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西南低涡涡源形成的动力影响作用
百科知识精选西南低涡
中文名:西南低涡英文名:Southwest Vortex地区:西南地区类型:低压涡旋系统年平均频数:占其总数的41%低涡发展(1)冷空气从低涡的西部或西北部侵入,低涡东移发展;冷空气从东或东北部侵入低涡,则使西南涡的气旋式环流减弱,使低涡填塞。
(2)500百帕上青藏高原低槽发展东移,有利于西南涡的东移和发展。
低涡天气(1)低涡在原地时,可产生阴雨天气;低涡移出时,95.5%有降水,雨区主要分布在低涡的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
(2)低涡天气有日变化,一般夜间或清晨比白天坏些。
(3)西南涡发展东移时,雨区也扩大东移,降水强度增加,同时引起地面锋面气旋的发生发展,大风、低云、恶劣能见度等也随之出现。
低涡移动(1) 西南涡移出的年平均频数占其总数的41%(2) 移动路径:①向东南移动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出海,有时会影响到广西、广东;②沿长江东移入海;③向东北方向移动,经陕西、华北地区出海,有时甚至可进入东北地区。
(3) 与太平洋高压的关系:①东亚沿海大槽显著发展,太平洋高压位置偏南,低涡多向东南方向移动;②东部无大槽,太平洋高压较强,低涡多向东北方向移动;③太平洋高压强度较弱或正常,低涡都向正东方向移动。
(4) 西南涡的移向与相应的500百帕面上气流方向基本一致,但略偏南些;移速则为500百帕面上风速的50%-70%;(5) 位于切变线上的西南涡,常沿切变线东移。
基本简介西南低涡亦简称西南涡。
它是青藏高原大地形和川西高原中尺度地形共同影响下的产物,一般出现在700~850hPa等压面上,尤以700hPa等压面最为清楚。
其水平尺度约300~500km,生成初期多为浅薄系统和暖性结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48小时。
西南涡降水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其持续时间约4~5小时。
西南涡主要集中发生在以川西高原(九龙、小金、康定、德钦、巴塘)和川渝盆地为中心的两个区域内,又有“九龙涡”和“盆地涡”之分。
主要活动路径有三条:偏东路径(沿长江东移入海)、东南路径(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出海,有时会影响到广西、广东)、东北路径(经陕西南部、华北、山东出海,有时可进入东北地区),其中以偏东路径为主。
一次桂北暴雨过程中低涡的发展维持机制
沙漠与绿洲气象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第18卷第2期2024年4月低涡是造成我国暴雨过程的重要天气系统。
在华南前汛期(4—6月),西南低涡常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充沛降水。
广西位于我国华南西部地区,约50%的年降水量集中于前汛期。
研究表明,与低涡环流相关的中尺度切变线、强低空急流、大尺度水汽输送以及与地形相互作用等在广西前汛期暴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4]。
与影响我国中高纬地区的低涡系统(如东北冷涡、华北冷涡等)不同,影响西南和华南地区低涡多位于低对流层,由于受复杂下垫面地形影响,未必都出现闭合中心,其水平特征尺度一般为200耀500km [1,5]。
此外,关于低涡的形成及发展机制,影响华南地区的低涡系统与影响中高纬地区的低涡系统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中高纬度地区的低涡系统,许多研究均强调了高低空系统的耦合作用,如高纬度平流层的高位涡沿等熵面南移,诱发中低层涡度快速发展等[6]。
此外,有研究指出低空急流发展所带来的低层辐合以及涡管扭转也是低涡生成发展的重要因素[7-8]。
在中低纬度区,西南涡通常是冷暖空气在四川盆地(川渝地区)一带交汇形成低涡环流或切变线以及青藏高原东侧复杂地形与大气环流相互作用而形成[9-11]。
卢萍等[11]研究影响华南持续性强降水的西南涡时,通过涡度收支方程诊断发现低涡生命史中会受不同涡度变率项的影响,其中中低层主要受涡度平流项和散度项影响,而中高层则是涡度对流项和扭转项的作用更显著。
邓承之等[12]通过再分析资料及数值模拟,对造成川渝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西南低涡的演变机制进行了分析诊断,指出中、低层风场辐合以及垂直输送是主要的涡度源,其中负的非平衡动力强迫对于低层辐合具有重要贡献。
郁淑华等[13]对2012—2017年不同涡源的西南涡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侧、东侧暖区内正的非热成风涡度对低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在盆地生成的低涡则受中层冷空气侵入的影响显著。
(含答案)浙江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试题
卷一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共48分)(一)单选题(共28小题,每题1分,计28分1.短时预报是指未来( B )天气参量的描述。
《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A. 0-6小时 B. 0-12小时 C. 0-3小时 D. 0-2 小时2.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 C )为台风。
《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A. ≥51 m/sB.24.5-32.6m/sC. 32.7-41.4 m/sD. 41.5-50.9 m/s3. 在上不可能建立地转平衡的关系,也不存在地转风。
( A )P38A.赤道B.极地C.中纬度D.高纬度4.以下四类对流风暴中一定是强风暴的是( B )。
雷达P102A.普通单体风暴B.超级单体风暴C.多单体风暴D.飑线5. 以下不属于南亚高压的特征的是( D )P488A.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特征B.是对流层上部的暖高压C.具有独特的垂直环流D.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深厚系统(具有潮湿不稳定特征,对流活动非常活跃)6.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D)的天气现象。
《沙尘天气预警业务服务暂行规定》A.10公里B.5公里C.2公里D.1公里7.实践中发现,地面锋面往往顺着高空( B )的气流移动,其移动速度与垂直与锋面的分速成比例。
P235A.200百帕或300百帕B.700百帕或500百帕C.850百帕或700百帕D.500百帕或400百帕8.水平尺度在20~200 km的系统称为。
