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教学文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
(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1.谈话;2.学生背;3.评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
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
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
(1)交流。
(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
(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
(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
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
(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章节,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经典诵读》中的选定篇目,理解其中的经典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语言韵律感。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促使其主动阅读。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选定经典诵读材料,包括诗歌、小说片段等,涵盖古代和现代经典。
2.2 教学安排:第1-2节课:介绍《经典诵读》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第3-6节课:分别深入讲解每一篇选定的经典诵读材料,进行逐句解读和语言点分析。
第7-9节课: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的流畅度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2 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经典诵读材料,辅以音频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韵律和语调。
分组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
四、教学评估:4.1 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中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经典诵读材料的理解和朗读水平。
4.2 综合性评价:通过期末朗读比赛、小组展示等形式,对学生整体的诵读水平和对经典文学的理解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5.1 优点: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采用多媒体辅助,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5.2 不足: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发音不准确,需要更多的语音训练。
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缺乏兴趣,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5.3 改进措施:引入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经典文学选材,增加学生的亲近感和兴趣。
通过这次《经典诵读》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理解,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引导。
未来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其对中华经典文学的浓厚兴趣。
四年级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了解弟子规的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百家姓》选段:学习姓氏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古代诗词选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 现代美文选段:学习美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难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朗读时的情感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并对课文进行解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经典诵读的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料:寻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理解课文。
2. 在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每学期进行一次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儿童经典诵读教案[修改版]
儿童经典诵读教案[修改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儿童进行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是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背诵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活动。
通过注重儿童参与度和趣味性,本教案将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儿童投入到经典文学作品中。
教学目标1. 培养儿童良好的发音和语调惯;2. 提升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儿童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儿童文学名著等;- 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诵读。
教学步骤1. 导入:开始课堂前,通过引用一段有趣的故事或朗诵一首小诗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2. 朗读指导:-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引导儿童跟读,让他们模仿教师的朗读;- 鼓励儿童多次朗读,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
3. 理解讲解:- 教师解释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生词和难点,帮助儿童理解故事情节;- 提出问题,引导儿童思考、讨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 分组演练:- 将儿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经典片段进行朗读演练;- 每个小组朗读完后,其他小组对其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5. 作品分享:- 鼓励儿童将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分享给同学和家长;- 可组织朗读比赛或文学作品展示活动,提升儿童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度。
6. 结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鼓励儿童继续坚持诵读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评估- 观察儿童的朗读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语调恰当性等;- 收集儿童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评估小组演练的表现和互动情况。
教学资源-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童话故事书、儿童文学名著等;- 录音设备或播放器,用于示范朗读;- 笔记本或画纸,用于儿童演练和作品分享。
扩展活动- 组织儿童参观图书馆或文学展览,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邀请专业朗诵者或演员来学校进行特别课程,增加儿童的研究动力与兴趣。
以上是儿童经典诵读教案的修改版。
根据儿童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通过指导朗读、理解讲解、分组演练和作品分享等教学步骤,可以提高儿童的诵读技巧、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经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全文5篇]
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全文5篇]第一篇: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小学国学经典四年级下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读前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
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诵读措施: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
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
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经典诵读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科目: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帮助学生了解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经典作品的诵读技巧和节奏把握。
2. 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激发。
2. 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诵读教材,如《论语》、《弟子规》等。
2. 学生准备经典诵读笔记本,记录诵读过程中的感悟。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经典作品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和期待。
二、诵读指导1. 教师示范经典诵读的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把握等。
2. 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要求。
三、诵读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篇经典作品进行诵读。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四、总结1. 教师点评学生的诵读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经典诵读的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上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二、深入解读1. 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经典作品对自己的启示。
