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阅读题人数统计
2010年秋季学期五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10年秋季季学期五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结构分析本套试卷共三个大题,分别为知识积累运用,阅读与理解你,写作。
试卷命题结构科学合理,按照本学期教学大纲要求,难度、易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生活与年龄特点。
卷面整洁规范,清新醒目,试卷内容覆盖面广,既重视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积累运用本大题由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字的读音,成语接龙,把成语补充完整,按要求写句及修改病句识记名言警句及古诗等构成。
题型合理,分值适当。
但学生做对率百分之六十,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较差掌握知识不牢固,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阅读与理解本大题由根据所学课文填空,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及写作思路,情感,课外阅读等题构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基本上未失分,但课外阅读丢分较大,主要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基础较薄弱。
三、作文本次作文内容较灵活,选择范围广,分值适当。
并与所学课文相衔接,学生可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思路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从学生写作来看基本上能根据题目要求写作,并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得分较理想。
四、改进措施建议通过对此次考试试卷及学生做题情况分析,我对以后的教学有这样的想法: “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多培养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让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坪寨小学2010年秋季学期五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教师:代娅2010年1月10日。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高考阅读05-25 0538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四章(节选)一、整体概况2010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部分。
其中有5套试卷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为选考试题,分别是课标全国卷、山东卷、广东卷、福建卷、辽宁卷。
天津卷同时考查了三类文本阅读。
下面试从测试材料、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几个方面加以简要概述。
就测试材料而言,内容丰富多样,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选文并未刻意追逐社会热点和突出时代特色,更加倾向于对人类自身行为反思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尤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人物传记、新闻作品、科普文章的引入,在物质越来越发达精神越来越萎缩的今天,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无疑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就测试内容而言,全国《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分为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E级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
本报告将《考试大纲》能力层级中抽象的阅读能力要求变得更为具体,具有操作性。
按照阅读能力的发展顺序由低到高细分为语音认读——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比较延伸等五个能力层级。
这样的能力划分更加突出其层级特点,对阅读能力的描述也更为具体,是对“大纲”阅读能力要求的发展与完善。
2010年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涉及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三个能力层级,考查重点逐渐由“局部精要理解”到“整体综合解读”,加强了对考生综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就测试形式而言,题型组合多元多样,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且主要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探究试题方兴未艾。
特别是辽宁卷题型趋于成熟,选择题答案给分设置暗合solo理论,考生答不同的选项获得不同的分数。
其题目设置和给分原则彰显了科学的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方式。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一)试题基本情况分析“论述类文本”是高考现代文阅读必考内容。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卷各大题得分情况
六、作文平均分38.9。
附:近三年高考各题平均分:
题目
内容
分值
2010年平均分
2009年平均分
2008年平均分
2007年平均分
第9题
断句、翻译
10分
4.73
4.91
6.59分
第10—11题
诗歌、默写
13分
7.21
6.65
7.78分
第14—15题
必考阅读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卷各大题得分情况
一、古文断句、翻译题(10分):平均分4.37。
二、古诗鉴赏及默写(13分):平均分7.21。
三、必考阅读主观题(8分):平均分4.76。
四、选考阅读(15人):
1.文学类:选考人数占20%多,平均分6.92。
2.实用类:选考人数占7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均分7.47。
