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八年级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教案
18.1 勾股定理(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 二、教材分析: 1.作用与地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体现勾股定理的价值。 2.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3.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资料收集:课本例题及相关练习. 四、授课类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学生讲述法。 六、教学过程: (一) 、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二) 、例习题分析 例 1(补充)1.已知:在 Rt△ABC 中,∠C=90°,CD⊥BC 于 D,∠A=60°, CD= 3 , 求线段 AB 的长。 分析:本题是“双垂图”的计算题, “双垂图”是中考重要的考点,所以要求学生对 图形及性质掌握非常熟练,能够灵活应用。目前“双垂图”需 要掌握的知识点有:3 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 C BC2-BD2=AC2-AD2, 两对相等锐角, 四对互余角, 30°或 45° 及 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 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画图,并正确标图。引导学生分析:欲 求 AB,可由 AB=BD+CD,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 B A D 和 特 殊 角 , 求 出 BD=3 和 AD=1 。 或 欲 求 AB , 可 由
7;
A
。 。 。 。
C
D
B
6,8;
6,8,10;
4 或 34 ;
3, 3;
3.48。 18.1 勾股定理(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1. 作用与地位: 进一步用勾股定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现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2.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3.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三、资料收集:课本例题及相关练习. 四、授课类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学生讲述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在情境问题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三角形的知识后,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本节课通过探究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但勾股定理的证明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克服困难,积极思考,理解并掌握证明过程。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角三角形、尺子、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定理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教师呈现勾股定理的表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8章勾股定理【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8章勾股定理课题18.1勾股定理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会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勾股定理的探索证明过程,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以及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引入新XX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就是本届大会的会徽的图案.你见过这个图案吗?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教师作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爽弦图”。
那么为什么数学家大会用它做会徽呢?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这也就是我们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
这一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勾股定理的内容。
二、探究新课:探究1: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
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图18.1-1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的关系吗?图中正方形A、B、c所围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归纳出自己的发现。
发现:正方形A的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即SA+SB=Sc。
进而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思考: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它具有上述性质,那么其他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呢?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A、B、c面积?三个正方形面积有什么数量关系?据此,你有什么猜想?分析:图1中,SA=16SB=9Sc=所以有:SA+SB=Sc图2中,SA=4SB=9Sc=所以有:SA+SB=Sc由上可说明: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猜想: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初二勾股定理教案
初二勾股定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二勾股定理教案标题:初中数学教案:勾股定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2.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勾股定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参考教材】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教学内容】1、勾股定理的探索和介绍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理解不同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
2、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勾股定理应用的例子。
难点:勾股定理如何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2、理解不同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能够分析它们的异同;3、理解勾股定理的原理,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并可以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不同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发散思维;2、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结果;3、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学习和生活问题;4、通过勾股定理证明及其应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2、在寻找不同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任务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勾股定理的美。
三、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系统结构图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教学模式的设计在本节课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基于webQuest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促进学生自我导向的主动学习,并发展主动探索、自我管理的能力,促使有效学习的发生,并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完成学习。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十八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课时安排: 4课时第1课时 18.1 .1 勾股定理(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猜想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充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在探索上述结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的过程和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
