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避障小车设计(C51语言编程)【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避障小车设计(C51语言编程)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也越来越智能化和微型化。
世界玩具市场也因此越来越向电子化发展。
根据美国玩具协会调查统计,近年来全球的玩具市场越来越大,但是全球玩具市场的结构却发生了比较巨大的变换。
传统玩具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的减少,智能电子玩具的市场份额则越来越多。
美国电子玩具工业的发展在21世纪出现了一个最大的变革,那就是科技(尤其是互联网)在玩具中的应用。
这种改变给玩具工业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挑战,美国的玩具市场由1996年的227亿美元到2005年的230亿美元。
并且在这些玩具中75%是装有电子设备的高科技玩具,电子玩具的兴起代表着玩具发展的“新时代”的开始。
因此,传统玩具中的益智玩具销售将领先。
给传统的洋娃娃、毛绒玩具安装上IC,将成一种潮流,机器人玩具过去由于生产成本高,外表缺吸引力,导致发展缓慢,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外形的改进,教育性机器人玩具可能放异彩。
我们已经有理由相信:电子玩具的兴起代表着玩具发展的“新时代”的开始,电子玩具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吸引孩子们到百货店挑选玩具的兴趣所在。
这些数据的表明,高新电子玩具已经成为玩具市场的主流。
在这些电子玩具中,智能小车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玩具产品,智能小车,也称轮式机器人,是一种以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学科的科技创意性设计,一般主要由路径识别、速度采集、角度控制及车速控制等模块组成。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和出口国,但是我国的玩具大部分都是以低廉的劳动力以及传统玩具来取得的,在高新技术以及玩具的附加值上不能与其他国家相比,随着当今智能玩具的发展,国内的玩具结构必须要做出改变,我们必须利用科技创新来提高玩具的附加值。
因此,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互动式玩具必须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本次课题准备设计一种能够实时采集传感器信号、智能分析外部环境以及自动实现方向控制等功能的智能小车。
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控制小车的开题报告_共4页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和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智能化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语音智能控制作为简单快捷方便的操作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人们的认可,例如手机智能语音拨号功能,就是很好的例子。
随着电子业的发展, 自动化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无人驾驶的小汽车也必将进入实用阶段, 未来驾驶汽车, 不再是只能依靠手动,语音等方式也有可能成为未来汽车的辅助驾驶途径之一。
当前电子设计系统已进人了片上系统时代, 语音识别与处理技术在信息技术的人机接口中得到了普遍关注。
语音识别的音控小车作为典型应用之一,简单地诠释了人机一体化的设计思想。
其设计理念缩短了人机界面的距离,增强了互动性和智能性,同时使得将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引入到车辆的操纵控制中,形成机器智能,使驾驶员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扩展成为可能。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Bill Gates 在世界计算机博览会(COMDEX)主题演讲会上描绘IT事业的发展宏图时,率先指出:下一代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将是语音识别。
工业界应对语音识别领域的重大突破做好充分准备,因为那将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另一次热潮。
据统计部门的数据,至2006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500万辆(其中轿车占80%,约2500万辆),每年仍以30%的速度递增。
我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
而将功能强大的智能车载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加载到汽车上已经成为欧美、日本等地汽车市场的首选新装备。
我国语音智能控汽车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车载电脑给汽车带来了一场信息化的革命,让每辆汽车构建成一个完美的车载信息与娱乐系统终端,包括车载通讯系统、导航系统、数字娱乐系统以及辅助驾驶系统。
车载通讯与导航系统主要指GPRS和GPS,让你“轻车熟路”,而且轻松打电话。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方法我研究的课题题目是实现语音对小车的智能控制,按照其功能的实现可以划分如下模块:语音输入模块、主控模块(SPCE061A)、电机驱动模块、语音输出模块、电源模块。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智能小车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⑴研究背景智能小车是一种结合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交通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智能交通的需求增加,智能小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逐渐受到关注。
⑵研究意义智能小车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在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上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研究智能小车的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可以提升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并改善道路状况,为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⑴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能够自主行驶的智能小车,具备导航、避障、智能控制等功能。
