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风格发展史
摄影的发展历史精编版
摄影的发展历史在电脑上和在纸上欣赏摄影作品,所获得的感觉可能是很不相同的。
这组作品里,个人更喜欢采睡莲和纺织女童工。
第一张照片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
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
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
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
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
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至今保护完好。
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
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
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的。
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
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
”摄影术的诞生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街》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
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摄影发展史的四个阶段
摄影发展史的四个阶段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的摄影术到现代数码摄影,摄影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这四个阶段,并探讨每个阶段对摄影发展的影响和改变。
一、早期摄影术:黑白胶片时代早期摄影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当时,摄影师主要使用的是胶片相机,通过暴露在光线下的胶片记录图像。
这个阶段的摄影作品主要以黑白照片为主,色彩表现有限。
由于技术和设备限制,摄影师需要在暗房中进行胶片的冲洗和显影过程,这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工作。
然而,早期摄影术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够真实记录世界的方式,开启了摄影艺术的新篇章。
二、胶片时代:彩色摄影的崛起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改进,彩色胶片逐渐取代了黑白胶片,使摄影作品的色彩表现更加丰富和真实。
这一阶段的摄影作品开始呈现出更多的生活场景和人文主题,摄影师通过丰富的色彩和构图方式,展现了更多元化的摄影作品。
胶片时代的摄影师需要更加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运用,以及对画面的构图和表达的探索,这对于摄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数码摄影时代:技术的突破与普及随着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码摄影成为了摄影领域的重要突破。
数码摄影技术通过将图像信息以数字形式记录,使得摄影作品的获取和处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与传统的胶片摄影相比,数码摄影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编辑性,摄影师可以通过后期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编辑和修饰,大大提高了摄影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
此外,数码相机的普及也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摄影中,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大众化发展。
四、移动摄影时代:智能手机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摄影成为一种新的摄影方式和社交媒体表达形式。
智能手机的相机功能不断提升,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并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分享。
移动摄影的兴起改变了摄影的观念和方式,摄影师可以通过手机随手拍摄,创造出独特而有趣的作品。
摄影艺术流派的发展史
摄影艺术流派的发展史展开全文要想了解摄影艺术的发展史,就有必要了解摄影艺术的流派,流派是伴随着历史而产生、发展和消亡的。
所谓“流派”,应该是指具有某种同一艺术观念,同一美学思想,同一审美趣味,同一创作倾向并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体,摄影艺术也不例外。
因而流派应该有两个标志,并且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是应该有自己比较明确而又完整的艺术纲领和艺术主张,有自己的理论家,有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
另一个是:有一个群体在自己的创作活动中实践其艺术主张和艺术纲领,创作出具有相同美学倾向的作品。
纵观摄影艺术史的流派,大致有以下十个,它们是:写实主义摄影诞生于1853年。
写实摄影是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摄影艺术流派。
其艺术观念要求照片中的细节与现实相比较要“有数字般的准确性”,同时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漠地、被动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
这个流派的摄影家通常与周围的人们同欢乐、共忧患。
他们写社会,写各种世态:写人,写生活与命运。
既不粉饰,也不夸张,真切而朴实。
属于纪实摄影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有凡人小事、社会现实、战争现状等等,可以说无所不包。
绘画主义摄影诞生于1851年。
该流派以追求绘画意趣、并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创作活动。
这一流派从一开始就走着两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仿画”派和“画意”派两个分支。
仿画派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作品多取材于宗教教义或文艺作品,可以说是概念先行,经摆布,导演和暗房工艺制作而成。
其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考究,情节性、叙事性和寓意性是其艺术上的特点:画意派虽然也奉绘画造型原则为圭臬,刻意追求作品“有意味的形式”,但它利用了摄影的纪实特性,把镜头对准现实,寻求现实世界中的“诗情画意”。
它注重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而写实摄影注意的是生活自身。
