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思考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文将从学习方法、学科知识、综合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方法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对于学习方法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有意识地主动探索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巩固所学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团队合作已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
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创新能力则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二、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不同,但都对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准确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学生应该学习到准确的科学知识,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社会科学领域,学生应该学习到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的重要知识,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三、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学生应该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使其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交流能力是指学生与他人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学生应该掌握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合作能力是指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相互配合,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与他人形成互补,共同实现目标。
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计划
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计划引言: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培养计划,以帮助他们在未来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和有社会意识的公民。
一、认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小学生应该从小就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明白其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他们明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对地球的责任。
二、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小学生应该学会保护环境,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种植绿色植物等。
学校可以组织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校园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培养资源利用意识资源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
小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利用资源,如节约用电、减少纸张浪费等。
学校可以设置节能环保的标语牌,提醒学生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资源的宝贵性和有限性,培养他们的资源利用意识。
四、培养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学生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并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如走访孤寡老人、参观福利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不公平和需要帮助的人们。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榜样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小学生应该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启发学生思维的课程,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结语:通过以上培养计划,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些能力将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和有社会意识的公民,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浅谈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作者:丁亚琴来源:《教师·下》2010年第11期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怎样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一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五种能力的培养上入手:一、培养自学进取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把“学会学习”作为人类生存的三大目标之一,这是十分具有远见性的。
小学教学改革必须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进取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具体地讲,应该抓好以下三点:(1)强化自学新知的训练。
自学进取能力是在自学新知的实践中训练和培养起来的。
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把自学引进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在自学中学会新知、学会发展、学会自学。
具体的方式应因教材而异,可以先自学质疑,后研讨交流,再点拨指导;可以先尝试练习,后看书对照,再进行研讨;也可以先进行猜想,后加以验证,再看书消化。
总之,要把自学摆在显著的位置上,强化自学新知的训练。
(2)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方法是自学能力的基本要素。
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学进取能力。
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自学读书方法的指导。
(3)强化自学活动的激励。
为了促进自学活动的有序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重视学生自学情感的激励,特别是对学生认真、踏实、有效的自学,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体验到自学的愉快和成功的欢乐,因而由“愿学”向“爱学”和“乐学”的方面发展,从而推动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学生自身发展的显著标志。
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是落实创新教育的要害与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做到:(1)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
探索性学习方式是指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在掌握新知中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是摒弃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的基本保证。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公,学生们也应该关注可持续发展,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践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类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保护好资源,让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不影响到未来几代人的生活。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课程设置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
比如,在地理课上可以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在化学课上可以教授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等资源利用问题。
2.校园建设学校作为一个整体,也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校园建设中使用环保材料,开展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
三、学生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1.节约能源学生可以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关灯、关水龙头、减少用电等。
同时,也可以参加环保组织的活动,比如“绿色出行日”。
2.减少浪费学生可以从饮食开始,减少食物浪费。
同时,在购物时也要注意选择环保产品,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
3.参与环保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比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
通过实际行动来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对未来的影响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公,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
如果我们现在不注重可持续发展,那么未来几代人将面临更加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2.培养正确价值观通过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
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为未来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结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开始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重任。
那么,学校究竟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呢?首先,学校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课程体系中。
这不仅包括在科学、地理等学科中讲授相关的知识,还应在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计算资源的消耗和再生速度,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
除了学科教学,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可持续发展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系统地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实地考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关注最新的可持续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到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前沿信息。
教师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素养。
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如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等,向学生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水资源保护等。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项目。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提出解决方案,这无疑会极大地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每个人都应当对此有所了解并积极行动。
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首先,学校应提供丰富的课程来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气候变化等内容。
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原理、现状和挑战,增强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参观工厂、农田等地方,展示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实践,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例如,在社会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要求学生调查某个城市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深入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然,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和社会也应全力以赴,共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改变,如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来引导孩子学会保护环境和负责任的消费行为。
社会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海滩清洁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在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家庭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新一代,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义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义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为了确保未来世界的繁荣与和谐。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使命。
