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溶液的形成预习学案 (第1、2)修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评价实验方案。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
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 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或自制动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
你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说出溶液的特点。
3、知道溶液的组成。
4、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5、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能从日常生活中得出实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特点,溶液的形成过程。
2、难点:溶液的形成过程。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种不同物质组成的液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液体有哪些不同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二)自主探究: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溶剂的名称和特点:溶质是溶液中被分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3、溶解的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并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
4、溶液的形成: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5、实例分析: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为例,如糖水、盐水等,说明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三)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溶液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并互相交流。
2、展示成果:让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并互相评价。
3、教师点拨: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点拨和引导。
(四)巩固提升: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导学案《信息及其特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2、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区分信息和数据。
3、理解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方式,以及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习内容1、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和表示,它包含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理解、判断和决策等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交流、阅读、观看等方式获取信息,而在工作中,信息则是决策和行动的重要依据。
2、信息的特征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客观性: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定义、特征和组成;2.记住溶质、溶剂的概念,初步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二、自主学习:知识点1: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思考】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
这体现溶液的性。
(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
这体现溶液的性。
(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其他物质。
搅拌后,还能继续溶解吗?。
这说明同一液体中可以溶解(填“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物质。
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混合物。
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因此,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溶解在中形成溶液。
知识点2:溶液定义的理解1、溶液都是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是:强调。
前提条件是。
3、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判断:1.溶液是无色的液体。
()2.冰水混合体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中的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知识点3:区分一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一般规律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或。
一般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是溶质,是溶剂;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
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叫做溶剂。
知识点4: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那么应怎样来命名溶液呢?若溶质是A,溶剂是B,则可把溶液命名为:A的B 溶液;若溶剂B是水时,水可省略,可命名为A 溶液。
例如:食盐溶于水后,称为。
即溶液为的溶液。
【知识拓展】当物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溶质是,溶剂是。
合作探究:【练习】请你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知识点5:溶液、溶质和溶剂间的质量关系【思考】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课题溶液的形成预习学案(第)修改
(5)碘酒__________________(6)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_______________
2、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溶液的体积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
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氯化钠固体D.氧化钙固体
【学(教)后记】
教(学)学习笔记
教(学)反思
学习重点
溶质、溶剂的概念;分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溶液的特征。
学习难点
分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
导学流程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纯净物:
混合物:
二、合作探究(充实自我,我自强!)
(一)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1、演示实验:①将少量蔗糖、植物油、泥土分别加入到装有20mL水的1、2、3号烧杯中,②在1号烧杯中再加入少量食盐。(每次都充分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3、下列各组液体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B.冰水混合物C.稀盐酸D.75%的酒精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A.浮在水面B.沉在底部C.浮在中间D.不会析出来
5、溶液的特征是()
A.含有溶质和溶剂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学(教)后记】
宝塔区第五中学预习导学案
教研组:理化生科目:化学主备人马跃审核人:时间2011年12月26日
课题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优秀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点评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红墨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温故知新]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或所知道)的溶液有 、 、 、 。
2.物质与水混合后 (填“是”或“不是”)都能形成溶液。
为什么? 。
3.根据你对溶液的初步了解,你能概括出溶液的特点有: 、 、 。
[课前导学]1. 或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 、 的 叫溶液。
的物质叫溶质, 的物质叫溶剂。
例如: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碘酒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分散到 里形成的 、 叫乳浊液。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 、 ;溶剂中最常见的是 , 、 也可作溶剂。
3.物质在溶解时,有的使溶液温度 ,有的使溶液温度 ,有的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课堂探索]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下面我们通过探究来对溶液的知识作进一步了解。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 烧杯三个、药匙相关结论:1.溶液是指: 。
2. 。
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结论:1. 。
2. 。
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结论:乳化是指 。
活动探究(五):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 、NaCl 、NH 4NO 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相关结论: 。
