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育结业论文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篇一《实现公平与效率平衡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摘要: 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求寻求效率与公平的综合平衡的发展,和谐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综合平衡。

认真研究正确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平与效率一、和谐社会的核心本质是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突出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利益公平分配问题,体现本质,突破关键,构建和谐。

和谐社会就是追求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行机会均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要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实现生产重效率与分配重公平的统一。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内在平衡发展1. 强调起点公平(1)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经济、产业的发展,首要的是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

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准入又是首要环节,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合理与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制度的松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难易程度,影响着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影响着经济效率和活跃程度。

而对市场主体情况的分析是对地方经济产业化如何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职责,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使工商工作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统一,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形势与政策论文1(优秀4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1(优秀4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1(优秀4篇)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三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有正义感。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

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

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

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我们上课的形式是老师讲解配合ppt演示。

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得兴趣也很大。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

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

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

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

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

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5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5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自建国以来,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新的基础。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优势的群体,新的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说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首先要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从这些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形势与政策结业大学生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大学生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大学生论文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予以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篇一:《“形势与政策”教学要走群众路线》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只有真正借鉴群众路线基本理念,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提高大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同感,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教学;形势与政策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走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是个独特的政治理论概念,内涵十分丰富,涉及政治观、认识论、方法论等诸多内容,既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也包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还包括一些政治哲学基本问题,诸如人民群众的地位、党群之间的关系、党处理与民众关系的基本原则等等。

理解群众路线先要从“群众”一词入手。

《现代汉语词典》从三方面来界定“群众”的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与‘人民’一词同义;二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三是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是‘干部’与‘群众’的区别。

”本文中的“群众”意指人民大众、平民。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走“群众路线”,言下之意就是“形势与政策”课要与“群众”结合,与“人民大众”结合,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生活、所关注的问题结合。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特定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有双重身份,一是“学生”,二是“人民”、“群众”,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走“群众路线”,意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走“学生路线”,与学生结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专业及思想实际相结合。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走群众路线“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思想性极强,其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提升学生把握形势和执行政策的素养和能力,其目的在于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明确时代责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_形势与政策毕业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_形势与政策毕业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_形势与政策毕业论文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一针对性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环境中,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接收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思潮的冲击。

为此,高等院校有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开设一门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形势与政策》。

针对性是该课程的鲜明特点,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形势政策观,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等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二时效性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无论是国际政治形势还是国内政治形势都一直在变化发展,每一个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势态来适时调整发展政策。

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我国的政治与经济动态来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应与现实发展相接轨,贴近现实生活,由此看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又一特点就是具有时效性或动态性。

三互动性高校学生群体具有自主性强、思想活跃等特点,因而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这一极具时效性、动态性、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应积极与高校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以充分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思考。

尤其要对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高校学生解决疑惑,引导他们正确观察与分析形势政策问题。

由此看来,《形势与政策》课程还具有互动性特点。

四灵活性国家社会发展形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存在可变性、突发性、不可预料性,因此《形势与政策》这一最直接反映国家政治发展动态的课程也就具有了灵活性特点。

这也就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不能拘泥于单一的课本教材,应将《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教学理论与时事政治进行灵活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高校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使其及时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

五知识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国内的历史问题、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现实问题,以及国际社会局势的变化等。

由此看来,《形势与政策》就具有了明显的知识性。

高校学生学习这一课程不仅可以了解本国的社会发展变化,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拓了视野,这也是知识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独特魅力。

形式与政策论文范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范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范文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大学生了解形势,认识社会,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和人类文明的重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形式与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形式与政策论文范文一:当前国际形势分析有些人说: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大众,学习形势与政策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不然,作为一个有国防责任意识的合格公民,学习形势与政策是非常实用和有必要的。

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新兴大国作用进一步加强,世界多极化取得重要进展。

伴随我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以及政治、经济活力的拓展,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和事关国家整体利益的冲突,尤其表现在中国与世界大国和周边邻国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中。

我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处在分裂势力活动日益频繁,与邻国领土领海纠纷不断,并且周边国家和地区战火内乱不断的情况下。

首先是东北亚出现的复杂局面,朝鲜半岛核危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东亚地区另一个复杂局势是中日“东海之争”,日方无理扣押中方渔船和船长,并声称要按日本国内法来处理此事,引起中国民众极大愤怒。