⑵研究内容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智能小车的硬件设计与制造:包括选用适合的底盘、驱动系统、传感器等,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智能小车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包括导航系统、避障算法、控制算法等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小车的测试与性能评估:通过实际测试验证智能小车的功能和性能,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优化。
三、研究方法与方案⑴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制造和测试一个具体的智能小车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⑵研究方案●硬件设计与制造:选用合适的底盘和驱动系统,搭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智能小车平台。
●软件设计与开发:设计和实现智能小车的导航系统、避障算法和控制算法,建立小车与人机交互的界面。
●测试与性能评估:通过在不同环境下对智能小车进行测试,评估其导航准确性、避障能力和控制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⑴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设计和制造一个具备自主行驶功能的智能小车,并实现其导航、避障、智能控制等关键功能。
⑵创新点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的智能算法:设计优化的导航算法和避障算法,提高智能小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创新的控制系统:设计可靠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小车的精准控制和精准定位。
●创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往返小汽车的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往返小汽车的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其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速度也显著提高,汽车开始向电子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不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同时能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等多种功能。
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
全国电子大赛和省内电子大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这方面的题目,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
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
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汽车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要求,提出简易智能小车的构想,目的在于:通过独立设计并制作一辆具有简单智能化的简易小车,获得项目整体设计的能力,并掌握多通道多样化传感器综合控制的方法。
设计的智能电动小车应该能够具有自动寻迹、小灯显示等功能。
由于单片机教学例子有限,因此,单片机智能车能综合学生课堂上的知识来实践,使学习者更好的了解单片机的发展。
通过此次的单片机寻轨车制作,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初步体会单片机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成功完成项目的过程及困难,以此学会用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对实践中出现的不足与学习来补充教学上的盲点。
智能汽车是一种高新技术密集的新型汽车,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器技术、汽车电子、电气、计算机和机械等多个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使汽车具有自动识别行驶道路、自动驾驶等先进功能.随着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车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智能车在野外、道路、现代物流及柔性制造系统中都有广泛运用,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热点。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智能寻迹小车采用后轮驱动,左右后轮各用一个直流减速电机驱动,通过调制后面两个轮子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转向的目的在车体前部分别装有左中右三或者两个红外反射式传感器,当小车左边的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说明小车车头向右边偏移,这时主控芯片控制左轮电机减速,车体向左边修正同理当小车的右边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主控芯片控制右轮电机减速,车体向右边修正当黑线在车体的中间,中间的传感器一直检测到黑线,这样小车就会沿着黑线一直行走。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开题报告

运动本设计的重点就是对智能小车的导航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针对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和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利用模糊逻辑推理的方法,允许知识边界的不确定性,模拟人类的处理过程来实现智能小车的导航控制。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结构和方法也是本设计的一个研究重点。结合智能小车的传感系统,提出混合式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结构。详细介绍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分布式一致性数据融合方法,并通过一个简单的目标识别任务的仿真实验,来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智能小车
