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引发文物保护焦虑
2020-2021学年语文下册课时分层作业:3.8 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课时分层作业:3.8 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课时分层作业(八)[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港珠澳大桥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创造了________的奇迹:长度最长、施工难度最大、设计寿命最长、创新技术最多……在大桥应用的多项关键技术中,来自中科院的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再辅以原位腐蚀监测的桥基钢管复合桩系列防腐蚀法的解决方案,为保证大桥达到120年的超长寿命发挥了________的作用。
因为,钢管桩作为深埋在水面下数十米的桥梁根基,在120年的寿命周期中无法更换且维护困难,必须确保可靠性,做到________。
顾名思义,“牺牲阳极法”就是以比被保护金属更容易失去电子的活泼金属为阳极,以被保护金属为阴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理想情况下,在活泼金属被完全腐蚀之前,被保护的阴极构件不会发生腐蚀.在海水、土壤等环境中,比钢铁材料更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有很多,铝、锌、镁等都可以作为牺牲阳极。
综合考虑防护效果及材料成本,港珠澳大桥最终选用铝作为牺牲阳极。
然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工程人员又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
港珠澳大桥的大部分钢管桩被深深埋入泥下区,如果在泥下区的钢柱外壁________牺牲铝阳极,施工难度和更换难度都将极大增加。
金属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独辟蹊径,(),以此解决泥下区中更换牺牲阳极难度过大的问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擢发难数不可思议十拿九稳部署B.数不胜数举足轻重万无一失布置C.数不胜数不可思议万无一失部署D.擢发难数举足轻重十拿九稳布置B[擢发难数:拔下全部头发来数都数不清,形容罪行太多,无法计算,显然不合语境。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用“数不胜数”。
举足轻重: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对全局有重大影响。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言语思维不能达到的神秘境界。
2025届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5届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要求。
苦恼契诃夫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
车夫约纳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 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约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为了表示同意。
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赶你的车吧……”乘客说。
“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车夫就又伸长脖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梁林故居”被拆折射出城市发展缺失理智
【导语】写好作文的核心,首先是大量的积累,有意识的积累和无意识的积累。
而更多的时候是有意识地积累,我们想表达观点,除了直接说出我们的观点,还要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证明观点的时候,就需要事实材料或者前人的观念的材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供您查阅。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梁林故居”被拆折射出城市发展缺失理智有文保人士向本报爆料称,原本计划恢复原貌的“梁林故居”现已被拆。
每次获知这样的“噩耗”都要为之心痛不已,在城市发展的车轮之下,每年究竟有多少文化遗产被碾碎夷为平地不得而知。
面对“疯狂”的发展狂想曲,冷静下来是否有人理智思考过,一座城市除了钢筋水泥堆积起来的高楼大厦,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所积蓄的内涵和深度究竟还剩下多少?“梁林故居”是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女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两位民国时期文化界名流伉俪在这里镌刻出一个时代的芳华与绝唱,这里的一点一滴都绽放出一个时代的诱人气息。
另外,“梁林”二人在中国建筑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在当时的文化界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人居住的北总布胡同24号院更成为当时有名的“文化沙龙”,无论从其主人的历史成就与贡献上,还是广泛的社会效应与深远影响上看,这座四合院都是值得好好保存下来,并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
然而,让我们心痛不已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梁林故居”还是难逃拆迁厄运。
尽管这栋四合小院的拆迁问题,曾经引发社会关注,引起相关学者的一致保护,甚至连国家文物局都明确表态“梁林故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该由地方文物部门申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各界和文物保护部门还是未能挽救这座文化殿堂的最终命运,厄运难逃的“梁林故居”已经被拆除,今天写下的这篇文章仅仅只能夹带着遗憾而尽怀悼念之情。
说到底,“梁林故居”的悲惨命运只是当前城市发展中注重物质和形象,而忽视了城市品味和内涵,将城市发展之路撵上一种肤浅而缺乏深度狭隘发展之路的又一个案例。
今天写这篇文章除了对“梁林故居”被拆的惋惜之情,更为艰巨的使命是希望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能引此为戒,在谋划城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之时,别忘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才是这座城市的魂魄所在这句肺腑之言。
