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下学生发展潜质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若干思考

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若干思考



》 童萋拿 .期圈 -
维普资讯
绩 的 比例 上 ,今 年 将 过 去 的各 占 5% 改 为 笔 试 占 0 6% , 0 增加 了 1% 的权 重 。 以中学推荐 为 主主要 是 0 从 可操 作性 的角度 出发 , 因为 相对 而言 , 中学 对考 生 的 了解更 全 面 、 客观公 正 。 大笔试 的权 重则是 考 更 加 虑 到 自主招 生是在 高考 基础 上进 行 的 ,中学 阶段 是 打基 础 的 阶段 ,如果 文化课 太 差就难 以胜任大 学 的 学习 b。清华大学今年 自主招生与去年相比最明显 】 的变化 是全 部采 取 网上报 名 ,这样 做主要 是便 于 管 理。 一方面学生递交申请资料、 查询是否入选会更迅 速准确 , 另一方面招办也好对材料进行存档统计。 而 中 国人 民大学 则放 宽 了报考 的条 件 。去年 规定 申报 自主招 生 的理 科 特长 生须 参加 “ 国 中学 生学 科奥 全 林匹克竞赛 ,获省级赛区一等奖或两个以上 ( 含两 个) 学科的省级赛区二等奖”今年则改为“ , 在全国中 学生学科竞赛 中取得优异成绩或在科技创新方面成 绩突出、 具有培养潜能”他们的解释是 , 。 去年的条件 限制 得太 具体 , 不利 于全 面选拔 优秀学 生 , 修改 之后 可 以让更 多 的考 生纳人 选拔 范 围 【。从 自主招 生改 3 】 革的初衷来讲 , 各高校获得的 5 %招生 自主权 , 应该 面向那些高考成绩并不太好 ,但综合素质较高的高 考考生, 面向那些总分并不太高 , 但某个学科成绩特 别优秀或在某个方面有发展潜质的专才、 偏才。 而实
己的初 步 思考 。
关键 词 : 高校 ; 生改 革 ; 招 自主招 生 ; 考 思
着我 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 根据 择优录取的原则。2 0 年 , 04 实行 自主招生 的高校数 8 选拔方式也改为学校推荐和 旦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录取制度改革, 目进一步扩大到 2 所 , 进一 步扩大高校在招生中的 自主权 , 促进素质教育全面 开展的有关精神 ,高校 自主招生也逐渐排上了议事 日程。从 20 年起教育部分三批批准了北京大学、 03 清华大学 等 4 所高校开展 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 2 工作。在教育部的改革方案中,高校 自主招生的 目 的是逐步改变 “ 一考定终生” 实现 “ , 不拘一格降人 才” 给试点高校提供 自主选择 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间 , 和舞 台, 允许校方经过严格、 合理 的选拔程序, 可以 将一些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控制线但可能通过正常 高考进不 了 自己学校 门槛的“ 专才”“ 、偏才”“ 、怪才” 尽可收入 “ 囊中” 。但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 , 事实情 况却并非如此 , 自主选拔录取变成 了 “ 降低 2 分录 0 取” 没有达到改革的预期 目的, , 也不能满足高校招 收特长生的需求。事实上高校通过 自主招生录取的 学生中高考成绩几乎都达到了学校 的录取分数线 ,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参加统一招生考试也能考取 的, 所谓 “ 才 ” “ 才 ” 不 多 。 偏 和 怪 并 1因此 , 今后 如何 继续 开 展 自主招 生 , 寻找 自主招 生 的有效途 径 , 实现 自主 招生的真正 目的, 是值得我们探讨 的。 对 目前高 校 自主招 生的现 实评 价 20 年 ,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 2 所高校开展 03 2 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 ,同时明确了各校 自主 招生人数不得超过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 的5 , % 规定了自主招生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体现 教育创新 、 素质教育的要求 , 遵循公平 、 公正、 公开 、

