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解片段阅读题要用新方法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解片段阅读题要用新方法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人参加,竞争程度百里挑一,因此很多考生早早就启动了国考的备考工作。
国家公务员招考科目主要为《行政能力测验》、《申论》,青海中公教育整理国家公务员学习指导精华文章,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 >>> 在线咨询。
通过对历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的观察不难发现,片段阅读是重点题型之一,近几年题量很稳定,每年都是10道题。
其中并列结构、解说结构、顺承结构的文段历年必考,这使得掌握解题方法和基本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做这类结构题目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归纳各分句的共同属性,从而提炼出若干分句所共同围绕的话题。
下面青海中公教育专家通过两道真题来具体说明如何巧妙地找到解题关键点。
【例1】虽然处于不同的地域,属于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风貌,但人们对主食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对主食的深厚感情是同样的。
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这段话的主题是:A主食与地域性B主食与民族性C主食与多样性D主食与时代性【中公解析】答案选C。
文段为并列结构,第一句介绍不同地域、民族对主食的共同追求,第二句介绍主食世界丰富多彩。
由“处于不同的地域,属于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风貌”以及“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等词句可知,文段强调主食的多样性。
因此,选C。
【例2】苏州曾经是经济兴盛、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
明末清初以后,苏州士绅除少数人发生身份和观念转化外,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
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浸润展延,严重影响一般民众,正因如此,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
清末及民国初期,苏州人很少愿意将资本投入到现代实业中,以至于苏州钱庄吸收的存款在当地难以消纳,不得不转向外埠寻求出路。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类比推理题如何提高正确率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类比推理题如何提高正确率第一,增加据以类比的相同属性的数量,前提列举的类比属性越多,其可靠性越大。
在思维实践中,由于客观事物的暴露程度不同,或由于人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不同,对某些事物的属性是否为本质属性,一时难以确认,提醒大家,这时只要我们注意增加类比对象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或然性就越小,可靠性就越高。
因为同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总是比非同类对象多,而且两个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就意味着他们的类别越接近,这样,待推的属性就有极大可能为比对象所共有。
所以,增加类比对象相同属性的数量,是提高答题可靠性的重要方面。
第二,尽量采取类比对象的本质属性或者接近本质属性的属性进行类比。
类推的客观基础是事物间的相似性,而事物的相似性可以表现为本质属性上的相似,也可以表现为非本质属性的相似。
本质属性因其为事物内部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它在客观上对其他属性的制约性最大。
换言之,事物内在属性对其外推属性的制约性最大。
因此,据之进行类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结论的可靠性,至少要采取按最近本质属性的属性进行类比,尽量使事物在本质上趋于一致。
想要熟练掌握做题技巧,离不开方法的学习和大量的习题练习,希望本文能给各位考生新的启示,争取更好成绩!。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汇总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三步法解真假话问题【字体:大中小】掌握必要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公务员考试中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针对逻辑判断中的真假话问题,提供一些技巧指导,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真假话的解法可以分为三步,一是找矛盾,二是绕开矛盾判断其他句子的真假,三是根据我们已经判断出真假的句子解题。
【例题1】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乙说:“丁不是团员。
”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已知四人当中有一人说假话,那么由此可知: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B.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C.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解析】选择A.第一步找矛盾,我们发现甲说的话和丙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关系,由此可知,甲和丙两个人说的话肯定是一真一假,说假话的不是甲就是丙;第二步绕,那么乙和丁说的一定是真话,所以乙和丁都不是团员,;第三步解开,由此可得出甲说的是假话,该题选择A.【例题2】甲、乙、丙、丁四人去商店,每人买了一台计算机,并对计算机的质量作如下的预测:甲:我看,我们四人买的电脑都是合格产品。
乙:靠不住,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很多。
我看,我们四人买的电脑肯定有不合格产品。
丙:丁买的电脑肯定合格。
丁:要是我买的电脑合格,那么你们买的电脑不会有不合格的。