从而发现勾股定理.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具准备学生准备若干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题1: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的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根据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记载,在约公元前1100年,人们已经知道,如果勾是三,股是四,那么弦是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问题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能否进入三楼灭火?问题3:我们再来看章头图,在下角的图案,它有什么童义?为什么选定它作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二.实际操作,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活动2问题1: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2500年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作客.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欢乐,高谈阔论,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而发起呆来.原来,朋友家的地是用一块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黑白相间,非常美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非常奇怪,就想过去问他.谁知毕达哥拉斯突然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同学们,我们也来观察下面图中的地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是否也和大哲学家有同样的发现呢?问题2:你能发现下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有什么性质吗?问题3: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有上述性质吗?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1)观察图1正方形A中含有_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是________个单位面积;正方形B中含有________个小方格,即B的面积是________个单位面积;正方形C中含有________个小方格,即C的面积是________个单位面积.(2)在图2、图3中,正方形A、B、C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上述结果的?与同伴交流.(3)?活动3问题1:等腰三角形有上述性质,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如下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计算出下图中正方形A、B、C,A'、B'、C'的面积,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提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虚线标出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问题2:给出一个边长为0.5,1.2,1.3,这种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也满足上述结论吗?我们通过对A、B、C,A'、B'、C'几个正方形面积关系的分析可知: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也等于斜边的平方,一个边长为小数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此结论?我们不妨设小方格的边长为0.1,我们不妨在你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两直角边为0,5,1.2的直角三角形来进行验证.生:也有上述结论.这一结论,在国外就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而在中国则叫做“勾股定理”.而活动1中的问题1提到的“勾三,股四,弦五”正是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体现.勾股定理到底是谁最先发现的呢?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现的.证据就是《周髀算经》,不仅如此,我们汉代的赵爽曾用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徽标的图案证明了此结论,也正因为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而采用了此图案作徽标.下节课我们将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这一结论后,就已认识到,他的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所以,按照当时的传统,他高兴地杀了整整一百头牛来庆贺.三、例题剖析活动4问题:(1)如下图,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m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2)求斜边长17cm,一条直角边长15cm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解:(1)解:由勾股定理可求得旗杆断裂处到杆顶的长度是:92+122=15(m);15+9=24(m),所以旗杆折断之前高为24m.(2)解:另一直角边的长为172-152=8(cm),所以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2×8×15=60(cm2).师: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活动1中的问题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四、课时小结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应用;2.会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简单应用题.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18.1.1勾股定理(1)第2课时勾股定理(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拼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大贡献,借助此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2.经历拼图的过程,并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教学难点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题:我们曾学习过整式的运算,其中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谁还能记得当时这两个公式是如何推出的?生:这两个公式都可以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推导.如下:(a+b)(a-b)=a2-ab+ab-b2=a2-b2,所以(a+b)(a-b)=a2-b2;(a+b)2=(a+b)(a+b)=a2+ab+ab+b2=a2+2ab+b2;(a-b)2=(a-b)(a-b)=a2-ab-ab+b2=a2-2ab+b2;所以(a±b)2=a2±2ab+b2;生:还可以用拼图的方法说明上面的公式成立.例如: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用剪刀将(1)中的长和宽分别为(a-b)和b的长方形剪下来拼接成图(2)的形式便可得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a-b).而这两部分面积是相等的,因此(a+b)(a-b)=a2-b2成立.生:(a+b)2=a2+2ab+b2也可以用拼图的方法,通过计算面积证明,如图(3)我们用两个边长分别a和b的正方形,两个长和宽分别a和b的长方形拼成一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因此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a+b)2,也可以表示为a2+2ab+b2,所以可得(a+b)2=a2+2ab+b2.师:你能用类似的方法证明上一节猜想出的命题吗?二、探索研究活动2我们已用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拼一拼,完成下列问题:(1)在一张纸上画4个与图(4)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剪下来.(2)用这4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你能利用拼图的方法,面积之间的关系说明上节课关于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猜想吗?(3)有人利用图(4)这4个直角三角形拼出了图(5),你能用两种方法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对比两种衷示方法,你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了吗?生:我也拼出了图(5),而且图(5)用两种方法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a+b)2或4× ab+c2.由此可得(a+b)2=4×12 ab+c2.化简得a2+b2=c2.由于图(4)的直角三角形是任意的,因此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教案【全册】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一、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