大学自主招生学生学习性投入初探——以九所“985”、“211”高校自主招生群体为例的实证研究

大学自主招生学生学习性投入初探——以九所“985”、“211”高校自主招生群体为例的实证研究
复旦教 育论坛
21 年第 9 01 卷第 6 期


论・
大学自主招生学生学习牲投入初探
— —
以九所“ 8 ” “ 1” 9 5 、2 高校 自主招 生群体为例 的实证研究 1
文 雯, 管浏斯
(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 北京 10 8 ) 0 04
摘 要 : 国 高校 的 自主招 生政 策 自实行 以来便 受到 了不 少的关 注和 争议 。本研 究利 用 2 1 “ 我 0 0年 中国 大
有这些特 殊能力和潜 质的学生 , 一方面也指 向高等 另
院校 的人 才 培养改 革——高 等 院校如何 才能 更有 效 地 为这批 学生 提供环 境 、资源及 教学 上 的支持 和引 导, 使其特殊才能 与创新潜质得到更好 的发展 。 基于此 , 究另辟蹊径 , 用“ 本研 利 中国大学生 学 习 性 投入 调查 ” 的 2 1 ④ 0 0年全 国抽样 数据 库 , 以九所 抽 样 的 “8 ” “ 1 ” 95 、2 1 高校 中现有 的 自主招 生群体 为研究 对 象 , “ 习性投 入 (tdn e ggmet” 以 学 s e t nae n)为概念 框 u
W EN e W n,GUAN u i Li —s
( si t o d ct n Tigu nvrt, e ig10 8, hn) I tuefE uai , s haU i sy B in 0 04 C ia n t o n ei j
Ab t a t S n e t e p l y o n v r i e r i n t d n si d p n e t s i lme t d th s d a sr c : i c h oi fu i e st r c u t g su e t n e e d n l wa mp e n e ,i a r wn a c y i y l t fat n i n a d d b t . h se i c lsu y u e aa o S C i a 2 o c mp r . n l z n ic s 0 t t n e ae T i mp r a t d s sd t fNS E- h n 0 t o a e a ay e a d d s u s o e o i 1 0 t e l a n n r c s n e a ir ewe n i d p n e t e r l d su e t n e e a — n 0ld su e t u d r h e r i g p o e s a d b h v o s b t e n e e d n — n 01 t d n sa d g n r l e r l t d n s n e e e t e c n e tf me o k o su e te g g me t . i h ma r v d s f ls g e t n o o iy i r v me t . h o c p a w r f” t d n n a e n ” wh c y p o i e u e u u g si s frp l mp o e n . r o c Ke r s I d p n e t d s i n o t d n s S u e t n a e n ; mp r a t d ywo d : n e e d n mi o fsu e t; t d n g g me t E i c l u y a s e i s

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考条件到选拔方式 、 考试内容 , 具 有明显的城市导 向性 , 不 利于 农村考生和弱势群体的平等 竞争 。从报名条件上看 , 城市 考生 获得各项奖励和拿到各种获奖证 书更加容易 , 更加容易符合报 名条件 ; 而广大农村考生因没有相应 的获奖证书而被拒 绝在考
试范 围之外。
考生好不容易获得 了考试 资格 , 但 是有 3 所较为热 门的学 校采取 面试的形式 是借用公 务 员面试 的方法 , 即 采取 “ 无领 导
从报考条件和选拔标准 来看 , 院校在总体上 多注重考 生的
综合素质 、特殊才能和兴趣 爱好 ,不拘一格选拔 “ 奇才” 、 “ 偏 才” 、 “ 怪才” , 但对于选拔对象的综合素质 和特 殊能力的具体 要 求不一 。以培养学术型人才 为导 向的研究型大学 , 重在选拔某

自主招生入 学学生的培养成果进行 了对比 , 剖析 了目前 自主招
开、 择优录取 的原则 。开展 自主选拔录取改 革试 点 , 是深化 高等
学校 招生考试 制度改革 的重要举措 。要通过 自主选拔 录取改 革, 切实选拔有创新精神 、 综 合素 质高和实践能 力强 的人才 , 发 挥积极 导向作 用 , 引领社会高考文化 , 推进素质教 育深 入实施 。 各试 点高校要 高度 重视 , 把选拔一流人才 作为建设一流大学 的 重要 内容 , 结合本校 办学特色和专 业要求 , 建 立健全创 新人才
高 教 研 究
【 摘 要 】 自主 招 生 是 高 校 适 应 自主 办 学和 素 质教 育要 求 而 实施 的 重 要 变革 , 受 高校 、 政府 、 社 会 舆 论 推 动 。 这 项 改 革 增 强
了招 考 的 选 择 性 与 适 应 性 , 但 也存在公平与效率等 方面的 突出 问题 。本 文 以 一 所 院校 为例 , 分析 自主 招 生的 教 育 公 平 成 效 , 对

考研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改革,于考研有何启示?

考研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改革,于考研有何启示?