(B)P412A.中-α系统B.中-β系统C.中-γ系统D.小尺度系统9.当700 hPa的高空槽线落在地面冷锋锋线的后面时,坏天气出现在,过后天气转为晴或高云天气。
(D)P80A. 锋前,700 hPa槽B. 锋前,500 hPa槽C. 锋后,700 hPa槽D. 锋后,500 hPa槽10. 700 hPa图上有()东移,并引起了江淮气旋发生且有所发展时,北方也将有冷空气南侵,而且也能影响长江以南地区,这常是春季寒潮的征兆。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
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
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北半球西风气流的东进、东亚的季风环流起屏障作用;同时它又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
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
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
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
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
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
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地形对西南低涡涡源形成的动力影响作用
地形对西南低涡涡源形成的动力影响作用1王其伟1,2,谈哲敏1,21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E-mail: qwwang@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理想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气流条件下、不同地形对西南低涡涡源形成的动力影响作用。
结果表明:西南低涡是一种主要由于青藏高原等特殊地形的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动力性低涡。
在只有地形动力影响的条件下,西南低涡的涡源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相连接的陡峭地形附近由于涡管的伸展加强而产生,第二个是四川盆地南侧的横断山脉背风侧的涡度带,第三个是四川盆地北侧沿青藏高原东北侧南移的背风槽所携带的涡度带,这两个涡度源主要与地形动力影响所产生的斜压作用相关。
西南低涡的形成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只有四川盆地处于青藏高原背风侧的这种特殊配置形式,才有利于西南低涡的形成。
青藏高原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其背风侧的背风槽,该背风槽可以沿青藏高原东北侧南移至四川盆地地区,从而加强西南低涡的形成与发展,随后当它向下游移动脱离青藏高原主体后,往往引导西南低涡也向东北方向移动。
在西南低涡形成初期,横断山脉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其东南侧的涡度带,当该涡度带并入西南低涡时,可以导致西南涡的加强。
在西南低涡形成后,西南涡可以促使该涡度带向其靠拢,但当该涡度带向下游移动时,该涡度带可以拖带西南低涡东移。
四川盆地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连接处的陡峭地形而体现,当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上空东移时,气柱在四川盆地地区被拉伸,涡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时四川盆地特殊的洼地地形,可以进一步积聚涡度,西南低涡得到加强,当涡度凝聚的一定程度,低涡向东移出四川盆地。
低涡移出以后,四川盆地仍继续聚集附近的涡度,然后又产生新的涡旋。
西北、西南向的风都不利于西南低涡的形成,而西风条件下西南低涡一般都能形成,但强的西风不利于西南低涡在源地的维持,更易向下游平流而脱离四川盆地地区。
2021年山东省高考地理仿真模拟试卷(5月份)
2021年山东省高考地理仿真模拟试卷(5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2.0分)1.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1978-2017年我国农村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其中农村人口外流率=农村户籍人口/农村常住人口×100%。
据此完成1~2题。
注:不包括港澳台数据下列有关中国农村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农村户籍人口规模大且保持相对稳定B. 农村常住人口呈现持续下降C. 农村人口由流入为主转变为流出为主D. 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2.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1978-2017年我国农村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其中农村人口外流率=农村户籍人口/农村常住人口×100%。
据此完成1~2题。
注:不包括港澳台数据2014年以后,农村户籍人口快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 农村常住人口稳步减少B. 农村人口外流率显著下降C. 国家政策推动农业人口市民化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3.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城市多由小渔村发展而来,港口的便利交通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些港口城市在近代曾是西方国家转运掠夺原材料和进行商业贸易的场所,这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城市的发展、空间结构和产业特征等。