毕业设计小组成员
序号
姓名
班级
联系电话
手机
电子信箱/QQ
1பைடு நூலகம்
2
3
4
选题背景、意义
智能作为现代的新发明,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环境里自动的运作,不需要人为的管理,可应用于科学勘探等等的用途。电动智能车就是其中的一个体现。本次设计的简易电动智能车,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小车的检测和控制核心;采用反射型光电探测器进行寻迹操作,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道路上的障碍,从而把感应到的信号送给单片机,控制电动智能小车的自动避障,并能发出声光信息;随着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车系统将在未来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所述智能车寻迹系统采用红外反射式光电管识别路径上的黑线,并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寻迹。通过加长转臂的舵机驱动前轮转向,使用符合PI算法的控制器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为了使智能车快速、平稳地行驶,系统必须把路径识别、相应的转向伺服电机控制以及直流驱动电机控制准确地结合在一起。本设计结构简单,较容易实现,但具有高度的智能化、人性化,一定程度体现了智能化。
本设计初步拟定的技术含量有:自动循迹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制作,超声波故障检测模块的设计与制作,小车行程测量模块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小系统外围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等等。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的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电子信息工程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的设计1选题的背景、意义智能车也叫无人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1]。
它具有道路障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距离、车速和巡航控制等功能[2]。
这种汽车不需要人去驾驶,人只舒服地坐在车上享受这高科技的成果就行了。
因为这种汽车上装有相当于汽车的“眼睛”、“大脑”和“脚”的电视摄像机、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操纵系统之类的装置,这些装置都装有非常复杂的电脑程序,所以这种汽车能和人一样会“思考”、“判断”、“行走”,可以自动启动、加速、刹车,可以自动绕过地面障碍物。
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它的“大脑”能随机应变,自动选择最佳方案,指挥汽车正常、顺利地行驶。
当前,在企业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对自动化技术要求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智能车以及在智能车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产品已成为自动化物流运输、柔性生产组织等系统的关键设备。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智能车的研究和开发设计。
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斯坦福研究院SRI的Nils Nilssen和Charles Rosen[3]等人,在1966年至1972年中研制出了取名Shakey的自主式移动机器人,目的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复杂环境下,完成机器人系统的自主推理、规划和控制。
从此,移动机器人从无到有,数量不断增加,智能车作为移动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
智能车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适应性和提高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是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
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动化技术要求的不断加深,智能车已在许多工业部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发达国家,有些智能车已实现商品化。
由于成本低廉,环保,交通安全性高,慢慢地它已逐步渗入到工业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比如在智能运输系统ITS上、物流运输方面、军事领域方面、社会生活中。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STE4
整体测试并完善
3.2 研究思路
01 明确本设计的整体结构组成
主要措施
02 下位机端代码的编写并测试
03 作为智能小车蓝牙控制端的手机 APP设计
04 蓝牙通信的建立
目录
Contents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 研究内容与目标
3
研究方案与思路
4 关键技术与实践难点
4.1关键技术
关键 技术
实践难点二
单片机端命令的接收与解析
谢谢
THANK FOR YOUR LISTENING
技术背景
智能小车是现代科研、工业、民用中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工具。无线通信 技术被大量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得原本设备间用于数据传输的 连接电缆变成了无线通道。以蓝牙技术为例,近年来蓝牙技术已经发展成 为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具有成本低、功耗小、抗干扰性好、建立连接灵 活等优点。
0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 研究内容与目标
3
研究方案与思路
4 关键技术与实践难点
2.1研究内容
1
安卓手机端遥控APP开发
2
C语言的运用
3
无线通信的选择与建立(蓝牙)
4
51单片机控制信号驱动电机运转
2.2研究预期目录
单片机 技术
无线控
蓝牙
制智能
小车
Androi d智能 终端
此时打开安卓手机的蓝牙, 搜索小车上的蓝牙芯片,进 行配对。对蓝牙配对成功后, 在手机端的界面上点击前进、 后退、左转、右转、停止等 按钮的时候,蓝牙模块能接 受手机端发送的ASCII码值, 并且能够通过串口相应的传 递给单片机,以此来相应的 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左 转、右转以及停止的操作。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摄像头
