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化学8
放射化学知识点整理
放射化学第一章绪论1.1898年M. Curie用化学方法发现放射性元素钋;2.1910年,英国的Cameron提出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3.放射化学诞生于1898年。
4.1956年北大开始建设我国第一个放射化学专业。
5.1958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招收放射化学专业本科生。
6.1981年,放射化学专业成为国家批准建立的首批博士点之一。
7.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化学性质和属性的一门科(基础8.放射化学:研究放射性化学的物理化学行为和状态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和原理)9.放射化学包括的内容:核化学,核药物化学,放射性元素化学,放射分析化学,同位素生产及标记化合物,环境放射化学。
10.辐射化学和放射化学的区别:放射化学侧重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而辐射化学主要研究辐射(射线)对物质的作用11.放射化学的主要特点:放射性;不稳定性;微量性1-7第二章基础知识1.核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Z、相同的中子数N、处于相同的能态且寿命可测的一类原子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核素。
3.异位素: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为同中子:。
4.同质异能素: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且其寿命可以用仪器测量的同一种原子核5.同质异位素:不存在相邻的稳定的6.元素质子数的幻数:2, 8, 20, 28, 50, 和827.元素中子数的幻数:2, 8, 20, 28, 50, 82,和1268.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9质子和中子是核子的两种不同状态10.核力:核子间存在的短程强相互作用(吸引)11.原子核的核力作用半径大于电荷分布半径12.原子核的体积与原子核的质量数成正比13.原子核的核子密度约:1038核子•cm-314.核物质的密度约:1.66 ⨯1014(g•cm-3)15.位于中子滴线上的核素,其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为零;16.位于质子滴线上的核素,其最后一个质子的结合能为零;17.核衰变: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18.对任一元素,质量数越大,α衰变能越小,质量数越小,α衰变能越大19.相对于β稳定线,中子过剩的核素发生β-衰变,质子过剩的核素发生β+衰变;20.只有在衰变能大于1.02MeV的情况下才能发生β+衰变21.放射性活度:每秒钟放射出的粒子个数(A) Bq(贝可), Ci(居里), 1居里=3.7⨯107Bq.22.质子:1H的原子核23.规定1u等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24.核物质:由无限多等量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密度均匀的物质称为核物质。
放射化学ppt课件
放射免疫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与 肿瘤细胞结合,通过释放射线 杀伤肿瘤细胞。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中 ,通过释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
。
05
放射化学的未来展望
新型放射性核素的研究与应用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放射性核素的研究与应用成为放射化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 向。
详细描述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型放射性核素,这些核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够 用于医疗、能源、环保等领域。例如,一些新型放射性核素可以用于肿瘤的诊断 和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
放射化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研究
放射化学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 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发现和性质研
究。
二战推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放射化学在 核武器和核能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发 挥了关键作用。
现代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放射化学在医学 、能源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推动了该领域的持续发 展。
02
放射性核素与辐射
放射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放射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详细描述
利用放射性物质的特性,可以开发出高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例如,利用放射性物 质的辐射特性,可以开发出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能量特性, 可以开发出高效、安全、环保的核能发电技术。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适当 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辐 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具体措 施包括控制辐射源、屏蔽防护、
个人防护等。
辐射防护标准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辐射防护标准。这 些标准规定了可接受的辐射剂量 上限和防护要求,以确保人员的
8放射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放射免疫分析的创建者和创建时间A.Cooms于1941年创建B.Berson和Y allow于1959年创建C.Nakene和Pierce于1966年陈创D.Miles和Hales于1968年创建建E.Emgrall和Perlmann于1971年创建2、放射性核素的选择原则不包括A.高比活度B.适宜半衰期C.对抗原戒抗体活性没有影响D.容易标记E.标记物易于保存3、最理想且临床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A.125I B.51Cr C.60CoD.3H E.131I4、释放β射线的核素为A.125I B.51Cr C.60CoD.3H E.131I5、3H标记放射免疫技术比125I标记放射免疫技术优越的是A.标记方法简便B.放射性测量量方法简便,效率高C.易获得高比放射性标记物D.标记物保存期较长E.放射性废戏物处理较易6、下列关于抗体质量指标K值的描述,正确是的A.抗体K值越小,放射免疫分析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越佳B.抗体K值越大,放射免疫分析的灵敏度.精确度越佳,量准确度越差C.抗体K值越大,放射免疫分析的准确度越佳,但灵敏和精确度越差D.K值达到106~109mol/L,才适用于放射免疫技术E.放射性标记物.待测抗原和标准品对同一抗体应具有完全相同的K值,否则测定结果将失真7、直接标记地制备放射性标记结合物时,常用的氧化剂为A.氯胺T B.乳过氧化物酶C.N-溴代琥珀酰亚胺D.H2O2E.SHPP8、关于直接法制备放射性标记结合物,下列说不正确的是B.能标记所有蛋白质或多肽A.通过小分子载体使125I与蛋白结合C.125I标记对蛋白质的活性无影响D.