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点滴谈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点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点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在向纵深发展,在儿童阶段尤其要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劲头足,他们是一群可塑性极强的群体。
那么,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是否还存在应付思想,是否还是用老办法看看课本简单应付了事?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那么,就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兴趣和方法。
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把小学科学课上好。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改变观念,重视科学课的教学。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往往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小学的主要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他们往往是以应付的态度来对待的。
配备的科学课的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是兼职;课堂上照本宣科,毫无课堂艺术之感,更别说学生是收获有多少了。
所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这个问题。
二、改变传统教学,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成绩的评价者,是一言堂。
即使让学生说、讨论,也是走形式,始终按老师的思路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亲密的伙伴,在科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应给予理解和尊重,要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应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运用者,学习的探究者。
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应该是良好氛围、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能更好的学习科学。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学点滴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学点滴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建够着和知识的最终拥有者,他们自然会对知识设定一种具有个人生命意义的价值取向,在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中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状态和生命活力。
同时,当前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把知识进行学习法的加工,转化为一种更易于学生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学习形态的知识”。
一、鼓励学生敢问首先自己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
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学会问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各种各样的根》,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
小学科学教学点滴感悟
小学科学教学点滴感悟学校科学教学点滴感悟老师在学校科学教学中,要激发同学科学探索,引导同学开展自主的科学实践。
在质疑中探索,动手大胆实践和试验。
在实践中猎取阅历和学问,在辩论中求知,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办法。
用进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绩,在乐观的实践活动中领会教材的内容。
培养同学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科学学习习惯。
我就如何教好学校科学谈谈点滴体味。
一、培养同学擅长观看事物观看是熟悉新事物的首要感知,观看也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同学的观看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老师故意识地举行培养。
那么观看具有哪些性质呢?客观性:这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教导同学对待科学要实事求是,观看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切反映观看到的现象。
持久性:在学校科学教学中,引导同学从不同的角度举行观看、分析,培养同学耐心持久的品质,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敏锐性:引导同学从细微处捕获事物的本质,随时保持对事物进展变化的“高度警觉”,培养同学敏锐的观看能力。
全面性:引导同学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举行观看。
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鼓舞同学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看同一事物,使其观看效果更全面。
挑选性:引导同学学会观看,抓住观看的重点,明确观看的方向。
带着明确详细的目的去感知,精确、全面、细致地观看,养成故意识、有目的的观看习惯。
我们又如何培养同学的观看能力,这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指导和点拨。
例如:教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同学在模拟试验时,指导同学熟悉到要观看必需先确定观看点。
在地球不自转围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同时围着太阳转、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地球自转太阳围着地球转这四种试验中仔细观看,观看点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
同学通过观看发觉:观看点并没有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
同学对浮现的这些不同现象产生疑问,就更想了解,更想学习,教师就很简单把同学引导到科学探索的道路上。
科学实验教学点滴谈
科学实验教学点滴谈
一、实验教学中的重点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因为重点决定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科学原理和实践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认知、实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挥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验教学的策略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重点,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首先,应该重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要清楚实验的目标及内容,并精心准备实验材料,以便能够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其次,注重实验说明书书写、修改,使学生自愿参与;此外,更要关注教学过程的规范,实验过程的逻辑清晰,以及实验的安全性。
三、实施实验教学的点滴
1.执行实验:在执行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实验所用的器材,分清实施所需的步骤和要求,引导学生一起联系因果、推理等重要技能;
2.实验记录:要求学生注意实验结果记录,使学生通过自己进行实验,便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记录;
3.归纳总结:在实验课结束时,要求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发现实验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实验教学的质量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使学生对科学原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实验教学要以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验实践证实理论,以实践活动来达到理解深化的目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有效地把握教学质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科学课教学个人感悟点滴
科学课教学个人感悟点滴科学课教学,不同于语数外,尤其不同于语文数学两科,这两个学科有着长时间的研究历史,有着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
而科学课与品德课一样,是过去多年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科目,其现成的教学资源自然少得可怜。
现在,我们把这两个学科当作考试科目对待,自然任课教师要少不了费心费力。
说实话,对于这个学科的教学,暂时还没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只是把个人教学感悟简要给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老生常谈,但常谈常新的就是认真备课。
小语界的名家窦桂梅老师说过:“要把教材先备厚,再备薄”,意思就是说,要在备课这个环节上多下功夫,尽量把教材钻研透,把相关的知识链接点都涉及到,弄明白、搞清楚,这样教师才能为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打好铺垫。
我把这个经验做法应用到了科学课教学中,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要做好备课工作,需要做到三点:一是把教材里面已有的知识点搞透彻。
现在的科学课本,给学生营造的是实验探究情境,纯文本的现成的知识点很少。
要想搞好教学,教师就要先把里面牵涉到的知识点搞透彻,再设计教学流程,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比如五年级下册《凸透镜》一课,以及所在的第二单元,都是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为重点,因此,教学前,教师就要先搞清楚其成像规律,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指导学生研究。
二是把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搞明白。
选编的课题中,有些内容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介绍,也没有教学上的硬任务,但是,也可能成为考查点,比如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一课,重点是让学生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可是,我们在引导学生研究中,应当把空气、温度这两个重要的条件也纳入进来,否则,学生的研究和知识结构就出现大的空档。
第二、积极搞好课程知识的二次开发。
由于教材编排重在营造实验环境,因而提示性的语言多、指导性的插图多,好多的知识点都没有直接写进来。
这给了我们教师一个不小的难题,那就是如何设计教学,怎么讲这节课,应该给学生讲哪些知识都不明确。
