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各项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参考答案:D2.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有A.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B.使重化工业成为工业发展的重心C.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使帝国主义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参考答案:B3. 汉代桑弘羊首推平准政策:“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

”下列改革措施中借鉴了此理论的是A.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改革B.孝文帝改革中的“均田令”C.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D.清初政府采取的“抑兼并”参考答案:T1古代历史改革家·王安石变法C解析:桑弘羊平准法内容是“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故抑天下之物”,意思是由政府出面收售物资,市场物价低时买进,贵时卖出,以达到平抑物价的作用。

汉武帝“盐铁官营”改革内容是把盐铁钱收归官营,不允许民间私营,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平准法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中的“均田令”是把政府掌握的大量无主荒地按人丁分给百姓,百姓向政府承担一定的租庸调,既能安定社会,又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平准法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王安石借鉴了桑弘羊的办法,实行了“市易法”,也是由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收购市场物资,物价低时买进,贵时卖出,以平抑物价,故C项正确;清初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办法主要是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赋,废除了人头税,只按田亩的多少收税,和平准法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经济政策把握。

精选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返校考试试题

精选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返校考试试题

三明一中2019届高三暑期第二次返校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嫡长子继承制2.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3.战国考古史记载,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28副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B. 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C. 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D. 政府很重视推广铁农具4.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 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D. 工商食官的制度被打破5.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6.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 唐朝的门下省B. 宋朝的枢密院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7.江太新在《清代前期押租制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租赁土地所支付的保证金)记载之州县数为2个,雍正年间3个,乾隆年间30个,嘉庆年间62个。

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三明一中2019届高三暑期第二次返校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详解】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故D正确;世官制是先秦的选官制度,不符合“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排除A;宗法制在现在仍然影响着我国社会,如祭祖活动等,不符合“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排除B;分封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割据混战,不符合“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亲属等差递减制度”“ 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联系所学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特点分析解答。

2.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是北宋时期产生的,②黄道婆是元朝人,③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④是汉代的耕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选择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3。

战国考古史记载,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28副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且每小题只有一项最佳答案)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2.《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A.产品做工精美B.质量管理严格 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3.在古希腊,雅典人将美德定义为“帮助城邦,人人有责”。

此美德理念A.是长期对外战争的产物 B.是公民政治影响的产物C.说明在古雅典人人平等 D.有助于雅典国家的统一4.崇奉古代雅典民主的法国革命者,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雅典民主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其原因是A.雅典民主具有不可复制性 B.雅典民主并未影响现代民主C.雅典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 D.雅典民主有性别和种族歧视5.“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6.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此规定体现了①依法治国思想②自然法的基本原则③保护公民的利益④城邦的民主化治理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

2019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室、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2.张树平说: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在权力控制和社会组织的意义上,“若以西洋史的眼光看,都是非常‘现代’的创设”。

这里的“现代”是指()A.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管理B.运用法律来实现权力的监督C.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D.官员选用采取公平公开方式3.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

据此可推知A.地理环境影响了法律体系的特点B.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C.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D.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任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5.西方学者认为美国宪法的基础是霍布斯哲学和加尔文教。

因为“它认定人类的天然状态是战争,俗人的心智与上帝相抵触”。

福建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年福建高三第二次联考)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

这一变化说明A. 服饰适应国家统一需要B. 纺织工艺水平进步大C.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D. 服饰色彩的地域性明显【答案】C【解析】服饰是等级制度的体现,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齐桓公喜欢的紫色,说明维系分封制的宗法制逐渐走向崩溃,故C正确;此时属于战乱时代,故A错误;B不符合材料中主旨;D中地域性不符合事实。

2019届福建省三明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19届福建省三明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2019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24.对于“文明起源要素“的问题,美国的摩尔根和德国的恩格斯主张“文字、国家要素说”;英国的柴尔德和我国学者陈雍主张“文字、城市、礼仪要素说”;我国学者夏鼐、陈星灿则主张“文字、城市、青铜礼器要素说”。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识无法随史实的确定而确定B.其中只有一种观点是合理的C.后世学者的观点更加可信D.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25.秦统一后,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他还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北方防务B.打击强宗富豪C.防止割据再现D.建立专制皇权26.唐朝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已出现“柜坊”“飞钱”等金融元素。

北宋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

这一变化说明A.交通发展迅速B.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信用体系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27.宋代文献中妇女再嫁的事例颇多。

《宋史,向敏中传》记载:北宋初年嫠妇(寡妇)柴氏欲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闹得不可开交。

材料主要反映A.理学正统地位动摇B.门阀士族世风日下C.士大夫思想开明D.社会观念世俗化28.明清时期,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永佃”的现象。

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这种现象在当时较为普遍。

材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出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佃户对地主人身依附弱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9.洋务派积极主张并促成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洋学习法律,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法律人才,他们创办新式的洋务学堂传授法律知识,并在开展法制教育和翻译国外法学著作中改造或创造出了“主权”、“人民权利”、“法院"等中文法律词汇。

2019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暑假返校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暑假返校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暑假返校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三明一中2019届高三暑假返校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 1.5分,共48分。

1.西汉武帝以侍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

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正式作为内朝的领袖执掌朝政。

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

下列对这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霍光以后三公被剥夺了相权B、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决策权,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C、大将军卫青进入内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D、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的工具2.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A.三公九卿制B.内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一省制3.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

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4.东汉末年初行州郡县三级制时,一州往往辖有十来个或七八个郡,每郡领十几个县不等。

可是到了南北朝后期不少的州只辖一二个郡,一郡只辖二三个或一二个县。

有的郡竟无县可领,有的仅存名目。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政府管理不力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C.社会局势动荡不安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5.唐太宗时期规定,男20岁、女15岁为法定婚嫁年龄,“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2019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学段考试高三历史半期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