蜂鸣器电路
89C52
路由器模块 电脑控制终端
单 片 机
图2-1系统结构框 图
充当的,主要控制小车的行进方向和速度。
2.1 智能小车的现状:
❖ 世界各国在智能微型车领域进行了很多研究,己经应用于各 个领域,在探测和军事领域使用特别多。智能小车发展很快 ,从智能玩具到其它各行业都有实质成果。其基本可实现循 迹、避障、检测贴片、寻光入库、避崖等基本功能,近年来 ,我国也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单 片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生活,生产上,单片 机无处不在。ATMEL公司的AT89S51单片机可以广泛应用 于计算机外部设备、工业实时控制、仪器仪表、通讯设备、 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
驶,实现实时显示时间、速度、里程,具有自动寻迹、寻光、
避障功能,可程控行驶速度、准确定位停车等运动状态进行实
2时021控/5/2制7 。
4
1.1 智能小车的主要应用领域
a. 军事侦察与环境探测:现代战争对军事侦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军侦察的建设,采取各种有效 措施预防敌方的突然袭击,并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 研制多用途的侦察器材和探测设备,在车上装备摄像机、安 全激光测距仪、夜视装置和卫星全球定位仪等设备,通过光 缆操纵,完成侦察和监视敌情、情报收集、目标搜索和自主 巡逻等任务,进一步扩大侦察的范围,提高侦察的时效性和 准确性。
3. 方案设计:
1. 了解智能小车的 组成与控制原理; 2. 选择处理器和相
基于MCS-51单片机系统——智能小车报告

智能小车报告制作人:许晓建、林文舜制作时间: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摘要(关键词:智能小车 AT89S52 单片机红外线发射/接收管 TIP41/42c)智能作为现代的新发明,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环境里自动的运作,不需要人为的管理,可应用于科学勘探等等的用途。
智能电动车就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本次设计的简易智能电动车,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小车的检测和控制核心;采用红外线发射/接收管来检测路上黑线,从而把反馈到的信号送单片机,使单片机按照预定的工作模式控制小车在各区域按预定的速度行驶,并且单片机选择的工作模式不同也可控制小车顺着S形黑线行驶;采用tip41/42c三极管作为电机的控制机构;采用lm340t5作为稳压机构。
本设计结构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具有高度的智能化、人性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物。
制作智能小车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科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科的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加深已学知识起到促进作用,引导和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目录▪车模结构介绍▪研究项目介绍▪赛道及比赛规则▪电源及稳压机构介绍▪关于电机驱动▪关于舵机驱动▪关于赛道检测方式▪最佳路线问题▪单片机模块及最小系统介绍▪智能车系统程序▪致谢▪参考文献▪附录车模结构介绍车模调校的主要参数:后倾角、外倾角、前束、减震弹簧预紧力研究项目介绍•汽车动态分析•车速控制系统•方向控制系统•赛道检测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策略规划系统•行为决策系统•数据传输系统赛道及比赛规则赛道材料: KT板、高密度、白色、0.5厘米厚。
中心黑线:为黑色即时贴经过裁减而成。
用指定车模沿黑线跑两圈取单圈最快者为胜。
电源及稳压机构介绍电池:电压:1.2×6=7.2 v、容量:2000mAh放电曲线(在3A的大电流放电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正确充电:推荐使用比赛选配的充电器。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小车

学年论文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小车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control of the car姓名学号所在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日期学年论文(论文)学生开题报告课题类型:(1)A—工程实践型;B—理论研究型;C—科研装置研制型;D—计算机软件型;E—综合应用型(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1)、(2)均要填,如AY、BX等。
摘要课题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并制作一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小车,要求实现小车的声控和避障两大功能。
设计以凌阳16位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应用超声波传感器。
语音处理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不仅包括语音的录制和播放,还涉及语音的压缩编码和解码,语音的识别等各种处理技术。
以往做这方面的设计,一般有两个途径:一种方案是单片机扩展设计,另一种就是借助于专门的语音处理芯片。
普通的单片机往往不能实现这么复杂的过程和算法,即使勉强实现也要加很多的外围器件。
专门的语音处理芯片也比较多,如ISD 系列、PM50 系列等,但是专门的语音处理芯片功能比较单一,想在语音之外的其他方面应用基本是不可能的。
SPCE061A 是一款16位μ'nSP结构的微控制器。
该芯片带有硬件乘法器,能够实现乘法运算、内积运算等复杂的运算。
它不仅运算能力强,而且处理速度快,单周期最高可以达到 49MHz。
SPCE061A 内嵌32K 字节的FLASH 程序存储器以及2K 的SRAM。
同时该SOC 芯片具有ADC 和DAC 功能,其MIC_ADC 通道带有AGC自动增益环节,能够很轻松的将语音信号采集到芯片内部,两路10位的电流输出型DAC,只要外接一个功放就可以完成声音的播放。
以上介绍的这些硬件资源使得该SPCE061A 能够单芯片实现语音处理功能。
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
以超声波作为检测手段,必须产生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
超声传感器的核心是其塑料外套或者金属外套中的一块压电晶片。