原因是 。
[当堂反馈]1.将面粉、味精、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 .面粉 D .味精 C . 食盐D .酒精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B.透明C.纯净物D.均一、稳定3.对一瓶长期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B.瓶口附近的溶液较稀C.瓶底会析出一定量的食盐固体D.瓶内溶液各部分的密度相同4.下列是对一瓶蔗糖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B.条件不变时久置会析出蔗糖C.每一部分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不同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修订说明2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一、修订思路
1.保持本单元原有的体系结构。 2.体现《课程标准》的修订要求。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3.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如改进实验或探究活动、更换图片、完善习题等。
二、修订要点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4.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课题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改为“溶液的浓度 ”。 ●“溶液的组成”改为“溶液的浓度”。
二、修订要点
5. 增加:实验活动5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两部分内容: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 (溶液的稀释:计算、 量取、混匀) 课时安排问题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溶解度 ●“探究——溶解度曲线”增加科学方法的指导。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溶解度 ●增加了“溶解度曲线所提供的信息”。 ●增加了“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溶解度 ●删去“资料——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 ●原“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 改为 “课外实验 ——自制白糖晶体”。(明矾不易得到)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2.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删去了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的微观解释(扩散过程 吸热、水合过程放热),知道现象即可,降低难 度。 ●删去“资料——除去织物上污渍的方法”; 原“拓展性课题——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改 为 “资料卡片”。
二、修订要点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溶解度 3.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增加了“海水晒盐”的内容,是为了说明“蒸发溶 剂”也是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班级:班姓名:汪振成日期:一、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定义、特征和组成;2.记住溶质、溶剂的概念,初步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二、自主学习:知识点1: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9-1:蔗糖、食盐溶解。
并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会,水会变味,是因蔗糖以的形式均一地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的混合物。
食盐(或氯化钠)溶于水后,食盐(或氯化钠)会,水会变味,是因氯化钠以和形式向水中,形成稳定的氯化钠溶液。
溶解属于变化。
知识点2: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思考】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
这体现溶液的性。
(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
这体现溶液的性。
(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高锰酸钾。
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
这说明同一液体中可以溶解(填“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物质。
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因此,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溶解在中形成溶液。
【阅读】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那么应怎样来命名溶液呢若溶质是A,溶剂是B,则可把溶液命名为:A的B 溶液;若溶剂B是水时,水可省略,可命名为A溶液。
例如:食盐溶于水后,形成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
即溶液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三、合作探究:【思考】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若将50g碳酸钠粉末溶于4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余了6g碳酸钠没有溶解,则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g,溶剂质量为 g,溶液质量为 g。
小结:溶液质量= 质量+ 质量;溶质质量就是的物质质量,未溶解的物质不是溶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 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溶液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等。
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溶液,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同时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对溶液进行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前八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一些化学研究的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等)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了一些体验。
【课标解读】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2.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是最常见的溶剂;3.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思路】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合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形式,着重做到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两个体现:1.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理念。
2. 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导入目标: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熟悉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导入方式: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导入引导通过展示一小瓶色彩鲜艳的果汁溶液,问学生: 1. 你认为什么是溶液? 2. 这个果汁为什么可以被称为溶液?请学生思考,不要给出回答。
二、概念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均匀透明的物质,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密不可分的。
溶质溶质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存在于溶液中的物质以离子、分子或原子的方式存在。
溶剂溶剂是指溶液中的一种物质,用于溶解溶质。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一个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三、探究活动学生完成以下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活动材料•两个玻璃杯•水•食盐活动步骤1.在两个玻璃杯中倒入相等的水。
2.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少量食盐,搅拌均匀。
活动观察1.观察加入食盐后的玻璃杯,回答以下问题:–加入食盐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了吗?–搅拌后,食盐是否完全溶解?–实验后,观察到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食盐?活动总结1.总结溶解的过程,并说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解释溶解度的概念。
四、拓展练习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试举出生活中的几个例子,解释其中的溶质和溶剂。
2. 为什么溶质可以溶解在溶剂中?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溶解度?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熟悉了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我们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了溶液的形成现象。