他们找人对每台电脑作了测试,结果表明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是错误的。
以下所列与四人的预测符合的是:A.甲、乙、丙、丁的计算机都合格B.乙的电脑合格,其他人的电脑都不合格。
C.丁的电脑合格,其他人的电脑都不合格。
D.甲的电脑合格,其他人的电脑都不合格。
【解析】选择A.第一步找矛盾,我们发现甲和乙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关系,由此可知,甲和乙两个人说的话肯定是一真一假,说假话的不是甲就是乙;第二步绕,那么丙和丁说的一定是真话,所以丁的电脑合格;第三步解开,大家买的电脑都合格,该题选择A.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代入排除法速解技巧运用掌握必要的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公务员考试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提高准确率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提高准确率通过最新贵州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贵州中公教育整理了贵州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2017年国考)预计将于2016年10月中旬启动。
很多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反映很多题目难度不大,但是稍不注意,明明可以十拿九稳的题就会马失前蹄。
所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除了要配合教材复习备考外,还都需要足够的题目训练,通过反复试错来强化对自己经常错的考点的认知,最终实现高准确率。
下面我们以一道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为例,来介绍一下为什么需要通过试题训练来强化对自己经常错的考点的认知,从而实现低错误率。
【例题】相邻效应指的是个体或者组织的付出和其应该获得的利益之间存在不一致,但由此形成的费用差别和收益差别在社会上却没有相应的弥补来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涉及相邻效应的是()A.某厂训练的熟练工跳槽到其他厂家工作B.工厂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允许范围内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有影响C.甲厂生产的品牌电脑非常畅销,乙厂也盗用该品牌进行销售D.邻居甲家养护良好的草坪花木常常使得习惯早起的乙神清气爽【考生版错误解析】很多考生做错了这道题,他们的答案和解析是这样的:选B。
定义中的要点有:(1)付出和其应该获得的利益之间存在不一致;(2)费用差别和收益差别没有相应的弥补来源。
A项,“训练的熟练工跳槽”对于原厂来说是付出和获利间的不一致且无弥补来源,符合定义要点。
B项,不存在工厂的付出和获利间的关系,不符合定义要点,当选。
C项,乙厂盗用甲厂的品牌进行生产销售,而甲厂并没有得到乙厂的补偿。
对于甲厂来说,存在付出和获利间不一致的情形,符合定义要点。
D项,乙因甲家的草木神清气爽,对于甲家来说则是付出和获利间的不一致且无弥补来源,符合定义要点。
2017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
2017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考生们都知道,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
山西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公务员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1. 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 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 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 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 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 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选词填空:1. 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 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 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 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 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1. 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 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 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 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 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 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逻辑推理:1. 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 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 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2017国考行测考场作答顺序有讲究
2017国考行测考场作答顺序有讲究
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呈现出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紧等特点,因此速度和准确率成为了行测的两条生命线,应该用最少的时间快速做完更多的题目。
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安排做题顺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考生们必须掌握的技巧。