2.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诵读笔记本,了解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生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熟悉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会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如童话故事、儿童诗歌等。
2. 录音设备或音频资源。
3.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猜测或回忆经典作品的内容。
二、预习(10分钟)1. 学生在课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故事或诗歌的内容。
三、朗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2. 学生跟读教师的示范,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3. 分组练习,学生互相朗读并互相评价,帮助彼此改进。
四、理解与表达(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用口头表达或简短的书面作品。
五、团队表演(20分钟)1. 学生分组,根据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编排小剧场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增加一些创意元素。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
2. 学生可以组织朗诵比赛或文学分享会,与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交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 评价学生在团队表演中的合作和创意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书面作品和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经典文学作品选段,能准确朗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选段:选取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小王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 诵读技巧: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起伏变化等。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诵读练
1. 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
2. 逐句、逐段进行诵读练,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语调问题。
步骤三:朗诵比赛
在诵读练结束后,可以组织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声、自信地朗诵选段。
步骤四:思考分享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等方面,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对学生在诵读练和朗诵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作品解读评估:对学生的思考分享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
1. 整合不同文学作品,增加课程的多样性。
2. 加强课下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4上经典诵读教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可以为师矣”亦有两解:一为这样的人才可以之为师;二为自己做到这个程度,才可以为人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通过对比说理的方法,说明既要学习,也要思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年级下册语文经典诵读有关篇目教学文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经典诵读有关篇目精品文档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必背内容学校:班级:姓名:【按照大学,古诗、词顺序编排】《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政第二》◆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题春晚(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陶者(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精品文档清平调三首(唐)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夏歌(唐)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宝典]四年级第二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 宝典] 四年级第二学期经典诵读教案第一课时课题: 《道德经》教学内容:第47-49 章目的要求: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回顾《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道德经》第47-49 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 、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窥牖弥歙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 、明确读的方法: 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6、生跟师读两遍。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句 :1) 无为而无不为。
2)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四、个人上台展示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二课时 课题: 《道德经》 教学内容:第50-52 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道德经》第 50-52 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覆兑殆摄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 、明确读的方法 : 停顿的长短,语明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回顾上节《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四、 指导学生读正确、流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 、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 、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认识并背诵小学经典诵读内容;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感知能力;3.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音韵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背诵经典诵读内容;2.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小学经典诵读资料- PPT或黑板、粉笔- 录音设备和音频资料2.学生准备:- 安静的学习环境- 笔和纸,用于记录感受和问题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用一段有趣的音频或视频介绍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经典诵读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
步骤二:欣赏经典诵读(20分钟)1.播放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经典诵读内容。
2.带领学生感受声音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3.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经典诵读内容。
步骤三:理解经典诵读(15分钟)1.分享经典诵读的背景和作者信息,使学生对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2.对关键词、短语或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经典诵读的含义。
3.提问学生,帮助他们对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步骤四:朗读经典诵读(25分钟)1.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重点强调发音准确、语调自然和节奏感。
2.分组活动,学生互相朗读经典诵读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互动交流。
3.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经典诵读内容和技巧。
2.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经典诵读材料,并与同学分享。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一篇小学经典诵读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和背诵小学经典诵读内容,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和语言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朗读和互动,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音韵感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运用,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和练习,让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经典文学中感受语言之美,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养。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二)
1、自读古诗
2、提出不懂的地方,加以讲解。
3、背诵(同桌 全班比赛)
(六)总结巩固
回顾所学,加强记忆。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课后反思
学生掌握的效果比较好
上课时间
执教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十三周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论语.雍也
教学内容
生活.实践在创设的情景中感知其中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2、背诵《论语.述而》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论语.述而》后的收获。
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论语.述而》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b)学生谈收获。
学生1:《论语. 述而》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生2:《论语. 述而》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课后反思
