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8 时间的脚印

合集下载

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陶世龙学习目标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重点)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难点)文题解读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作者简介陶世龙(1929—),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

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

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写作背景课文主题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读读写写掸dǎn 踪迹zōng 烘烤hōng 腐蚀shí沙砾 lì山麓lù沟壑 hè龟裂jūn 帷幕wéi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①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②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④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及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及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课时安排与教学重点
本课计划安排2课时,其中第一 课时主要进行课文讲解和相关知 识点的介绍,第二课时则进行实
践活动和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包括:时间管理的基本 概念和原则、时间规划的方法和 技巧、时间利用效率的提高途径
等。
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引导学生 思考、讨论和实践,确保他们能 够真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运用
修辞手法辨识
本课涉及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排比等,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辨识 。
作用分析
分析每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帮 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效 果。
相关知识拓展延伸
地质学知识
本课涉及到地质学的相关 知识,可以进行适当的拓 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地球 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文学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陶世龙 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 元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 解读:这段文字通过描绘“海枯石烂”的场景和山崖崩落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写作风格及技巧分析
本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种修 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抽象的 时间和自然界的变化变得具体而生动。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从岩石的形 成、变化入手引出时间的概念,进而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8 课《时间的脚印》教 案及课件
REPORTING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课文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课堂互动与探究环节 • 作业布置与指导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目录
PART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REPORTING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

对接课堂
拓展阅读 18分 地球的内热 董朝林
①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人类约束自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我们也不应 当忽视地球内热这一因素。
对接课堂
②地球的地质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地球最表面的构造层,约占地球 体积的0.8%。构成地壳的岩石是自然形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构成了地壳及其以下的固 体部分。地壳之下的地幔是巨厚的硅酸盐圈层,约占地球体积的82%。地幔内部有大 规模的物质对流,这一对流会驱动地壳的板块运动。那么,这种对流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就是因为地球的内热,这种热量一般被认为是由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引起的。地球内 热的秘密就隐藏在地球的地核处。地核是一个高温高压的世界。
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 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 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 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 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 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 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了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 统。
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大洋中脊的发现, 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 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我们所能见到的火山只是大陆上的火山,还有更多的火山在海底。海底火山起初 只是沿洋底裂谷溢出的熔岩流,它在到达海面之前就被海水冷却,逐渐向上增高,形成海 底火山。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向上生长,会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随着时间的迁移, 地幔对流将火山岛缓缓地从大洋中脊向两侧推开,同时火山岛的年龄从大洋中脊向外 逐渐变老。这一地质过程就是海底扩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预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预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预习知识点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时间的脚印”是喻体,本体是“地球的变迁留下的印记”。

这个比喻的意思是:大自然中的岩石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记录了古往今来许多地理环境的变迁,就像时间老人留下的脚印一样。

标题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陶世龙,文学、科普作家。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山麓lù:山坡和周围平地相连接的部分。

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烘烤: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干燥。

低洼:比四周低的地方。

生成:(自然现象)形成;经过化学反应而形成。

浑浊: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干涸,岩石风化成土。

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指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变质。

磨损:机件或其他物体由于摩擦和使用而造成的损耗。

沉积:水流、风等流体在流速减慢时,所挟带的砂石、尘土等沉淀堆积起来。

二、主题概述课文为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地球变迁的奇异功能。

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无声地讲述着自然的传奇故事,包含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4段):引出“时间”的话题,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

第二部分(第5—29段):文章的主体部分。

先讲非生物的地质现象,主要是岩石的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接着讲其他几种情况,最后讲化石。

第三部分(第30、31段):阐释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

四、思考探究1.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诗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诗,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同步测练(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同步测练(含答案)

时间的脚印一、基础演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腐蚀.(shí) 山麓.(lù) 龟.裂(jūn) 沟壑.(hè)掸.去(dǎn) 浑.浊(hún) 琥.珀(hǔ) 楔.形(xi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踪迹装制低洼海枯石烂B.孔隙沙砾沉淀无时无刻C.粗糙包裹消逝悬涯绝壁D.帷慕钟鼎崩落奇形怪状(解析:A项“制”应改为“置”;C项“涯”应改为“崖”;D项“慕”应改为“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是否拥有努力向上的热情,是一个人年轻的标志之一。

C.为营造全区“壮族三月三”良好的节日气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全区放假两天。

D.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解析:A.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才使”;B.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D.搭配不当,去掉“和能力”。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B)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5.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