如图为某学者总结的东南亚港口城市模型,据此完成3~4题。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 新建工业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B. 新建工业区、绿化带、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C. 高级住宅区、新建工业区、绿化带、商业区D. 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低级住宅区、新建工业区4.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城市多由小渔村发展而来,港口的便利交通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些港口城市在近代曾是西方国家转运掠夺原材料和进行商业贸易的场所,这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城市的发展、空间结构和产业特征等。
《中国天气》试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天气》试题一一,填空:(30%)1.寒潮是一种- ----过程,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是- -----和—---------。
冷空气从寒潮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有- ---、-- -----、-- -------和--- ------等四路。
2.长波波速公式是-- -------,这表明长波的波速与波长存在函数关系,因此长波是一种- -----波。
3.阻塞高压是中高纬度高空--- --的---- ---高压系统,它的东西两侧盛行--- ---向气流,高压的南侧有明显的偏---- ---风。
4.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有--- -----、------、--------、-- ----、- --------、------、-------等。
5.梅雨锋与一般极锋不同,在梅雨锋的两侧水平风速切变和------都较大,但------并不明显。
6.对流性稳定度的判据是----------当>0为---- ---------,<0为---- -----------,=0为---------------。
7.有利于强雷暴发生的几项因子有--- ------、--- --------、---- ----------、-- ---------、---------------。
8.季风是指------------------现象。
二,名词解释:(20%)1.超级单体风暴:2.水汽通量散度(包括表达式):3.阻塞高压:4.赤道反气旋:5.云团:三,综合题:(50%)1.简述江淮梅雨期高层(200hpa),中层(500hpa),低层(700hpa/850hpa)和地面的环流特征。
(15%)2.试述天气尺度系统对暴雨的作用。
(15%)3.何谓南亚高压?南亚高压的结构与副热带高压相比较有何异同?(10%)4.何谓台风?台风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哪些?(1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天气》试题二一、填空:(30%)1.广义的长波调整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另一是----- --------------。
一种新型西南低涡逐步订正识别方法
一种新型西南低涡逐步订正识别方法王静;陈静;张进;张涵斌;王婧卓【摘要】西南低涡是形成于青藏高原东侧的特殊天气系统,国内学者目前对于西南低涡的识别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分析西南低涡的主要特征,结合高度场、涡度场、风场,设计了一种适应于西南低涡的HVW识别方法,将其应用于2014年6-8月GRAPES-MESO高分辨率格点分析资料,对比与西南低涡天气图实况的差异.通过对西南低涡的识别、低涡生成和消亡时间、低涡中心位置以及低涡中心强度这几方面的具体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HVW识别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高精度格点资料中的西南低涡过程,与格点实况的吻合率达到87.5%;对于天气图和格点资料都能够再现的西南低涡个例,HVW识别方法的准确度能够达到90.9%,说明HVW识别方法能够有效捕捉西南低涡.2)以天气图实况资料为西南低涡生命时长检验标准,HVW 识别方法能够合理分析低涡的生成和消亡时间.3)对西南低涡中心位置偏差进行分析发现,HVW识别的西南低涡中心位置不仅位于西南低涡气压低值附近,更位于风场辐合中心.4)对西南低涡中心强度的评估发现,格点实况与HVW识别方法分析的西南低涡强度差异几乎可以忽略,充分说明了HVW识别方法包含了格点实况的高度场信息,也说明该识别方法的西南低涡中心强度可以用来代替格点实况结果.通过对2014年6-8月西南低涡过程的具体分析,验证了HVW逐步循环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学报》【年(卷),期】2019(042)004【总页数】10页(P621-630)【关键词】西南低涡;HVW识别方法;高分辨率资料【作者】王静;陈静;张进;张涵斌;王婧卓【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100089;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西南低涡是对我国降水天气有重要影响的中尺度系统,其生成后加强容易引起我国西南地区的暴雨灾害天气(孙淑清和周玉淑,2007),当其发展外移时又常常引起所经之地的大范围降水过程(刘祥等,2017)。
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模拟试卷(一)答案
山西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模拟试卷(一)一、 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空格位置) 1、 地转偏向力在纬圈平面上,指向运动方向的(右)方。
2、 高空槽前脊后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气流(上升)区,常造成阴雨天气。
3、 超级单体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一个深厚持久的(中气旋)。
4、 冬季和夏季的槽脊位置基本上是稳定或是渐变,占全年相当长时间。
两个过渡季节是短促的,一次是(6)月,另一次是(10)月,这种突变是半球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现象。
5、 一般大风出现在气压梯度最(大)的地方。
6、 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和蒙古堆积是寒潮爆发的必要条件。
7、 涡度是由于速度场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它描述的是气块的(旋转)特性。