常用的氧化剂是氯胺TE.125I标记物的比放射性较低9、有关放射性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指结合于抗原上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B.是指单位质量标记物的放射强度C.是指标记抗原结合于抗体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D.放射化学纯度测定方法是加10倍量抗体和标记抗原反应,测算出B/(B+F)的百色率E.标记后放射性标记物的分离纯化程度不影响其放射化学纯度10、有关放射免疫分析原理的描述,正确是A.Ag和Ag*与相应Ab的结合能力不相同B.Ag*为限量,待测Ag竞争性抑制Ag*与Ab的结合C.Ag*Ab复事物量与待测Ag量成正比D.反应平衡时,游离放射性强度(F)与待测Ag量成正比E.标记抗体为过量11、表示抗体的特异性指标是A.免疫活性B.亲和常数(常用K值来表示)C.效价D.交叉反应率E.比放射性12、反映抗体与相应抗在结合的能力的指标是A.免疫活性B.亲和常数(常用K值来表示)C.效价D.交叉反应率E.比放射性13、反映标记抗原结合于抗体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争率的指标是A.放射化学纯度B.免疫活性C.比放射性D.交叉反应率E.亲和常数14、表示单位质量标记物的放射强度的指标是A.放射化学纯度B.免疫活性C.比放射性D.交叉反应率E.亲和常数15、融事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B/F分离技术特点的方法是A.活性炭吸附法B.双抗体法C.因相分离法D.PR试剂法E.化学沉淀法16、关于放射免疫分析中分离方法的选择要求,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分离应彻底、迅速B.操作应简便,重复性好C.分离过程应不影响免疫复合物的形D.分离产果应受反应介质影响成E.试剂来源容易,价格低廉17、在放射免疫分析中,制作标准曲线形状不受放射性标记物的衰变影响的反应的参数是A.B/F B.B/T C.F/BD.B/Bo E.B18、为使放射免疫分析的标准曲线直线化,实验数据进行转化应采用的方法是A.半对数法B.双对数法C.二元三次方程D.联结法E.log-logit方式进行数据转化法19、在放射免疫分析中,使标准曲线呈正比例双曲线,横坐标是测定物标准品浓度,纵坐标是A.B/F B.B/T C.F/BD.B/Bo E.B20、免疫放射分析方法创建者为A.Cooms于1941年创建B.Berson和Y allow于1959年创建D.Miles和Hales于1968年创建C.Nakene和Pierce于1966年陈创建E.Emgrall和Perlmann于1971年创建21、与放射免疫分析相比,免疫放射分析最显著特点是A.使用单克隆抗体B.采用固相分离法C.反应属于非竞争性结合D.可以测定大分子和小分子抗原E.灵敏度较高22、关于免疫放射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体系中,相对于抗原,标记抗体是过量的B.单位与抗体双位点IRMA均采用固相抗体作分离C.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属于竞争性结合D.反应平衡时,游离标记物量与待测抗原量成正比E.反应平衡时,待测抗原量与结合的*Ag-Ab成反比23、为提高放射免疫分析的检测灵敏度,方法学设计时应注意避免A.制备高比放射性的标记物B.增加抗体的用量C.选用顺序饱和法实验流程D.筛选高亲和力的抗要E.选用特异性B/F分离方法24、与RIA比较,IRMA最突出的特点是A.IRMA的反应速度更慢B.非竞争结合,使IRMA灵敏度更高C.抗体用量较少,但对K值要求更高D.反应参数与待测抗原含量成反比E.单位点IRMA采用固相抗体分离法25、放射性活度是指A.单位时间内的核衰变数,即每秒衰变次数,用贝可勒尔(Becquerel,Bq)表示B.单位质量样品中所含放射性活度,以Bp/g或mmol表示C.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所放射性活度,以Bq/ml表示D.结合于抗原上的放射强度占部放射强度的百分率;即碘化蛋白质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E.单位质量标记物放射强度,单位为Bq/ug26、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检测对象为机体中的A.痕量元素B.放射性核素C.微量生物活性物质D.无机元素E.酶27、与放射免疫分析法比较,免疫放射分析法的特点是A.反应模式为竞争抑制B.特异性较低C.分析误差大D.反应速度快E.标记简单28、与体外化学发光分析法比较,放射免疫分析法所不具备的是A.灵敏性高B.特异性强C.自动化分析D.重复性好E.试剂用量小29、除碘原子外,用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放射性核素还有A.18F.3HB.3H.14CC.14C.99mTcD.99mTc.13NE.13N.18F30、免疫放射分析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主要区别在于A.标记核素不同B.标记抗体不同C.单抗用量少D.分离法不同E.定量抗体31、如果用125I标记抗原,进行放射性测量的是A.α射线B.β+射线C.β-射线D.γ射线E.X射线32、用于防护125I所使用的材料是A.铅B.铝C.塑料D.石蜡E.有机玻璃.33、放射免疫分析的创建者和创建时间( )A.Cooms于1941年创建B.Berson和Yallow于1959年创建C.Nakene和Pierce于1966年创建D.Miles和Hales于1968年创建E.Emgrall和Perlmann于1971年创建34、放射免疫分析的必备条件( )A.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B.高纯度的标准品和高质量的特异性抗体C.合适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标记抗原分离技术D.放射性测量仪器E.以上均是35、放射性核素的选择原则不包括( )A.高比活度B.容易标记C.适宜半衰期D.标记物易于保存E.对抗原或抗体活性没有影响36、表示单位质量标记物的放射强度的指标是( )A.放射化学纯度B.免疫活性C.比放射性D.交叉反应率E.亲和常数37、下列有关放射免疫分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以放射性核素作为标记物B.是一种定量检测技术C.主要用于检测抗原D.最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量呈正比E.定量分析时需同时作标准管38、下列有关放射免疫分析的叙述中,错误( )A.以放射性核素作为标记物B.是一种定量检测技术C.主要用于检测抗原D.最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量呈正比E.定量分析时需同时作标准管39、关于RIA原理,下述哪种说法正确( )A.Ag增多时,B/F值增大B.Ag增多时,B/(B+F)值减小C.Ag增多时,B增多D.Ag增多时,B+F减小E.Ag增多时,F减小40、放射免疫分析常用的分离法是( )A.活性炭吸附B.抗原抗体沉淀C.树脂交换,色层分析D.凝胶滤过法E.活性炭吸附及抗原抗体沉淀41、直接标记地制备放射性标记结合物时,常用的氧化剂为( )A.氯胺TB.乳过氧化物酶C.N-溴代琥珀酰亚胺D.H OE.SHPP42、在RIA检测中,结合率用B/B+F表示,其意义是( )A.结合态的标记抗原与总的标记抗原之比B.结合态的标记抗原与游离的标记抗原之比C.总标记抗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之比D.结合态的抗原与总的抗体之比E.结合态的抗原与总的抗原之比43、为避免放射免疫分析所使用的计数器受到外来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而影响所分析的结果,所以每日应执行下列哪项工作( )A.检测计数器的背景值B.检测器的保养擦拭C.校正计数器计数效率D.对计数器执行擦拭实验E.对作业环境进行辐射侦测44、在RIA这一反应系统中,参与反应的有标记抗原,已知抗体和待测抗原,对这三种成分的要求是( )A.只需固定标记抗原量B.待测抗原的量要先标定C.标记抗原和已知抗体的量都是固定的D.只需固定已知抗体的量E.标记抗原.已知抗体.待测抗原的量均需固定45、分离结合态与游离态放射性标记抗原不完全时会增加( )A.特异性结合量B.非特异性结合量C.敏感度D.精确度E.反应速率46、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 )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B.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C.