五、语用题(12分):平均分6.29。其中:
8分
4.76
5.05
4.59分
第16—18题
文学类
15分
6.92
5.69
6.6分
7.08
第19—21题
实用类
15分
7.47
5.78
6.11
7.57
第22题
语言运用
6分
3.31
1.73
2.23
第23题
语言运用
6分
2.98
3.79
3.43
第24题
作 文
60
38.9
39.42
40.37
39.62
2010年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共13页
2010年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英语阅读理解题是高考中分值最高的部分,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阅读理解主要以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标题归纳题、句意理解题等为主。
要求考生充分利用所给的信息,回答文章提出的问题,从而考查学生高效处理信息的能力。
要想在阅读理解题上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首先必须明确高考阅读常以何种形式设题,如何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
现根据2010全国各省、市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作一归纳,对常考的题型及解题策略作一肤浅的分析,从而更好地应考。
一、细节理解题及解题策略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中,细节理解题占了很大的比重,其类型也名目繁多。
有事实型的细节题、概况型的细节题、推断型的细节题、是非型的细节题以及排序型的细节题。
该题型不但考查了学生阅读的能力,也测试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不同类型的细节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是提高学生在整个阅读理解题上得分率的关键所在。
例如事实型细节题通常指在文章中提到了与试题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
该类型题大部分都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与答案相关的信息,或者是转换了说法的句子。
在许多文章中细节常常是围绕着某个主题而展开的,因此抓住文章中的事实和细节是做好该题型的关键。
1. According to the text, recycling (2010山东卷63题)A. help control the greenhouse effectB. means burning packaging for energyC. is the solution to gas shortageD. leads to a waste of land根据文章第一段的前两句Ask someone what they have done to help the environment recently and they will almost certainly mention recycling. Recycling in the home is very important of course.以及文章第三段的三、四两句If such packaging is burnt, it gives off greenhouse gases which go on to cause the greenhouse effect. Recycling helps, but the process itself uses energy.等细节可知,回收利用有助于温室效应的控制。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_8f28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高考阅读2011-05-25 0538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四章(节选)一、整体概况2010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部分。
其中有5套试卷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为选考试题,分别是课标全国卷、山东卷、广东卷、福建卷、辽宁卷。
天津卷同时考查了三类文本阅读。
下面试从测试材料、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几个方面加以简要概述。
就测试材料而言,内容丰富多样,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选文并未刻意追逐社会热点和突出时代特色,更加倾向于对人类自身行为反思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尤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人物传记、新闻作品、科普文章的引入,在物质越来越发达精神越来越萎缩的今天,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无疑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就测试内容而言,全国《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分为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E级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
本报告将《考试大纲》能力层级中抽象的阅读能力要求变得更为具体,具有操作性。
按照阅读能力的发展顺序由低到高细分为语音认读——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比较延伸等五个能力层级。
这样的能力划分更加突出其层级特点,对阅读能力的描述也更为具体,是对“大纲”阅读能力要求的发展与完善。
2010年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涉及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三个能力层级,考查重点逐渐由“局部精要理解”到“整体综合解读”,加强了对考生综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就测试形式而言,题型组合多元多样,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且主要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探究试题方兴未艾。
特别是辽宁卷题型趋于成熟,选择题答案给分设置暗合solo理论,考生答不同的选项获得不同的分数。
