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运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致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乘法运算的基本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究乘法交换律(10分钟)1. 出示例子:2×3和3×2,让学生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发现2×3和3×2的结果都是6,即乘法运算中因数的位置可以交换。
三、探究乘法结合律(10分钟)1. 出示例子:2×3×4和2×(3×4),让学生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发现2×3×4和2×(3×4)的结果都是24,即乘法运算中,先计算任意两个因数的积,再与第三个因数相乘,结果不变。
四、练习与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3. 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巩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巩固。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1.猜谜激趣,唤醒旧知。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口述谜语,以猜谜的形式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猜出是纽扣之后,教师顺势牵引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回忆:在数学学习中,哪个知识点涉及到交换位置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同时也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埋下伏笔。
2.知识迁移,探究体验。
探究数学规律是有过程的,对于这个过程的认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和感受及时地归纳总结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铺垫。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教学过程⊙猜谜引入,揭示课题师: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生积极举手,低声喊“纽扣”)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纽扣扣错了,衣服穿出去会很难看,会让人笑话)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的加法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
谁能将加法交换律说给同学们听听?(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师: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与乘法有关的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谜语拉开学习的序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
3.4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3.4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现象。
例如:小明买了 4 个苹果,每个苹果 3 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小明先算4×3,再算3×4,结果一样吗?2. 探究新知(1)乘法交换律a. 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交换律的现象。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的定义。
c.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a. 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的现象。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c.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
3.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华有 6 块巧克力,他每天吃 2 块,可以吃几天?如果小华先算6÷2,再算2÷6,结果一样吗?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略)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现象,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实践应用环节,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表达,力求严谨、简洁、生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验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你能在下列的内填上合适的数吗?28+320=320+ ;(27+138)+62=27+( + );35+ = +35。
提问:你能说出填数的依据吗?谁能用字母分别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出示:在下列○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4○10=10○4 (2○3)○5=2○(3○5)。
谈话:同学们,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写加号,也可以都填写乘号。
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而如果填乘号,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是啊,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3.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中的运算规律,首先来研究乘法是不是有交换律呢?【说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通过复习填数和在等式中填运算符号,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回忆,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不是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乘法运算律的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把加法运算律的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迁移到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中来,促进主动学习。
】二、举例验证探索规律(一)探索乘法交换律。
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
(略)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吗?学生列式:3×5=15(人)或5×3=15(人)。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表达和交流。
还有,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让我意识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盲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普遍较好,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操作,较快地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关注和反思。
首先,学生在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时,有时会忽略运算符号,导致计算错误。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强调注意运算符号的重要性,并在练习环节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避免错误: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时可能忽略运算符号,如将加法与乘法混淆。教师需强调注意运算符号,并提供相关练习强化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计算时因改变顺序或分组方式而得到相同结果的情况?”(例如,分成两组的苹果数量与一次性计算的总数相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奥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乘法题目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概念性知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PPT、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相关内容,了解乘法的基本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律。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计算,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以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详细介绍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例如,2×3=3×2。
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积不变。
例如,2×3×4=(2×3)×4=2×(3×4)。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两个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讲解乘法交换律: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2×3=3×2,解释乘法交换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3. 讲解乘法结合律: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2×3×4=(2×3)×4=2×(3×4),解释乘法结合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例题,如5×6×7,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如8×4×3,并互相交流解题过程。
6. 板书设计: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公式和例题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业题,如8×5×2,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第【1】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25页,例5、6.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旧知复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
教师板书:4×25和25×4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乘法交换律:(1)探究、发现问题: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2)举例验证: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3)概括规律:a、总结定律: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目标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状态。
(1)10×12+12×10
(2)14×15+15×14
(3)18×19+19×18
(4)20×21+21×20
(5)22×23+23×22
3. 请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重新排列下列算式的顺序,使其计算更简便:
(1)15×16+16×15
(2)17×18+18×17
(3)19×20+20×19
(4)21×22+22×21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可以提供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 《数学岛探险记》:一个关于小岛上的数学冒险故事,其中包含了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有趣解释和实践。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3. 教学准备(1)课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动画演示。
(2)练习题:巩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并交流解题心得。
5.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导入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分组合作,积极参与,提高了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不足之处:在讲解乘法结合律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3. 改进措施:针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难点,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乘法结合律的作用。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提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在课堂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2. 教师评价: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能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但在乘法结合律的理解上,仍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4. 改进方向: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乘法结合律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优秀教案第【1】篇〗《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并会用乘法结合律对一些题目实行简算。
(二)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推导的教学,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会应用,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方框里填几?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师:加法有交换律,乘法也有交换律,加法有结合律,那么乘法有没有结合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三、学习新知。
1、出示例2:四年级同学去植树,有25个小组,每组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学生读题,让学生说出数学信息和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3、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4、两种解法的得数相同,我们能够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关系?5、观察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因数相同,计算结果相同,运算符号相同,每个因数位置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6、质疑。
师: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乘,运算顺序不同,而计算结果却相同呢?请同学们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一看结果相不相同?7、观察这几组等式:(1)等号左边都是先乘哪两个数?(前两个数)(2)等号右边都是先乘哪两个数?(后两个数)(3)积变没变?(没变)8、师总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
9、师:请同学根据加法结合律说一说乘法结合律。
10、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说一说乘法结合律。
11、没有任何提示说一说乘法结合律。
