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中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现状及完善对策
西部大开发中有关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建议
构成复杂 . 有税收返还 、 过渡期财政转移支 付、 体制补助 、 专项 拨款 、 各项决算补助、 其他补助六种形式 . 且各组成部分的目标 不一致 。体制设计以保证既得利益为主旨, 在缓解地区差异方 面的功能十分徽弱. 而且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西部大
开发的一个重要 目 标是缩小地区差异 , 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均 等化转移支付 的目 。 标 因此, 建立规范的、 以均等化为 目 标的中 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 。 政府闻转移支付是政府 f财政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可 它对整个财政体制的公平性和运 行有多方面的影响。 转移支付制度作为政府筒财政关系的支柱
一
、
把建立政 府 问规 范 的转移支 付作 为完■ 市场经 济体制
的重点来抓 , 从立法上根本解决问题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分税制, 调动了地方组织收入 的积极性 , 实现了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的目 标 ,但与分税制相配套 的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一直未建立起 来。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承包制的特征 。
到整体规 范 。我 国财政 转移 支付 制度改革 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第一次对各地采
一刀切 的做法 , 出于体制规范和统 的最终 目标 应当是逐步将现行 的多种 财 取了 “ 的考虑 , 这也是必要的。 但当运行步人正 政转移支付形式 。 归并为均等化财政转移
一
支付和专项财政转 移支付两大类。前者主 轨后 , 则应充分考虑民族地方的承受能力, 要针对纵向和横向财政不平衡,逐步缩小 予以微词。特别是当党中央发出了开发西
的政策
一
实处, 必须有相关决策部门, 特别是国家综合部 门的可操作性 的法规和措施相应跟上去 , 这样才船使西部地区真正得到转移 支付的实惠。 对转移支付来讲 , 中央的茸的是 明确的, 但要达到 目的 .必须解决 过桥 的问题 , 决落 实的措施 和 法规及其 它一 解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的对策(1)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的对策(1)1999年以来,我国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增加:2000年投入800亿元,2001年多于1000亿元,2002年的投入超过4025亿,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各类财政转移支付补助7330亿元,加上税收返还和一些体制性补助,用于推进地区均衡发展的资金超过10000亿元(吴睿鸫,2007)。
然而,我国实施了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均等化目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财权、事权划分不对称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灶吃饭”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对财权的划分还比较明确,而对事权的划分界定不清晰。
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各级政府之间对事权和财权支出范围的随意和盲目划分,拨付出去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运用随意性很大,产生上下级政府对同一项公共服务重复提供或对某些地区急需的公共服务因上下级政府推诿责任而无人提供的现象,而且事权划分的模糊和财政支出范围划分的混乱导致许多政府机关人浮于事,也很难对其进行绩效审计和考核,很难快速和明确地界定当事人之间的责任分配,由此导致财政支出整体效益的低下。
(二)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尚小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一级的财政收入有将近30%—40%来源于联邦和州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有的基层组织如美国的学区有近60%来源于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
现阶段,我国的中央财政仍十分困难,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
199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2%,到2003年已上升为54.6%。
如果计入预算外收入部分,这一比例约45%。
税收返还是中央政府的法定义务,其目的不是为了扶危济困,更不是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把税收返还看作是地方对共享税收入的分享。
如果把税收返还约4000亿元计入地方收入,中央财政占财政收入的真实比重应该在30%左右。
和国际水平相比这一比例是明显偏低的。
(三)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构成中,用于税收返还及补助的数额偏大,而用于缩小地区差距的数额又偏小。
西部大开发中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
西部大开发中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西部大开发概述1999年,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提高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区域发展格局正在逐步重构。
然而,西部地区之所以发展落后,主要原因是资源禀赋不足和区域交通落后等因素所致。
中央政府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实行了一系列稳定的财政政策,如财政资金增加、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将财政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分给地方政府,以支持地方政府开展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西部地区的经济困难和财政困难,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中央政府通过提高中央转移支付比例,减轻西部地区的财政压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市的支持。
中央政府向财政困难县市提供特别转移支付,以帮助这些县市解决财政困难,保障基本民生需求。
3.改善地方政府债务结构,降低地方政府负担。
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债务置换等方式,帮助地方政府优化债务结构,减轻债务压力。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收入。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有效地增加了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提升了地方政府的承载能力,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实力。
2.优化了地方政府财政结构。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通过债务置换等方式,为地方政府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3.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债务结构,有效地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和财政困难等问题,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多个问题,主要表现为:资金分配不合理、重点领域得不到足够的支持、监管不严格等。
二、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1.1 资金分配方式不科学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采用的是“按省份划定基础标准+按照省份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
首先,基础标准制定时没有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性,导致一些地区得到了过多的资金支持;其次,在适当调整时,往往是权力更大的省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1.2 资金分配标准不清晰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中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资金分配标准和计算方法。
导致各部门在资金分配时难以做到公正、公平。
三、重点领域得不到足够的支持2.1 教育领域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但目前我国在教育领域中所投入的资金却不足。
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2.2 医疗领域医疗领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之一。
但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医生缺乏支持,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四、监管不严格3.1 资金使用情况难以监管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接收到转移支付资金后,往往难以对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
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用途,从而影响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有效性。
