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至元代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概况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概况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概况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1.汉承秦制:汉朝建立后,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以及监察
制度。

此外,选官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方面也继承了秦朝的制度。

然而,汉朝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变化。

2.郡国并行制:在地方政治制度方面,西汉初年实行了郡县制和封国制(分封制)并行的制度。


种制度使得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

3.削藩与推恩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进行了削藩,平定了“七国治乱”,将诸侯任免权收归
中央。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以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这一政策使得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中央的直接辖区(郡县)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4.中外朝制度: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中外朝制度。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
亲信近臣构成;外朝则是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

这一制度限制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总的来说,汉朝的政治制度在继承秦朝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变化,不断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政权。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胜 三省体制 220-589年 地 相 西汉 郡国并行 推恩令 内外朝制度 方 权 前202年-9年 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选官制度变化
评价: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
元朝
1271-1368年
宋朝
960-1127年
唐朝 节度使 藩镇割据 战 618-907年 胜 魏晋
行省制度, 中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央 收兵权于中央; 逐 文官管理地方, 通判监督; 限制地方赋税收入 渐
地 郡国并行 前202年-9年 方
220-589年
西汉
推恩令
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的强化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 ‚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 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 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司马迁《史记》卷五七《周勃附子亚夫传》
汉朝的内外朝制度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侍 书 令 中
皇 帝 常 侍
执行机构
外朝 丞 御 太 史 相 大 尉 夫 九 卿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作用:削弱相权, 保证了君权独尊。
历史重现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
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
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
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
边镇兵 49万
: :
中央军 9万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后梁:朱温, 后唐:李存勖, 后晋:石敬瑭, 后汉:刘知远, 后周:郭威,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信息提取:隋唐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 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知识点三 选官与用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___门_第____即可步入
2.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藩镇管辖地区, 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 面。这种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 量。 3.科举制 (1)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 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 走向成熟与完善。
[归纳比较] 元朝的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1)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 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
(2)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 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
[构图解史]
三省六部制的运转机制
命题研析·考题演练 真题体验 1.命题点:北宋实行募兵制的影响 [全国卷Ⅲ]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 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关键点拨:北宋实行的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 士兵待遇较为优厚,分析这一制度带来的影响。
__三__省__六_部__制___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点击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业水平测试要求重点难点三省六部制行省制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重点解析1.西汉初地方制度的特点解析通过秦朝和汉初的政区图,理解西汉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的不同;西汉初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方式,名义上沿袭的是秦朝的郡县制,实际上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位时,先是消灭了韩信等异姓王,随后又赐封了九位同姓诸侯王;诸侯国和郡县虽然都直属于中央,但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诸侯王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十分富庶;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诸侯国的政治机构与中央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皇帝任命外,其他官员都由诸侯王委任;诸侯国拥有强大的军队,由诸侯王随意调遣;此外,还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实际上形成了独立王国;诸侯王更是日益骄横,并有“震主之威”,最终成为中央集权加强的最大障碍;秦朝疆域图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2.