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7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植物化学

植物化学

氨基酸类
氨基酸
• 定义:分子中含有氨基或亚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许多生物碱的前体物 质。 分类:蛋白质氨基酸和非蛋白质氨 蛋白质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都是L 20 L 型α-氨基酸,是有机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普遍存在于 植物界且无间断,故在分类学上的意义不大。但由于 此种蛋白质数量多,因而在分类学中有重要价值。 非蛋白质氨基酸:游离存在的或未组成蛋白质的氨基 酸。植物中非蛋白质氨基酸种类繁多,其中有许多是 间断分布的,有或无的界线比较明确,故在分类学上 意义重大。如香豌 性质 药用活性:所有植物体都含有氨基酸,其中不少氨基酸具 有药用活性。如藻类植物海人草含有的驱蛔虫成分海人草 酸,桑寄生,蔓荆子含有降血压,调血脂作用的γ-氨基酸。 纯品氨基酸大多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分子中既有酸性 的羧基,又有碱性的氨基,故为两性电解质。 等电点:使氨基酸净电荷为0是溶液的PH值。等电时氨基 酸的溶解度最小,最易从溶液中析出,即可利用此性质用 电泳法分离氨基酸 氨基酸或子中有许多手性碳原子,故显光学活性。 鉴别方法:茚三酮呈色反应;纸色谱或薄层色谱等。 氨基和羧基均为活性基团,在外因作用下可发生诸多反应。
• 蔓荆子
用作分类依据的氨基酸一般是取自植物的 种子,因为它是稳定的发育阶段,又具有 含量分量,取材方便等优点。如香豌豆氨 酸,刀豆氨酸等。
• 总结: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和分析科学的迅 速发展,对生物界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分 布的认识的已今昔非比,但应用于植物化 学分类学方面的研究资料尚匮乏。相信随 着蛋白质,核酸,肽类等生物大分子化合 物及其组成氨基酸及其组成氨基酸类成分 的化学性质,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为人们 进一步认识,其特征性将被现代分类学家 所尝试和利用。

7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非侵染性病

7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非侵染性病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着手:
• 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 的变化;
• 依据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 果,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 进行治疗诊断。
• 田间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 ①没有病症。但是患病后期由于抗病性降低,病 部可能会有腐生菌类出现。
• 微量元素:镁、锌、钙、硼、硫、铜、钼和锰。
镁存在于叶绿素中,是很多酶的辅助成分; • 锌则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糖的氧化。 • 钙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变化,它与果胶形成钙盐参与植物
的抗病性, • 硼的功能不确知,可能影响糖的运输和钙的利用; • 硫存在于一些氨基酸相辅酶中; • 铁是叶绿素合成的催化剂,并作为很多酶的辅助成分; • 铜、钼和锰分别是很多氧化酶、硝酸还原酶和呼吸、光合
不适当地使用杀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也会引起药害。
• 在高粱上直接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后,12小 时即现药害症状,72小时后叶片全部焦枯。邻田或附近施 用上述杀虫剂或除草剂时,随风飘移至高粱上以后,初在 叶片上产生红褐色斑点,后斑点迅速扩大相互融合成大斑 块,致全叶焦枯,全田似火烧状 。
• 障碍型:主要是生殖器官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 遭受短时间异常低温,妨碍生殖细胞的正常发育和 受精结实,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这一类型仅个别 年份局部地区发生。
小麦冻害 西甜瓜冻害
日灼病
二、水分、湿度不适
• 1.长期水分供应不足而形成过多的机械组织,使一些肥嫩 的器官的一部分薄壁细胞转变为厚壁的纤维细胞,可溶性 糖转变为淀粉而降低品质。
• 虎尾兰:一盆虎尾兰可吸收10平方米左右房间 内80%以上多种种有害气体。

植物化学保护学习教材PPT课件

植物化学保护学习教材PPT课件

In this book, the role of pesticid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has been strongly emphasized to sustain the crop yield and quality over the world. However, the crop protection is very complicated because of the numerous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ultivated crops, the many damaging or beneficial organisms and the variable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 The use of chemicals,ptive power on the fragile balance of nature, requires general insight into their properties and effects.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face
Plant provide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main source of nutrition for mankind, animals and uncountable masses of lower organisms. An ample supply of food, fibers and other vegetable matter is a prerequisite to health as well as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ny human society. Thus, the increase competition from all kinds of organisms, which cause injury, disease , is unwanted. Man is waging a continuous struggle against these injurious and troublesome organisms, called pest, pathogen and weed etal. in order to protect his food, shelter and living.