stm32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stm32智能小车开题报告STM32智能小车开题报告一、引言智能小车是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智能机器人,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图像识别等功能。
本报告旨在介绍智能小车的设计目标、技术原理以及实施计划。
二、设计目标1. 自主导航:智能小车能够通过搭载传感器和算法,自主感知周围环境并规划最优路径,实现自主导航功能。
2. 避障功能:智能小车能够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等,及时检测到前方障碍物,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碰撞。
3. 图像识别:智能小车搭载摄像头,能够实时获取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进行识别,例如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
4. 远程控制:智能小车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遥控器或手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远程操作。
三、技术原理1. STM32微控制器:STM32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微控制器,具备丰富的外设接口和强大的处理能力,适合用于智能小车的控制。
2. 传感器:智能小车需要搭载多种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陀螺仪等,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
3. 路径规划算法:智能小车需要通过路径规划算法,根据传感器获取的环境信息,确定最优路径,实现自主导航功能。
4. 图像处理算法:智能小车通过搭载摄像头和图像处理算法,能够实现图像识别功能,例如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
5. 无线通信模块:智能小车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遥控器或手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等。
四、实施计划1. 硬件搭建:首先需要搭建智能小车的硬件平台,包括选型STM32微控制器、传感器、摄像头、无线通信模块等,并进行连接和固定。
2. 软件开发:根据设计目标和技术原理,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工作。
包括编写STM32的控制程序、传感器数据的处理程序、路径规划算法的实现、图像处理算法的编写等。
3. 系统集成与调试: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确保各功能模块的正常运行。
4. 测试与优化:对智能小车进行各项功能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智能小车的性能和稳定性。
智能小车大学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结构
研究的进度、步骤
• • • • • • • • • • • • • •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 第二阶段:整理材料,编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学习巩固以前的编程知识 第四阶段:学习单片机的相关知识 第五阶段:学习相关接口技术的知识 第六阶段:熟悉超声波传感器,学习自动控制技术 第七阶段:设局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进行仿真设计 第八阶段:组装车底盘,轮胎,超声波传感器 第九阶段:组装电源模块 第十阶段:组装电机驱动模块 第十一阶段:组装主控区 第十二阶段:完成电子智能小车的制作 第十三阶段:对设计进行检测调试 第十四阶段: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准备毕业答辩材料
选题依据和意义
选题依据: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全国电 子大赛和省内电子大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这方面的题目, 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通过独立设计并制作一 辆具有简单智能化的简易小车,获得项目整体设计的能力,并 掌握多通道多样化传感器综合控制的方法。设计的智能电动小 车应该能够具有自动避障、前进转弯等功能。 研究意义:单片机智能车能综合学生课堂上的知识来实践, 使学习者更好的了解单片机的发展。通过此次的单片机避障车 制作,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初步体会单片机项目的设计、制 作、调试和成功完成项目的过程及困难,以此学会用理论联系 实际。使汽车具有自避障等先进功能.通过实践中出现的不足来 补充学习的盲点。
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 研究基本内容:智能避障小车采用后轮驱动,左右后 轮各用一个直流电机驱动,通过调制后面两个轮子的转速 从而达到控制转向的目的。在车体前部装有超声波传感器, 当小车前面的传感器检测到障碍时,小车车头转向,这时 主控芯片控制其中一个电机停止,车体转向。控制电机驱 动来实现前进,转向,倒退等。 • 主控芯片选择为STC89C52,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 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具有8K的系统可编程Fla制的小车做为车体。本系统以STC89C52为核心 控制器,主要由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超声波避障模 块构成。1、能前进并且能左右调整方向2、基于单片机 STC89C52控制,能基本实现小车匀速行驶3、小车能自 动避障行驶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表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STC89C51单片机智能小车的设计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信081学号 2学生姓名魏侦飞指导教师李鑫开题日期2011年12月5号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
同遥控小车不同,遥控小车需要人为控制转向、启停和进退,比较先进的遥控车还能控制其速度,而智能小车,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其对行驶方向、启停以及速度的控制,无需人工干预,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行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地运用了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它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初始阶段。