“推恩令”及王国问题的解决解析解决王国问题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学习时要关注下面一段典型史料:主父偃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对这段史料中提到的“上”要知道是汉武帝;明确史料中“上”“推恩”的真实目的:分割王国封地,使其变小,最终无实力对抗中央,从而加强中央集权;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解析宋代是对地方控制最严的朝代;这种控制是全方位的:行政上,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又在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财政上,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送交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赵匡胤采取的这些措施,彻底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的行省制度解析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建立后,面对辽阔的疆域,为了对全国行使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并把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划归中书省管辖;其他地方设置行省,由中央派官治理;到1312年,元朝在全国一共设置了辽阳、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河南、岭北、征东等11个行省;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如河南、湖广二行省的首府都设在距首都较近的交通线上;江西、江浙的情况与此相似;元朝的行省其面积远较今天为大;如陕西行省还包括甘肃和内蒙部分地区;云南行省还包括四川、广西部分地区和泰国、缅甸一些地区;江西行省还包括广东;湖广行省包括湖南、贵州、广西大部分及湖北部分地区;辽阳行省包括今东北三省;岭北行省包括内蒙、外蒙、新疆部分地区和西伯利亚;需要说明的是元朝对台湾琉球在福建行省有时并入江浙行省下设置澎湖巡检司进行管辖;还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行省制度的设置有效加强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朝建立初年,在地方上仍袭用元朝的行省制度,后来明朝将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名称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清承明制,也设置布政使司,俗称“行省”,简称“省”,沿袭下来到民国,省又被确立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直到今天;5.君主专制的演进解析1中朝与外朝:所谓“中朝”,是皇帝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因其在宫内办事,故称“内朝”;随着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中外朝的形成,显示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孟祥才指出,汉武帝以后,国家的决策大权基本上集中于中朝;特别在汉成帝正式建三公官将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之后,中朝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而到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尚书台的组织进一步扩大,权力进一步增强,丞相等三公官就变成较单纯的执行官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微不足道了;2三省六部制:白钢认为:“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的最突出特点,是确立了尚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同时,以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行政中枢,尚书省长官被排除在决策系统之外,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把决策与行政相分离的办法,是政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吏部,位列六部之首;户部,最为富有;礼部,最为清贫;兵部、刑部、工部,多与杂流交道,为士大夫所轻视;后人又将户、吏、刑、兵、礼、工六部用富、贵、威、武、贫、贱六字来形容;3宋朝宰相权力的进一步削弱: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4元朝的一省制: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熏天,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难点突破1.郡县制的兴衰突破自秦代以降,中国整个基层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主要都是称县;仅有些朝代因政治需要出现了一些与县同级的其他行政区划名称,如汉代有侯国、邑、道,但他们过后即废,而且在数量上也是少数;历史上县的数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秦代县数不太清楚,估计有好几百个,汉代达1 500多个除去侯国等外,县、邑有1 300多个,以后历代几乎都在1 100~1 200个上下,仅唐代达1 500多个,直到中华民国才增到2 000个左右;秦代至隋,郡基本上是县级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划,但它远不如县那样稳定,变化较大;汉武帝时郡有一百零几个;东汉末年,在郡级之上又设“州”;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州、郡、县三级,郡为二级政区;到隋唐时期,郡作为一个政区单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秦代推行的郡县制的影响是深远的,今日中国的省县制就是由郡县制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2.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突破有不少同学从现象上看到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 3.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或趋势突破1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它在中央层面上所体现出的机构分工是既协调又牵制,既提高办事效率又进一步加强君权;它一直影响到后世,尤其是六部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一直沿用了下来;2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即时测评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1内容: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2意义: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 ;2、元朝实行制度1目的:2内容:3意义:1.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2.隋唐三省六部制: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宋:中书门下,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4.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选官标准;2、魏晋南北朝:选官标准:3、隋朝:时分科选拔, 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扩大、提高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基础测评1.这幅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D.唐朝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2.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B.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C.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3.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立的通判的主要职责是A.征收地方赋税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D.负责监督地方长官4.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A.秦朝的郡县制B.西汉的州郡县制C.唐朝的军镇制D.元朝的行省制5.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6.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尚书→门下→中书C.中书→门下→尚书 D.门下→中书→尚书7.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理藩院8.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9.表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的标志是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C.科举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1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常以列侯为丞相”;──中国宰相制度材料三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取于列侯之外;──中国宰相制度材料四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书·刘辅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言“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3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旧唐书·百官志材料二吕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新唐书·文艺中材料三蒋深,精熟二经,常教授于乡里;──薛用弱集异记材料四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材料五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光绪广州府志材料六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光绪苏州府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实际情况又如何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的;19.中国的郡县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高一人教一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一人教一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场景3: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 “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 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任职时间 窦婴 免职 1年 2月 许昌 免职 3年 8月 皇 帝 去世 决策机构 田虫分 3 年 9 月 执行机构 薛泽 免职 7年 6月 外朝 中朝 公孙弘 去世 2年 4月 御 太 李蔡 丞 畏罪自杀 3年 侍 常 尚 史 相 严青翟 畏罪自杀 2年10月 尉 书 大 中 侍 赵周 下狱死夫 2年 7 令 消弱相权,加强皇权 石庆 去世 8年 3月 有事上报 公孙贺 下狱死 12年2月 九 卿 刘屈髦 下狱腰斩 2年 2月 问题:这种中央政治结构 ?各自职能?其目的是? 田千秋 (昭帝时死) 2年 姓名 离任原因 1、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材料呈现
血腥的盛唐 2.唐代 ——初完善,后
