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雷
福建身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福建身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福建是我国的一个中心地区,革命时期,这里孕育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烈士,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以下,我将通过三个步骤来阐述福建身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第一步:提起福建革命领袖林则徐。
林则徐是福建人,在清朝时期,他长期担任官僚,严谨勤政,深得人民赞许。
1840年,林则徐奉命主持禁烟事宜,因其品行高尚,公正无私而被委以重任。
林则徐力排众议,果断宣布禁烟令,为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步:叙述福州起义的先驱者林建亚。
林建亚是一位热血青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市。
他年轻时参加了许多福建地区的革命组织,后来成为了福州起义的元勋之一。
林建亚在起义中被任命为福州市的行政长官,并于1911年10月将福州从清朝王统治者的手中解放出来,成为较早的革命力量之一。
第三步:介绍福州会议的主持者张太雷。
于1924年,福州会议在福州举行。
这次会议的主持者是一位福建人——张太雷。
张太雷出生在福建福州,早年参加了孙中山的铁路工人抗议活动。
他善于组织和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者之一。
福州会议上,张太雷积极主张反对国民党右派,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努力。
在福建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烈士用血肉之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事业献身。
他们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福建的儿女们要铭记这些历史,充满信念和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关于革命家张太雷的简介
关于革命家张太雷的简介
张太雷简介
张太雷出生于1898年,是江苏常州人,家世背景比较深远,在常州地区是非常有名的大家族,非常受人尊敬。
张太雷的名字也是他后期改的,励志要成为“巨雷”的意思。
张太雷在17岁的时候就考入了天津的北洋大学学习法科,19岁的时候参加五四运动,随后越来越积极的参加共产党的活动,是我国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也是青年运动中的创始人和领导人。
他最重要的成就是他是我国第一个被派到共产国际工作的代表。
通过张太雷简介可以看出张太雷的生命很短暂,张太雷在29岁的时候就牺牲了。
他是死在战斗第一线,在领导广州起义的时候,受到了枪击,不治身亡。
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
张太雷一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是党内的重要理论家和他在紧要关头对于党的领导作用。
他在党内的影响比较深远,在革命比较困难的时候,张太雷的理论以及他的讲授给了革命人莫大的鼓舞,也给革命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从张太雷简介中,他并没有特别轰轰烈烈的介绍,但是也能看出张太雷简短的一生不平凡的经历。
张太雷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后世为了纪念张太雷,特别建造了张太雷纪念馆。
写张太雷的作文
写张太雷的作文English: Zhang Tailei is a well-known Chinese writer, famous for his literary works and calligraphy. Bor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he has left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literature through his explo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is writing style isoften described as elegant and profound, 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the depiction of nature and the human spirit. In addition to his literary works, Zhang Tailei is also recognized for his outstanding calligraphy skills. His calligraphy is highly regarded for its graceful and fluid strokes, showcasing his deep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forms. Overall, Zhang Tailei'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alligraphy has solidified his status as a prominent figure in Chinese literary and artistic circles.中文翻译:张太雷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以其文学作品和书法闻名。
张太雷纪念馆心得
张太雷纪念馆心得
我参观了张太雷纪念馆,对其展示的内容和体验给予了深刻的印象。
张太雷是
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者,他致力于革命教育事业,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纪念馆中,我首先看到了张太雷的生平事迹介绍。
通过图片、文献和多媒体
展示,我了解到他是怀男师范学校的创办者和校长,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他鼓励年轻人投身教育事业,并大力推行新教育理念。
进入展厅后,我看到了张太雷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培