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
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发现勾股定理,尤其在200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第一节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
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在教科书中,图18.1-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18.1-3(3)中的图形。
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
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
由勾股定理可得。
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教案
课题: 18.1《勾股定理》教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教学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整节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并学到:一个定理——勾股定理;一个思想——以数形结合的思想;一次探索——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一份自豪——中国人的自豪!2、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补全法、分割法、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3、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了导学案的形式进行授课。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并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经历小组协作讨论,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并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图表的形式,三角形模具,小组讨论合作等形式进行教学。
4、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请同学想一想3月份有些什么重要的节日?其中一个是3月12日植树节,然后欣赏图片,很多树大家都见过了,例如:森林里的树,草原上的树等等,但这种树你见过了吗?欣赏“勾股树”的动态演示,引入“奇异之树——勾股树”。
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猜想与探索]让我们一起进入到勾股树的探索之旅吧!首先,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通过本节的学习,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请问他是谁呢?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
相传在2500多年前,有一天毕达哥拉斯去他朋友家做客,这位主人的餐厅铺着是正方形大理石地砖,他欣赏不只是美丽的地砖,更想到它们反映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同学们看看图中你能找到答案吗?A 、B 、C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S A +S B =S C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人教版八级数学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知识与技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能目标教学过程与方在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归纳—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开展合情推目法目标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标情感与态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度目标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剪刀和边长分别为 a、 b 的两个连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 1创设情境→ 激通过对赵爽弦图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发兴趣活动 2观察特例→ 发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现新知活动 3深入探究→ 交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开展学生流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 4拼图验证→ 加通过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索精深理解神 .活动 5实践应用→ 拓初步应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展提高活动 6回忆小结→ 整回忆、反思、交流 .体感知活动 7布置作业→ 巩稳固、开展提高.固加深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活动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002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 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 它象一个转动的风车,挥舞着手臂,欢送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 .〔 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会徽〔 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活动 2 观察特例→发现新知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 2500 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1〕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以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地面图师生行为教师出示照片及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见解.教师作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展现了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否感兴趣;(2〕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程度 .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观察图形,分析思考其中隐藏的规律 .学生通过直接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或者用割补的方法将正方形 A、 B 中小等腰直角三角形补成一个大正方形得到:正方形 A 、B 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 C 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历史,介绍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通过讲传说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正确状态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 2〕你能找出图 18.1-1 中正方形A 、 B、 C 面积之间的关系吗?(3〕图中正方形 A 、B 、C 所围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由正方形的学生发现新知.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归纳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活动 3 深入探究→交流归纳(1〕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呢?BAC图1图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以格点为顶点,有一个直角边分别是 2、3 的直角三角形 .仿照上一活动,我们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 .(2〕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 A 、 B、 C 面积?教师出示图表.学生独立观察并计算各图中正方形 A 、 B、 C 的面积并完成填表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分组交流,展示求面积的不同方法,如:在正方形 C 周围补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渗透从特殊而得到一个大正方形,通过图形到一般的数学思面积的和差,得到正方形 C 的面想 .为学生提供积 .或者,将正方形 C 分割成四参与数学活动的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时间和空间,发正方形,求得正方形 C 面积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学生利用表格有条理地呈探索问题的能现数据,归纳得到:正方形A、力,使学生在相B 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 C 的面互欣赏、争辩、积 .互助中得到提高 .