严重消弱
• 藩是保卫,镇指军镇。藩镇割据是唐代安史之乱后 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 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 或联合对抗中央。 政治腐败、节度使 问题探究 唐代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藩镇割据?
根源: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私有性
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 于战国。当时的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 场景1:两汉时,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 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 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场景2: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 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 ——皇权加强; 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 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 面前议事了。 ——相权削弱;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堂思考
读出图中所反映的信息
说明地方权重超过中央
西汉前期形势图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 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 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
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既有土地,又有人民, “既有土地,又有人民,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又有其甲兵,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又有其甲兵,又有其 财赋。 财赋。”
宰 相 赵 普
课堂思考
宋太祖从“ ”“钱”“兵 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①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效率低下; 效率低下; ②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军制紊乱,形成“冗兵” 战斗力衰退;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 造成积贫 ③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 积弱。 积弱。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政事堂 中 书 吏 户
(决 策 )
尚 行 书 ) 礼 兵
(执
门 议 下 ) 刑 工
(审
学过本课, 学过本课,你认为从汉至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有哪些特点? 有哪些特点?
①从基本内容看:始终围绕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中央与 从基本内容看:始终围绕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 地方 ②从演变趋势看: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 从演变趋势看: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 :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 加强;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集权于中央; ;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 加强;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集权于中央;中央 对地方控制越来越严密, 对地方控制越来越严密,地方没有独立性 ③从发展过程看:中央集权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断调整 从发展过程看:中央集权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补充、完善,越来越成熟。 补充、完善,越来越成熟。 ④从核心内容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从核心内容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 ⑤从反映的实质看:维护封建统治(即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制 从反映的实质看:维护封建统治( 统治)。 统治)。 ⑥从造成的影响看: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主要在封建社会前 从造成的影响看: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也有消极作用( 期: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也有消极作用(封建 社会后期逐渐增大,比如人浮于事、地方缺乏自主权等)。 社会后期逐渐增大,比如人浮于事、地方缺乏自主权等)。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
1、西汉: (1)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
(2)汉武帝举措: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规定: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 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一 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 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 量被削弱。
2、唐朝:
设置节度使
探究一:阅读教材P12《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
制度 察举制
标准 品行
方式 举荐 评定 授官 考试
魏晋南 九品中正制 门第 北朝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谢生,出身名门望 族,父亲在朝中担 任大官。
欧阳生,出身寒 微,高大俊朗, 才学渊博,能言 善辩,高中榜眼。 陈生,儒生,为人 正直,是当地有名 的孝子。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唐宋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 C ) A、削藩 B、郡国制 C、推恩令 D、分封制 2、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 B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3、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 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B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中央行政 选官制度 制度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忠 奸 难 辨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官 吏 难 选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地 方 难 管
地方行政 制度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
课标要求: 了解汉初郡国并行;理解唐三省六部制;了 解宋分割宰相权力举措;理解元行省制度;了解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