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意识到教育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多样化能力和素质。
展览还介绍了张太雷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他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提倡实施终身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他的努力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教育现状,也为今天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纪念馆还展示了张太雷的家庭生活和个人品质。
他是一位慈爱和关怀学生的教
育家,与学生建立了密切的师生关系。
他一生淡泊名利,勤奋实干,为他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心血。
这些品质让我深受触动,为他所做的一切而敬佩。
参观完纪念馆后,我对张太雷的贡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
教育家,更是一个无私奉献、富有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人。
通过参观纪念馆,我深切感受到了他的精神力量和教育思想的魅力。
我会继续以他为榜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常州三杰
常州三杰常州处于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龙城”。
常州的历史悠久,在近代史上也有一些传奇人物。
“常州三杰”是中国现代江苏常州三位英烈的合称,他们是: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中国近现代革命时期江苏常州4000多名英烈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人称“常州三杰”。
瞿秋白,原名瞿双,江苏常州人。
1916年底起先后在武昌、北京学习外语。
1919年就组织同学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随后便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1928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1930年,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1931年,受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
1935年2月突围转移途中,在福建长汀水口乡被俘,6月18日就义。
瞿秋白是党内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孜孜以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革命领导权的论述,为开拓革命新道路指明了方向。
他很早就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中枢是农民革命”的重要论断,明确指出“耕地农有的要求,是中国革命客观上的结论”。
发动农民起来进行土地革命,是“铲除军阀统治及买办剥削的经济基础”。
在他主持的“八七”会议上,更进一步强调“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
”他在武装斗争问题上,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创见。
1926年4月,他发表了《中国革命中之武装斗争问题》,明确指出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必须建立革命的正式军队。
在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满腔热忱地贯彻“八七”会议所确立的总方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武装斗争上,迅速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在腥风血雨中点燃了耀眼的革命火炬,创建了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并为开展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革命斗争、探索以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中国共青团创始人——张太雷烈士简介
中国共青团创始人——张太雷烈士简介张太雷同志浩翰星海,不可能颗颗都称为星座。
惟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
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
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
民族的苦难、时代的风云召唤出一大批改天换地的仁人志土、革命先驱。
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张太雷(1898一1927)就是其中光荣的一员。
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开章篇,赫然居于前列的名字就有张太雷。
张太雷的人生轨迹与中国革命进程同步;他的名字、生平和事业同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青年运动紧密地连在一起。
张太雷在青年时代就萌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变革社会的愿望。
他在天津、北京地区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
当他接受了社会主义学说之后。
率先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他奔走于京、津、沪,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
中国共产党尚在褪褓之中,他即衔命前往苏俄远东出任中共特使;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
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
张太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
他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
