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生态产业建设
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方案
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方案
篇一:生态参观、文化旅行度假园区建设项目投资打算书
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众安公司拟在江油青莲东河村租地800亩建设生态参观、文化旅行度假园区。其中:开发利用水面80亩,种植培育珍爱观赏型林木100亩,种植特色果园50亩,种植特色蔬菜30亩,配套建李白文化风光点、休闲度假功能性设施6个540亩。总投资
1.15亿元,建设周期1.5年,其中流动资金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运营昔时生效,头年盈利2377万元,年投资利润率20.67%,且年利润增加率15-30%,估量静态投资收回期(含建设期)5.5年
1.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1)、当前农业和农村进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形势发生专门大转变,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进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已成为当前和尔后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本项目区位于同时建成高级的农业参观园,利用位于李白故宅的区位优势吸引游客参观,使之成为集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一体的绿色无公害农产林品开发、示范、规模种植和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精品农业展现中心。
(2)、农业参观园的雏形源于上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一些富裕有闲阶级人士因厌倦城里生活,周末开始到农郊进行一些活动,70年代在日本、美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域形成产业规模,90年代开始在我国应运而生,上海是我国第一个将包括“参观农业”在内的“都市农业”列入国民经济进展计划的城市。
(3)、进展参观农业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在一些发达国家,参观农业要紧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作市民农园,农家将部份土地出租给城市居民业余耕耘,市民能够自己动手,种菜、施肥、浇水,进行农田治理同时还能够进行垂钓,还可拿自己收成的农产品参加各类展评活动;另一种称作农业公园,市民只要买一张门票,就可以够够无拘无束地在公园里参观,看看碧绿的蔬菜,闻闻芳香的鲜花,采摘鲜嫩的水果,净化心境在河边垂钓,临走时,还能够取得一袋自己采摘的新鲜农产品和鲜活的鱼。目前北京多仿造这种模式。
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序言 (2)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二章规划编制根据 (2)
第三章规划范围及期限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3)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3)
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实状况概况 (3)
一、区域位置 (3)
二、现实状况概况 (3)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3)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3)
一、发展定位 (3)
二、发展规模 (3)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4)
一、产业发展目旳 (4)
二、主导产业 (4)
第八章土地运用规划 (4)
一、土地运用政策 (4)
二、土地运用分区 (4)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4)
一、空间布局 (4)
二、用地规划 (5)
第三部分专题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5)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
一、给排水工程 (6)
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6)
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6)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
一、环境保护规划 (6)
三、环境卫生规划 (7)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7)
一、防洪防涝规划 (7)
二、防震减灾规划 (8)
三、人防御消防规划 (8)
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8)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8)
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旳 (8)
二、近期发展重要内容 (8)
三、生态居住区设计构思 (9)
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课件
(一)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 (二)开发性规划与管控性规划 (三)战略性规划和操作性规划 (四)单区域规划与跨区域规划
• 三、 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
(一)区域规划的内容 :基本思路 、重点内容、 空间资源配置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 政策表述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 建设;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学习交流PPT
5
思考题
• 1 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构?
• 2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联 系?
• 3 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
• 4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 场具有 何种特点?