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必须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才能确定好那些该讲、哪些不要讲,试验中,要引导学生得出那些结论等等,否则,“鸭子吃韭菜——直捋”,不会出好的效果。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感悟分享(全区)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感悟分享(全区)引言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经验。
1.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领域,而小学科学课程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我发现,通过提出问题、开展实验和观察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增强他们的动力和理解能力。
我经常利用实际例子和实地考察来教授科学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科学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3.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我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我结合教科书、图片、实物模型和电子资源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强调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非常重要。
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和项目,让他们学会合作、协调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结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未来的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教学的点滴收获三年级老师工作总结
科学教学的点滴收获三年级老师工作总结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实践以及与同事的交流,我逐渐发现了一些科学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本文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三个方面来分享我在科学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非常高,喜欢进行各种实验和观察。
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各种问题。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发现他们更喜欢进行实践操作,更愿意通过实际的操作来体验科学知识。
因此,我在课堂中增加了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并运用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科学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研究性学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各类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首先,我借助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动画视频,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科学类书籍和参观科学博物馆,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其次,我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科学教学研讨会和培训活动,更新教学理念,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在这三年的科学教学中,我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他们的科学知识得到了提升,对科学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加。
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我作为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教学杂谈
小学科学课教学杂谈一、引言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规律、事物变化和科学方法的学科,小学科学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探索精神。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课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设置小学科学课的内容应当覆盖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如生物、物理、化学等,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在内容设置上,我们可以以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通过实验或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探究和验证。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1.启发式教学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即通过提问、让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科学课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幻灯片、视频等教学工具,给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教学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实验探究实验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设计和验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合作意识。
4.定向观察定向观察是一种在班内、校内或者户外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观察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明确要求学生观察指定的现象或者事物,并根据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定向观察的方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四、学生培养方面的考虑1.学科知识的渗透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将学科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懂得如何应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
2.能力培养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科学课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合作能力等。
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谈
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科学教师必须在科学课上尽力给学生开放探究的时空。
这个时空主要指学生进行探究的具体地点和时间,但不局限于平时学习的教室和上课的40分钟。
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
以下是我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以抛砖之意,达提高《科学》教学之目的。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复杂但又密切合作的社会,我们的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一员,就得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上课时我根据学生个性及能力将他们分作多个小组,每组四至五人,每组指派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维持纪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研究,然后汇报集体学习的结果。
通过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已由当初的追求形式向注重追求思维活跃这一内在素质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让学生学会分工,并且在不同的实验分工中即能接受自己喜欢承担的工作,同时也能完成自己不乐意做的。
因为完成分工是合作成功的前提,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
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学生才有学习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例如,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
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
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
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
谈科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谈科学教学中的感悟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每每读到这里总令我心潮澎湃,因为科学教材在每一课里都安排有一定的探究任务,为教师顺利实行科学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我在科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归纳如下:一、充分利用科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自主探究活动的平台。
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教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文字与插图、图标、卡通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提出观察、试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使教材具有对话和交流的功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动学生学习,同时利于教师理解教材,有助于教学的实施。
科学教材在体现探究特点的同时,还强调了学生参与探究过程的自主性,这源于教材中活动设计体现出的自主性。
如“奇妙的镜子”、“种子发芽了”、“金属”、“生命的延续”等各年级各单元,都有典型的活动设计。
在教学“新生命的诞生”活动中,我不但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查阅、上网、向家长请教、调查等采用多种形式收集相关生物生殖方面的资料,还要求学生展开“和妈妈做一次谈话”(关于我是怎样出生的)、“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后代”(关于植物繁殖的)等实践活动,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增大了体验的“量”,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共设计了两个单元——“生命的延续”和“生物的进化”,学生亲自实行植物的无性繁殖、孵小鸡、调查人的出生问题等,这些活动对促动学生形成准确的生命观有着重大的、积极的影响作用。