他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
他作为孙中山指派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出色地完成赴苏考察任务。
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所建树。
“张太雷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在党内历次担任省委、中央等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为同志所称道。
特别是在革命危机和困难关头,张太雷和其他同志一道力挽狂澜,拨正航向,继续前进。
张太雷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
他在《前锋》、《向导》、《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今仍熠熠生辉。
张太雷是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1927年12月12日,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
醒世惊雷——张太雷与天津青年运动》观后感
醒世惊雷——张太雷与天津青年运动》观后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每一个阶段都有青年人的杰出贡献,善于教育青年、发动青年、组织青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与光荣传统。
张太雷就是这一方面的典范。
张太雷(1898—1927),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27年他在指挥广州起义中牺牲。
张太雷幼年时曾受过传统私塾教育,后进入常州西郊小学堂。
1911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在校期间各科成绩优良,尤以英文见长,常与同学瞿秋白纵议时政国事。
1915年考入北洋大学法科预备班学习,1920毕业。
在北洋大学学习期间,张太雷曾担任俄共(布)秘密党员鲍立维的英文翻译,接触到许多苏联的进步文献与理论,并利用闲暇时间秘密翻译了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概况的文章,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大学毕业后,张太雷开始了系统、深入的革命思考和实践,其中发动青年学生投身革命是他革命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提出青年使命确定青年运动的指导思想张太雷深入分析了青年学生和青年运动,对青年学生在革命中的角色进行了科学定位。
他认为,青年学生往往比较富有革命性,“渐趋向于革命的道路”。
张太雷非常肯定中国青年对革命作出的贡献。
他认为,辛亥革命的成功靠的是青年人组成的同盟会,五四运动的发动人和主持人是青年,五四以后的各种爱国运动都是青年所为,中国的青年运动“从革命发动的初期,直到现在,是一个一脉相承,继续不断的东西”。
因此,张太雷断定,青年学生能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青年运动担负着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
张太雷将马克思主义确定为青年运动的指导思想。
他早期接触马克思主义,深受李大钊的影响。
走进英杰——张太雷
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五四运动期间,张太雷是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 干,与周恩来等结下战斗友谊,并作为天津学联 的代表赴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等人。1920年春天, 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等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 商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事宜,张太雷担任翻译。 随后,他参加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接着组建 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任小组书记。1921年6 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先后多次 与北京的李大钊、张国焘和上海的李达、李汉俊 等商谈,最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会前,张太雷为大会筹备组翻译 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提交马林修改。
张太雷家庭背景
张太雷的祖上,是常州有名的世家。 高祖为清乾隆年间的太学生,事母至 孝,兄弟友爱,时人仰慕,称张府为“仁让 堂”。 曾祖以经商致富,秉性仁厚,为赈灾 捐赠了大量钱粮,朝廷奖以翰林院孔目衔。 祖父是五品候选知府,祖母贤淑,精 于书算,持家严谨,为人所敬。 父亲亮采虽为县邑痒生(秀才),但 早已家道中落。只得长年寄居在操小手工业 的岳父薛锦元家。
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1920年春,他主持创办长 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并经 常与李大钊、邓中夏等给 工人讲课,到工人家里访 问,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 的第一批骨干。
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
1921年初他被派赴苏俄,担任 国际远东局中国科书记,成为 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 共产党人。1921年66,张太雷 受党的委托,出席在莫斯科召 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成为中国共产党出现于共产国 际会议的第一位使者。
党内 最早 主张 并为 刚刚参加完中共“一大”的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翻译。 陪同马林与陈独秀讨论中国 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 领,初步决定了在民主革命 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同孙中 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联合战 线的方案。不久,张太雷陪 马林会见孙中山,力促并最 终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 的统一战线。