同时一个考生做题顺序的安排也反映了他对行政职业能力的认知程度,也决定了他是否能在这项测验中取得高分。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下面谈到的原则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
一、掌握命题规律,分析自身优势
行测试题的命制已经趋于稳定,主要包含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逻辑判断和资料分析五大部分,从题目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文字、图形、数字和表格四种基本形式。
常识判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数量关系主要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逻辑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行测的每一部分都有具体的题型,各种题型也反映了人类对不同事物的不同认识能力,而每个人的智力模式、知识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导致答题时风格迥异。
有的考生对数字特别敏感,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强,有的知识贮备比较丰富,还有的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天赋。
在没有进行系统复习之前,试题难易是有个体差异的,这种个体差异产生了个体不同的答题顺序安排。
你属于哪一类考生?你擅长的是哪部分?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充分了解行测考情,勤加练习真题,分析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做题顺序。
2017国考行测技巧(一)
2017国考行测技巧(一)中公国企招聘网为您提供招聘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等,2017国考行测技巧(一)已经发布,中公国企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详情如下:几何问题中经常会遇到求长度、面积、体积的题目,如果图形规则,可以直接套用公式,但若图形不规则,或者虽然规则但是不能直接套用公式的话,此时需要用到割补平移的方式将图形转换成我们知道的形式,进而求解题目。
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通过例题讲解帮助考试发散思维,培养利用割补平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1】: 如右图所示,△ABC中DE∥BC,且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
已知AB=25.4cm,BC=24.5cm,AC=20cm。
问△ADE的周长是多少?A.45.4cmB.45.1cmC.44.8cmD.44.5cm【参考答案】:A。
【中公解析】:平移法。
已知DE与BC平行,所以∠DOB=∠OBC,∠EOC=∠OCB。
又因为BO和CO 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所以∠DBO=∠OBC=∠DOB,∠ECO=∠OCB=∠EOC。
因此,△DBO与△EOC均为等腰三角形,BD=DO,OE=EC,△ADE的周长就等于AD+DE+AE=AD+DO+AE+EO=AD+DB+AE+EC=AB+AC=25.4+20=45.4cm。
【小结】:此题要求规则图形的周长,但是没法套用公式直接求解,利用角平分线等性质将所求的线段长度进行替换,转化为已知线段的长度进而求解。
【例题2】: 在下图中,大圆的半径是8,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A.120B.128C.136D.144【参考答案】:B。
【中公解析】:割补法。
阴影部分可拼成一个对角线长为16的正方形。
如图,故面积是16×16÷2=128。
【小结】:此题要求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利用割补法,将其转化为规则几何图形的面积,这样能够大大节省解题的步骤。
更多国企招聘,关注国企招聘网。
三大技巧巧妙应对2017国考行测常识题
三大技巧巧妙应对2017国考行测常识题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中总会出现一些偏难难题,但如若轻易丢掉常识题目分数又大为可惜。
所以,小伙伴们要敢于认识国考各种难题。
回顾近几年国考,每年总会涌现出几道与众不同、不走寻常路的题目,虽然看着样式新颖,但“换汤不换药”,总归还是那些常识考点,只是侧重于综合程度越来越高,才会让小伙伴们慌了神,大呼蒙圈。
下面中公教育带领略一下国考常识奇葩题的庐山真面目,为备战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做好准备。
一、混搭成为时尚——【应对技巧:从熟悉选项下手排除】近年,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频刮起混搭风,这在2016年国考的常识部分也有所体现。
知识混搭使得各学科知识交错混杂,不仅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知识掌握的宽度与广度。
下面这三道题就体现了混搭的妙用。
1.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军事∶白起、李靖B.经济∶桑弘羊、郦道元C.天文∶张衡、郭守敬D.艺术∶吴道子、顾恺之【答案】B。
中公解析:分析各选项,并寻找熟悉选项。
A项,白起不认识,李靖认识,“托塔天王”,是天庭将军(其实是隋末唐初的将领),与军事有关,50%正确。
再看B 项,桑弘羊不认识,郦道元耳熟啊,历史课上学过,写过一本书《水经注》,好像是关于地理的,跟经济无关。
暂定答案为B项。
C项,张衡、郭守敬都熟悉,跟天文都有关系,排除C项。
D项,吴道子、顾恺之都认识,都是画家,跟艺术有关,排除D项。
综合上述判断,A、B两项均有一人不确定,但B项中的郦道元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跟经济无关的,因此,大胆地猜测B项是正确答案。
2.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答案】A。
中公解析:这对于非经济专业或者不了解经济学的同志们来说,最熟知的就是B项的“完全垄断”,先看熟知的B项,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明显对应正确,排除B项。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类题目复习技巧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类题目复习技巧通过最新贵州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贵州中公教育整理了贵州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行测语言类题目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分值也很大,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言语类题目的复习技巧,供大家参考。