1954年美国Barrett Electronics 公司研究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引导车系统AGVS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System)。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智能车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在欧洲,普罗米修斯项目开始在这个领域的探索。
在美洲,美国成立了国家自动高速公路系统联盟(NAHSC)。
在亚洲,日本成立了高速公路先进巡航/辅助驾驶研究会。
第三阶段从90年代开始,智能车辆进入了深入、系统、大规模研究阶段。
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机器人研究所一共完成了Navlab系列的10台自主车(Navlab1—Navlab10)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相比于国外,我国开展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而且大多数研究处在于针对某个单项技术研究的阶段。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单⽚机的智能⼩车设计开题报告课题类别:设计□√论⽂□学⽣姓名:张⾦⾏学号: 201057050229班级:电⼦1002班专业(全称):电⼦信息⼯程指导教师:杨安平2014年4⽉⼀、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的:随着计算机、微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智能化与⼈们⽣产⽣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智能化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智能汽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全国电⼦⼤赛和省内电⼦⼤赛⼏乎每次都有智能⼩车这⽅⾯的题⽬,全国各⾼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的研究。
智能⼩车由于成本低廉,甚⾄还能够胜任⼀些⼈类不能完成的⼯作,它已逐步深⼊到⼯农业以及社会的各个⽅⾯。
本课题设计的智能⼩车中⽤到的红外遥控技术、语⾳识别技术、单⽚机控制系统、传感技术、⾃动避障技术已⼴泛应⽤于⼯农业⽣产、国防军事、医疗卫⽣、宇宙探测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其在军事侦察、反恐、防暴、防核化及污染等危险和恶劣环境中有着⼴阔的应⽤前景,由此可见其有着及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设计的智能⼩车要求能够实时显⽰时间、速度、⾥程,具有⾃动循迹、避障功能,可控制⾏驶车速并能准确定位停车。
要求能够通过实际动⼿设计,学会电⼦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掌握单⽚机的基本原理、遥控原理、显⽰原理,⽽且能够熟练进⾏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调试和掌握相关电⼦开发软件的使⽤。
⼆、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献综述):1研究现状智能⼩车、机器⼈的发展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今已有⼏⼗年的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第⼀台能够⾃主移动机器⼈问世以后,经过⼏⼗年的发展智能机器⼈已经从最初的⽰教模仿机器⼈发展到现在的具有感知功能的智能机器⼈,在技术上取得了很⼤的进步许多国家都对智能机器⼈进⾏了⼤量的研究。
由于各国的科研实⼒不同,其⽔平也有⾼低,其中美国和⽇本在该项技术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法国提出的“机器⼈与⼈⼯体”国家计划主要是对智能机器⼈的认知功能进⾏深⼊的研究,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主感知判断来⾃动执⾏各种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
学院名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
班级:电信092班
姓名:杨介派学号09401180228 指导教师:胡劲松职称教授
定稿日期:2013 年1 月26 日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
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
它集中地运用了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智能车辆是目前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向。
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动化技术要求的不断加深,智能车辆已在许多工业部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从科学发展、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汽车工业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对智能车辆的研究都是必要的。
而智能小车的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也将有利于我国在此领域技术发展与进步。
因此,研制一种智能,高效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科学理论价值。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智能车辆的现状研究
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初始阶段。
1954年美国Barrett Electronic 公司研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引导车系统,该系统只是一个运行在固定路线上的拖车式运货平台,但它却具有了智能车辆最基本的特征即无人驾驶。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后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智能车辆开展可卓有成就的研究,在欧洲,普罗米修斯项目于1986年开始了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在美洲,美国于1995年成立了国家自动高速公路系统联盟,其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发展智能车辆的可行性,并促进智能车辆技术进入实用化。