张太雷
张太雷:海河岸边一惊雷在天津大学校园的北洋广场上,矗立着张太雷烈士的半身铜像。
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建者、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就毕业于这所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
1985年8月1日,张太雷塑像落成仪式在天津大学北洋广场举行。
根据天津大学工作人员介绍,因为铜像体积大,国内只有上海汽轮机总厂能够铸造,当时该厂的总工恰恰是1938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矿业系的校友田庚锡,为此上海校友会给予了大力支持,汽轮机总厂精心施工,高水平的完成了任务。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为塑像题词,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题词“革命先驱”,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题词“北洋之光”。
如今,张太雷塑像仍坐落在北洋广场的中轴线上,经历风雨,依然熠熠生辉,历久弥新,成为北洋革命精神的标志。
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大学,校风严谨求实,人才辈出。
张太雷烈士研究专家、天津大学原党委宣传部部长刘玉珊教授介绍张太雷天津求学经历时表示,1916 年1 月,作为临时预备班的第一期学生,张太雷到天津,进入北洋大学法科预备班学习,立志要当一名伸张正义的律师,在校用名张曾让。
入校后学习国文,英语等课程。
张太雷才华出众,读书勤奋,经过半年的努力,考试成绩优秀。
同年9 月,升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门己班学习,成为北洋大学的正式学生。
张太雷曾一度有毕业后去上海当律师的打算,但强烈的家国情怀却让他的个人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1918年5月,在反对中国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中,张太雷作为学生代表,与天津的马俊、郭隆真和北京的许德珩建立了密切联系。
五四爱国运动中,张太雷带头参加天津的一切爱国行动,英勇地站在斗争第一线,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主要骨干。
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罪行,北洋大学组织了44个讲演团,先后到杨柳青、塘沽等地进行演讲。
《益世报》6月2日以《大学讲演之详情》为题,报道了张太雷带领的讲演第二团赴塘沽等地讲演的情形。
张太雷廉洁故事
张太雷廉洁故事
咱来说说张太雷的廉洁故事。
张太雷啊,那可是个相当纯粹的革命者。
他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从来都不把物质享受放在眼里。
就说他当时参与革命工作的时候吧,虽然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各种诱惑,但他就像一棵挺拔的青松,丝毫不动摇。
那时候条件艰苦得很,但是他从来不会多拿一分不属于自己的钱物。
有一回啊,组织上分配了一些有限的物资,他本可以给自己多争取一点,毕竟他的工作那么辛苦,没日没夜地奔波。
可是呢,他却坚决地按照最公平公正的方式分配,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员,甚至还主动把自己的份额让给更有需要的同志。
他就觉得啊,革命是为了大众的幸福,自己要是在廉洁这件事上犯了错,那还怎么去要求别人,怎么去实现伟大的革命理想呢?他穿着朴素,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完全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没给自己留一点私心杂念的空间。
这种廉洁奉公的精神啊,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当时革命道路的一角,也给后来的我们树立了一座高高的丰碑呢。
张太雷家书观后感
张太雷家书观后感最近看了张太雷的家书,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就像不小心打翻了五味瓶。
以前,这些革命先辈对我来说就像是书本上遥远的符号,但是这封家书一瞧,立马就感觉他们变得鲜活起来了。
张太雷在家书里那些话啊,就像是跟家人面对面唠家常一样,可是又能让人感受到他背后藏着的那种坚定的信念。
他在信里提到对家人的牵挂,这一点特别能引起共鸣。
咱普通人啊,谁没有个家,谁不挂念家里的老爹老妈、老婆孩子呢?可张太雷不一样啊,他虽然也有这种深深的牵挂,但他更有一种伟大的使命在身。
他为了国家,为了革命,就得离开自己温暖的小窝,走向那充满危险和未知的革命道路。
我就想啊,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换做我,可能还得犹豫老半天呢。
从他的家书里,我还能看出他对革命成功充满了信心。
就好像他已经看到了未来那个美好的新中国,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这种信心就像小火苗一样,在字里行间呼呼地燃烧,也把我的心给点燃了。
我就寻思着,那个时候的条件那么艰苦,他都能这么乐观积极,咱现在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有啥理由天天抱怨这抱怨那的呢?而且啊,这封家书也让我对革命先辈们的牺牲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们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去赴死的,他们心里都有着自己的牵挂,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为了国家的未来,他们就毅然决然地舍弃了自己的小家。
这就好比下象棋的时候,为了保住帅,那些小卒子就得勇往直前,哪怕是牺牲自己。
张太雷就是这样勇敢的小卒子,不过他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有着无数和他一样有信念的同志。
看完家书,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得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