高中历史知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知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知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地方管理由削弱到加强(西汉时期地方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

为巩固封建统治,西汉初年实行郡县制、封国制并行制。

后来,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导致“王国问题”,严重威胁到西汉中央政权。

景帝“削藩”到武帝推行“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的势力,解除了王国对西汉中央政权的威胁。

)(1)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治乱”,将诸侯任免权收归中央。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弱化王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2.隋唐的道州县隋文帝废郡,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

唐太宗时,在隋朝州县两级制的基础上,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

唐肃宗时,道演变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3、唐朝: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玄宗在边境置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后发展为割据势力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生叛乱,长达8年,唐朝由盛而衰。

4、北宋:进一步加强(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改变唐后期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举措是: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设置枢密院调军,兵部统军,充实禁军并实行更戍法;中央派文官做地方官,防止武将割据;财政上,地方税收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转运使转运中央掌控。

宋朝地方政权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

)(1)措施:①军事(兵):收兵权,编禁军②行政(权):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钱):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2)评价: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思考: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五 代十国这些现象的 出现说明的共同问 题是什么?
地方权力的膨胀 会导致国家分裂! 严重削弱中央集 权。
中央集权的演进
汉至元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郡国二制并行; 西 1. 2.汉景帝平叛“七国之乱” 削弱诸侯王的权利 汉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唐 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形成藩镇割 朝 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的发展。
演变特点
北 宋 元 朝
一、中央集权的演变 ------宋朝
材料1 :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 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 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 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 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汉景帝
BC154年,汉 景帝平定“七 国之乱”削弱 诸侯国势力, 进一步加强中 央集权。
汉 武 帝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 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中央集权的演进
汉至元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演变特点
西 汉 唐 朝
皇帝
中书省 (负责决策) 吏 部 户 部 尚书省 (执行命令) 礼 部 兵 部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刑 部 工 部
(2)特点 (3)影响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 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3.北宋分割相权-------“二府三司制”
地方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背景:汉朝初期,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还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判断正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吸收秦朝速亡教训基础上的合理选择。

( ×)解析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暴政而非是郡县制,所以,汉初改变郡县制而实行郡国并行制,并不是吸收秦亡教训的合理选择。

误区警示“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唐朝: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享有较大自主权,安史之乱之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1)措施(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问题思考史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思考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措施有什么看法?答案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4.元朝(1)措施: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唐朝(1)措施:中书、门下和尚书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2)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在唐后期150年 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 度使中,真正由朝廷 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 许多节度使也效法藩 镇,各占一方,唐朝 统一局面破坏,形成 了“藩镇割据”的局 面。
藩镇割据现象的 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中央集权 与地方分权之争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 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
⑴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⑵消极: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 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总特征: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学习延伸
巩固提高
本课测评
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 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 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②唐朝时为加强皇权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三省的 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③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 官行使宰相权力。为制约宰相,后又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推恩令”和“酎金夺爵” ——瓦解王国
汉 武 帝
设置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 州郡,各置刺史一 人,刺史位卑权重,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 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 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 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 些矛盾?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之争)
一、汉朝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初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
⑵消极: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科举制发展过程:
①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④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 ⑤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⑥北宋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进士
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 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使权力受 中央节制,是分区统治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的时代
不 同 点 和中央政府关系
作用和影响
奴隶社会(西周)
几乎整个封 建时代
元朝
侯国相对独立, 权力地位世袭
中央政府下属
行政机构,郡守 县令皇帝任免
是中央中书省 的派出机构,行 政长官直接对 中书省负责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 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 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 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 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 南逃。
想一想: 从汉朝初期分封诸侯王导致王国 问题。唐朝设节度使出现藩镇割 据局面这些史实中,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第3讲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讲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二府三司制度示意图
中书门下
军权 行政 财权



三司
使
使
参知政事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盐户 支铁部
三司使
参 知 政 事
中 书 门 下
枢 密 院
【名词解析】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都堂、政府、 东府,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 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 初设于门 下省,唐高宗时徙于中书省,唐玄宗前称政事堂。开元 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 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 礼五房。五代、宋因之。宋朝初期,中书门下成为最高 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最高长官 行使宰相的职权。
郡统辖。 实质:名为“推恩”,实为软性削藩
影响:使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 中央集权。但是诸侯一直存在。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 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 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 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 这种做法( )
汉末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最初 之上的监察派出机构”“但它们在地方动
都是虚设于郡县之上的监察派出机构;但 荡甚至叛乱时,往往变成具实权的行政区
它们在地方动荡甚至叛乱时,往往变成具 ,以承担镇压叛乱的作用”“当它们兵强
实权的行政区,以承担镇压叛乱的作用; 马壮时,又容易滋生抗衡中央的念头”可
当它们兵强马壮时,又容易滋生抗衡中央 知,州、道、路的变迁表明了中央集权与
【答案】D