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D.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E.以上均不对47、在放射免疫测定中,已知抗体和同位素标记抗原的量一定,如果未标记的待测抗原量增多,则出现下列哪种现象( )A.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B.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C.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D.标记的游离抗原减少,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E.标记的游离抗原减少,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48、有关放射性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指结合于抗原上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B.是指单位质量标记物的放射强度C.是指标记抗原结合于抗体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D.放射化学纯度测定方法是加10倍量抗体和标记抗原反应,测算出B/(B+F)百分率E.标记后放射性标记物的分离纯化程度不影响其放射化学纯度49、在放射免疫分析中常用到RIA标准曲线,其作用是( )A.用来校正计数器(counter)B.用得到的计数率去推算试样中所含样品的浓度或含量C.做质控D.用来追踪试样的变化E.鉴定核素的放射化学纯度50、非竞争性结合分析法,常用放射性核素标记( )A.标准抗原B.检测抗原C.抗体D.沉淀剂E.待测样品51、放射免疫分析中,已知量的是( )A.未标记的抗原B.未标记的抗体C.标记抗原D.标记抗体E.放射性核素52、与放射免疫分析的灵敏度成正比的是( )A.标记抗原浓度B.未标记抗原浓度C.标记抗原的比放射性D.标记抗体的浓度E.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53、免疫放射测定(IRMA)与RIA的区别中,哪项论述不正确( )A.RIA使用标记抗原,IRMA使用标记抗体B.RIA中抗体结合标记抗原的量与被测抗原浓度成反比关系,而IRMA中则相反C.RIA中需对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游离标记抗原分别做放射强度测定,IRMA只测定上53.清液的放射强度D.RIA用于检测抗原,IRMA用于检测抗体E.IRMA为非竞争结合,RIA为竞争抑54、关于免疫放射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体系中,相对于抗原,标记抗体是过量的B.单位与抗体双位点IRMA均采用固相抗体作分离C.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属于竞争性结合D.反应平衡时,游离标记物量与待测抗原量成正比E.反应平衡时,待测抗原量与结合的*Ag-Ab成反比55、在放射免疫分析中,使标准曲线呈正比例双曲线,横坐标是测定物标准品浓度,纵坐标是( )A.B/FB.B/TC.F/BD.B/BoE.B56、与放射免疫分析相比,免疫放射分析最显著特点是( )A.使用单克隆抗体B.采用固相分离法C.反应属于非竞争性结合D.可以测定大分子和小分子抗原E.灵敏度较高57、免疫放射分析方法创建者为( )A.Cooms于1941年创建B.Berson和Yallow于1959年创建C.Nakene和Pierce于1966年创建D.Miles和Hales于1968年创建E.mgrall和Perlmann于1971年创建58、需经特殊处理才能适于放射分析检查用的标本是( )A.血清B.血浆C.骨髓液D.组织E.尿液59、放射免疫分析中所采用的标记抗原的放化纯度应大于A.75%B.80%C.85%D.90%E.95%60、对放射免疫分析药盒进行质量评价,要求批间CV值在哪个范围A.1%~5%B.5%~10%C.10%~15%D.15%~20%E.20%~25%61、对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的质量控制中,要求非特异结合率小于A.1%B.3%C.1%~5%D.5%~10%E.10%~15%62、用碘原子标记多肽或蛋白,是因为这类分子上有A.赖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蛋氨酸E.亮氨酸63、为避免碘原子标记蛋白引起免疫活性改变,一般每个蛋白分子上连接的碘原子不超过A.2个B.3个C.4个D.5个E.6个64、放射免疫分析药盒购置后一般能用1~2个月,不能放置时间太长,是因为A.抗原变性B.抗体失活C.放化纯度降低D.细菌污染E.超过半衰期65、检测TSH灵敏度最低的方法是A.RIAB.IRMAC.ELISAD.化学发光E.时间分辨66、在检测TSH时,临床要求分析灵敏性达到A.1B.0.1C.0.01D.0.001E.0.000167、不常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的项目是A.激素B.抗核抗体C.药物D.微量蛋白质含量E.肿瘤标志物三、名词解释1、RIA:即放射免疫分析,是以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和待测抗原竞争结合一定量的特异性竞争免疫这方法。
大学课件《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第三章 放射性衰变及衰变方程式
第三章 放射性衰变及衰变方程式
一. 放射性衰变类型 放射性衰变通常由下式描述:
A B x E
能量是以放出的粒子或量子的动能形式出现的。在放 射性衰变时释放的能量称作Q值,它是由衰变前 后处于基态的核的质量差得出。
Q mc (mA mB mx )c
放射性活度作为物质的一个特性可用于合适的探测器进行测量。后面 会讲到。
第三章 放射性衰变及衰变方程式 二. 放射性衰变规律
1.放射性衰变平衡的建立 两级衰变:
1/ 2 ,1 1/ 2 ,2 N1 T N 2 T N 3
在衰变产生子体原子数的计算中,除了要母体生成的子体原子数的增 加外,还要考虑它衰变生成下一代子体使其减少:
252 98
Cf Xe Ru 4n Q
140 54 108 44
第三章 放射性衰变及衰变方程式
一. 放射性衰变类型
5. 其它衰变 质子衰变:1981年初证实。(T1/2=8.5ms)
96
Ru( Ni, p2n) Lu 150Yb
58 151
p
发射中等质量粒子的衰变:
重粒子的缓发发射:
T1 / 2 ln 2
0.693
将上式代入到:
N N 0e
ln 2 t T1 / 2
第三章 放射性衰变及衰变方程式 二. 放射性衰变规律
1.放射性衰变的时间规律 平均寿命:即放射性活度下降到1/e时所需的时间。是衰变常数 的倒数。 表征放射性的几个概念: (1)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该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数。单位贝可(Bq)。 1Bq相当于每秒1个衰变数。 1Ci=3.71010Bq(1Ci近似相当于1g226Ra的放射性活度) 常用放射性核素的倍数单位是:1kBq(103s-1),1MBq(106s-1)和 1GBq(109s-1) 在放射性活度说明上,除了放射性活度外,还必须给出放射性核素和时 刻。 在铀和钍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混合物中,一般仅给出238U及232Th的活 度,与这一规则不一致时需注明。
放射化学
绪论放射化学-定义:研究放射性核素和核转变产物的化学性质和行为1898年春天M. Curie 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活度比纯铀的放射性活度约大4 倍, 因而推测在沥青铀矿中还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放射性核素。
将沥青铀矿磨碎溶解于盐酸, 进行硫化物沉淀等多步化学分离。
在整个分离过程中, 始终用跟踪放射性的办法,来确定大量其它元素中微量放射性元素的去向; 并巧妙地根据放射性的行踪来判断该元素的某些化学性质。
这种创造性的方法, 是一种崭新的放射化学研究方法。
1910年,英国的Cameron提出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
放射化学的特点:放射性:在涉及放化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放射性核素一直不稳定性:由于放射性物质总是在不停地衰变,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使研究体系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相应的快化学研究方法。