考研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改革,于考研有何启示?近日,在距离2015年高考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一些高校发布了自主招生简章,观察对比可知,自主招生较之以前发生了不少变化。

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呢?一个国家对于教育的总体方针政策都是一以惯之的,不同考试之间,体现的教育理念和对人才的需求却是相同的。

那么由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改革,影射到考研上,可以引发我们哪些思考?下面凯程考研辅导名师为大家独家解读。

项目自主招生考研规范、严格全面公开。

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5%)。

这是自主招生施行12年来,对自主招生政策最具体,也是最为严格的一次规范与完善,对于考试形式、时间、内容都做了严格限制。

取消在职联考,统一并入统考个性化设置招生条件一般要求有竞赛获奖才可以,但部分清华、北大等学校有其他标准,根据各自情况来确定考核方式。

自主命题降至本地一本线MBA提前面试异曲同工合理多次综合考察申请学生既要参加全国统考,又要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

平时成绩、高考成绩、高校测试均需参考。

初试+复试+破格侧重专业素养及创新素养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尤为看重。

学术论文、专业奖项,考研破格录取照顾特殊地区/专业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共有9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其中,面向全国开展自主招生的高校共有77所,均提出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照顾专业等借鉴国际自主招生的院校有“四大联盟”之分,它们分别是“北约”、“华约”、“卓越”和“京都”名校联盟,清华、北大、浙大等名校都是联盟成员。

常春藤联盟以上表格的对比,很明显可以看出,两种考试都有相互借鉴和相互沿袭的元素,体现着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是十分明显。

自主招生政策的改革,更明确了高校选择人才的方向。

高考和考研均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为的是选拔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适的人才。

近年来,国家强调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强调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上海高考自主招生政策

上海高考自主招生政策

上海高考自主招生政策
一、政策目标
上海高考自主招生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该政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升学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报名条件
1. 具有上海市常住户口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2.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具备一定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获得全国性竞赛奖项、发明创造等方面表现优异;
4. 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三、选拔方式
1. 报名:符合条件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招考热线”网站进行报名,并按照要求填写相关信息。

2. 初审:高校根据学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初审,确定初审合格名单。

初审结果将在报名网站上公布。

3. 考核:初审合格的学生需参加由高校组织的考核,考核形式包括笔试、面试、实验操作等。

考核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4. 录取:高校根据考核成绩和招生计划,择优录取自主招生学生。

录取结果将在报名网站上公布。

四、录取待遇
1. 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可享受一定的录取优惠政策,如降分录取、专业调剂等;
2. 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与普通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案、教学管理等方面一致,享受同等的学籍管理、奖助学金等福利待遇;
3. 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表现优异者,可获得相应的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涉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

在教育实践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现状,本次实证调查的对象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

调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群体,通过统计数据了解学生在核心素养各方面的表现。

访谈则主要针对教师和家长,了解他们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看法。

通过实证调查,我们发现我国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存在以下优势:具有较强的信息素养能力。

学生普遍能够较好地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多数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主动探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较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合作,具备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因循守旧,缺乏新颖独特的想法。

一些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于权威和传统观念的依赖较强,难以独立思考和判断。

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在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困难,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针对实证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挑战传统观念,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学校可以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逐渐提高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关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思考与建议

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 内容之一,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 的要求。
通过自主选拔录取,高校可以更加灵 活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提高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自主选拔录取能够让高校更加注重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选拔出更 加优秀的人才。
自主选拔录取可以避免单一的高考成 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局限性,更加 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高校应建立公正、透明的选拔机制,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和程序 ,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统一评价标准
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评 价体系,提高选拔质量。
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过程进行全程监 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THANKS
注重综合素质评价
在选拔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术 成绩、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以全面考 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选拔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 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人才选拔需求。
加强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自主选拔录取的监督 机制,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公平、 公开。
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自主选拔录取能够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提高整体的 教育质量。
自主选拔录取能够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教学水 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03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改进建议
完善选拔标准
制定科学、全面的选拔标准
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全 面的选拔标准,确保选拔出具有潜力和特长的优秀学生。
加强信息公开透明

高考自主招生政策7大变化

高考自主招生政策7大变化

高考自主招生政策7大变化2016高考自主招生政策7大变化考生和家长们该如何准备2016年自主招生的申请材料呢?哪些学生适合通过自主招生进入理想大学?面对自主招生新政,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子女们如何才能获胜?自主招生的流程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自主招生新政总体上是政策收紧,但更加科学,更加公平、合理。

尤其是对平民百姓子女中有特殊才能的孩子来说,是个机遇,必须去抓。

下面说说具体的政策:1、试点不扩大,比例不增加自主招生是从2003年开始的试点。

目前77所高校面向全国招生,13所高校只面向本省招生。

自主招生名额占总的招生比例,过去最高5%,2016年应该不会有变。

2、不得向中学分配名额3、不搞校长推荐4、采用考生自荐新政中报名环节与往年相比有重大改变。

文件中是这样说的:“考生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搞校长推荐和学校推荐了,学生自己申请。