植物化学物

植物化学物
植物化学物
第一节 植物化学物概述
植物含有多种低分子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维持其与周围环境 (包括紫外线)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分子.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明,在蔬菜水 果中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具有保 护人体和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引起了营 养学家对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兴趣。
分类
(二)植物固醇(phytosterols)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籽及其油 料中,与胆固醇的结构区别是 增加了一个侧链,可抑制胆固醇 的吸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分类
(三)皂甙(saponins)

是一类具有苦味的化合物,可与蛋白质和 脂类(如胆固醇)形成复合物,豆科植物中皂 甙特别丰富。由于皂甙具有溶血的特性, 一直被认为对健康有害,人群实验却未能 证实其危害。目前一些国家已批准将某些 皂甙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饮料,如美国和 加拿大将其作为泡沫稳定剂用在啤酒中, 英国用在无酒精饮料中。

分类
(七)单萜类(monoterpenes)

调料类植物中所存在的植物化学物主要是 典型的食物单萜类物质,如薄荷中的薄荷 醇、葛缕子种籽中的香芹酮、柑桔油中的 柠檬油精。单萜类物质的每日摄人量大约 为150mg。
分类
(八)植物雌激素



存在于植物中,可结合到哺乳动物体内雌激素受 体上并能发挥类似于内源性雌激素作用的成分。 异黄酮(isoflavones)和木聚素:化学结构是多酚类 物质,属于植物雌激素.异黄酮几乎全部存在于大 豆和大豆制品中.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只占人体雌激素作用的0.1%, 尿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可比内源性雌激素高10— 1000倍。 植物雌激素可发挥雌激素和抗雌激素两种作用。

植物:

植物化学物 PPT课件

植物化学物 PPT课件

Phytosterols 植物固醇
Phytosterols are mainly found in plant seeds and oils.
植物固醇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籽及其油料中,如β-谷 固醇(β-sitosterol)、豆固醇(stigmasterol)、菜油固醇 (campesterol) 人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植物固醇为150~400mg,但 人体能吸收的只占5%左右。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人们 就发现植物固醇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 主要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Saponins 皂甙
皂甙为萜类同系物(称为皂甙元)与糖缩合形成的 一类化合物。 大豆皂甙可消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和降低过氧化 脂质的作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抑制肿瘤 细胞生长;具有抗血栓作用。 根据膳食习惯和特点,平均每日膳食摄入的皂甙约
为10mg,最高可达到200mg以上。
因其具有抗突变、抗癌、抗氧化、免疫调节 等多种生物学作用,目前一些国家已批准将某些 种类的皂甙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饮料,如美国和
植物组织的
机械性损伤
芥子油甙
葡糖硫苷酶 活性物质 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s)
——sulforaphane
硫氰酸盐(thiocyanates) 吲哚(indoles)
Polyphenols 多酚
Polyphenol is used for all substances that are made up of phenol derivatives. 多酚是所有酚类衍生物的总称 酚酸(Phenolic acid):如羟基肉桂酸 类黄酮(Flavonoids):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 三碳链相互连接而形成一系列化合物 The most commonly found flavonoid is quercetin with a daily intake of about 23 mg. 最常见的类黄酮是槲皮素,其每日摄入量大约为23mg, 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个剂量的类黄酮,如槲皮素对人体健 康是有益的。 2'

