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5 苏教版
科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李涛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教学设计赣榆县金山中心小学刘世亮一、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五课。
二、设计思路:本课围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这个问题安排活动,使学生再一次经历“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动手做”是科学课的灵魂。
本课教学力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揭开物体沉浮之谜,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四、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五、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铝箔)、药匙、精盐、糖、鸡蛋、土豆、小潜水艇、方便筷子、小勺、蜡烛、吸管、细铁丝、塑料泡沫、盒盖、一元硬币等。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露一手,(出示橡皮泥引导猜测: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猜测大多学生都应该认为橡胶泥会沉在水底)2、教师做出魔术师表演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将橡皮泥放入准备好的饱和盐水中,此时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
(学生一定“哇”的一声充满了惊奇!)3、提问:我们每组都有一块橡胶泥,你们也想表演一下吗?(学生争先恐后的忙着,但一定是非常无奈的眼看着橡皮泥沉入水底而充满了失望,学生必然会想到是水的缘故,并提出质疑,这里教师可不为所动,为以下的教学埋下伏笔。
)4、导情追问: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让沉在水底的橡胶泥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学生在老师的魔术表演中从惊奇到失望,必将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努力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
(二)学生实践探究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小组讨论让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2、学生汇报想法3、教师小结:你们的设想都很好!下面我们就实践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吧!4、学生实践探究。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水槽(水)、小纸箱、量杯(水)、橡皮泥、食盐、小钢球若干、“潜水艇”、剪刀。
2、学生准备:水槽(水)、托盘(两张实验记录单、三个材料袋、土豆、盐、烧杯(含200毫升水)、小勺、搅拌棒、胶带纸)材料袋一:6块橡皮泥材料袋二:1块橡皮泥、5双方便筷、1个蛋糕碟材料袋三:自制“潜水艇”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师:(手拿橡皮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生:橡皮泥。
师:你们喜欢玩橡皮泥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它。
老师把橡皮泥放进水里,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生:我认为它会浮上来生:我认为它会沉下去。
师:哪个同学猜得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演示)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橡皮泥沉下去了。
(板:沉)师:那怎样才能使它浮起来(板:浮),你们觉得有哪些方法?(生猜测,相机板书)师:你们的猜测能不能得到证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板贴课题)。
通过这节课你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实验探究:(一)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改变形状师:同学们想一想,不借助任何物体你能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吗?开动脑筋,把你想到的好方法填到记录单上,可以写下来还可以画图。
(分组讨论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组长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做记录汇报。
)师:第一小组已经讨论结束,我们先请第一小组汇报。
生:我们第一小组都想到了做船型。
师:你们怎么会想到做成船形的?生:平时看到轮船能航行在水面上,如果把橡皮泥捏成船形,橡皮泥可能会浮上来。
师:有理有据,待会试试。
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们第二小组想到把橡皮泥做成空心状,因为我玩乒乓球时它是空心的能浮起来。
生:我们小组还想到把橡皮泥做成盒子状。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行吗?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分发橡皮泥。
(组长分发橡皮泥)师:在做实验之前,橡皮泥宝宝有些话想对我们说呢。
〔出示〕师:听明白了吗?限时五分钟,时间一到,就立即坐好,那就开始吧!(学生动手实验)师:哪一小组先来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带上记录单)生:我们把橡皮泥捏成了船形,实验结果橡皮泥浮上来了,把它捏成碗状,浮上来了;把它做成空盒状,也浮上来了;把它压成薄薄的一层,也成功了;把它做成水饺样的,也浮上来了。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围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这个问题安排活动,使学生再一次经历“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动手做”是科学课的灵魂。
本课教学力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揭开物体沉浮之谜,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1•水槽橡皮泥(6盒)、小勺、铁块、精盐、土豆、小潜水艇(6个)、小勺、吸管、塑料泡沫、玻珠等。
