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6.1.2_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推荐】.doc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6.1.2_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推荐】.doc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学习目标】 1. 了解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2. 记住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的性质,并能借此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 记住大部分溶液都具有导电性的性质,并能说出其中的原理,记住部分不导电溶液的名称。

【学习重点】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学习难点】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其中显示电性的是哪个?3、溶液的特征有哪些? 【新知导学】:1、稀硫酸是将硫酸溶于水形成的,且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请分别写出阴阳离子的符号?下列物质也是由离子构成的,试写出其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设计实验:现有试管、玻璃棒、温度计,探究NaOH 、NaCl、NH 4NO 3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用量:约一药匙,水的体积:约15ml 。

)【联想与启示】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 ;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

(原因是)【归纳】1、凝固点降低 2、沸点升高 3、导电性增大【探究】是否溶液的导电性都增大?【演示实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水、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结论】能导电的是食盐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导电的是水、蔗糖水溶液【分析】食盐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Cl-、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所以能够导电;蔗糖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分子,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

【交流与讨论】1、你能对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现象做出解释吗?2、许多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沸点比纯水高,一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21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21张PPT)
有沉淀 分层
K+、MnO4-
均一、稳定
Na+、Cl-
均一、稳定
蔗糖分子
均一、稳定
固体小颗粒 不均一、不稳定
液体小液滴 不均一、不稳定
活动一: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状况
【想一想】
3.你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食盐、蔗糖在水中分散的过程吗?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我能进入水 中
能把油分散到水 中
亲油基
亲水基
活动二:乳化现象
【理一理】
乳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农药的合成、污水 处理等。
活动二:乳化现象
【练一练】
1.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无关的是( B ) A.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脂 B.用水洗去容器表面的泥土 C.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 D.各种日用洗涤剂的配制
振荡前
现象 振荡后
把液体倒掉后试管 是否干净
【想一想】实验后,哪些试管比较干净?你知道为什么吗?
活动二:乳化现象
【理一理】
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某种试剂,使油 形成小液滴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
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
物质。
乳化作用:
我们一起努力就
我能进入 油中粉刷墙壁来自……活动一: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状况
【填一填】 请你对照课本第2页“活动与探究”,仔细观

化学:九年级全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教案(沪教版)

化学:九年级全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教案(沪教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物质在溶解时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2.了解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

3.了解一些水溶液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质在溶解时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2)水溶液的性质。

2.难点:物质在溶解时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在我们洗衣服时经常使用洗衣粉,如果把少量的洗衣粉放在手心部位,滴加少量的水,你会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利用给你的相关用品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都会有很热的感觉,这就说明,洗衣粉溶于水是一个放热过程。

那么,洗衣粉溶于水为什么会放热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有关溶液的某些性质。

推进新课【实验探究】1.取3只烧杯,各注入5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分别将一药匙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加入上述3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测量溶液此时的温度,并与开始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变化?【板书】1.物质溶解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讲解】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如:硝酸铵溶于水是吸热过程,使溶液的温度下降;氢氧化钠溶解过程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解过程既不放热也不吸热,因此溶液温度不变。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配制一些溶液,比如糖水。

在配制糖水的时候,加入蔗糖以后,我们都会用筷子等物品进行搅拌,试想一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板书】2.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实验探究】1.取4份等质量的方块食盐,将其中的一份研成粉末状,分别放入四只烧杯中。

2.向一只烧杯中倒入热水,而放食盐粉末和另外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冷水。

3.放热水的烧杯和放食盐粉末的烧杯静置,剩余的两只烧杯一份静置,一份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解的快慢。

【小结】根据实验的结果可知,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溶解时不断搅拌、将固体研碎、溶解时升高温度。

【创设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某些与纯水不同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新版沪教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教学目的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的特点。

