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1
2019年广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广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b7a2b5631b765ce0508149e.png)
2019年广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陈陶传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
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
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①”。
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②有得,出入无间。
时严尚书宇③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
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
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宇见诗益嘉贞节。
【注释】①三教布衣:意为三教都未入门。
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③咽气: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
③严尚书宇:指严宇,官名是尚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颇负.壮怀/负.箧曳屣B. 出入无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 遣.小妓莲花往侍/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 宇见诗益嘉.贞节/虽有嘉.肴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3.从陈陶不慕名利且有自己坚守的事迹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①人也。
良少诞节②母憙③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
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
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曰:“然。
礼所以制情佚④也。
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
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
”论者不能夺之。
【注释】①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
②诞节:放纵不拘。
③憙(xǐ):喜欢。
后作“喜”。
④佚(yì):放纵。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良常.学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兄伯鸾居.庐啜粥/不可久居.C.哀.至乃哭/哀.转久绝D.情苟.不佚/苟.全性命于乱世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良少诞节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3.你认为戴良是个怎样的人?(3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28c558844769eae109ed55.png)
文言文阅读专题常州(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洞而行。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
既以缝表。
又以连里。
既能合纵,又善连横。
无羽无翼,反复甚急。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显贤良。
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
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
②尾:线。
③剽(piao):针尖。
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
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
⑦簪以为父:簪,大针。
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
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3(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3分)设置铁板→放置铁范→→→按平板面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1篇出师表(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1篇出师表(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406d37de80d4d8d15a4f43.png)
第11篇出师表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22课;◎语文九下第21课;◎苏教九下第20课。
情,触犯科条,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________ 今义:指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2)不宜异同..古义:________ 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_____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________ 今义:极端憎恨(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_______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6)由是感激..古义:________ 今义:由衷地感谢(7)庶.竭驽钝古义:________ 今义:众多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以光.先帝遗德原意为:光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名词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原意为:奸诈,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②此皆良实..原意为:善良、诚实,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③优劣..得所原意为:好的坏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④攘除奸凶..原意为:奸邪凶恶,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3)形容词作动词远.小人原意为:距离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3. 一词多义(1)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以咨诹善道.④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遗:①以光先帝遗.德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每与臣论.此事(4)行:①然后施行.②性行.淑均③必能使行.阵和睦④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⑤商旅不行.(《岳阳楼记》)(5)能:①先帝称之曰能.②必能.使行阵和睦③虽有千里之能.(《马说》)(6)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临.表涕零③临.溪而渔(《醉翁亭记》)(7)效:①恐托付不效.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8)兴:①兴.复汉室②若无兴.德之言③百废具兴.(《岳阳楼记》)(9)当:①当.奖率三军②今当.远离4. 重点实词(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秋:(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4)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外:(5)盖追.先帝之殊遇..追:殊遇:(6)欲报.之于陛下也报:(7)引喻..失义.引喻:义:(8)以塞.忠谏.之路也塞:谏:(9)俱.为一体俱:(10)陟罚臧否....陟:罚:臧:否:(1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科:(1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1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理:(14)不宜.偏私.宜:私:(15)使内外异.法也异:(16)志虑忠...纯志:虑:忠:(1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18)愚.以为宫中之事愚:(19)悉.以咨.之悉:咨:(20)必能裨.补阙漏..裨:阙:漏:(21)性行淑均..淑:均:(22)必能使行阵..和睦行阵:(23)亲.贤臣亲:(2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颓:(2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2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良:(27)愿陛下亲之信.之信:(28)则汉室之隆.隆:(29)躬.耕.于南阳躬:耕:(30)苟.全性命于乱世苟:(31)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32)猥.自枉屈..猥:枉:屈:(3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4)遂许.先帝以驱驰..许:驱驰:(35)后值倾覆...值:倾覆:(36)奉命于危难之间.间:__________(37)夙夜..忧叹夙夜:_______(38)深入不毛.毛:(39)当奖.率三军奖:(40)庶竭驽钝...竭:驽:钝:(41)攘除..奸凶攘除:(42)至于斟酌损益..损:益:(4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愿:(44)以告.先帝之灵告:(45)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46)以彰.其咎.彰:咎:(47)以咨诹.善道诹:(48)临表涕零..涕零:5. 文言虚词(1)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____________②可计日而.待也 ____________(2)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____________.后施行 ____________(3)①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____________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____________(4)盖.追先帝之殊遇____________①欲报之于.陛下也 ____________ 于.桓、灵也 ____________③三顾臣于.草庐中 ____________①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②以.塞忠谏之路也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____________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7)①俱为.一体 ____________ 为.忠善者 ____________③愚以为.营中之事 ____________(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____________①悉以咨之.____________之.隆 ____________③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10)①则.汉室之隆 ____________②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1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专题11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备战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