高考语文 作文最新素材 失落的历史文化 名人故居,我们实在经不起再拆了
失落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我们实在经不起再拆了据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 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
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有的被拆得七零八落、有的则被弃于荒草废墟中,更有甚者早已被夷为平地。
名人故居的现状与未来让所有关注历史、关注名人文化的人感到担忧。
2012年年初,从号称老北京“保护神”——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被拆到上海现存最大的新式石库门里弄建筑群摇身变成联排豪宅,名人故居的种种遭遇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众多专家直面难题,议论深刻,提问尖锐,因为名人故居,我们实在经不起再拆了!【热点解读】“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半个世纪前,建筑学家梁思成为保护北京古建筑曾这样大声疾呼。
余秋雨曾在散文《废墟》中坦言:“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
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建筑被称之为“石头的史书”“凝固的乐章”,历史发展的巨轮碾碎了如梭的岁月,也碾碎了许多“石头的史书”。
曾有多少印刻着岁月痕迹的旧建筑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它们苍凉的身影湮没在沙石瓦砾中,一个时代的文明就这样消失了。
冯骥才先生说: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魂”。
名人故居保护不必贪大求全,北京亟须绘制“文化名人地图”。
不幸的是,这张珍贵的“文化名人地图”尚未制成,梁林故居也被从北京版图上抹去了。
面对碎成瓦砾的梁林故居,我们再难寻觅冯骥才先生所说的“在那棵弯弯的石榴树和挺拔的绒花树簇拥的苍老的门楼与房舍中”的那种“唯在故居里才能得到的感动”。
名人故居缘何总是受伤,又如何才能变得坚强,这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何为“名人”?什么故居才值得保护?《文物法》中规定的50万元最高罚款限额到底有多大的惩罚力度?是否有必要对文物犯罪的有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不禁要问:人们为什么要争名人故里?人们为什么要拆毁名人故居?是不是政绩工程?有无利益驱动?什么样的名人才适宜保护其故居?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唤起可能不是人们对地主阶级的愤慨,而是对地主老财的羡慕吧?如秦桧、潘金莲、西门庆这等诲淫诲盗之徒,还是让他们阴魂早点消失吧!择其善者而护者,择其不善者而拆者罢!名人故居与普通民居有何不同呢?在拆迁的时候是否应该区别对待呢?由什么来决定的呢?是留名人破房,还是建商业住宅?【素材链接】50万的罚款真的能唤醒商家对文物的认识么?在追求经济利益成为绝对化的今天,还有文物的立锥之地吗?50万罚单有用吗?2012年伊始,万象更新,可名人故居的命运并未迎来好彩头。
2023年最新的应县木塔阅读答案9篇
2023年最新的应县木塔阅读答案9篇教学目标:应知: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不同造型特点的塔,各种不同的意义和用途。
应会:学会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自己设计并拼出塔的造型,用各种线条对塔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材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塔,三座建筑风格各不相同的塔,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塔这一建筑形式,启发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塔,深入了解塔的历史、文化继而增进对家乡的热爱。
书中选用的3幅学生作业学生根据自己记忆完成的作品,塔中的装饰包含着二年级学生对塔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用简单的形状表现出来或设计一座有创意的塔。
教学难点:根据塔的造型特点进行表现和装饰,能够表现出塔的雄伟。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通过游戏“拼图比赛”的导入激发孩子们对造型设计的极大兴趣。
也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对造型的把握欠缺的难题。
课件展示开扩了孩子们的视野,拓宽了思路。
使孩子们了解更多中外不同的塔的文化和人文知识。
课件中展示对塔各种造型的总结,加深了孩子对造型组合的理解。
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孩子们对各种造型的线条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并利用实例学会装饰自己的塔建筑。
教学媒体设计课件课堂展示运用。
实物投影仪课堂展示运用。
教学过程[游戏导入]1. 做游戏:咱们一起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神秘信封,里面有你熟悉的形状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三角形,请用5分钟的时间摆一摆,看一看谁能拼摆出塔。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拼贴作品(学生展示拼好的塔造型老师点评)2. 展示课件: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生活的塔和和我们自己拼出的塔有什么不同?出示课题:《雄伟的塔》课件展示:中外著名塔图片,应县木塔、北海公园白塔、云南大理三塔、上海电视塔、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二七纪念塔。
教师讲解中外名塔的特点和用途。
我们来对照一下自己的他和这些塔的不同?[知识延伸]1.课件展示塔的每个部位名称和用途塔基、塔身、塔刹2.课件展示各种塔造型的概括图长方形、梯形、三角形、五边形3.分析自己的宝塔属于什么造型?并用画笔将你的宝塔缺少的部分补出,使其完整。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一生从事着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著有《中国建筑史》等建筑书籍。
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篇11、伟大的古建筑保护者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