其题目设置和给分原则彰显了科学的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方式。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一)试题基本情况分析“论述类文本”是高考现代文阅读必考内容。
2007-2010年高考试卷阅读量及答卷书写量分析统计表
2007-2010年高考试卷阅读量及答卷书写量分析统计表
说明:1.表中的审题时间是按照正常阅读时间的3倍来计算;语文、政史卷正常阅读速度是500字符/分钟,数学卷正常阅读速度为250字符/分钟,地理卷正常阅读速度为350字符/分钟,英语卷正常阅读速度为200字符/分钟。
2.答卷书写时间按正常书写速度的2倍计算,数学卷按4倍计算,物理卷按2.5倍计算;汉字及数字符号的正常书写速度为50字符/分钟;英语卷正常书写速度为35字符/分钟。
3.试卷中的图片按每图50个字符计算。
高考语文·课标卷
高考英语·课标卷
高考数学(理科)·课标卷
高考文综(历史)·课标卷
高考理综(物理)·课标卷。
10年中考真题名著阅读题型分析
10年中考真题名著阅读题型分析10年中考真题名著阅读题型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课外阅读量和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提出的具体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为了考查“新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目标是否完成,从2006年起,各地在中考命题时,都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情况的考查。
这种试题总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
解答名著阅读题同解答其他题目一样,也需要注意方法。
这里,我们不妨在对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名著阅读命题的题型、取材情况和考查侧重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正确而恰当的答题方法。
2010年各地中考共有21份试卷中涉及名著阅读命题,大致可分为主观类、客观类、主客观兼备类三种题型。
其中,主观题型有12道,客观题型有4道,主客观兼备的有5道,已呈现主观题骤然增多、客观题急剧减少、兼备类题型逐步被看好的变化趋势。
从这21道试题所涉及的名著情况看,有14道以《水浒传》命题;12道以《西游记》命题;5道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命题;《三国演义》、《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名人传》各被3个省市用来命题;《红楼梦》、《朝花夕拾》、《安徒生童话》各被2个省市用来命题。
此外,老舍的《骆驼祥子》、泰戈尔的《园丁集》、《新月集》也有所涉及。
从中可以看出,选用中国名著的多,选用外国名著的少;选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西游记》的多,选用《三国演义》、《红楼梦》和中国现代名著的少;中国现代名著中,《繁星·春水》被选用较多,其他现代名著选用较少;外国名著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被选用较多,其他作品选用较少。
从试题的深浅或难易程度看,识记层次的试题较多,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试题较少;单项知识考查的试题较多,综合知识考查的试题较少。
综观这21道考题,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①主要人物性格题,2道;②故事情节评点题,3道;③人物情节关联题,4道;④感悟品味评价题,4道;⑤综合知识积累运用题,8道。
近年全国读书人数统计报告表
近年全国读书人数统计报告表根据最新发布的《近年全国读书人数统计报告表》,对我国全国范围内的读书人数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统计。
报告表显示,自近年以来,我国读书人数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为我国的知识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整体读书人数总体增长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的读书人数总体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以2010年为基准,到2020年已经增长了20%以上。
这一数据的背后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升,也说明了人们对知识获取的追求和欲望。
二、各年龄段读书人数分布情况报告表还详细列出了各年龄段读书人数的分布情况。
从数据来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读书人数占据了绝大多数,这是因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而且学校也会推行各种形式的读书促进活动。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群体中的读书人数也在稳步增加,尤其是在职业发展和个人兴趣等方面,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重视读书的重要性,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城市和农村读书人数对比报告表还对城市和农村读书人数的对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尽管城市地区的读书人数总体偏多,但是农村地区的读书人数增长速度较快,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的提升。
这一现象的出现离不开农村教育的改善和农民群众对知识获取的意识的提高。
四、不同性别读书人数对比报告表还对不同性别的读书人数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男性读书人数略多于女性,但两者相差不大。
这说明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对读书有着相对高的兴趣和需求,且性别对读书人数产生的影响较小。
五、具体读书形式及阅读内容在报告表中,除了统计读书人数外,还对具体的读书形式和阅读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分类。
其中,纸质书籍仍然是最受欢迎的读书形式,但是电子书的阅读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此外,报告表还对阅读内容进行了分类统计,包括文学类、科普类、社科类、历史类等。