“台独”势力不减,“藏独”、“疆独”势力愈发嚣张,并与国外反华势力勾结,严重危害国家安全。

近日奥地利会见__,疆独头领热比娅表示希望日本买下新疆又引起一阵波澜。

稳定地区形势,成为中国外交处理的又一个课题。

放眼世界,在美国主导下,北约确立了“新战略概念”,扩大了“安全威胁”的范畴。

同时中美关系矛盾增多,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从美在__和售台武器问题上触犯中国底线,到加大在南海诸岛等问题上的介入力度,利用一切机会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导致南海问题高烧不退。

一些西方国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各方面的重要情报。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当前的中美关系。

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

2023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精选14篇)

2023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精选14篇)

2023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精选14篇)2023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篇1一、引言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就业形势分析开始成为人才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

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就业形势分析,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

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

“尽人事,听天命”,对于我们可以控制的,理当全力以赴;对于不可控制的,我们应当抱有坦然接受的胸怀和气度。

要抱着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念。

这样,才能赢得收获。

二、国内大学生就业现状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xx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 32.1%,20xx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 20xx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xx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

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

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

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三、国内大学生就业特点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有关资料表明,从 20xx年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论文800字三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论文800字三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论文800 字三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论文800 字三篇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下面是wtt 和大家分享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论文800 字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 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

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

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

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

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

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

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

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

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

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

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

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开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

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形势与政策论文三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三篇

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形势与政策论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形势与政策论文一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

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

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

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2)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2)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2)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篇二《以“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摘要】分析“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提出“中国梦”教育搭建大学生成才梦与国家梦的桥梁,并探索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成才途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是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当代大学生追逐梦想、渴望成才,扎实推进高校“中国梦”教育活动,高举理想信念灯盏,照亮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中国梦”的提出及基本内涵(一)中国梦的提出。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进的精神动力。

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时,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

2012年11月29日,新任中央政治局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期间,向世人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中国梦”内涵的三个层次。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同志用这样的内涵来概括“中国梦”的三个层次,实际上是对党的报告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想目标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梦的内涵。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三位一体”基本内涵之首。

只有国家富强,中国梦才有坚实基础,才能筑起国家发展繁荣、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强大的物质基础。

“民族振兴”有着更为深远的内涵,是一个更为宽广更为高远的目标和要求,民族振兴包涵了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强盛和祖国统一。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出发点、落脚点。

党和国家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

正如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第一篇: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我们这一代人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波浪出生的,每一刻都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与艰难。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

30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影响和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一、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经济方面: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4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

社会生活方面:改革开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

2007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

而同时,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6.3%,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下降到43%。

2006年1月1日起,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国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

文化教育方面: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28亿,录取人数约5386万,其中,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至2008年的录取人数约4010万,10年间录取人数占改革开放30年来录取总数的75%。

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10多年奋斗,中国终于在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

民主政治方面: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缺乏基本自由,单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户籍制度、票证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把人民牢牢地束缚起来了;那时没有法治,宪法不能保护国家主席,更不能保护平民百姓。

形势与政策结课报告 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课报告 论文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道德进步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在战胜各种挑战中不断前行的。种种失德败德现象,是道德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荆棘,是文明发展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我们既要增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对中华美德的传承光大充满信心和希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的培育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道德建设的自身规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姓名
李胤霖
系部
计科系
成绩Βιβλιοθήκη 学号11311610108
班级
信息安全1班
指导老师
王婷婷
日期
2012.12.7
报告名称
道德风气如何提升
正文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的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血脉里流淌了五千年。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今天,却遇到了“道德的困扰”,道德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整个社会都在思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看待我们的道德状况,如何构筑和坚守我们的道德家园?
道德建设怎么改进
抓住重点人群。道德建设既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又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应大力推动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完善“官德”考评,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公众人物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应该时刻加强自律,树立良好形象,以自身的模范言行发挥积极引领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注重实践养成。道德建设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重在实践的养成。应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把道德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鼓励人们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开展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形式与政策结业论文7篇

形式与政策结业论文7篇

形式与政策结业论文7篇形式与政策结业论文7篇教案计划对于老师是很重要的。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形式与政策结业论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形式与政策结业论文【篇1】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

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

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

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能力。

在学习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时候,我有更多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突破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农业企业流转,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论文800字三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论文800字三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论文800 字三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论文800 字三篇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下面是wtt 和大家分享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论文800 字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 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

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

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

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

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

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

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

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

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

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

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

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开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

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的论文优秀4篇

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的论文优秀4篇

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的论文优秀4篇形势与政策论文1篇一【关键词】就业形势经济新常态结构政策选择对策新時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优化就业政策,为广大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泛的就业平台,成为目前相关部门探索的重点。

加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与政策选择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进行转型发展,新时期我国在就业形势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或挑战,具体表现在:(1)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比较凸显。