可持续发展意识涵盖了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理解与关注,它促使人们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考虑到对后代和整个地球的影响。
那么,在义务教育中,我们应当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呢?首先,教育内容的优化是基础。
学校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纳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在自然科学课程里,可以深入讲解生态系统的平衡、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社会学科中,探讨社会公平、文化传承和人类发展的多样性;在数学课程中,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资源消耗的趋势和影响。
例如,在讲解数学中的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能源消耗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和分析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从而直观地感受到资源的压力。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采用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当地水资源保护的项目,让他们亲自去调查水源状况、采访相关部门、提出保护方案。
这种亲身体验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有力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等。
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开展节能减排的行动,比如设立能源监督小组,监督教室和办公室的用电情况,倡导随手关灯、关电器。
此外,组织学生参观生态农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让他们亲眼目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成果和运作过程。
教师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方面起着引领作用。
教师自身需要具备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强烈的环保意识,能够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以身作则。
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义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抓起。
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那么,义务教育阶段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呢?首先,教育内容的融入是关键。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应有意识地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比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解生态系统的运作、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在社会学科中,可以探讨不同社会发展模式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情况,分析可持续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以地理学科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解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时,引入人类活动对这些要素的改变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比如,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工业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等。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语文课程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其次,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与环保、节约资源相关的实践活动。
比如,开展校园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了解不同垃圾的处理方式和回收利用价值。
组织学生到周边的公园或河流进行环境清理,让他们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现状,增强环保的责任感。
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开展节能减排的活动,如倡导合理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并记录自己的行动和效果。
再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让学生学会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思考某些行为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例如,针对一些过度开发资源的商业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
对于一些虚假的环保宣传,让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辨别其真伪,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和地球的长远发展。
而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生动、直观且具有参与性的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到公园、社区等地清理垃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亲眼看到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个小小的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土壤污染、水污染等。
这种直观的体验会比单纯在课堂上听讲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参与农业实践活动时,学生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地和农作物的影响。
比如,传统的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种植方式,可能会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甚至影响周边的水源质量。
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的种植方式,则能够保持土壤的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生产出更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对比,学生们会思考背后的原因,探究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他们会开始思考如何平衡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实践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能源节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例,学生们可以尝试设计和制作节能装置。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如何减少能源的浪费。
可能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和挑战,但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他们会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最终找到有效的节能解决方案。
这种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才能在未来面对各种复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义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义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肩负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使命。
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意识。
简单来说,可持续发展意识是指人们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世代利益的关注和责任感。
这种意识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决策中,考虑到长期的影响,追求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为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学校教育应将相关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比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讲解生态系统的原理、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
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在数学课程中,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资源消耗的速度和可再生资源的增长速度,从而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在社会科学课程中,探讨不同社会发展模式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以及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的编写也是关键的一环。
教材应包含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例如,介绍一些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或企业,分析他们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由于忽视可持续发展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
教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强烈的意识,能够将这些理念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拓宽视野。
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研究和实践,解决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角色扮演则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不同角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和挑战。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等。
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建议
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建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而培养中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可持续发展。
一、提供知识性教育中小学生应通过学校课程系统地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知识。
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利用、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知识。
学校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讲座、讲解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强化实践教育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中小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环境变化和资源浪费的现实问题。
此外,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回收垃圾等,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地球的情感。
三、开设专门课程为了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可以考虑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专门的可持续发展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习惯。
这门课程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授课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四、推广社会活动针对中小学生,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参加环保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等。
通过参与实际行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在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让中小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五、培养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同时,可以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和实践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六、建立示范项目学校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示范项目,供学生参观学习和参与实践。
义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义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使命。
那么,如何在义务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呢?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各学科的教师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从而引发他们对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思考。
在科学课上,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能源的消耗与再生,以及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也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关注的案例和故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比如,讲述一些地区因为过度开发导致生态失衡,或者因为采取了有效的环保措施而使得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的真实故事。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
