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投资建设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8月)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中央把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建成了一批事关新疆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
(一)改善民生方面
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饮水、出行、用电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真正让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住房建设。
从2004年开始,自治区实施了“抗震安居”工程。
截止2009年底,累计投入464亿元,其中中央补助投资16亿元,共新建和改造抗震安居房228万户,1000多万群众喜迁新居。
喀什市老城区改造作为我区防震减灾的一项重要工程,事关20多万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总投资72.5亿元的喀什市危旧房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
从2007年起中央已补助我区投资30多亿元,支持建设廉租住房17.1万套,重点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2009年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每户中央补助2.5万元,重点建设游牧民定居住房、牲畜棚圈、贮草棚等项目,当年实现游牧民定居1.2万户。
今年,自治区又大力推进“富民兴牧”和“富民安居”工程,作为解决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最紧迫、最现实问题的优先工程,年内在全区开工建设26座牧区水库,确保在2015年完成10.6万户游牧民定居工程和70万户农民安居工程。
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和安全饮水工程。
2000年以来,全区共解决了677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安全,在工程建成受益的地区,各种介水传染病、水致地方病明显减少,农牧民健康状况较以前大为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今后,中央还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计划到2013年全面解决剩余46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
2000年以来,全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万多公里。
截止到2009年底,新疆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2万公里(含兵团),全区乡镇通公路率达98.6%,建制村通公路率达73.5%,95.5%的乡镇(场)和43.2%的建制村(队)通了沥青路,农村公路改善了268个乡镇、2370个建制村的通行条件,基本形成了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村公路网,成为各族农牧民群众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
今年8月2日又启动了农村公路“富民通畅工程”,将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民出行。
农村沼气工程。
从2003年,在全疆范围内大规模地实施了农村沼气工程。
截止目前,共新增沼气用户47.7万户,使广大农牧民用上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到“十二五”末,新疆农村沼气普及率将达到50%以上。
无电地区送电任务。
2007年,新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全面开工。
截止2009年,共解决了8.59万户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计划到“十二五”末,彻底解决全疆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
今年7月,总投资62.12亿元的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开工建设。
计划用2到3年时间,加快建设覆盖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州总长度约2500公里的天然气管网,使当地25个县级城市和21个农牧团场全部用上天然气。
(二)经济建设方面
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优势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利。
自治区中型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水土保持、防洪工程等农牧区水利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初步建成了以防洪、灌溉、调水为主的水利工程体系。
全区水库库容和有效灌溉面积迅速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资源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
截止目前,新疆已建成水库450座,总库容103亿立方米,比1999年增加63亿立方米;各级灌溉渠道25.6万公里,比1999年增加2万公里;灌溉面积7000多万亩,比1999年增加2000多万亩;高效节水总面积突破2000万亩。
交通。
西部大开发以来,是新疆交通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最好的时期。
铁路建设突飞猛进,相继开工建设了精伊霍铁路、奎北铁路、乌精复线、吐库二线、乌准铁路、喀什至和田铁路、库车阿克苏复线、库俄铁路、兰新线红柳河—阿拉山口电气化改造、兰新第二双线、哈密至罗中铁路等11条铁路,在建铁路近5000公里,总投资超过千亿元,如此规模和速度,在全国铁路建设史上尚无先例。
目前已建成精伊霍、乌精复线等多条(段)铁路,新增营业里程641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3181公里,电气化里程实现零的突破。
累计新建、改建干线公路里程1.22万公里,公路总里程15万公里,初步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国道干线为主骨架,环绕两大盆地,穿越两大沙漠,横贯天山、连接南北疆的干支线公路运输网络。
民航改扩建干支线机场8个,新建支线机场5个,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6个,通航里程15.18万公里,是我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
西部大开发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运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新疆段也已建成,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9455公里,是1999年的3.8倍。
电力。
西部大开发以来,以伊犁、准东、哈密、库拜等煤电基地为主的火电建设,以波波娜水电站等为主的水电建设,以达坂城等主要风区为主的风电建设齐头并进,2009年全区发电总装机容量1240万千瓦,是1999年的3.2倍,220千伏电网实现全区覆盖,疆内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全面建设,掀开了新疆电网跨越式发展的序幕。
优势资源开发。
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围绕“一黑一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进国家重要的棉花和能源生产基地建设。
从“九五”开始,启动实施了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大大提升了新疆棉花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
棉花产量从1999年的141万吨增至2009年的253万吨,增长79.4%,已建成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总产、单产、商品调拨量等连续17年位居全国首位,对保障国家的棉花安全,特别是在稳定内地粮食主产区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通过发展棉花产业,还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
目前全疆农民收入的40%来自棉花,棉花主产区农民收入的70%都来自棉花。
西部大开发以来,自治区重点实施了新疆油田勘探开发、吐哈油田勘探开发、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等项目,提高油气生产能力。