微量性:放射性物质的量通常都比较小(ug、ng级),低于一般的化学方法的检出限。
操作中要注意丢失现象。
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分离分析方法以及核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突出成功的分析方法是中子活化分析。
还有带电粒子激发X荧光分析及其微区扫描,加速器质谱分析等。
放射性测量方法:灵敏度,10 -10 -10 -19g对于寿命很短的放射性核素,可以测定十几个或几十个原子。
1955 年起,清华、北大等先后设立放射化学或放射化工专业。
1949 年前,我国学者在国外从事放化研究的成果:在热原子化学中发现了添加剂的清除效应;研究了放射性核素228 Th 、227 Th 、241 Pb 、210 Pb 、214 Bi 的性质;发现了235 U 的三分裂现象;研究了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锕和稀土载体的分离。
放射性元素化学天然放射性核素Th-232,U-238,U-235天然放射性元素即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
在已知的112种元素中,有81种元素具有稳定同位素。
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属于放射性元素(包括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元素)。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1、放射性:在涉及放化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放射性一直存在,放射性核素一直按固有的速率衰变,并释放出带电粒子或射线。
这是放射化学最重要的特点。
2、不稳定性:由于放射性物质总是在不断地衰变,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使研究体系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相应的快化学研究方法。
3、低浓度性1896年,放射性的发现,贝克勒尔1934年,人工放射性的发现,小居里夫妇1939年,铀的裂变,哈尔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核素同质异能素: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且其寿命可以用仪器测量的同一种原子核同中子异核素:中子数N相同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同质异位素:质量数A相同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β稳定线:稳定核素几乎全部位于一条光滑曲线或该曲线两侧质子滴线:位于β稳定线上侧,其上元素最后一个质子结合能为0中子滴线:位于β稳定线下侧,其上元素最后一个中子结合能为0核的电荷分布半径小于核物质的分布半径说明,核表面的中子比质子要多,原子核仿佛有一层中子皮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Z个质子和(A-Z)个中子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的质量m(Z,A)之差称为质量亏损以原子质量单位表示的原子质量M(Z,A)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之差称为质量过剩原子核的结合能:由Z个质子和N个中子结合成质量数为A=Z+N的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原子核的结合能将结合能B( Z,A)除以核子数A,所得的商ε平衡分离过程:依靠达到平衡的两相中,所需组分和不需要组分的含量比的差别速率控制过程:依靠所需组分和不需要组分传递速率的不同,造成两相中所需组分和不需要组分含量比的差别分离因数:表征两相中所需组分A和不需组分B含量比差别的一个系数回收率:表示样品经过分离后,回收组分的完全程度富集系数:所需组分A和不需组分B的回收率之比放射性核素纯度,指在含有某种特定放射性核素的物质中,该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对物质中总放射性活度的比值放射化学纯度指在一种放射性样品中,以某种特定的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占总的该放射性核素的百分数比移值:某斑点或窄条的中心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载体:加入的常量的稳定核素反载体:加入的一定量可能沾污核素的稳定同位素同离子效应:沉淀的溶解度会因有共同离子的过量存在而减少盐效应:当在溶液中加入不是太过量的同离子,而是加入并非构成沉淀的其他离子时,也会使溶解度增加共沉淀分离法:利用溶液中某一常量组分(载体)形成沉淀时,将共存于溶液中的某一或若干微量组分一起沉淀下来的方法。
放射化学
放射化学:基础放射化学、放射性元素化学、核化学、放射分析化学、应用放射化学低浓度 和微量发射性溶液行为:形成放射性胶体溶液、放射性气体溶胶;易被器皿或其他固体物质沉淀所再带和吸附减少吸附的方法有:加载体、提高溶液的酸度、硅烷化放射化学的特点:放射性、不稳定性、低浓度和微量放射性:某些核素自发放出粒子或γ射线,或在轨道电子俘获后放出χ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
放射性核素:某种元素中发生放射性衰变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按其来源有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核素之分。
载体:载体是以适当的数量载带某种微量物质共同参与某化学或物理过程的另一种物质。
反载体:为了减少分离过程对杂质核素的载带,在加入被分离核素和载体之外,还必须加入这些杂质核素的稳定同位素或化学类似物,以减少它们对被分离核素和器皿的污染,即起反载带作用,这类稳定同们素或化学类似物就称为反载体或抑制体。
放射性核素纯度:放射性核素纯度也称放射性纯度,指在含有某种特定放射性核素的物质中,该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对物质中总放射性活度的比值。
放射化学纯度:简称放化纯度,指在一种放射性样品中,以某种特定的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占总的该放射性核素的百分数比活度:单位质量的某种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S=A/(M1+M2)放射性浓度:放射性浓度C 是指单位体积某放射性活度。
C=A/V 单位为Bq/ml 或Bq/L 。
分配系数 D :某一物质M 在不相溶的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即在两相中的浓度不再变化时,它分别在两相中的表观浓度之比。
分离系数α:是指物料中两种物质经过某一分离过程后分别在不相溶的两相中相对含量之比,它表示两物质经过分离操作之后所达到的相互分离的程度化学回收率Y :净化系数DF 净化系数又称去污系数或去污因子萃取率E 经萃取而进入有机相的欲萃取物的量占其在两相中总量的百分数。
萃取剂:通常把有机相中能将处于水相中的欲萃取物质转移到有机相的有机试剂叫做萃取剂。
总复习(放射化学)
总复习(放射化学)一、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1)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化学性质和属性的一门科学。
(2)放射化学包括的内容:核化学,核药物化学,放射分析化学,同位素生产及标记化合物,环境放射化学。
(3)放射性活度:每秒钟放射出的粒子个数(A)Bq(贝可), Ci(居里), 1居里=3.7 107Bq. (4)放射性浓度:指放射性溶液单位体积内所含放射性浓度。
Bq/ml,Ci/ml.(5)放射性比活度:指该元素单位重量或该化合物每毫摩尔所含的放射性活度。
(6)放射性纯度:指放射性指示剂中所需的种放射形核素占总放射形的百分比。
(7)放射化学纯:指在一种放射形指示剂中,以某种特定的化合物或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占该核数总放射性的百分数。
(8)载体(Carrier):(有同位素和非同位素载体)能载带放射物质一起参与反应的常量物质(9)反载体(Anticarrier):能阻止放射性物质参加反应的常量物质,下列讲的是参加吸附在容器壁上的反应。