8、 地面大风区经常是在(低压)中心附近和(高压)的边缘区域。
9、 在一定条件下,地形对降水有两个作用,一是动力作用,二是(云物理)作用。
动力作用主要是地形的(强迫抬升)。
10、在降水区中,水汽通量辐合主要由(风)的辐合所造成,特别是在低层空气里(水平)辐合最为重要,而水汽平流对水汽的贡献很小。
11、P 坐标系连续方程是 ( 0=∂∂+∂∂+∂∂py v x u ω ) 。
12、台风形成的主要物理机制是(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理论(CISK )。
13、西南低涡向偏东方向移动时,当移过两湖盆地后,常可诱生出(气旋波),导致出现暴雨或特大暴雨。
14、地面图上锋线附近等压线呈(气旋)性弯曲,折角指向气压(高)的方向。
15、北方气旋主要有: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黄海)气旋。
16、南亚高压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特征。
17、按照形成的原因,霜冻可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
18、寒潮中期过程有倒Ω流型、极涡偏心型、大型(槽脊东移)型三大类。
19、东亚地区冬季冷空气活动具有两种主要周期振荡,弱冷空气活动具有(单周)的周期振荡,强冷空气具有准(40)天的周期振荡。
西南涡与江淮切变线
1.西南涡 ? 西南涡一般是指形成于四川西部地区,
700(或850)hPa上的具有气旋性环流的闭 合小低压。 ? 其直径一般在300~400公里左右。
西南涡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种作用:
(1)西南的地形作用。 ? 首先,四川盆地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有利
于降压而形成动力性涡旋。 ? 其次,由于高原的阻挡,西风气流从高原的
? 因此,日常工作中主要应着眼于 500和700hPa图 上是否都已具备有利于产生西南涡的环流型 ,当 这两条件同时具备时 ,就可形成西南涡。
? 卫星云图的分析表明,与西南涡对应的云 团,常可追溯到黑河地区和雅鲁藏布江河 谷等高原上空,这也说明西南涡的形成与 高原高空系统的移出有关。
? 大多数西南涡是冷性的,也有少数西南涡 是暖性的,或初生时是暖性的,以后变为冷 性的。
? 冬半年锋面坡度较小 ,水汽供应也较少 ,大气较 稳定,因而多连续性降水 ,雨区较宽而雨量较小。
? 夏半年则不同 ,由于锋面坡度陡、水汽供应多 , 大气又不稳定 ,切变线上常出现雷阵雨 ,降水区 窄而降水量大。
切变线上降水分布并不均匀,只有在辐合较大、水汽 供应较充分的地区,才有较大的暴雨。
而切变线上辐合不同的原因 ,主要是西南涡沿切 变线东移所造成的。因此 ,江淮切变线上产生的 暴雨与西南涡是分不开的。
? 相反,当西北槽位置偏北或在减弱中,或低涡位于槽 后,这就不利于西南涡的发展。
西南涡的天气:
? 西南涡在原地时,可以产生一些阴雨天气。 ? 当低涡移出时,无论低涡是否发展或是否有地面锋面配
合,绝大部分都有降水,雨区主要分布在低涡的中心区和 低涡移向的右前方。
? 这是因为低涡的右侧常是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低空急流所在,这 里有充分的水汽供应。
中国天气_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天气_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低空850hPa和700hPa的环流特点()参考答案:江淮上空一般有东西向的切变线。
_有时切变线上有西南涡东移。
_切变线上低涡活动常造成强降水过程。
_江淮切变线以南有与之近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风急流。
2.源地水汽通过水汽平流输送至降水区参考答案:水汽通量有大小_水汽通量指向北,表明水汽向北方输送_水汽通量有方向3.横槽旋转南下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参考答案:寒潮影响我国北方_可以产生全国大范围的寒潮天气4.根据850hPa上比湿分布,北半球冬季的比湿大值区,位于()参考答案:以上三个都是5.诊断水汽饱和区的依据有参考答案:温度露点差值小于等于2℃的区域为饱和区_当f值大于等于90%,则为饱和区6.诊断大气的水汽含量和饱和程度,主要关注参考答案:湿层厚度_各层的饱和度_各层比湿和露点7.沃克环流的上升支和下沉支分别位于()参考答案:西太平洋暖水区和东赤道太平洋的相对冷水区8.以下关于水汽通量的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水汽通量散度值为正值,这表示该区域水汽辐散,不易发生降水的区域_水汽通量散度值为负值,这表示该区域水汽辐合,最易发生降水的区域9.水汽通量散度的组成部分有参考答案:风的散度_水汽平流10.以下四类对流风暴中一定是强风暴的是()参考答案:超级单体风暴_飑线_多单体风暴11.热成风对相对涡度的平流是决定垂直运动的主要因子。
参考答案:当热成风对相对涡度平流为正时,有上升运动,ω<0_当热成风对相对涡度平流为负时,有下沉运动,ω>012.梅雨监测的内容有参考答案:日平均气温_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_日降水量13.非绝热加热项对垂直运动有贡献。
参考答案:当dQ/dt >0,有上升运动。
_在非绝热加热作用中,以凝结潜热释放为主。
_水汽凝结并释放潜热,使空气增温,从而产生更强的垂直运动。
14.梅雨的年际变化表现在参考答案:梅雨的起讫时间_梅雨雨量_梅雨期长度差异_地区分布差异15.下面对于江淮梅雨的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_空气湿度大_在湖北宜昌以东28o-34oN之间的狭长区域_一般出现在每年夏初16.在典型梅雨期,高层的环流特点有()参考答案:高层的南亚高压从高原向东移动,位于长江流域上空。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近30年九龙低涡气候特征