印象派摄影诞生于1889年。
印象派这一名词源于绘画艺术,产生于1877年。
后来摄影大师罗宾森提出了“软调(模糊)摄影比尖锐(清晰)摄影更优美”的审美主张,并认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才是好照片。
摄影发展史的四个阶段
摄影发展史的四个阶段摄影作为一种记录和表达方式,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黑白静态影像到如今的高清彩色照片,摄影技术不断创新,影像质量不断提高。
摄影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四个阶段。
一、早期摄影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早期摄影阶段是摄影史上最初的阶段,也是最具有开创性的阶段。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商业化的照相机,这一发明标志着摄影的诞生。
在这个阶段里,摄影技术主要以银盐湿片为基础,曝光时间长,需要使用大型的暗房设备进行处理。
由于技术限制,早期摄影作品大多是静态的风景和人物照片,缺乏色彩和动态感。
然而,这一阶段的摄影作品为后来的摄影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胶片摄影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胶片摄影阶段是摄影史上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胶片取代了银盐湿片,成为主流的摄影材料。
胶片相比湿片更加方便易用,成像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胶片的问世使得摄影的普及化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相机记录生活和表达情感。
在这个阶段里,人们开始尝试不同的拍摄技术和风格,摄影作品呈现出更多的创新和多样性。
三、数码摄影阶段(21世纪初至今)数码摄影阶段是摄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转变。
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取代了传统的胶片相机,成为主流的拍摄工具。
数码摄影具有便捷、高效、多样化等特点,使得摄影艺术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发展。
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得摄影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后期处理和编辑,从而创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同时,数码摄影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和概念,如高动态范围(HDR)、全景摄影和虚拟现实等,丰富了摄影领域的表现手法。
四、移动摄影阶段(21世纪至今)移动摄影阶段是近年来摄影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摄影功能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
移动摄影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和社交性等特点,为更多的人带来了摄影的乐趣和机会。
时尚摄影发展史
时尚摄影发展史
时尚摄影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摄影技术的进步,也与社会文化、审美观念的变化紧密相关。
从早期的时尚摄影作品到现代的时尚摄影,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
早在19世纪中叶,时尚摄影就已经开始出现。
据资料显示,目前已知最早的时尚摄影作品是关于郎世宁伯爵夫人的影像小书,由皮埃尔·路易斯·皮尔逊在1856年制作。
这标志着时尚摄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的诞生。
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杂志出版业的兴起,时尚摄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初,欧洲正处于繁荣优雅的黄金时代,巴黎成为时尚的中心,杂志通过创新的摄影形式和迷人的模特来捕捉城市的精神和时尚。
这一时期的时尚摄影开始探索人的心灵世界,揭示人的内心,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开始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尚摄影作品中。
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
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摄影是一门影像记录技术,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从最早的相机雏形到今天的高端数码相机,摄影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飞速发展。
本文将概述摄影技术的主要发展历程。
1.早期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早期的摄影技术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18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尼埃普斯·尼埃佩斯研究了光线对银盐的影响,并于1826年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是摄影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随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设计了第一台可移动的相机,称为达盖尔式相机,其原理是将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感光材料上,形成影像。
然而,早期的摄影技术非常复杂和昂贵,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够使用。
2.彩色摄影(19世纪末)19世纪末,彩色摄影技术开始出现。
法国发明家盖布里埃尔·卡尔曼设计了一种三色分离装置,通过不同颜色的滤镜将光线分成红、绿、蓝三种光谱,然后使用三个不同的感光材料进行记录。
这种技术成为后来彩色摄影的基础,但由于复杂性和使用成本高昂,直到20世纪才得到广泛应用。
3.照相机的小型化(20世纪初)20世纪初,照相机开始变得更加小型化和便携。
德国莱茵河畔的庆堂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莱卡”的便携照相机,它使用了35毫米胶卷,这是当时最小的胶卷规格。
莱卡成为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相机之一,它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4.电子相机的出现(20世纪中叶)到了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开始在摄影领域发挥作用。
1951年,美国工程师哈罗德·尤根设计了第一台数字影像传感器,实现了数字图像的采集和存储。