(10)半衰期:在一定的时间内给定的放射性核数的量衰减到一半所需的时间为半衰期。
T1/2=Ln2/ λ衰变常数:λ=Ln2/T1/2衰变规律:A=A0 e-λt活度与原子个数的关系:A= λN(11)共沉淀现象: 溶液中放射性物质由于浓度太小,不能形成沉淀,难于用沉淀法将其分离,加入载体,则可以造成放射性物质随载体的沉淀而析出。
(12)天然放射系天然放射性元素即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其中有三个核素232Th,238U 和235U,由于它们具有足够长的半衰期,因此在自然界中它们仍然存在,并形成三个天然放射性衰变系即钍系(4n 系),铀系(4n+2 系)锕系(4n+3 系)共同特点:A. 起始都是长寿命元素。
B. 中间产物都有放射性气体氡。
并有放射性淀质生成。
C.最后都生成稳定的核数(13)热原子的概念:反冲能在1~100 keV 之间,相当于104~1010 K 的温度,反冲原子常常被称为热原子热原子化学:核反应过程和核衰变过程中所产生的激发原子与周围环境作用引起的化学效应的研究被称为热原子化学。
化学反应机理中的放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机理中的放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和路径的一门学科。
其中,放射化学反应是一类引人关注的反应类型。
它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参与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放射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机理以及应用。
一、放射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放射性同位素在自发核变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辐射能量,这种辐射能量可用于引发化学反应。
放射化学反应是指放射性同位素作为催化剂或参与化学反应的一方,通过其辐射能量来促进化学反应发生或改变反应的途径和速率。
放射化学反应包括辐射催化、辐射化学和辐射合成等。
二、放射化学反应的机理放射化学反应的机理与一般化学反应机理相似,但其特殊性在于辐射能通过电离和激发等方式影响反应过程。
具体而言,放射能量可以使分子电离,激发或者解离,从而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物分布。
放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三个主要的机理途径进行:1. 直接效应:放射性同位素直接与反应物发生物理碰撞,使分子产生电子损伤、自由基生成等,从而改变反应体系的特性和反应动力学路径。
2. 感应效应:放射能与反应物分子间接作用,通过激发或电离反应物中的某些键,从而改变反应的速率和方向。
3. 辐射稀释效应:辐射能量通过激发周围介质中的分子,使其参与反应,从而改变反应的速率和产物分布。
三、放射化学反应的应用放射化学反应在很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1. 核能领域:在核能领域中,放射化学反应用于核燃料的制备、辐射损伤的修复、辐射源的制备等。
通过放射化学反应,可以提高核燃料的纯度和密度,恢复辐射源的活性,推动核能技术的发展。
2. 医学领域:放射化学反应在核医学领域中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和标记,为放射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例如,辐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制备放射性同位素药物,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
3. 环境保护:放射化学反应在环境监测和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观测和利用放射化学反应,可以进行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快速检测、追踪和去除,有效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放射性化学简介
放射性化学简介放射性化学是研究与放射性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化学现象的一个分支学科。
放射性元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放射线并转化为其他元素。
这些元素的特殊性质使得它们在许多科学领域,如核能、药物研究和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应用的角度,对放射性化学进行一些详细的讨论。
放射性化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放射性原子核的结构和衰变模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中子数则决定了原子核的稳定性。
当原子核不稳定时,会发生衰变,可分为放射性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放射出一个带正电荷的α粒子,同时减少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β衰变则分为β负衰变和β正衰变,前者是指放射出一个带负电荷的β粒子,后者是指放射出一个带正电荷的反电子。
γ衰变是指通过放射出高能γ射线来稳定原子核。
放射性化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其中核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核能通过控制和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裂变或聚变反应,来产生巨大的能量。
裂变是指将重核素如铀或钚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核素,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聚变则是将轻核素如氘或氚聚合成更重的核素,同样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些能量被广泛用于发电、航天和核武器等领域。
此外,放射性化学在医学和药物研究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放射性同位素被用于医学诊断、放疗和治疗。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可以用于放射性示踪,通过注射具有放射性标记的药物来观察其在人体内的代谢和行为。
同时,也可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放射治疗,通过消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来对抗癌症。
此外,环境监测中的放射性化学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的释放和传播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监测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和分布,可以评估和管理其对环境的潜在风险,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放射性化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探索了放射性元素和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和行为。
通过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放射性化学为人类社会的核能发展、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放射化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放射化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放射化学是研究与放射性同位素相互作用的化学学科。
它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生成、分离、纯化、测量和应用等方面。
