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6.23《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合集下载

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

统一之路---“一国两制”的实践
1 2 3
香 港 回 归 的 历 程
1982年 中英首次谈判 英:主权换治权 中:主权没商量 1984年签署 《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 香港顺利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 区旗、区徽
两任香港特首
请大家观看香港回归历程的视频
统一之路——澳门回归的历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第23课
听歌说历史
《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Macao)”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闻一多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1899-1946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 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 LOGO 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八七声明 九九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 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胡主席和澳门特首 何厚铧
统一之路:港澳回归
探究二:港澳回归的原因? 材料:邓小平说过这样一段话:“香港问题为什么能
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 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 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 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 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 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 《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
大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知识框架:
萌芽: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酝酿: 1981年叶剑英“九条方针” 一国两制: 形成: 80年代后邓小平全面阐述 保证: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 1984年,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一国两制的内涵?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材料五 欧盟委员会22日发表的香港年度报告指出, 自从中国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来,“一国两制” 原则得到尊重,而且运作良好。——新华网(2007年6月22日) 问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回 归祖国的原因和意义。 点拨提示: (1)原因 ①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 高。 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④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联合声明》的签署。 ⑤邓小平等人的贡献。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 过《________》,使维护国家统一有了法律依据。
6.潮流:目前,两岸各领域的正常往来已成为时代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拓展】史实支撑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一种方
法,运用此种方法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审准题干,
紧紧抓住限定答题要求的关键词句,并联系所学知识明确 命题者的意图;二、审读备选项,将备选项与题干中的要 求相对应,做出准确判断。用史实支撑法解答试题可以节 约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某某同胞书》……这是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解决某某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D.倡议国共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答案:A解析:《告某某同胞书》X重宣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X,A项正确。

B项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C项发生在1992年,D项出自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的《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故排除B、C、D三项。

2.为早日解决某某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港澳问题的解决。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国家统一后,某某的社会制度不变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C.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社会制度D.某某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

3.“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

”这段文字应出自( )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B.《双十协定》C.《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九二共识”答案:C解析:A项与某某问题无关;B项是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所签署的关于和平建国的协议,与材料无关;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故本题选C项;D项是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共同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与材料不符。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教材的重 点和难点
• 教材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 教材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 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意义。有利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 高中国国际地位。
教法和学法
1860《北京条约》 九龙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 年(明嘉靖三十二年) 苏萨买通经纪商人周鸾,假冒 其他国家名字,请求通商;又 托言商船被风浪冲击缝裂,货 船潮湿,请借地晾晒。广东 海 道副使汪柏受贿,许之。于是 葡人获准在澳门岸上搭棚暂住。
1555 年(明嘉靖三十四年) 葡萄牙人在青州山建立天主教 堂,高六七丈,香山知县劝阻 未果。 1 1 月2 0 日M A C A U 名称首次在信函中使用。
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台独势力不得人心
四、明天
• 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唯一的 立足点。 ——柏杨
二、今天
• —— 破 解 之 道
毛泽东与周恩来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和 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其具体内容其实是“一国两制” 思想的雏形。
卡特为欢迎邓小平访美举行国宴 “我们不再用‘解决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 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邓小平
• ①教法:以主线整合资源;以情境体验历 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 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 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 ②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 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考纲】“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考点】“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B案1、基础知识部分建山东高考p482、基础知识过关(要求:高效记忆,过关后在题号后画上对号)⑴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⑵“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如何形成的?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意义?⑶香港、澳门回归原因、意义?⑷改革开放之后,两岸关系经历了怎样发展?影响两岸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C案课堂探究【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2005年上半年,台湾居民来大陆2408123人次,同比增长17.3%,大陆居民赴台77776人次,同比增加9.77%截至2005年6月底,台湾同胞来大陆累计达3628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111万人次。

新华网材料三在北京热卖的台湾水果赠台大熊猫(1)材料一表明中国大陆对台湾提出怎样的方针?结合当时国际内背景简析大陆提出该方针的原因。

(2)你从材料二、三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你认为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又有哪些?【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

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

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

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六单元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三水中学历史科组何丽珊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高考历史及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

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含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

2、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2、通过对海峡两岸交流情况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两岸隔离对我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并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通过对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4、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难点】海峡两岸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而且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

第23课__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__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 彭 去 董 来
—— 19 97 年 香 港 》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香港回归仪式 ( 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过程 八七声明 九九回归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澳门回归仪式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澳门回归(1999.12.20)
澳 门 何首 厚任 铧特 首
②坚决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展望:
【今日话 题】 你认为台 湾能顺利 统一吗?
①台独势力的发展 阻碍因素: ②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材料一
李登辉“一中一台”
陈水扁 “一边一国”
材料二 2004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在冲绳进 行军事演习,假想“中国大陆军队进攻台湾”演 练与美军协同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一)香港、澳门回归 1、港澳问题由来 2、港澳回归过程 3、港澳回归意义: ②对祖国: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华民 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 的一步; ③对世界: 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
①对港澳:开创了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形成过程 1、萌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 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 设想 2、酝酿:1981年叶剑英阐述“九条方针” 3、理论形成: 80年代初,邓小平全面阐述
4、宪法保证: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正式确立: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一)香港、澳门回归
1、港澳问题由来
2、港澳回归过程
香港回归过程: 1、提出方案: 1982年中英首次 谈判,中国正式提出 “一国两制”的方案 英:主权换治权 2、签署声明: 1984年,签署了 《关于香港问题的联 合声明》 3、恢复主权: 1997年7月1日 凌晨,中国政府恢复 对香港行使主权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历史组:于德超课题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目的一、基本知识:“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文化的友好往来。