而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都可以提供推荐材料,但要对其真实性负责。

社会团体有哪些?比如科技协会、航模协会、物理学会、作家协会、书法协会、文联、少年宫、科技馆等专业机构。

和您的孩子参加过的活动相关的,都可以请他们出证明材料,只要是真实的就行。

另外,学生申请,也没有限定只申请一所高校,那就意味着可以向多所高校申请。

5、对中西部、农村考生适当倾斜文件中说: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申请考生适当倾斜。

对中西部和农村考生,机会会增加一些。

6、取消联考,考核以面试为主,笔试原则上不超过两门取消联考,北约自动解散、华约也不会存在,卓越也就不再卓越了。

自主招生应该招有特长的.学生,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各个高校也应该有你的特色,招你特别想要的学生吧,搞“小高考”式的联考就不合理。

考核以面试为主,笔试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改变“小高考”,更符合自主招生的意图。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现状,本文开展了一项实证调查,旨在揭示我国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期望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覆盖了全国多个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群体。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等多维度分析,以揭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次实证调查,我们期望能够发现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优势与不足,为教育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过程中应当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具有深远影响。

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已有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知识与技能,更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新思维、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应对当前的学习任务,更是其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

同时,学者们还对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我国学生在不同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这些研究不仅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践指导。

学者们还关注了核心素养与全球教育趋势的关联。

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

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

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自主招生,作为普通高中招生政策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选拔具备特殊才能或潜质的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入学渠道。

自主招生的政策旨在通过综合评价,挖掘潜力,培养优秀人才。

本文将从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目的、录取方式、评价标准以及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目的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目的是为了选拔具有特殊才能、潜质或者对某个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加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培养机会。

与传统的统一命题考试不同,自主招生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为学校选拔发展有潜力的学生。

二、自主招生政策的录取方式自主招生政策的录取方式相对自由,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选拔方式。

一般来说,自主招生包括考试与面试两个环节。

考试环节主要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才能,例如学科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等。

面试环节则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和潜力。

三、自主招生政策的评价标准自主招生政策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科成绩、综合素质和潜力发展。

学科成绩是评价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综合素质则主要考察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表现,包括学术能力、领导才能、实践经历等。

而潜力发展则侧重考察学生在未来发展潜能方面的表现,例如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四、自主招生政策的优势自主招生政策在选拔人才方面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与传统的统一命题考试相比,自主招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潜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

其次,自主招生能够挖掘那些在传统考试中可能表现不出来的特长和优势,并培养这些学生的潜质。

最后,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五、自主招生政策的不足自主招生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自主招生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包括考试的组织和面试的安排等,增加了学校的工作量。

其次,自主招生的选拔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现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评价的公平性。

高中自主招生政策解读

高中自主招生政策解读

高中自主招生政策解读自主招生政策是指学校为了选拔优秀的学生,而独立制定的招生政策。

它旨在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从而在大量优秀学生中选拔出最适合学校发展的候选人。

下面将从政策背景、评价标准、政策实施过程等方面对高中自主招生政策进行解读。

一、政策背景高中自主招生政策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升学考试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问题。

传统升学考试主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样化,并不仅仅依赖于学科成绩。

因此,制定自主招生政策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引进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评价标准高中自主招生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科素养、学术兴趣、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首先,学科素养是衡量学生学科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准。

学生成绩、学科竞赛等都能体现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

其次,学术兴趣主要关注学生对特定学科的兴趣程度。

学校通过观察学生在学科研究、科普实践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术兴趣。

第三,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等。

学校通过学生在竞赛、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社会责任是关注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贡献度。

学校通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团服务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

三、政策实施过程高中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准备阶段、报名阶段、选拔阶段和录取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学校和教师对招生政策进行宣传和解读,向学生提供政策相关的材料和指导。

报名阶段是学生正式申请参加自主招生的阶段。

学生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提供成绩和申请材料等。

选拔阶段是学校对报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阶段。

学校可以通过考试、面试、作品展示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录取阶段是学校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录取学生的阶段。

录取结果通常通过公示的方式进行,公示期过后,学生须按照学校要求办理入学手续。

四、政策优势高中自主招生政策具有很多优势,可以提高学校引进优质生源的能力,培养更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大学自主招生方案

大学自主招生方案

大学自主招生方案引言:大学自主招生是一种独特的招生方式,以选拔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学生为目的。

相对于传统的高考录取制度,大学自主招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身特长和潜力的机会,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更多的多元化招生渠道。

本文将介绍大学自主招生方案,包括其背景、实施方式以及对学生和高校的影响。

一、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高考录取制度在选拔学生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和潜能。

为此,大学自主招生应运而生。

大学自主招生类似于国外的大学申请制度,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面试等方式,选拔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学生,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实施方式大学自主招生的实施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选拔标准制定: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校定位的选拔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学术成绩、特殊才艺、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