在拓展练习中,我们思考了溶质和溶剂在生活中的例子,并探讨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溶液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溶液的形成和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比如喝茶、喝咖啡、洗衣服等等。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化学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一个课题——溶液的形成。
二、概念解释1.溶液:指两种或更多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均匀混合的体系。
通常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的量较少,溶剂的量较多。
2.溶质: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固体或气体。
3.溶剂:指在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
三、溶解的条件溶解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溶解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1.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溶解,温度降低则溶解度减小。
2.浓度: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占总溶液质量的比例,称为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质量与溶剂或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来表示。
3.搅拌:搅拌能加快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
四、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通常用表示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质量的比例来表示溶解度。
1.饱和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溶质的量就不能再完全溶解,此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解度是指在饱和溶液中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2.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如果继续加入溶质使其溶解超过饱和溶解度,形成的溶液就被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稍有扰动就会析出溶质。
五、实践探究请同学们在实验室自己操作,将盐加入一杯水中搅拌,看看能否将盐完全溶解在水中。
观察盐的溶解过程中是否有温度变化。
在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调整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例,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六、总结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的条件。
温度、浓度和搅拌是影响溶解过程的重要因素。
我们还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并进行了实践探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加深对溶解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思考题,你可以尝试回答并与同学们分享:1.除了盐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2.除了温度、浓度和搅拌,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过程?3.你有没有想到其他的实际应用场景,涉及到了溶解的知识?七、课堂延伸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的条件,通过实践探究加深了对溶解度的理解。
29.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课 题: 第九单元 课题1溶液的形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年 级:九年级科 目:化学设 计 者:马学军 内 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 ,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 性、 性、是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溶液由 和 组成。
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 、 )。
叫做溶剂(一般指 )。
4.溶液的质量= + 的质量5.请举例说明溶液的用途: ; ; 等。
6.乳浊液: 叫做乳浊液。
例如生活中用的 是乳浊液,起乳化作用。
7.通常情况下生石灰、氢氧化钠和 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降低。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H 2O 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会变红色。
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哪些溶液?这节课我们来说说溶液。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一)溶液的形成仪器、药品:试管、药匙、蒸馏水、食盐、蔗糖、硫酸铜晶体、总结出溶液、溶质﹑溶剂概念及溶液的特征。
溶液 。
溶质 。
溶剂 。
溶液的特征: 。
药 品 (少量) 现 象食盐 + 水 蔗糖 + 水 硫酸铜 + 水 内 容学习注解(二)溶质和溶剂的关系仪器、药品:蒸馏水、汽油、酒精、高锰酸钾、碘、油布条、试管、镊子注:固体少量 由此总结 :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学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学习目标】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物。
溶:指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体、体或体。
溶:指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汽油、酒精均能作溶剂,是最常用的溶剂。
溶液质量= 溶质量+ 溶质量= ×。
2、溶液的命名【特别提醒】①同一溶液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②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③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④如溶质和溶剂都是液体,量多为溶剂;但有水时,水总是作溶剂。
⑤有的溶液有颜色,如CuSO4溶液是蓝色;有的溶液没有颜色,如食盐溶液是无色。
【当堂训练】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A.B.C.D.2、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生理盐水B.“雪碧”汽水C.碘酒D.冰、水混合物3、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果粒橙C.豆浆D.白酒4、(多选)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植物油C.面粉D.高锰酸钾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D.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6、向10g水中加入6g蔗糖,搅拌后,还剩余2g蔗糖未溶解,则这时溶液的质量为( )A. 10gB. 16gC. 12g7、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
将23小粒碘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汽油,振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如图是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的表示碘分子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的分布示意图(汽油分子没有画出),你认为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8、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化学式...表示)。
(1)硫酸铜溶液,溶质是,溶剂是;(2)澄清石灰水,溶质是,溶剂是;(3)稀硫酸,溶质是,溶剂是;(4)稀盐酸,溶质是,溶剂是;(5)碘酒溶液,溶质是,溶剂是;(6)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溶液里,溶质是,溶剂是;(7)铁和过量..稀盐酸反应后得到的溶液里,溶质是,溶剂是。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2.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①建立溶液概念②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难点:①从微观上认识溶液②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关键点:溶液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及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实验探究:新课程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本节课主要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融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3、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4、启发式教学:贯穿互动教学模式的始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品质,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四、教学过程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P32 1,2题
优等生选做:优化设计提高题
薄弱生必做:优化设计基础题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九下《9.1 溶液的形成》学案2一、目标剖析: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作用。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二、知识要点:(1)溶液、溶质、溶剂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溶质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某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而溶剂只有一种。