3.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会辨认溶质和溶剂;会辨识溶液。

二、教学内容【情景导入】1.人体摄入的食物只有转化为溶液才能被吸收,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2.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有什么应用?实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在水中洗涤衣服乙醇分散在水中消毒糖分散在水中饮用氢氧化钙粉末分散在水中粉刷墙壁3.让学生根据经验和课本图片思考:为什么黄泥水、油水混合能看到泥土或植物油且不稳定,而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中食盐或者蔗糖看不到、且是稳定的?【课堂探究】探究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问题1-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静置,搅拌,观察现象。

问题1-2: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加入水中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食盐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泥土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变浑浊食用油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分层【观察】物质的溶解过程:【交流】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异同:不同点共同点举例分散颗粒静置后现象分散特征溶液离子或分子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溶于水悬浊液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的、不稳定的粉笔灰放到水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层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汽油放到水里【交流讨论】溶液由几部分组成?溶液有哪些特征?答案: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思考】为什么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答案: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洁精等振荡后,油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这样的现象称为乳化。

用洗衣粉洗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洗头发上的油脂都是利用乳化现象。

【过渡】溶液与浊液的区别:微观上看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溶质溶于水伴随能量变化。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案设计(2)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案设计(2)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过程中物理性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溶解现象(2)了解溶解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过程和方法:学习对生活实际及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2)感受溶液的广泛用途与人生活息息相关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2)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三、教学过程【引入】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

【活动与探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交流讨论】完成表6-3【结论】1、物质溶解于水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2、氢氧化钠等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硫酸铵等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教师讲述】生产生活中,为了达到比零度更低的温度,常用冷冻混合物的方法。

【拓展视野】表6-4【问题与思考】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归纳】1、凝固点降低2、沸点升高3、导电性增大【探究】是否溶液的导电性都增大?【观察与思考】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水、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结论】能导电的是食盐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导电的是水、蔗糖水溶液2-【分析】食盐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Cl-、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所以能够导电;蔗糖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分子,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

【交流与讨论】1、你能对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现象做出解释吗?(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OH-所以能够导电)2、许多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沸点比纯水高,一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新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课件

新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课件

新课讲解
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物质的溶解过程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物质以分子或离 子的形式均匀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中的 过程,叫做物质的
溶解
高锰酸钾是以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 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
食盐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均 匀分散到水中 蔗糖是以蔗糖分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 水中
热,是由于发生化学变化而放热,而后者是溶解过程中放热,
溶解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 溶液的导电性 导电原因: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拓展:只有物质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水中时,形成 的溶液才具有导电性;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水中所形 成的溶液不能导电。
问:做水的电解实验时,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 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浊液的物质叫作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我能进入 我能进
油中
入水中
我们一起努力就能 把油分散到水中
乳化作用示意图
第十九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活动与探究P6 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1]取3个烧杯,各注入约3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分散微 粒
不同点
静止后 现象
分散特 共同 举例


溶液 悬浊液
离子或 分子
不分层、不 沉淀、无明 显变化
固体小
颗粒
产生沉淀
均一、
稳定 混
不 均 一 、合 不稳定 物
食盐溶 于水
粉笔灰放 到水里

沪教版9年级化学下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二课时

沪教版9年级化学下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二课时


由移动 由移动 由移动 自由移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积雪的路洒盐,你知道在路面上洒盐起什么作用吗?
盐溶于水中形成食盐 溶液,溶液凝固点比 水低,所以积雪路段 就会很快融化。
有关问题:
(1)为什么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 ,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 1、部分溶液能够导电 • 2、溶液的凝固点低,沸点高
活动与探究三:
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并测量溶解 过程温度变化。
水 溶解硝酸铵 溶解氯化钠 溶解氢氧化钠
测量的温 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 相比)
温度降低 温度变化不明显 温度升高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溶解时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浓硫酸等 溶解时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铵等 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氯化钠等
溶液现象 中灯不泡亮存灯不在泡亮可以灯泡自亮 由灯移泡动亮 的灯泡离亮子灯不。泡亮
结 论
不导 电
不导电
导电
导电 导电 不导电
微粒比较H分2导子O 电H子蔗2、糖O溶分分液HN离与a2O+子、不分能O子导自H- 电HN离a2子O+溶,分C能液l子-自微HH离2+O、子粒分S能的O子自42区离- N子a。+不,C能l-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金属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通电时能 够导电;石墨由于具有独特的导电性,常用 作电池的电极。那么,溶液能否导电?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溶样液蒸能馏导蔗电糖 的氢氧原化因氯:化钠 稀硫酸 氯化钠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_2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_2