请你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

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

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提示及要求:
1.给重点字词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
3.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的明内容。
明确:
1.踪迹(zōnɡ)低洼(wā)海枯石烂(kū)
悬崖绝壁(yá)崩落(bēnɡ)腐蚀(shí)
2.阅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把“爬”字改成“流”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用“爬”字,形象生动,而且显出移动的缓慢。
(2)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把“胶结”换成“黏合”可以吗?为什么?
2.课文开头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且层次清晰。
3.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明确: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明确:地壳的活动;气候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5.这些“痕迹”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明确:炎热的阳光,严寒,霜、雪、风、雨,空气、水和水中的酸类,生物、人类的活动等。
6.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明确: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附板书设计:
明确: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贴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整体感知
(1~5)
“时间漫谈”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石头上的故事”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6~21)
(22~29)
(30~31)
认真读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1~5)
第二部分
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小知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PPT课件·统编人教版2020

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PPT课件·统编人教版2020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一:读第22—26自然段。 提示二: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 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提示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科普类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科普类文章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的优 秀读物,理趣、情趣兼备。 2.科普类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是探索知识的钥匙。 3.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伟大 的创造和成就。 4.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学、 用科学的热情。
有效教学其实就是“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的一种。
展过程。”(27)
课文内容分段
第一段:(1—4)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 多时间的记录。 第二段:(5—29)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段:(30—31)读懂大自然,造福人类。
细节感知
1.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 的过程吗?
提示一:读第7—18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 物和人类的“攻击”。
字词积累
shí
腐蚀
zhuó
浑浊
lù bào
山麓 刨刮

海枯石烂
xiē
楔形文字
cāo
粗糙
整体感知
1.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并回答共几 段?
共 31段
2.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标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 分别是哪些?
9段(1、5、7、11、13、18、22、24、27)
3.以上所说的独句段中,有哪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

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

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

8 时间的脚印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3.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作手法。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如视频中所言,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岩石为何有如此奇异的记录历史的功能呢?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

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踪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的叙述。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第5—29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层(第5—21段):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第22—29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第30—31段):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020人教版语文下册 8 时间的脚印

2020人教版语文下册 8 时间的脚印

无字的史书。
自然段 内 容
结构特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6 总提下文
7 自然界中岩石所呈现的各种现象 总
8 过渡引起下文
9 岩石毁灭所呈现出的现象
结果
10 概括说明呈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概括
11 12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

13雨水的作用
13打比方
14生物的作用
15人的作用
具体 原因 16举例子
16-18岩石生存的原因
4\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向书页一样平卧着 用“躺”形容岩石的生成状态,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静,准确而又形象的说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 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 定。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分析说明文顺序的方法,了解到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同时我们还知道岩石原来也能记下时间,岩石就是一部无字的 史书。其实岂止岩石?大自然中的一事一物,都是一部蕴含深刻内容的史书。陶先生不过是 给我们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探求 大自然的奥秘,来造福人类。
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 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 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 “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说明层次
(1---4自然段)由生活时间到地质时间,引出话题:躺在山野 里的岩石是重要的 一种记时方式。 (5--22自然段)岩石记录时间之一:毁灭与新生
事物发展顺序 原因 17举例子
19-22岩石生存的结果
结果 20列数据

2020春毕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8 时间的脚印(共15张PPT)

2020春毕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8  时间的脚印(共15张PPT)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 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 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中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 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Hale Waihona Puke 创新,自成一家对于个人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 要善于从他人的思想中得到启发,使自己进步。
• 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烤焦地球
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
阳氢壳层
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
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恒星 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
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 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迸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 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 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 【类文赏读】 • (2019江苏扬州)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 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 不流浪的原因呢?
•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 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 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8.时间的脚印-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题

8.时间的脚印-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题

8.*时间的脚印A组1.根据拼音写汉字。

腐shí() 浑zhuó() 山lù() 粗cāo()沟hè() 海kū()石烂xiē()形文字2.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

所有这些都叫作“化石”。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

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3.将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

①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

②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③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

④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

⑤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⑥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

B组4.仿造下面的句子,用“如果……便……”的句式造句。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独特性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 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

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

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②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

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

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 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时间的脚印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一、新课导入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páo) 楔.形文字(xiē)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正文。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如下:
(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

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第六自然段。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

那么,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这是总起段。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18自然段。

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

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
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

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

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教师明确: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
(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
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
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学生总结,屏幕显示)
小结: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

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教师朗读最后一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

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
总结: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四、品味说明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大屏幕显示。

插入说明方法:列数字)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

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

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大屏幕显示)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

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请你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用“我喜欢……句(段),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屏幕显示,适时点评)
五、拓展迁移训练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

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显示)
六、结束语
大家说出的这些比喻句,新颖、贴切、生动、形象。

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

其实,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

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七、作业
1.找出本文的过渡段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根据你对岩石的了解,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篇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