3.2 监管部门职责不清晰当前我国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多个监管部门,但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监管工作效率低下。
五、对策建议4.1 资金分配方式改革应该对现有的资金分配方式进行改革。
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经验,采用“按需分配”、“按照地区差异性分配”等方式,实现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
4.2 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制定专项规划、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保障这些领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4.3 监管部门职责明确应该对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一、标题:西部大开发中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背景分析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一直是相对落后的地区。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本篇论文将从政策制定背景、政策目的和政策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该政策进行分析。
首先,制定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背景是中国政府希望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确保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则是为了满足地方政府财政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
此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财政收支平衡、地方财政管理和公共资源的均衡利用。
其次,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向西部地区提供财政支持,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均衡。
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注资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和谐发展。
最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西部地区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政策资金的注入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保的改善,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其次,政策资金的有力投入提升了西部地区的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了人民的民生保障感;最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西部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互动,有利于全国经济的整体稳定和发展。
二、标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一种财政政策,也是一种宏观调控方式。
本篇论文将从财政政策的原理、政府支出的效应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内在逻辑三个方面,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进行经济学分析。
首先,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个具体实践。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支出、税收收入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来源:方向阳; 张应良; 李建勋;《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05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于1999 年6 月,而它真正发展于2000 年。
西部地区在7 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以来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简写为“转移支付”为研究对象,探询转移支付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西部大开发中转移支付的必要性(一) 解决各级政府间财力纵向不平衡,是实行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原因税收和债务工具划分给中央政府集中了较大部分收入。
在分税制改革之初的1994 年,中央财政自给能力达166 %,2000 年中央财政经历改革后最艰难的时期,自给比例降到127 % ,此后,中央财力得到了稳定增长,2004 年的184 %是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之相伴,地方财力自给水平稳定在较底的水平,始终徘徊在50 %、60 %的水平,2004 年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仅为59 %。
由此可见,地方财力的收不抵支现象只能依赖于中央较为充裕的财力支持。
(二) 解决地方政府间财力横向不均衡,是转移支付的另一个原因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出了多个层次,支出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在地区之间的分配也存在较大区别。
以2004 年为例来说明。
中央财政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补助为724 元,在西部的12省市区中,广西只有621 元,四川为619 元,贵州恰为724 元,可见西部部分地区的补助还处于较低水平。
而当年上海市的人均财政补助高达2 257 元,浙江省也达到了773 元。
此外,图1 还告诉我们东、中、西省市地区之间在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上存在巨大差异,地区之间东多西少的局面明显。
这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初衷显然不符,财政转移补助支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二、西部大开发中转移支付的现状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源于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呵 以 肯 定 。 成 我 国 地 区 差 异 大 造 的 一 条 重 要 原 因 是 , 行 的 财 政 转 移 支 现
( 之 刚 ,0 6 “ 畅 2 0 ) 分税 制 ” 改革 至 今 , 我 l 财 政转 移 支 付制 度经 历 了 一系列 壬 {
的 做 凋 日前 , 圈现 行 的 财 税 法 律 体 我 删 涉 及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的 法 律 法 规 主 要
个部委都 参与 了专项资金 的分 享。 同时 , 解作 为原体 制 延 续下 来 的地 方对 央 转移 支付 形式 , 是 从地 方财 这
政 包 十 制 改 革 中 保 留 下 来 的 。 包 f 制
l
l
_§
l
l § 整§
_
国幽
财 税 纵 横
我 国财 政转 移 支付 法律 制度
的现 状 \ 问题 及 对 策
● 冯 梅
我 禹 黢 竹 财 政 转 移 支付 法
罐 制 度 的 浩 鼙 与 现 状
新 中闰 成 立以来 , 同政 府 间财 政 我
转移 l 系受 到 l - 素 影 响 . 是 政 天 lI ^ j 一 一 府 与市 场关 系 的变 化 , 府 与企 业及 市 政
乏f 目前包 括 一般性 转 移 芰付 、 三 l J n 族 地 转 移支 付 、 乡财政 奖补 资 金 等 九 县 种办 式 .其 巾 收 性 转移 支付 最 为 重
要 作 为 地 办 财 政 包 十 体 制 改 革 的 配 套
转 移 支付 的 范 围和数 额 , 合纵 向财政 符 转 移 支付 的模 式特 征 。
民生活 条件 的 改善 。 目前 的 项 支出 但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与完善探析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与完善探析【摘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转移支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规范与完善的探讨以及监督与评估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现行制度的分析,揭示了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强调了规范与完善的重要性。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成为了结论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推动我国财政体制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完善、探析、起源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监督与评估、重要性、发展趋势、推动作用、经济社会发展1. 引言1.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与完善探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移资金以支持地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财政安排。
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与完善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本文旨在深入探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与完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与完善是建立在对转移支付制度起源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
只有在对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完善和发展。
