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勘测量中应用RTK技术

合集下载

RTK技术在地质勘察测量中的应用

RTK技术在地质勘察测量中的应用

RTK技术在地质勘察测量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6-30T07:47:14.28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5期作者:龚国强[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地质勘探的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龚国强浙江经纬勘察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义乌 32200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地质勘探的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地质勘探的要求。

在地质勘察方面,RTK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

无论是在地质勘察的准确性上,还是在作业效率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首先对RTK技术测量原理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RTK技术的测量方法,最后对RTK技术在地质勘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RTK技术;地质勘察;测量引言:传统的地质勘察测量技术,一般需要设置相关的控制点,利用测边网以及导线网等完成相关的测量作用。

这种传统的测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相关的控制点需要满足相应的要求,同时还会受到天气等的限制,需要进行觇标等的构建。

这种方式无论是在测量成本上,还是在测量的时长上都具有一定的劣势,不利于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

RTK技术属于一种动态测量技术,可以改进传统技术的弊端,实现高效精准的测量。

因此,相关单位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应该重视RTK技术技术的应用。

一、RTK技术技术概述RTK技术即实时动态差分法,属于GPS测量方法的一种。

给技术的精度极高,在传统的测量中,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测量,都必须经过经过解算才能够得到厘米级的精度,但是利用RTK技术可以在地质勘察中实时获取厘米级的精度。

其主要是利用载波相位的动态实时差分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业的效率。

RTK技术通过对两个不同测站载波相位进行有效处理,从而能够获取测点的三维坐标。

下图一为RTK技术测量原理。

图一RTK技术测量原理该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基准站、移动站以及数据链。

三者之间相互配合进行相关数据的传输。

浅谈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GPS-RTK技术及其定位模式,重点对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勘探网及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点布设、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和物化探测量等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对GPS-RTK 技术应用中的测量误差和精度、基准站和移动站的设置以及数据链通讯和作业半径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标签:GPS-RTK 动态定位测量精度应用1 RTK原理与优点RTK测量是根据GPS的相对定位理论,将一台接收机设置在已知点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设置为移动站,放在待测点上,同步采集相同卫星的信号。

基准站在接收GPS信号并进行载波相位测量的同时,通过数据链将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和测站坐标信息按照一定数据格式一起传送给移动站;移动站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然后利用GPS控制器内置的随机实时数据处理软件与本机采集的GPS观测数据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给出待测点的坐标、高程及实测精度,并将实测精度与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一旦实测精度符合要求,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记录该点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RTK技术优点:(1)作业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测量覆盖率4--5km半径的区域,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要求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

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的坐标和高程。

(2)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3)全天候作业:RTK技术不要求两点间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和对空通视”。

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作业受限因素少,几乎可以全天候作业。

(4)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RTK可胜任多种外业测绘。

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了常规测量仪器人为操作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试论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试论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试论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3-25T14:05:42.4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5期供稿作者:林柳[导读] 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 RTK技术发展到如今出现了一门新的GPS定位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说是GPS定位技术一个显著的进步。

林柳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RTK技术也蓬勃发展,被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RTK技术的优点,以矿区的地质勘探工程为例着重介绍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了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RTK技术;测量;地质勘探;动态定位1、RTK技术概述RTK技术发展到如今出现了一门新的GPS定位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说是GPS定位技术一个显著的进步,其不但能使测量的效率大大提高,还能促进GPS应用的新发展。

这项技术性能优良大大超越了传统的测量作业方式,具有高精度、高速度、节省费用与操作便利等优点,无论是控制、工程测量还是矿山、地形与城市规划的测量等都被广泛应用于其中。

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RTK技术在地矿系统的进行地质勘探的工程测量作业中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条件,如下:1.1、作业高效率在平原、浅丘地区使用RTK基站点电台发送差分数据,高质量的便可覆盖方圆四至五千米的范围,这就使得传统模式下的测量方式需要的控制点数以及搬运测量仪器的次数得到有效的减少,不考虑通视条件。

采集数据通常只是需要一个人来进行操作便可,在没有特殊变动的电磁波之下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就得到坐标与高程。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作业的时间,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外业费用等方面有效地降低了,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1.2、高精度定位,安全可靠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传送的数据有着很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不会将误差逐渐积累,只要外业采集点位能够使RTK采点条件得到满足,就能使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平面与高程精度都精确到厘米的级别。