然而,早期的电子相机非常笨重和昂贵,直到数十年后才开始普及。
5.数码相机的普及(21世纪初)21世纪初,数位相机开始成为主流。
数码相机不再依赖于胶卷,而是使用存储卡来存储图像。
摄影师可以通过显示屏即时查看拍摄图像,并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后期处理。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
同时,数码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更高像素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一)早期(1825—1917):摄影术的探索和实验时期;(二)现代(1918——1960年代):摄影艺术现代主义思潮处于主流的时期,摄影艺术多元发展,相互辉映;(三)后现代(1970年代——今):摄影艺术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
•摄影的曙光•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第二节新的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第三节摄影术的改进•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一·《墨经》光学八条•1、光的直线传播•2、影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3、针孔成像的道理•4、针孔暗箱成像时,物、像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5、类似放大率的概念•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二·光学折射现象的发现1、公元前139年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淮南万毕术》——用冰造透镜的记载;2、汉武帝时,人们懂得用白光琉璃折射阳光使暗室变白昼;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对小孔成像和凹面反光镜作分析和解释;4、元代、明代数位科学家进行了小孔成像光学实验。
•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三·色散现象的发现和感光化学应用1、北宋药学家寇宗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石英类晶体折射并发散色光的记载;2、公元三、四世纪的中国炼丹术记载金属的化学反应;苏轼《物类相感志》记载“盐卤写纸上,烘之字黑”;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陶瓷制造也应用了感光化学的方法。
•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三·达盖尔式摄影法(Daguerreotype)银版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四·塔尔博特(W.H.F.Talbot)与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第一位在暗箱内用感光材料录下影像以达到记录目的的人——数次不成功的实验•暗箱(Camera Obscura)——一个黑暗的房间•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Niepce拍摄的《窗外的风景》,Paysage a Saint-Loupe de Varennes(法文) •以沥青为感光材料,这幅特长时间曝光的作品产生相当特殊的影像,由于曝光时阳光角度产生了改变,所以光线就产生了趣味的变化。
摄影史从早期摄影到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摄影史从早期摄影到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摄影艺术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视觉表达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摄影技术问世,到现代的影像艺术创作,摄影在社会和艺术领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摄影史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早期摄影的发展19世纪初,摄影技术的发明为摄影史的起点。
法国化学家尼埃普斯·尼埃普斯于1826年发明了银版减色术,开创了世界上第一张摄影作品,这一创举被视为摄影技术的开端。
随着技术的进步,摄影师们开始探索更多的摄影方法和主题。
1851年,英国摄影师罗杰·弗恩特利利用碘和汞的光敏度,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这一突破性的发明让摄影技术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二、摄影技术的革新与实验20世纪初,摄影技术开始发生重大革新。
著名摄影师曼·雷发明了著名的Leica相机,开创了35毫米胶片摄影的时代。
这种相机不仅便于携带,还能够拍摄高质量的影像,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同时,摄影师们开始在摄影中添加更多的实验元素。
达达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多布布斯将摄影与绘画相结合,创造了以实验手法和抽象形式为特点的摄影作品。
这种实验性的创作方式为当代摄影带来了新的风貌。
三、新技术与商业化摄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技术也随之发展。
20世纪中叶,彩色摄影成为了主流。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更真实地还原场景的色彩,还能提升观看者的视觉体验。
商业化摄影的发展也为摄影带来了新的趋势。
摄影师开始积极参与广告、时尚、纪实等领域的创作,通过商业化的手法将摄影作品推向了更广泛的受众。
四、当代影像艺术的崛起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当代影像艺术开始崛起。
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使摄影师们可以更方便地拍摄、编辑和分享作品。
此外,数字技术还赋予了摄影师更多的后期处理和创作的自由度。
当代影像艺术以多种形式呈现,如摄影装置、数字合成、数据可视化等。
摄影师们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创作出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摄影发展史
1835 卡罗式摄影法
塔尔博特 1800-1870 英国化学家
塔尔博特1843年拍摄作品 《The Open Door》
卡罗式摄影法步骤
1、用高质量写字纸在红灯下蘸以稀硝 酸银溶液,再蘸以碘化钾溶液并擦干;
2、在纸的一面,用毛刷涂上一层硝酸银和酸溶液,并将已 光敏化的纸置于火前烘干。然后放入防光盒中,以供拍摄;
负片
3、在暗箱中曝光1-3分钟;
4、放在第2步所用的硝酸银和酸溶液中进行显 影,但必须加水一倍,使溶液的强度减弱一半;
5、用海波溶液进行定影,然后水洗及晾干。
1、用另一张纸浸于盐水中,并擦干;
2、在红灯下,用刷子涂上一层氯化银溶液,并晾干;
正片
3、将负片覆盖于纸面上,用镜框压紧,放在阳光中 曝晒,至纸面上形成深棕色的影像为止(约20分钟)。 4、将像纸进行定影、水洗,然后晾干。