放射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以及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
放射化学的基础概念之一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一种不稳定核素的特性,指的是核素的原子核在自然状态下发生自发衰变,并释放出射线的能力。
射线可以分为α、β和γ射线等几种形式。
α射线由带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α粒子组成,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β射线包括正电子和电子,穿透力较强。
γ射线是电磁波,具有最强的穿透力。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它们通过衰变过程释放出射线以稳定自身。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
放射活度是放射性样品中的放射性粒子数目的度量。
它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射线数来表示,单位为贝克勒尔(Bq)。
放射活度越高,说明放射性样品中的放射性同位素越多,辐射剂量也就越大。
放射化学的研究方向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生成和研究、核技术在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辐射防护和核废料处理等。
其中,放射性同位素的生成和研究是放射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不同的核反应,可以合成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成与核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密切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来实现合成目标同位素。
放射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标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医学诊断与治疗中。
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标记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与药物分子结合,使其具备特定生物作用,并通过放射线的探测来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放射化学的发展和研究。
另外,放射化学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涉及材料辐照、辐射交联和材料形态与结构的分析等方面。
通过辐射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从而实现特定的工业应用。
第八章 放射性物品的运输
第八章放射性物品第一节有关放射性物品的基础知识放射性物品是危险物品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是指比活度大于70 kBq/kg(0.002 μCi/g)的任何物品或物质。
它的危险性在于能自发地和连续地放射出某种类型的辐射,这种辐射不仅对人体有害,还能使照相底片或未显影的X光胶片感光。
对放射性物品的安全运输,各种运输方式都有特殊的规定。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简称IAEA,在同联合国、有关专门机构及其成员国协商的基础上制订了《放射性物质运输规程》。
各种运输方式的国内、国际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法规都是以此为基础制定的。
我国于1990年7月1日实施GB11806一89《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该标准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放射性物品运输都有规范作用。
在本章中,我们将具体介绍放射性物品的定义、分类、包装、标志、所需运输文件的填写、装载规定以及发生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方面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首先介绍有关放射性物品的基础知识。
一. 原子结构和放射性同位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在核外不停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又是由一定数目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一定数目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Z”就表示了该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一个中子的质量等于一个质子的质量,而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一个原子的质量就等于该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原子的质量数(A)等于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每一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固定不变的,但可能存在一些原子量有细微差别的原子(一些是自然形成的,一些是人造的),它们之间在化学特性或物理状态上没有什么差别。
我们把这些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而质量数不同的原子,也即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放射化学1
The extraction of radium in the old shed where the first radium was obtained
• 1900年,p.villard 和H.Becqueral 发 现γ射线具有电磁 辐射性质,同年β 被鉴定为电子。
Becquerel和Bq 贝克勒尔
采用特征的放射化学研究方法
• 根据射线的类型、能量和强度来进行放射性核素的定 性和定量的测定,这就是特有的放射化学研究方法。
表1-1 放射性测量方法和其它某些测量方法灵敏度的比较
方法 放射性测量方法 重量法或容量法 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灵敏度,g 10-10-10-19 10-5 10-6 10-6-10-12
表1-2 空气中某些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 物 质 CO HCN 天然Th 天然U
237Np 243Am
最大容许浓度, mmol/m3
3.6
0.37
8.6×10-5
8.4×10-5
1.7×108
5.1×10-12
720所
放射化学(radiochemistry)这一名称最早在1910年由卡 麦隆(Cameron)提出的.他指出放射化学的任务是研 究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化学性质和属性. 近代放射化学: 在放射性发现后100多年来,人工放 射性、原子核裂变等的发现,反应堆和高能加速器的 建立等对放射化学的研究内容得到了补充和扩展, 使其研究范畴很难准确界定,综合大多数学者的意 见,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对于寿命很短的放射性核素,可以测定十几 个或几十个原子。
注意辐射防护问题
• 放射性物质发射的核辐射对人体有伤害作用, 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屏蔽其对人体的辐照, 并防止其进入体内。 对不同的射线其屏蔽方式不一样
放射化学课件
元 素 周 期 表
VB VIB VIIB VIIIB IB IIB
IIIA IVA
VA
VIA VIIA
5 B 13 Al 31 Ga 49 In 81 Tl 113
6 C 14 Si 32 Ge 50 Sn 82 Pb 114
7 N 15 P 33 As 51 Sb 83 Bi 115
8 O 16 S 34 Se 52 Te 84 Po 116
• 在稀土碘酸盐中唯有四价的铈盐 Ce(IO3)4 是难溶性的,而一般稀土元 素的三价盐均易溶于水,此性质可用 于铈与其它稀土的分离。