人民英雄纪念碑、重建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均出自大师的手笔。
梁思成毕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早年留学美国,游历欧洲。
回国后定居北平,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和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且开始潜心撰写《中国建筑史》。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
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梁思成只得带着夫人和儿子梁从诫南下,在离重庆300多里的里庄落脚。
日军的入侵让他们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梁思成的健康状况也是日益恶化。
由于长期低头伏案画图颈椎受损,他就用花瓶拖着下巴,继续创作。
炮火连天、兵荒马乱,即便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也难得片刻安宁。
1944年夏天,抗战形势扭转,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这天,几个陌生人忽然出现在梁思成面前,他们奉盟军司令部之命,前来邀请梁思成商议大事。
听明来意,梁思成二话不说立即乘竹筏从水路出发,到达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又弃筏登岸。
司令部早已等候多时,梁思成甚至来不及喝口水,一张军用地图已经摆在面前。
盟军正在准备大规模轰炸日军,为了保护敌占区的古建筑不至于毁于炮火,所以专门把他请来请教。
梁思成手拿着红笔,在地图上仔细的圈点,每个重要部位都做了明示标记。
圈点完毕,当他交还地图时,稍作沉思,忽然说:“我还有个建议,希望另外两个城市也能得到保护,但是不在中国。
”美国人感到奇怪问他是哪两个城市?他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这是日本最富盛名的两座古城,古建筑林立。
”话一出口所有的人都大感意外,觉得不可思议,当时两国交战正是你死我活之时,对于梁思成这个建议,就连司令部也不能擅自做主。
第二年夏天,日军兵败如山倒,却仍在垂死挣扎,拒绝投降。
为了打击日军的战争潜力,早日结束战争,盟军在太平洋上集结重兵对日本本土发起了持续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那些被拆碎的历史——名人故居的遭遇与文物保护的沉重
营旧址 。眼见 “ 重庆行 营 ”两楼 一底 的
旧址之 上 , 顶 已经完 全被拆 掉 , 剩 屋 仅
砖木 构架的残体 。 现场 有不少工人正在
搬运 砖块 、 木条 … ” 于上海 南昌路的故 居 内, 然开 卜 竟 家 生当年在此 聚众共商国是议论 风发 , 起
“ 重庆行 营 ”的正 式名称应为 “ 国
『视 角一 』
曾几何 时 , 中国大 陆出现 了大 兴土 木 除旧布新的红火 场面, 街区里 弄到处 可见打上了红圈的 “ ” , -: 隆 拆 字 推 t -  ̄隆 声 中墙 倒屋塌 , 大铲 车所到之处 残垣 断 壁。 这其 中, 不知有多少名人故居、 文物 保护单位烟消云散, 灰飞烟灭。 据报道 , 从上世 纪8 年 代至今, O 光是在北 京被 拆
音——如今好了, 干脆拆 除。 而当网民群 起 围观 、 论形成 之后 , 议 当地有 关部 门
思 成 、 徽 因故 居 ( 林 以下简 称 “ 林 故 梁
居 拆毁事件 到北 京市政协说明情 况, )
接 受政协 委员们 的质 询。人们已经忍无
可忍 , 代建筑 大师 曾为 了北 京 古城保 一
护 奔走 呼喊 了一辈子 , 故居竟 然也被 其 “ 维修性 拆 除” 历 史的讽 刺是如 此残 。 忍, 人 扼腕 唏嘘 之余 , 不住为 北京 让 禁 。 文化古都 ”的称 号捏一 把汗 , 照这样 拆 下去, 我们还能给子孙剩下些什么? 有记 者 赶 到 “ 梁林 故 居” ——老 门 牌号 北京北 总布胡 同3 残雪覆盖下的 号。
隋趣 用品” 如此有辱斯文, 店, 倘若林 草 “ 公车上书 ” 万言书 的情景早 已在 之
涉 之下, 家毫 无情 趣可 言的 买卖 , 这 才 被 工商管理机 构依法取缔 关了张——只 是 当初批准其 营业之 时, 有关部 门如果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号院。
年至年间,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租住在北总布胡同号四合院(现为号院)。
那是二人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
从年月起经过持续年多的“拆迁”与“保护”的拉锯战,梁林故居终究未逃脱碎为瓦砾的命运。
东城区文化委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是考虑到故居房屋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维修”与“拆除”这对意义完全相反的词语,居然可以这般组合,这一新词儿很快引起网民的质疑和调侃。
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
梁林故居也是世纪年代北平文化界人士重要聚会场所,哲学家金岳霖、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诸多学者认为,冰心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中描述的就是林徽因的客厅。
只是,梁林故居终究难逃被拆除的命运。
年,因涉及商业项目,号院门楼及西厢房被先后拆除。
年月日,此事经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
年月日,在东城区人代会(临时)二次会议上,该区文委主任李承刚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为普查文物,在居民腾退完毕后,这个院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修缮。
保护持续两年多梁林故居终被拆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号四合院(现为号院)在年至年期间曾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租住。
这一时期是两人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作出重要贡献的时期。
他们从这里出发,完成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群落的大部分考察。
年,因涉及商业项目,号院门楼及西厢房被先后拆除。
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
同年月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叫停了对梁林故居建筑物的继续拆除。
同月日,北京市文物局发布通报称,该局已会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专题研究了北总布胡同号院的保护问题,并责成建设单位调整建设方案,在建设规划上确保院落得到保留。