全站仪结合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全站仪结合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全站仪结合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摘要】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在工程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全站仪结合RTK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全站仪及RTK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背景。

接着分析了全站仪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和RTK技术的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全站仪结合RTK技术的实际应用。

文章还探讨了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对精准度和效率的评价。

最后总结了全站仪结合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价值,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整体文章涵盖了理论和实践,对读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全站仪、RTK技术、应用探讨、研究背景、正文、数据处理、精准度、效率评价、结论、价值、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是地质勘探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各种仪器设备对地质构造、地貌地貌、地下水位和地下岩体等进行测量和分析,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在地质勘探工程中,准确的测量数据是决定勘探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可以帮助工程人员了解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

通过测量获得的数据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判断勘探区域的地质条件,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避免地质灾害和事故的发生。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可以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和地下岩体等参数的测量,可以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勘探人员准确地识别矿产资源的位置和分布,为矿产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在地质勘探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为科学地勘探矿产资源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1.2 全站仪及RTK技术简介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定位和绘制地表特征的仪器,通过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测量。

地质勘察测绘领域GPS-RTK技术的运用分析

地质勘察测绘领域GPS-RTK技术的运用分析

地质勘察测绘领域GPS-RTK技术的运用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勘察测绘领域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全球定位系统(GPS)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而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则是GPS技术的一种应用。

本文将对GPS-RTK技术在地质勘察测绘领域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地质勘察测绘领域中的优势和应用效果。

一、GPS-RTK技术概述GPS-RTK技术是结合了GPS技术和RTK技术的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GPS技术是依靠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定位,而RTK技术则是通过基站和移动站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来实现实时动态定位。

结合两种技术,GPS-RTK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实时动态定位,特别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地质勘察测绘领域。

1. 高精度定位:GPS-RTK技术能够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比传统的GPS定位技术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极大地提高了勘察测绘的精度和准确性。

2. 实时动态定位:GPS-RTK技术不仅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还能够实现实时动态定位,即在勘察测绘过程中,能够随时获取当前位置的精确坐标,实现对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地质信息的实时测量和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勘察测绘效率。

3. 数据传输便捷:GPS-RTK技术通过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来实现实时动态定位,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

4. 适用范围广泛:GPS-RTK技术不仅适用于平原地区,对于复杂地形地貌,如山地、丘陵地区,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适用范围广泛。

1. 地质构造测量:利用GPS-RTK技术,可以实时测量地质构造的坡向、坡度等信息,对于地质断裂、褶皱等构造的测量和分析非常有利。

2. 地形地貌测绘:GPS-RTK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地形地貌的高程和坐标信息,在地形地貌测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地块边界、面积的测量和绘制,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规划精度。

地质工程测绘中GPS—RTK技术应用分析与研究

地质工程测绘中GPS—RTK技术应用分析与研究

地质工程测绘中GPS—RTK技术应用分析与研究GPS-RTK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实时运动式差分定位技术)是地质工程测绘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

GPS芯片和RTK测量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实时进行通信,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信息。

在地质工程测绘中,GPS-RTK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和定位工作。

首先,GPS-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广泛。

通过使用GPS-RTK技术,测绘人员可以准确测量和定位地面上的点位,如建筑物、地下通道、线路等。

这些点位的准确测量对于地质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同时,GPS-RTK技术还可以被用于获取地质信息,如地表形态、土地利用情况等,从而提供科学的资料支持。

其次,GPS-RTK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测绘结果。

相较于传统的测量方法,GPS-RTK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传统的测绘方法需要测量员在地点上设置测量基站,并且测量员需要手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而GPS-RTK技术通过无线传输,无需设置基站,操作更加简便快捷。

同时,GPS-RTK技术可以实现实时差分定位,即测量员可以在测量过程中通过无线通信获取差分修正数值,提高测量的精度。

此外,GPS-RTK技术还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可视化特点。

测量员可通过GPS-RTK设备实时观测测量结果,实现对测量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此外,GPS-RTK设备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集成,实现对测量结果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