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资金分配不够公平等。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与完善迫在眉睫。
只有通过对规范的探讨和完善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和使命。
通过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与完善的深入探讨,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与完善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转移支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中央政府为了实现区域之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通过在地方政府之间进行资金转移的一种财政分配方式。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财政转移支付是我国各级政府之间进行资源调配和负担分担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制度安排。
然而,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金分配不公、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监管机制不健全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资金分配不公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描述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着资金分配不公的问题。
一方面,财政转移支付中心地区相对富裕,经济发展水平高,而相对贫困的地区则面临资金短缺;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之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差距过大。
对策为解决资金分配不公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自然资源禀赋等因素,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
2. 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信息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使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都能够了解到具体的资金分配情况,促进公众对资金分配公平性的监督作用。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描述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普遍较低。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着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浪费和滥用的问题。
对策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资金滥用和浪费行为,并追究相应责任。
2. 引导地方政府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经济结构调整、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描述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着监管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情况监督和评估不够完善。
对策为完善监管机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提高监管效力。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针对于我国财政支付制度的现状做出分析与探讨,并充分说明现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转移支付制度经验,提出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确保我国各项财政工作得以高效有序实施。
关键词: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现状对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制度对于缓和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提高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均衡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国际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之间还存在差距,现阶段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1.1缺乏完善的财政支付基础首先法律制度基础不完善。
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为财政转移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现阶段,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成熟,总结来说,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财政转移支付法律级别低下、效力差,使其财政支付制度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其次是尚未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主体以及权力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不利于专门的财政机构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统一管理;最后是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法定程序制约,严重阻碍了财政支付运行过程中实现公开性和透明性。
财政转移支付法律支付基础的不健全,从一定程度降低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决策和运行的民主性和规范性。
其次,公共财政制度基础不完善。
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与公共财政的基础属性目标保持一致性,二者均是以实现各级政府之间纵向和横向财力分布不均衡与协调政府之间公共服务的外部性问题。
现阶段,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以至于公共财政支付所具有的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公开性以及法制性等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久而久之,势必将影响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性、公开性以及透明性,进而,难以充分发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有的功能。
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分析及思考
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分析及思考转移支付制度是指政府部门或者政府机构通过向其他政府部门或者社会机构提供资金、资源或者服务的一种财政转移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转移支付制度在政府财政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在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迁和财政体制的改革,转移支付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
本文将对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思考。
一、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分析1.转移支付制度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转移支付的范围逐渐扩大,既包括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扶贫救助,也包括了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2.转移支付制度的分级管理体制较为复杂。
在我国的财政体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关系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之间的财政收支关系不够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倾斜和资源配置不够公平。
3.转移支付制度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一些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存在滥用、浪费等问题,导致转移支付的资金难以真正惠及民生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
4.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不够明确。
当前的转移支付制度在目标设定方面存在模糊不清、多样性、重复性等问题,导致转移支付的效果不够显著,难以真正解决一些贫困和民生问题。
二、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及思考1.转移支付制度的制度设计需要更加合理。
当前的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一些弊端,如政策重叠、资源浪费、地方保护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设计,确立明确的政策目标,并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和结果的监管和评估。
2.转移支付制度的资金使用需更加透明。
