲击力很强。

但微博和SNS 在不同的方面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微博在新闻信息传递功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SNS 在原有的生活圈子和SNS 中形成的好友圈的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微博无法替代的优势。

短时间内,一些用户会疯狂地迷恋微博这种沟通方式,他们会将大量的空闲时间投放在收发简短文本信息的微博客上。

但是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将减少大量的相关活动。

只有在SNS 网站中得不到满足却在微博上得到满足的那部分用户,才会彻底地放弃SNS 而转战微博。

参考文献:[1]韩晓蓉.数据显示中国微博用户已达1.25亿[EB/OL]./a/20101229/000269.htm ,2010-12-29.[2]张小丹.微博与社交网络SNS :谁是用户心中NO.1[EB/OL]./roll/20110110/14329228325.shtml ,2011-1-10.[3]王君超,郑恩.“微传播”与表达权[EB/OL]./Story/144242.aspx ,2011-05-18.(辛文娟为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赖涵为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编校:张红玲用户登录微博经常做的各项事情百分比唠叨个人身边琐事40.3发表对公共事件的态度观点33.8与他人交流、发私信30.7浏览、转发、评论82.8其他8.9表2:用户登录微博后,经常做的事情表3:微博对用户的吸引力指标(前五名)表4:SNS 对用户的各项吸引力指标(前五名)微博各项吸引力指标百分比它使我有机会看到很多陌生人,甚至名人的生活动态64.6与博客的长篇大论相比,写微博只需三言两语,既省时又省力64.8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方便快捷59.2通过微博,我可以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心情、观点和评论56.1可以随时记录并保存我的日常生活轨迹、灵感和想法51SNS 各项吸引力指标百分比可以联系老朋友、老同学75.5可以关注同学、朋友们的最新动态60.2音乐、游戏、博客、电影、视频31.6各种热门论坛、圈子、群组(班级)26.5可以记录并保存我的日常生活轨迹、灵感和想法23.5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