部编版高一政治史《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部编版高一政治史《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思考与讨论: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每阶段调整的具体措施怎样? 总体上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 现怎样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
B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
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
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22史札记》
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
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2)根据赵普的对策,北宋初年采取了那 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宰相赵普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三)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兵:收__精__兵__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2、措施 权:削__实__权__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钱:控__财__权__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评价 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造成北宋中期“三冗” “二积”局
回顾思考: 汉初汉高祖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导致汉朝历史上一次规
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
2、王国问题的解决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 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 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 量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高一历史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樱花动漫https:///
樱花动漫 怎么下载电视电影 樱花动漫 大家在看到精彩的电视电影内容时都想下载下来方便以后观看,可是怎么下载网上的电视电影呢?下面小篇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樱花动漫 电脑通用方法1、打开IE浏览器,打开你想下载的一个,打开后暂停播放。这时点击工具栏里面的工具(T),点击Internet选项。2、在弹出来的菜单中的删除浏览记录点击删除。勾选情况像小篇这样,点击删除。3、这时刷新网页,等待加载完成。4、加载完成后打开Internet选项,在 樱花动漫 快播电影怎么下载 樱花动漫 快播电影怎么下载,我们经常用快播看电影,有时候碰到一些好的电影想下载下来,也希望能下载一些最新的电影资源,等有空余时间了可以观看。那么快播电影怎么下载呢。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樱花动漫 电脑 樱花动漫 快播 樱花动漫 1、利用快播自己的搜索功能,在快播的主页面,有一个搜索框,我们填入我们想要的电影或者名,点击搜索,就会自动跳转到该搜索页面,选择一个打开,播放,快播就会一边播放,一边下载。不想看,可以点暂停,快播依然会自动下载到媒体库,下次也就不需要联网也可以看了。2 樱花动漫 如何将电影同步到ipad 将电影传入导入到iPAD 樱花动漫 如何将电影同步到ipad将电影传入导入到iPAD上面呢?在电脑上面如何将电影同步导入到iPad上面呢?对于很多刚刚使用iPad的用户来说,可能还不知道方法,那么在这里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将电影导入到iPad里面,一起来看看吧! 樱花动漫 1、首先将iPad数据线连接至电脑USB接口上面与电脑相互连接起来,然后在电脑上面打开苹果iTunes软件,点击左上角栏目上的【文件】选项。2、下一步,在文件列表上面选择【将文件添加到资料库】,再打开电脑上面需要导入至iPad里面,将电影先添加到iTunes上面。3、当电影添 樱花动漫 接着在iTunes右下角点击【同步】按钮就可以将电影导入到iPad里面了。 樱花动漫 5、最后,等待iTunes上方电影导入进度条结束,结束之后在【我的设备】上影片列表中就可以查看到导入至iPad上面的电影,之后再打开iPad上面的,即可看到电影。6、此外注意一下,因为iPad上面的自带的软件,只支持MP4格式的,其它的格式不支持,所以在导入时一定要选择MP4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明成祖时期设置内阁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国家大事都有他一人来处理,由于事情繁多,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来协助皇帝批阅奏章,充当顾问。到明成祖时期,正式在文渊阁设置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步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票拟”,最后再有皇帝朱笔批示,裁定,称之为“批红”。但是决策权只在皇帝一人手中,阁臣的意见与地位受皇帝的影响。
二,宋朝皇权的加强(二府三司)