1914年,Kodak推出了 一个“autographic system”亲笔签名系统 ,让人们能够在特制的底 片上用笔写东西。
1916 Kodak No. 3A Folding Pocket
1916年世界上第一台带有测距器的照 相机在伊斯曼柯达公司问世。柯达公司 根据当时专用光学测距仪的原理,为 3A相机设计了三影式联动测距装置, 这是相机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事件。它宣告照相机从此告别了目测 调焦,依靠景深来实现较大范围的景物 清晰成像的年代。
卡罗式摄影法拍摄的照片, 第一次让书籍附有照片插图
1851 湿版摄影法,又称火棉胶摄影法
1、在胶棉内加入碘化钾,制成碘化胶棉 ; 2、将经过充分研磨的碘化胶棉均匀地涂在透明玻璃板上;
得 到 玻 璃 负 片
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切尔 1813-1857 英国雕塑家
摄影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摄影发展史
摄影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摄影发展史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记录历史、展示美丽景色、捕捉珍贵瞬间的使命。
从古代到现代,摄影技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摄影史的发展之路。
一、古代摄影的雏形古代人类尝试着捕捉世界的图像已有悠久历史。
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子学派提出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制造出简易的相机。
而在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科学家欧几里得研究了光线的传播,也为后来的摄影技术打下了基础。
二、早期摄影的发展摄影术正式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法国化学家约瑟夫·尼埃普斯·尼埃佩发明了暗室和镀银板,使得在暗室中曝光的图像可以被固定下来。
他的发明被视为早期摄影的雏形,并奠定了后来摄影技术的基础。
随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在1826年成功地通过银版摄影法拍摄到了第一张被认可的摄影作品,从此掀开了摄影的新篇章。
三、胶片摄影的崛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胶片摄影技术的引入使得摄影过程更加便捷。
英国人乔治·伊斯特曼在1884年成功制造出了可卷曲的柔软胶片,使得摄影机可以更轻便和灵活。
这项发明彻底改变了摄影工艺,使得摄影成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并为摄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数码摄影的革新20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摄影技术应运而生。
数码摄影利用数字传感器将图像转化为电子信号,在内存卡中储存并可以随时复制、编辑和分享。
这一革新使得摄影更具实用性和便捷性,同时也为后期的图像处理和修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五、手机摄影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发展,摄影已经不再局限于专业摄影师的专利。
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即刻分享美图。
智能手机内置的多功能摄像头和各种拍摄应用程序,使得摄影更加简单易行。
手机摄影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摄影方式,成为了记录生活、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六、虚拟现实摄影的前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崛起为摄影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借助虚拟现实摄影技术,我们可以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影像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实景之中。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用于绘画的小孔成像(我国2400年前,西方16世纪)
◆公元1250年发现银盐变黑 1725年银盐具有感光性
◆1793日光摄影发(犹地亚沥青受光变硬,薰衣草油溶液显现)->1835达尔盖银版法(碘化银感光版感光,水银蒸汽显现,硫代硫酸钠定影)
◆1839年8月19日,公布“达盖尔摄影术”,摄影术的诞生日。
◆卡罗式摄影发(氯化银,浓盐水定影)->火棉胶摄影发(湿版,在湿的时候立即使用)>干版(溴化银乳剂)->柯达胶卷(硝化纤维片基->醋酸纤维片基->涤纶片基)
◆1882德国化学家制成“正色片” ->1906年制成了第一批对整个可见光区都能感受的“全色片”
◆大约在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传入了中国。
19世纪50年代沿海大城市相继出现照相馆。
◆“五四”以后,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1923年我国最早的摄影团体──北京的“光社”成立。
国外摄影的发展史
国外摄影的发展史一,史前摄影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墨子不仅发现了这个现象,而且对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他认为光线象箭一样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例如屋外站立一个人,他头顶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墙壁的下方,而他脚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了墙壁的上方,因而人像是倒立的。
这是人类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最早的记录。
这就是著名的小孔成像原理,比欧洲整整早了2000年。
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二,摄影的诞生在摄影的最终发展有三位最主要的创始者。
△1825年拍出第一幅照片《牵马的孩子》△1826年拍出名作《窗外的景色》△尼埃普斯使用过的相机2,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3,塔尔博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派摄影法的奠基人。
1835年研制出了第一张相纸负像。
用来印制正像。
1839年1月向法国和英国的皇家学院申报失败。
而他的由负像到正像的发明却为现代负片工艺开创了新起点。
△卡罗式摄影术拍摄的部长肖像的负片及印片三,感光材料和相机的发展1,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1851年,英国雕塑家F•S•阿彻尔发现火棉胶是很好的胶合剂,可以将感光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板上,而不致象蛋白那样会变黄或干裂。
这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也就是著名的火棉胶“湿板”摄影法。