学生掌握的效果比较好。
上课时间
执教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十四周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经典要义故事
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古人的生活方式,理解平淡是福的人生哲学
诵
读
目
标
1、诵读经典要义,并且达到会背诵的地步。
2、熟悉故事《梅妻鹤子》的内容,并且品味其中的内涵。
经典诵读教案五篇
经典诵读教案五篇第一篇:经典诵读教案经典诵读教案教学意图: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
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
《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
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
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1)《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
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
(3)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精华资料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精华资料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诵读惯和语感,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经典诵读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教师应挑选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材料。
可以从古诗文选、经典故事等方面进行选择。
2. 研究朗读技巧学生需要研究正确的朗读技巧,包括语速、语调、停顿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练和反馈等方式,指导学生如何流畅准确地朗读。
3. 培养语感和理解力除了朗读技巧,学生还需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语感和理解力。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背景、情节、主题等方面,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之美。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段有趣的诵读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并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研究朗读技巧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首经典诵读材料的朗读,然后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的准确性。
可以进行多次练,并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3. 研究理解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经典诵读材料,通过讲解和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情节和主题。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收获,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包括语速、语调和准确性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评价。
2. 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观察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语感和理解力进行评价。
3. 学生合作与互动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互相支持、互相倾听和分享等方面,对学生的合作与互动能力进行评价。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和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选取适合小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
2. 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法。
3.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准备: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
2. PPT或黑板用于呈现文学作品的内容。
3. 点读笔或数字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文学的了解和兴趣。
步骤二:选择经典文学作品(10分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步骤三:朗读和理解(15分钟)1. 教师首先朗读文学作品的一段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错误。
3.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含义和主题,进行简短的讨论。
步骤四:诵读和表演(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品、朗诵等形式的表演,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情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展现个人风采和创意。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学生自主分享对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朗读和欣赏其他经典文学作品。
2. 家长可以在家中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评价:1. 班级表演和朗诵效果的评价。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和表达的评价。
3. 学生的诵读和表演技巧的评价。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诵读技巧的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
3. 文学欣赏和理解: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短的介绍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3. 诵读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进行诵读训练。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改进。
4. 文学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可以通过分析文学手法、讨论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等方式进行。
5.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诵读训练和文学欣赏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发音准确性、语调把握和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2. 朗诵比赛成绩:评价学生在朗诵比赛中的表现,包括声音的美感、语调的流畅性和对作品的情感表达等方面。
3.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分析作品中的某个片段等,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的文本:提供学生阅读和诵读的文本。
2. 录音或视频资源:提供学生参考和模仿的录音或视频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诵读技巧。
3.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六、教学效果预期: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
2.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文学分析和欣赏。
小学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经典文学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
2. 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拓展阅读。
3. 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解析、讨论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
2.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情感把握等。
3. 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容,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经典诵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学生自主选择一首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家长签字确认。
2. 写一篇关于经典诵读的感悟日记。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诵读能力评估:通过听学生朗读,评价其发音准确性、语调起伏和情感表达能力。
3. 理解与解析评估:通过学生对作品内容的解析和讨论,评估其对经典文学的把握和理解深度。
七、家长沟通与合作:1. 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经典诵读方面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与家长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八、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选集:收录适合小学生的诗词、散文等作品。
2. 教学多媒体素材: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3. 学习工具:如词典、参考书等,供学生在课堂内外自主学习使用。
九、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诵读才华。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小学生经典诵读技能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经典文学作品选用(例如童话故事、诗歌等)。
2. 录音设备或音频资源。
3. 课件或PPT展示材料。
4. 活动材料,如课堂练习题、互动游戏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音频或视频播放经典诵读的范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诵读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过或读过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或乐趣。
正文(30分钟):1. 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带领学生一起读一遍,然后进行整体理解和分析。