•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 三、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共同性、永续性、需求性。
(二)区域经济中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三类:区域生态环境维 护的经济学问题、区域生 态环境损害的经济学问题、区域 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学问题。
• 二、 低碳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下, 企业和消费者都必须考虑碳排放的约束,来决定其生产行为 。低碳经济 的实现途径:消费的低碳化、生产的低碳化、技术进步使碳投入的效率得以提高。区域 发展低碳经济,应使区域产业结构朝着低碳经济结构方向调整。一是发展能够有效降低 资源消耗,有效降低污染排放,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损耗的产业;二是培育与低碳经济趋 势一致的战略性 新兴产业;三是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发展低碳消费产业。
07-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体,如云计算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为知识层提供更多机遇,也为普通劳动者 增加就业机会;
(三)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
1、主导产业 代表着区域经济的根本优势,一方面在全国或较大区域劳动地域分工中占 有相当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核心,它主导者区域产 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并带动区域其他产业发展。 2、辅助产业 又称配套产业或关联产业,是对主导产业的产品进行在加工或对其副产品 和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产业,以及为主的产业提供原料、半成品、零配件和其 他服务的产业,即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并服务、配套于主导产业的部门。 3、基础性产业 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产供应、方便居民生活而建设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等部门,包括交通、邮电、公共动力、商业、金融保险、科研设计、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
(四)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1、基本原理 2、数学模型 3、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
(二)结构效益分析法
1、产业结构效益 2、结构影响指数 3、效益超越指数 4、弹性系数
(三)区域产业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演化的趋势
1、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随着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2、库茨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响 3、霍利斯-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 制造业发展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收工业品和 初级品的输出率的影响较小,将制造业分为三种类型,即初级产业、中间产业 和后期产业。 4、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演替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区域经济成长阶段的烟花趋势有方向上的一致性, 即产业结构和经济成长阶段有向高级演化的趋势。
环境材料学第7章材料工业生态学
产业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 IS)
• 是工业生态学在区域层面的应用,通过组织பைடு நூலகம் 的协同效应,将影藏在废物流或副产品中的资 源重新利用。
• 实施产业共生,必须对现有产业系统进行大规 模的重组调整。
• 生态工业园区:一个区域性的产业共生系统, 系统内个组成单位间有密切的物料、能源、资 金、信息的联系。
22
四、工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人类工业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的 物质流方式重新规划工业生产、消费和废物 处置系统, 从而为人类工业社会与自然环境
的协调发展提供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具体 可行的实践方法。
方法:工业代谢、生命周期评价、投入产 出分析、生态工业评价指标等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 1920.1 1.1907:47:0507 :47:05 November 19, 2020
•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19日 上午7时 47分20 .11.192 0.11.19
•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2 0年11 月19日 星期四 上午7时 47分5 秒07:47:0520.1 1.19
-Frosch, 1992
• 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材料或产品,使其 能在其它工业过程中得到应用的工业系 统。
银行生态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银行生态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第一章概述
银行生态建设是指银行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金融发展模式,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推进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本计划旨在明确银行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促进金融机构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紧密相连,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
1. 目标:建立良好的银行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环保产业和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促使金融业实现绿色发展。
2. 原则:政策支持、创新发展、科学管理、协同合作。
第三章任务分解
1. 推动绿色金融:推动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贷款和投资引导企业开展环保和节能减排等工作。
2. 加大对环保产业和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环保产业和低碳产业的贷款和投资,支持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转型升级。
3. 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环境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力度,有效预防和化解环境风险,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4. 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推动银行网点、ATM机和办公场所的节能环保工作,引导客户绿色消费和生活,推广环保理念。
第四章措施和保障
1. 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绿色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制定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税收优惠政策。
2. 发挥金融机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环保产业和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3. 强化风险管理和监督:加大对企业环境风险的监督管理力度,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7 循环经济概述
7.2.2 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 用生态学规律来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
传统经济: “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 特征: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 染物和废物毫无节制的排放到环境中去。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18世纪末的地球
20世纪末的地球
7.1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7.1.1 循环经济的产生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在60年 代;“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 尔丁提出,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作为循环经济的早 期代表
即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这艘飞船靠不断消 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 如果人们像过去那样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 地球的超载能力,地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鲍尔丁认识到必须在经济过程中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以新的“循环经济”代替旧的“单程式经 济”。