2.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学生需要提交个人陈述和推荐信,以展示自身的特长、兴趣和潜力。

3.学业成绩评估:学校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包括学科成绩和综合评价等,用以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

4.面试环节:学生通过面试环节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5.综合评价:学校会综合考虑以上各个环节的成绩和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确定录取名单。

三、对学生的影响大学自主招生方案对学生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多元化录取机会:传统高考制度注重学科成绩和笔试能力,而大学自主招生将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特长。

这为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的机会。

2.个性化培养:大学自主招生方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

3.提高学术竞争力:参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通常具备较高的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在经历了选拔的过程后,他们更容易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并获得更好的学术成绩。

高校自主招生的利与弊

高校自主招生的利与弊

高校自主招生的利与弊高校自主招生旨在选拔具有特殊才能、特长及潜质的学生,以丰富大学的多元化人才队伍。

然而,这一制度不仅存在一些优势,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校自主招生的利与弊。

一、利1. 个性化选拔:与传统的统一考试招生相比,高校自主招生更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发掘,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面试、陈述、作品展示等环节,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领导能力以及特殊才艺。

2. 多元化人才队伍:高校自主招生对选拔目标没有严格的学科限制,倾向于招收具有特殊技能或特长的学生。

这样的招生方式有助于促进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和学科交叉,为大学带来不同领域的人才,丰富了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3. 激励学生发展:高校自主招生允许学生展示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社会服务活动。

这种选拔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动力,有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弊1. 不公平竞争: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学校有较大的自主权,选拔标准相对模糊,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的现象。

有些学生可能通过家庭背景、财务资源等途径获得更多机会,与其他条件相近但没有获得同等机会的学生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

2. 标准不一致:不同学校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实施标准和录取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选拔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这可能使一些优秀的学生因为没有符合某所学校的偏好而失去机会,或者因为某些学校招生标准过于宽松而降低了选拔的公平性和质量。

3. 偏离教育导向:某些高校自主招生重在学生的特长和特殊技能,可能导致一些学生过度追求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科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过于强调特长,可能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均衡,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总结起来,高校自主招生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竞争和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为了使高校自主招生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应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选拔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全面评估,保障选拔的公平性和质量。

自主招生实施方案

自主招生实施方案

自主招生实施方案自主招生是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为了发现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学生,通过特殊的选拔方式建立起来的一套独立于普通招生渠道的选拔、录取机制。

在传统的高考制度下,自主招生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提供了多元化的录取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主招生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确保选拔录取的公平公正,保障学生的权益,提高招生质量。

下面是一份自主招生实施方案的内容。

一、自主招生的宗旨和原则(一)宗旨:自主招生是为了选拔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学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人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所有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均享有平等的录取机会,不因个人背景、家庭条件等因素而对其造成不公平待遇。

2. 高标准原则:自主招生考核标准应与普通招生相对应,确保录取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和潜力。

3. 多元化原则:自主招生考核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选拔方式和评价标准。

4. 公开透明原则:自主招生考核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考生和社会公众对选拔录取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和监督。

二、自主招生的流程(一)选拔范围:自主招生面向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高中毕业生。

(二)申请与初审:学生通过网上填写申请表格进行初步报名,提交个人简历、目标和动机陈述等相关材料,学校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学生进入面试或考试环节。

(三)面试或考试:学校组织面试或考试环节,通过对学生的学术、特长、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学生的整体能力。

(四)综合评议: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议,综合考虑面试或考试成绩、学术成绩、特长表现等因素,确定录取名单。

(五)公示与录取:学校将最终的录取名单在规定时间内公示,并进行录取工作。

(六)备案与确认:学校将录取名单报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通知录取学生进行确认。

三、自主招生的考核方式(一)面试方式:通过面试考核,全面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专业兴趣、创新能力、领导潜质、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自主招生政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自主招生政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自主招生政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自主招生政策是指高等教育机构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特定的选拔方式,对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学生进行选拔录取的政策。

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自主招生政策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自主招生政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传统的高考制度通常只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和综合素质,而自主招生政策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

通过自主招生政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申请,展示自己的优势。

这样一来,那些在传统高考中可能被忽略的学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政策,展示自己在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才能,从而获得更多的录取机会。

其次,自主招生政策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高考制度通常只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

然而,自主招生政策要求学生在学科成绩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其他特长和能力。

这就迫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之外,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生们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艺术表演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这种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自主招生政策提高了高校录取的公平性。

传统高考制度往往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学科成绩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容易出现偏差。