在上一活动“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根底上,学生类比迁移,得到: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师生共同讨论、交流、逐步完善,得到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 c,那么 a2+b2=c2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A的面积B的面积 C 的面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观点(单位(单位积(单位进行质疑,从中获益 .面积 )面积 )面积 )图1图2A、B、C 面积关系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3〕正方形 A 、B 、C 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用命题形式怎样表述?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活动 4 拼图验证→加深理解学生观察图形可得:大正方形面积 =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面〔弦图验证〕积 +中间小正方形面积 . 再由代〔 1〕观察赵爽弦图,思考:数恒等变形能得到 a2+b2= c2,即验证了命题 1.如何利用此图的面积表示式验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3命题 1 ?页,了解赵爽是如何利用拼图的方法来证明命题 1 的 .学生在弦图验证的根底上,参照教科书 74 页图—3 开展让学生模拟拼图,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数学家的思维方有的学生会盲目动手,如沿式和思维过程,正方形对角线分割等 .让学生自亲身体验勾股定己思考、总结、更正,在不断的理的探索与验赵爽弦图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证,使学生对定法 .理的理解更加深〔拼图验证〕引导学生拼图的关键是:构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开展创〔 2〕仿照课本中赵爽的思路,只造以 a、 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造性思维能力 .剪两刀,将边长为 a、 b 的两个连体正形 .结合纸片,即在线段 MN 上确方形,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定一点 P,使分得的新线段与已由传统的数有边长 a、 b 构成需要的直角三学课堂向实验的角形 .数学课堂转变 .图〔 1〕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确定点P :情况 1,在线段MN 上截取MP = a,得到 NP = b,从而确定点P;情况 2,通过折叠,得到边长为 a - b 的正方形,它实际上是赵爽弦图的黄实,延长小正方形Cbab a 的一边与线段MN 相交于点P.得到教科书74 页图— 3图〔 2〕图1,构造了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令斜边为c,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分割从而拼得边长为 c 的正方形,完成拼图 .Cbab a鼓励学生代表作示范演示,展示分割、拼接的过程.图〔 3〕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3〕怎样根据拼图活动的结果证明勾股定理呢?〔定理命名〕结合本节内容给出定理的概念 .向学生比照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是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据?周髀算经?记载:公元前 1100 年人们已经知道“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称为股,斜边称为弦 . 将此定理命名为勾股定理 .学生容易想到:未剪之前,22图形面积是 a +b ,在拼图过程中,构造了以a、 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得到斜边为c.拼接2为c.从而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a2 +b2=c2.再次验证命题对学生进行1.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重点关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1〕学生能否进行合理的分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分析、帮助;(2〕学生能否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 5 实践应用→拓展提高补充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本1.求出以下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练习 1 是求直角三角形中未节课的知识进行的长度 .知边的长度,提示学生分清直角最根本的运用,边和斜边,再将值代入 a2+ b2=c2为下节课勾股定求解 . 归纳出:直角三角形理的应用做好铺任意两边,能求第三边 .垫 .练习 2 与前面的弦图验证相照应,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了解勾股定理证法的多样性.2.试一试:剪四个与图 1 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它们拼成如图 2 所示的图形.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_.比照两种表示方法,看看能不能得到勾股定理的结论 .图1图23.如下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练习 3 是在练习 1 的根底上台风中于离地面10 米处折断倒下,树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顶落在离树根 24米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题 .高多少?学生谈体会 .活动 6:回忆小结→整体感知教师进行补充.过程小结,知识小结.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能从不同方面谈感受.活动 7:布置作业→稳固加深1.必做题:课本第77 页,习题18.1 第 1, 7 题 .2.选做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 1〕课本第80 页“阅读与思考〞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法.〔 2〕课本第86 页“活动 1〞上网查阅以下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并写一篇关于关于它的小论文.板书设计:18.1 勾股定理〔一〕一、了解历史:赵爽弦图四、反应练习二、图形探究→猜测→ 证明 1.三、勾股定理: 2.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 3.分别是 a, b,斜边是c,那么五、小结:a2+ b2=c2六、作业: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既使学生稳固知识,形成技能,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最正确开展 .勾勒出教学的主线,呈现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并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突出重点 .教学设计说明既勾股定理是中学数学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根底.它紧密联系了数学中两个最根本的量——数与形,能够把形的特征〔三角形中一个角是直角〕转化成数量关系〔三边222之间满足 a + b = c 〕堪称数形结合的典范,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归纳能力,初步掌握了探索图形性质的根本方法. 但是学生对用割补方法和面积计算证明几何命题的意识和能力存在障碍,对于如何将图形与数有机的结合起来还很陌生.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勾股定理,本节课从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入手,再自然过渡到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进而得到勾股定理.学生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验证勾股定理 .从而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开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本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从而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课堂提问及习题的解答情况,及时调节课堂节奏,并通过课后批改作业以及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 勾股定理教案
1、赵爽弦图
2、勾股定理:a2+b2=c2
3、勾股定理的证明。
4、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结论变形:
6、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
7、可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8、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可利用它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9、勾股定理在数学计算、物理学科、生活实际、美学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通过对方法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活动7:布置作业
(A)、巩固训练
教材第78页习题第7、8题
(B)、知识拓展
①、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吗?