2•奖品6份教学过程、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小礼物,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老师一一出示物品,学生辨认并说出物品名称。
)2.如果老师把这些礼物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有的沉,有的浮)3.我能让沉在水中的铁浮起来,你信吗?4.出示铁制品,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有没有能浮在水面上的铁制品?5、说说,我怎样让铁浮起来的?(改变铁的形状)6、你也能使沉在水中的橡皮泥浮起来吗?7、出示课题: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二、学生小组合作,使沉在水中的橡皮泥浮起来1、小组讨论一下,怎样使你的橡皮泥浮起来。
2、小组比赛,看看浮起来的橡皮泥中,谁的装得多?3、学生动手操作。
4、比较后想一想:为什么他的装得多?5、交流汇报。
6、小结:增大空间,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装的更多。
三、教师演示“借助漂浮物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实验教师设疑:孩子们,老师不用改变物体形状,也能使物体浮起来,你信吗?教师演示:用吸管做漂浮物,用泡沫做漂浮物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教师提问:请问老师是通过什么方法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学生总结:借助漂浮物。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学情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不同的物体放到水中,有的会沉入水中,有的会浮在水面上,有的还会悬浮在水里,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本来会沉入水中的物体也能浮起来。
对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真正原因,学生虽然有比较形象的认识,但是还缺少比较深刻的理解。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学生通过阅读与收集资料,在理性上了解到改变水――在水里加(足量的)盐能使物体由沉变浮,意识到把球状的橡皮泥捏成船形、碗形,也能让橡皮泥由沉变浮,但是在学生学习中,对此还缺乏感性的认识。
应该说,学生对如何使物体由沉变浮还并未建立起比较全面的认知体系。
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好奇与挑战,非常利于训练学生的多元思维。
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往水里加盐等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往水里加盐等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四、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槽、水杯、橡皮泥(铝箔)、药匙、精盐、鸡蛋、小潜水艇、方便筷子、铁丝、吸管、塑料泡沫、盒盖等。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橡皮泥:引导猜测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猜测大多学生都应该认为橡皮泥会沉在水底)2、教师做出魔术师表演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将橡皮泥放入准备好的饱和盐水中,此时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
(学生一定“哇”的一声充满了惊奇!)3、提问:我们每组都有一块橡胶泥,你们也想试一下吗?(学生争先恐后的忙着,但一定是非常无奈的眼看着橡皮泥沉入水底而充满了失望,学生必然会想到是水的缘故,并提出质疑,这里教师可不为所动,为以下的教学埋下伏笔。
)4、导情追问:你有哪些好的方法,让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二)学生实践探究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小组讨论让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2、学生汇报想法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把橡皮泥捏成碗、船等形状,使橡皮泥的体积变大;(2)借助一些提供的漂浮物。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问题答案 (5)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问题答案 (5)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1 我们周围的土壤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
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答:有虫、草、植物的根、水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
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1.2 了解土壤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三年级科学下册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扶起来 1教学实录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导入新课:教师准备一杯盐水、一杯清水以及两块土豆。
师:老师想和大家做个小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出示两杯水,然后拿出两块土豆,放入杯中)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一个杯子里是沉的,一个杯子里是浮的。
生2:左边杯子里的土豆沉在水里,右边杯子里的土豆浮起来了。
问:看到这种现象,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生1:为什么那个土豆是浮的呢?生2:为什么一个土豆沉了,一个土豆却浮着呢?生3:我想知道一样的土豆,为什么会有的沉,有的浮呢?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板书课题)二、研究橡皮泥的沉浮: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一块玻璃放入水中,它沉在水底,可是玻璃做的碟子却能浮在水面上;一块铁片放入水中,它会沉在水底,然后钢铁做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老师这儿有一块橡皮泥,如果我将它放入水中,它是沉还是浮呢?生:沉教师演示,橡皮泥沉入水中。