![专题11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备战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a4cf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c.png)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1.(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材料一】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
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
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
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材料二】有王四者,以学闻。
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
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
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
……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
使者以记上进。
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
经历,官名。
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
③伎:泛指歌舞表演。
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
⑤剙:同“创”。
⑥旌:表彰,显扬。
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1)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
(限断2处)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围绕提纲,展开讨论(3)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撰写建议(略)(2023·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
少读书,不务章句。
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5ec299e700abb68a882fb54.png)
第11讲文言文阅读课内重点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二章《论语》(2011课标篇目)1.“论语”的“论”读lún,《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8)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9)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1)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3)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17)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8)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9)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学过的知识/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cbe161843323968011c9277.png)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言阅读◇课标言阅读训练◇第1篇《论语》十二[全品原创]阅读下面言,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言,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b206a70915f804d2a16c13f.png)
专题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课标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篇《论语》十二章[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1
![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0a35a566bcd126fff7050bfb.png)
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1一、(2018·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释】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隐蔽的里巷。
⑥豫:事先准备。
⑦调:治办,办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或:__________(2)广汉将.吏到家将:__________(3)又素.闻广汉名素:__________(4)即开户.出户: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山东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含答案)
![山东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9a8fb6d1f34693daef3e95.png)
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一、(2017·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注】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甫冠.,名闻四方冠:②讽.富人自实粟讽: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3.翻译下面句子。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二、(2014·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项籍字羽,下相人也。
家世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
梁怒之。
籍曰:“书足记姓名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于是梁奇其意,乃.教以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
梁尝有栎阳逮,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以故事皆已。
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
每有大徭役及丧,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知其能。
秦始皇帝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无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60332a81c758f5f71f6770.png)
第1篇论语(《论语》)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11课;◎语文七上第18课,九上第22课;◎苏教七上第29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乎?”(《学而》)德的人吗?”(《学而》)第1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第2章:讲学习方法,(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学而》)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己。
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加以容纳;七欲,不逾矩。
”(《为政》)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为政》)第3章: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为政》)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为政》)第4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第5章: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8a0431bb68a98271fefab7.png)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2018·山东聊城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ɡ):春秋时晋国大将。
②拔:攻克,攻取。
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④遽:迅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公将驰.之驰:________________(2)彼竭我盈.:盈:________________(3)皆.初气过锐皆:________________(4)渐就衰竭之故.故: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善于用气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考点十一 文言文阅读之课外阅读(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一 文言文阅读之课外阅读(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https://img.taocdn.com/s3/m/be9900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f.png)
考点十一文言文阅读之课外阅读(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壬子,张从恩、马全节、安审琦悉以行营兵数万陈于相州安阳水之南。
皇甫遇①与濮州刺史慕容彦超将数千骑前觇②契丹,至邺县,将渡漳水,遇契丹数万,遇等且战且却.。
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遣矣。
乃止,布阵,自午至未,力战百余合,相杀伤甚众。
皇甫遇马毙,因步战。
其仆杜知敏以所乘马授之,遇乘马复战。
久之,稍解,顾.知敏已为契丹所擒。
遇曰:“知敏义士,不可弃也。
”与彦超跃马入契丹阵,取知敏而还。
俄而契丹继出新兵来战。
二将曰:“吾属势不可走,以死报国耳。
”日且暮,安阳诸将怪觇兵不还,安审琦曰:“皇甫太师寂无声问,必为虏所困.。
”语未卒,有一骑白遇等为虏数万所围。
审琦即引骑兵出,将救之,张从恩曰:“此言未足信。
必若虏众猥至,尽吾军,恐未足以当之,公往何益?”审琦曰:“成败,天也。
万一不济,当共受之。
坐失皇甫太师,吾属何颜以见天子!”遂逾水而进。
契丹望见尘起,即解去。
遇等乃得还,与诸将俱归相州,军中皆服.二将之勇。
契丹亦引军退,其众自相惊曰:“晋军悉至矣。
”时契丹主在邯郸,闻之,即时北遁,至鼓城。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皇甫遇:后晋名将,曾任太师;②觇:chān,侦察。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等且战且却.却:后退B.顾.知敏已为契丹所擒顾:照顾C.必为虏所困.困:围困D.军中皆服.二将之勇服:佩服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B.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C.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D.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甫遇与慕容彦超率领骑兵侦察契丹军队行踪,在准备渡过漳水时遇到了数万契丹兵。
【中考语文专题】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习题
![【中考语文专题】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2dae46caaedd3383c4d3d5.png)