而自主招生政策则通过多元化的选拔方式,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质。

不再仅仅看重学科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经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这样一来,学生的录取机会更加公平,不再仅仅依赖于一次考试的成绩,而是通过多个环节的综合评估,更加客观地评判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然而,自主招生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投入,给高校和教育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自主招生政策的选拔过程相对复杂,容易出现不公正和腐败的问题。

一些学校可能会通过关系和金钱等方式干预选拔结果,这严重损害了自主招生政策的公信力。

高校招生政策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研究

高校招生政策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研究

高校招生政策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研究一、高校招生政策概述高校招生政策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分配、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社会需求的满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校招生政策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高校招生政策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1.1 高校招生政策的核心要素高校招生政策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招生规模、专业设置、选拔机制和培养目标。

招生规模决定了每年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专业设置反映了高校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选拔机制涉及学生进入高校的方式和标准;培养目标则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1.2 高校招生政策与社会需求的关系高校招生政策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社会需求是高校招生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高校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

另一方面,高校招生政策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二、高校招生政策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的问题分析2.1 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社会需求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

例如,新兴产业的兴起需要大量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传统产业的转型也需要人才具备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知识。

2.2 高校招生政策的滞后性当前,一些高校的招生政策存在滞后性问题,即招生政策的调整往往落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

这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某些急需人才的领域却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

2.3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导致专业与市场脱节。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前景。

2.4 选拔机制的单一性目前,许多高校的选拔机制仍然较为单一,过分依赖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选拔机制难以选拔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024年学生学习自主性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学生学习自主性发展研究》范文

《学生学习自主性发展研究》篇一学生自主学习性发展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还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内涵与重要性学生学习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独立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时间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负责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学习自主性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学术成就、自我价值实现以及未来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依赖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指导,缺乏自主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2. 尝试阶段:学生开始尝试独立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但仍然需要外界的监督和指导。

3. 自主阶段: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负责。

四、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因素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家长的参与程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 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态度等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等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产生影响。

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估学习进度和效果,调整学习策略。

高等教育自主招生操作手册

高等教育自主招生操作手册

高等教育自主招生操作手册一、自主招生政策背景高等教育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招生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选拔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该政策自实施以来,对于推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自主招生基本原则1. 科学选拔: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自主招生机制,通过科学、公正的选拔方式,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2. 公开透明:自主招生的政策、程序和录取结果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3. 综合评价:高校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综合素质、特长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价。

4. 择优录取:高校应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对自主招生候选人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筛选。

三、自主招生主要流程1. 制定方案: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主招生方案,包括招生计划、报名条件、选拔方式、录取标准等内容。

2. 发布简章:高校将自主招生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发布自主招生简章,明确招生对象、报名时间、考试科目、录取程序等信息。

3. 考生报名:符合条件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报名,并提交相关材料。

4. 资格审核:高校对报名学生进行资格审核,确定参加选拔的考生名单。

5. 考核选拔:高校对考生进行考核选拔,包括笔试、面试、体质测试等方式。

6. 结果公示:高校将考核合格的学生名单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7. 录取手续:经过公示无异议的学生可持录取通知书办理入学手续。

四、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与形式1. 笔试科目: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要求,笔试科目一般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

2. 面试形式: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特长和应变能力等。

面试形式可以采取单独面试或小组面试等多种形式。

3. 体质测试:考生需参加由高校组织的体质测试,测试项目一般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五、自主招生优惠政策与限制条件1. 优惠政策:自主招生入选者一般可享受降低一定分数录取的优惠政策,具体优惠幅度和适用范围根据不同高校和学科要求而有所不同。

自主招生研究生

自主招生研究生

自主招生研究生自主招生是指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组织和实施本校的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的一种招生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招生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潜力发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表现、科研能力、创新潜质、实践能力等方面,以确定哪些学生适合进入该校攻读研究生学位。

首先,自主招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以学术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潜力。

而自主招生则通过面试、综合素质评估、小论文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样更加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避免了单一成绩评判的不足。

其次,自主招生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

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学校会考察学生的科研经历、发表论文、获奖情况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潜力,对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

这促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关注科研,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第三,自主招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主招生中,学校会通过实践经历、社会活动、实习实训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和潜力的方式,可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研究生。

自主招生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的方式,也是一种为高等院校选拔合适的研究生的重要渠道。

通过这种方式,高等学校可以更好地筛选出适合本校专业和发展方向的研究生,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之,自主招生是一种根据高校特色和需求自主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的方式,它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发展,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以及实践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研究生招生方式,自主招生更具有针对性和公正性,能更好地选拔出适合高校专业和发展方向的研究生。