1五代十国时期,皇权遭到践踏,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事件不断发生,政权不断更迭大的政权有15个,历经10姓,在960年,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成为宋朝的开创者,经过不断的兼并战争,逐步统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之后,如何巩固这个政权,防止新的政权被颠覆,宋王室被取代的事件再次发生?宋朝的皇帝们采取了“二府三司”制度来加强皇权,防止自己被取而代之。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跟三省六部示意图画出二府三司的权力划分示意图。
中书门下(宰相办公机构,行使行政权)
二府又称政事堂,主要长官是宰相
皇帝枢密院(处理军事)
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长官为“计相”
2皇帝如何通过二府三司制怎样加强皇权的?结合皇帝通过三省六部制加强皇权的分析办法去分析。
教学课题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政治文明的历程第1册,第1章3节10-13页
出版社:岳麓书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的“一省制”,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来掌握和理解制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利体系的发展变化。辩证的看待皇权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教学难点
皇权加强的实质,专制主义的形成
课时安排
1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老师讲述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复习秦朝中央集权的相关史实。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秦朝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⑴郡县制;⑵皇帝制度,家天下,三公九卿制度
教师总结:三省六部的长官都不能独立就重大的国家事务作出决策,彼此之间相互牵制,当发生矛盾时候,则要取决皇帝的裁决。因此皇帝成为最高的仲裁者,重要事务的决策权依旧掌握皇帝的手中。
当然三省六部制也有它有利的一面的,比如,三省之间的相互牵制协作,有效的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在皇帝能够遵循规则的情况下,门下省能够起到监督皇帝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它一方加强皇权,保障了皇帝的最高仲裁者的地位;另一方面能够保障中央各机构的有限的决策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决策中去。同时三省六部制行了分工与合作,明确了行政分工,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政治度的成熟
一,三省六部制
1秦汉时期的皇权强化
2隋唐时期的皇权强化
二,宋朝皇权的强化
1宋朝二府三司
2皇权强化
3元朝的反弹
三,明清时期的皇权强化(专制主义时代)
1明,皇权强化的影响
2隋唐时期的皇权加强(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到隋唐时期形成了中央权力中枢,三省六部制。请大家阅读第十页的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思考皇帝是如何通过三省六部制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
学生看图思考。
⑴三省各有什么权力?
生: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⑵三省之间如何相互牵制的?
生: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意愿起草诏书,但是中书省拟的诏书需要经过门下省的审议,如果审议通过,则有尚书省执行。彼此相互牵制,都不能独立做决定。
元朝中后期,宰相的权势过重,不时地卷入统治阶级的内部的争斗中,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继承,引起局势的动荡。当元朝灭亡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总结一下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央机构如何构成的?
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总结:明朝初期,继承元制,设有左右丞相,为高权重。朱元璋汲取元朝灭亡的教训,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度,都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决策者仅剩皇帝一人。并规定以后历代不得设置丞相。
三公九卿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三公指的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中丞相是“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以及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掌握军事大权。九卿是事务官。
在中央机构的运行中,丞相的权力是最大的,往往会与皇权相冲突,为了解决这问题,皇帝往往会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自己的权力。为了加强皇权历代帝王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新课学习
一,三省六部制
1秦汉时期皇权的加强
秦汉时期是如何加强皇权的?阅读课文回答。
秦始皇设立三公,使三公互相牵制,重要事情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做出决策,决策最终的出台都需要经过皇帝。虽如此,秦朝的丞相仍然拥有很大的权力,皇帝需要顾及到丞相的意见。汉武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任用身边的的品级较低的官员设置中朝,进行决策国家大事,丞相的权力受到削弱。东汉时期逐渐形成了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为尚书省,有新设了中书省与门下省,此时尚未形成定型的权力权力分配与构成中枢权力机构。
二府三司将国家权力一分为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并且进一步增加宰相人数,增加决策的人数。宰相们的权力经过不断的分割,变得更小,更无法独立做出决策,因此皇帝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得到维护,加强了皇权。
3元朝的“一省制”
在元朝相权出现了反弹,相权得到加强。皇权相对削弱。
三,明清时期的皇权强化(专制时代)
1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四,皇权强化的后果
减少决策的人群,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国家大事基于一人身上,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当皇帝有政治才能的时候,能够维持统治,当皇帝年少或昏弱的时候,则会造成中央决策的非正常化,常会出现失误,引起政局动荡。
小结:皇权的强化其实质是决策权逐步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的过程,当重要的国家事务都有皇帝一人决策时,皇权就发展为专制主义
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继承了明制中的内阁和满族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皇权收到压制,重大的国家事务决策权在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设置南书房加强皇权。
雍正时期,因西北军事设立军机处,在战争结束之后,军机处没有撤销反而成为皇帝直属的办事机构长期存在,有皇帝的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受命于皇帝,
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定,大臣对皇帝唯命是从,跪奏笔录,向下传达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