基于犈犚犃 犻狀狋犲狉犻犿再分析资料的近30年九龙低涡气候特征慕 丹1,2 李跃清3,4MUDan1,2 LIYueqing3,4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6102252.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气象局,石柱,4091003.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4.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1.犆犺犲狀犵犱狌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狅犳犐狀犳狅狉犿犪狋犻狅狀犪犾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犆犺犲狀犵犱狌610225,犆犺犻狀犪2.犆犺狅狀犵狇犻狀犵犛犺犻狕犺狌犜狌犼犻犪犃狌狋狅狀狅犿狅狌狊犆狅狌狀狋狔犕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犛犲狉狏犻犮犲,犛犺犻狕犺狌409100,犆犺犻狀犪3.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犘犾犪狋犲犪狌犕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狔,犆犕犃,犆犺犲狀犵犱狌610072,犆犺犻狀犪4.犎犲犪狏狔犚犪犻狀犪狀犱犇狉狅狌犵犺狋 犉犾狅狅犱犇犻狊犪狊狋犲狉狊犻狀犘犾犪狋犲犪狌犪狀犱犅犪狊犻狀犓犲狔犔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狅犳犛犻犮犺狌犪狀犘狉狅狏犻狀犮犲,犆犺犲狀犵犱狌 610072,犆犺犻狀犪2017 02 23收稿,2017 08 07改回.慕丹,李跃清.2018.基于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近30年九龙低涡气候特征.气象学报,76(1):15 31犕狌犇犪狀,犔犻犢狌犲狇犻狀犵.2018.犆犾犻犿犪狋犻犮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狋犺犲犑犻狌犾狅狀犵犾狅狑狏狅狉狋犲狓犻狀狉犲犮犲狀狋30狔犲犪狉狊犫犪狊犲犱狅狀狋犺犲犈犚犃 犻狀狋犲狉犻犿狉犲犪狀犪犾 狔狊犻狊犱犪狋犪.犃犮狋犪犕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犛犻狀犻犮犪,76(1):15 31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BasedontheERA interimreanalysisdata,theweatherprocessesthatareassociatedwiththeJiulonglowvortex(JLV)havebeencountedandanalyzedduringtheperiodof1January1986to31December2015.TheresultsuggeststhatT1-2JLVswithalifespanof1-2hoursandT3-4JLVswithalifespanof3-4hoursusuallyoccurat100°-101.5°E,27°-28.5°N;T5-6JLVswithalifespanof5-6hoursusuallyoccurat102°-103.5°E,29°-30.3°N,T≥7JLVswithalifespanofmorethan7hoursusuallyoccurat101.5°-103.5°E,28°-29.5°N,andvortexeswithevenlongerlifespansoftenoccuratthesouthwesterngapofSichuanBasin.TheoccurrencefrequencyofJiulonglowvortexincreasedduringthepast30years,butde creasedinrecentyears.Annually,thefrequencyincreasesfirstandthengraduallydecreaseswithmonth,i.e.,itincreasesfromJanuarytoMayanddecreasesfromMaytoDecemberwiththemaximuminMayandtheminimuminSeptember.T1-2JLVsoccurmostfrequentlyinMarchandleastfrequentlyinSeptember,T3-4JLVsoccurmostfrequentlyinAprilandleastfrequentlyinDecember,T5-6JLVsandT≥7JLVsoccurmostfrequentlyinJune,T5-6JLVsneveroccurfromJanuarytoApril,andT≥7JLVsoccurleastfrequentlyinDecember.SummerisnotthehighestfrequencyseasonforJiulonglowvortexoccur rence,butitistheeasiesttimeforlonglifespanJiulonglowvortexestoformandmoveoutofthegenesisplace.TheJiulonglowvortexeswithlifespansmorethan24hours(T5-6JLV、T≥7JLV)occurmorefrequentlyinthenightthaninthedaytime,whereasthenighttimeoccurrenceofvortexeswithlifespanslessthan24hours(T1-2JLV,T3-4JLV)arenotobvious.Thefre quencyofJiulonglowvortexesthatcanmoveoutoftheirgenesisfieldfirstincreasesandthendecreasesgraduallywithmonth,i.e.thefrequencyincreasesfromJanuarytoJuneanddecreasesfromJunetoDecemberwiththemaximuminJune.T≥7JLVs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337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5051)、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53)、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6JY0046)。
西南涡的云微物理特征
西南涡的云微物理特征西南涡(又称西南涡旋)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具有独特的云微物理特征。
本文将介绍西南涡的形成原因、云微物理特征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一、形成原因西南涡是由地形和大气环流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当冷空气从高原或山脉区域流入低平地区时,会遇到暖湿气流,形成上升运动。
这种上升运动会导致空气的凝结和降水的发生,从而形成云团和降水区域。
与此同时,地形的作用也会加强上升运动,使得西南涡的形成更加明显。
二、云微物理特征1. 云团结构:西南涡在上升运动的区域会形成高浓度的云团。
这些云团常呈卷云或积云的形态,高度通常在2至6公里之间。
在西南涡中,云层的底部较为平坦,顶部则呈现出层状结构。
2. 降水特点:西南涡降水强度较大,范围广泛。
在其云团区域下方的地面上会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带,降水量常达到数十毫米,甚至更多。