②、查阅、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资料及证明方法,下节课展示交流
1、教师布置作业
2、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作业中包含两项任务,体现出分层教学思想。给学生留有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培养民族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
活动5:
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题略)
2、直角三角形中哪条边最长?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怎样利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
1、找学生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为学习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做好铺垫。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8章勾股定理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八章 勾 股 定 理18.1 勾股定理(第1课时)(总25课时)【学习目标】:1.体验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学会观察生活;2.会计算格点三角形中的各正方形的面积,会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 3.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 【活动过程】:活动一 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阅读课本P64-P65的探究,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推选代表将成果展示). 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以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和,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利用图18.1-2的方格纸求出正方形A ,B ,C 和A′,B′,C′的面积,并说明求面积的方法.S A = , S B = ,S C = ,则 + = ; S A′ = ,S B′ = ,S C′ = ,则 + = .3.由1、2中的面积关系,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 .活动二 验证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每个小组利用发给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借鉴上面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的方法进行拼图,来验证你的猜想,并把小组拼图的结果以及验证的过程展示在小组的小黑板上(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三 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自主完成后小组交流展示)1. 在Rt△ABC 中,∠C =90°.(1)a =3,b =4,则c = ;(2)a =6,c =7,则b = ;(3)b =40,c=41,则a = .思考:○1求解时有什么注意点? ○2计算有何技巧?2. 如图,由于受台风“莫拉克”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4m 处断裂,树的顶部倒在离根底部3m 处,这棵树被折断前有多高?(提示:在图中标出适当的字母,写出解题过程)谈谈你的学习收获课堂练习:1.在Rt△ABC 中,∠C =90°.(1)已知a=b =5,则c = ;(2)已知a =1,c =2,则b = ;(3)已知c =17,b =8,则a = .2.如图,在Rt△ABC 中,∠C =60°,AC =4,求边BC 和边AB 的长.18.2 勾股定理(第2课时)(总26课时)【学习目标】: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一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 阅读课本P66-P67的探究1结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木板横着放或者竖着放,是否能从门框内通过?如果不能的话,请想一个办法设法把木板通过门框.○2 在你想的办法中就是要比较门框的 与木板的 作比较,你怎样求的?(在组内交流个人想法和求法)(写出你的基本步骤)2. 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推选代表把成果展示到小黑板上).有一个边长为50dm 的正方形洞口,想用一个圆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圆的直径至少多长(结果保留整数)?活动二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 阅读课本P66-P67的探究2结束,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 在梯子下滑过程中,梯子长度改变吗? ○2在运算过程中,会 次用到勾股定理,可以分别求出 和 ,在用 减去 就可以求出BD 的长.③通过本题的学习,你在解题方法方面有什么收获.(在组内说一说)2.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把解题过程展示到小黑板上).如下图○1,一个梯子AB 长为2.5m,顶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m.如图○2,梯子滑动后停在DE 位置上,测得BD 长为0.5m,求梯子顶端A 下滑了多少米?谈谈你的学习收获第2题图CB A第2题图 4m 3m课堂练习:有一个10m 长的梯子AB 如图放置,已知BH=8m ,在B 下方1m 的C 处有一个钉子.现在梯子突然下滑,幸好被钉子挡住.在HA 的延长线上的D 处有一个花盆,已知AD=1.1m ,问:这次梯子下滑会碰到花盆吗?为什么?18.1勾股定理(第3课时)(总27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描出表示无理数的点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其它非直角三角形中的简单问题 【活动过程】:活动一 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描出表示无理数的点阅读课本P68-P69的探究3结束,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推选代表把成果展示到小黑板上).1. 5可以写成哪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以5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长度为正整数,则直角边长可以是 ;。
数学:18.1勾股定理教案_(新人教版八年级下)
人教版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江西赣县第二中学李小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八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百度搜索勾股定理相关内容和图片5、学情分析:在学习了一般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进一步学习特殊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教学课题:用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来证明勾股定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解决问题: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
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教案
学习参考资料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数学导学案18. 1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2.经历观察、猜想、归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体会形数结合、化归的思想.【学习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美丽的勾股树赵爽弦图(2002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课本第64-66页)1.【探究一】:观察图1,(1)你能找出图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的关系吗?(2)图中正方形A、B、C所围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2.【探究二】:如图2,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1)计算图中正方形A、B、C面积.【讨论】如何求正方形C的面积?(2)图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有何关系?(3)图中正方形A、B、C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3.【探究三】:如图3,如何证明上述猜想?【温馨提示】: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大正方形的面积.4.【探究四】:如图4,如何证明上述猜想?5.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文字叙述:.6.【探究五】:已知在Rt△ABC中,∠C=90,(1)若5,12,a b则c===;(2)若10,8,c b a则===;(3)若25,24,c a b===则.(4)若35a:=:c,2b=a=则,c=.【勾股定理结论变形】:.7.【探究六】: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15,x,则x= .三.当堂检测:(另附)四.课堂小结:(1)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2)面积法证题与数形结合思想.五.作业:1.必做题:《书》第69页1、2、3;《课堂内外》第32页1-9题。