尤为值得肯定的是:教科书在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图片清晰再现了不同种类的动物怎样生出后代,让生命得以延续,同时,让学生和妈妈做一次关于“出生”的谈话。
科学课教学的点滴收获
科学课教学的点滴收获娄庄中心学校寄宿部王燕科学课是少年儿童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启蒙学科。
怎样能有效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呢?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他们心中的一个个谜团需要教师去解决。
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才能踏踏实实地教育学生,才不至于想当然主观臆断地去解释自然现象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才能传授给学生真知。
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性,教师还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获取、掌握最新的科学信息,给学生一个圆满的说法。
其次,科学课堂教学要“实际”。
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向学生展示实物,出示直观教具。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由于农村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视野较狭窄,对许多自然界生物和一些科学现象不曾见到,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向学生展示或再现实物,加深第一感官印象。
再次,科学教学演示实验要“落实”.教师要认真做好实验操作。
一方面,要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认识自然规律。
同时,也通过实验操作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奋点,把注入式的教学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把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实验,促使学生各种感官的协调一致,不仅使学生的技能得到训练.强化了新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理解、记忆、创造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又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水的浮力时,让学生通过在水中压木块和用橡皮筋吊石块,认识到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在水中无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点滴体会(精选5篇)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点滴体会(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点滴体会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点滴体会定安县岭口中心学校韦春红小学科学课程标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以及新的教育理论的提出,如何遵循教学基本原则,保证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都要遵循的,并能与时俱进的大事。
不能把教育口号、理论、研究混为一谈,因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在这里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将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顺应小学新课程的标准,并达到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益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和认识。
一、在科学课堂上要有强烈的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有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有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
至于原来我们特别关注的知识,它只是用来整理的其中一个目标,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或主要目标。
如:科学三上年级的《我的大树》一课教学中不是追求学生对大树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而是引导学生如何确定观察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如何汇报交流等等。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的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法知道大树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大树……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自己观察的大树有了直接的认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形成了。
因此,在科学课堂上要有强烈的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意识,没有目标意识或目标偏失的课就是没有质量的课。
二、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当然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就要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具体的操作过程,并要重视教学设计在实施中的合理性,要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上好科学课的点滴体会
上好科学课的点滴体会《科学》课的“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成为这个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
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和学习别人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上《科学》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电化”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
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画面中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出示问题,为什么修路时每隔一段都要开一道裂缝?架线路为什么不要扯的太紧,在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课件通过不开裂缝路面与开裂路面的热胀冷缩情况及线路紧与距离合适对比动画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上好小学科学课方法点滴
上好小学科学课方法点滴上好小学科学课方法点滴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是我们科学老师值得探究的课题。
就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而言,变化大,可以说每年都在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还停留在原有的教学层面上,我们将违背教材的改编原则和意图,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达不到教学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新编教材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 科学课的教学从孩子们的身边事开始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未知、充满色彩的世界,科学课教他们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探究其源,足可培养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从容易的活动着手,让孩子知道科学探究不是尖端的事物,只要用心、留心、细心,就如此这般既简单又有趣。
教孩子做一个细心的人,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观察植物的一生;观察我们周围生活的小动物,观察土壤、空气、水;观察云、雾、雨、雪、霜、风;观察我们吃的食物,了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观察家中的电器,调查家中的材料,观看星空的变化,观察月相的变化;寻找身边混合物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树叶的变化,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去欣赏四季见到的花,去分析花的构造,研究花的颜色、花冠的形状,去闻一闻花香,想一想花的作用,去瞧一瞧植物的果实,看其颜色、大小、形状,有的还可尝一尝其滋味;桔子的酸甜,苹果的香脆,梨子的清润,西瓜的甘甜,草莓的酸溜溜等。
让孩子们去寻访小动物,在草地、在花坛、在树林、在庄稼田、孩子们找到了飞舞的蝴蝶、蜻蜓、蜜蜂,畅游的蝌蚪,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蜗牛孩子们去观察这些小生灵的样子,了解它们的习性,和它们一起玩耍,从中了解很多的知识,体验到了无限的乐趣,他们会更热爱这些小精灵。
教孩子们到花园里去采集植物,去郊外采集岩石,去旷野捕捉昆虫,回到教室,孩子们可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花的构造、细胞的构造,用一看二摸三刻四滴盐酸的方法观察鉴别岩石。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学点滴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学点滴学校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学点滴在学习中,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是学问意义的建够着和学问的终于拥有者,他们自然会对学问设定一种具有个人生命意义的价值取向,在学问意义的建构过程中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状态和生命活力。
同时,当前的教学越发关注同学的“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同学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把学问举行学习法的加工,转化为一种更易于同学学习、能够促进同学身心进展的学问——“学习形态的学问”。
一、鼓舞同学敢问首先自己应从教导观念上更新,实行更适合同学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同学来说有的内容同学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同学营造一种和睦的宽裕气氛,让同学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
使同学感到老师与同学平等相处,一起探究,讨论。
若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老师要先赋予乐观鼓舞,称赞他敢于提问的士气,而后再赋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风光地坐下。
第二,要消退同学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舞同学敢问,爱问。
老师要使同学熟悉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详细事例,教导同学学习科学家擅长思索探索的思维品质,使同学懂得“疑而能问,已知学问大半”、“思维自疑问和奇怪开头”的道理。