因此,自主招生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自主招生政策

上海自主招生政策

上海自主招生政策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教育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上海自主招生政策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上海自主招生政策进行深度解析,探讨其背景、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一、上海自主招生政策的背景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考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人才选拔方式。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各地纷纷推出了自主招生政策。

上海作为国内教育高地,自然也不甘落后。

自XXXX年以来,上海开始实施自主招生政策,旨在为高校提供更多的人才选拔机会,同时也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二、上海自主招生政策的目的上海自主招生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通过自主招生,高校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从而选拔出具有特殊才能和优秀潜质的学生。

此外,自主招生还有助于推动高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三、上海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情况自实施以来,上海自主招生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自主招生的行列中,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

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了心仪的高校。

此外,上海市教委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以确保自主招生的公平和公正。

四、上海自主招生政策的未来展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上海自主招生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一方面,政策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政策将更加注重公平和透明,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自主招生政策还可能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更加科学、精准地选拔人才。

总之,上海自主招生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措施。

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一政策,相信上海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下学生发展潜质实证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作者简介:田甜(1982—),女,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华中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田甜摘要:国家实施自主招生政策的目的是选拔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的优质生源。

对H 大学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度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在校生分样本中,自主招生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及发展素质四个维度的发展水平显著优于非自主招生学生;毕业生分样本中,自主招生学生在毕业时的发展质量、毕业后的就业质量两个维度的发展水平显著优于非自主招生学生。

因此,自主招生政策确实选拔了更具发展潜质的学生,建议继续深入贯彻新高考改革方案,完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设计,树立“招生即培养”的工作理念,确保自主招生政策充分发挥选拔其根本职能。

关键词:自主招生;发展潜质;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独立样本T 检验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8)05-0146-07一、问题提出与文献评述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22所重点大学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自主选拔录取,此后每年教育部都在增加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的数量,截止到2017年,全国已有90所高校被纳入部属高校自主招生体系。

自主招生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招收具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

[1](p108)[2](p12)然而,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是:现有自主招生政策是否真正选拔出了更具发展潜质的优质生源呢?在现有招生政策下选拔出的自主招生学生(以下简称自招生)群体,与非自主招生学生(以下简称统招生)群体相比,是否具备特殊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质,具体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只有清晰地认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积极探索、合理设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甄别出具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同时,也能让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有效地为这批学生提供资源及教学上的支持和引导,使其创新潜质与学科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

早期文献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宏观描述和质化分析,或基于应然式的规范研究,而从实证角度关注这个政策是否真正选拔了具有创新潜质与学科特长的学生的研究并不多见。

[3](p46)[4](p15)[5](p40)现阶段,研究自主招生政策生源选拔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如侯佳伟使用描述统计分析了自招生与统招生入学后在学习、身心健康和校园活动方面的区别;[6](p34)程猛等运用独立样本T 检验,从性别与阶层视角研究了自招生与统招生的学业表现差异;[7](p104)王小虎等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对学业表现的影响。

[8](p66)··146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已有文献鲜有专门研究自主招生政策对大学的生源选拔效果,且现有文献大多以在校生为样本进行分析,缺乏对毕业生的跟踪研究。

本文基于H大学招生办公室2017年收集的1807份“在校生综合素质调查”数据与791份“毕业生发展情况调查”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了在校生、毕业生分样本中,自招生与统招生的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对自招生政策对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生源的选拔、培养机制进行评价。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为高校制定自主招生政策,选拔及培养创新人才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由于发展潜质难以直接测量,本文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以在校生、毕业生通过调查问卷自陈的综合发展水平来间接测度其发展潜质,即使用综合发展水平作为发展潜质的代理变量,进而实证检验自主招生政策选拔具有发展潜质生源的有效性。

(一)样本选取。

H大学自2008年开始实施自主招生政策以来已有十年。

通过自主招生渠道招录的学生共计966人,其中在校生367人,毕业生599人。

为研究自主招生政策在H大学是否选拔了更具发展潜质的学生,H大学招生办公室于2017年主持了“在校生综合素质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调查”项目,分别针对在校生、毕业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

本文以H大学随机抽样的在校生、毕业生为研究样本,调查对象分为在校生和毕业生两个子群体,并根据自主招生和非自主招生的区别划分为自招生在校生、统招生在校生、自招生毕业生及统招生毕业生。

样本选取方面,在校生样本涵盖大一至大四共四个年级的全部自招生;对于毕业生样本,考虑到毕业时间较长的毕业生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差距逐渐拉大,对自主招生前几年毕业的学生开展发展质量考察获取直观可靠信息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毕业生的考察选取毕业时间2—3年的学生,即2009—2012级毕业生群体。

(二)调研设计。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并通过访谈获得的质性资料辅助分析数据结果。