2. 利用课件或PPT展示材料,结合图文说明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和表达形式。
3.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
4. 分组朗读演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片段进行朗读演绎。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并对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巩固(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他们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诵读技巧和朗读表达应用到其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中。
3. 利用游戏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互动起来,共同表演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加深理解和记忆。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经典诵读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 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培养自己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教学延伸:1. 设立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角,供学生自主选择和阅读。
2. 鼓励学生参加诵读比赛或朗诵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剧本创编和表演活动,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永宁中心小学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目录1、《论语》一《学而篇》 (3)2、《论语》二《为政篇》 (4)3、《论语》三《八佾篇》 (5)4、《论语》四《里仁篇》 (5)5、《论语》五《公冶长篇》 (6)6、《论语》六《雍也篇》 (6)7、《论语》七《述而篇》 (6)8、《论语》八《泰伯篇》 (7)9、《论语》九《子罕篇》 (7)10、《论语》十《乡党篇》 (7)11、《论语》十一《先进篇》 (8)12、《论语》十二《颜渊篇》 (8)13、《论语》十三《子路篇》 (9)14、《论语》十四《宪问篇》 (10)15、《论语》十七《阳货篇》 (10)16、《论语》十九《子张篇》 (11)17、古诗《登高》 (12)18、古诗《钱塘湖春行》 (12)19、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3)20、古诗《西塞山怀古》 (13)21、古诗《雁门太守行》 (14)22、古诗《黄鹤楼》 (14)23、古诗《登金陵等黄台》 (15)24、古诗《金陵酒肆留别》 (15)25、古诗《书愤》 (16)26、古诗《无题》 (16)27、现代诗《林中月夜》 (17)28、现代诗《池塘》 (18)29、现代诗《用目光倾听》 (19)30、现代诗《妈妈有多大》 (20)31、现代诗《妈妈的眼泪》 (21)32、现代诗《小猫走路没有声音》 (22)33、现代诗《海浪》 (23)34、现代诗《阳光》 (24)35、现代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25)36、现代诗《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26)《论语》节选一学而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hào)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yǐ)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yú)力,则以学文。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dàn)改。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2. 有子曰:“信近於(yú )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二为政篇1. 子曰:“为政以德,譬(p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4.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yān)廋(sōu)哉?人焉廋哉?”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君子不器。
”7.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8.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10.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1. 子曰:“由!诲(huì)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八佾(yì)篇1.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3. 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yī)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4. 子曰:“射不主皮,为(wéi )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5.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chǎn)也。
”四里仁篇1.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2.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wù)人。
”3.3. 子曰:“苟(gǒu)志于仁矣,无恶也。
”4.4.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5.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7.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8.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9.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gōng)之不逮(dǎi )也。
”10.10.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11.11. 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12.12.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五公冶(yě)长篇1. 子曰:“晏(yàn)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六雍(yōng)也篇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子曰:“中庸(yōng)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七述而篇1.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xǐ),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
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qī)戚。
八泰伯篇1.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九子罕(hǎn)篇1. 子绝四:毋(wú)意,毋必,毋固,毋我。
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4.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5.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7.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十乡党篇1、食不语,寝(qǐn)不言。
2、席不正,不坐。
3、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4、康子馈(kuì)药,拜而受之。
曰:“丘(qiū)未达,不敢尝。
”5、君赐(sì)食,必正席先尝之。
君赐腥(xīng),必熟而荐(jiàn)之。
君赐生,必畜之。
侍(shì)食于君,君祭(jì),先饭。
6、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shēn)。
7、君命召,不俟(sì)驾行矣(y i)。
8、入太庙,每事问。
十一先进篇1、子曰(y uē):“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2、子曰:“从我于陈、蔡(cài)者,皆不及门也。
”3、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4、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yān)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十二颜渊篇1、司马牛问君子。
子问:“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shěng)不疚(jiù),夫何忧何惧?”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gōng)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zāi)!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sù),吾得而食诸?”4、子曰:“片言可以折(zhé)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nuò)。
5、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juàn),行之以忠。
”6、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è)。
小人反是。
”8、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shú)敢不正?”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yǎn)。
”10、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wù)自辱焉(yān)。
”十三子路篇1、仲弓为季氏宰(zǎi),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shè)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2、子曰:“诵(song)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xī)以为?”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yuè),远者来。
”5、子夏为莒(jǔ)父宰。
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十四宪问篇1、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2、子曰:“贫而无怨(yuàn)难(nán),富而无骄易。
”3、子曰:“不在其位,不谋(móu)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rén)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6、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9、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1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wèi)过矣(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