对于转移支付的资金使用情况,需要加强透明度,及时公开转移支付的项目、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避免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3.转移支付制度需要更加公平。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思路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思路作者:张家星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12期摘要: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改革后而配套构建的,运行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
随着法治国家的建立,我国需要建立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符合财政法定的要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本质上解决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需探寻本源,否则仅解决表面问题,则可能会激发更为棘手的麻烦。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思路,以推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困境,解决思路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财政转移支付是指国家为了特定的法律和政策目标,依据严格的法律权限和法定程序,将国家财政资金在上下级政府或同级政府之间进行再分配的活动。
在我国,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预算法》,首次将“转移支付”规定于法律中,第16条规定:“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办理特定事项。
”这是我国关于财政转移支付的最高法律效力的规定。
有关财政转移支付的具体办法,《预算法》授权国务院规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困境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建立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完善发展起来的,我国经济体制及财政体制处于转轨时期,有关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在制度选择和法律规定上均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这部分的研究比较集中,尽管具体表述不同,但是各专家学者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现存的问题仍然达成了很多基础性的共识。
对现行制度的总结分析,对进一步推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措施
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措施中国目前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急需加以改进完善。
对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
标签: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1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1.1 政府间财权、事权划分不对称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导致了各级政府之间对财权、事权支出范围的划分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转移支付资金运用的随意性很大,出现上下级政府对同一项公共服务重复提供或对某些急需的公共服务无人提供的情况,且容易导致政府机关人浮于事,导致总体上财政支出效益的低下。
1.2 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构成中,用于税收返还及补助的数额偏大,而用于缩小地区差距的数额又偏小。
如2009年中央财政总支出预算为43865.00亿元,中央本级支出14576亿元,税收返还4934.19亿元,对地方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8854.50亿元。
财政补助因为缺乏科学依据,透明度低,随意性大,常常发生上下级政府讨价还价的问题,缺乏公平性。
专项拨款也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依据和监督,经常被地方政府用为平衡地方财政的工具。
1.3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缺乏监督我国大部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在拨付到各部门之后就无人监控,因此出现了众多的违法利用转移支付资金的做法,这使财政资金难以统筹安排、合理配置,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拨付的目标不符,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1.4 随意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我国目前的专项拨款范围太宽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预算支出项目,并且补助对象涉及到各行各业,同时,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无事权依据,也无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法规和单项事业法规可依,费用分摊标准和专项资金的分配方法都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缺乏客观性,易出现资金使用上的浪费和低效率。
1.5 财政转移支付标准缺乏规范性在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中,没有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测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资金的分配缺乏科学的依据。
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
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近年来,财政转移支付在我国财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进行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首先,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和签订协议来实施,但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容易导致转移支付的不确定性和不规范性。
因此,应该立法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地位、程序和标准,为其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次,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需要加强监督和约束。
在现行制度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存在滥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问题。
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益。
再次,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需要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
财政转移支付涉及到大量的财政资金调配,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应该加强信息公开,让社会各界和公众监督财政转移支付的使用情况。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透明度,防止信息不对称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最后,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需要注重制度创新和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和内容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应该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管理需求。
总之,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研究是当前财政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监督和约束、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以及注重制度创新和改革,可以更好地推动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实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力支持。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建议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首先,国家重视财政转移支付,将其作为重要财政政策工具之一,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其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管理,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绩效评估体系,加强指导和督导,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的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实施机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的支付方式,创新财政转移支付的管理模式;最后,及时调整财政转移支付,制定更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多种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全面小康。
【Introduction】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法律依据,是改革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视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然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Body】一、国家重视财政转移支付,将其作为重要财政政策工具之一,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1强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
