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认识平均分

合集下载

《认识平均分三》课件

《认识平均分三》课件
平均数具有独立性
平均数不受个别数据值的影响,它 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平均水 平”。
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取决于数据集中的数 值范围。如果数据集中包含正数、负数 和零,则平均数的取值范围也会包括正
数、负数和零。
如果数据集中所有数值都是正数,则平 均数也会是正数。同样,如果数据集中 所有数值都是负数,则平均数也会是负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sqrt[n]{prod_{i=1}^{n} x_i}$,其中n是数 据数量,$x_i$是每个数据点。
平均分的性质
03
平均数的性质
平均数具有可加性
在一定数量的数据中,将各个数 据值加起来,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得到的结果即为这些数据的平
均数。
平均数具有敏感性
当数据集中的任何一个数值发生变 化时,平均数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权重,再进行平均数计算。
加权平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 的实际情况,尤其在数据间差异
较大的情况下。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sum_{i=1}^{n} w_i x_i$,其中
$w_i$是第i个数据点的权重。
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是所有数值的乘积开n次方,适用于数据量较小且需要避免出 现负数的情况。
几何平均数在比较增长率或比率时较为常用。
数据分析
在个人或家庭数据分析中,平均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收支情 况、学习成绩或其他指标的集中趋势。通过计算平均分,我 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或孩子的学习情况。
THANKS.
总结词
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值相加后除 以数值的数量,是最基本的平均数计 算方法。
详细描述
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text{ 平均数} = frac{text{所有数值之和 }}{text{数值的数量}}$。例如,有5个 数:2、4、6、8、10,它们的平均数 是 $frac{2+4+6+8+10}{5} = 6$。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PPT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PPT课件

1个物体
1个整体
变式提升
8个桃子
12个桃子
把8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把12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
在纸上画一画,再圈一圈、分一分
1
4
1
4
1
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2
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1个整体
3
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 几
用分数表示与每份的个数无关,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本第65页的3-5题;
2. 课后在生活中找一找分数,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和爸爸
妈妈交流。
下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个整体
4
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1个整体
不管有多少个桃子
把一堆桃子平均分成4份
1
只要把这1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
4
每份是这堆桃的几分之几?
比较分析
把这4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
应该把这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
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
把4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
认识分数
复习导入
1
4
1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每份就是它的(
)
4
1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 几
情境创设
把这1个桃子分给4只小猴:
① 应该怎样分最公平呢?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7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7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1课时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7~89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应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几个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PPT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提问:图片,你看到些什么?把每种食品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

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

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2.认识几分之一。

(1)平均分蛋糕。

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两个半个呢?(学生操作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说明: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就是这2份中的1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

(2)读写二分之一。

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

读作:二分之一。

提问:蛋糕的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每份是谁的12? (3)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2,并展示。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

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PPT 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1.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12和14,试着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平均分,教材42—43页的例1、例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12根小棒或圆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瞧,是谁?(出示)它带来了最喜欢的桃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示6个桃子)【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小猴入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他们引入新内容的学习中来。

】二、展开阶段。

(一)初步感知平均分。

1.教学例1 :6个桃子,把它们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1)师:一共有几个,我们一起来数数,如果把6个桃,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分成几堆?(强调:2堆),请小朋友们用小棒代替桃分一分(指名回答并在黑板上演示)。

师:你是怎样分的?谁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分成2和4。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老师把他说的记录下来。

(师演示分法)师:这样是把6个桃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有不同的分法吗?生:可以分成5和1(师演示分法)师:这是把6个桃分成了几个和几个?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3个和3个,(师继续演示)⑴○○○○○○⑵○○○○○○⑶○○○○○○师:如果把这6个桃分给两只小猴,你猜他们会喜欢哪种分法?(指名2-3人说完后问为什么)师:为什么会喜欢这种分法?生:3个3个的分……师:分成了几个3?师:第一份有3个,第二份也有3个,每份的个数怎么样啊?强调: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的个数同样多(板书:每份),就是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三)课件