二、能力与方法: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含义;学会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步骤及其意义;学会分析与论证台湾回归祖国的阻力,探讨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提高学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党的非凡智慧,培养爱党的情感。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顺利实践,培养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通过讨论“台湾如何能够顺利回归”,使师生认识到:祖国的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将被时代抛弃。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难点分析台湾回归存在的阻力,探讨让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

关键让学生了解台独势力活动猖獗,以及如何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感情联系。

课类新授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以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为主,教师点拨疏导为辅。

教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批注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用大屏幕展示祖国地图,并配音乐《大中国》,引出新课。

(三)新授:之后播放时事新闻视频——2004年5月3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五国及欧盟总部时,在德国波茨坦发表的重要讲话。

让学生思考新闻中什么内容与历史知识紧密相联系。

(答案:台湾问题)(设计说明):用这则家喻户晓的新闻作为教学的“开场白”,目的一,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探求知识的状态;目的二,新闻中提到的波茨坦会议可为后面讲述台湾问题打下伏笔;目的三,通过播放时事新闻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图片和音乐,设置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主题。

教学设计历史与现实总是紧密相连,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事情。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选择题1.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该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答案】B【解析】注意邓小平话中的内涵,即解决台湾问题用“一国两制”,其前提是一个中国。

C、D两项明显错误,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注意史论结合。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有()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从“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可证①对。

从“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可证②对。

④同材料中文字,当然也对。

唯有③必须结合教材中有关内容辨析,中央政府不干涉的是台湾的地方事务而非外交事务。

所以③是错的。

3.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

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题干中的观点明显是“一国两制”,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与之相符。

4.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3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3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8某某学业水平测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某某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某某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某某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某某义B.一个中国C.和平统一D.两岸三通,故选B项。

2.“一句话,中央政府关于某某大政方针的宗旨,就是为了某某好、为了某某明天更好,就是为了某某同胞好、为了某某同胞明天更好。

”特别行政区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设立区域B.实施目的C.社会制度D.时间期限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某某、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故选C 项。

3.(2017年4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某某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

某某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X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故选B项。

4.(2017年6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1963年,中国共产党致信某某当局,“只要某某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某某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某某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某某领导人全权处理……某某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某某领导人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方针B.大陆和某某的敌对关系被打破C.中国共产党主X和平解决某某问题D.某某试图脱离美国控制,中共中央主X和平解决某某问题,妥善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和两岸问题,故选C 项。

5.(2017年6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1992年,某某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重要共识,通称“九二共识”。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岳麓版教材“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与初中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广度与理论的深度上都有较大拓宽。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掌握其含义,理解其在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学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图片及课后附件,培养学生运用史料阐释、分析、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

3、通过课堂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我党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性与科学性,是世界政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为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内容――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第一目“‘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主要介绍其形成的过程和含义。

第二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讲述了中英、中葡通过多轮谈判,香港、澳门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实现了回归。

第三目“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文化的友好往来,也介绍了未来阻碍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的主要因素是“台独”势力。

贯穿于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祖国统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它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已接近模块尾声,通过一个学段的高中历史学习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归纳综合、理解分析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高一的孩子仍然属于未成年人,对某些问题尤其是敏感话题的理解可能会产生片面甚至是偏激的言论(例如怎样让台湾顺利回归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三、设计思想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和谐民主的师生观;互动双赢的过程观;探究实践的学习观;理论依据:“三个面向”重要指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设计特色: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师生共同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过程及理论内涵;“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对台湾的影响以及实践存在什么阻力。

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归纳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过程及香港回归的历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一国两制”对台湾的影响以及实践存在什么阻力,培养学生关注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望奎县第一中学孔立艳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2、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4、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2、联系台湾问题的现状掌握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一个中国”观念,提高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分裂祖国的意识。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难点]统一台湾存在的阻力;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七子之歌・香港》【设计思路】(通过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一国两制”政策,并指出本课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提出和实践的?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进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我们知道,香港、澳门、台湾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那么港澳台是从何时就在我国历史上有记载?它们又是从何时被分割出去的呢?请学生分别介绍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沿革。

老师投影归纳:(略)深入设问: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出:港澳是外交问题,而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

教师设问过渡:我们清楚了问题的由来,那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二、统一之道――“一国两制”的构想学生根据教材概括回答“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形成经过: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一国两制”成为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教师投影出示“一国两制”的涵义:在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学生姓名:曹亚敏学校:濮阳县户部寨乡一中胡锦涛同志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祖国必将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分裂没有出路,“台独”必将失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清初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二战后发表的《波兹坦公告》中也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来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之流大肆鼓吹台独,搞分裂闹剧,否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危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遭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强烈反对。