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由国家确定的,但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
因此,尽快制定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建立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财政转移支付的执行。
1.2强财政转移支付的实施。
财政转移支付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而出台的重要政策。
必须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实施,促进基层地方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支出,促进基层政府依法理政和有效执政,实现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科学、规范地实施。
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管理,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绩效评估体系,加强指导和督导,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的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实施机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的支付方式,创新财政转移支付的管理模式。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中重要的一环,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方式不够灵活、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受限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优化资金使用方式、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等对策建议。
在总结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展望未来改进方向,希望通过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实现政府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对策、监督、评估、资金使用、财政自主权、改进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财政转移支付作为我国财政体制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调剂财政资源的重要渠道。
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旨在实现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协调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地区间差距较大、财政资金不均匀分配等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因受转移支付的限制而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部分地方政府存在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不当、制度执行不规范等情况,影响了转移支付的效果和效益。
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不合理行为。
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问题与对策研究,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高财政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区间财政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性,还可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促进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意识的提高,推动地方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财政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的对策(一)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的对策(一) 1999年以来,我国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增加:2000年投入800亿元,2001年多于1000亿元,2002年的投入超过4025亿,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各类财政转移支付补助7330亿元,加上税收返还和一些体制性补助,用于推进地区均衡发展的资金超过10000亿元(吴睿鸫,2023)。
然而,我国实施了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均等化目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财权、事权划分不对称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灶吃饭”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对财权的划分还比较明确,而对事权的划分界定不清晰。
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各级政府之间对事权和财权支出范围的随意和盲目划分,拨付出去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运用随意性很大,产生上下级政府对同一项公共服务重复提供或对一些地区急需的公共服务因上下级政府推诿责任而无人提供的现象,而且事权划分的模糊和财政支出范围划分的混乱导致许多政府机关人浮于事,也很难对其进行绩效审计和考核,很难快速和明确地界定当事人之间的责任分配,由此导致财政支出整体效益的低下。
(二)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尚小于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
现阶段,我国的中央财政仍十分困难,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
199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2%,到2003年已上升为54.6%。
如果计入预算外收入部分,这一比例约45%。
税收返还是中央政府的法定义务,其目的不是为了扶危济困,更不是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把税收返还看作是地方对共享税收入的分享。
如果把税收返还约4000亿元计入地方收入,中央财政占财政收入的真实比重应该在30%左右。
和国际水平相比这一比例是明显偏低的。
(三)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的工具。
(四)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缺乏监督长期以来人们对财政部门只管拨款。
不问资金使用方向的现象已是见怪不怪了。
我国较大比例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在拨付到各部门之后就进入失控状态。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各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新的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分配关系得以建立,中央政府在集中较大份额的财政收入的同时,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保证了地方政府的支出需要。
总体上看,转移支付制度日益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项过多,渠道紊乱,难成合力;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导致部分“吃饭钱”变成“干事钱”,专项配套影响基层正常运转;转移支付因素法中,人为因素相对较多而客观因素相对较少;转移支付效率低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从完善指导思想,选择适当的转移支付形式,以“因数法”代替“基数法”,完善我国财政转移制度的法制建设等方面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基数法;因素法一、引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与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改革与制度创新中的公平与效率。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与健全过程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宏观财政政策的基本中介参数,对宏观调控体系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均起到了明显的调节与推动作用。
但大量的事实充分表明,我国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与运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缺陷,严重抑制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内在潜能的有效释放。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客观对待现存问题,深入研究,以期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已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作出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刘恩华和夏建华(2007)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二是规范省级以下的转移支付制度。