第三阶段:从90年代开始,智能车辆进入了深入、系统、大规模的研究阶段。
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一共完成了Navlab系列的自主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2 国内智能车辆的现状研究
国内的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进行ITS关键技术、设备的研究,随着ITS研究的兴起,我国已形成了一支ITS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技术队伍。
交通部已将ITS研究列入“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
相信经过相关领域的共同努力,我国ITS及智能车辆的技术水平
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1]。
3.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预期目标
3.1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开发一个能自动循迹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
设计以通用、价廉的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平台,选择常见的电机模型车为机械平台,通过细化设计要求,结合传感器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相关知识实现小车的各种功能。
设计完成以由红外线对管的自动寻迹、超声波测距避障,LCD显示组成的硬件模块结合软件设计组成多功能智能小车,共同实现小车的前进倒退、转向行驶,自动根据地面黑线寻迹导航,实现智能控制,达到设计目标。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实现小车PWM调速
2)感知黑线,并对感知信号进行处理,控制小车运动。
3)识别障碍物,提示障碍物,并作出判断。
4)对小车的运行速度及运行路程进行测量
5)LCD实时显示小车的速度及路程
6)控制程序的设计。
3.2研究的预期目标
实现小车PWM调速,能感知黑线,循迹前进,不断的调整方向,能识别前方的障碍物并做出判断。
并将小车的实时速度以及行驶的路程显示在LCD上。
4. 研究步骤、方法和研究措施
4.1 研究步骤
第一步,选题;第二步,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第三步,证论与组织(拟写开题报告);第四步,撰写成文;第五步,论文修改与定稿。
4.2 研究方法
1)认真详细的阅读任务书,深刻了解主要的内容和要求。
2)查阅与智能小车相关的书籍,了解智能小车的工作原理。
3)根据控制要求初步确定所使用的元器件。
4)复习单片机的相关知识,查阅与所需硬件相关的电路设计。
5)明确控制要求,绘制电路连接图。
6)参考文献,检查电路图的正确性。
7)根据电路连接图焊接电路板
8)分析操作流程,绘制程序流程图。
9)编写程序代码。
10)运用电脑软件初步对程序进行调试。
10)配合智能小车硬件部分,并完善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4.2 当前工作准备情况
目前已经完成智能小车资料,文献的搜集整理以及阅读,电路图的整体设计,以及代码的编写,接下来准备进行焊接以及调试工作。
4.3 研究措施
通过在学校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
在实验室进行电路焊接工作以及程序的编写。
5. 研究工作进度
第1周———第2周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研究课题。
第3周———第4周完成外文翻译。
第4周———第5周完成开题报告。
第6周———第7周完成文献综述。
第8周———第9周硬件电路设计。
第10周——第12周软件设计。
第13周——第14周改善软、硬件,完成所有设计。
第14周——第16周完成论文。
6. 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智能小车的意义和作用
1.2智能小车的现状
第二章方案设计与论证
2.1 主控系统
2.2 电机驱动模块
2.3 循迹模块
2.4测速模块
2.5 避障模块
2.6电源模块
2.7显示模块
第三章硬件设计
3.1总体设计
3.2驱动电路
3.3信号检测模块
3.4测速电路
3.5显示模块
3.4主控电路
第四章软件设计
4.1主程序模块
4.2电机驱动程序
4.3循迹模块
4.4避障模块
4.5显示模块
第五章制作安装与调试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尹念东. 智能车辆的研究及前景[J].上海汽车,2002.2.
[2] 吴斌方, 刘民,熊海斌. 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研制[M]. 西安: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3] 童诗白, 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5] 陈铁军.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
[6]张毅刚, 彭喜元. 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第一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5~
27,411~417
[7] 王秋爽,曾兆龙单片机开发基础与经典设计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3月第
一版
[8] 刘少强,传感器设计与应用实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9] [美]丹尼斯克拉克迈克尔欧文斯著机器人设计与控制。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10] Zhu, W., Ruan, H.Design and research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89C51 microcontroller.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345, 2011,pp. 66-69.
[11] Rowel O. Atienza,Marcelo H. Ang Jr. A Flexible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Robots: An Application for a Walking Robot[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Robotic Systems,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1,1(30), 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