植物资源学——植物化学知识.ppt

植物资源学——植物化学知识.ppt

生源研究的意义
1.了解各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某种 成分最初由何种物质(这种物质称为前体 Precursors)形成和各种中间产物后,就可 以人为地在植物中注入前体或中间产物来 增加所需成分的积累和产量。达到人工控 制、定向培育的目的。
例如在枸椽酸的新陈代谢途径中加入乌头 酶(Aconilase)就可以增加枸椽酸在植物 体内的积累,因枸椽酸的生成过程中必须 有此种酶的存在。
生源研究主要是研究各类成分在体内生物 合成的途径,各种酶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中间产物的化学 并测定它们的结构。
生源的研究有多种设想与途径,形成了多 种学说,如异戊二烯法则、醋酸学说等已 普遍应用于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 合成及其途径。
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发展, 生源研究的进展也更为迅速。
氨基酸途径合成生物碱等成分。
(一)糖类及甙类
糖类(suger,saccharides)又称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 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糖类不仅是 植物体内的贮藏养料,而且是生物合成其 他有机化合物的前体。
按照组成糖类成分的糖基个数,可将糖类 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三类。
第二章 植物化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植物的化学成分 二、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一、植物的化学成分
包括植物体及其代谢的所有化学成分。
生长条件不同有较大差别。
主要有以下八大类:糖类及甙类、脂类、 氨基酸蛋白质类、维生素、生物碱、挥 发油和萜类、色素、鞣质等。
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学说
Bigin
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菊糖(Inulin)、淀 粉、树胶及粘液质等。
树胶:杂多糖,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 甘露糖、木糖等聚合成。

植物化学

植物化学

4、喷洒乙烯利可使农作物增产增收,但用喷洒接喷洒于辣椒、西红 柿、西瓜、甜瓜等作物果实上进行催熟处理的种子做种, 则是有害无益的。这是因为,用乙烯利催熟缩短了农作物 本身自然成熟期,使未达到成熟期的果实过早停止生长发 育,造成种胚发育不健全,影响发芽率,造成来年辣椒产 量。 5、乙烯利是一种化学催熟激素,植物吸收后,必须在 其体内转化为乙烯才能起到催红的作用。而温度是一项关 键的气象因子,只有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并维持3-5 天,乙烯利才会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使用前务必牢记这一 点,天气阴冷,气温低于10℃喷施效果差甚至无效。
黄瓜在1~4片真叶时,喷施1000 毫克/千克的乙烯利,能降低做 瓜结位,雌花数增加,并且于4~5节后连续开出雌花。苹果于采 摘前3~4 周,喷洒200 ~50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能早成熟采摘。 也可将长成个的青苹果采摘后,集中储存在一起,然后喷上乙烯 利封闭,数日后即可达到可食状态。露地辣椒使用乙烯利化学催 红,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充分发育的果实进行促进成熟变色的 处理。化学催红一般使用40%乙烯利1000倍液,于收获前10~15 天喷洒植株,一方面促使叶片早衰,使叶片中的营养及早转移到 果实中,另一方面促使果实提早变色成熟
谢谢大家
植保111班A 组
3 . 乙烯利
乙烯利为人工合成的有机磷植物生长调节 剂,又名2-氯乙基磷酸、乙烯膦,使用时 释放的有效成分是乙烯。乙烯是普遍存在 于植物体内的一种天然植物激素,为简单 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在正常大气压下是 一种气体。高等植物各器管都能产生乙烯, 果实成熟时产生乙烯最多。
乙烯利用途及使用方法
乙烯利被植物体吸收后,传导至茎、叶、花和 果实等部位,因为多数植物体液的PH值在4以上 ,乙烯利在PH值4的条件下,极易释放出乙烯。 乙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较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 营养物质向成熟器官或组织转移,有利于物质的 转化,促进果实及种子的成熟。此外,乙烯利还 具有打破种子休眠、消除顶端优势、增加有效分 蘖和去雄等作用。