12、想:有没有好的办法协助我们快速记住乘法结合律呢?13、根据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方法,说出如何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14、a、b、c能够表示哪些数?四、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老师检验一下你们掌握的情况?师:根据什么来判断使用了乘法交换律?(因数的位置变了)根据什么来判断使用了乘法结合律?(运算顺序变了)五、小组讨论: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交换律是数和位置变了,结合律是运算顺序变了)六、下面我们再做几个填数的题。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乘法交换律公开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4×25=100(人)25×4=100(人)(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齐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具体、直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例题教学法和练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例题和练习题。
3.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讲一个小明和小红的故事,小明和小红一起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小红买了3个香蕉,他们想要知道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小明和小红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最后发现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定律。
例如,展示2个苹果和3个香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给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定律进行计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本质。
2.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乘法口诀表,让学生回忆乘法的基本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还有什么有趣的性质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a.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吗?b. 讲解: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c. 举例:例如,3 × 5 = 5 × 3 = 15。
2.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a.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结合律吗?b. 讲解: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c. 举例:例如,2 × (3 × 4) = (2 × 3) × 4 = 24。
3.让学生通过计算器验证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a. 分组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b. 讨论并分享验证结果。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讲解并分析练习题的答案。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强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验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②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③ 实际应用:通过例题展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 关键词:
① 乘法交换律
② 乘法结合律
③ 实际应用
3. 板书设计: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积极性。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深入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尝试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2)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推广,了解其他数学运算定律及其应用。
(3)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竞争力。
(4)加入数学社团或小组,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进步。
2. 例题二:
题目:计算下列乘法表达式,并说明使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a) 5 × 7 + 5 × 3
(b) (5 × 7 + 5 × 3) × 2
解答:
(a) 5 × 7 + 5 × 3
= 35 + 15
= 50
(b) (5 × 7 + 5 × 3) × 2
= 50 × 2
= 100
在(a)中,我们使用了分配律,即将5乘以7和3分别计算,然后相加。在(b)中,我们使用了结合律,即将(5 × 7 + 5 × 3)和2相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相关课件,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小玩具等,用于实践活动。
3.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讲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用具体的例题进行解释。
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实物道具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1】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案例教学目的: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使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水平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水平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水平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的语言表述。
教学设想: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特征1、①用鸡蛋盘放鸡蛋,(如图)一盘能够放多少个鸡蛋?②阳光小区有楼房8幢,每幢12层,每层6户,共有多少户?(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题)2、汇报所写的算式,并说出你的想法?3、研究算式的特征。
①观察 5×6=30(个) 6×5=30(个)(6×12)×8=576(户) 6×(12×8)=576(户)问题:这两组算式分别有什么特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交流:每个同学过观察、分析和眼,把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③汇报:让部分同学向全班汇报你研究的结果。
5×6 =6×5 (6×12)×8 =6×(12×8)二、举例验证、得出定律1、是不是类似这样的算式都有这些特征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来验证。
活动建议:①每人自己出题验证②四人小组中交流验证题,并选一题写在黑板上。
2、小组活动3、大组汇报、得出定律①观察各小组出题,找一找每组题有什么规律?引导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②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及运用。
难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数学课本、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乘法运算,提问学生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
2. 新课讲解:(1)讲解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讲解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3. 举例说明:(1)运用乘法交换律举例:3 ×4 = 4 ×3(2)运用乘法结合律举例:(2 ×3) ×4 = 2 ×(3 ×4)4. 练习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6 ×22 ×3 ×4 ×5(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练习中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情况。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制作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好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七、作业布置:2 ×4 ×63 ×5 ×2 ×42. 选做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本节课将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对于乘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例题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道具(如小卡片、骰子等)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如果小红又给了小明2个苹果,那么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和小红互相交换苹果,会有什么结果?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25×32,引导学生先用结合律将32分解为4×8,然后再用乘法交换律将25和4交换位置,最后进行计算。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游戏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用小卡片进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或者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准备的,主题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教材中的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这两个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学生可能会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有些困难,所以我会特别强调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例如,我会拿出3个苹果和4个橙子,然后问学生,如果要计算3个苹果和4个橙子的总数,应该先乘以3还是4?学生会发现,无论是先乘以3还是4,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来巩固他们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并用实际的例子来解释这两个概念。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练习,例如:2×3×4=?,5×6×7=?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应用这两个律时还是有些困难,所以我在课后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继续练习,通过做一些更难的题目来巩固他们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我用3个苹果和4个橙子的例子来引入乘法交换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无论是先乘以3还是4,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二节乘法运算定律
第一课时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学生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己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抽象出概念,从而掌握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探索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夯实基础:
提问: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答案预设: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教学思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
2、谈话引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
3、老师启动问题:3月12日是什么节日?(植树节)。
为庆祝植树节,保护环境,xx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主题图)
质疑: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有针对性的出示3个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
教师板书:4×5和25×4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
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①总结定律:
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预设: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②定律命名:
追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答案预设:乘法交换律。
③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导语: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强调: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导语: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课件再次出示主题图,观察主题图)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针对性板书两种算法:
(25×5)×2
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
明确(25×5)×2=25×(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学生汇报举的例子。
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8×())=(125×())×14
3×4×8×5=(3×4)×(()×())
2、完成“做一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5×4=4×25 (25×5)×2 25×(5×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教学反思:
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是研究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上也有所渗透,学生对这个方法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力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1、利用旧知,大胆猜想。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了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内容,让学生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大胆猜想,猜想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2、自主探索,猜想验证。
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于这个过程的认识不是教师传授的,
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的归纳总结,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完成,通过学生的观察、例举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算式等式)去感受,再经过学生的大胆交流,自然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