1、海量做题,总结知识点复习言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但是我们距离考试越来越近,时间没有那么充裕,那么大家可以借助一些辅导的书籍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提炼知识点,接下来再进行练习。
2、应用知识点,内化知识点备考言语的过程中,内化知识点是最难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是需要大家对知识点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大量练习题目。
真正把技巧和方法吃到肚子里。
3、成套做题目,查漏补缺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后,大家可以做成套的行测试卷。
这里面必须要强调的是,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进行批改,找到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这样才能全面了解自己。
4、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从现在开始,放弃那些“要花多久时间复习”、“复习难不难”等等没有实际意义的想法,根据自己的时间多少,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制定一个独一无二的复习计划,严格按照复习计划踏踏实实的走好复习的每一步。
5、改掉拖延坏习惯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拖延是复习中最大的敌人,很多考生给自己定了复习计划,但是因为拖延,复习计划完全打乱最后不了了之。
想要在选调生考试中打败对手,考生们从现在开始要改掉拖延的坏习惯,时刻督促自己按照复习计划一步一步的吃透知识点。
6、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态不管是在复习中,还是在笔试考试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国考行测答题技巧
1、熟悉考试大纲:国考行测的考试大纲是公务员行测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当仔细阅读并牢记。
2、多做题目:通过多做题目来巩固所学内容,及时掌握新出题思路。
3、正确理解题意:在作答前一定要仔细阅读题干,弄清问题的真正意思。
4、注重选择方法: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方法来选出正确的选项。
如列举法、对立法、归类法或者数学公式来帮助你快速得出正确的选择。
5、避免过度依赖工具书: 国考行测中最好不要使用工具书, 因为很多问题只能依赖于你对大量常识和原理的理解, 这些都是无法由工具书代劳的.。
2017年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
2017年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对广大备考的考生来说,最关心的是考些什么,在行测中,每一年的考查题型和考点都是相似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逻辑判断部分每年都会涉及到必然性和可能性推理。
以下是整理的2017年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二难推理,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有一类考题,我们称之为“二难推理”,在往年考试中已经多次涉及,并且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生活中的感受略有不同,类似于一种诡辩的哲学思想,因此,对于正在备战省考的各位考生而言掌握的一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二难推理通常是有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命题作为前提而构成的推理。
其结论可以是直言判断,也可以是选言判断。
它常常会使推理的人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故而得名。
二难推理其实质就是结合着选言命题考查的复杂型假言命题,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大家熟练掌握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就可以解决这一类型的所有题目。
二难推理的常考形式主要分为三类:构成式、破坏式和特殊式。
(一)构成式所谓构成式其实就是一种假言命题的正向推导过程,一般来说包括两种形式:①如果A,那么B;如果C,那么B;A或C;所以,B②如果A,那么B;如果C,那么D;A或C;所以,B或D(二)破坏式破坏式是利用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得出否定前件”这一推理规则变相进行的推理,通常也包括两种形式:①如果A,那么B;如果A,那么C;非B或非C;所以,非A②如果A,那么B;如果C,那么D;非B或非D;所以,非A或非C(三)特殊式特殊式把二难推理缩小到两个概念的范围,这一点利用假言命题的“连锁推理”规则可以把复杂的推理形式简单化,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
①如果A,那么B;如果A,那么非B;所以,非A②如果A,那么B;如果非A,那么B;所以,B以上几乎涵盖了行测考试中二难推理所有考查的形式,以下通过几道真题示例的讲解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这一类型题目的推理规则和解题方法。
例1.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能有效率地运作经济,就一定能创造财富而变得富有;而这样的一个国家要想保持政治稳定,它所创造的财富必须得到公正的分配;财富的公正分配将结束经济风险;但是,风险的存在正是经济有效率运作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2017国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可能性推理如何快速对比选项