年月日,在东城区人代会(临时)二次会议上,东城区文化委主任李承刚曾公开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在居民腾退完毕后,这个院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修缮。
梁思成故居被拆引热议 网友叹服“维修性拆除”
梁思成故居被拆引热议网友叹服“维修性拆除”两年多前曾因部分被拆而引发北京文物局表态将严格保护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简称“梁林故居”),今年春节前再遭拆除,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们质疑这个“不该发生的事件”为何会发生,同时,众多网友对官方调查中所称开发商“维修性拆除”这个名词进行了热议,无奈叹服中国语言文字功能的强大。
“不该发生的事件”居然发生了日前有媒体披露,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林故居”又被部分拆除,昔日的两进四合院现在只剩下一幢三层小楼。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称,拆除“梁林故居”未报文物部门审批,属违规行为,是“不应该发生的事件”。
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简称“东城区文委”)递交的事故调查原因显示,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无论是维修性拆除还是其他原因,文物修缮必须先报文保部门批准,而“梁林故居”拆除前,东城区文委并不知晓,因此系违规拆除,责成东城区文委依法查处拆除单位的责任。
同时,检查拆除单位保存的砖瓦木料,进行编号保存,为复建留存历史依据,东城区文委将监督拆除建筑的复建全过程。
两年前即颁“免拆护身符”北总布胡同24号是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于1931年至1937年间曾居住过的院落。
在此期间,梁思成参加了影响深远的中国营造学社,梁林夫妇发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河北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辽代佛宫寺木塔和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等。
该院落还是一代文化人记忆中名人荟萃的“太太会客厅”。
2009年,媒体曾报道了“梁林故居”遭拆除一事,北京市文物局当时表示,已会同市规划委研究了该院落的保护问题,并责成建设单位调整建设方案,确保院落得到保留。
而在这次拆除事件发生之前,梁林故居已经纳入北京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登录项目,关于故居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也正在进行中。
关于北京名人故居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北京名人故居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姜明君2012年是北京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的开局之年,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程的积极推进之年。
人常说“新年新气象”,北京文物战线新年伊始就被“梁林故居”(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除风波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名人故居”的保护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
当舆论的关注热度褪却后,我们痛定思痛,“梁林故居”的悲剧能否不再重演,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这是值得大家深思和研究的,也是今后文物工作的努力方向。
“梁林故居”被拆是北京文物资源的损失,也是文物界的悲哀,我们应该有所思考和启迪,以促进下一步北京名人故居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思考1:北京地区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北京从元、明、清开始,就一直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发生过许许多多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也汇集了享誉世界的各路“精英”,北京地区成了名人的集结地,有名人的地方自然就会有“名人故居”。
笔者根据《北京文物百科全书》统计了一下,仅东、西城就有名人居住地100余处。
其中有“故居”也有“旧居”。
它们的处境如何呢?根据目前它们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境遇迥异。
“名人故(旧)居”中有77处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另有72处(文物单位共有149项)为文物部门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
虽然生者生为“名人”,但逝者逝后“故居”并非都是“名人故居”。
倘若“保(护)单(位)无名”,那故居的境遇可就大相径庭了。
从2000开始市政府每年投资1亿多元资金,主要投在市级以上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修缮项目上,在文物保护资金投入方面,我们的历史欠账太多。
北京地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7处(114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24处;区县级有568处。
众所周知按照传统工艺修缮文物耗资巨大,1亿元抢险修缮资金面向全北京市900多处市级以上的文物单位,就像是“久旱逢小雨”,保护状况可想而知,何况文物古建的维修周期是“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
公务员面试热点:对名人故居被强拆的看法
公务员面试热点:对名人故居被强拆的看法【热点模拟试题】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声未了,蒋介石重庆行营又被“保护性拆除”,关于名人故居的保护情况引起广泛关注,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提示】(1)对于名人故居这类的文化遗产要注重保护,要点出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意义重大。
(2)对故居被拆除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措施。