2009年,新疆原油产量2513万吨,比1999年增长44%;天然气产量245亿立方米,比1999年增长6.9倍;油气当量从2006年起跃居全国第一位。
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项目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美克年产6万吨1,4—丁二醇项目、新疆独山子天利高新天然气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对提升我区石油石化产业整体水平、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和储备基地具有重大意义。
煤炭资源开发已进入大发展阶段,伊宁矿区一号矿井等一批千万吨级的煤田相继开工建设,广汇新能源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项目是首个国家煤化工示范项目,庆华煤制天然气等一批煤化工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加大矿产勘查投入,重点成矿区带基
础地质调查工作取得新进展,为新疆矿产品加工业提供一批重要基地。
年产120万吨罗布泊钾肥项目建成投产,是全国最大的硫酸钾肥生产基地。
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企业的一批高技术产业项目相继建成。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西部大开发以来,喀纳斯、天池、吐鲁番、那拉提等一批重点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为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西部大开发以来,自治区实施了塔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
塔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已建成叶河中游渠首工程、恰拉水库、博斯腾湖东泵站、库玛拉克河东干渠等重要标志性工程,成功向下游实施了十次生态输水,使断流30多年的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初步遏制,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和改善。
新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于2003年启动,主要进行了草原围栏建设,并对禁牧、休牧户给予一定的饲料粮补助,通过围栏、休牧、轮牧、禁牧等方式,使1.27亿亩天然草地得到保护和自然恢复。
2000年起,中央安排新疆退耕还林计划1138万亩,目前已全部完成,退耕工程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退耕补助占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6%,项目惠及34万农户,150万农民。
2001年以来,建设三北防护林1384万亩,全区有12个地州、81个县市实现了农田林网化,45个县市实现了平原绿化,93%的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
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1.03%提高到目前的2.94%,绿洲森林覆盖率已达14.95%,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方面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为确保全区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自治区实施了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全区基本公共服务范围逐步扩大、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
为提高少数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间交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2008年启动了学前“双语”教育,目前已开工建设“双语”幼儿园1695所。
为加快“民汉兼通”人才的培养步伐,2005年建设了20所民汉合校;2009年又启动了30所民汉合校建设项目,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
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培养规模,特别是办好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其就业能力,2005年起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93个。
2009年,为消除全区中小学危房安全隐患,实施了84个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项目。
同时,开工建设20所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
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改变我区教育落后面貌,提高各民族的整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
2000年以来,自治区重点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扶持力度,促进新增卫生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启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区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已基本建成。
截止目前,已建成10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所紧急救援中心、84所传染病院、14所血站;新改建6所地市级重点中医院、170所县级医疗机构、870所乡镇卫生院、2842所村卫生室、44所牧业医院、105所国营农牧场卫生院,其中县级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基本实现全覆盖。
项目的实施,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卫生服务条件,提高了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文化。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中央的扶持下,新疆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乡镇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基础,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3年以来,建成了自治区博物馆新
馆、新疆文化活动中心等省级文化基础设施,以及县级文化馆、图书馆82个,基本实现了所有县(市)有文化馆、图书馆。
2005年开工建设4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十一五”期间5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国家规划,目前已全部建成,覆盖90%的建制乡镇。
与此同时,实施了国家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工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设施建设工程等,有效地保护了新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广播电视。
为解决偏远农牧区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突出问题,“十五”期间完成了2538个通电行政村和1951个50户以上已通电盲点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十一五”以来,又完成了14513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实现全区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基本解决偏远农牧区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突出问题。
截至2009年底,全疆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4%和94.8%,大多数群众都能听到、看到清晰的中央和自治区广播电视节目。
此外,还实施了农村电影数字化工程,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的文化娱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