2017国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可能性推理如何快速对比选项在行测考试中题型中,可能性推理是考试的重点,而其中加强削弱题又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但是广大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由于不清楚选项筛选原则而导致做题效率低下,错误率高。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考生分析一下行测考试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如何快速对比选项。
可能性推理加强削弱题型对比选项有三大原则:1. 从近原则:选项话题与题干话题越近力度越强。
2. 从全原则:哪个选项论述角度最全面哪个选项力度最强。
3. 从强原则:哪个选项语气越强,哪个选项后果越严重,影响越大哪个选项力度越强。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通过3道例题为考生分析三种原则的应用方法:【例1】在人们的印象中,生物燃料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而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颠覆了人们的这一传统印象。
研究人员发现,生物燃料可能因其未完全燃烧而转化为乙醛,进而污染空气,这种污染会导致M国每年有1400人早亡。
因此,有M国医疗机构人员认为现阶段应该暂缓推广生物燃料,限制其使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会对医疗机构人员的观点提出最有力的质疑。
A.现阶段M国科学家已研制出使生物燃料充分燃烧的新技术。
B.目前M国正在使用的其他燃料的污染每年会导致超过3000人早亡。
C.石油等传统燃料已经得到技术改善,由燃烧所带来的污染大幅降低。
D.科学家预计,随着研究工作的推进,5年后新型生物燃料将不会再产生乙醛。
【中公解析】答案:A。
这道题目是典型的削弱型题,题干由“生物燃料可能因其未完全燃烧而转化为乙醛,进而污染空气,这种污染会导致M国每年有1400人早亡。
”推出结论“现阶段应该暂缓推广生物燃料,限制其使用。
”对比选项D项说5年后会消除影响正式印证需要暂缓使用的结论,排除。
C项里说石油得到改善但是污染降低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排除。
AB选项都是能够削弱的选项,对比可知B项是说其他燃料伤害更大所以不得已只能用该生物燃料,而A项指出题干中的担心其实已经被解决了,生物燃料已经没有任何危害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提分三步曲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提分三步曲竞争压力巨大,考生们需要在短短的一天内较出高下,胜出者需要的是运气,更是实力。
在行测考试这个环节,很多考生都知道“把握时间”尤为重要,这是提高行测能力的一个重要装备。
在过程中,中公教育专家建议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复习:历年真题永远是所有考生备考的“宝藏”,在备考过程中,真题具有极高的研究与参考价值。
在网上搜索一套完整的中公版历年真题是很有必要的,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说明一下,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省级录用考试与考试行测体系基本一致,历届省考基本上都是以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为模板,包括其他小型公职类考试,考试题型、考试形式、考察要素基本是参照国家公务员考试来定,因此,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本省公务员考试真题可以参考外,其他省考题目及国考题目也是可以借鉴的。
通过对真题的研究,了解行测考试的题型题量、考点分布等基础性信息,这对我们备考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当然,选用一套高质量的真题解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行测考试要求我们对考试中涉及到的大多数题型有所理解和把握。
在每一种题型中必然存在一些非常简单的考点,比如最复杂的判断推理问题,其实里面很多知识点如:假言命题、可能性推理等知识看似非常难做,但是只要记住它的公式与技巧直接运用反而是最能得分的题目;可能性推理中削弱、加强型的题型的选项看似十分纠结,但是把握好的方法与选项描述的强弱技巧,是完全可以排除掉纠结选项的。
在这里,专家建议大家在研究完真题之后,针对自己的弱势短板题型进行专项突破,可以找到相关的课程或者教材进行学习。
当然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就是如何利用教材,其实教材的很多思想和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看教材要适度,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只有不懂的时候再去看相关的教材。
行测备考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战模拟,很多考生行测失利的原因都是同一个:就是没有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时间的把控,很多人答题卡只填了一半最好郁闷地离场了。
2017国考行测技巧:十字交叉原理在数量关系中的运用
2017国考行测技巧:十字交叉原理在数量关系中的运用十字交叉法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应用于数学运算和资料分析两大题型当中,解决混合平均的问题,被广大考生称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六大技巧之一。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想要详细了解这种方法,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平均问题及混合平均问题,其次了解十字交叉法的本质及表达形式,最后把方法熟记于心,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一、平均量、平均问题及混合平均问题所谓平均量是指单位内的量,如平均数=总数÷人数,表示1个人的得分;亩产量=总产量÷种植面积,表示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利润率=利润÷成本,表示单位成本获得的利润;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表示单位基期值的增长量……泛泛而言,凡是能表示成A÷B的概念都可以称作平均问题,而由两个或三个平均量混合得到总的平均量就叫做混合平均问题例如:一个班级中有8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50人,一次数学考试,男生的平均分为88分,女生的平均分为72分,求这个班级的总平均分为多少?此题总平均分由男女平均分两部分混合得到,属于混合平均问题。
