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教案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教案7篇语文作为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三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教案篇1《枫树上的喜鹊》一、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1、认识喜鹊,介绍相关知识。
2、认识枫树。
3、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出课题。
4、生和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抽查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1)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圈出文中读不准的字词。
(2)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3)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2、生回答。
3、出示第一自然段,介绍“渡口”。
4、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一棵怎么样的枫树?交流。
很大很高,请生读出这种感觉。
想把什么词语送给枫树?四个字的词语。
5、理解“遮蔽”。
蔽的意思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6、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喜欢什么?(枫树喜鹊窝)四、学习课文2——5自段。
1、从课文哪里看出我“喜欢极了”?自己表演读2-5自然段。
2、小组合作再读2-5自然段,想一想:还有什么事让“我”喜欢?3、小组分角色朗读5-13自然段,思考:这几段话写了几个场景?分别是哪几个?两个场景:①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说话②喜鹊阿姨一家关于太阳的问答4、运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
5、出示句子,联想。
6、回顾课文,想一想:什么事让“我”高兴?7、反复读课文,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8、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说一说五、学习日出段。
1、不仅不拼音,还看日出呢?师画太阳。
出示课文内容。
生做老师,生做弟弟,演一演:阿姨,弟弟,翻译,旁白。
2、理解省略号的意思:阿姨和弟弟一起学拼音,看日出,还可能做些什么呢?3、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
六、主题升华1、这是一群跟我们一样有着童真童趣的小喜鹊,热爱自然,享受生活。
他们的世界同样也充满了童话的纯真,你们喜欢么?好,相信我们的孩子更是活泼有趣的“小喜鹊”,我们也能创作出美丽的童话。
小学生语文二年级教案【8篇】

小学生语文二年级教案【精选8篇】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一匹出色的马》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三个生字。
2、初读课文,知道一匹马指的是一根柳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一匹马”2、强调“匹”的笔顺,这也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大家描红写一遍。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3、数量短语,你能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4、老师加上红笔“出色的”,齐读课题,这是什么样的马?再齐读课题。
5、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6、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二、初读课文3、谈话激趣。
(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自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小组读。
(3)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
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4)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5)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缺乏?7、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6篇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6篇通过写教案,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创新化,作为教师只有将教案制定好,才能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二年级语文课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面对困境时那种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手指课题,生齐读)《歌声》。
2、考考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体会“绝望”。
1、①触礁了,船沉了,哪个自然段在写船沉了?生:第一段②这时人们是什么心情?边读第1段边从书中找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概括。
生:绝望。
(师板书:绝望)2、①什么是绝望?(没有一点希望)②孩子们,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没有希望相同吗?生:不同③那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绝望是什么意思?(没有生存的希望了,快死了)④请你读出这个词的意思来!3、人们绝望了,为什么人们绝望了?请听老师读第1段,边听边想。
(多媒体配乐,师范读第1段)4、生交流“绝望”的语句。
抓重点词语,品读并感悟。
5、①孩子们,让我们亲眼去看看这场灾难吧!(多媒体放录像,师配画外音:这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艘轮船不幸触礁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船身一下子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凶猛地涌进了船舱,顷刻间,大人、小孩奔跑着、叫喊着、哭泣着,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束手无策,人们惊慌失措,任凭海水无情地把他们吞没。
船沉了,人们纷纷落入了水中,海水猛烈地击打着人们,人们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拼命地挣扎着,呼救着,大家都在艰难地寻找着能让自己获救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有。
)②刚才我们看到了这场灾难,轮船触礁沉没了,海水卷走了许多人,此时,你心情怎么样?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体会那些绝望的人们的心情吧!拿起书,和老师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远行靠什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含义。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好梦成真、阻隔、邀请”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学校的生汇报。
师:那么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出门时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吗生汇报。
哦,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对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远行靠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远行靠什么》。
2、“远行”是什么意思呢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听人类交通工具发展史呢二、播放课件,听课文的录音三、读课文听了这篇文章后,你都听懂了什么(生汇报)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四、默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也可以大声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将自己不认识的或不熟悉的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并且用心记一记。