【参考答案】名人故居被连续拆除,反映了一些地方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不够,乃至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不够等问题。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政府官员畸形的政绩观作祟。
一些官员看到了房地产开发所带来的巨大的财政收入的提高和GDP的增长,忽视乃至漠视文化遗产能够带来的隐形价值,甚至官商勾结对文化遗产大肆破坏,令人痛心。
第二、相关单位主管不力,监督不到位。
城建主管部门与文化部门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没有做到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事情发生之后才得知情况,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政府对此类行为的惩处力度过小。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遗存,其独一无二性决定了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
然而政府的惩处力度达不到警示以及震慑的作用,从某种方面助长了这类现象的出现。
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乃至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国家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首先,政府官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官一任既要发展当地经济,重视了物质文明的建设,更要发展当地文化,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保护好当地的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有交代,对子孙有交代。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应该健全,尤其是对于违法责任的确认和追究应该予以明确规定,做到责任到人。
各级监管单位也要注意严格执法,把保护文化遗产落到实处。
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包容性文化的建设。
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才是有活力的,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才是有前途的。
政府除了在主流文化上引导社会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公民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保护财富,要将其保存好,这才是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后人最起码的要求。
梁林故居被拆后的一点感想
前天翻阅报纸时看到一则“梁思成林徽因估计遭拆”的消息。
虽然触目但倒也不算惊心。
中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被拆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不在少数。
总布胡同24号也只是被拆的北京数万条胡同里的一间老四合院儿而已。
在地价飞涨、寸土万金的北京,胡同、四合院这些老北京独特的烙印在起吊机、挖掘机的隆隆声中灰飞烟灭,渐渐地都只成了定格在照片里的一个个影像而已。
中国当前的城市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整齐划一,都是一色的高楼大厦,都是相似的楼盘小区。
不仅外观如此,连内部的房间格局也均大同小异(均是局促的单元房,也实在没有设计师发挥的空间)。
一直以来,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代代建筑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屋子,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
不仅每个时代的建筑有其特色,每个地域也因地理气候的原因而使建筑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姿态。
所以曾经的中国建筑里,有大气磅礴的宫廷侯府,有别致精巧的园林楼阁;有方方正正层层进深的四合院落,有粉墙瓦黛依水而筑的江南民居;有九曲十八弯的北方胡同,有拥挤逼仄的南方里弄。
可是现在,放眼望去,每个城市都如同是一台复印机里复出来的。
偶尔有些旅游景点为体现地方特色而生楞楞地新建一些仿古建筑,突兀地矗立在一处,真是又煞风景又浪费钱财。
回过头来说说梁林的故居。
原本那也只是一间典型的老北京民居。
然而在1931年至1937年间这间普通的民宅迎来了一对不普通的主人——梁思成、林徽因,中国上世纪前半期一对备受瞩目的学者夫妇。
他们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资料整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建国后,夫妇二人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景泰蓝工艺革新等工作。
对于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市镇建设也提出过颇具前瞻性的意见。
但是在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学者的声音若与政治节拍不吻合,那也终是淹没于无声而已。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和大陆合拍了一步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
这里我就不去评论这部电视剧的好坏了。
但必须要承认,正是这部电视剧将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学者伉俪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记忆里。
【作文】中国建筑之魂—梁思成与林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中国建筑之 > 名人故事 > 中国建筑之魂—梁思成与林徽因_关于奉献的名人故事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18-05-31 11:28:26
奉献能挽救和塑造一个国家文化的灵魂 北京解放前,两名解放军干部悄悄来到梁家,向梁思成请教,一旦大军被迫攻城时,哪些文物必须设法保护,要梁思成把城里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一一标在他们带来的军用地图上。这对以中国古建筑为第二生命的夫妻激动得热泪盈眶。北京解放后,梁思成提出,北京应该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应保存北京故都紫禁城的面貌、旧城内新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三层等。当有人要拆掉城墙时,林徽因争论说:你们今天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造,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为了抢救古迹,梁思成曾声嘶力竭地告诉大家,城墙里面是七百年的填泥,坚硬如石,有一千两百吨重,用二十节车花八十五年才运得完。他在尽可能保存古迹的前提下,设计了天安门广场。