这些数据反映出了人们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六、读书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报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读书人数的增长,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日益显现。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答案:D
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 (4分)
解析:从全文看,该段文字谈笔墨的“超越”主要是在后半部分,即第⑤段至结尾。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即⑤~⑥、⑦~⑧、⑨。根据语句之间的送迎际会,可以圈定三个中心句:“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解题方法是从结构入手,把握层次,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答案:情感和美感。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
解析:这里的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目的是让自己的说理更严谨。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概念——游戏笔墨,但又不是使用其常见义,所以需要加以解释。意思是说,虽然我知道“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但是,我还是可以从“游戏笔墨”这个词语中看到笔墨艺术中“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选用“虽然”。是倒装的转折关系复句,倒装的目的是强调——笔墨艺术中有“一种游戏的取向”。
答案: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解析:本题貌似考查引证的作用,实质上还得研究段落内部的结构。不过,该段的中心句位于段中两个层次之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这是两个分论点的共同指向。当然,从文脉上分析,也可以把这一句看作既结上又领下的过渡句,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来。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需要做的还有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分析2010年秋季九年级语文检测试题由会泽县统一命制,试题由语言积累与运用、语文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四大板块构成。
题型为选择、填空、简答、分析综合、表述等。
共计29个小题。
满分120分。
一、考查所涉具体知识内容积累与运用:共七题,考查内容涉及字音辨别、成语的理解运用、标点符的运用、病句的识别、语言运用的连贯性、名家作品的阅读及常识、古诗文默写。
语文综合运用:共两题,考查方式为采访人物及采访问题设计、时事新闻的标题的拟写及评价。
诗文阅读:共八题,考查内容为对字、词语的解释、句子翻译、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对文章整体把握。
现代文阅读:共十一题,考查说明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
说明文考查的知识点有对说明对象特点的概括、说明语言的运用、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文章整体把握及理解。
记叙文考查知识有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及揣测、句子照应及句子的意思、文章整体的把握理解。
写作:该部分设题两道,题一为命题作文,“我心中的好老师”;题二为材料作文,要求阅读材料,联系实际,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二、试题具体结构、所赋分值及依据从上表可看出,本次测试试卷的整体结构、所考查的内容及分值设置、题型及题量上与2010年曲靖市中考试卷基本一致。
对学生了解中考题型、设置规律及今后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三、考生得分情况及答题情况分析本次共抽样卷120份,抽样覆盖面达30.2%。
各题得分情况如下:从各部分得分情况来看,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偏低。
综合及写作部分得分相对较高。
具体表现为:选择题部分:字词音义的辨别理解、病句识别得分较低,正确率分别为50%和20%。
标点符号使用、句子排序和文学常识正确率较高。
字音表现为对形近字的字音记忆不准,如,把“袍”字的读音错读为“bāo”、把“战战兢兢”的“兢”错读为“jing”。
2010年秋季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编制的特点及教学启示
2010年秋季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编制的特点及教学启示崇明教师进修学校耿慧慧2010年秋季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部分的选文文体多元,注重文本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传承了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选文的特色。
阅读部分题型稳定,由填空、简答、选择组成,其中以前两者为主。
从分值分布来看,今年有细小的变化,现代文部分的总分值由前两年的37分减为36分,文言文部分由29分增为30分,古诗词部分保持不变。
以下重点从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部分试题编制与阅读能力、目标、思维层次及教学之间的关系谈几点思考。
一、阅读试题编制与阅读能力层次1、“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三大能力层次以“分析综合”为主。
从三大阅读能力层次来看,今年仍然以“分析综合”为主,但比例比2009年明显增加。
从表一来看,今年的“分析综合”能力的题量比09年增加了15%,而“识记理解”层次的题量比09年减少了6.3%,“鉴赏评价”能力的题量比09年减少了8.8%。
这样的变化使“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总比例达到85%。
从表面看来,似乎总的难度降低了,但从实际阅卷得分情况看来,今年阅读部分的总得分要比去年低。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窄题”的答题限制较多。
“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层次的题目往往要求通过信息的筛选整合,紧扣文本答题。
许多的答案基本出自文本,属于限制性比较大的“窄题”。