湿版法的优点是光敏度高,感光快。
拍风景约需10秒至1分种,拍人像只要2至20秒。
再用蛋清相纸,便可以印出无限量永久性的照片,且影像、纹理清晰,层次丰富,景物优美真实,价格低廉。
△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机2,第二次大革新——干板摄影普及的曙光19世纪70年代,摄影在技术上又发生了一个重大变革。
1871年,英国的一位医生马多克斯发明了另外一种以玻璃为感光版的摄影方法“干版法”,玻璃干版在感光能力上又有提高,质量很稳定,摄影时比“湿法”方便很多,在室外阳光下曝光时间可缩短到1/25秒。
摄影的发展历史
在电脑上和在纸上欣赏摄影作品,所获得的感觉可能是很不相同的。
这组作品里,个人更喜欢采睡莲和纺织女童工。
第一张照片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
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
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
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
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
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至今保护完好。
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
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
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的。
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
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
”摄影术的诞生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街》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
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摄影的发展史
摄影的发展史关于摄影的发展史一、摄影术的诞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的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前468-前376)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直到16世纪的后半页,欧洲人在墙壁上打孔并装上凸透镜,从另一侧的墙壁上观看室外的彩色图像。
称为“暗室”。
17世纪初,装有凸透镜的小型“暗箱”开始出现,用来作为绘画的工具。
但300多年来始终没有办法把画面固定下来。
19世纪初,英国人韦奇五德用皮子作画“阳光画”最终失败了。
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是1826年由法国人尼普斯拍摄的《鸽子棚》。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在1839年。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
二、摄影术的发展1.卡罗式摄影术;2.玻璃的使用;3.火棉胶的发明;4.从湿板到干板;5.从干板到胶卷;6.柯达公司的诞生。
三、从黑白到彩色黑白胶卷:1981年:ISO20°;20世纪20年代:ISO30°;20世纪40年代:ISO100°; 20世纪50年代:ISO400°;20世纪60年代:ISO3200°;1936年,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反转片胶卷(Kodakchrome); 1937年,爱克发公司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负片胶卷(Agfacolor)。
四、四大胶片公司柯达公司:美国,1888年;爱克发公司:德国,1873年;依尔福公司:英国,1879年;富士公司:日本,20世纪初。
五、照相机的发展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1839年以后,去掉反光镜的“暗箱”成为照相机;1860年,带有皮箱的照相机出现(黑布蒙头);1905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使用胶卷的照相机;1923年,徕卡公司生产出第一台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以后,单镜头反光相机开始出现;18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以后,数码相机出现。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一)早期(1825—1917):摄影术的探索和实验时期;(二)现代(1918——1960年代):摄影艺术现代主义思潮处于主流的时期,摄影艺术多元发展,相互辉映;(三)后现代(1970年代——今):摄影艺术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
•摄影的曙光•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第二节新的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第三节摄影术的改进•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一·《墨经》光学八条•1、光的直线传播•2、影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3、针孔成像的道理•4、针孔暗箱成像时,物、像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5、类似放大率的概念•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二·光学折射现象的发现1、公元前139年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淮南万毕术》——用冰造透镜的记载;2、汉武帝时,人们懂得用白光琉璃折射阳光使暗室变白昼;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对小孔成像和凹面反光镜作分析和解释;4、元代、明代数位科学家进行了小孔成像光学实验。
•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三·色散现象的发现和感光化学应用1、北宋药学家寇宗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石英类晶体折射并发散色光的记载;2、公元三、四世纪的中国炼丹术记载金属的化学反应;苏轼《物类相感志》记载“盐卤写纸上,烘之字黑”;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陶瓷制造也应用了感光化学的方法。