这表明A. 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B. “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 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D. 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可知,“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有利于政治秩序的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制约君主集权的方法,故B项错误;材料述及的是“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精神支柱,没有提及言谏制度的来源,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的是“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为统治阶级接受,没有提及是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

【点睛】关键信息是“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

2.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

此举称为“迁庙”。

这说明周代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 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和“超出定制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可知,“迁庙”这说明周代比较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说明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据材料“按照周代庙制”可知,材料涉及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

【历史】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返校考试文综试题(解析版)

【历史】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返校考试文综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返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亳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除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乐舞的规身份使用乐器模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天子64人列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48人诸侯列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卿、大夫32人列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士16人列A. 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色彩浓厚C. 音乐发展迅速D. 社会等级森严【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反映,可排除;C 项与题意无关,可排除。

点睛: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

2.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

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

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

这些战争A. 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 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这些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也导致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而开展的社会变革。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学段考试高三历史(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C.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中是儒家的两大派别的争论,并不是不同的政见的争论,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内部分化成两大派别,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体现了努力维护周礼,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说明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影响儒学分化成不同的派别,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仅仅是儒家内部因为政治形势的发展所导致的分化,不是借鉴其他学派思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春秋时期儒学分为德治派和事功派,这反映出的本质是社会转型对儒学的影响。

2. 北宋有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

……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

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

”该观点认为①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②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③家族观念动摇④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表明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故①错误,材料中“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说明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故②正确,“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人家不知来处,……虽至亲,恩亦薄”说明家族观念产生动摇,故③正确;材料主要表明宗法观念可以发挥凝聚人心、维系宗族的作用,并没有提及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的作用,并且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已经被废除,故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一中2019届高三暑期第二次返校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详解】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故D正确;世官制是先秦的选官制度,不符合“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排除A;宗法制在现在仍然影响着我国社会,如祭祖活动等,不符合“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排除B;分封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割据混战,不符合“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亲属等差递减制度”“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联系所学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特点分析解答。

2.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是北宋时期产生的,②黄道婆是元朝人,③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④是汉代的耕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选择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3.战国考古史记载,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28副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B. 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C. 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D. 政府很重视推广铁农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可知,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的比重很高,反映出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铁农具,说明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情况,故A错误;河北西家庄赵国遗址、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都是战国时期的遗址,无法体现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政府重视推广铁农具,故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28副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联系所学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情况分析解答。

4.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 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D. 工商食官的制度被打破【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渐瓦解,工商业日益繁荣,出现了一些拥有大量财富的大商人,故D正确;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战国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的影响,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不会是工商业的发展的直接原因,故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后期”“‘贵’‘富’分离”,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变现和影响分析解答。

5.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答案】B【解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主要根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所以答案选B。

A项错误,官办手工业不进入市场;CD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

6.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 唐朝的门下省B. 宋朝的枢密院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皇上同意让王锷兼任宰相,但被给事中李藩驳回了诏书,李藩行使的是封驳审议的职权,所以正确答案是唐朝的门下省。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是重要的决策部门,门下省掌封驳审议权,尚书省负责执行。

宋朝的枢密院掌军权,所以B错;明朝是著名的特务机构,无驳回诏书权力,所以C错;清朝的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封驳的权力,排除D。

7.江太新在《清代前期押租制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租赁土地所支付的保证金)记载之州县数为2个,雍正年间3个,乾隆年间30个,嘉庆年间62个。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 清初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B. 农民的负担减轻C. 地主对农民的盘剥逐渐加重D. 缓和了人地矛盾【答案】A【解析】“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租赁土地刚支付的保证金)”反映出佃户只要交付押金就可以租种土地,可知租佃关系的发展,佃户与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较松,故A正确。

材料中的押租是佃户租种土地的租金,不能反映出农民赋税减少,故B错误。

从材料中体现不出农业技术的实质性变革,C错误。

材料中有押租现象的州县增加,没有体现耕地的增加,不能反映出人地关系紧张局面得到缓解,D错误。

点睛:材料“淸代前期押租制的发展”实质是反映我国农业经济的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

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普及、深化,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因为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另外,佃农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适当的自主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

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8.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

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

”记载的这一现象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C. 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

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故A 正确。

明代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工商税己成明代税收主体,故C 排除。

古代封建政府不可能扶植民营手工业,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棉织业9.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实现了家国同构,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是宗法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故A项排除;秦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非沿袭了西周的宗法制,故B项排除;三公九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逐步确立的体现,与宗族观念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中“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体现秦朝和汉初政治制度还受到宗法制的影响,但秦汉也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政治制度10.清代前期,中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

当时1400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可见A. 城市发展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B. 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C. 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近代城市D. 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城市尽管商业发达,但都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内发展。

支撑都市繁荣的消费主要是国家的开支消费,非生产性人口的消费,这是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下出现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C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状况,没有反映出城市经济生活和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BD项错误;11.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表中信息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 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古代地方制度一直在两级和三级行政区划之间转变,体现出古代地方新政决策的矛盾和困惑,故B正确;A中诡异多变不符合事实;材料中体现不出行政效率的提高,故C错误;汉代初期就没有有效实现中央集权,故D错误。

12.《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

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

然能治国,不能服人。

法度虽严,非议四起”。

“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A. 自身不正贪污腐化B. 不善理财入不敷出C. 阁臣弄权不合制章D. 世俗日下嫉贤妒能【答案】C【解析】据材料““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法度虽严,非议四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而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大权独揽,不符合明朝制度,故“非议四起”,故C选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张居正自身不正贪污腐化,故A选项错误;材料“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说明张居正善于理财,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世俗日下嫉贤妒能,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3.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降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A. 经济重心的南移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 “重农抑商”的影响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