第11讲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六则(《论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常,常常)(愉快,高兴)(2)人不知而不愠.(怨恨)(3)温故.而知.新(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理解、领会)(4)可以为.师矣(做)(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惘”,迷惑)(疑惑)(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7)择其善者而从.之(采纳,听从)(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成就,意即有所成就)(疑惑)(9)不逾矩..(超越法度)2.【A+层级】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解析: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做;C.可以凭借;D.构成“不亦……乎”,表示反问。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爱它比不上以它为乐。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疑惑,五十岁知道由天主宰的命运,六十岁可以听出话里隐而未露的意思,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不超越法度。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之所以强调“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是因为他认为在复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新知识、新体会、新发现的人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学习要谦虚,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C.“四十而不惑”,说明人在成年后就不会感到困惑。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要辩证地对待学与思之间的关系。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 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 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7c045bf111f18582d05a34.png)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释)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1.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首联: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颔联: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2.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歌的前两联“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的意思是: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突出其色美;颔联用陶令、罗含之典,突出了菊的味香,烘托菊花高贵品格。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诗歌的前两联突出“菊”的美好品质,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
尾联则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
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的意思是: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所以,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花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入朝的思想。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含答案)2311
![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含答案)2311](https://img.taocdn.com/s3/m/950d51d02f60ddccdb38a04a.png)
课时 2课外阅读一、 ( 2018·泰安模拟 )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问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① ,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②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③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悉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廉价。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责,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助,凡语言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④,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狂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⑤,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响马。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实时势,辄顰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擅长应变,朝端大议常常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时令,厉廉隅⑥,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说明】①满四之乱:满四,蒙先人,曾援兵数万在宁夏固原反叛。
②藉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③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损失殆尽。
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演练,称为团营。
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④耆硕:年高有德望的人。
⑤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1)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1)](https://img.taocdn.com/s3/m/36a33daffab069dc51220127.png)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1)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8fee02567c1cfad6195fa7a2.png)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1一、(2018·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释】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隐蔽的里巷。
⑥豫:事先准备。
⑦调:治办,办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或:__________(2)广汉将.吏到家将:__________(3)又素.闻广汉名素:__________(4)即开户.出户: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①。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除②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②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息。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③之,中立自经死。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③育在政府,遇事敢言。
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辩者,职也。
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
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④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
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④。
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阻,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注释】①致仕:在官任上退休。
②除:授予官职。
③中:陷害。
④忤(wǔ):违逆,不顺从,不和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盗诚.无足虑者诚:__________(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狱:__________(3)育论辩不已.已:__________(4)育取可行者固.行之固: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第②④两段用哪些事分别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6·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
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
”允济即谴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
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
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注释】①牸(zì)牛:母牛。
②庵:小草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诣:____________(2)具.言所以具:____________(3)妻家不知其故.故:____________(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毕:__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15·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承拙斋家传[清]张惠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
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
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
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
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
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释】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
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九试于乡,不得举.举:______________(2)客有至者,则延.入延:______________(3)常语.学者曰语:______________(4)于身心何所益.益:___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14·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