本节课是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是理解溶解现象及溶液的概念,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难点是从微观上理解溶液,溶解现象与乳化现象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绝大部分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但仅仅局限于经验性的理解,不能准确把握溶液的相关知识. 本节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食盐水等入手,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对溶液的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

课本上是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食用油在水中的分散放在一起的,我作了一下调整,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放在一起,把泥土和食用油在水中的分散放在一起,也就是把溶液和浊液分开比较,从物质分散形式上的不同来区分溶液和浊液,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特征,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油分散到水中后乳化前与乳化后实验现象的不同,得出乳化作用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有哪些办法能够加速溶解。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25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25张PPT)

均一性 、________ 稳定性 溶液的基本特征:______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包括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 保持原样,不会分层。
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溶液 分散形式 特征 共同点 悬浊液 乳浊液 分子或离子 细小固体 颗粒
食用油 煤油
小液滴
分散

牛奶就是一种复杂的液态分散体系。经过分析,
一般牛奶里平均含有酪素3%,乳蛋白0.53%,
脂肪3.64%,乳糖4.88%,其余是水分。 脂肪和水形成乳浊液,酪素和乳蛋白均形成胶体, 乳糖形成溶液。一般地说,一个多相液态体系, 其中有一种不溶于水的液体以小液滴(直径在
10-7m-10-3m)的形式存在的,就叫乳浊液。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6章
溶解现象
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与应用
事 例 应 洗涤衣服
饮用 预防感冒 有利于注射及吸收

洗衣粉分散到水中
奶粉分散到水中 板蓝根冲剂分散到水中 青霉素粉末分散到生理盐水中
探究实验一:向装好药品的试管中,分别加
入约1/4试管的水,充分振荡,观察现象;静 置一会儿,再次观察现象,然后把现象记录在表 格中,所有试管同时进行实验,请各小组分工 合作。
振荡试管的方法: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
几种物质分散在水中的现象 样品名称 泥土 氢氧化铜 碳酸钙 食用油 煤油 高锰酸钾 硫酸铜 氯化铁 食盐 蔗糖 物质是否消失 是否均匀 是否分层
固体不消失 不均匀
液体不消失 不均匀
分层
分层
消失
均匀
分层
泥土 氢氧化铜 碳酸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导电性,
2、理解化合物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
3、形成水溶液后,凝固点、沸点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形成水溶液后,凝固点、沸点的变化
2、化合物的水溶液导电性的原因
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一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活动与探究】P6页
完成下列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有的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
温度____(如NaOH等);有的物质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____,(如NH
4N0
3
等);有的
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如NaCl 等)
实验探究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一)水溶液的导电性
金属靠导电,水溶液能否导电呢?
【观察与思考】P7
1.上述实验中能导电的化合物的水溶液,这些化合物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是,这些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原因:
2.金属导线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是不是所有的化合物溶于水后都能导电?
(二)水溶液的凝固点、沸点的变化
【拓展视野】P8
【交流与讨论】
1.为什么寒冷的冬季,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以使积雪融化的快?
2.为什么加食盐后炖鸡用时比用清水炖鸡用时少?
结论: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后,使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课堂反馈
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2.下列溶液能导电的是()A.蔗糖溶液 B. 酒精溶液 C. 食盐溶液 D. 碘酒
3.下列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B.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C.食盐固体溶于水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4.“摇摇冰”是一种既用既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既能制冷。

用来制取“摇摇冰”的是什么物质
A. 氯化钠
B. 生石灰
C. 氢氧化钠
D. 硝酸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