从历年得分情况看来,筛选后的概括、比较类题往往失分比较严重,而今年此类题目达26分之多。
二是阅卷上的难度。
85%的题目参考答案的限制比较多,而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同样答案的相似的语言表达可以数以百计,因而阅卷时的采分难度增大。
“鉴赏评价”题的比例最好能适当增加。
一是基于文本本身特点的考虑。
今年高考试卷上的选文兼顾不同文体,不同风格,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完全可以从“鉴赏评价”的角度适当多编制些题目;二是从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考虑。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优秀的人才,而“鉴赏评价”能力往往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度和深刻性。
2010年秋季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2010年秋季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质量分析语基部份一、总体情况(含作文)我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448人,参加考试人数445人,到考率99.3%,及格以上人数423人,占95%;优秀人数216人,占48.5%。
平均分为78.82分。
二、试卷分析本次试卷命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关注学情,能够紧扣教材,而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试题难易恰当,重视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形成的考查。
试题覆盖面比较大,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训练重点,基础题、阅读题与表达题安排合适,照顾了多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力求体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重视基础,突显第十一册教材的训练点,关注语文实践,关注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用语文。
试卷处处体现了出题者的独具匠心。
具体来说,试题体现以下特点:1、题型多样,全面而有重点地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次试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评价,一是较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同时,能紧扣本册教材“体会思想感情”和“学习表达方式”两个训练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如:阅读题理解以“拯救”为题,体现了父女之情,积累与运用第三小题选择名言填空,考查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等。
试题的十个大题中就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标点、修辞,文章的表达方法等方面。
培养能力有使用工具书能力、概括能力、阅读感悟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等,重点抓住积累、感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培养。
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贴近生活,让语文向生活延伸试题的背景取向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
如:积累与运用第三题修改错别字。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语文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语文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
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但四、六年级的试卷前半部分容量较大,考查范围较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些难度。
下面就试题的抽样情况、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教学等方面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一、试题特点1、本次各科试卷试题以《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为依据,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
难题、偏题基本没有,体现了新的教育评价理念,试卷命题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情况为宗旨,紧扣教材与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命题形式体现了对学生要求的差异性。
我们能够感觉到制题人在出题时尽可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的发展,有一定梯度。
能满足个体差异的不同,只要平时基础知识扎实、基本计算熟练学困生也是能够达标及格的。
2、作文改变了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首次突破教材,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二、分析情况尽管试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题,但大多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字音、字词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
2、积累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的古诗和名言警句。
学生大体情况较好,部分学生丢分的原因是写错别字或前后颠倒。
失分最多的是学生不理解意思,关键还是平时积累太少。
3、阅读应该说阅读主要考了积累迁移和阅读理解两大类。
这部分主要检测了学生对字、词、句等理解、积累、运用的情况。
从卷面上来看,各班多数考生对该部分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好,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较透彻,大都能正确地完成相关课文内容的填空。