2.选做题:通过看书(71-72页)、查阅资料、上网,了解更多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和证明方法.图1 图3图4图2学习参考资料课堂检测:1.如图1,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 步路(假设2步为1m ),却踩伤了花草.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 .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4cm ,则第三边长为( ). A . 5cm BC5cm 或 D .不能确定4.如图3,分别以Rt △ABC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1S 、2S 、3S ,且15S =,212S =,则3S = .5.根据图4及提示证明勾股定理.【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 = 一个梯形的面积.拓展练习(选做):1.如图5,分别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其面积分别为1S 、2S 、3S ,且15S =,212S =,则3S = .2.如图6,直线同侧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2,则b 的面积为 .图 4图5图 6图1图2 图3。
人教版八年级18.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第十八章第一课时内容。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和现实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以后求解三角形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
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正确归纳所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思路。
但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程度普遍较差,要求教师加大引导能力,在充分复习所用到的三角形知识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 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定理的方法。
3 利用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过程与方法: 1 在勾股定理探索方法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 经历观察与发展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辅助教师讲解提问,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和用勾股定理求三角形边长。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评价1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是否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和联想;关注学生的拼图过程给予及时指导,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拼的得正方形验证勾股定理。
对于学生不敢说自己想法怕说错的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说对了要大力表扬。
2学生对数学活动兴趣和参与热情不同,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教师指导去做,而在做与课堂无关事情,教师要及时发现制止。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数形结合”和“转化”数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重点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2、难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一、基础知识梳理在本章中,我们探索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勾股定理,并学习了如何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介绍了勾股定理的用途;本章后半部分学习了勾股定理的逆定是以及它的应用.其知识结构如下: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______和等于_______的平方.就是说,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一定有:————————————.这就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___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有关线段计算问题的重要依据.勾股定理的直接作用是知道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求第三边的长.这里一定要注意找准斜边、直角边;二要熟悉公式的变形:,.2.勾股定理逆定理“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为________.”这一命题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根据边的关系解决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定理的证明采用了构造法.利用已知三角形的边a,b,c(a2+b2=c2),先构造一个直角边为a,b的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证明第三边为c,进而通过“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定理成立.3.勾股定理的作用: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但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时应首先确定该三角形的边,当其余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边的平方时,该三角形才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可用来证明两直线是否垂直,这一点同学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它不仅可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还可以判定哪一个角是直角,从而产生了证明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新方法: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计算来证明,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其中c为边,若,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则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若,则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所以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首先要确定三角形的边.二、考点剖析考点一: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求:(1) 阴影部分是正方形; (2) 阴影部分是长方形; (3) 阴影部分是半圆.2. 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试探索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考点二: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例(09年山东滨州)如图2,已知△ABC中,AB=17,AC=10,BC边上的高,AD=8,则边BC的长为( )A.21B.15C.6D.以上答案都不对【强化训练】: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cm,7cm ,则斜边长为 .2.(易错题、注意分类的思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5,则另一条边长的平方是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求斜边上的高.(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其高的积,ab=ch)考点三:应用勾股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求底边上的高例、(09年湖南长沙)如图1所示,等腰中,,是底边上的高,若,求①AD的长;②ΔABC的面积.考点四:应用勾股定理解决楼梯上铺地毯问题例、(09年滨州)某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3所示,其中米,,,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长度应为 .分析: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把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