③水是常用的溶剂,而酒精、汽油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当溶液中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都做溶剂,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当两种液体互相混合形成溶液时,通常将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3)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例如:糖溶于水形成糖的水溶液简称糖水。
(4)溶液的用途: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三、自主学习:1、溶液是一种或物质分散到里,形成、的混合物,溶液是由和组成,溶液的特点具有性和性。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
2.乳浊液是。
四、实例引路: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C、溶液是无色通明的液体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水银B、蔗糖水C、液氧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例3.某一杯食盐水, 若上部的密度为1.1g/cm3,则下部的密度是 ( )A.大于1.1g/cm3B. 等于1.1g/cm3C.小于1.1g/cm3D.无法判断例4..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写在相应的短线上(③写名称)①硫酸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碘酒④食盐水五、课堂练习:1.溶液一定是()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蒸馏水C.碘酒D.汽水3.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B.完全不相同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D.完全相同4.对溶液的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D.当条件不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5.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6.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并且溶质是单质的是()A.稀硫酸 B.泥水 C.碘的酒精溶液 D.牛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溶液1.阅读教科书P26,观察【实验9-1】,思考:实验现象:蔗糖逐渐溶解,固体消失了.混合物的特点:各部分组成相同.解释(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蔗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中间。
2.阅读教科书P26—28,观察【实验9-3】思考: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稳定性;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最常用的溶剂是水;碘酒中酒精是溶剂,碘是溶质。
3.阅读教科书P27,观察【实验9-2】,填表实验表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知识模块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活动与探究】根据教科书P29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宝塔区第五中学预习导学案
教研组:理化生科目:化学主备人:马跃审核人:时间:2011年12月3日
课题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案
课型
新课
周次
19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9
学习目标
1、认识乳化作用2、了解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学习重点
乳化作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学习难点
3、下列各组液体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B.冰水混合物C.稀盐酸D.75%的酒精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A.浮在水面B.沉在底部C.浮在中间D.不会析出来
5、溶液的特征是()
A.含有溶质和溶剂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学(教)后记】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导学流程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3)食盐水,(4)80mL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
2、硫酸溶液的溶质是,碘酒中的溶剂是。
3、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医用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 (4)0.9%的生理盐水________________
(5)碘酒__________________(6)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_______ ________
2、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溶液的体积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
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氯化钠固体D.氧化钙固体
【学(教)后记】
教(学)学习笔记
教(学)反思
溶于水时温度降低的物质有;
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的物质有。
乳化与溶解
洗涤剂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
汽油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汽油
三、课堂检测(测试自我,我细心!)
1、下列物质混合,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植物和水——乳浊液B.碘和汽油——乳浊液
C.食盐和汽油——溶液D.碳酸钙和水——溶液
2、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
(二)溶质与溶剂的区分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碘酒
稀盐酸
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氧化钙溶于足量水后的溶液
(三)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阅读课本29页)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三、课堂检测(测试自我,我细心!)
1、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盐酸溶液______ ________ (2)硫酸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
A.催化作用B.乳化作用C.吸附作用D.还原作用
3、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氯化钠D.浓硫酸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过程只有吸热过程B.溶解过程只有放热过程
C.溶解过程既有吸热过程又有放热过程D.扩散过程放热,而水合过程吸热。
5、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宝塔区第五中学预习导学案
教研组:理化生科目:化学主备人马跃审核人:时间2011年12月26日
课题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导学案
课型
新课
周次
19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第8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认识溶液的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学习溶液的兴趣
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二、合作探究(充实自我,我自强!)
乳化作用
1、演示实验:[实验9-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29页的表格中。
2、知识架构:
乳化作用: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30页的表格中。
2、知识架构:
过程──热
溶解过程
过程──热
溶于水时温度升高的物质有;
2、知识架构:(阅读课本27页)
(1)溶液的概念
溶液
溶
液
溶质
溶剂
(2)溶液的特征
(二)溶解性
1、演示实验:[实验9-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课本28页的表格中。
2、知识架构:
(1)不同种,在同种中,溶解性。
(2)同种,在不同种中,溶解性。
(三)常见的溶质和溶剂
1、演示实验:[实验9-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课本29页的表格中。
学习重点
溶质、溶剂的概念;分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溶液的特征。
学习难点
分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
导学流程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纯净物:
混合物:
二、合作探究(充实自我,我自强!)
(一)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1、演示实验:①将少量蔗糖、植物油、泥土分别加入到装有20mL水的1、2、3号烧杯中,②在1号烧杯中再加入少量食盐。(每次都充分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2、知识架构:(阅读课本28页)
(1)常见的溶质可以是体,也可以是体或体。
(2)常见的溶剂为体,如、、等。
溶液概念的理解
1、知识完形: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加深对溶液概念的认识。
⑴溶液是无色的。()
⑵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⑶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⑷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