这股力量告诉我,生活里那些小困难都不算啥,咱得有点大志向,得像张太雷那样,心里装着对家庭的爱,更装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我想啊,要是咱每个人都能有这种觉悟,那咱这个社会肯定能变得更加美好。
反正我是打算从自己做起了,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也算是对先辈们的一种敬意吧。
这家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先辈的伟大,也照出了我自己的不足,我可得好好努力追赶喽!。
“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我们的”张太雷震碎旧世界的英勇战士
人物“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我们的”张太雷:震碎旧世界的英勇战士/张太雷雕像,位于夭津大学敬业湖畔、 北洋广场旁边。
1916年秋,张太雷正式 升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学门己班,他 学习极为刻苦,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张太雷(1898—1927 ),江苏常州人,1920年 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 义小组。
历任共产国 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 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央总书记、临时中央政 治局候补委员、中共广东省 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等张太雷原名张曾让,学名张复; 参加革命后,改名张春木、张椿年,后因立志“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遂改名太雷以铭志。
张k 太雷小时候,家境艰难。
H1906年,张太雷的父亲就V病故了。
为了维持生活,他的母亲到常州张绍曾家帮工,但所得微薄,经常需要亲论怎样,最后的胜利总是 *属于我们的。
我们的失败Z I "只是暂时的。
—张太雷职,是广州起义领导人。
1927年12月 12曰牺牲,时年29岁。
发奋求知苦觅真理‘? /张太雷(张曾让)的毕业证书,现藏天津大学 档案馆。
张太雷本命张曾让,因他并未领取毕业 证书,它才得以保存在学校档案馆。
投身革命后, 张曾让才改名“太雷”与同班同学瞿秋白带头剪掉了辫子。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又带头上街游行 庆祝,宣传革命主张。
辛亥革命后,国家政权被北洋军 阀篡夺,社会依旧动荡不已。
1915年, 袁世凯又与日本签订几乎要变中国 为曰本殖民地的“二十一条”。
消息传 来,举国震惊,张太雷亦为之痛心不 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帝国主 义的野心,是要独占中国、灭亡中国; 而袁世凯为了要当皇帝,不惜出卖国 家主权。
”张太雷的这些爱国举动,引 起校方不满。
不久,校方就以张太雷 “素行不道”、擅自组织罢课为借口, 强迫他离校。
同年秋,张太雷考入北 京大学法科,不久又转入北洋大学法 政科临时预备班。
1916年秋,张太雷 正式升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学门。
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在《新青 年》杂志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青春榜样之我眼中的张太雷青春感悟之我的青春誓言
青春榜样之我眼中的张太雷青春感悟之我的青春誓言前段时间看了关于张太雷的故事,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张太雷(1898年6月-1927年12月),原名曾让,字泰来,学名张复,自号长铗,投身革命后又名椿年,春木,后改名太雷,寓意震醒痴顽,打击强暴之意。
在文学上,他是党内著名的宣传家、理论家,被李大钊称赞为"学贯中西、才华出众"。
其百余篇论著被《先锋》《向导》《青年文摘》等刊物刊登,如今翻看,依旧熠熠生辉。
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背负着三座大山,在漫漫的长夜中,蹒跚行进。
五四运动的爆发,让神州大地奏响了青春旋律,中国青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站在了时代斗争的前沿,张太雷就是这万千青年中的代表之一。
“为天下人谋永久的真正的幸福”,张太雷惊“雷”八方,蕴含着令人震撼的巨大精神力量,激励后人开创更加宏伟的现代化事业。
他向我们展现了在风雨激荡的历史变革中,一代热血青年艰难求索、不屈斗争的革命历程。
张太雷先生,政治坚定,敢于创新,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我们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铭记和践行的。
改名立志,奇情壮丽的一生有如他的名字一样,雷霆灿烂,声光深远,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以热血和青春实践了“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怀念。
着眼当下,我们已远离纷乱的战争,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张太雷先生的革命事迹依然给予我重要的启迪。
身为青年,我深深感到一种责任感,我们应当呈现出时代弄潮儿的姿态,关注国际局势,独立思考,敢于发声,奏响青春主旋律。
同时,只埋头课本,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行的,我们要努力锻炼实践能力,投身社会活动,真真正正为国家谋福祉,为人民谋福利!。
张太雷诗词
张太雷诗词
张太雷,这位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他的诗词可真是充满了力量与激情!
你想想看,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用文字当作武器,抒发着内心的壮志豪情,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呀!比如说他的那首,“北风吹起,芦花飞舞漫天霜。
英雄出征,血洒万里疆场。
”这简单的几句,不就像一把重锤,狠狠敲在我们的心坎上吗?这不就是他坚定信念的真实写照吗?
再瞧瞧他另一首诗里写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哇,这是何等的气魄!这不就像在黑暗中猛然划过的一道闪电,要把这黑暗彻底撕开,给人们带来光明吗?