认识平均分(三)课件

对数据分布敏感
如果数据集中存在异常值,平均分将 会受到较大影响,导致结果偏离实际 水平。
平均分对数据分布的敏感性较高,如 果数据分布不均或偏态分布,平均分 的结果可能会失去代表性。
不反映个体差异
平均分无法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可 能会掩盖某些参与者的突出表现或低 水平表现。
05
平均分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详细描述
加权平均分是指在计算平均数时,对各个数值的权衡程度进行考虑,赋予每个数值不同的权重,再求出加权平均 数。例如,在计算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时,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分来分配权重,学分越高,权重越大。
算术平均分
总结词
简单平均数
详细描述
算术平均分是指将一组数值相加后,除以数值的个数,得到的结果即为平均数。它是平均分中最常用 的一种,计算方法简单易懂。例如,在统计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时,可以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 个数,得到平均数。
与众数的比较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平均分反映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而众数则反映数据的普遍性。在某些情况下,众数和平均分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可以 用来了解数据中的特殊情况或异常值。
06
平均分的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
总结词
反映整体表现
VS
详细描述
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是用来衡量整个市 场表现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所有上市公司 的收益率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一个平均值 ,这个平均值可以反映出整个市场的平均 表现。如果平均收益率较高,说明市场整 体表现较好;反之,则说明市场整体表现 较差。
平均分的数学表示
平均分用数学符号表示为“x̄”,其中“x”表示数据集中的数值,“̄”表示求 平均值。
平均分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评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评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评课稿分水果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问题的探究。

分小朋友才会觉得满意,学生想到了平均分。

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同时引出了教学内容几分之一的认识。

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

邓老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进展一次或几次对折,然后用彩笔涂上颜色。

这样,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三、教学各方面准备很充分。

如老师事先准备好了水果、纸片〔圆形、正方形),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纸片等,能看出邓老师是个考略周到细致的好老师。

四、板书的设计很有新意。

邓老师为了防止板书时花费太多时间,她采用了把板书的内容事先写在纸上,粘在黑板上,既节约了珍贵的时间,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值得我在的教学中借鉴。

五、练习形式多样并富有梯度性。

有判断题;我会说,我会写;聪明你我他;动手对折纸,一步步的让学生通过练习稳固所学的知识,后来邓老师又把数学复原于生活,让学生分分桌子,让学生体会到了身边的几分之一。

最后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让学生学生从中找到了这节课所学的几分之一,名言中提到的百分之九十九也为后面学习其它分数做了铺垫。

建议:1.练习中有一道线段题,多数学生答错了,老师应适当花点时间点拨学生,以免再犯类似错误,不应匆匆一带而过。

2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

3.老师不应对孩子的思维进展局限,课前可以让孩子们准备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的纸,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去折一折,涂一涂,让孩子的思维更加开阔。

4.折纸活动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折去涂色,说出自己表示的是几分之一,老师还可以指定详细的几分之一让他们去折去涂,这样既训练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才能,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上认识分数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1、故事引入:同学们参加过秋游吗?在一次愉快的秋游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午餐,小明和小红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师生互动: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个游戏,老师来提问,你们用拍手的方式告诉我问题的答案,好吗?“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复述“2个”;“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复述“1瓶”;“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师:为什么不拍手了?半个没办法拍手,那半个我们该怎么表示呢?生1:。

生2:我用1/2表示。

(板书1/2)谈话: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想的一样。

半个,我们用学过的数无法表示,数学上就用这个数1/2来表示,这个数叫做分数。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1、认识1/2:(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展示分蛋糕的过程)观察蛋糕,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1/2。

这条短横线就表示平均分。

师:2代表什么? 1呢?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你说的非常完整)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读写1/2:(1)介绍各部分名称:你知道分数1/2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己到书中寻找答案。

1 ……分子平均分:——……分数线2 ……分母(2)提问:“分数该怎样写呢?”师:一般我们先画中间的短横线,这条短横线就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平均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初步掌握平均分的算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打好基础。

一、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的开始,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个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平均分与生活是紧密的。

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初步认识平均分,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分一分、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经历平均分的学习过程,自主构建新知。

并通过讨论交流,互相说说平均分后的每一份同样多,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解决数学问题和其它问题的金钥匙。

这节课我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更注重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通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和把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平均分的方法;通过观察直条图和把小棒平均分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通过判断是否是平均分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辨析中深化对平均分的理解;通过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平均分来解决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节课我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如用拍手表示每份有几个,用箭头表示合计总数等,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同时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及拓展延伸题的练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认识平均分ABB机器人使用介绍一、简介ABB机器人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电子电器、金属制品等领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89页例1、例2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例1主题图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把每种视频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