比如,开展校园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培养他们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习惯。
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绿色植物对于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性学习。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题,如“周边河流的污染治理”“社区的节能减排措施”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提出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等。
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此外,社会也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义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义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应当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抓起。
这不仅关乎着学生个人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和地球的长远发展。
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呢?首先,教育内容是关键。
学校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在自然科学课程里,可以讲解生态系统的运作、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森林的砍伐如何导致水土流失,过度捕捞如何威胁海洋生态平衡,以及滥用化学品如何污染土壤和水源。
在社会科学课程中,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
例如,可以讲述一些因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环境恶化,最终影响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同时,人文课程也不能缺席。
在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通过古代文明的兴衰,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对于社会长治久安的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至关重要。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减少学校的能源消耗?”“怎样让社区的垃圾分类更有效?”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实践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比如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生态农场等。
让学生亲眼目睹资源的回收利用过程,亲身体验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此外,开展项目式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让学生围绕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如“打造绿色校园”“改善社区环境”等,进行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行动,并对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培养学生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关心环境、热爱自然,并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标。
一、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意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在地理课上,可以介绍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在生命科学课上,可以讲解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等概念,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项目或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清洁日活动,进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问题,并从中认识到个人的力量和责任。
二、校园环境营造与管理校园环境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营造和管理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建立起回收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设施和机制,提供给学生参与环保的机会。
比如,在校园中设置垃圾分类桶,并进行相应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设置智能节能灯,鼓励学生节约用电。
此外,学校还可以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学生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碳足迹。
通过这些校园环境的营造与管理,学生的环保意识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巩固。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展览、举办环境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环保专家、志愿者等给学生进行讲座和培训,让学生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和实践经验,更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并提高环保行动能力。
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将得到全方位的环保教育和培养。
四、家庭与社会的参与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培养小学生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和环境保护者,小学生们应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思维。
1. 通过教育课程传授环保知识环保教育应该贯穿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可以通过编写环保主题的教材,开设环境科学或生态学课程,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
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影响、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等等。
通过讲解真实案例和实地考察,激发学生们对环保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2. 搭建环保实践平台为了将环保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环保实践活动。
例如,种植树木、打扫校园、参与环保义卖等。
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环保认知。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区、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观环境保护项目,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环保工作并与环保人士交流,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环保习惯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晨会等形式,向学生传达环保习惯的重要性,并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导。
例如,教导学生们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学校还可以设置环保奖励机制,表彰在环保方面做出贡献的学生,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4. 引导思考可持续发展除了培养环保习惯,还应该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这种思考让学生们关注更广阔的环保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5. 创建环保社团和活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可以设立环保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分享经验和行动的平台。
社团可以组织各类环保活动,例如举办环保讲座、举办环保影视分享会等。
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
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并非易事。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可持续发展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解释。
比如,谈到经济发展,我们可以以某个地区的产业升级为例。
过去,该地区可能依赖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虽然短期内带来了经济增长,但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而如今,通过引进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
在社会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的发展。
比如,一个社区如何通过改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环境方面的例子更是随处可见。
像水资源的保护,讲述一些地区因为过度开采和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除了通过实例讲解,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
例如,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动画片或者电影。
这些生动的影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以带他们去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是如何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变得达标排放;或者去生态农场,观察生态农业的运作模式,如何在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的情况下,实现高产和优质。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例如,给出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如“城市交通拥堵与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从其他同学的观点中获得启发。
开展主题项目式学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方案,包括节能措施、垃圾分类处理、绿色植被规划等。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短缺现象愈发突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乎当下的生活质量,更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些意识呢?首先,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当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专门的课程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理念。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详细讲解生态系统的运作、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在社会科学课程中,可以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践。
同时,教学方法也需要多样化。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固然重要,但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生态保护区等,让他们亲眼目睹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措施的实施过程。
再者,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也不可忽视。
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节约水电、减少纸张浪费、分类处理垃圾等,学生也会更容易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在家庭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例如,倡导绿色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进行垃圾分类等。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环保活动,如参加社区的植树造林活动、环保宣传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实践中深化对环保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社会媒体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以制作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环保节目和公益广告,吸引学生的关注。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环保组织的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
这些组织通常会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如河流清理、野生动物保护、环保调研等。
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构成成员,学生们应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教育。
学生们应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重要性。
他们应该明白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者组织相关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们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项目,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好处。
其次,学校应该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导,帮助学生们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例如,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们参与垃圾分类,减少浪费。