144Ce的分析测定
共沉淀法 • 先将环境和生物样品经预处理后制成 溶液,铈还原为Ce3+,用H2C2O4沉淀 Ce 和 其 它 RE 而 与 95Zr - 95Nb 、 103 , 106Ru和137Cs等裂变产物初步分离; • 然后将 Ce3 + 氧化成 Ce4 + ,用 Ce(IO3)4 沉淀使之与其它稀土分离;
26 Fe 44 Ru 76 Os 108 Hs
27 Co 45 Rh 77 Ir
28 Ni 46 Pd 78 Pt
29 Cu 47 Ag 79 Au
30 Zn 48 Cd 80 Hg
109 110 111 112 Mt 66 Dy 98 Cf 67 68 69 Ho Er Tm 99 100 101 Es Fm Md
99Tc 半衰期长,它与 129I 和 237Np 等可
能成为环境中最重要的危害核素。
锝的化学性质
• 锝与锰和铼同属第七副族,但其性质更接
近于铼;
• 能以-1到+7价的各种价态存在,其中以+7价
最稳定;在溶液中以最稳定的 TcO4- 离子
放射化学总结
铀U、钍Th、镭Ra、氡Rn、钋Po、锕Ac、钫Fr、镤Pa
1、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指那些最初是从自然界发现而不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
2、三个天然放射系铀系,钍系,锕系
3、天然存在的唯一的对热中子裂变截面大的可裂变同位素是238U。铀为92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构型是[Rn]5f36d17s2,原子半径较大,对外层电子的控制力较弱;铀有15种同位素,
核反应截面σ(厘米2)、靶核数目N0、中子捕获通量φ(厘米-2·秒-1),辐照时间t(秒)
3、带电粒子生产放射性核素的特点:(1)放射性核素一般是缺中子的(2)一般不是靶元素的同位素(3)广泛用于生产短寿命核素。带电粒子生产放射性核素的方法:内靶照射,外靶照射
第八章辐射化学
1、辐射化学的概念
辐射化学研究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4、铀的特征离子半径比较大,强还原性,+6是铀的最稳定价态;铀各种价态亲电性顺序为:U4+>UO22+>U3+>UO2+
第七章放射性核素的制备和提取
1、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有两种方法:
(1)直接从矿石中提取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
(2)每隔一段时间从长寿命天然放射性核素中分离出短寿命的子体核素。
2、产额的计算
3、载体:能载带放射物质一起参与反应的常量物质;反载体:能阻止放射性物质参加反应的常量物质。
第二章同位素交换
1、同位素效应:指由于同位素质量的不同而引起的同位素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别。轻元素的同位素效应较大,重元素的同位效应可忽略。
2、交换度F:将y/ y∞,它表示同位素在参加交换的物质之间的分配与平衡分配相距的程度。则:
放射化学基础
放射化学基础放射化学是一门研究各种放射性物质在生物学和化学中的应用科学。
这门学科自20世纪初起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迅速。
它综合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核物理学等学科,是研究各种衍生自核反应的无机及有机物质和生物分子的科学。
放射化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放射性物质的形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及衰变途径的研究。
它还包括研究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分布、贮存和活动,以及放射源、放射性物质的控制等。
放射性物质的形成是放射化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它可以通过核反应而产生,核反应中参与的放射性物质称为极短寿命放射性核素。
这些极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形成通常由某些催化剂的活化而受到刺激,而活化的机理有以下几种:一是中子激活反应;二是从电离反应;三是α、β、γ射线的作用;四是和激活反应等。
放射性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放射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们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原子结构,包括核素形成能、α、β、γ射线穿透力、热容量、放射性挥发性等。
放射性核素的化学反应性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其随时间和温度演化情况。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是放射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衰变可以分为α、β和γ三种类型,每种衰变类型都有特定的衰变模式。
例如α衰变的衰变模式是由原子核的α射线和衰变碎片组成,而β衰变的衰变模式则是由电子、抗中子以及原子核衰变碎片组成。
放射性物质的控制也是放射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控制的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包括在放射源上施加屏蔽物以降低射线穿透力,以及使用不同放射性物质制备结构稳定的放射性化合物;而化学方法则包括使用某些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溶解度。
综上所述,放射化学是一门融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核物理学等学科的科学,主要研究各种衍生自核反应的无机及有机物质和生物分子的放射性核素的形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及衰变途径、分布、贮存和活动、以及放射源和放射性物质的控制等。
放射化学的研究为人们更好地理解放射性物质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放射化学知识总结
1.1放射化学的特点放射性射线可能会对工作人员产生辐射损伤放射性物质会对所研究的体系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效应。
低浓度行为在实际工作中,时常遇见放射性核素处于低浓和微量状态。
不恒定性即使外界条件不变,放射性核素总是不断地衰变成子体核素,因而体系的组成和总量是不恒定的。
衰变规律(公式)连续两次衰变情况(公式)母子体放射性活度之比恒定状态称为放射性平衡长期平衡当母体的半衰期很长,而子体的半衰期相当短(公式)暂时平衡当母体的半衰期不太长,但比子体的半衰期长时,平衡被称为暂时平衡(公式)当T1/2,1 < T1/2,2,λ1 >λ2时,母体衰变比子体生长快。
这种情况为“不成平衡(公式)放射性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γ光子与介质的原子相互作用时,整个光子被原子吸收,其所有能量传递给原子中的一个束缚电子,该束缚电子摆脱原子对它的束缚之后发射出来,称为光电子。
这种效应就叫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λ0的x光外,还产生了波长λ>λ0 的x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区别1.康普顿效应可以发生在光子与自由电子之间或者发生于光子与束缚电子之间。
而且光子与自由电子发生康普顿效应的几率更大。
2.光电效应只能发生在光子与束缚电子之间,而不能发生在光子与自由电子之间。
3.康普顿效应中,光子把自身能量的一部分转移给电子,光子本身不消失,而是保留了部分能量,成为散射光子。
4.光电效应中,光子把自身能量的全部转移给电子,光子本身消失。
电子对效应γ光子转变成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形式分为散射、辐射俘获、核反应、裂变四种同位素交换是体系中同位素发生再分配的过程同位素交换机理解离机理两种化合物均能进行可逆的解离,生成不同同位素的同种粒子,那么在这些化合物之间将进行同位素交换。
缔合机理假如某元素的两种化合物能够缔合成过渡状态的中间化合物,那么它们可以按缔合机理发生同位素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δ射线