•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三·达盖尔式摄影法(Daguerreotype)银版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四·塔尔博特(W.H.F.Talbot)与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第一位在暗箱内用感光材料录下影像以达到记录目的的人——数次不成功的实验•暗箱(Camera Obscura)——一个黑暗的房间•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Niepce拍摄的《窗外的风景》,Paysage a Saint-Loupe de Varennes(法文) •以沥青为感光材料,这幅特长时间曝光的作品产生相当特殊的影像,由于曝光时阳光角度产生了改变,所以光线就产生了趣味的变化。
摄影发展史简述
摄影发展史简述
摄影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最早的相机是由法国人尼克拉·尼埃普斯发明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和改进使摄影成为一种普及的艺术形式。
在19世纪中叶,英国摄影家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发明了卡路里画,这是一种早期的照片处理技术。
20世纪初,照相机成为了家庭消费品,人们开始使用它们记录生活中的重要时刻。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相机和镜头也在不断涌现。
到了20世纪中叶,黑白摄影逐渐被彩色摄影所取代。
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使得摄影变得更加方便和实用。
同时,数码影像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使得摄影师们能够创造出更加细致逼真的图像。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摄影已经成为了人们分享生活的重要方式。
今天,摄影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行业,包括从专业摄影师到业余爱好者,从商业摄影到纪实摄影等各种领域。
- 1 -。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1摄影发展史
摄影是在真实世界中拍摄或者把东西记录下来,是一种让人类记住事物或者场景的技术。
摄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许多国家都从廉价的摄影机革新其对社会环境的考察。
2早期摄影
早期的摄影是用照片纸拍摄的,直到19世纪中叶,摄影才开始使用相机。
这种形式的摄影师需要把照片纸放在相机里拍摄,拍摄完成之后,再用化学药剂经历很长的周期来冲洗照片纸,才能在墨水中染上图像。
3工业摄影
20世纪早期,摄影已经被嵌入到工业生产中。
在照片被嵌入到制作过程时,摄影取代了绘画,在这个阶段,许多人开始尝试拍摄特写照片,从而使商品拍摄更加生动。
4数码摄影
20世纪80年代末,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使摄影开始进入数码摄影的时代。
此后,数码摄影便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而相机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数字相机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摄影的普及。
5网络摄影
在数码摄影的基础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摄影也随之兴起。
无论是从功能还是从推广流行上来看,网络摄影已经在影像传播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传播技术,使大范围的碎片照片变成各种形式的影像作品。
摄影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从20世纪以来,摄影技术已经不断迭代,从涂布技术到数码技术,再到现在的网络技术,都使摄影技术不断发展,视觉新技术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摄影的热潮,摄影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改变了我们记忆事件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摄影家丝顿和美国的布留奎尔(1880-1945)。真正完成者为英国舞台摄影家马可宾(1905-?),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把"超现实"的虚和现实中的实揉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既虚幻又实在的境界。例如,他在一九四六年创作的《马可宾的自画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现实作品,它是运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摄出来的--一次正面,两次侧面和一次一只眼睛。
摄影风格发展史
绘 画 主 义 摄 影
绘画主义摄影是励行于二十世界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菜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进。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抽象摄影的发轫者为泰尔博(1800-1877)。开始时,作品画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认性。至一九一七年摄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摄的《波尔多画报》就已完全不可辨认了。一九二二年,匈牙利抽象画家莫荷利纳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并从理论上予以确立。随后,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进了显微摄影和X光摄影,从而大大扩大了抽象派摄影的表现范围,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语言,建立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并风行于欧美等国。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除文中已提及的外,尚有史格特、芬宁格、安真兰特、佛莱泰、温隙斯特、格连巴晤、夏德和布留奎尔等。
主 观 主 义 摄 影
主观主义摄影是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比抽象派摄影更为"抽象"的摄影艺术流派,所以又称作"战后派"。
它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其创始人是德国摄影家奥特.斯坦内特。他认为,"摄影是本来具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宽阔领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作用。但目前却成了一种机械的写实主义"。于是提出了摄影艺术主观化的艺术主张。极力主张摄影艺术的终极应该是提示摄影家自身的某些朦胧意念和表现不可言传的内心状态和下意识活动。"主观摄影就是人格化、个性化的摄影。"这便是该流派的艺术纲领。主观摄影的艺术家们极度强调自己的创造个性,蔑视一切已有艺术法则和审美标准。该派理论家公开表示,"主观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试验性的图象艺术,而是一种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创造性艺术。""我们可以任意使用技术手段去创造照片。"