西南涡降水的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能够持续数个小时,对地面的水资源和农作物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3. 雷暴活动:由于西南涡中存在剧烈的上升运动和湿度的不稳定性,因此它常常伴随着雷暴活动。
在云团上层,由于水汽的凝结释放出大量的潜热,使得空气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强烈的对流,从而形成雷暴云。
雷暴伴随着闪电、雷声和强烈的降水,给人类活动和交通出行带来一定的不便。
三、对天气的影响西南涡的形成对天气有着明显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水增多:西南涡是一种滞留性降水系统,它会在地表停滞较长时间,导致降水增多。
特别是在暖湿气流的补充下,西南涡持续时间较长,降水量往往偏多,对地面的雨水供应和植被生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2. 温度下降:由于西南涡对流层中存在上升运动,水汽在升华过程中吸收潜热,导致空气温度下降。
因此,在西南涡影响区域内,气温往往比周边地区要低,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3. 风力增大:由于西南涡降水区域存在较强的上升气流,因此在降水区域周边的地区,风力往往比较大。
这时,风速会增大,给人们的户外活动带来一定的困扰。
西南涡气象术语
西南涡气象术语定义西南涡(southwest vortex)西南低涡的简称。
在西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特殊地形和一定环流型共同作用下,产生于我国西南地区低空的一种浅薄低涡。
简介因气流绕过高原所致,属背风坡涡旋。
涡旋半径约200—300km,一般只出现在对流层中下部,有时在700hPa等压面上只表现为气旋性弯曲的气流,属于中尺度天气系统。
它的初期多为暖性低压;原地少动,冷空气入侵后才出现斜压结构,并在高空气流引导下向偏东方向移动。
其源地主要在西藏高原东侧的九龙、巴塘一带和四川盆地。
每年5、6月活动最频繁,4月、8月和9月也常出现。
当上空有低槽移来叠加在低涡上空时,低涡会随着高空气流向东移动。
当高空槽前有正涡度平流输送到低涡上空,或高空槽有较强冷平流侵入低涡后部时,西南涡会进一步加强。
约有半数的西南涡会发展并移出源地。
由于路径不同,移出后南可影响浙闽,北可影响东北地区,而江淮流域受到影响最为频繁。
东移时常可诱生出南方气旋、黄河气旋等。
西南涡在源地常产生阴雨天气;移出后绝大部分伴有降水,有时常造成所经地区暴雨天气,如1975年8月华北的持续特大暴雨,主要是因西南涡的连续侵入所成造的。
4一9月正值我国汛期,西南涡的发展与否,对我国汛期降水有重要影响。
西南涡源地和形成过程西南涡源地多集中于三个地区:四川的九龙、巴塘、康定及德钦一带(即北纬28~32度,东经99~102度)。
其形成过程是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形影响和一定的环流型式下形成的。
表现主要表现为:1. 高原南侧印度至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在中印半岛至华南形成一支低空西南急流,这支西南急流在高原东南侧的绕流作用和磨擦作用下,形成西南涡。
2. 对流层中层(400~500hPa)较强的西至西南风越过青藏高原时,随着高原坡度的下降,导致风速的辐合,产生气旋性涡度,形成西南涡。
3. 对流层中层西风槽到达高原东坡,其下游四川盆地东部至长江中游同时有低层西南急流配合,强烈的气旋性曲率和切变形成强气旋性涡度和正涡度平流,其下方常诱生出西南涡。
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不仅有热力作用,也有动力作用。
如亚洲的青藏高原,北美的落基山这样的巨大地形,对大气环流有明显的动力作用。
当气流爬越高原或山脉时,在迎风坡常形成高压脊,在背风坡形成低压槽。
冬季,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槽的动力作用影响如图3.23所示,地形能迫使气流绕行,如冬季,纬向西风带气流流经青藏高原时,由于地形动力作用,气流分为南北两支,北支绕过高原由于地形摩擦作用形成反气旋性切变,故新疆北部和蒙古西部一带,经常有高压脊出现;南支西风在高原南部形成孟加拉湾低压槽。
其槽前的偏西南风气流又受地形摩擦作用而减弱,具有气旋性切变,常导致低涡产生。
故冬春季节我国西南地区因处于孟加拉湾地形槽前,低涡活动特别多。
冬季,高原相对于四周自由大气是个冷源,它加强了高原上空大气南侧向北的温度梯度,使南支西风急流强而稳定。
其南侧的地形槽槽前的暖平流,是中国冬半年东部地区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强的暖湿空气向中国东部地区输送,是造成该地区持久连阴雨的重要条件,也是昆明准静止锋和华南准静止锋能长久维持,以及东海气旋生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夏季,高原对四周的自由大气是个热源,它使高原上空大气的水平温度梯度在高原北侧增大,在高原南侧水平温度梯度由高原指向南,因而改变了方向。
根据热成风原理,高原南侧西风减弱,北侧西风加强。
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高原成为一个巨大的热源时,由于高原南侧温度梯度作用,高原南侧西风消失而为东风所取代,形成了东风气流中全球最强的强风速中心。
高原这个巨大的热源使它上空的大气几乎在整个对流层内都呈对流性不稳定,及高温和高湿。
接近高原的近地面层基本上是个热低压,使得对流层中部(50hPa)等压面上的副热带高压带在此断裂。
热低压中由于气流辐合产生大规模的对流活动,把地面的感热和高湿、高温空气释放的潜热带到对流层上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下部形成一个巨大的暖性高压,称为青藏高压。
青藏高压在150hPa最强,500hPa等压面属于过渡层,近地面的热低压可延展至600hPa。
西北涡——精选推荐
《青藏高原气象学》一、柴达木盆地低压在高原的柴达木盆地,经常有热低压出现。
但这些低压或低涡很少移出,也极少造成降水天气。
本章作者曾对这类低涡作过研究。
一般认为,柴达木盆地低压是受柴达木盆地的热状况和地形影响而产生的。
柴达木盆地的范围约4个经纬距,平均海拔约3000米,比四周低.下垫面为戈壁沙漠,热容量小而日变化大,因此下垫面的热状况对边界层影响非常大。
通过以上统计,我们看到柴达木低压的生成受下垫面影响确实很大.绝大部分的柴达木盆地低压为热力作用所形成的热低压,垂直厚度很浅薄,上面是暖高压或暖脊,天气晴好,日变化明显,主要出现在20时。
此外还有一种低压,在08时也能出现,虽然机率较小,却能带来明显的降水天气。
这类低压较深厚,在500毫巴图上仍保持低压的完整结构。
它们的产生,除合适的环流条件外,与地形的动力作用有密切关系。
常常是当高空500毫巴冷槽接近高原时,冷空气首先由盆地西北角进入盆地西南边缘并南下,沿地形等高线作气旋性旋转,与此同时冷空气前沿的暖空气在盆地东部沿祁连山西部边缘北上,亦作气旋性旋转,结果在盆地与祁连山区产生明显的负变温负变高中心及低压环流。