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使本来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师:小组讨论一下,可以将你们设计的方案写出来。
生讨论后开始举手。
生1:我们可以将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试试。
生2:我们认为做成碟子的形状也行。
生3:我们觉得做成碗的形状肯定也行。
生4:做成盘子的形状。
生5:做成飞碟的形状一定也行。
师:这些方法行吗?那我们就一个个的来试一试,刚才有的同学说了把橡皮泥放在其他物体上能使他浮起来,我们现在就我们桌上已有的材料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使橡皮泥浮起来。
在做实验之前,先看一下要求(课件展示要求)生:好啊!(学生很兴奋,并跃跃欲试)师:浮起来了吗?(浮起来了)那是同学们想的方法好,借助了其他物体使橡皮泥浮了起来,那这种方法我们应该叫什么啊?(板书:借助漂浮物)漂浮物都很轻,漂浮物越大,装的东西越多。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另一个方法我们还没试呢,现在就试一试,在做实验之前,先看一下要求(课件展示要求)看谁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如果你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就试试看你的橡皮能承载几颗铁钉?好了,让我们开始吧!学生开始活动,努力地将橡皮泥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教师在活动中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实验操作: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3. 分析与讨论:影响浮力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和影响浮力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石头、木块、泡沫、塑料瓶等。
2. 实验工具:尺子、称、水槽、容器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沉在水里的物体突然浮起来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浮力的因素。
如:物体的形状、体积、密度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浮力的因素。
7. 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调查生活中应用浮力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浮力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作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影响浮力的因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 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
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让学生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石和沙子。
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2、了解土壤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 (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颗粒大,沙粒多。
黏土颗粒小,黏粒多。
②用手捻一捻:沙土的沙粒硬捻不碎。
黏土的黏粒不硬,一捻就成粉末。
③和点水握一握:沙土不能握成团。
黏土能握成团。
实验与制作黏土、壤土各一纸杯、水三纸杯,漏斗三只,沙布三块,烧杯三、把三只漏斗分别放在三只烧杯上,再分别放上沙布,然后把沙土、壤土和黏土分别倒在沙布上。
2、把三纸杯水水最少,说明黏土渗水性最差,而壤土下面的渗水居中,说明壤土渗水性居中。
3、肥沃的土壤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丰富的腐殖质。
土壤的下层颜色浅黄色,较硬、岩石增多。
叶和人畜粪便沤肥,修筑梯田外,还有秸杆还田,放养蚯蚓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PPT课堂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使沉在水 里的物 体浮起 来(共1 8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死海
故事:公元70年在耶路撒冷保卫战时,罗马军统帅 要处死俘虏来的奴隶,他下令将这些带着手铐的 奴隶投入死海淹死,可是这些被扔进海里的奴隶 像穿了救生衣一样一个个浮在水面,海水又把他 们送到了岸边。一连几次,都没有把这些奴隶淹 死,统帅以为有神灵保佑他们,就把他们赦免了。
上浮 灌进水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使沉在水 里的物 体浮起 来(共1 8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重量变重 下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使沉在水 里的物 体浮起 来(共1 8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小结: 改变自身重量→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使沉在水 里的物 体浮起 来(共1 8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讨论时注意思考:
1、我想到了什么方法?是怎么想到的? 2、别的方法可行吗? 3、轻声讨论,不干扰其他小组,
养成文明探究的习惯。
温馨提示:
1.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合作学习。 2.积极轻声的讨论,不得干扰其他小组。 3.注意卫生,垃圾放进垃圾桶,若溅出水来
用抹布及时擦干。
4.记录员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使沉在水 里的物 体浮起 来(共1 8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拓展思考