污物处理技术
对生产及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废物净化装置来实现有毒、有害废物
的净化处理,即传统的末端治理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噪声污染防治技术 交通工具(飞机、汽车、船舶等)运行过程 中的废物治理技术 氧化沟
人类生态学与文化生态学
世界生态教育的发展趋势,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提倡公众参与。 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工业化程度也很高,但是,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8%,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这也是和这个国 家的生态教育,特别是倡导公众参与保护环境分不开的。再日本, 象征这个国家生态意识的‚结婚林‛已经片片相连,成为这个国家 生态教育的活教材。 美国的生态教育,特别是这方面的立法,也是十分突出的。20 世纪80年代初,美国通过了《环境教育法》。1989年,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将美国亨格福格等人拟定的一份中学环境教育大纲,推荐给 世界各国,作为中学环境教育课程模式。除采用传统课程中‚渗透 和结合‛的环境教育外,美国还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开展知识竞赛, 收集废旧物品,野外露营等活动,提倡公众参与。全美3000个野外 环境教育中心。仅新泽西州的野外环境教育中心每年培训人数达1 万人,包括2000名教师和8000名学生。 1987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暑在莫斯科召开国 际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讨论和制定了20世纪90年代国家环境教育培 训计划,这项计划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美学等不同角度, 全面阐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会议决定,环境教育要扩大到更 高层次的决策者中去。会议倡议,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环境教育10 年。因此,20世纪90年代也可以说是世界生态教育大发展的年。
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生态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起步较早。早在1968年,美国从事生态 学教育的人员就有26000多人,开设生态专业的高等院校 达80多所。像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著名大学也设臵了生态 学专业,并设有大学生的公共生态学选修课。 前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也十分重视生态教育工作。几 乎所有的综合大学都设有生态学专业,而在一些理工院校 则设有‚生态提高资源利用率系‛。在大学生中《普通生 态学》和《自然利用的生态经济学》一般都作为必修课程。 莫斯科大学专门建立了生态学教育与研究中心,并开设 《普通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文化 生态学》等课程,分期分批培训全国从事生态学教学、科 研的人员和世界各国留学生。莫斯科大学,15层搂以上各 层全是博物馆,其中有生物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等,‚人 与生物圈‛博物馆设立在大楼的最高层。
生态环境规划教材
生态环境规划教材生态环境规划教材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原则
1.1 生态环境规划的定义
1.2 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意义
1.3 生态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 生态环境现状评估
2.1 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2.2 生态环境现状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2.3 生态环境评估模型和工具
第三章: 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3.1 生态保护目标和任务
3.2 生态修复目标和任务
3.3 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
第四章: 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和要求
4.1 生态保护措施规划
4.2 生态修复措施规划
4.3 生态经济发展措施规划
第五章: 生态环境规划的实施和监测
5.1 生态环境规划的实施步骤和流程
5.2 生态环境规划的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
5.3 生态环境规划的评估和调整
第六章: 生态环境规划的案例研究
6.1 生态环境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6.2 生态环境规划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
6.3 生态环境规划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应用
第七章: 生态环境规划的前景与挑战
7.1 生态环境规划的前景和优势
7.2 生态环境规划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7.3 生态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结语
生态环境规划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制定相应目标、任务和措施,并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工作。本教材主要介绍了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生态环境现状评估的方法和技巧,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实施和监测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展示了生态环境规划在城市建设、农村发展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本教材旨在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和全面的学习资料,使他们对生态环境规划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从事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等领域工作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07第七章 海洋经济发展与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 济行业分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 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的 规定,对海洋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 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 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 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 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 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 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 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 服务业等。
广西: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大港口 广西将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放在首位,建设 大港口,提升沿海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大 型、深水、专业化泊位和现代化集装箱泊位以 及深水航道建设,力争在3年~5年内形成防城 港、钦州港、铁山港3个亿吨级港口。筹建龙门 跨海大桥,形成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发展大旅游和跨国旅游,加快打造世界级滨海 旅游目的地。
海洋经济综合管理是在发挥条块管理积极
作用的同时,对各种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行 为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
海洋经济综合管理包括五个要点: 管理的范围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管辖区域; 管理的对象是全部经济要素及其组合; 管理的目标是系统的整体功能和长远利益; 管理的手段是战略性宏观手段; 并没有排斥条块管理。
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必然性:
济产生上下接口的产业以及陆海通用设
备的制造业等。
泛义的海洋经济主要是指与海洋经济难
以分割的海岛上的陆域产业、海岸带的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拓展 (新版)
长江三角洲
1.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战略定位