《植物化学的介绍》课件

《植物化学的介绍》课件
1 植物芳香物质是什么?
植物芳香物质是植物中具有独特香气的化学物质,常用于香料、香精和化妆品等行业。
2 植物芳香物质的种类
植物芳香物质包括醛、酮、酯、醇和酚等多种化合物。
3 植物芳香物质的作用
植物芳香物质常用于提供香味、增强食欲、改善心情和促进放松。
结束语
1 植物化学对人类的贡献
植物化学的研究和应用为人类提供了药物、 香料、食品添加剂等多种产品和体验。
2 植物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植物化学将继续深入研究植物的化学 成分和作用机制,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植物化学的介绍》PPT 课件
植物化学是研究植物中的化学物质的科学。通过了解植物化学,我们可以揭 示植物的奇妙之处,并且了解其对人类的贡献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简介
什么是植物化学?
植物化学是研究植物中化学物质的科学。它关注植物如何合成、储存和释放化学物质。
植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植物化学主要关注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毒素、药物和芳香物质。
植物芳香物质是植物中具有独特芳香的 化学物质,常用于香料、香精和化妆品
等行业。
植物次生代谢物
植物次生代谢物是什么?
植物次生代谢物是植物在非生长发育阶段产生的化学物质,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分类
植物次生代谢物可分为生物碱、鞣质、挥发油、黄酮类和倍半萜等多个不同类别。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作用
植物次生代谢物在植物体内起到防御、保护、吸引传粉者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植物毒素
植物毒素是什么?
植物毒素是由植物制造的有毒化学物质,用于防御掠食者、竞争其他植物或吸引传粉者。
植物毒素的种类
植物毒素包括生物碱、氰化物、甘露醇、毒菌素等多种不同类型。

植物生理学 第七章 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理学 第七章  植物生长物质

金丝雀虉草胚芽鞘为材料,进行植物向光性研究。
论文发表于1880年,题目:“植物的运动本领” 。
要点:
当胚芽鞘暴露于单侧光时,某种影响由上部传 到下部,引起后者发生向光弯曲。 只有顶端能接受单侧光的刺激,而引起胚芽鞘 的向光运动。
2. 1913年,Boysen-Jensen(丹麦,波耶森)
证明达尔文父子所说的“影响”不可透过
图7-12 生长素释放合成mRNA的DNA模板
mRNA
蛋白质
3. 生长素作用的受体学说(acceptor theory) 激素受体:指能特异地识别激素,并能与激素高
度结合,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物质。不
同激素各有其不同受体。
生长素受体有两种: 第一种:位于膜(质膜、内质网膜等)上的生 长素结合蛋白,主要起活化质子泵的作用,将膜内 的H+泵到膜外。 第二种:位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可溶性生长 素结合蛋白,主要活化基因促进原生质物质的合成
云母片,但可透过明胶片。
3. 1918年,Paal(匈牙利,拜耳)
证明达尔文父子所说的“影响”可以传递,
并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4. 1928年,F.W.Went(荷兰,温
特)的燕麦胚芽鞘弯曲生长试验。
结论:胚芽鞘尖端的“影响”是一 种促进细胞生长的物质。 Went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gl(荷兰,郭葛) 3. 1934年,K.Kö 等人从燕麦胚芽鞘中分离和纯化出了生长 素,经鉴定为: 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
H C HC HC C C C CH CH2COOH
C H
N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几种内源生长素的结构图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和运输 1.生长素的分布

