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晚晴》(描写夏天的古诗)
小学一年级关于夏天的古诗大全
小学一年级关于夏天的古诗大全【篇一】1、《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2、《夏夜叹》【唐】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3、《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4、《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5、《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篇二】1、《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2、《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篇三】1、《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句
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句1、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3、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4、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杜甫《夏夜叹》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6、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陈文述《夏日杂诗》7、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初夏即事》8、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江村》9、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10、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11、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1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13、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
——白居易《夏日》1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15、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1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7、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1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19、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21、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22、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23、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杜甫《绝句漫兴》24、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25、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戴叔伦《题稚川山秀》2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27、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28、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29、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古诗晚晴·深居俯夹城翻译赏析
古诗晚晴·深居俯夹城翻译赏析《晚晴·深居俯夹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前言】《晚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典型反映了作者桂幕初期的情绪心态。
【注释】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⑵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⑶并:更。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⑷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⑸越鸟:南方的鸟。
【翻译】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鉴赏】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Org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
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一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
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
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
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
李商隐《晚晴》原文译文及创作背景
李商隐《晚晴》原文译文及创作背景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
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
夕阳的余晖低透小窗,闪现一线光明。
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盈。
【注释】
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并:更。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南方的鸟。
【创作背景】
李商隐自公元838年(开成三年)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
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
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
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
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
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
• 1.读准字音 • 马嵬(wéi) 宵柝(tuò ) 锦瑟(sè) 惘(wǎnɡ)然 • • • • • • • • 2.解释词语 锦瑟:绘有花纹的瑟,文中是对瑟的美称。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沧海:大海。大海水深呈青苍色,故称。 可:难道,哪能。 追忆:回忆。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徒,空。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 ①咏令狐家青衣说;②咏瑟声适怨清和说;③ 悼念亡妻说:④自伤身世说;⑤自题诗集序说 等。这些说法中以“悼亡说”和“自伤说”最 有名,“悼亡说”前文中已涉及,故在此主要 谈一下“自伤说”。首先,我们不妨从总体上 来把握一下全诗的大意。首联“思华年”是一 篇总纲,“无端”这个虚词揭示了迷茫情感的 意绪总源,两句大意是:锦瑟啊,你为什么凭 空地有五十条弦呢?面对着弦弦柱柱弹奏的乐 声,我不禁追忆起自己的青春年华来。颔联用 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庄子梦中幻化成蝴蝶而人 蝶两茫;一个是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杜鹃啼血悲 鸣。春心,应该指政治上、身世上伤痛的感情 。
•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 善感和复杂意念,在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 ,透过一种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这种象征 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 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流苏那样 缤纷异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 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 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清词丽句,镶 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 术形式的发展有重大贡献。著有《玉谿生 诗》。
• 2.疑难探究 • (1) 如何理解《锦瑟》这首诗朦胧的主旨和丰富 的意蕴? • 对这首代表着李商隐最高成就的《锦瑟》诗历 来是众说纷纭,对其主旨说法不一。 • 本篇素称难解,歧说纷纭。苏东坡云:“此出 《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 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 。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 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 ‘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 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
晚晴全诗的意思
晚晴全诗的意思
晚晴全诗的意思: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词句注释
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⑵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⑶并:更。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⑷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⑸越鸟:南方的鸟。
创作背景:
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
宣宗继立,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
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
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
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晚晴 李商隐诗选_唐诗三百首
注释
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Hale Waihona Puke 迥:高远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南方的鸟
晚晴李商隐诗选_唐诗三百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描写夏天的诗句——《晚晴》
描写夏天的诗句——《晚晴》描写夏天的诗句——《晚晴》描写夏天的诗句——《晚晴》出自唐代诗人的《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赏析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
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
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只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