(1)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打造在亚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我国参与全球合作与对外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2)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围绕培育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的层次和水平,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3)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努力提升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全面加快现代化、一体化进程,形成以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为主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协调发展
在2010年5月24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提出,按照优化开发区域的总体要求,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以上海为发展核心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
青海省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
青海省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4.05.24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8.01
•【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尚未生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青海省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
(2024年5月24日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生态安全保障
第三章自然保护地建设
第四章生态保护修复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六章绿色低碳发展
第七章生态文化保护弘扬
第八章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第九章保障与监督
第十章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是指按照党中央对青海的战略定位,以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第三条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应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生态为纲,正确处理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ppt
4 生态工业园的设计与运行
1)设计依据
物质流: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没有绝对的“废 料”一词,因为某家公司的废料很可能就是另 一家公司潜在的原材料。主要是根据园区产业 规划,确定成员间上下游关系,并根据物质供 需方的要求,运用过程集成技术,调整物质流 动的方向、数量和质量,完成工业生态网的构 建。尽可能考虑资源(包括水、油和溶剂等) 回收利用或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物质 资源的消耗。
25
又提出了12个建设项目: 3个在建工程:现代化甘蔗园、蔗髓热电联产 技改工程、节水工程。 8个新建(技改)工程:生活用纸扩建工程、 低聚果糖生物工程、能源酒精技改工程、绿 色纸浆工程、有机糖技改工程、制糖新工艺 改造工程、酵母精生物工程、CMC(羧甲基纤 维素钠)工程。 贵港市发展生态工业能力建设
9
虚拟生态工业网络突破了传统的固定地理界限和具体 的实物交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信息流连 接价值链,从而实现企业之间的联系多样化。 组建和运营的动力来自多样化、柔性化的市场需 求, 可以构建复杂和多样的产业链 可以确保系统较好的的柔性, 减少了新建生态工业园的资金投入和工厂搬迁带 来的投入 如 : 美 国 北 卡 罗 莱 纳 州 三 角 研 究 园 (Research Triangle Park) , 该 园 区 共 涵 盖 北 卡 罗 莱 纳 州 3000 平方英里6 个郡的区域,到目前为止,共有 1382 家企业参与到该虚拟网络中来,有1249 种 不同物资进行了交换(Lambert et al, 2003), 这是世界上运行最成功的虚拟生态工业网络。
绿色生态规章制度汇编
绿色生态规章制度汇编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绿色生态环境管理工作。
第三条绿色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全面覆盖、科学管理和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四条绿色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应当注重科学技术支撑和全社会参与。
第五条绿色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条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当共同参与绿色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形成合力。
第七条本规程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八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定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第九条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严格执行环境监测制度,及时发布环境监测和评估结果。
第十一条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保障环境质量。
第十二条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章生态建设
第十三条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第十四条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第十五条重点保护生态价值突出的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第十六条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坚决遏制生态破坏行为。
第四章绿色生态消费
第十七条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推广低碳环保消费模式。
第十八条支持绿色消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鼓励环保节能产品的使用。
第十九条加强对绿色消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二十条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第七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一、区域农业规划布局
大家知道,农业是利用动、植物本身生长、繁殖来完成生产过程,其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动、植物在完成生产过程中,往往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制约,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区域,农业生产类型、生产结构、种植方式和栽培管理措施均不相同。因此,农业生产不仅是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其生产发展布局,不仅受经济规律影响,而且对区域的自然条件依赖较大。
(一)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1.农业自然条件分析。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是光照(太阳辐射、热量)、土地和水分。
(1)光照条件是一切有生命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2)土地。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生产资料,它的自然特点表现在数量的有限性,区位的固定性,生产力的差异性,土地的可改良性和培育性等方面。
①土地的有限性。
②土地的固定性。
③生产力的差异性。
④土地可改良性和培育性。
在进行区域农业规划布局时,必须充分考虑土地的这些特性,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成为规划布局的主要任务。
(3)水分。
光照(太阳辐射、热量)、土地、水分三者综合地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往往形成区域农业生产具有特色的专业部门,从而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
2.农业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农业生产也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其生产布局除受自然条件影响外,也受到技术经济条件制约。农作物对劳动力技术经济条件的要求,包括劳动力条件、农业技术装备程度、农艺技术和耕作制度、种植方式等。
(1)农业劳动力条件。
(2)农业技术装备。
(3)农业生产技术。
(4)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七章——产业布局与集群
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 展提出了新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 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形成几 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 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 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第一,尊重客观规律; 第二,发挥比较优势;第三,完善空间治理;第四,保障民生底线。
(四)政策等外在因素