二、十字交叉法的本质要想掌握十字交叉法的本质还需要从它的由来说起。
十字交叉法是方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为了计算方便,由方程演变而来。
然以上述例题为例,假设全班的总平均分为x,则等式30×88+50×72=(30+50)×x成立,整理得到关键等式:30×(88-x)=50×(x-72),此等式的含义是:男生比平均分多的总量等于女生比平均分少的总量,使之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为了方便起见,写成了如下的形式:三、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形式十字交叉法是方程的一种表达形式,包含部分平均量、混合平均量、交叉作差项、部分平均量分母的最简比四大关键要素。
部分平均量混合平均量交叉作差项部分平均量分母的最简比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考生首先观察题目中是否是平均问题的混合,部分平均量、混合平均量、交叉作差项如何表示,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到部分平均量的分母,使交叉作差项等于部分平均量的分母之比。
2017年国考行测备考解答细节题的方法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2017年国考行测备考解答细节题的方法在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片段阅读中的细节题占比并不大,但是考生也不容忽视。
想要拿高分,顺利通过考试,各种题型都值得考生去把握解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积少成多,实现真正的突破,在笔试过程中才能应对自如。
下面我们就谈谈解答细节题的方法:1、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细节题的提问方式“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以下说法不合(合)文意的是”等。
2.解答细节题的方法(1)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2)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3)将正确的选项带入文段进行验证,确定是否有误。
3.细节题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1)“混”即混淆。
命题人常通过混淆谈论对象、时态、数量、范围、可能性与必然性等来设置错误选项。
(2)“反”指选项与原文意思相反。
命题人在设置错误选项时,有时故意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不需要说成必需,把必需说成可有可无。
这一类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词语有:必、必需、必须、没、没有、不、不必、不用、不曾、不可、是、不是。
(3)“无”即无中生有。
它主要是指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
表现在细节理解型题目中,”无中生有“主要是指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
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4)“误”指选项存在逻辑错误或推断错误。
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错误选项的常见方法。
我们在备考中不能忽视看起来比较简单的题目,而是应系统的复习整个知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原则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原则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试卷主要有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大模块组成,考生若想在120分钟里高效答题,取得高分,面对不同的模块就要遵循不同的答题原则。
一、不耗时原则对于分秒必争的行测考试来说,不耗时原则至关重要,考生在笔试时千万不要在一道题上耗费过多时间,遇到不会的就要立即放弃。
但这里讲的不耗时原则主要指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
近来,此模块题目选材越来越趋向于丰富化、专业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生活等各个方面,题目长度也越来越长,因此,考生在答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时一定要快速击破,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解题,争取在阅读题目上不花费太多时间。
二、不抛弃原则不抛弃原则主要针对的是数量关系模块。
就整套行测试卷而言,五大模块中最让人畏惧的估计就是数量关系了。
很多考生在平时复习的时候根本不复习数量模块,觉得数量太难了,短时间内复习很难提分,笔试的时候还不如全部猜答案,说不定猜的比自己算的正确率还高。
国考笔试一分之差考试排名就会相差甚远。
因此,任何一个模块考生都不要轻言放弃。
要正视数量关系这块“硬骨头”,不抛弃,不放弃。
三、不纠结原则不纠结原则主要针对的是常识模块与逻辑判断模块。
不少考生在做题时会在两个选项之间徘徊,觉得这个也对,那个也对。
首先常识模块比较庞杂,复习投入与收获也往往不成正比,建议考生用碎片时间进行一些积累就可以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常识的考点大部分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多答案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再多思考也是无用的,因此在做常识的时候一定不要犹豫纠结,果断下笔吧。
其次,判断推理模块,这一模块分为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四部分。
逻辑判断,切忌代入自己的主观判断,要就题论题,直接推出,不能过于纠结;图形推理是对考生观察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的综合考查,出题形式变化较多,遇到毫无思路的题目也不能过于纠结,直接猜一个吧;类比推理,只要精准的分析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答案就会迎刃而解;定义判断,注意题干信息和选项信息之间的关键词的匹配性,根据关键词快速选出最佳答案。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2017 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各大题型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类型题,入门简单,过程粗暴,争分夺秒结果必然炫耀。
