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总结(共44页)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政策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分为两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而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它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
三、货币与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和。
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规模等因素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
四、国民经济循环与增长国民经济循环是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连续运动。
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的提高。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五、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旨在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六、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关系是指各国在经济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际经济关系愈发紧密。
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和政策。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总结: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政治经济学复习总结(精华版)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对象,生产资料,劳动者)。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属的地位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难以适应,会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会积极的反作用于生产力。
同生产力适应的成产关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式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
2、政经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立怎样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发生变话就要求改变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与其相适应的能起保护和巩固的作用,与其不适应的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不过,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会摧毁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
4、政经的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解释各种生产关系生产、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5、经济规律是关于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他是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具有客观性,它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不能改造规律,应该逐渐发现和认识规律,自觉利用经济规律。
一般经济规律: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共有经济规律:在某几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
特有经济规律:在某一社会形态中起作用。
在一个社会形态里有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
它表明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并决定着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能体现该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经济关系。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作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力与生产力。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5.商品两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1)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6.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的关系(1)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统一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②矛盾性: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
7.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1)联系: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
(2)区别:具体劳动考察的是劳动的特性,在质上相异,因而在量上无法比较,表明的是怎样劳动、什么劳动问题;抽象劳动考察的是劳动的共性,在质上相同,在量上有异,表明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
9.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作为计量标准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看法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②经济规律分为三种:1.适应于所有社会经济形态的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拥有客观性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必然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
人们不能够违犯、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能够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别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基根源理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牢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但研究生产关系必定联系生产力。
基本看法①商品(同时满足)必定是个适用物;必定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经过有代价(经济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
二要素:价值、使用价值。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与表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钱币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钱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钱币形式。
历史:实物钱币、金属钱币、信用钱币。
未来:电子钱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钱币。
实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别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钱币主权)③钱币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积蓄手段、支付手段、世界钱币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颠簸。
价格经常背叛价值其实不违犯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能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拘束,上下颠簸。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思考题 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第二节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一、自然经济(一)定义: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庄、奴隶庄园、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二)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二、商品经济(一)定义: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
(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④.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⑤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
——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及标准?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1)原因: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2)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考研《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整理版
考研《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整理版导言一、主要概念: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精华汇总
0-1章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因为社会发展阶段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5、当今世界的经济学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体系经济学对某个经济体的分析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本质层次的分析,即对生产关系层次的分析;二是表层层次的分析,即对经济运行层次的分析。
6、科学抽象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
二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即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8、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具有客观必然性。
9、经济规律分为三个层次:一切社会共有的规律、若干社会存在的规律以及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10、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
1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创造出现实的生产.1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13、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14、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
15、生产力:也叫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指人类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三要素指劳动者(主导要素)、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劳动对象1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简答题1. 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2)马克思并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关系,同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但这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3)马克思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这也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2.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答:(1)它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它是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3)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它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社会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3.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什么?答: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4. 怎样理解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答:(1)生产工具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是把人的劳动传到到劳动对象上的重要物件(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3)生产工具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5. 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是怎样的?答:社会生产力是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的。
(1)人的因素是指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2)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即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6. 怎样理解分工的性质?答:(1)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分工,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2)在剥削社会制度下,分工被剥削阶级所利用。
作为剥削劳动者或强国剥削弱国的一种手段,使分工带有了阶级对抗的性质(3)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分工不在具有借机对抗的性质,但仍存在就社会分工,突出表现为工农业分工、城乡分工、脑力体力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别”。
7.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体制?答:生产关系体系指的是广义的生产关系,它是相对于狭义的生产关系而言的。
(1)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咋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2)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也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方面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体系。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总结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
/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生产关系: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生产方式: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思考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
2)只有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之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的活动才能发展起来。
2、如何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破坏生产力3、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有何异同?1)相同点:都具有客观性。
2)不同点:①经济规律与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②经济规律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③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具有阶级性第二章商品和货币概念: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它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互换劳动的相互关系。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或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经济规律,探索经济发展趋势。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采用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政治经济学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的内容。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分配和交换是生产的结果,消费则是生产、分配和交换的最终目的。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理解现实经济问题、指导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贫富差距、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优缺点、国际贸易与金融等问题。
总之,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它为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简答题:一、请简要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1、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解释生产力是什么)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解释生产关系是什么)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程度。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4、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超前或者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总结)二、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什么?1、商品是社会主义最普遍的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3、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时历史方法的需要。
4、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之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三、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具有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只能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它的劳动的社会性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生产的商品能否卖的出去,若其商品不为社会所需,卖不出去,它的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价值也无法实现,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其他各对矛盾的根源所在。
2、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容易产需脱节,那些适销对路,而且个别劳动量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生产者,其私人劳动就实现为社会劳动,就会在竞争中发财致富,反之,私人劳动就会与社会劳动产生尖锐的对立,就会在竞争中受损变穷,甚至破产,所以这对矛盾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
政治经济学原理要点整理(期末复习必备)
第一章市场经济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形成•P17•市场经济既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机制驱动的经济运行形式,又是为适应这种经济运行形式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体制。
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自然经济是为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一般基础(2私有制决定条件现在表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市场经济的含义(多种)•经济制度•与私有制相联系的经济形式•与商品经济等同•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组织管理体制•与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经济形式•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与调节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和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是以发达的、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和组织、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形式要点:第一、商品经济必须占统治地位第二、市场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二、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1、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一般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联系在一起。
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是与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1)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分化,封建地租形式的变化商人活动的加强,商品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2)地理大发现引发的世界市场革命(3)资本的原始积累•(4)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理由有四:P20——21:•社会化大生产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了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统一的国内市场——具备了配置社会资源、组织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功能;•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扩大——离不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指自给自足经济,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4、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5、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关系或比例由价值决定)7、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8、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1)对立性:两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2)统一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这两个属性。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9、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创造价值(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4)两者对立统一关系:a统一性: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b对立性:具体劳动是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是社会属性,体现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0、商品价值的质: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11、商品价值的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由劳动时间计算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决定商品的价值量1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1)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技术(3)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5、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2)总和的或扩大的(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本身有价值)16、货币:商品交换的媒介,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具有5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17、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五)价值规律18、价值规律:(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3)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考研政 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以及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货币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本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三、资本的流通过程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职能形式的统一。
资本周转是指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的构成。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分别形成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
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全社会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