还要告知同学,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或某些同学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惟独在大家相互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干得到进展。
二、引导同学学会问同学不会提问,是由于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起始阶段,老师应注重通过示范提问,向同学展示发觉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同学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固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老师还应注重启发引导,让同学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引导同学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索和理解,又能培养同学的质疑能力。
《各种各样的根》,出示课题后,引导同学质疑。
小学科学课教学杂谈
小学科学课教学杂谈小学科学课教学杂谈科学课程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和教育过程中的挑战,这些问题均会影响到小学科学课的效果。
因此,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生学习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
一、课程内容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本质是将学生引导进入科学世界,开启他们的好奇之旅。
课程内容应该是与生活、与实际联系的,在教学中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主题进行,尽可能让学生得到亲身经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科学课的内容应该是科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如食品安全、医学知识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二、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科学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多角度和各种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和实验来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和化学的神奇之处,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同时,学生学习也需要有足够的商量时间,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堂内容。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核心和核心部分。
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小学科学课中,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课堂演示和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在实验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创新、启发生动的思考和创新相关领域的新思路。
同时,老师还可以选用激励和鼓励的方式来推进课堂教学过程,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老师可采取直观和切实的方式,如可爱的动物或植物物,并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应对挑战在科学学习方面,挑战是难以避免的。
研究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和难点,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理解障碍和学习阻碍。
浅谈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
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邗江区霍桥学校薛增国当科学课刚被纳入小学课程时,我就被学校安排任教科学课。
如何上好科学课,这一直是我们科学老师研究的问题,从开始的探究式教学,主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收获,到如今提出的有效教学,其实都是一个目的,让学生在科学课上有更多的收获。
如何提高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得到更多的锻炼,结合这几年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学科学。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强,这是我们可以用来激发他们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
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同时让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比如笔者在教学预测一课时,设置了一个情境,将一个鸡蛋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猜测一下,如果手松开后,桌子上鸡蛋的命运会如何?这时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跃跃欲试了,于是当我刚宣布举手发言时,好多学生喊着:“我说。
”“我说。
”兴趣高涨,有的说鸡蛋会滚,到桌子边的时候停下来;有的说鸡蛋会掉到地上,碎了;有的说鸡蛋不会滚动;还有的说鸡蛋会掉到地上但不会碎。
这时老师再来问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猜测,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我们有意无意的知道了预测的定义,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想象,综合能力,这时,老师再在课堂上请同学亲自上讲台来示范这个实验,验证咱们刚才谁预测的准确,这个学生可高兴了,其他的同学也都兴奋起来。
这样快乐的学习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发展了他们的多向思维能力,为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学生巩固和拓展已经学到的知识,充分享受科学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布置了课后作业,大家通过书报刊、Internet网等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预测应用的实例,或文字或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教学点滴谈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科学志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爱科学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农村小学如何上好科学课是何等的重要,现就我的教学经历谈下体会:
一、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开展科学调查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在《太阳与彩虹》教学中,组织儿童到不远的小河边,背对着阳光做“拨水”游戏,在愉快地玩耍中,使学生意外的发现了与彩虹类似的景象,于是因势利导,非常轻松地揭开了彩虹形成的奥秘。
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园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山坡上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科学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
二、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采用演示实验教会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三、充分利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我们可以应用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植物怎样传播种子》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应用动画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示了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式。
他们觉得既有兴趣,同时又理解掌握了知识。
现代化教学手段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采用不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课中
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
否则就会干扰甚至破坏认识过程。
如在《凸透镜》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收集事实、分析研究、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推广应用”的多种方法的组合,从而使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凸透镜距纸屏近,可以成缩小清晰的像,凸透镜距纸屏远,可以成放大模糊的像,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
五、自制教具学具,促进实验教学
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地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因此,每一种科学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
要实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具或仪器,而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只配备了部分仪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使相当一部分实验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科学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想尽千方百计,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开课率。
经过摸索,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
例如:我根据各册科学教材实验,把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制作出一个组合教具——多用科学教学实验箱。
此箱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缩大科学于箱内,形象直观地展示科学现象、效果明显等特点,成为科学教学用途最广的教具,也可当做学具使用。
它可以解决炉灶模拟实验、空气流动实验、风的形成实验、小孔成像实验、凸透镜聚光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眼球成像实验、近视眼形成实验、近视眼的矫正实验、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雷电成因等十几个实验。
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教具或学具,确保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小学要上好科学课,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