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供需发生变化,那么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就业结构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力结构调整和产业机构变化之间未能协同的矛盾更加凸显。

比如常见的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招工难的现象。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投入,没有上升到依靠内涵式发展以及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等发展道路上来,市场劳动力价格低,且没有竞争优势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依然比较粗放,从而导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供给侧结构带来转岗就业的现实问题。

伴随国家供给侧结构进程的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工程有序推进,但是也要看到供给侧结构也会导致一些劳动力出现转岗等情况,进而导致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很多的职工需要转岗就业,面临新的就业压力。

(3)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与就业难度大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

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加凸显,国家对科技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但是也要看到科技进步一定程度上在短时间内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中技术性失业情形的出现,尤其是对于劳动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的群体而言,他们对科技进步方面的认知度不够,甚至存在机器代替人工等作业情况,机器人等智能化工具的推广使用,将会导致很多的工作群体面临失业。

此外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劳动力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工资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进行提高,加上国家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中国企业承担较重的社会保险费率,另外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导致劳动群体人数不断减少,进而出现人口红利逐渐衰减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市场形势的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的满足。

形式与政策课程总结2021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篇】

形式与政策课程总结2021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篇】

形式与政策课程总结2021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篇】形势与政策800字论文篇1《浅析当前中国与国际形势》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

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

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

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

形势与政策1000字结课论文中华文化

形势与政策1000字结课论文中华文化

形势与政策1000字结课论文中华文化一、引言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文化之一,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形势与政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本文将探讨形势与政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启示。

二、形势与政策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1. 文化自信形势与政策倡导“中华文化自信”,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加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种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激励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2. 文化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支持。

文化产业的繁荣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三、形势与政策对中华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1. 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与政策提倡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人们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注入新的理念和元素,使中华文化焕发出更强的生机和创造力。

这有利于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竞争中保持活力和吸引力。

2. 文化融合形势与政策倡导文化融合,提倡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为中华文化的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互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形势与政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导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形势与政策的作用,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本文对形势与政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启示进行的探讨与总结。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与探讨,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目录引言 (2)一、关于伊斯兰恐怖主义 (2)二、产生的原因 (3)三、对当今国际秩序的影响 (3)(一) 严重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二)使得一些国家以此作为其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 (4)(三) 对其他宗教也是一个挑战 (4)四、我们应怎样处理 (4)伊斯兰恐怖主义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引言:ISIS是个有逊尼派背景的起源于基地组织的极端宗教组织,全称是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其头目巴格达迪号称“真正接替本·拉登的人”。

ISIS最初在伊拉克规模小、实力弱,被伊拉克政府军打败后逃到了叙利亚,在叙利亚发动若干次恐怖袭击,继而趁2011年叙利亚内战而发展壮大,直到2013年年底开始反攻伊拉克,800名极端武装分子硬是打败了3万伊拉克政府军,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并且宣布建立横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哈里发帝国”。

然而,其野心并不止于此,而是要在五年内占领整个中东、非洲东部、中部和北部、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黑海东部、南部和西部,亚洲中部和西部,建立一个囊括两河流域和地中海东岸(黎凡特地区)的逊尼派政教合一的国家。

一、关于伊斯兰恐怖主义:我们对“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概念可以做以下阐释:伊斯兰恐怖主义是在伊斯兰教名义下的极端主义,是伊斯兰教政治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它以伊斯兰教为旗帜,以穆斯林极端分子组成的社团或组织为基础,以极端的手段达到其净化信仰、净化宗教、排除异己、确立正信以及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下的“伊斯兰国家”和“伊斯兰社会”的政治思潮和社会行为。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它是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宗教极端主义,本质上属于政治范畴;第二,它是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是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极端形式;第三,它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其目的是通过传播极端思想采取包括暴力在内的极端手段,重建“哈里发国家”,使社会生活全面伊斯兰化;第四,它是一种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极端主义, 而不是其他宗教极端主义。

伊斯兰极端主义不仅在思想上与伊斯兰教主张的六大信仰完全不同,而且在社会行为、政治行为上与伊斯兰教教义有根本区别。

形式与政策收获论文2篇

形式与政策收获论文2篇

形式与政策收获论文2篇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

而学生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老师是错的。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形式与政策的收获相关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形式与政策收获论文篇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收获和感悟【摘要】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我对当代社会的形势与政治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不仅了解了时势,还开阔了视界,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将从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建国61周年的感悟来阐述自己对这门课的收获和感悟。

【关键词】形势、政策、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

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

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大学形势与政治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大学形势与政治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大学形势与政治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并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处事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XX和GJ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从大学生方面来看,有效的大学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的进展史,并从中吸取精华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为XX和GJ服务的理想。