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2、认识几分之一。

(1)、平均分蛋糕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着半个呢?(学生操作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怎样分的,没人分得其中的多少?说明:吧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2)、教学读写二分之一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

读作:二分之一问:蛋糕的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每份是谁的1/2?(3)、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3、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2并展示。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吧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出示例2。

1、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1/2和1/4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再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然后把1/8与上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

讨论并小结: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要内容。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能运用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他们对整数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分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逐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数卡片、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尺子、圆规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日蛋糕,引导学生观察蛋糕上的蜡烛。

提问:“如果把这些蜡烛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两个朋友,每人能分到几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

举例说明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1/2表示一个整体的一半。

3.操练(10分钟)发放分数卡片,让学生互相练习读写分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以及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过程,以及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蛋糕等,用于演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分数卡片,用于巩固练习。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

如:“你们已经学过哪些分数?它们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苹果分成2份,并说出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师再出示一个蛋糕,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同样进行操作和表达。

苏教版三上课件---认识分数

苏教版三上课件---认识分数

1 3
1 6
1 9
1 8
1 ()里画 里画“ 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 ,在()里画“ 4
”。
( )
(√ )
( )
( )

1 ( ) 3
(
1 ) 6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在古代,人们在分东西(果实、猎物等) 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 产生了分数。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最初用 1 算筹表示,像 就表示成 。
2
1 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2 用斜线涂上颜色。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 1 2份,每份都是它的 2 。 份
1 2
(
1 2
)
(
×)
(
1你能用一张纸折一折,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你能用一张纸折一折,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用 斜线涂上颜色吗? 斜线涂上颜色吗?
你能用一张纸折一折,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你能用一张纸折一折,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用 斜线涂上颜色吗? 斜线涂上颜色吗?
5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用和 我国相似的方法表示分数,如把 1 4 1 表示成 4 。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 了分数线,就把分数表示成现在这个 样子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分数
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 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怎么分?
1 2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一半。
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
1 再把它的 2 用斜线涂上颜色。
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1 用斜线涂上颜色。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说明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说明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说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1.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怎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3)每只小猴分3个。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为什么?3.小结: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

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说明: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二、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图9颗草莓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3颗;第二幅图10颗草莓放在2个盘子里,一盘放6颗,另一盘放4颗。

2.提问:第一幅图为什么表示平均分?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3.第二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说明: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1.课件出示小兔搬萝卜的画面。

小兔提出问题:我可以把8个萝卜平均分几次搬呢?(1)说一说:“平均分几次搬”是什么意思?(2)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汇报: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①每次2个,搬4次。

②每次1个,搬8次。

③每次4个,搬2次。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①○○○○○○○○②○○○○○○○○③○○○○○○○○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搬法。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计算和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材通过分桃子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并通过“想想做做”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分一分”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但对于平均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区分平均分和不平均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等操作活动,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讲授法:在学生操作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2、学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022年苏教版小学认识平均分 说课稿

2022年苏教版小学认识平均分 说课稿

《认识平均分》说课稿一、教材(一)、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平均分的认识。

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平均分的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括,认识并学会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

(二)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熟背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有关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全,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虽然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对平均分物品的认识及实践,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物品”存在困惑。

鉴于对以上教材、学情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具操作,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初步认识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和谦让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动手操作是关键。

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后,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教法(一)教法学法学生通过学习乘法对“几个几”的已具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平均分-每几个一份的分-平均分成几份-按不同要求分”的探索过程,是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出发做准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过程,对平均分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构建平均分的表象。

2.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把总数分成每份都一样多的几份,感受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加深对“平均分”内涵的理解,为学习除法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平均分
1.谈话引入。

孩子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分东西的问题,你们遇到过吗?说一说,你们
在生活中遇到哪些分东西的情况。

(让孩子们自由地说一说)今天老师带来了6个
桃,(出示6个桃的图片)想请你们分一分。

你会分吗?请拿出学具自己动手分一
分。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分东西的经历,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
的经验,引起注意。