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被病魔折磨得卧床不起时,一听到北京景泰蓝制作即将灭绝时,不畏病魔缠身,挣扎着亲临景泰蓝工厂考察了解情况,重新设计创制了景泰蓝,才使我国的这一重大艺术品工艺得以保存下来。她的敬业精神是可贵而崇高的。更多可点击阅读议论文论据汇总:关于奉献的名人事例精选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介绍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林徽因故居的往事
林徽因故居的往事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西墙上,5月时多了一纸通告:拆迁。
拆迁补偿由开始时的每平方米3万提升到了5万,但还有一部分不愿搬走的居民坚守原地:二环以内,稀缺地块,谈判谈判总还有些余地。
但进入7月,还没搬走的居民们反而开始有些忧虑:拆迁暂停了。
与之相呼应的是,故居保护的呼声四起:此地曾是北总布胡同3号。
抗战之前的七年里,梁思成与林徽因赁居于此,林徽因在这里举办“太太的客厅”文化人沙龙而名噪北平。
上世纪80年代,“太太的客厅”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三层小楼。
东厢房与垂花门被拆,倒座房(临街的房子,门朝里开,一般用作下人、一般客人居住)的门被封死,原来正房现在那一溜平房,也都重修过。
至于现在,所剩不多的雕花木板一片一片被拆下来,和建筑垃圾混作一堆,有居民觉得好看,自行拾掇起来了一部分。
50年代拆历代帝王庙的牌楼时,拆下的木料开始摆在后院东房里,但因为迁建地点未定,后来也不知去向了。
梁思成原为保全牌楼几经争取而无果,痛哭了好几天。
当时他撂下一句话,对着北京市长彭真: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五十年以后,2009年7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会同市规划委,责成建设单位调整建设方案,保留北总布胡同24号院,“对来自民间的呼吁给予充分肯定”。
但对这个好消息,在那座四合院里成长的梁、林长女粱再冰却态度漠然。
2007年时她去过那条胡同一次,现实跟记忆对不上号:“我根本不觉得那是故居,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林女士的客厅1930年下半年,林徽因因肺病离开沈阳回北京疗养。
先借住在大姑姐梁思顺家,而后搬到东城区的米粮胡同,因嫌地方太小,随后迁到北总布胡同3号。
梁、林二人的好友、美国画家费慰梅对这座中国建筑的印象是:“在高墙里面有一座封闭但宽广的院子,种着几株开花的树。
沿着院子的四边,每一边都有一排单层的住房。
它们的屋顶都由灰瓦铺成的,房屋之间铺砖的走廊也是灰瓦顶子。
面向院子的一面都是宽阔的门窗,镶嵌着精心设计的木格子。
高考语文备考:新闻热点透析(一)(整理精校版)
高考语文备考:新闻热点透析(一)高考二轮复习0402 09:51::博主按:关注社会,了解当下,学会理性分析,学会多元思考,提高思维品质,是时评语文的主要学习目标。
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语言,又是高考语文冲刺备考的重点。
今开始定期选编《新闻热点透析》,旨在通过媒体或媒体人对热点新闻事件的客观展示和精辟分析,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了解新闻背后的问题实质和社会发展动态;在阅读中,吸纳人文素养,开拓认知视野,提升思想境界,为高考作文储备思想、素材和语言。
高三语文备考新闻热点透析(一)1.梁林故居拆迁之殇2.美丽的三亚不能让游客步步惊心3.陆港之争:“蝗虫”与“狗”谁该反省4.归真堂上市事件升级:两大阵营对垒5.请别以德育之名让学生掉进虚假陷阱1.梁林故居拆迁之殇他所著的《中国建筑史》无人可及,他曾为北京城墙被拆痛哭不止——梁思成,这位为中国古建筑付出毕生心血的建筑大师,却未曾想到有一天连他的故居也要遭到和北京城墙同样的命运。
2015届高考模拟1月26日,原本计划恢复原貌的“梁林故居”现已基本被拆掉,只剩门楼旁一小间故居具有人文价值,即使是普通建筑也不能随意拆除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于1931―1937年居住于北京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
在此居住的6年时间里,夫妇二人发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也是在这6年里,他们与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马不停蹄地踏访15个省、2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了2000多个建筑文物,终于在1943年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
名人故居是否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在与其他建筑的评判标准上最根本的区别是:名人故居重在“人”,建筑重在“物”。
名人故居可以是豪宅大院,也可以是普通建筑。
只要这个普通建筑的住户曾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个普通建筑就是名人故居,就具有文物价值。
故居之殇此为最: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
故居之殇此为最: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切断了几代人美丽的文化梦想和文学记忆“祥和”是春节的主题词和春晚里说得最多的词,但是龙年春节,假“破五”送年隆隆的鞭炮声,在首都北京却爆出“梁林故居”被彻底拆除的新闻,偏偏这是文化上最不祥和的大事件。
此举不寻常!它让毕生倡导以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的梁思成夫妇身后再次受辱。
两年前,梁思成先生的半身塑像被日本人特地从北京请到奈良,敬在当地,奉若神明。
据说是因为他的主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的前夕,盟军以美国为主的战斗机群对日本本土的地毯式轰炸,才网开一面,保留了以唐代建筑风格闻名于世的文化古城奈良。
新中国诞生后,梁思成夫妇全身心拥护并热情投入新社会的怀抱,但是,后来又实在无法忍受北京城实施工业化方针,要建遍地的烟囱,流泪请求保留首都的老建筑、老城墙和老城门。
他的“皮肉之论”和他的眼泪,类似于屈子行吟式的现代幽怨与忠诚,多年来,在文人一厢情愿的文字和书本里,似乎已经成为共和国记忆的经典之悔。
当前北京已经启动的中轴线“申遗”,部分就是在把当时梁先生苦苦请求保留的古建筑再恢复起来。
