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练习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大臣/责之/日C. 士大夫/莫/敢往别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B.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C. 【甲】文中作者认为“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境界,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③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对本文“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题一:《昌平山水田园庞德公碑》渐至春秋,我邑庞公以农桑之政,屡兴富国悦民,务(著)得国家爪牙之事,公庙由是至昌。

作庞公碑以纪之。

小米:案庞德公败敌,长揖私地,取之为家宝,曰:“此一国之宝。

”不知一国究竟是什么。

题二:《茅山道士墨子契著》广众弟子,有问言:士为墨氏之徒,何由致通于草木之间?墨子曰:此殆不通,而近人之人耳。

余推崇墨子曰:虽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绝境,犹可与之瞪视者也。

小米:士是墨氏的徒弟,他们怎么能与草木之间沟通呢?只能说士们近人情,是人们的普通话。

墨子说,即使是在身心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以及天下安平的重要领域中,也可以和他们对视。

答案一:根据文章内容,题目应为《庞德公碑》。

答案二:根据文章内容,题目应为《墨子契著》。

题三:《陶渊明寄邻仲独乐园文》邻仲诏我曰:卿自闲乐。

余平生爱阳春,存性本逍遥,处事只任其心。

纵曰微形骸,成别胜前朝。

邻仲亦共笑曰:“秘之哉!”小米:邻仲对我说:“你自己闲着,快乐。

”我一生都爱阳春,活得自由自在,做事只随心所欲。

就算说我只是微不足道的人物,也超过了前朝的众多官员。

邻仲也与我一同笑道:“真是个厉害的人!”答案三:根据文章内容,题目应为《寄邻仲独乐园文》。

题四:《山坡羊·潼关怀古》娉娉嫒嫒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两小无猜,流水无情,冯唐易老冯唐好,春半夜,夜半钟。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盼回光。

不邨不削,凄凄复凄凄,傾傾复傾傾。

斜倚云端,千壑西风瘦。

游子寻春半,日高闲倚栏杆。

小米:美丽的姑娘已经十三岁了,嫣然而美,青涩的豆蔻叶上是初春的样子。

春风吹过十里长的扬州路,卷起珍珠帘,总是赶不上窗帘。

两个少年无忧无虑,流水无情,冯唐渐渐老去,而他曾经爱好的东西依然美好。

春天的半夜,半夜的时候敲的钟声。

情人怨叹长夜漫漫,整夜盼望着天亮。

不愿居于深山之中,无聊而悲伤,倾诉心事变得更加忧郁。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岳阳楼记训练一:一词多义(文言词汇选择题) 备⎩⎨⎧ 前人之述备.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薄⎩⎨⎧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号⎩⎨⎧阴风怒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极⎩⎨⎧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夫大国.,难测也惊⎩⎨⎧ 波澜不惊.与蒙论议,大惊.曰和⎩⎨⎧政通人和.春和.景明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日出而林霏开.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引凄异阴⎩⎨⎧朝晖夕阴.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乃⎩⎨⎧乃.重修岳阳楼 去后乃.至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 则.有去国怀乡而⎩⎨⎧感极而.悲者矣 而.或长烟一空 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前人之.述备矣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训练二:请用三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文言断句题)1.嗟 夫 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 或 异 二 者 之 为 何 哉2.不 以 物 喜 不 以 己 悲 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 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训练三:意思理解(1)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文中的“览物之情”既指“满目萧然”的悲情,又指“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表达作者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对自己是自我勉励,自我鼓舞,对滕子京有慰勉和规箴之意。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菱溪石记(宋)欧阳修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

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伪吴①时贵将,与杨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悴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

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

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①伪吴: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

菱溪大石(节选)(宋)欧阳修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溪旁人见其可怪(责怪)B. 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可爱)C.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废弃)D. 况欲长有此石乎(长久)(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B.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C.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D.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基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瘞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

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

②杪(miǎo):树梢。

③《瘗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至若春和景明( ) (2)而或长烟一空( )(3)晓起观海门日出( ) (4)悉成明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喜洋洋者矣更有痴似相公者B.悠然有遗世之想名之者谁C.而或长烟一空杂然而前陈者D.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_______②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③心窃乐之________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3)【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4)【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答案】(1)靠近;情趣;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确实(果真;实在)(2)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3)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4)【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注释】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3)欧阳修见其文,奇.之(4)力能动.权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3)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3.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4分)二、是仪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大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节选自宋深《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C.撰长书以为费军书十二卷D.言和而色夷政通人和(2)把“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伛偻提携________ ③名之者谁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语文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担中肉尽,止.有剩骨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2.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天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6.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7.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未选部分的句子填写)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士石何河曲智叟无以应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意思对即可)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