三是科学运用因素法,以“因素法”取代传统的“基数法”,统一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思考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思考1. 引言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将财政收入通过政府预算的形式,按照一定的分配规则划拨给其他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的一种财政行为。
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
2. 加强立法工作财政转移支付涉及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需要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
因此,第一步是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立法工作。
应当制定一部财政转移支付法,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目的、原则、范围、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这样可以为财政转移支付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使其更加规范和透明。
3. 确立区域经济发展考核机制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考虑建立区域经济发展考核机制,将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挂钩。
通过这种考核机制,可以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保证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使用。
此外,还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对地方政府在财政转移支付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问责。
4.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机制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机制对于合理配置财政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当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原则和方法。
可以考虑综合考虑地区人口、地区经济总量、地区发展潜力等因素,以确保财政转移支付的公平性和效益性。
同时,还可以适当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竞争性拨款等方式,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5. 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财政转移支付涉及到公众利益,应当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机制。
可以通过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布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数据、决策过程等信息,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透明度和公众监督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听证会、专家评审等方式,充分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财政转移支付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万方数据
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但说到底是一个经济问题, 经济的平等是民族平等的根本基础。在转移支付制度方面必 须既考虑西部民族人口的比重,又考虑民族人口的数量,缺一 不可。四是社会发展水平因素。—个地区经济水平越高,公共 服务水平就越高,需要的转移支付量也就越小。反之,一个地 区经济越落后,公共服务水平就越低,需要的转移支付量也就 越大。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水 平,而且也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在建立西部地区特 殊转移支付制度时,必须考虑其经济落后的因素。 2.建立西部地区特殊转移支付制度原则。一是法律原则。 根据我国国情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要求来制定和建立西部地区特殊转移支付制度办法。二 是公开原则。要及时公开转移支付的测算依据与方法及结果,
西部开发中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现状及完善对策
口焦 娜
【摘要】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事权、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为实现双向均衡而进行的
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西部开发作为一项关系西部复兴伟业的世纪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叉。大开发 的实现,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无疑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西部地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中央宏观调控 目标的需要两方面,探讨了西部开发中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必然性。强调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总体规划上, 不仅要制定法律层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转移支付法),还要健全西部自身的区域法律体系,从而让财政转移支 付法律制度在西部开发发挥更大更好的效益。
・48・
万方数据
数小,而公共事业范围宽、支出增长需求大,使得其获得的实
际利益反而减少,与东部地区的财力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明晰。对于中央事权,我国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负责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 法律、法令,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和其他所属机构 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管理国家的外交、国防、财政、经 济、文化、教育等事务,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据此,我国 中央政府拥有最广泛的事权:行政领导权、行政立法权、行政 提案权、行政监督权、人事行政权、建制权及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而根据目前《宪法>和《地方组织法> 所规定的地方政府事权也很大,包括:行政执行权、行政领导 权、行政监督权、行政管理权、人事行政权等其他事项的办理 权。把目前法律规定的中央政府事权和地方政府事权作一比 较,我们可以看到:宪法明文规定的国务院职权是极其广泛 的,几乎涵盖了所有方面。就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而言, 除了少数事权,如外交、国防等专属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拥 有的事权几乎全是中央政府的事权翻版。也正是由于事权划 分的模糊,致使中央政府陷入了繁杂的小事之中,没有太多的 精力考虑全盘的事务,也使得地方政府在处理本区事务中受 到财力及权限的束缚而表现出缺乏责任感的状况。基于以上 原因,对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范围必须依法重新划分,对地方事 权的界定也有待进一步明晰。 (2)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不合理。我国地区间财政资 金的横向转移是通过中央政府集中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实现 的。但是,由于这种横向转移的过程是与中央政府直接增加 可用财力相向而行的,因而对中央增加的财力是用于中央本 身开支,还是用于补助某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在认识上难免不 一致。另外,在财力转移上,也没有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计 算公式和测算办法,资金的分配缺乏科学的依据,主要体现 为:第一,分配透明度不高。许多补助分配缺乏科学依据,具 有较大随意性,常常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元法达到财政转 移支付理应达到的效果;第二,过渡期转移支付补助不足。这 种补助虽然考虑了一定的因素按公式分配,且只分配给中西 部地区,是为了真正起到缩小地区间差距的作用,但受以上财 政转移支付方式和中央财力限制,实施力度很小,而且其分配 办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不规范。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 付制度仍然保留了原有的体制,即资金双向转移模式。也就 是说,实际工作中还可能存在资金由下级财政向上级流动的 现象,这将会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且增大了财 政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不利于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现 今税收返还是我国无条件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它是以维持 既得利益为前提的,形成了~省一率、~省一额的非常不规范 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西部由于受原有经济水平的限制,财 政收入低,所获得的财政返还也低;而东部经济发达,财政收