当年,眼看着新建设高潮勃兴,老北京的古建筑纷纷被拆,爱古建、爱文化且爱面子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定充满了人生的挫折感和被羞辱的感觉。
可是,他们不曾想到,文物保护事业,从来没有像最近三十年来经历着更大的困难与挫折,如果百业有神,他当是刻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之神。
而今,我们理论上承认他们夫妇的远见卓识,但却黑着眼睛,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利用春节假期,趁过节的人们和舆论不注意,不惜“太岁头上动土”,最终强拆了他们的故居!仅仅是商人之罪么?开发商在利益集团的操纵与主导下,多年来的“躲猫猫”行动终于成功。
过年本也是祭神和祭祖的日子,这个年却彻底击碎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阴间的灵魂,假如真有灵魂的话。
这令他们蒙羞的野蛮行为,也可以看作是文化心理的阴暗之人对他们刻意的侮辱。
此举不寻常!它切断了民国以来,几代人美丽的文化梦想和文学记忆。
梁林故居被拆引发的思考
梁林故居被拆引发的思考作者:王纯子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王纯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摘要:梁林故居在今年年初被地产公司拆除后,引发了人们对名人故居保护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名人故居概念的解读,以及与国外两类故居保护情况的对比,提出了几点可供探讨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梁林故居;名人故居;文化遗产保护;英国蓝牌制度;老舍故居;富兰克林纪念馆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9-0137-022012年初,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内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遭强制拆除,两位曾为保护北京城墙而奔走呼号,如今他们的故居竟也如当年被拆的城墙般化为瓦砾。
在北京市、区文物部门在梁林故居被“维修性拆除”发生后不久宣布的拆迁罚单中,指出拆除一事乃典型破坏古都文物保护的恶劣事件,并依据文物法规定,拟对某地产开发公司处以50万元罚款,并责令其恢复所拆除旧居建筑原状。
林徽因曾说过的一句话,恰恰成为此罚单的最佳反讽:“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名人故居”最普遍的定义是指名人住过和生活过的地方。
其中“住过”和“生活过”这两者的性质和时间段应该如何确定,就成为北总布胡同24号院是否为名人故居的判断标准。
刘启合在《“名人故居”要有标准》一文中指出,名人故居“起码是(该名人)出生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的地方,原则上的故居只能有一处”。
①但这样的硬性定义是不适用于北京梁林故居的,也不利于其保护。
由于历史上北京大部分名人祖籍并非北京,或不是在北京出生,但北京是他们发挥重要历史作用之地,因此在判断一处名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是否应该作为名人故居来保护时,应考虑结合当地特点。
按名人居住的时间长短和居于该房期间所发生的作用来判断是否为名人故居,而不以自有或租赁,不以名人年少或晚年来判断,那么在评判像梁林故居这样的名人故居时,则更为公允。
梁思成故居的生死劫
受的事实。”王军一口气连发表三篇
文 章 ,呼 吁 “ 留下 梁 思 成 林 微 因 故 居 ” ,文 中称 “ 这处 中国建 筑史 的摇 篮 ,就 要 被 荡 为平 地 了!” 这 些 文
场针 对 这座破 房 子 的交 锋 ,一直 在
“ 文物 的人 出来这 么说 话 ,真 搞
的让我感到震惊。”王 军说
拆迁公 司,他们 力 图要证 明 的是 : 放 弃保 护,有理有据。 立场对立的两家文物局
相 关 部 门反 应迅 速 。北京 市规 划 委员会 立 即叫停 了拆 迁工 作。各 地媒
体 也 以极 大的 热情关 注这 个院 落 的命 运 , 同 时 , 网络 民意 也 呈 现 “ 一边
各 方人 士 正相 继卷入 这场纷 争 。
梁 思成 的 “ 灵人
倒 ,支持对故居的保护。
紧 接 着 , 异 议 出现 。 北 京 晚 报》 突然发表 针锋 相 对 的文章 ,其 中 引用专 家 的观 点,率先 挑起 争议 :拿 名 人故居 当噱 头,对保 护 古都 文化 没
的做 法也 实在是 太 不职 业 了。” 文章 署名 为 “ 未名”。
人,特潮。”她摇着头说,院子里大
部 分居 民 已经搬迁 ,她 不撤 走 的原 因 是 “ 给钱 不合 适” 。她 这 间位 于北 侧
的房子 有 3多平 方米 ,拆迁 公 司给她 O 的价格是 每平方米 5 万元 。 “ 这个价格 怎 么走 ?4 的楼 房都 一万五 了。” 环 拿钱 走人 ,对 王 国燕来说 这是 最 简 单的逻 辑 。但在 她看不 见 的背后 ,
阋, 曩蕾 ||・ 功 人 童 , 发
梁思成 故居 的生死劫
文/ 张守刚
匕总 布胡同2号院,拆迁暂时 4 停止
【十分钟同步课堂基础练】《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三单元第13课时中国建筑的特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______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
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_______,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西式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
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______,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
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
西式建筑热,对于“先找规划设计,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投资、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来说,同样适用。
在设计与规划上对西方建筑东施效颦的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
()。
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______,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兼容并蓄生搬硬套雕梁画栋错落有致B.兼而有之生搬硬套金碧辉煌犬牙交错C.兼容并蓄囫囵吞枣金碧辉煌错落有致D.兼而有之囫囵吞枣雕梁画栋犬牙交错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的是每个地方的建筑B.每个地方的建筑,都在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植根C.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D.每个地方,都要求建筑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西式建筑热同样适用“先找规划设计,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投资、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