最新7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方法和技术讲学课件

最新7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方法和技术讲学课件

7.2 化学除害处理方法
7.2.1 熏蒸处理
4.基本防护 (4)熏蒸人员在投药前要多吃富有营养的食物,进行溴甲烷和氢氰酸熏蒸前每人要吃
100克糖,以增强抗药力。 (5)熏蒸现场100米以内不得有居民,周围10米及出入口处的外面帖上警告标志,设
立警戒线。标志用木板制作,用不掉色笔写上“危险”、“毒气”、“正在熏 蒸”、“不准入内”等字样。同时画上国际通用的死亡象征标志—骷髅图,夜 间要设置照明装置。 (6)定的熏蒸室在熏蒸期间,打开红色烁灯,并设置紧急脱险道路。
• 由此可见,化学防治或植物的化学保护,决不单是化学农药与防治 对象之间的问题,而是化学与生物学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
7.2 化学除害处理方法
• 化学防治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是有害生物综 合治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有别的防治措施所无法代 替的优点;概括起来,其优点有:
➢ ①几乎任一种有害生物都有相应的化学药剂可以控制; 有些药剂还可以“一药多治”;
境中,各种滤罐均不能使用。 Ⅳ.在高浓度有毒环境中或在缺氧环境下作业时,必须佩戴氧气瓶或自动呼吸装置
器(SCBA)。
7.2 化学除害处理方法
7.2.1 熏蒸处理
(3)管理 ①专人管理,科学分发,登记造册,定期检查。 ②滤毒罐打开后应记录日期,准确记录暴露在有毒环境中的累积时间,在
规定的时间内置换或报废。高浓度环境下一次一废。散毒等低浓度下作 业时,累计有效时间为2小时。 ③对外部有任何损伤痕迹的滤毒罐应立即报废。
7.2 化学除害处理方法
7.2.1 熏蒸处理
4.基本防护 (7)在投药、测浓度、检漏及散毒过程中,要穿戴好防毒工作服、胶鞋、手套,并佩
戴好合适有效的防毒面具或氧气袋、自动呼吸装置等。 (8)在风向上方投药,操作现场禁止饮食和吸烟。投药过程中如药液沾染皮肤时,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植物的初级代谢产物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植物中也含有多种低分子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它们 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维持其与周围环境(包括紫外 线)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分子。
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除个别为维生素前体外均是非 营养素膳食成分, 现已把它们统称为植物化学物。
概述
植物化学物对健康有 有益和有害的双重作 用。以前只是侧重了 解它们的毒性作用, 即植物性食品中天然 毒素对人体健康的有 害作用:
2、类黄酮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3、皂甙、硫化物、植酸具有免疫增强作 用。
(由于缺少人群研究, 目前还不能对植物化学物影响 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进行系统评价,但类胡萝卜素 及类黄酮可能对人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㈣ 抗微生物作用 1、硫化物(蒜素)具有很强的抗微
生物作用。 2、芥子油甙的代谢物(异硫氰酸盐
和硫氰酸盐)具有抗微生物作用。 3、其他:浆果(酸梅和草莓)可预
(目前, 对一种有明显抗癌作用的异硫氰酸盐—— 萝卜硫素(sulforaphane)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
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㈤ 多酚(polyphenols):主要为酚酸和类黄酮(存 在于水果蔬菜外层和整粒谷物中)。新鲜蔬菜中的 多酚可高达0. 1%, 例如莴苣外面的绿叶中多酚的含 量特别高, 绿叶蔬菜中类黄酮的含量随着蔬菜的成 熟而增高, 户外大地蔬菜中类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 大棚蔬菜中的含量。最常见的类黄酮是槲皮素,摄 入量约为23mg/d。
硫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以多酚类的抗氧化作 用最强。
2、对DNA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3、抗氧化作用机制:
① 清除自由基:自身供氢氧化。 ② 抗脂质过氧化:抑制酶性或非酶性脂质过氧化 过程。 ③ 螯合金属离子:过渡态金属离子是许多自由基 产生过程的催化剂。
㈢ 免疫调节作用
1、类胡箩卜素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为:
㈠ 类胡箩卜素(carotenoids):存在于深色蔬 菜(红、黄色)。在自然界存在的700 种天然类胡 萝卜素中, 对人体营养有意义的大约在 40~ 50 种, 摄入量约为6mg/d。
(最近, 番茄红素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而引起了 人们特殊的研究兴趣)
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2、生物学活性 (1)抗突变作用 (2)抗癌作用 (3)抗氧化作用 (4)免疫增强作用 (5)对心脑血管作用 (6)抗病毒作用
四、异硫氰酸盐类化合物(ITCs)
1、异硫氰酸盐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类型:以前 体芥子油甙(GS)的形式存在于十字花科蔬 菜中。至少有120多种GS。在十字花科蔬菜 的细胞中存在一种能使GS水解的酶-黑芥子酶 或葡萄糖硫苷酶,十字花科蔬菜在收割、加工、 咀嚼或植物降解时释放出来,使GS水解成以 下三类物质:异硫氰酸盐、硫氰酸盐和腈。
几种植物化学物的主要生理学效应
种类
效应
A B C D E F GH I J
类胡萝卜素 √