这一特点在地质工程测绘中尤为重要,可以提高测绘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GPS-RTK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GPS-RTK技术对地形和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限制。

如高楼大厦、山地、森林等场景会对GPS信号的接收造成一定影响,从而降低测量的精度。

其次,GPS-RTK技术在一些地理环境下可能会出现信号遮挡和多径效应,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此外,GPS-RTK设备价格较高,会增加测绘成本。

综上所述,GPS-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绘中应用广泛,能够提供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测绘结果。

全站仪结合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全站仪结合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全站仪结合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全站仪(Total Station)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结合实时差分定位系统(RTK,Real-Time Kinematic)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地质勘探的需求出发,探讨全站仪结合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对地表地下特征的观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工程等方法进行的勘察和研究,以了解地壳结构、地层分布、地下资源储量等信息。

地质勘探过程中的测量任务包括地表地形的测量、摄影控制点的测量、坐标点的测量等。

传统的地质勘探测量方法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如经纬仪、水准仪、刚性测量杆等。

但传统方法存在测量精度低、效率低、数据处理周期长等问题。

而全站仪结合RTK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实时性强等优势,因此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应用广泛。

全站仪结合RTK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地表地形测量:地表地形的测量是地质勘探的基础工作之一。

全站仪结合RTK技术可以实现对地表地形高程的快速、精确测量。

全站仪可以实时接收和处理卫星信号,并通过自动跟踪目标,实现对地表地形的三维测量。

全站仪的高精度和实时性能可以大大提高地形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2.地下探测点测量:地质勘探常常需要对地下探测点进行测量,以了解地下岩层的分布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等信息。

全站仪结合RTK技术可以实现对地下探测点的坐标测量。

全站仪可以通过无人机、人工目标板等方式实现地下探测点的目标跟踪,同时结合RTK技术的实时差分定位系统,可以实时获取高精度的地下探测点坐标。

3.地质灾害监测:全站仪结合RTK技术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地质灾害监测需要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定位和测量,并实时获取相关数据。

全站仪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点的定位和监测,结合RTK技术可以实时获取高精度的地质灾害点坐标,从而实现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4.地下水位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在现代化地质勘查测量中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确保了我国的地质勘查行业获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目前的地质勘查工作中,GPS-RTK技术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且应用广泛的地质勘查测量技术,这一技术的引进使得我国地质勘测总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本文通过对GPS-RTK技术进行介绍研究分析,浅谈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

标签:地质勘查GPS-RTK技术分析应用地质勘查工程一般需要大量的测量、计算、整理工作,传统的工作方式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工作效率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很难实现地质勘查行业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

然而,GPS技术的到来使得地质勘查行业经历了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并且通过对技术的不断革新,已经可以替代传统的地质勘查测量工作,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下面就浅谈一下其中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和优势。

1地质勘查测量简介地质勘查,一般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分为前期寻找、普查、详查和精查四个过程,国家对本土地质进行勘查的目的在于对本国领土地质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记录在库,一方面用于国家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一方面便于相关部门对地下资源的勘测开采。

一般来讲,地质勘查需要大量的测量工作,包括对整个地区的地质、地貌、地形有一个全面整体的测量,并进行相应的实际测绘工作,然后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相关设计、绘制图纸等工作。

地质勘查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整理工作,先进的测绘技术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测绘技术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引进GPS-RTK技术以来,给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实现了勘查技术的全面飞跃。