如果辐射化学第一阶段造成的次级电子e有足够的能量,可 如果辐射化学第一阶段造成的次级电子 有足够的能量, 有足够的能量 以使物质进一步激发和电离,形成自己的径迹, 以使物质进一步激发和电离,形成自己的径迹,则这类 次级电子称为δ射线,其作用与具有相同能量的电子一样。 次级电子称为 射线,其作用与具有相同能量的电子一样。 射线
3.2氧化性原料 氧化性原料
※氧化性原料主要为 氧化性原料主要为OH,HO2,H2O2 原料主要为 , ※OH的氧化性很强,可以通过加成,单电子转 的氧化性很强,可以通过加成, 的氧化性很强 抽氢反应氧化水中的氧化性溶质。 移,抽氢反应氧化水中的氧化性溶质。
自由基与氧反应生成的, ※ HO2是H自由基与氧反应生成的,因此需有水 自由基与氧反应生成的 中有氧时才能形成,且氧化性没有OH高,即可以被 中有氧时才能形成,且氧化性没有 高 氧化,也可以被还原。 氧化,也可以被还原。
单,双分子的物理去激过程图示
单分子的化学去激过程图示
双分子的化学去激过程图示
2、离子的反应有: 离子的反应有:
复合反应,分解反应,电子转移反应,离子分子反应, 复合反应,分解反应,电子转移反应,离子分子反应, 电子加成反应等。 电子加成反应等。
第三节、 第三节、水和水溶液的辐射化学 3.1水的辐射化学 水的辐射化学
2.3辐射化学的物理化学过程 2.3辐射化学的物理化学过程
可以细分为:激发分子的反应,离子的反应, 可以细分为:激发分子的反应,离子的反应,自由基的 反应。 反应。
1、激发分子的反应有: 单分子的物理去激过程,双分 激发分子的反应有: 单分子的物理去激过程,
子的物理去激过程,单分子的化学去激过程, 子的物理去激过程,单分子的化学去激过程,双分子的化学 去激过程。 去激过程。
通过两分子的OH反应生成或 反应生成或HO2加合生 ※ H2O2通过两分子的 反应生成或 氧化性也没有OH高,即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 成,氧化性也没有 高 即可以被氧化, 还原。 还原。
第四节、 第四节、萃取剂和离子交换树脂的辐射 效应
一般,有机物对辐射都比较敏感, 一般,有机物对辐射都比较敏感,因此有机萃取剂和离子交 换树脂在强辐射场中长期使用将会变质,性能变坏。 换树脂在强辐射场中长期使用将会变质,性能变坏。辐射对 萃取过校的主要影响是降低分离过程的去污系数和使溶剂乳 对离于交换过程的主要影响是降低树脂的交换容量, 化;对离于交换过程的主要影响是降低树脂的交换容量,以 及当剂量很大时,树脂生成凝聚物使吸附的物质难以洗脱。 及当剂量很大时,树脂生成凝聚物使吸附的物质难以洗脱。
3.2还原性原料 还原性原料
※还原性原料主要为水化电子和 还原性原料主要为水化电子和H,H2在水中的 原料主要为水化电子和 含量很低。 含量很低。 ※水化电子通过单电子转移反应还原水中的氧化 性溶质。 性溶质。 通过加成反应和抽氢反应还原水中的溶质。 ※H通过加成反应和抽氢反应还原水中的溶质。 通过加成反应和抽氢反应还原水中的溶质
第四节、 第四节、水溶液的辐射化学 3.1水溶液辐射化学的原料 水溶液辐射化学的原料
水辐解的原初产物有:水化电子,氢原子,氢分子, 水辐解的原初产物有:水化电子,氢原子,氢分子,羟 双氧水,水合氢离子等。 基,双氧水,水合氢离子等。这些粒子是水溶液辐射化学第 三阶段即化学阶段的活性原料。 三阶段即化学阶段的活性原料。分为氧化性性原料和还原性 原料两类。 原料两类。
2、传能线密度LET值 传能线密度LET值 LET
辐射粒子在单位径迹长度中损失能量的多少称为传能线 辐射粒子在单位径迹长度中损失能量的多少称为传能线 密度LET值。不同的辐射和不同的介质中有不同的传能线密 密度 值 射线的LET值很高,而β射线和 射线的 值很高, 射线和γ射线的 度;α射线的 射线的 值很高 射线和 射线的LET值要低得 值要低得 多。
4、原初产物,初级产物和最终辐解产物 原初产物,
物理阶段形成的激发分子, 物理阶段形成的激发分子,正离子和次级电子称为初级产 物理化学阶段的产物为原初产物; 物;物理化学阶段的产物为原初产物;化学阶段的产物为最 终辐解产物。 终辐解产物。
5、产额G: 产额G
在辐射化学中,产额一般以G惊表示。 值的定义为: 在辐射化学中,产额一般以G惊表示。G值的定义为: 体系中每吸收l00ev能量所引起的分子变化数(形成或破坏) l00ev能量所引起的分子变化数 体系中每吸收l00ev能量所引起的分子变化数(形成或破坏)。 N G = ×100 D 式中, ——1厘米“ 式中, N——1厘米“物质中变化的分子数 ——吸收剂量 电子伏/ 吸收剂量, D——吸收剂量,电子伏/厘米3。
1、辐射化学的概念
辐射化学研究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物质 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2、辐射的化学效应
辐射作用对放射性物质的状态、行为会产生种种影响。 辐射作用对放射性物质的状态、行为会产生种种影响。 如: 例如,气体状态下的放射性核素. 例如,气体状态下的放射性核素.由子其辐射的作用而容易 形成气溶胶;在固体状态下,晶格中的放射性核素衰变, 形成气溶胶;在固体状态下,晶格中的放射性核素衰变,会 产生晶格缺陷等。 产生晶格缺陷等。
第二节、 第二节、辐射化学的基本过程 2.1辐射化学的基本过程: 辐射化学的基本过程: 辐射化学的基本过程
按发生时间的机制分为三个过程
1、物理阶段
一般发生在l0 的时间内, 一般发生在l0-18~10-15秒的时间内,在这 阶段内,随着辐射能在体系内的消失,能量传递到介质中, 阶段内,随着辐射能在体系内的消失,能量传递到介质中, 在介质虽产生正离子、激发分子、次级电子等初级产物。 在介质虽产生正离子、激发分子、次级电子等初级产物。 一般发生在l0 秒的时间内, 一般发生在 -14~10-11秒的时间内, 在这阶段发生的过程有;能量传递、 在这阶段发生的过程有;能量传递、解离以及离子分子反应 结果在径迹中形成许多自由基和分子产物, 等,结果在径迹中形成许多自由基和分子产物,这些产物称 为原初产物。 为原初产物。
按发生时间的机制分为三个过程
1、物理阶段
辐射作用引起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 辐射作用引起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
水的激发、电离产物都分布在团迹、群团和短径迹中, 水的激发、电离产物都分布在团迹、群团和短径迹中,所以 团迹、群团和短径迹的形式可以用下式表示: 团迹、群团和短径迹的形式可以用下式表示:
2、物理化学阶段
值高, (1)LET值高,有利于自由基生成分子产物的反应,因此 ) 值高 有利于自由基生成分子产物的反应, 分子产物产额高,自由基产额低; 分子产物产额高,自由基产额低; (2)H+离子是水化电子的有效清除剂,它与水化电子反应 ) 离子是水化电子的有效清除剂, 生成氢历子, 自由基不反应, 生成氢历子,与OH自由基不反应,对分子产物的产额影响 自由基不反应 不大。 不大。因此增加氢离子浓度能使自由基产额和水的分解产额 增加 (3)温度升成,径迹中自由基扩散加快,因此分子产额降 )温度升成,径迹中自由基扩散加快, 自由基产额升高。 低,自由基产额升高。 (4)剂量率超过 7戈瑞/秒时,团迹重叠的几率增加,有 )剂量率超过10 戈瑞/秒时,团迹重叠的几率增加, 利于分子产物的生成,因此分子产物产额增加。 利于分子产物的生成,因此分子产物产额增加。
2、物理化学阶段
3、化学阶段
一般发生在10 秒以后, 一般发生在 -11秒以后,径迹中未起反
应的自由基和分子产物扩散离开径迹, 应的自由基和分子产物扩散离开径迹,与介质中其它组分反 应生成最终产物。 应生成最终产物。
2.2辐射化学中的几个概念: 2.2辐射化学中的几个概念: 辐射化学中的几个概念
1、辐射效应的空间分布———径迹 辐射效应的空间分布 径迹
第五节、 第五节、第五节 辐射工艺进展概况
辐射工艺就是用核辐射(通常为 射线 辐射工艺就是用核辐射 通常为γ射线 或加速电子作为手 通常为 射线)或加速电子作为手 段生产优质化工材料,储存、保鲜食品, 段生产优质化工材料,储存、保鲜食品,灭菌消毒及处理三 废等的工艺过程。 废等的工艺过程。
产生相当高的自由基H OH, 产生相当高的自由基H,OH,O,
等不稳定产物,并进而形成H 等分子产物。 H3O+,H2O-等不稳定产物,并进而形成H2,H2O2,等分子产物。
因此,水的辐射化学过程可概括为: 因此,水的辐射化学过程可概括为:
影响水辐解的原初产物产额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水辐解的原初产物产额的主要因素有:
第八章 辐射化学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 辐射化学的概念 2 辐射化学效应与放射性核素的状态 和行为的关系 3 辐射化学的基本过程 4 水和水溶液的辐射化学 5 萃取剂和离子交换树脂的辐射效应 6 辐射工艺进展概况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难点:辐射的物理化学阶段 重点:水和水溶液的辐射化学
第一节、 第一节、辐射化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