植物固醇
√√


皂苷
√√


葡萄糖硫苷 √ √

多酚
√ √ √ √ √ √√

蛋白酶抑制剂 √

单萜类
√√
植物雌激素 √ √
硫化物
√ √ √ √ √ √ √√

植酸




注:A=抗癌 B=抗微生物 C=抗氧化 D=抗血栓 E=免疫调节 F=抑制炎症过程 G=影响血压 H=降低胆固醇 I=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J=促进消化
⑵ 酚酸可于活化的致癌剂共价结合而掩盖与DNA 结合的位点,抑制由DNA损伤造成的致癌作用。
⑶ 植物雌激素可在人肝脏诱导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结合雌激素,从而降低雌激素促肿瘤生长的作用。
⑷ 减少内源性细胞生长促进物质的形成(如次级 胆汁酸),阻止其对细胞增生的异常调节作用。
㈡ 抗氧化作用 1、类胡箩卜素、多酚、植物雌激素、蛋白酶抑制剂、
花卉、茶叶和红酒中。
2、酚酸:酚酸在蔬菜、水果、谷物中的含量都很高,如 苹果、土豆、白菜、番茄,各种果汁、酒类、咖啡等饮料都 广泛存在,每日可摄入几克以上。黄酮类在大肠经微生物代 谢亦可形成酚酸衍生物。
3、单宁 :能与蛋白质和消化酶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 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全谷、豆类中的单宁含量较多。
酸排出增加。 ② 增加肝脏中胆汁酸的合成,从而降低
了血中胆固醇浓度。 ③ 抑制肝脏中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酶HMG-
CoA(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还原酶)。
㈥ 其他作用 1、调节血压 2、调节血糖 3、参与血凝 4、抑制炎症
一、酚类化合物
(一)分类 1、黄酮类: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物、根茎、树皮、
㈡ 植物固醇(phytosterols):存在于种籽和油料,如 β-谷固醇、豆固醇和菜油固醇。植物固醇有降低胆固醇 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胆固醇的吸收和代谢, 可 能还影响类固醇激素的代谢,摄入量约为150~400mg/d。 体外试验结果提示, 植物固醇的吸收与其抑制胆固醇吸 收之间存在相反的关系。植物固醇在动物中具有广泛的 治疗作用(包括抗肿瘤作用), 几乎未发现毒副作用 。
(白菜中也含有硫化物, 但由于缺少蒜氨酸酶, 不能形成具有生 物活性的硫化物代谢产物。)
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㈩ 植物凝血素(lectins):存在于大豆和谷 类制品。可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除上述各种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外, 还在一些植 物化学物没有归属到表 1 所列分类中, 例如葡萄糖 二胺、苯酞、叶绿素和生育三烯酚类。另外还有植 酸。动物试验的结果表明植酸具有调节血糖和预防 肿瘤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 植酸可影响矿物质 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目前一些国家已批准将某些种类的皂甙作为食品添加 剂用于饮料, 如美国和加拿大将其作为泡沫稳定剂用在 啤酒中, 英国用在无酒精饮料中。)
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㈣ 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s):存在于十字花科 植物,其降解产物具有典型的芥末、辣根和花椰菜 的味道。助于植物中特殊酶——葡糖硫苷酶的作用, 植物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可将芥子油甙转变为有实际 活性的物质, 即异硫氰酸盐、硫氰酸盐和吲哚。当 白菜加热时, 其中的芥子油甙含量可减少 30~ 60%。 摄入量约为10~50mg/d。