然后,用简洁而富有挑战性的话语“你会分吗?”激起孩子们的
动手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分桃的活动中。


2.动手操作。

不作任何要求,让学生任意分。

(在操作过程中。

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分成几堆呢?每堆分得一样还是不一样?这时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生成性对话:你想分成几堆呢?有几种分法?每堆分成一样的可以有几种分法?分成不一样的又可以怎样分?)【设计意图:教材中设置的分6个桃的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的活动,对分成几
堆、每堆分几个以及怎样分都没有规定,意在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分这6个桃。

让学
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到不管怎样分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6个桃分成若干份,
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多;另一类是不管分成几份,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

由于孩子们
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分东西的经验,乘法的学习也渗透了每份相同的概念.因此,在动手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自然会想到有两种情况,会向教师提出怎样分的问题。

这时老师可根据生成问题进行引导,每堆分成一样的可以有几种分法?分成不一样的
又可以怎样分?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结果分成了两类。


3.交流汇报。

根据交流列举出所有的分法。

(课件展示)
提问:仔细观察和比较一下同学们分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各种不同的分法分成两类。

(图略)
4.揭示平均分的含义。

从同学们分得情况来看,把6个桃分成几堆,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每一份的个数
一样多,一种是每一份的个数不一样多。

如果让你把这6个桃分给同学,你认为是每
人分得一样多好呢?还是不一样多好呢?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每人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整理分类后,提问:你认为哪种分法比较好?引发思考,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

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二、尝试平均分
1.再次操作,感知平均分。

提问:现在有8个桃,请你把它平均分成几份,你会吗?在动手之前你想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后,继续让学生分8个桃。

与第一次操作不同的是:提出了平均分的要求。

至于分成几份、每份几个不要求全班一致,是半开放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不管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同样多就符合平均分的要求。

在动手分桃前,设问:你想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分?意在提醒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样分。

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有目标地做事情,更有助于操作后的交流。


2.组织交流。

提问:能把你的分法和大家分享吗?请到实物投影上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

预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平均分。

即,8个桃,分成8堆,每堆1个。

8个桃,分成4堆,每堆2个。

8个桃,分成2堆,每堆4个。

一种是不能平均分,或者是8个桃没分完。

如果出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如,每份3个,分成了2份,还余2个),可以引导进一步观察和交流明确:实际上是把8个桃分成了3堆,第1份、第2份都有3个,第3份有2个,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学生出现不能把8个桃平均分的情况是正常的,也是教学中生成的极好的教学资源。

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每份分得同样多才是平均分,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理地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且渗透了有余概念,为后面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总结:从同学们分得结果来看,把8个桃平均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但不管分成几堆,只要每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理解平均分
1.教学第30页第2个例题。

课件出示例题情景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猴爸爸要干什么?你能帮助猴爸爸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把题意叙述一下:树上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猴?)
学生操作,体会2个分为一份,8能分成这样的4份。

交流汇报。

提问:可以分给几个小猴,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阅读课本,并填空。

学生阅读后,让学生联系书上的直观图说一说8个桃,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课本中的直观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2个2个地分的过程。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操作的基础上再阅读课本,就能领会图中所表达的意思。


3.总结:从同学们分得情况来看,8个桃,每2个分为一份,我们只要每次拿2个。

拿了4次就把8个桃拿完了,说明8里面有4个2,就平均分成了4份。

【设计意图:老师的总结,进一步强化和再现了这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到,按照要求要2个2个地分,从而建构平均分的表象。


四、强化平均分
教学“试一试”。

提出要求后,学生自主操作,独立完成填空。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每6根一份,又可以份成几份?
【设计意图:用同样多的小棒分,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知和体会到每份的个数多,分成的份数就少,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五、巩固平均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设计意图: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说理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最好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后,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和要求。

提问:题目让我们做几件事?(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

3.出示补充题。

有()个桔子,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让学生独立地圈一圈,填一填,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道题,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先在图中每2个一份地圈一圈,再填空;在图中每个孩子手里画2个气球,再数一数;也可能想到每人2个,7个2就是14个。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在课件上演示动态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变静为动。

形象直观地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真正理解14个气球,每2个分给1个小朋友,就是看14里能拿出几个2,就能分给几个小朋友,也就是平均分成了几份。


五、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