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都脱离现实生活,加上摄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们〔早美趣味的不断发展,为“自然主义”所冲击。尽管这样,在今天的摄影艺术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
这一流派的主要摄影家和作品有:普莱期(?-1896)的男爵之宴、鲁宾逊漂流记、宝塔情景;罗宾林的当一天工作完了的时候、秋天、两个小姑娘、弥留、拿着毒药瓶的朱丽叶、黎明和落日;雷兰德洗礼者圣约朝霞之首、伊菲吉尼亚、优迪特与荷罗佛尼斯;金马伦夫人(1815-1897)的汤姆士卡莱尔和尼达(1820-1910)的弥留之际的嚣俄等等。
这一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有从事超现实主义集锦照片的画家帕尔汗;变形人体摄影家布兰特;肖像兼宣传摄影家卡逊以及布鲁门塔尔、洛林、哈尔斯曼、赖依等。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如拉克罗亚在一九零零年创作的《扫公园的人》,就象是一幅画在画布上的炭笔画。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之为"仿画派"。可以说它是绘画主义摄影的一个分支。
这一派著名的摄影家有德威森(1856-1930)、威尔钦逊(1857-1921)、葛尔(?-1906)、搔耶(1856-?)、萨特克利夫(1859-1940)等。
抽 象 摄 影
抽象摄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该流派的摄影家否定造型艺术是以可审视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家审美感受的这一基本特性,宣称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拍摄时,预告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储蓄、沉表、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育实艺术的修养。”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使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3 利用近摄手段清晰而又强烈地强化和突出表现物体的某一细部形态。
4 运用暗房技法,把被摄对象原有的丰富影调简化,将自然、平凡的关系转换成强烈的视觉关系。
5 利用曝光手段(如多次曝光、连续闪光),使被摄体从时间概念中分离出来,能动地把时间概念和空间位置加以调换。
其著名的摄影家除奥特、斯坦内特以外,还有杰.施莫尔、肖.范欧坎、兰.佩恩、莫.弗克尔特、本章光郎和崛内初太郎等。
随后,写实摄影家人才辈出,作品都以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性而著称于摄影史。例如英国勃兰德的《拾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故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法国韦丝的《女孩》等等,不胜枚举。
自 然 主 义 摄 影
一八八九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他说,没有一种艺术比摄影更精确、细致、忠实地反映自然,"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作品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该派另一位大师A.L.帕邱说得更明确:"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就我们摄影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的,应该从事独立性的创作。"
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其著名摄影家有杜马希(?-1937)、普约(1857-1933)、邱恩(1866-1944)、瓦采克(1848-1903)、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杜尔柯夫(1848-1918)、埃夫尔特(1874-1948)、米尊内(1870-1943)、辛吞(1863-1908)、奇里(1861-1947)等。
由此可见,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这一流派的创作题材,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
由于自然主义摄影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实和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对表面对象的提炼,一句话,不注意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实质上是对现实主义的庸俗化。有时会导致对现实的歪曲。
印 象 派 摄 影
一八八九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开始,他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追求一种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的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象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
初期,用无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摄体"的细部纹理和丰富影调,制作成仅表现其形状的"光图画"。后来发展到或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力图使用所谓形式、影调(色彩)和素材的"绝对抽象的语言",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以表现该派艺术家奉为圭臬的所谓人类最真实、最有本质力量的潜意识世界。在作品中,被摄物体只不过是被艺术家借来随心所欲地产生表现自身想象和个性"旋律"的音符。
最早的写实摄影作品当推英国摄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摄的那些火棉胶纪录片。稍后,则是罗斯.芬顿的战地摄影和六十年代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威廉.杰克逊的黄石奇观。1870年以后,写实摄影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如当时的摄影家巴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而震动了人们。
由于写实摄影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的认识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逐渐在新闻领域中占据了自己的地位。九十年代美国摄影家雅谷布.里斯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奠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