概述
例如,马铃薯和西红柿中 存在的配糖碱、木薯中存 在的氰化苷、马铃薯中存 在的茄碱(即龙葵素)、 鲜黄花菜中的类秋水仙碱、 棉籽中的棉酚和菜籽油中 的芥酸等;
概述
其中有些还因限制营养素的利用而被认为是 “抗营养”的化学物,
例如,大豆和各种卷心菜中存在的蛋白酶抑 制剂和萝卜、白菜、芥菜、 甘蓝和油菜籽等十字花科 植物中存在的葡萄糖硫苷 等。
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㈧ 植物雌激素(phyto-oestrogens):可结合到哺乳动物体内 雌激素受体上并能发挥类似于内源性雌激素作用的成分,存 在于所有植物。异黄酮(isoflavones)和木聚素从化学结构 上讲均属多酚类,异黄酮几乎全部存在于大豆及制品中,木 聚素在亚麻种籽和粮食制品中含量较高。虽然植物雌激素所 显示出的作用只占人体雌激素的 0. 1%, 但在尿中植物雌激素 的含量可比内源性雌激素高10~ 1 000 倍。依照机体内源性 雌激素数量和含量的不同, 植物雌激素可发挥雌激素和抗雌激 素两种作用。
3、安全性和存在的问题 使用治疗剂量的大蒜可能会干扰同时进行的
降血糖和抗凝血治疗。大蒜可增强阿司匹林、 鱼油这些抗血栓制剂的作用。大蒜会促进流 产,影响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也不宜食 用超过日常食用量很多的蒜量。
过量食用也难免硒中毒现象。
三、皂甙类化合物
1、化学结构: 大豆皂甙是由低聚糖和齐墩 果烯三萜连接而成的奇墩果烷型皂甙。其配 基脂溶,糖苷水溶,属双亲性五环三萜类糖 苷。其水溶性糖甙经酸水解后的糖类主要为 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 和葡萄糖醛酸等。
(三)异黄酮类化合物过量的毒性效应 1、促癌效应 2、免疫抑制 3、生殖毒性 4、抗甲状腺作用 5、其他负面效应
二、含硫化合物
1、大蒜和洋葱的含硫化合物 2、大蒜成分的生物学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抗突变作用 (3)抗癌作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延缓衰老作用 (6)调节脂肪代谢的作用 (7)调节肝脏解毒酶系统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个剂量的类黄酮
㈥ 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存在 于所有植物,以豆类、谷类含量更高。蛋白酶是使 一些癌症具有侵袭能力的重要因子。哺乳动物肠道 中的蛋白酶抑制剂与内源性蛋白酶(如胰蛋白酶)形 成复合物, 阻断酶的催化位点, 从而竞争性抑制蛋白 酶的活性。摄入量约为295mg/d。
(目前, 异黄酮和木聚素正作为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出售。)
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㈨ 硫化物(sulphides):存在于大蒜等球根状植物。 大蒜中含硫成分多达30 余种, 其中主要的含硫化合 物有二烯丙基一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 丙基三硫化物。其中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的生物活性 最强, 亦称蒜素(allicin), 蒜素中的基本物质是蒜苷 (alliin)。当大蒜类植物的结构受损时, 蒜苷在蒜氨 酸酶的作用下可形成蒜素。新鲜大蒜中蒜素的含量 可高达 4 g/kg。
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
㈠ 抗癌作用 1、蔬菜和水果中的约30种植物化学物
质可能降低人类癌症发病率。 2、动物实验证实植物性食物或植物提
取物可抑制自发性肿瘤或化学诱导性肿瘤。
3、抗癌机制 ⑴ 芥子油甙、多酚、单帖类、硫化物等通过抑制
Ⅰ相酶(如细胞色素P450)和诱导Ⅱ相酶(如谷胱甘 肽-S-转移酶)来抑制亚硝胺的致癌作用。
(现在食品公司已将 β-谷固醇提取并浓缩, 制造成特殊的人造奶油, 其降低消费 者血浆LDL 胆固醇水平的能力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