考生们没有理由不去奋力为之一搏,去操控胜利的天平。
那么,如何临阵“磨枪”呢?国家在此进行指点:
入门简单:资料分析考察的概念极少,主要有增长、百分点、比重、倍数、平均量等等,马上就能数出来,而解题方法则包含尾数法、首数法、特征数字法、有效数字等技巧。
过程粗暴: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后,接下来要做得就是:每天至少练习4 篇材料。
一直练到一看到题目就能想到解决方法。
这也是大家目前要去练就的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做到:
1、在列式过程中把重要的15 个公式以最简形式深深烙入脑海,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考场上有幸把125 道题完整看一遍。
2、在阅读材料过程中:特别是文字型的材料,一定要先粗略看一遍全文,同时把每一段做一个总结。
每一段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包括哪些时间点、段。
图形型材料一定要看清楚数据所代表的含义。
3、在计算方法选择上:把每个方法对应的列式形式一一对应,不要贪多。
比如A/B,用首数法,就不要再想什么特征数字法、错位加减法、试代法等等;其次,在选择方法之前一定要先看选项的设置。
资料分析的难易程度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选项的设置。
下面大家可看一道真题以探究竟:
这道题的式子是:
只观察选项很难有速解的捷径,对于这样的题目就需要按部就班地就去计算了。
争分夺秒:掌握了技巧之后,就要掐着时间点做题,不断提升速。
国考行测答题方法总结
国考行测答题方法总结
国考行测是考核公务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答题方法可以提高答题效
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国考行测答题方法的总结:
1. 仔细审题:在答题之前,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特别注意
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以确保对题目的理解准确,避免因误解题意而出错。
2. 对选项进行排除法:如果对题目答案不确定,可以通过排除法缩小选项范围。
一般来说,选项中含有绝对化或极端化的词语往往是错误选项,而选项中含有相对化或中性的词语往往是正确选项。
3. 运用常识和推理能力:在解答题目时,运用自己的常识和推理能力来分析和
判断。
通过对题目背景和情境的理解,以及对各个选项的合理性进行推理,可以辅助答题。
4. 注意时间分配:国考行测的时间通常较为紧张,因此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如果某个题目卡壳,可以先跳过,争取在其他题目上争取更多时间,确保完成更多易答题目。
5. 制定答题策略:在做题之前,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制定答题策略。
比如,可以先解答自己擅长的题型,以增加答题信心和效率。
6. 多做模拟题:通过多做模拟题,可以熟悉国考行测的题型和考点。
做模拟题
可以帮助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并找出自己在不同类型题目上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策略。
以上是国考行测答题方法的总结,希望对备考的人们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整除法运用在哪些题型数学运算是公考行测的必考题型,也是绝大部分考生所畏惧的,但困难和机遇并存,这要求考生备考着重以速解思想为导向来复习数学运算,首当其冲的就是整除思想。
发现题干特点,快速观察选项,在考试时才能快速准确解出,取得相应分数。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通过以下讲解,帮助考生增强应用整除思想秒杀解题的能力和对公考数学的信心。
从概念看,整数a除以大于0的整数b,商为整数,无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说b能整除a)。
整除思想最基础的运用在于,当题干给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3:4,我们不仅要立刻反应男生是3的倍数、女生为4的倍数,还有:全班人数为7的倍数。
总结起来,整除思想有如下应用环境:
1.文字描述整除:明显整除字眼、出现“每”“平均”“倍数”;
2.数据体现整除:出现分数、百分数、比例、小数等;
3.计算中用整除:列式后,如果式子难解就用整除化简计算过程;
4.形如M=A×B,那么M应为A或者B的的倍数。
以下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举例说明:
例1:某单位组织参加学习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分组讨论,如果每组分配7名党员和3名积极分子,则还剩下4名党员未安排;如果每组分配5名党员和2名积极分子,则还剩下2名党员未安排。
问参加学习的党员比入党积极分子多多少人?
A.16
B.20
C.24
D.28
【中公解析】
第一种:方程法。
设题干两种情形共分成了x组、y组,列方程组7x+4=5y+2;3x=2y,解得x=4,y=6。
那么党员有32名,入党积极分子有12名,故选B。
第二种:整除判断,题干中出现“每”这个字眼,由每组分配7名党员和3名积极分子得,小组数为整数,一组中党员比入党积极分子多4人,则从选项出发,总人数减去4为4的倍数。
同理可得总人数减去2为3的倍数,故选B。
例2:某成衣厂对9名缝纫工进行技术评比,9名工人的得分恰好成等差数列,9
人的平均得分是86分,前5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460分,那么前7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多少?
A.602
B.623
C.627
D.631
【中公解析】
此题不少考生对于等差数列记忆不熟悉,但知道前n项和与项数成倍数关系,则此题简单判断选项应为7的倍数,排除C和D。
接下来则需要反复利用等差数列平均数等
于中项的关系。
由于9名工人的得分为等差数列,平均分为86,因此第5名工人的得分为86分。
前5名工人得分之和为460分,因此第3名工人得分为460÷5=92分。
由此可见这些工人得分的公差为(92-86)÷2=3,第4名工人得分为89分,前7名工人得分之和为89×7=623分。
综上所述,只要善于发现题干特征,在短暂的时间若不能很快得出选项,也可以排除1至2个选项,从而提高猜题命中率。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以上内容对广大考生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