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 一堵墙,将鱼群包住。你 想用什么办法能使渔网在 水中立起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使沉在水 里的物 体浮起 来(共1 8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小结: 改变形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3.5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练习)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3.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课时教学设计追问:你们还有其他办法让硬币浮起来吗?小结:(1)把硬币放进气球里,气球充上气;(2)把硬币放在大一些的木块上;(3)把硬币放在游泳圈上。
结论:这些方法都是借助会漂浮的物体使硬币浮起来的。
过渡:如果不借用可以浮在水上的物体,直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物体漂浮起来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实验。
(二)科学实验探究2改变橡皮泥和铝箔的形状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1.实验内容:通过把橡皮泥和铝箔改变成小船的形状放进水里,观察它们在会里的沉浮现象。
实验准备:橡皮泥、铝箔、一盆清水。
实验要求:在改变物体的形状之前可以先把物体放进水里观察现象,让后改变后再放进水里观察。
2.实验结论:3.继续实验:把各小组载物最多的船放在一起,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些船能装得多?发散思维,让学生了解说出更多的可以让硬币在水里浮起来的办法。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小组合作,让学生从对比中发现问题。
等。
潜艇主要执行巡逻、警戒、封锁、反潜、侦察等任务。
其主要攻击对象首选为敌方的运输船或商船,而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由于大多拥有护航舰艇和飞机保护,攻击风险较大。
5.验证潜艇上浮下沉原理实验准备:装满沙子的小瓶,一盆清水。
实验内容:通过装满沙子的小瓶和空小瓶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验证潜艇上浮下沉原理。
实验要求:记录好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提示: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改变物体的重量可以使物体上浮下沉。
过渡:除了借助漂浮物体和改变物体的重量来使下沉的物体上浮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三)实验探究3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1.实验准备:一枚鸡蛋、一个装水的杯子、食盐。
实验内容:往杯子里加入食盐增加水的密度。
实验要求:通过观察图片,得出结论。
通过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实验,让学生明白改变溶液的密度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人,问问他们都采用哪些方法使物体上浮的,并记录下来,回来后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朱昌小学万源《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
朱昌小学万源《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影响浮力的因素: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等。
3. 实验操作: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4. 实验观察:观察物体浮起来的过程,分析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影响浮力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掌握浮力的概念和影响浮力的因素。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讲解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讲解影响浮力的因素。
3.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观察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4.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力的概念和影响浮力的因素。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浮力概念和影响浮力因素的理解掌握程度。
2. 结合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提问,评估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浮力计、各种不同密度的物体(如石头、木块、泡沫等)、水槽、液体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五单元重点科学实验
其他的沉。
固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有关系。
增大物体在水中的体积可以使沉在水中的物体上浮。
实验15
比较液体的性质
烧杯分别装食用油、水、醋、牛奶、酒精、洗涤剂,托盘天平、量筒、水槽、玻璃板、蜡纸、滴管
1、从透明度、颜色、气味三个方面认识不同液体的形态特点,记录。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实验九
比较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并分类
菠菜和葱的根标本;学生自带各种植物的根
1、出示菠菜和葱的根标本,指出它们的根。
2、比较两种植物根的区别。
3、根据根的形态为它们分别取名直根、须根。
4、把自己带来的根进行分类。
菠菜的根中间有一根较长较粗的根,旁边生出一些细小的根;葱的根都很细长,像胡须一样。
2、使用量筒测得相同体积的液体,使用天平测量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重量并记录。
3、小组同学合作,把水、酒精、食用油、洗涤剂从同一高度流到玻璃板上,观察液体流动的快慢并记录。
4、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纸上观察。
液体形态特点略。
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质量不一样。
不同液体流动的快慢不一样。
各种液体在蜡纸上都会像水珠一样滚动。
3、用手指捻一捻每种土壤,感觉有什么区别。
4、和点水握一握,看哪一种能够握成团。
5、闻一闻,每种土壤闻上去有什么气味?