2 GPS-RTK技术概述2.1 GPS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运用GPS又称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出来的,主要用于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导航、地质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信息通信等不同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Xp = X, p + !X
Yp = Y, p + !Y 。 Zp = Z, p + !Z
}
1.4
坐标转换参数的求解
GPS 定位成果(包括单点定位的坐标以 及相对定位中解算的基线向量)属于 WGS - 84 大地坐标系,该坐标系的几何定义是 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Z 轴指向 BIh1984.O 定 义的 协 议 地 球 极( CTP ) 方 向, X 轴 指 向 BIh1984.O 的零子午面与 CTP 赤道的交点, Y , Z , X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而实用的地 质勘查测量成果属于北京 54、西安或地方 独立坐标系,应用中必须进行坐标换算,而 且首先要进行坐标转换参数的求解。 1.4.1 求解转换参数的坐标转换式 求解 坐标转换参数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地质勘查 测量矿区的特点,采用局部地区应用坐标差 求解转换参数的方法较为合理,这种方法不 仅简便,而且精度较高[只求 7 个转换参数 中的 4 个,即尺度变化参数( I )和 3 个旋 转角参数( #x , #y , #z ),而坐标平移参数 。 !X 、!Y 、!Z 不需要求解] 局部地区应用坐标差求解转换参数的坐 标转 换 式 !Di = ! DO + ( 1 + I ) R ( #x ) R ( 。式 中: ! DO = #y ) R ( #z ) ( !Gi - ! GO ) ( X DO , Y DO , Z DO )—原 点 的 参 心 坐 标 向 量
第3期
苏长武等:在地勘测量中应用 RTK 技术
79
(可以是北京 54、西安或地方独立坐标系) ; ! G0 = ( X G0 , Y G0 , Z G0 )—原点的地心坐标 向量 ( WGS - 84 坐 标 系 ) ; !Di = ( XDi , YDi , ZDi )—其余控制点的参心坐标向量;
黄金地质 VOI.10 NO.3 Sep. ,2004 GOLD GEOLOG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RTK 野外作业操作图
工作方法
目前 RTK 技术已相当成熟,被广泛应 用于各类测量工程。它的高效率、高精度、 可靠性已被众多测量实践所证明。由于地质 勘查工作通常在山地、丘陵甚至沙漠地区, 还可能遇到树 林、村 庄,所 以 在 使 用 RTK 进行测量时会面临卫星跟踪受影响和数据链 不稳定 2 个问题。这 2 个问题的解决程度决 定 RTK 能否在正常状态下工作。 2.2.l 森林和村庄地区 主要受卫星跟踪 的影响,应尽量减少 GPS 天线被遮挡的程
1
1.1
RTK 技术概况
工作原理
RTK 技术基本原 理 是 在 基 准 站 上 安 置 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 GPS 卫星进行连续 观测,将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 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 GPS 接收机在接收 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 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 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 及其精度。相应的方程式
1.3
基本配置
、流动站、 RTK 系统由基准站(参考站) 中继站(可选)和数据处理系统 4 部分构 成。1)基准站:由双频 GPS 接收机、数据 链发送电台、天线、电源、脚架等组成;2) 流动站:由双频 GPS 接收机、数据接收电 台、GPS 天线、操作手簿、对中杆等组成; :为 1 个 功 率 较 大 的 电 3)中继 站(可 选) 台,只有当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无线电信 号受干扰、阻碍,需要加长 2 站之间距离时 才使用;4)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支持 RTK 的软件和各种工程测量应用软件(测量放样 软件) ,主要用于 RTK 作业前的数据准备, 作业后的数据传输、整理、精度分析比较,
2)尽量在工区中心且接收条件好,地 势较高没有遮挡,在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 度角应不大于 l0 ; 3)基准站的周围应无大功率的无线电 发送 源 ( 与 电 视 台、 微 波 站 的 距 离 大 于 和高压电线(距离大于 50 m) ,无大 200 m) 面积水域或其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 物体(高层建筑) 。这是为减弱它们对 GPS 信号 的 干 扰 或 避 免 多 路 径 效 应 产 生 的 影