这些知识积累题出错率较低。
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2010年高考语文阅读取胜探究
我的阅读观
阅读是辛勤的心智耕耘 阅读是有趣的心灵旅行 阅读是奇妙的心界穿越 阅读是凡俗的心情洗涤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现代诗歌: ①走进诗的世界 ②诗的发现 ③诗的意象 ④诗的语言 ⑤诗的鉴赏
(2)现代散文 ①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②现代散文的情与理 ③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④现代散文的虚与实 ⑤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2.考场误区警示
①无视问题,答非所问 ②生搬硬套,另起炉灶 ③简单罗列,只赏不析 ④思路不清,语无伦次
2010年考场阅读
取胜探究
2010.3.14
2010年阅读题考生实际得分概况
含0/不含0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 15.98/16.12 12.25/12.39 总分 23 22
自选01
自选02
8.30(48450人)
10
6.04(7528人) 10
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变化解读一览表
变化 语言 文字 运用 现代 文阅 读 第8条“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 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顺 序调整为“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解读 突出了“简明、连贯、得体”是“准确、鲜明、 生动”基础要求,足以引起我们对“简明、连 贯、得体”相关考题的关注。
3.答题规范明示:
自选模块赏析题接近于微缩的评析论 文,主要要求是: ①要体现赏析评价的基本规律; ②要紧扣作品内容具体的赏析; ③要有条理形成精短的文字。
例:(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参考卷自选模块02) 1.文中所引余光中的《民歌》使用了8个“也听见”,请 谈谈这样写的作用。(4分) 2.结合全文,探究散文的“理”对于“情”的支撑作用。 (6分) 【分析】这道考题较有特点,所提供的材料为现代散文中 套现代诗歌,即一道考题要同时考查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 的赏析。第1题关于诗歌中8个“也听见”的作用的赏析, 应该注意明确指出修辞特点,所表达的情感意义,以及跟8 个“也听见”后面的意象及构成的意境之间的关系。第2题 要着眼于全篇,既要明确文中的“情”和“理”的内涵分 别是什么,又要简述清楚情与理的相互关系,突出散文的 “理”是如何支撑“情”的具体措施。
2010年英语二阅读平均分
2010年英语二阅读平均分
摘要:
1.2010 年英语二阅读的平均分数据
2.平均分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3.对比2010 年与其他年份的数据
4.总结2010 年英语二阅读的平均分情况
正文:
2010 年英语二阅读的平均分数据具体是多少,我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字,因为数据并未在文本中提供。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来了解2010 年英语二阅读的平均分情况。
从已有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010 年英语二的阅读平均分与往年相比有何变化。
通过对比2010 年与其他年份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例如,如果2010 年的平均分高于往年,那么可能意味着考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所提高,或者考试难度有所降低。
反之,如果2010 年的平均分低于往年,那么可能意味着考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所下降,或者考试难度有所增加。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平均分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考生的英语水平。
因为每个人的英语水平都不同,有些人可能擅长阅读,有些人可能擅长听力或写作。
因此,在评价一个人的英语水平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总的来说,虽然我们无法给出2010 年英语二阅读的具体平均分数,但是通过对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对2010 年英语二阅读的平均分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010高考新课标:生物难度低历史阅读量加大
我省2010年⾼考基本结束,今年⾼考是我省新课程改⾰三年后的第⼀次检验,因此试题备受考⽣和教师的关注。
本报特邀请名师对8⽇进⾏的⾼考科⽬中的、理综、⽂综试卷进⾏了点评。
英语 注重语⾔交际能⼒ 点评⼈:哈师⼤附中⾼级教师杨慧 哈师⼤附中英语教师杨慧分析认为,英语试题的形式上稍有变化,试卷难度适中,突出对语⾔交际和应⽤能⼒的考查。
听⼒试题难度适中 杨慧⽼师认为,听⼒试题整体难度适中,只要有⼀定的听⼒基础的学⽣,就应该不会遇到过多的障碍。
但是,听⼒语速遵循循序渐进的特点,且篇幅也是由短到长逐步过渡,应该说此题有⼀定的区分度。
短对话部分仍以考察捕捉信息为主,如对周末计划、T恤衫价格、对话场景的考察等。
长对话和独⽩部分仍然由四篇长对话和⼀篇独⽩构成的五篇材料。
与以往相同的是,长对话部分仍将重点放在与实际⽣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
学⽣们听到的对话涉及租房⼦、外出旅⾏、电话留⼝信和事故报告四个不同的情景。
独⽩部分听到的是对内⼀天的校园活动计划的介绍。
综上所述,听⼒部分只要听⼒基础不是⾮常薄弱,应该能拿到较理想的成绩。
突出语⾔应⽤能⼒ 单选直接考察语法点的部分仍以稳定为主。
其特点是:对语⾔交际和应⽤能⼒的考查逐年明显。
没有偏题怪题出现。
对动词和从句的考察是历次考试中特别侧重的。
所以这次此类试题共计8道题,占据了单项选择的“半壁江⼭”。
有关动词的题⽬考点都很直接,句意也不难把握。
只要遵循“主被动─时间先后─句意”的判断⽅法,基本上不会遇到障碍。
阅读理解难易适当 阅读理解试题坚持能⼒⽴意的命题理念,选材语⾔地道,⽂体特征鲜明。
试题难易适当,有合理的梯度,将细节判断、理解判断和推理判断融会贯通。
从所选语篇的题材和体裁来看,都呈现出⾼度的多样化:⼴告——莎翁故居作品展(A篇),校园⽂化介绍——学⽣体验⽣活(B篇),说明⽂——介绍⼀种先游后飞的鱼(C篇),记叙⽂——旅⾏⽇记(D篇)以及⼀篇有关问题咨询的七选五⽂章(E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