沙土土壤颗粒大,黏土颗粒小;沙土颜色浅,黏土颜色较深;摇晃沙土发出的声音大;和水后黏土能握成团,沙土不能;黏土有股难闻的气味,沙土基本没有什么气味。
结论同前。
实验五
做肥料袋
塑料袋、土壤、木棍、水果皮、菜叶等、水、蚯蚓、细绳
2、用玻璃棒搅拌土块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
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教学背景:《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是苏教板(国标本)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五课,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探究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根据“活用教材而不是死教教材”这一新的教学观念,在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底蕴与能力基础,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重组:首先本课是以学生常见的土豆作为研究对象,贯穿于整堂课,引导学生探究使这沉在水中的土豆浮起来的方法。
对这部分的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不提供任何的实验材料,根据学生脑海里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说说他们的办法;对同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多种可能性,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当然在学生提出的多种方法中,有些可能是不合理的,它需要采用实验、逻辑推理的手段去集中探索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解释。
由此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提供学生实验所需的材料,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做”的机会,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探究的活动中进一步地发散,并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彼此的发现能互相补充、完善,实现课堂信息共享。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合作整理、归纳、小结,运用加盐、加糖、挖空以及借助漂浮物这三类方法都能使沉在水中的土豆浮起来。
真正地探寻出使土豆浮起来的本质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在发散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思维的才能和习惯。
这部分设计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中,对同一个问题从多角度着眼,搜寻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求答案,使学生敢于发表与他人相异,而又高于他人的真知灼见。
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学以致用一直是科学学习的目标,用已发现的规律去实践,从而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理论,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材分析 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中,进一步领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
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
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
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
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3.让学生亲历探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
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这是三年级的农村学生,学生经常能够接触到水上 学生学习能 的漂浮物、沉淀物,对物体的沉浮有所了解,这篇课文
试一试呀。下面大家就自己模拟制作一个死海,看土豆 真的能浮起来吗?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是 不是加盐就能浮?加多少盐就能浮?
(4)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从刚才我们的实验中可以看出,要让 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加盐。板
书:加盐。
(四)本课小结: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对照板书)
2、说说生活中运用沉浮性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的例子。(课件随机出示图片)
(五)教师结课:
这节课大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探究出了使
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几种方法,我们每个人通过仔
细观察,正确分析事物变化的现象,弄清了其中的道理, 课例研究综
其实科学就是这样,不断的提问,假设,搜集信息,论 述
证假设,只要你不断的思索探究,明天你也会成为一名
力分析 是叫我们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学生对 这个问题思考较少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5.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5)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李坑学校李忠华【教学目标】1.知道改变形状、减轻自身的重量或在水里加盐,都能增加浮力。
2.能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3.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探究乐趣,并产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难点】找出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槽、烧杯、橡皮泥、泡沫板、土豆、食盐、勺子、玻璃棒、生鸡蛋、气球、橡皮筋、小刀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教师准备一杯盐水、一杯清水以及两个土豆。
(教师出示两杯水,然后拿出两个土豆,放入杯中)2.问: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一个杯子里是沉的,一个杯子里是浮的。
生2:左边杯子里的土豆沉在水里,右边杯子里的土豆浮起来了。
3.问:看到这种现象,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生1:为什么一个土豆沉了,一个土豆却浮着呢?生2:我想知道一样的土豆,为什么会有的沉,有的浮呢?二、揭题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三、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1.研究橡皮泥的沉浮: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边演示边讲)一块玻璃放入水中,它沉在水底,可是玻璃做的碟子、小碗却能浮在水面上;一块铁片放入水中,它会沉在水底,然后铁做的小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老师这儿还有一样小东西,是什么?(橡皮泥),如果将它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呢?(1)学生猜测。
(2)把橡皮泥放在水中验证学生的猜测。
(3)师生研讨,怎样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师:下面就请你动动脑能不能想个办法,使这个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师: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组的办法多?讨论开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1]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1、认识固体实验器材: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论: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验内容:结晶分离的实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2、把固体放倒水里实验器材: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认识液体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3、认识液体实验器材: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论: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流速测试:水>牛奶>食用油>蜂蜜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把液体倒进水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