1.政府的政策法规与行政绩效 2.完善的基础设施 3.技术创新环境 4.区域生态环境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综上所述,自然因素对产业布局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自然因 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而技术创新环境、人才供 给状况、自然生态环境、产业关联、市场、现代基础设施、制 度和政策、文化氛围以及集聚效应的正外部性等经济社会发展 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
第七章 第一节
纲纳·缪达尔(Karl Gunnar Myrd al,1898-1987),瑞典人,是瑞 典学派和新制度学派以及发展经 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纲 纳·缪达尔由于在货币和经济波动 理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对经 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 进行的精辟分析,1974年和哈耶 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 k)一起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业园区与生态工业网络
生态工业园区及生态工业网络是目前生态工业最为全面的实现方式。
生态工业园:以工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人类的工业活动应当模 仿自然生态系统,使工业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的大系统中。
生态工业网络:是一类突破了地理和行政区为限制,更广泛意义上的 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旅游区分类
湿地型
适合开展科考、观鸟、垂钓、水面 活动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海洋型
适合开展海洋度假、海上运动、潜水 观光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沙漠戈壁型
适合开展观光、探险和科考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人文生态型
适合开展历史、文化、社会学、人 类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及适当的特种 旅游项目及活动。
第七章
生态产业建设
PA R T
ONE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一、中国十大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二、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分类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是遵循植被分布自然规律,按照草 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 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 在牧区实施退牧还草,农林交错带实施退 耕还草,南房山区草坡实施种草养畜,在 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 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 牧区减牧还草模式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模式 南方山区种草养畜模式 沙漠化土地综合防治模式 牧草产业化开发模式
PART THREE
生态旅游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
01
生态旅游传入中国
21世纪00年代
00年,我国第一本生态旅游教 03
材《生态旅游》出版 07年,召开“中国国际社会哪 个台旅游博览会” 08年,制定《生态旅游区标准》 09年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 并发布《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 要(2008-2015)》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渔业模式
适合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 色生态农业,包括: “围山转”生态农业与配套技术 生态经济沟模式与配套技术 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 及配套技术 生态果园模式与配套技术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设施生态农业
在设施工程基础上,以有机肥料全部 或部分代替化学肥料、以生物防治和物理 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动 植物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 高效的模式。
生态旅游区分类Leabharlann Baidu
生态文化旅游
包括农耕生态文化旅游、游牧生态 文化旅游、渔猎生态文化旅游、民族特色 生态文化旅游等。
生态旅游区分类
都市旅社旅游
包括各类公园、花园、绿地、森林 公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大 学校园、工厂式现代化农业基地等。
2019
谢谢聆听
生态建设,绿色出行!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种植模式
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不同作 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传统的间种、套 种等方式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充 分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以获得较高产 量和经济效益的模式。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 程和清洁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 产的模式。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渔业模式
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 术及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 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 不受污染,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 平衡和食物链网结构合理的一种模式。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 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 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分类
1、以农业土地利用布局为核心的景观模式 2、以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能流、物流联结为核心的循环模式 3、以生物种群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立体模式 4、以食物链关系设计为核心的食物链模式 5、以动植物品种选择为核心的物种与品种搭配模式
PA R T
TWO
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概念
综合运用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措施,将生产过程中剩余的 能量和产生的物料,传递给其他生产过程使用,形成企业内 或企业间的能量和物料传输与高效利用的协作链网,从而在 总体上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 和污染物产生量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
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
荔波森林喀斯特
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
遵义赤水丹霞
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
施秉云台山
生态旅游区分类
山地型
适合开展可靠、登山、探险、攀岩、 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森林型
适合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 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草原型
适合开展体育娱乐、民族风情等活动。
工业共生网络
依托型工业共生网络
单中心依托型共生网络
多中心依托型共生网络
工业共生网络
平等型工业共生网络
工业共生网络
嵌套型工业共生网络
工业共生网络
虚拟型工业共生网络
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 信息流连接价值链建立开放式动态联 盟,组件和运营的动力来自多样化、 柔性化的市场需求,以市场价值的实 现作为目标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形 成灵活的梯次结构,突破资源的限制, 整个虚拟组织以网络为依托的模式。
02 04
20世纪90年代
95年开始重视生态旅游,召开第一届“中 国生态旅游研讨会”,之后逐年召开。 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将生态旅游推上高 潮
21世纪10年代
10年,颁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 营规范》 11 年 , 发 布 《 国 家 生 态 旅 游 示 范 区 管 理 规 程 》 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平分 实施细则》 14年,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成立生态 旅游分会 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发展 生态旅游”,并制定、印发了《全国生态旅游 发展规划(201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