除盆地的低压外,在盆地内700毫巴经常出现低涡环流,在高度场上没有低压,在风场上有气旋性的环流。
这往往是由于局地地形引起的,不能代表真正的环流系统。
例如格尔木,由于地形作用,总是吹偏西北风.而德令哈位于河谷中常吹偏东风,所以只要冷湖镇吹偏东风,就能构成气旋性环流。
1.低涡本身对盆地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但当它发展东移出盆地时,一般可造成甘肃中东部及河西东部地区的低云降水甚至暴雨天气。
2.定义:又称西北低涡或青海热低压。
是700hPa高空在90-1050E,35-400N范围内的暖性低压,低压中心值小于304位势什米,有气旋性环流,并维持在12h以上。
荣涛,柴达木低涡特征及其预报,干旱气象,2004,22(3):26-31。
凡700 hPa在区域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对西南低涡涡源形成的动力影响作用1王其伟1,2,谈哲敏1,21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E-mail: qwwang@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理想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气流条件下、不同地形对西南低涡涡源形成的动力影响作用。
结果表明:西南低涡是一种主要由于青藏高原等特殊地形的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动力性低涡。
在只有地形动力影响的条件下,西南低涡的涡源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相连接的陡峭地形附近由于涡管的伸展加强而产生,第二个是四川盆地南侧的横断山脉背风侧的涡度带,第三个是四川盆地北侧沿青藏高原东北侧南移的背风槽所携带的涡度带,这两个涡度源主要与地形动力影响所产生的斜压作用相关。
西南低涡的形成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只有四川盆地处于青藏高原背风侧的这种特殊配置形式,才有利于西南低涡的形成。
青藏高原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其背风侧的背风槽,该背风槽可以沿青藏高原东北侧南移至四川盆地地区,从而加强西南低涡的形成与发展,随后当它向下游移动脱离青藏高原主体后,往往引导西南低涡也向东北方向移动。
在西南低涡形成初期,横断山脉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其东南侧的涡度带,当该涡度带并入西南低涡时,可以导致西南涡的加强。
在西南低涡形成后,西南涡可以促使该涡度带向其靠拢,但当该涡度带向下游移动时,该涡度带可以拖带西南低涡东移。
四川盆地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连接处的陡峭地形而体现,当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上空东移时,气柱在四川盆地地区被拉伸,涡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时四川盆地特殊的洼地地形,可以进一步积聚涡度,西南低涡得到加强,当涡度凝聚的一定程度,低涡向东移出四川盆地。
低涡移出以后,四川盆地仍继续聚集附近的涡度,然后又产生新的涡旋。
西北、西南向的风都不利于西南低涡的形成,而西风条件下西南低涡一般都能形成,但强的西风不利于西南低涡在源地的维持,更易向下游平流而脱离四川盆地地区。
关键词:西南低涡,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涡源,移动路径中图分类号:P41.引言西南低涡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地形和一定环流条件下,出现于我国西南地区对流层低层(700hpa等压面附近)的一种暖性结构的中α尺度系统(水平尺度约300~500km)。
西南低涡是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20030284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25014、40333031)、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全国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
- 1 -造成我国暴雨的一种重要天气系统,它不仅是西南地区的重要降水系统,同时在夏季,在一定条件下西南涡或其诱生的扰动能沿着梅雨锋辐合带东移,发展成剧烈的天气系统,导致其下游大暴雨的发生[1]。
许多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都与西南涡相联系。
如,陶诗言等[1]通过大量个例分析研究表明:西南低涡是造成中国夏半年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西南低涡在与低槽、冷锋或高空切变线相结合时容易产生暴雨,当同季风辐合区的移动配合适当时易造成大暴雨。
关于西南低涡形成的物理机制,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就有人提出,西南低涡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地形影响下所引起的动力性低涡,并与高原东侧南边北上的暖空气及北边南下的冷空气在此形成显著的切变线有关,是不变的地形与多变流场形势相互作用的结果[2-3]。
在地形的因素方面,多年的统计的结果表明:西南低涡存在着三个最易发生的源区——九龙生成区(100°-103°E,27°-30°N,约占44.7%)、四川盆地生成区(105°-108°E,30°-33°N,约占29.0%)和小金生成区(100°-104°E,30°-32°N,约占19.9%)[4]。
这三个源区分别与青藏高原东南缘衔接的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以及与四川盆地衔接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相对应。
除了特殊地形对于西南涡形成有着重要的贡献外,作用于这些地形上空的背景风场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总的说来,影响西南涡形成及其位置的主要有三支气流,它们分别为与中纬度西风急流相关的北支气流、南支的季风急流和西太平洋副高影响下的东支气流[5]。
西南涡常年都能观测到,平均每年发生120次,约每3天有一次西南低涡活动[2]。