张太雷的诗词,不是那种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而是充满了战斗的号角声,是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战歌!难道你能不被这样的诗词所打动?难道你能忽视其中蕴含的力量?
我觉得,张太雷的诗词是那个时代的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为了美好的未来去拼搏、去奋斗!。
早期共产党员张太雷
2021年第10期文史春秋党史学习● 王树仁张太雷(1898—1927)是我国最早的58名共产党员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家和宣传家、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
走上革命道路张太雷,1898年6月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钟楼区)西门外西仓街薛天兴皮行的后院,原名曾让,字泰来,投身革命后又名椿年、春木,后取“泰来”谐音,改名太雷。
他8岁丧父,靠母亲帮佣的微薄收入为生。
1911年夏天,13岁的张太雷小学毕业后考入常州府中学堂读书。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丧权的“二十一条”,张太雷积极参加反袁斗争和抵制日货运动,是年暑期,为抗议校方无理开除具有进步思想的同学而受到校方警告,遂愤而离校。
1916年1月,18岁的张太雷考入国立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法科预备班,9月升入法科法律学门学习,求学期间使用的名字是张曾让。
张太雷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走上革命道路是在北洋大学求学期间开始的。
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黑暗的中国带来一线曙光。
张太雷通过一位名叫福克斯的美国教授,结识了俄籍汉学家鲍立维,从他那里不断地得到十月革命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他在深受教育和鼓舞的同时,秘密翻译了这类书刊,分送给同学好友阅读,借此传播十月革命的火种。
1918年5月,在反对中国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中,张太雷作为学生代表,与天津的马俊等和北京的许德珩建立了密切联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为响应北京学生运动,天津各校纷纷成立学生联合会,周恩来等在南开学校发起组织觉悟社,张太雷则在北洋大学发起组织社会建设会,并担任天津学生联合决策机构——评议会的评议长。
他率领学生去北京请愿,迫使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代表。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张太雷和周恩来结下战斗友谊,并和敬仰已久的李大钊建立联系。
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罪行,北2021年第10期文史春秋党史学习洋大学组织了44个讲演团,先后到杨柳青、塘沽等地进行演讲。
张太雷愿化惊雷震碎旧世界
愿化惊雷震碎旧世界文 本刊记者 王海(编撰整理)张太雷1927年12月12日,广州起义爆发的第二天。
下午两点多,广州大北门方向的枪声突然急促起来。
此时,位于维新路100号的起义总指挥部驶出了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奔枪声而去。
车上的人叫张太雷——广州起义总指挥。
车至大北寺路,前方突然出现一伙反动武装,他们看见车上的红旗举枪便射。
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
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
张太雷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他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
张太雷还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他在《前锋》、《向导》、《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今仍熠熠生辉。
牺牲时,张太雷年仅29岁。
他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同时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创始人、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他成为党的核心领导,并建立了中共在大城市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怀揣律师梦的大学生1898年6月17日,张太雷出生在常州西门外西仓街薛天兴皮行的后院里。
张太雷原名复,谱名曾让,字泰来。
投身革命后改名椿年、春木、太雷。
他的青少年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正处于辛亥革命前后的剧变中。
他8岁丧父,靠母亲给人帮工维持生计。
因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得亲友资助,学校减免学费,才能继续求学。
1911年夏天,张太雷以优秀的成绩从西郊小学毕业,顺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
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正在常州府中学堂预科学习的张太雷,与同学瞿秋白等剪掉辫子,表示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憎恨。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和老师、同学上街庆祝游行。
1915年,17岁的张太雷去上海参加北京大学法科预科招生考试,被录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太雷的祖上,是常州有名的世家。高祖为清乾隆年间的太学生,事母至孝,兄弟友爱,时人仰慕,称张府为“仁让堂”。地方志上有传。天津大学张太雷像他的曾祖以经商致富,秉性仁厚,为赈灾捐赠了大量钱粮,朝迁奖以翰林院孔目衔。祖父是五品候选知府,祖母贤淑,精于书算,持家严谨,为人所敬。他父亲亮采虽为县邑痒生(秀才),但早已家道中落。只得长年寄居在操小手工业的岳父薛锦元家。
英雄已逝,英Βιβλιοθήκη 长存。如同一声巨雷从天边滚过,张太雷以他卓越的才华、高昂的热情和年轻的生命,奉献于中国革命事业,显示出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无比的力量。他辞世已近74年,但今天重读他的战斗业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巨雷”的震撼。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张太雷文集》(后人编纂)共收入张太雷1921月7月—1927年10月牺牲前的文章、演说等102篇,约23万字,书未附有《张太雷年谱》,是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历史的重要资料。邓小平题写了书名。
1927年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9月到潮(安)汕(头)组织群众接应南昌起义军。11月到上海中共中央参加制订广州起义计划,下旬回广州主持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兼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