从高校方面来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纠正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偏差,及时掌握思政工作未来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校方的指引作用,提供较多的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为XX 和GJ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从XX和GJ的角度来看,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不断地培养大学生困难奋斗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使其掌握社会主义进展的理论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一)实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结合。

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只是背诵并掌握思政理论知识,并没有与日常的思政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就导致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难以有效地发挥出来。

而日常的思政活动一般都要求大学生参与到社会中,例如,一些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志愿活动和文化调研,等等,这些活动需要与理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最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果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则应积极地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在思政教育的考核中,要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思想实践活动作为衡量指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活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教育结业论文题目: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专业:建环103
姓名:李萌
学号:1002060317
日期:2011年5月5日
[摘要] 从中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以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等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中国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不得不应对环境问题,乃至由环境问题引发的风险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的转移,农村日益成为污染的聚集地,在环境权益保护方面,农村居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农村自身的发展方法也有误区。

我认为,在应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问题之时,必须更加重视保护好农村居民的环境权益;同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行为要建立起有效监督机制,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

[关键词] 农村农药科学生产工业化环境污染经济效益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

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

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

2002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

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

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

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

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 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这就告诉我农村的经济生产必须科学化,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相反的结果,到时候不仅环境被污染,而且经济也没有很大发展,这对人均资源占有率不高的中国来说是很不值得的。

改革开放30年之际,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当我们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的时候,我们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的预期。

然而,依凭这种落后—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我们不得不应对另外一个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问题:环境问题,甚至有时是风险问题。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在发展时段上的不同,也就出现了中国自身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是没有他者经验可以借鉴的。

西方发达国家是依次进入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然而,中国必须同时面临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之难题。

正如邓正来所指出的,“中国自1978年以来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进程,在制度和结构及其后果方面为当下的“世界结构”对中国发生影响提供了可能的通道:一是中国在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支配下一直在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期进入工业社会;二是中国在西方价值的裹挟下正在进行着一场社会转型和制度变革的运动,尽管它的展开极其艰难;三是中国发展所形成的
贫富差距结构导致了环境危险与科技——工业危险并存,而这一情形与近年来所建设的众多核电站叠加在一起,则标示着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进入了第二现代世界的风险社会。

”也就是说,中国社会在向前发展之际,要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悖论。

工业社会的逻辑与风险社会的逻辑是不同的,正如贝克所指出的,在古典工业社会中,财富生产的“逻辑”统治着风险生产的“逻辑”,而在风险社会中,这种关系就颠倒了过来。

他又指出,“阶级社会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我饿!另一方面,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则可以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性代替了需求的共性。


中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下中国对这两难问题的处理。

由于作为后发的国家,同时又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中国在其发展道路上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试错”的方式前进的。

同时又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等诸多问题又增添了这一两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亦或风险防控——问题的复杂性。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中国农村环境污染已不容忽视。

正如前述,中国需要在世界格局之下,处理好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不同的挑战。

而在应对这一挑战之中,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行为及其结果将会与每一位中国人的利益相关,也与企业的效益相关。

一般来讲,处于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比较而言,在这一挑战之中却处于弱势地位。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国家由于地域性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农村居民在维护自身环境权益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而无疑的是,某些地区在发展工业经济的时候,由于缺乏相应的防治污染的技术手段、法规及相关制度,使得该地区的环境处于受破坏状态或是危险状态,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乃至生产环境质量变得越来越糟。

农村居民这种弱势地位可能来自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用于农村环保建设的基金投入不够,工业生产的特点使得污染性企业集中于市郊或偏远乡村,民间缺乏非政府环保组织,等等;二是,源于农民自身的原因,环保维权意识不充实、农业生产劳动量大用于维权的时间和经历少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妨碍农村居民对于自身正当的环境权益的保护。

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

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化发展方式的改变。

在笔者看来,企业的效益不仅仅包括经济效益,而且也包括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的长久获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效益,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了当地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话,那么企业的声誉很难被社会认可,企业也难以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

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提高技术含量,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积极开发可再生资源,减少排污量。

同时,政府要给于大力支持,制定可行性办法和标准,为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良好的外部空间。

简言之,改变工业化发展的方式,必将增进企业的长远效益并为有效地保护农村居民环境权提供了可能。

在清楚地认识中国社会于当下时段的特性——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的双重挑战的前提下,要想有效地保护农村环境和农村居民环境权,必须改变工业化发展方式,同时国家应对农村的发展作出合理并且科学的规划。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参考资料:中国环保网中国环境网《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