但由于青藏高原动力、热力作用下的东亚大尺度环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西南涡的生成和发展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印度夏季风和梅雨到来之前,西南涡的形成多是由于斜压过程所致(极锋冷空气的侵扰);而在夏季风和梅雨期间,高空西风急流带往往移到青藏高原北侧,西南涡的形成受极锋斜压带影响较小,这时候影响西南低涡形成的因素更为复杂多变,如,北边侧的西风槽,南边则有东风槽(倒槽),盛行的西南暖湿季风越过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在四川地区形成西南低涡,还有青藏高原上空常有小槽、低涡、切变线等中尺度系统东移触发西南低涡生成、发展等[5-7]。
过去二十多年中,人们对西南低涡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大量的模拟研究[5-11]、统计分析[2,4,12-13]以及动力学研究[3],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形的影响,或者是类似地形影响下的背风气旋,或者是高空500hpa槽从青藏高原移出后形成,而其维持和发展的主要能量则是来源于积云对流所产生的凝结潜热释放。
这些研究中,关于夏季风成熟期间的西南低涡居多,近年来,东亚季风形成早期西南涡的形成演变机制也受到了关注,在这期间,虽然积云对流所产生的凝结潜热仍然很重要,但对流层上层的短波槽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在西南涡的初始发展阶段[7,11,14-15],斜压过程对西南低涡发生发展的影响在夏季风形成早期与夏季风成熟期时有很大的不同[7]。
西南低涡生成以后,据统计,约有20.5%能发展成移动类低涡,其移出路径主要有三条:(1)东北路径(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小于60°),西南低涡由源地经陕西、河南、山东移向我国东北。
沿此路径移动的低涡占移动类低涡的21.2%,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大。
(2)偏东路径(与正北方向夹角介于60°和110°之间),西南低涡沿长江流域东移入海。
取此路径的低涡- 2 -占移动类低涡的70.7%,年变化小,是西南低涡移动的主要路径。
(3)东南路径(与正北方向夹角大于110°),西南低涡由源地经贵州、湖南和福建入海。
沿该路径移动的低涡仅占移动类低涡的8.1%,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年际变化大[4]。
可见,绝大多数移动性西南低涡都有可能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现在,西南低涡及其诱生的扰动,作为长江中下游灾害性天气的扰动源之一[16]。
特别是在每年的梅雨期间,西南低涡或着它诱生的扰动常常能从青藏高原背风侧向东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成梅雨锋期间的灾害性的降水系统。
然而,直到现在,人们对西南低涡移动临界条件的认识还不清楚。
综上所述,复杂的地形与随季节变化的复杂多变的流场相配合,使得西南低涡的形成及其演变机制也变得极为复杂。
到目前为止,这些机制尚未有更清楚的认识,相应的理论研究更缺乏。
为了简化问题,针对西南涡形成以及发展,本文通过设计简单的理想流场并配合与实际地形相似的理想化的地形,对西南低涡的形成进行理想的数值模拟,试图进一步理解不同气流条件下、不同地形对西南低涡形成的影响作用,重点讨论:(1)仅从地形动力影响的角度来看,西南低涡存在可能涡源是什么?(2)不同的地形及其相互组合如何影响西南涡形成的?(3)西风带强弱变化及不同风向会对西南涡的形成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4)简单流场条件下,地形影响下的西南低涡等背风扰动对下游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第二节介绍实验设计,第三节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四节给处小结及讨论。
2.试验设计2.1 中尺度数值模式本文采用风暴尺度数值模式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进行数值模拟。
该模式系统为美国Oklahoma大学的风暴分析和预测中心CAPS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Storms)发展起来的一个三维非静力可压缩数值区域预报摸式[17-18]。
模式采用地形追随Z坐标和时步分离积分方案,具有先进的边界层等多种物理过程及相应的多种湍流参数化方案,还包括一些初始化理想背景流场的选项,如等熵大气、等温大气、静力平衡的一致稳定度的大气等。
本文模式格点数取125×75×35,水平网格距为Δx=Δy=50km,垂直方向采用拉伸网格,平均网格距Δz=625m,取近地面的最小格距Δz min=50m,以便更好地描述低层气流的过山特征。
2.2 理想地形为了研究青藏高原等地形对于西南涡形成的影响作用,将青藏高原等地形进行理想化,其理想化地形在最大程度上与实际地形几何性质(长度尺度、高度)保持一致。
将青藏高原近似一个高大的椭圆台,四川盆地则近似一个倒立的圆台,横断山脉则是近方状长台形的。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按中国地形三级阶梯特性,西南低涡主要在一、二级阶梯里形成,相应主要考虑参考高度(这里取第三级地形高度,01000H m=)以上的一、二级阶梯地形的作用。
相应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的理想化地形廓线取为:- 3 -- 4 -2200220022002(,)()1tanh 21(,)()cos tanh 22(,)()1tanh 2nq q q qx qy nh hy h h hx hy ns s s s x y h x y H H H L L L y x h x y H H H L L x y h x y H H H L π⎧⎧⎫⎡⎤⎛⎞⎪⎪⎪⎢⎥=−−++⎜⎟⎨⎬⎜⎟⎪⎢⎥⎪⎪⎝⎠⎣⎦⎩⎭⎪⎪⎡⎤−⎡⎤⎛⎞⎪⎢⎥=−+⎢⎥⎨⎜⎟⎢⎥⎢⎥⎝⎠⎪⎣⎦⎣⎦⎪⎧⎫⎡⎤⎛⎞+⎪⎪⎢⎥=−−+⎨⎬⎜⎟⎢⎥⎝⎠⎪⎪⎣⎦⎩⎭⎩⎪⎪⎪ (1) 其中,下标q 、h 、s 分别代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
指数nq 、nh 、ns 越大,地形越陡。
图1为函数22()1tanh 2n x h x L ⎧⎫⎡⎤⎡⎤⎪⎪⎢⎥=−⎨⎬⎢⎥⎢⎥⎣⎦⎪⎪⎣⎦⎩⎭(由下到上n =3,5,7,实线)和函数()cos 2nx h x L π⎡⎤⎛⎞=⎜⎟⎢⎥⎝⎠⎣⎦(由下到上n =6,4,2,虚线)的曲线。
图1 理想地形的剖面曲线与参数的关系 h x ⎧⎡⎡⎤⎢=−⎢⎥⎢⎣⎦⎣x h ⎟⎦22()1tanh2n x L ⎫⎤⎪⎪⎥⎨⎬⎥⎪⎪⎦⎩⎭()cos 2n x L π⎡⎤⎛⎞=⎜⎢⎥⎝⎠⎣642753图2 影响西南低涡生成的关键地形: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