为确保问卷各题项的准确性和无歧义,本研究在H大学招生办公室历年在校生、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以适合学术研究的目的,并加入了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通过问卷星收集数据。

[9](p93)为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调研过程分为预调研和正式调研两个阶段:(1)预调研在小部分学生群体中进行,其中在校生预调研问卷向部分学生助管发放、毕业生预调研问卷则向部分准毕业生发放,并与H大学负责招生工作的学工处领导进行半结构访谈,对问卷题项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参考H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关教授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正,最后形成正式调研问卷。

(2)正式调研阶段,为尽可能降低自选择偏差,本文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使用H大学招生办信息系统,同时委托校团委与学生会,利用信息垂直推送与人脉关系推送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号召H大学全校在校生、毕业生参加问卷调研,要求每位学生仅答题一次,并通过提交答卷时使用验证码、IP地址限制、同一电脑及手机限制等方式以防重复填写。

对问卷调研中可能面临的社会称许性偏见和共同方法偏差,本文采用了以下处理:(1)为减少可能存在的社会称许性偏见,问卷调查实施前,对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进行了测前动员与培训,承诺所收集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以及本调查的匿名性,不会对外泄露被调查对象的个体信息,同时强调本调查对于增加对高校自主招生管理的理论认识、改善招生管理工作的实践意义,以提高问卷填写质量。

(2)为尽量避免自我报告带来的同源误差,即共同方法偏差,本文在问卷题项设置中对部分变量进行了反向编码处理,并在实证分析环节重新编码为正向以方便数据分析。

[10](p110)(三)数据来源。

正式调研时间为2017年7月初至2017年12月底,共收回问卷2635份。

剔除无效问卷37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598份(其中在校生样本1807份、毕业生样本791份),问卷有效率98.60%。

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表1样本统计在校生抽样年级2014201520162017合计自招生(人)152487790367统招生(人)5991992713711440毕业生抽样年级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合计自招生(人)9425199201统招生(人)4080198273590··147三、在校生分样本实证分析(一)在校生分样本描述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在校生全体样本中,自招生男女比例为1∶1.14,统招生男女比例为1∶1.06;男女比例大致均衡,其中自招生女生比例稍高于统招生。

从表3可以看出,在校生全体样本中,自招生乡城比例为1∶4.3,统招生乡城比例为1∶1.44;自招生城市生源远高于农村生源,而统招生的乡城生源差异则不大。

总体来说,在校生中自招生和统招生的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不大;在家庭背景方面,自招生拥有城镇户口的比例远超过统招生,不难看出,自招生普遍成长在家庭条件较好的城镇家庭,相对于农村生源,他们能接触较多便捷、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在校生分样本独立样本T 检验。

对于在校生分样本,自招生和统招生的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见表4(问卷中反向设置的题项已重新编码为正向,分数越高代表综合发展水平越好)。

如表4,在综合发展水平中,时政关注、志愿活动、体育参与、课外实践、竞赛获奖、文献检索、文艺活动、总抗挫能力、年级全样本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自招生男生(人)17171243541女生(人)19580244249男女比例1∶1.141∶1.131∶11∶1.21∶1.2统招生男生(人)69433686115157女生(人)739262112152213男女比例1∶1.061∶0.781∶1.31∶1.321∶1.36总人数(人)1799749246344460年级全样本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自招生农村(人)69335823城市(人)297118436967乡城比例1∶4.31∶3.581∶8.61∶8.631∶2.91统招生农村(人)58826090108130城市(人)845338108159240乡城比例1∶1.441∶1.31∶1.21∶1.471∶1.85总人数(人)1799749246344460表2在校生自招生与统招生男女比例表3在校生自招生与统招生乡城比例表4在校生自招生与统招生综合发展水平独立样本T 检验注:***、**、*分别表示0.1%、1%、5%(双尾)的统计显著性水平。

灰色加深表示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本组均值较高。

··148职业规划、专业认识等题项,自招生与统招生的综合表现自我陈述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对于以上存在显著差异的题项(平均得分高的生源用灰色加深),自招生分数显著高于统招生;其他题项(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术科研、电脑水平等),自招生与统招生得分无显著差异。

基于上述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本文将在校生分样本中,自招生与统招生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的题项,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及发展素质四个维度,深度讨论如下: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本调查从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两个维度分析自招生和统招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从表4可以看出,自招生的政治理论素养较高,在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关注时政新闻等方面明显优于统招生,同时自招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更加积极、参与度高,整体上更热衷公益活动,道德素质相对较高。

综上可得,在综合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这两方面,自招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相对高于统招生。

2.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内在的较为稳定的身心结构的要素、特征或属性。

[11](p145)健康的身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还能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