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
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
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
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
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
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
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
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
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
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
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弛张有致,不平板,不单调。
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处的楼阁)。
李商隐《晚晴》赏析
李商隐《晚晴》赏析《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诗名《晚晴》,就是傍晚雨后,天空又放晴。
据说李商隐这首诗写于桂林。
我们看些资料:“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给事中“郑亚”调职“桂林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
郑亚属于李党,赏识李商隐的才华,因而辟请李商隐入幕担任“观察支使”兼“掌书记”,以后又特意为李商隐奏加了“检校水部员外郎”的虚衔(从六品,李商隐原在朝廷任“秘书省正字”则是九品)。
李商隐非常感激郑亚的知遇之恩,他欣然应允,并与郑亚同赴桂林。
从大中元年二月至大中二年二月郑亚被贬为循州刺史而离开桂林,李商隐与郑亚相处一年。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此时是从六品了,算是升官了。
而且从京城中的“牛李党争”中脱出来,到桂林休养生息,此时他的心情应该是很不错的。
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春夏之交。
我们来看原诗:“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字词典故“深居”:幽居,不跟外界接触。
(《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深居以避辱。
”)“夹城”:两边筑有高墙的通道。
(《旧唐书玄宗纪上》:“遣范安及於长安广万花楼,筑夹城至芙蓉园。
”)“清”:即“清和”,清明和暖。
(南北朝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赏析李商隐说,我现在在桂林城一个幽深的地方居住,从这里可以俯瞰到外面的夹城。
春天刚刚过去,初夏还显得清明暖和。
事实,李商隐这首诗这么写,应该是在清明节期间了。
事实“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的天气物候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作为节日的“清明”是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清明时节,李商隐心情不错,所以注重的是这个季节雨后的清明和暖的风。
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
• 【答案】 (1)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 • (2)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 (3)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 (4)昨夜西风凋碧树 望尽天涯路 • (5)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 1 .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 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从宏观上把握这 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有感情 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 2 .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学 习诗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李商隐 的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 点。 • 3 .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深刻认识 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 国忧民的情怀。
• 本课设计两课时 • 第一课时(讲读《锦瑟》)
• 1.吃透文本 • 《锦瑟》的主旨: • 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千百年来莫衷一是, 这首诗全篇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 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 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 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对环境的压抑,又 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 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 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 2.疑难探究 • (1) 如何理解《锦瑟》这首诗朦胧的主旨和丰富 的意蕴? • 对这首代表着李商隐最高成就的《锦瑟》诗历 来是众说纷纭,对其主旨说法不一。 • 本篇素称难解,歧说纷纭。苏东坡云:“此出 《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 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 。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 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 ‘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 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
•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 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 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 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 与境偕,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 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 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高考浙江卷)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孟子》) (2) 庄 生 晓 梦 迷 蝴 蝶 , ________ 。 沧 海 月 明 珠 有 泪 , ________。(李商隐《锦瑟》) • (3) 覆 杯 水 于 坳 堂 之 上 , ________ ; 置 杯 焉 则 胶 , ________。(《庄子》) • (4)________ 。独上高楼,________。(晏殊《蝶恋花》) • (5) 众 芳 摇 落 独 暄 妍 , 占 尽 风 情 向 小 园 。 ________ , ________。 (林逋《山园小梅》)
小学三年级关于夏天的古诗摘抄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诗、五⾔诗和七⾔诗等。
四⾔是四个字⼀句,五⾔是五个字⼀句,七⾔是七个字⼀句。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关于夏天的古诗摘抄》,希望帮助到您。
【篇⼀】 1、《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间重晚晴。
并添⾼阁迥,微注⼩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2、《夏夜叹》【唐】杜甫 永⽇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亦飞扬。
物情⽆巨细,⾃适固其常。
念彼荷⼽⼠,穷年守边疆。
何由⼀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击刁⽃,喧声连万⽅。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3、《⼭亭夏⽇》【唐】⾼骈 绿树阴浓夏⽇长,楼台倒影⼊池塘。
⽔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院⾹。
4、《三衢道中》【宋】曾⼏ 梅⼦黄时⽇⽇睛,⼩溪泛尽却⼭⾏。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5、《初夏睡起》【宋】杨万⾥ 梅⼦流酸溅齿⽛,芭蕉分绿上窗纱。
⽇长睡起⽆情思,闲看⼉童捉柳花。
【篇⼆】 1、《夏⽇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凉。
愿借⽼僧双⽩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2、《夏⽇游晖上⼈房》【唐】陈⼦昂 ⼭⽔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疑⽩楼赏,地似⽵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空今已寂,乘⽉弄澄泉。
3、《西江⽉夜⾏黄沙道中》【宋】⾟弃疾 明⽉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说丰年,听取蛙声⼀⽚。
七⼋个星天外,两三点⾬⼭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宋】杨万⾥ 毕竟西湖六⽉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5、《观刈麦》【唐】⽩居易 ⽥家少闲⽉,五⽉⼈倍忙。
夜来南风起,⼩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去,丁壮在南冈。
⾜蒸暑⼟⽓,背灼炎天光。
⼒尽不知热,但惜夏⽇长。
李商隐《晚晴》赏析
李商隐《晚晴》赏析李商隐《晚晴》赏析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赏】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
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
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一体化了——初夏凭高览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
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
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
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
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
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
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
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
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
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
李商隐唯美诗《晚晴》如何赏析?