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垃圾分类设施,并举办相关的宣传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们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建设太阳能充电站或者风能发电设施,让学生们亲自体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此外,学校应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需要学生们能够思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比赛或者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除了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家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家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志愿者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清洁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最后,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和家庭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企业可以提供相关的赞助和支持,帮助学校和家庭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
媒体可以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习型”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说到底就是,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潜能和智慧的发展,培养具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才能立足于“学习型”社会,并发挥其骨干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呢?笔者以为:第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获得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前提。
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个性自由绽放,从而自觉而持续地学习。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自觉而主动地学习去了。
其次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环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土壤”和“催化剂”,创设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合作式的学习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
这样,学习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前提。
第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获得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
1.勤于积累,形成知识增量,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积累知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比较、归纳、验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搜集和加工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技能。
”那么,怎样积累呢?拿语文学习来说,一是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了解身边的事,因为语文在我们身边无时不在,无处没有,如广告用语、电视节目、谈话聊天等,所以只要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写日记和随笔,都可以获得语文知识。
二是教会学生从书本上积累,经常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并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读一些名著、语文类杂志和报纸,并做到浏览与精读相结合,勤写读书笔记。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危害未来世代的发展。
作为未来的主人翁,学生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生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环保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生可以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碳排放等,这些行动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学生可以参加校园环保活动,如清洁校园、植树造林等,通过实际行动来传递环保理念。
学生要学习可持续发展知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环保,还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目标和措施,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研究实践案例,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成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学生要培养创新精神,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
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环保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创新竞赛、科技论坛等活动,了解最新的环保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
学生要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行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行动。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环保论坛等国际性活动,了解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交流,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行动和意识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伟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正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高职教育的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18-01
1.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近年职业教育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接受和重视,其发展速度加快,迎来了职业学校"火爆热潮"。
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向培养学生的任职能力本位回归,毕业学员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教育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新热点。
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其自身的特色决定了我国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通过一定时期的教育,既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又能保证身心有序、协调、均衡地发展,以保持全面、长久的发展能力,保证其在适应当时社会的同时,也为适应未来的社会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就是某一时期内接受的教育,要既能够满足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又能够对下一时期重新接受更高更深更新的教育产生促进作用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相对于传统教育观念来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革命,观念的转变,必须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头。
2.1必须引导高职教师转变观念。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
教师要转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素质培养的教育观念为注重包含知识、能力、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并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不断增强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锻炼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信心,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2.2必须引导学生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
高职教育虽然是一种"职业教育",但高职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一种短期就业,而是终身就业。
高职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服务,而不是为学生的短期就业服务。
只有学生具有了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观念,才能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的
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发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并主动征求教师的指导,锻炼选择和调整自我发展的方案的能力,逐步使自己具有自控教育、自控发展的能力。
3.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既关系到教学计划执行的成败,更关系到能否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1是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重视探究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完成学习的条件,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应认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他们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完成学习。
3.2是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科学方法的传授。
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遵循和运用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法。
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相伴生,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主要依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之后离校继续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必具的能力。
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里面,要充分考虑学习方法的问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要体现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有所帮助。
3.3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悬念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要善于巧妙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质疑,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课堂上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4是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情商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均表明,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对其人生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情商较高的人可以积极弥补智力的不足,获得较好的发展;情商较低的人,即使智力较强,却往往难以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有大的作为和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寻找情商教育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努力把情商教育融于智力教育过程之中。
教师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情商指数,塑造自己的完美人生,并使自己真正成为学识渊博、充满人格魅力、有独立创造精神、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人,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去影响、去感染、去熏陶大学生的思想、人品、意志、毅力、敬业精神和创造精神。
结语:我们要认识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转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创新高职教学的课堂努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当然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层面和因素,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崔德明.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探究[M].2009,609(05):45-46.
[2]方晓红.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M]. 现代企业教育, 2006,(08):1-3.
[3]傅凰.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角度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D].厦门大学,2001年。
[4]龚海伟.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