亿元。据了解,此项补助每年还会随着中央财力的扩充和民 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国家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子彬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专访时说: “西部地区经济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2000—2004年, 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8.5%、8.8%、10.O%、11.3% 和12.7%,比1999年的7.2%明显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增速大幅提高,5年年均增速在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保 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2004年有望超过2,000亿元,比1999 年增长近一倍;商品进出El贸易总额大幅增长,其中2004年 为367.3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3倍。”可见,我国的财政转 移支付制度已日益成为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它的实施在缩小地区问发展的差距,均衡公共服务水平差异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社会 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能力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 善,边境安全稳定和边贸的开发与扩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西部开发中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存在 的问题。 1.西部自身相关配套法律的不健全。目前我国西部开发 面临投资环境差,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落后等不 利条件。而改善西部投资环境,既要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 设,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市场观念、法律制度等软件建设。因此 制定相应法规,将一些有益的制度创新固定下来,长期利用就 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西部地区显然缺乏这一系列的配套法 律法规。 2.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实 行的《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缺 陷。以至于有观点认为:该办法是有利于发达省市,不利于贫 困地区;有利于扩大差距,而不利于缩小差距。特别是针对西 部“富饶的贫穷”现象(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中央财政的 转移支付数量在逐年增加,但益系数就越小,公共产品
的投人产出效率就越低。二是贫困因素。由于自然条件、经济 基础、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等因素,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贫困面 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的问题。而西部地区的财力又薄弱,供 需矛盾加大了西部地区的扶贫难度与开发难度。因而必须考 虑加大这一地区的转移支付量。三是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是
入高,获得的财政返还也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西部 财力分配的不均,使得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地区问财力分配 不均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依然未能解决,不能充 分体现财政均衡的原则。 (4)中央对地方的专项支出效果不佳,对西部各地区缺 乏扶持力度。中国目前的专项补助内容庞杂,除了一部分专 款目标定位明确外,相当部分专款未与中央政府的特定政策 目标相联系。从专款覆盖范围上看,几乎设计了所有支出项 目,既有中央事务由地方负担支出,出现中央政府职能“缺 位”的情况,又有地方事务由中央安排支出,出现中央政府职 能“越位”的情况。同时安排项目的多少和数额大小主要取 决于地方政府的讨价还价能力,使中央财政的专项拨款实际 成为各地的固定拨款。西部地区在这种讨价还价竞争中缺乏 明显的能力和优势。 (5)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有效的外部法律监督。对转 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效率损失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被挪用。在缺乏 有效监督、惩治和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当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 的支出偏好排序不一致时,资金挪用行为就会出现。二是资 金被截留。在多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省、地级政府将 中央拨付给贫困地区的专项拨款层层截留,真正落到实处的 资金大打折扣,其结果将严重损害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出现 背离财政转移支付目标的趋势。 总之,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是按照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 《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来执行的,它是作为分税制的配 套措施出台的,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十分 明显,表现在转移支付在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 而导致目前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没有从立法上根 本解决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即不能以立法的形式保证与监 督转移支付的及时足额到位。因此,上升至立法层级体现转 移支付的规范与科学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完善我国西部开发中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西部区域法律体系。通过立法开发欠 发达地区,美国、德国、日本等都有成功的范例。我国西部大 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少需要30—50年时问,这样一个 大跨度的时间范围,十分需要构建一整套包括财政转移支付 制度在内的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该体系制定过程中,应 结合国外的立法经验,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 西部地区属于我国的民族聚居地,也是我国的落后地区,在健 全法律的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其特性。重点包括:一 是地域因素。西部地区地域面积较大,人口密度较低,因此如
【关键词】转移支付;西部开发;法律制度;完善对策 【作者单位】焦娜,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作为中央的重要发展 战略已被列入新的十一五规划。我国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发 展所需资金量大,在通过市场利用东部及其他发展因素的同 时,利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选择科学、合理、实用的转移 支付方式带动引导社会资源、促进西部开发是这一历史进程 中政府配置的必然选择。而我国现行的《过渡期财政转移支 付办法》对此制度的规制与西部开发的宏观战略目标存在相 当差距。因此,建立完善的适应西部开发的财政转移支付法 律制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西部开发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其法制现状 (一)当前我国西部开发中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概 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纲要》提出:落实和深化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 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 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逐步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 支付的规模。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 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中 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安排,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地区。对国家批 准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工程所需的粮 食、种苗补助资金及现金补助,主要由中央财政支付。对因实 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而受影响的地方财政收 人,由中央财政适当给予补助。不难看出,中央财政对西部的 转移支付,呈现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逐渐加大、专项补助基金 分配进一步倾斜的趋势。中央对西部的转移支付方式主要 有:税收返还、体制补助、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过渡期转移支付 等。此外,国家还对西部给予了大量的专项转移支付,广泛用 于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投入、生态环境保护、重点 技术改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等。中央财政从2000年 起,专门安排了针对西部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 2000年为25.53亿元,2001年达到32.99亿元,净增加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