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选自《鸣机夜课读记》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②: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录毕,走送之________②俟其欣悦________③少痊________④然则何以解忧________(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母授以《礼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安陵君其许寡人D.而病辄能愈/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若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乙】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乃罢其兵(停止)B. 欲倍其约(违背)C. 君其图之(企图)D.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答应)(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②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4)吴王、齐桓公两人在为君上有哪些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C(2)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3)①(蝉、螳螂、黄雀)三种动物,都一心想得到它眼前的利益,却不回头看他们的后面有祸害啊。

②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来。

(4)①霸道,以强欺弱:吴王要伐荆,齐桓公侵略鲁国,侵占鲁地。

②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吴王听取了舍人少孺子的建议,停止向荆国用兵;齐桓公听取管仲的建议“遂割鲁侵地”。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与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与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与答案解析题目一:《孟子·梁惠王下》太宗曰:“愿闻梁惠王之器。

”孟子对曰:“为人君者必佞。

”太宗曰:“请闻其具。

”孟子对曰:“为人君者必辩。

”太宗曰:“请闻其故。

”孟子对曰:“为人君者必让。

”太宗曰:“善。

愿闻让之实。

”孟子对曰:“让有三:让于天,让于地,让于人。

”问题:根据上述对话,梁惠王之器指的是什么?解析:根据孟子的回答,梁惠王之器指的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即佞、辩、让。

题目二:《史记·滑稽列传》少年时的滑稽多出口而少进头,长大以后,纡朱怀金,变态立异,为人笑者百计,为人恶者千端,为人轻者无穷,为人狂者不可胜数。

问题:根据文段分析,滑稽的特点是什么?解析:根据文段描述,滑稽的特点是多出口而少进头,喜欢展示自己的才华,搞笑,却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满和轻视。

题目三:《庄子·天下篇》庄子曰:“今我则歌之。

嗷嗷之声若何?”子脔曰:“呜呼!丘也不适得。

”庄子曰:“桓公游于宋,有宫室之美,鸟兽之声不绝于耳。

逐者百二十里,仕者十有五年,然后一游。

”问题:根据文段,庄子为什么会问“嗷嗷之声若何”?解析:根据文段描述,庄子问“嗷嗷之声若何”是因为他感叹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无法享受到桓公所能享受到的美好环境。

庄子以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环境的感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

题目四:《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晋大夫任高、郤涓侍孝于庄公。

郤涓蚤死,公以为吊。

宰人使于高曰:“可矣,君子行忧,无入于无节。

”于是,高被以职衰,如哭于哀公。

公谓高曰:“寡人闻之:乐道之难行也。

寡人吊亲于哀公三年,不衰其服;宾用辱,无入于廷墙;鞠朝不病;内忧,不见外;召见有故,不敢封也。

召见之日不满一年,君有阙事于晋国,宁舍而不见?”对曰:“善。

”乃止。

问题:根据文段,为什么晋大夫任高要行忧于庄公?解析:根据文段描述,晋大夫任高要行忧于庄公是因为郤涓(他侍奉的人)去世了。

行忧是表达哀悼之情、表示追思之意的一种礼仪行为,晋大夫任高要行忧是出于对郤涓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划线的词。

①微斯人________②不以物喜________③或请重法以禁之________④上哂之曰________(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 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 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 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安用重法邪?(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①【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5)《岳阳楼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座丰碑,更是一个宝藏。

在【甲】文部分,你汲取了什么精神营养?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同时为中国梦助力。

【答案】(1)如果没有;因为;有的人;讥笑,嘲笑(2)B(3)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4)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5)①通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学到了古仁人的处事深远和豁达胸襟,无论何时何事都应该积极乐观向上,奋发有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A、会天大雨会:()B、等死,死国可乎等:()C、扶苏以数谏故数:()D、陈胜王王:()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A、怅恨久之B、二世杀之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3、翻译下列句子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陈涉世家(节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史记·陈涉世家》)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吴广素.爱人()(2)以.激怒其众()(3)从民欲.也()(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B、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C、将军身.被坚执锐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5、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3分)()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6、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4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寡人谕矣()(4)图穷匕首见()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中秦王对唐睢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愤怒 ------------ ----------------- ---------------- 道谦5、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荆轲的沉着冷静。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

隆中对陈寿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屏:()(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4)愿诸君勿复言愿:()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之: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而: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C、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D、于: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