[编辑本段]个人贡献
他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期间,张太雷是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与周恩来等结下战斗友谊,并作为天津学联的代表赴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等人。1920年春天,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等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事宜,张太雷担任翻译。随后,他参加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接着组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任小组书记。1921年6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先后多次与北京的李大钊、张国焘和上海的李达、李汉俊等商谈,最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张太雷为大会筹备组翻译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提交马林修改。
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多次陪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张太雷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曾任青年团中央总书记。在复杂的斗争中,张太雷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他主张武装工农予以反击。
他是共青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1922年5月,张太雷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来第一个团纲和团章。1925年1月,他在上海主持召开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选举张太雷为团中央书记。
他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之一。1920年春,他主持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并经常与李大钊、邓中夏等给工人讲课,到工人家里访问,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的第一批骨干。
他是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1921年初他被派赴苏俄,担任国际远东局中国科书记,成为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1921年6月,张太雷受党的委托,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出现于共产国际会议的第一位使者。
1 9 2 7年12月11日领导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
1927年12月12日,即广州起义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多,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驶出起义总部向大北门奔去,那里枪战正急。车上坐着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和这次起义的总指挥张太雷。车至大北寺路,前面突然出现一群便衣。这些工贼组成的反动武装一声呼啸,散到路边举枪便射。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那年,张太雷年仅29岁。他是我党第一个牺牲于战斗火线的中央政治局成员。
1889年6月17日,张太雷诞生在常州西门外西仓街薛天兴皮行的后院里。
张太雷原名椿年,因立志化作“巨雷”,冲散阴霾,改造社会,遂改名铭志。1911年夏天,张太雷以优秀的成绩从西郊小学毕业,顺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5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法政科。他与我党另一位早期革命家瞿秋白是同乡,曾是常州府中学堂同班好友,他还是瞿秋白的入党介绍人。
张太雷(1898.6—1927.1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1898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
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与邓中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后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还是党内重要的理论家。他参与起草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文件、理论文章和战斗檄文。在国共两党举办的各种讲习班和训练班上,他先后讲授《少年中国》、《第三国际》、《世界政治经济状况》、《民族问题》、《目前时局与党的策略》等,还曾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革命问题》。
他领导建立了中共在大城市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1927年12月11日黎明时分,广州起义爆发不久,他身穿戎装,系着红领带,在刚刚攻占的公安局大楼上竖起广州苏维埃政府的大旗,并当选代理苏维埃政府主席。
他在党内最早主张并实践革命的统一战线思想。1921年8月,张太雷回国,为刚刚参加完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翻译。陪同马林与陈独秀讨论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初步决定了在民主革命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方案。不久,张太雷陪马林会见孙中山,力促并最终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他是革命危急关头党的核心领导人。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张太雷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会上他与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李立三、任弼时等一起,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支持毛泽东关于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武装的正确主张。在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离职的紧要关头,张太雷又与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中央常务委员会领导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