B.西式建筑热同样适用“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引发文物保护焦虑作者: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2年第12期
1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被拆除。
早在2009年,24号院门楼及西厢房被先后拆除,经媒体报道引起极大关注。
同年7月10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叫停了对“梁林故居”建筑物的继续拆除。
2011年1月11日,东城区文化委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
那么“梁林故居”为何还被拆除呢?东城区文化委和北京市文物局解释说,是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为防止房屋在过节期间出现险情,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但此次拆除未经报批,属“违规拆除”,将对此事依法进行查处,并将对修复工程进行全程监管。
“维修性拆除”的说法一经公布,舆论哗然。
但随后《北京晨报》报道:有市民反映,所谓被拆“梁林故居”实是自家私宅26号院,真正的故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被拆除。
“梁林故居”的命运成了罗生门。
(综合新华社消息)
1.文物保护程序要抢在拆迁程序的前头
从2009年叫停对“梁林故居”的拆除, 2010年10月“梁林故居”才纳入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项目,直到被拆除,故居的文物认定仍在进行当中,足以说明文物保护效率的低下。
(毕晓哲《长江日报》)
2.要谴责更要问责
必须曝光、切断野蛮拆迁背后的利益链条,而非仅仅曝光拆迁本身;必须有实质性的问责,而不能仅仅是谴责。
如果拆迁方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战果”——拆除了“梁林故居”,却未受到实质性惩处,无疑就是给“后来者”提供了一个榜样——不必理会什么文保、舆论或规定,反正也不能把我们怎样。
(陈在田《新京报》)
3.“维修性拆除”其实很普遍
俯瞰时代,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古迹正在基于商业利益的拆迁过程中消失,与此同时,各地又如潮水般涌现一些徒有虚名,仅为旅游观光设计的“假古迹”。
这是因为,在某些地方看来,保护文物是为了经济效益,拆除文物也同样是为了经济效益。
两个极端,方向不同,却无一不彰显今天社会现实的势利本质。
(《南方都市报》社论)
4.保护“梁林故居”和经济利益可以共赢
开发商把闻名中外的“太太客厅”就地保护起来,难道就一定影响商业利益吗?倘若开发商有此认识,无论成为住宅区或商业区,“梁林故居”都将给这里增添不少文化气息,进而大大提升这一地块的人文魅力。
真不明白,那么多房产商不惜代价挖古树、搬巨石,以破坏别人的居住环境来抬升楼盘品位,有的开发商却放着现成的、具有唯一性的好题材而不顾,非得千方百计拆除,闹得怨声载道,何苦来哉?(魏英杰《新京报》)
◎话题拓展: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保护、拆除与建设;记忆何处安放;问责与谴责……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的文化隐喻
郑连根
二战后期,美国空军轰炸日本本土。
梁思成建议美军不要轰炸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因为这两座城市有大量国宝级的古建筑。
梁思成认为这些古建筑不仅是日本人民的,也是世界人民的。
美军接受了梁思成的建议,日本京都和奈良因此免受战火蹂躏。
二战之后,得知事情真相的日本人民将梁思成先生誉为“古都的恩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先驱”。
为了表达对梁先生的感恩之情,日本人于2010年10月在奈良文化会馆广场公园立起一尊梁思成先生的铜像。
梁思成先生更为保护中国的古建筑煞费苦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梁先生奔走呼吁,泣血痛陈保护北京古城墙的重要性。
可惜北京古城墙还是被推倒了。
先知被冷落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他个人的苦涩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民族文化命运的缩影和象征。
更荒诞的事情莫过于荒诞仍在继续。
梁思成、林徽因这对极力保护古建筑的学术夫妇,他们的故居依然摆脱不了被拆掉的命运。
梁思成生前泣血陈情都没能保住北京古城墙,梁思成去世,媒体的呼吁也保不住他的故居。
说到底恐怕还是利益驱动吧。
保留文物的获益者是社会大众,而拆掉文物的获利者却是具体的单位和个人。
文物的价值是属于无形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而拆房子建房子所获取的利益却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
两相比较,很多人便愿意损公义而肥私利,弃文化而取实惠。
如何遏制这种粗暴拆除文物的行为?除了积极贯彻文物保护法,提升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外,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加大处罚力度,让拆迁方在经济利益方面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拆迁方感到“疼”,以后不敢再这么做,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宣传,它让更多的人知道:文物确实有珍贵的价值,不能再拿古建筑之类的文物不当回事。
“梁林故居”被拆除只是一个缩影,再复杂吊诡的罗生门,都掩盖不住经济利益驱动下,文物保护软弱无力的本质。
相关观点的表达,包括谴责、批判和建设三个层面。
谴责是从法律和道德的层面,而批判则要深入到问题本质的层面,至于建设性意见,则是一种基于对问题本质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解决办法。
这是写好议论文需要注意的三个基本元素。
也就是表明立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郑连根的文章,则将这三个元素集中而全面地展现了出来,再加上文物保护历史纵向的比较,以及对文物保护和经济利益的深层分析,就显得尤为厚重深刻。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