李商隐唯美诗《晚晴》如何赏析?李商隐的《晚晴》,是一首精美的小诗,诗中写出了雨后晚晴那种明净清新的独特美感,其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千古佳句。
全诗如下: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这首诗写于李商隐在桂林当幕僚的时期,李商隐本来深陷牛李党争,一直受到忌恨与排挤,但他跟随郑亚到桂林后,郑亚对他比较信任,让他在冷漠的官场中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夹城是指城门外的曲城。
诗人深居桂林城中,俯看城门外的曲城,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但初夏让人感觉犹为清朗。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幽草受到雨水的润泽,在夕阳下散发着光泽,让人感到上天对幽草的怜爱。
人间的晚晴,虽然美好而短暂,但更让人分外珍重。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登上更高的楼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微弱而柔和的斜晖,穿过小窗,分外明朗。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越鸟的窝巢已被夕阳晒干,它们体态轻盈,归飞回巢。
李商隐的这首诗,抓住初夏雨后晚晴那种明净清新的感觉,传达出对人生万物特有的温情。
首联起义不凡,一般诗词,深居往往传达出孤寂的心情,春去则传达年华逝去的忧伤,但诗人深居而登览全城,春虽去,但初夏却给人一种清朗的感觉,奠定了全诗温暖柔情的情感基调。
幽草孤寂,晚晴短暂,但诗人却没有这种感觉。
他看到的是晚晴的阳光照在幽草雨露上的光泽;他看到的是,从小窗里射见的阳光,清明温暖;他看到的是,晚晴的阳光晒干越鸟的巢穴,晒干越鸟翅膀上的雨水,鸟儿轻盈地飞回巢里。
这美好的时刻让人对世间万物充满了怜爱,让人感到分外珍重。
这首《晚晴》,无意言志,无意抒情,却通过对雨后晚晴这一美妙时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万物的脉脉温情,实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晚晴·深居俯夹城》原文及翻译
《晚晴·深居俯夹城》原文及翻译《晚晴·深居俯夹城》原文及翻译《晚晴·深居俯夹城》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前言】《晚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典型反映了作者桂幕初期的情绪心态。
【注释】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⑵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⑶并:更。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⑷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⑸越鸟:南方的鸟。
【翻译】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鉴赏】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
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一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
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
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
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
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晚晴·深居俯夹城》原文及翻译
《晚晴·深居俯夹城》原文及翻译《晚晴·深居俯夹城》原文及翻译《晚晴·深居俯夹城》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前言】《晚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典型反映了作者桂幕初期的情绪心态。
【注释】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⑵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⑶并:更。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⑷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⑸越鸟:南方的鸟。
【翻译】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鉴赏】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
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一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
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
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
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
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李商隐的《晚晴》,清新幽雅,张驰有度,千古名句,就藏在其中
李商隐的《晚晴》,清新幽雅,张驰有度,千古名句,就藏在其中李商隐留下了太多名篇佳作,他的诗自成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也奠定了他在晚唐的地位,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和杜牧并称“小李杜”,和温庭筠并称“温李”。
李商隐所处的年代,已非盛唐时期的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而是社会动荡,朝廷腐败,矛盾一触即发的时代。
一个出生在小官宦之家,父亲又早逝的家庭,可想生活又多艰辛。
但李商隐却是一上进好青年,虽家境贫困,但从没有丧失志向,16岁,他的文章就得到了白居易的夸赞,即使科考屡遇不顺,踏入官场也连遭排挤,都没有让他消极的对生活失去信念。
公元838年他入赘节度使王茂元成其婿,娶王氏为妻,本是个人婚姻之事,但却被无端的搅入两党的混战之中,并被嫉恨和排挤,他选择离开长安,也离开令他厌烦的争斗,这个时期他作了一首《晚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作。
晚晴唐代: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晚晴》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雨后天晴,空气清新,万物明净的自然景色,诗人感受着大自然这蓬勃盎然,生生不息的朝气,更是神清气爽,达观而愉悦,显现作者此时虽被排挤依然乐观的积极心态。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首联诗人写道,深居简出的日子,清幽而宁静,俯瞰城门外面的曲城,视野开阔,春天已经走远了,正值清朗明净的夏天。
诗人在这个安静祥和的所在,怡然自得,安闲的在高处俯瞰城外,想必是曾经令他烦恼的事情暂时被搁置一边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这两句诗人说道,老天爷也怜悯生在幽静之处,默默生长的小草,他们柔弱的躯干,是无力承受狂风暴雨的击打的,人间也是一样的,人们更是珍惜夕阳西下雨过之后的晴天,这时的晴天很快就会面临黑暗,因而更是弥足珍贵。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这两句是流传千年的名句,为人津津乐道,并不仅仅是因为对仗的精美,情境的绝妙,而是其深刻的内涵,以及悠远的意蕴。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
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五言律诗
原文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摘要
《晚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反映了作者桂幕初期的情绪心态。
“晚睛”虽然短暂,但是诗人十分珍惜,从中可以窥见作者此时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才会有“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的振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
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南方的鸟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赏析
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
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
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只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
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
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
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
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
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
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
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
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
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
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
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
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弛张有致,不平板,不单调。
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处的楼阁)。
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下句从正面写,角度由外及内。
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
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
尽管如此,这一脉斜晖还是给人带来喜悦和安慰。
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
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
“巢乾”、“体轻”切“晴”,“归飞”切“晚”。
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
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
如果说“幽草”是诗人“沦贱艰虞”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这里要交代一下作者入桂幕前后的一些情况。
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
宣宗继立,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
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
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
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乾巢之感。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
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