0 cos sin !x !x ; - sin !x cos !x !Gi = ( XGi , Y Gi , ZGi )—其余控制点的地 ( , ( , ( —旋转参 心坐标向量;R R R !x ) !y ) !z ) 数矩阵。 l.4.2 坐标转换参数的求解 RTK 测量要 求实时得出待定点的实用坐标,如北京坐 标。所以在某测区作业前应当做一定数量的 静态 GPS 控制点,与实用坐标系的控制点 联测,以同时取得 GPS 点的 WGS - 84 坐标 和实 用 坐 标,然 后 利 用 后 处 理 软 件 或 GPS 控制器内置的实时处理软件求解坐标转换参 数。如果测区内的已知控制点已经具有实用 坐标和 WGS - 84 坐标,则可直接利用随机
[2] 野外一体化测图及其他工程设计 。
!Z = ZO - Z 式中: X , p , Y , p , Z , p —用户接收机自身观 测结果; X O , YO , ZO —基 准 站 的 精 密 已 知 坐标; X , Y , Z —在基准站上的 GPS 接收 [1] 机测出的坐标 。 1.2 作业模式 1)快速静态测量模式,要求 GPS 接收 机在每一用户站上静止地进行观测。用户站 的接收机在流动过程中可以不必保持对卫星 连续跟踪,定位精度可达 1 ~ 2 cm。该模式 可用于城市及矿山等区域性的控制、工程和 地籍测量等。 2)准动态测量模式,要求流动的 GPS 接收机在观测工作开始之前,在某一起始点 上静止地进行观测,以便采用快速解算整周 未知数的方法实时地进行初始化工作,定位 精度可达 cm 级。该方法要求观测中保持对 所测卫星的连续跟踪,一旦发生失锁,便需 重新进行初始化工作。该模式通常应用于地 籍、碎部、路线测量和工程放样等。 3)动态测量模式,一般要求先在某一 起始点上静止地观测数分钟,以便进行初始 化工作。然后,运动的接收机按照预定的采 样时间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 同步观测数据实时地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 置,目前的定位精度可达 cm 级。要求观测 中保持对所测卫星的连续跟踪,一旦发生失 锁便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化工作。该模式主要 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和航空物探采样点的实 时定位,航道、道路中线测量以及运动目标
j ( N jpo - N jo )+ ! ( N jp - Nj )+ "jp - "jo Ro + ! 2 2 j 2 1/2 ( X j - Xp ) ( j - p) =[ + +( Z - Zp )]
+ "d #, 式中: R jo —基准站到 第 j 个 卫 星 的 真 实 距
j 离; !—载波波长; N po —用户接收机起始相 位模糊度;N jo —基准站接收机起始相位模糊
省去数 据 后 处 理 的 麻 烦,减 轻 劳 动 强 度; RTK 所提供的测量成果精度可达 cm 级,可 以满足所有勘查测量的技术要求;RTK 的数 据链是无线电传播,有效半径为 15 km(不 用中继站) ,覆盖面积超过 180 km2 ,如果使 用中继站或迁移基准站,其覆盖面积将成倍 增加。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能为一个或几个 矿区进行工程测量,经济效益显著。以上几 点说明 RTK 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运用前景 十分广阔,值得推广。 尽管在起伏较大的山地、森林密集区、 沙丘高差大的地区会造成卫星信号失锁和数 据链中断问题,但随着 RTK GPS 设备的改 进和技术的不断提高( VRS - 虚拟参考站多 功能 GPS 网络; RTK 综合集成定位) , RTK 将具更强的抗干扰和抗遮挡能力,完全代替 常规测量运用于地质勘查测量将不会很远。 参考文献:
第 10 卷 第 3 期 2004 年 9 月
在地勘测量中应用 RTK 技术
苏长武1 ,王秀文2 ,刘
(1. 武警黄金第七支队,山东 烟台 绘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1)
莉3
265700;3. 大连市勘察测
264004;2. 龙口市地方铁路办,山东 龙口
摘要:传统光学仪器测量需要测量点之间通视,数据需要手工记录和进行繁琐的后处理。 RTK 技 术将 GPS 接收机、现场手持计算机和无线电数据链相结合,实时提供 cm 级测量精度,可大大提 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它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在基准站安置 GPS 接收 机,对 GPS 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将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 GPS 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 及其精度。RTK 技术可以替代常规测量为地质勘查工作快速提供可靠、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关键词:RTK 技术;地勘测量;WGS - 84 坐标系;参数变换 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558X(2004)03 0077 04 ! ! !
[l] 响 。
!z cos ( R !z )= - sin !z 0 !y cos ( R !y )= 0 sin !y
l ( R !x )= 0 0 0 l 0 0
sin !z cos !z 0
0 0 , l
- sin !y 0 , cos !y
[3] 软件求解坐标转换参数 。
2.l.2 作业流程 RTK 野外作业包括基准 站和流动站操作(图 l) 。
这里应该指出,转换参数的精度和正确 性是 影 响 RTK 测 量 精 度 的 重 要 因 素。 在 GPS 定位结果中,随着基准点坐标的不同, 所求转换参数会有很大差异,也就是说求出 的转换参数具有时间性和区域性。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