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
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4×21ab +(b -a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DCBbbb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21ab +c 2 右边S=(a+b )2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4×21ab +c 2=(a+b )2化简可证。
六、课堂练习 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
2.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3.△ABC 的三边a 、b 、c ,若满足b 2= a 2+c 2,则 =90°; 若满足b 2>c 2+a 2,则∠B 是 角; 若满足b 2<c 2+a 2,则∠B 是 角。
4.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七、课后练习 1.已知在Rt △ABC 中,∠B=90°,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 ⑴c= 。
(已知a 、b ,求c ) ⑵a= 。
(已知b 、c ,求a ) ⑶b= 。
(已知a 、c ,求b )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 、b 、c ,有a <b <c ,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 ,c 的值,并把b 、c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3.在△ABC 中,∠BAC=120°,AB=AC=310cm ,一动点P 从B 向C 以每秒2cm 的速度移动,问当P 点移动多少秒时,PA 与腰垂直。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D 在CB 的延长线上。
求证:⑴AD 2-AB 2=BD ·CD⑵若D 在CB 上,结论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课后反思:Bb EB18.1 勾股定理(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
并学会利用不同的条件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2(补充)让学生注意所给条件的不确定性,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
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能力。
四、课堂引入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
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在Rt △ABC ,∠C=90°⑴已知a=b=5,求c 。
⑵已知a=1,c=2, 求b 。
⑶已知c=17,b=8, 求a 。
⑷已知a :b=1:2,c=5, 求a 。
⑸已知b=15,∠A=30°,求a ,c 。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
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
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
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
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
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
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
⑴求等边△ABC 的高。
⑵求S △ABC 。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 法。
欲求高CD ,可将其置身于Rt △ADC 或Rt △BDC 中, 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AD=CD=21AB=3cm ,则此题可解。
六、课堂练习 1.填空题⑴在Rt △ABC ,∠C=90°,a=8,b=15,则c= 。
DB A⑵在Rt△ABC,∠B=90°,a=3,b=4,则c= 。
⑶在Rt△ABC,∠C=90°,c=10,a:b=3:4,则a= ,b= 。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第三边长为。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面积为。
2.已知:如图,在△ABC中,∠C=60°,AB=34,AC=4,AD是BC边上的高,求BC的长。
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七、课后练习1.填空题在Rt△ABC,∠C=90°,⑴如果a=7,c=25,则b= 。
⑵如果∠A=30°,a=4,则b= 。
⑶如果∠A=45°,a=3,则c= 。
⑷如果c=10,a-b=2,则b= 。
⑸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b+c= 。
⑹如果b=8,a:c=3:5,则c= 。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DC,AB⊥AC,∠B=60°,CD=1cm,求BC的长。
课后反思:ABB18.1 勾股定理(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教材P66页探究1)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2(教材P67页探究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保证一边不变,其它两边的变化。
四、课堂引入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66页探究1)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
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2(教材P67页探究2)分析:⑴在△AOB 中,已知AB=3,AO=2.5,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B 。
⑵ 在△COD 中,已知CD=3,CO=2,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D 。
则BD=OD -OB ,通过计算可知BD ≠AC 。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 和BD 的关系,给AC 不同的值,计算BD 。
六、课堂练习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3.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 。
A BC AB4.如图,原计划从A 地经C 地到B 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A 地到B 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300万元,隧道总长为2公里,隧道造价为500万元,AC=80公里,BC=60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 七、课后练习 1.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 、C 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 ,使AC 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 ∠B=60°,则江面的宽度为 。
2.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