生汇报字词的学习情况。
可以讲识字方法,也可以给生字组词。
五、再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六、作业1、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抄写两遍。
2、课下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发展史的资料。
第二课时一、边听录音,一边观看图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远行靠什么》这篇文章。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你们想不想听听别人朗读这篇课文好吧,那就认真听!请同学们告诉我,我们在听朗读时该注意些什么。
2、播放光盘上的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二、结合录音朗读的内容,对照课文,自主合作完成表格。
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7篇

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7篇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1《拾贝壳》学习目标:1、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五个汉字,尤其是“拣”的笔顺,并能掌握“提手旁”组成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左窄右宽。
2、能积累文中的描写贝壳的有关语句,并能背诵课文的4、5小节。
能感受海边拾贝壳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识记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5个汉字。
2、积累文中的描写贝壳的有关语句,在朗读中感受海边拾贝壳的乐趣。
教学准备:各种贝壳、生字卡片、小黑板、投影、录音机或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看,这是什么?(实物出示形状各异的贝壳。
)(1)出示词语:“贝壳”(2)读准词语的音。
2、你在哪里见过贝壳?学生介绍贝壳,师适时补充,并出示用贝壳做成的工艺品。
3、补完整课题。
1、学“拾”(1)做做“拾”的动作。
(2)换个词。
(板书:捡)(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
(即时板书)仔细观察,凡是带有“提手旁”的汉字书写时的诀窍是什么?(左窄右宽;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手旁”。
)2、朗读课题。
《1拾贝壳》说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易为直观的实物所吸引,用各种贝壳及其工艺品来激发孩子一读课文的兴趣。
另外,本课的写字任务为5个汉字,其中4个字同属一个部首“提手旁”,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里让他们集中观察的目的,一,是滚动复习,二,是观察如何写好这些字(它们书写时的特点均为“左窄右宽”),后者是主要目的。
因此在课题教学中,以学习生字“拾”为突破口,将复习旧知、巩固积累、指导书写等有机的整合为一体,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的一个快乐场景啊!赶快打开书本去读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根据标点,正确停顿。
2、你们读得真认真,想亲自去看看吗?就让咱们跟随这一群孩子去金山卫海边!(听课文录音,看投影或看多媒体)3、你觉得这些孩子心情怎样?从哪儿感受到的?(动作、表情)(出示1、2节)这两句怎么读呢?从一连串的动作:“喊着、笑着、跑着、跳着”引导体会孩子的快乐心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7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1《清澈的湖水》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了解游览时所见的风景、事、人,体会人物的心情。
2.学习课文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其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生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淡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板书课题:23清澈的湖水)(二)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育”,右边是“攵”。
卷:共8画。
波: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皮”。
纹: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文”。
欣:左右结构,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赏:上中下结构,上边足“小”,中间是“冖”,下边是“员”。
赛:共14笔,下边是个“贝”。
丢:共6笔,“去”字头。
镜:左右结构,左边是“钅”,右边是“竟”。
幻:左右结构,左边是“幺”,右边是“刁”。
表:共8画。
演:左右结构,左边是“1”,右边是“寅”。
蕉:上中下结构,共15画。
盼:左右结构,左边是“目字旁”,右边是“分”。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清澈:清而透明。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表演:做示范性的动作。
企盼:盼望。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四)学生质疑(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7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设计示例1.所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一)观察课文配图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
是干什么的。
(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一)初读课文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
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
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
(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教案 《在树林⾥》 第⼀课时 教学⽬标: 1、学习本课⽣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借助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品味⼤⾃然的美,引导学⽣做⼀个诚实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字的⾳、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字卡⽚、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情导⼊。
1、播放⼤⾃然美丽风光,让学⽣感受⼤⾃然的美。
2、导⼊新课,板书课题。
⼆、播放录⾳,整体感知。
1、播放课⽂录⾳,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利⽤拼⾳,⾃由读课⽂,标出课⽂中的⽣字。
三、认识⽣字,识记⽣字。
1、出⽰⽣字卡⽚⾯,学⽣试认。
2、教师领认,强调读⾳。
3、⽤⾃⼰的⽅式记住⽣字读⾳。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各个⽣字在⽥字格中的位置。
2、议⼀议,哪些⽣字需要注意。
3、教师指导难写的⽣字的书写。
五、学习⽣字,读准⽣字。
1、出⽰认读卡⽚。
教师领读,学⽣跟读。
2、学⽣试读,齐读,开⽕车读。
第⼆课时 教学⽬标: 1、理解课⽂内容。
2、懂得⼤⾃然的美是要靠⼤家去保护,要有环保意识。
3、品味⼤⾃然的美,引导学⽣做⼀个诚实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
难点:理解“当着百灵鸟的⾯……我觉得羞愧”的意思。
教学准备:⽣字卡⽚、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检查,复习旧知 1、听写⽣字。
2、抽查认读⽣字。
⼆、播放录⾳,感知课⽂。
1、听录⾳,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画出本课⽣字新词。
三、精读课⽂,理解内容。
1、画出课⽂中有多少个⾃然段。
2、读第⼀⾃然段,说说本⽂中讲了哪两个⼈? 3、教师范读2-4⾃然段,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理解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协助差的,读准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