最终避免不了失败的下场。

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有利于保持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我国的繁荣稳定富强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符合亚太地区的和世界的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广大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在岛内搞“台独”活动的分裂分子和干涉祖国统一大业的外部势力。

自2000年民进党执政以来,陈水扁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先是抛出一边一国的“台独”主张,又玩弄公投把戏,竭力进行去中国化,为台湾正名等渐进式“台独”活动,公然声称2006年制宪,搞所谓法理“台独”,当然这些活动都一一失败。

针对“台独”分裂活动,中央政府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

目的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给陈水扁之流以法律震慑,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

我们应该看到搞“台独”的毕竟是少数,2005年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的大陆访问,充分说明祖国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编写人:班级:小组:姓名:审核:【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香港回归的条件、意义?2、台湾的相关问题【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课前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伟大构想的形成:1、目的: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2、形成过程:①雏形:50年代后期:毛、周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②1979年元旦,邓小平访美: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③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④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⑤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⑥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正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国策)二、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港澳问题由来:(一)香港回归1、条件:①根本条件: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指明方向:“”的方针政策,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③时机成熟:1997年的临近④群众基础:人民渴望统一⑤法律依据:1984年12月《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2、过程:①达成协议:1984年12月《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②成功回归: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3、意义:①香港的回归洗刷了②顺利回归(二)澳门回归: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不同时期的海峡两岸的关系:1、台湾问题的由来:内战遗留问题2、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1)1895年(2)1945年(3)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逃到台湾。

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两岸对立(4)新时期两岸关系有所缓和:①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宣布了方针②停火:,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实现30年来首次停火。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时素养评价二十一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篇文章发表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打破了两岸官方交流的坚冰B.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D.承诺放弃对台的军事行动【解析】选C。

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结束了两岸的军事对峙,故选C。

2.(2019·临沂高一检测)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A.新中国赢得民族独立B.中华民族共同愿望C.“一国两制”的提出D.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解析】选D。

1949年新中国成立,而材料中“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故A错误;共同愿望一直有,但愿望与材料中“我国能够恢复”不符,故B错误;“一国两制”的提出是重要的方法途径,与题中“最为重要”不符,故C错误;当年香港、澳门主权受损根本上是因为国力弱,材料中“能够恢复”是因为国力大大增强,故D正确。

3.(2020·唐山高一检测)1984年6月,邓小平指出:“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据此,邓小平认为( )A.尊重历史是治理香港的前提B.“港人治港”需遵循爱国原则C.主权统一是香港繁荣的关键D.“一国两制”的理论核心是爱国【解析】选B。

根据材料“爱国者的标准……拥护祖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可知,邓小平此言论的出发点是要求香港人正确认识香港将来回归后的立场,即实行“港人治港”首先需要遵循爱国原则,故B正确;邓小平并未提及尊重历史对治理香港的作用,故排除A;1984年香港尚未回归,而且邓小平的言论中并未提及主权问题,故排除C;“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故D排除。

【补偿训练】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规定,香港地区行政长官必须是香港人并由港人选举产生,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知识表格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知识表格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比较
项目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设立目的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
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
享有权力 社会制度 设立区域 港澳地区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有一定的自治权 社会主义制度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各民族共同繁荣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初步酝酿 正式提出 1981年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
立法保证
定为国策 成功实践
1982年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1984年“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
过,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愿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大业
LOGO
统一之由:港澳台的历史
台湾…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占领我国台湾 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 无条件投降,中国收回台湾。
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 在美国的庇护下维持所谓“中 华民国”,造成两岸的分离与 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理论提出
雏形
80年代后邓小平全面阐述
酝酿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 保证 确立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1984年,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1981年叶剑英“九条方针”
统一之路——港澳回归
1、香港回归
1
2







1982年
中英首次谈判
1984年签署
英:主权换治权
《中英联合声明》
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认识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南海争端问题
钓鱼岛问题
LOGO
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
失去香港的历程…
新界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九龙

香港岛
1860年《北京条约》
1842年《南京条约》
统一之由:港澳台的历史 抢走澳门…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
LOGO
赠台大熊猫 团团 圆圆
大陆居民赴 台湾旅游首
发团
LOGO
上海世博会 台湾馆
台湾水果零 关税进大陆
LOGO
海峡两岸 大学生辩
论赛
海峡两岸 动漫展
LOGO
海峡两岸书 画作品展
海峡两岸 电影展
LOGO
大陆同胞为 台湾莫拉克
风灾捐款
台湾同胞 为汶川地 震捐款
LOGO
台湾领导人 访问大陆
两岸人民 黄帝陵祭祖
中:主权没商量
3
1997年7月1日 香港顺利回归
2、澳门回归的历程:
1987年4月,中葡签署 《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9.12.20 澳门回家了
统一之路——海峡新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岸关系 有了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979年元旦, 80年代以来, 1992年, 1995年, 2005年, 2008年,
LOGO
两岸三通 时代
海协会与海 基会第七次
会谈
LOGO
寒流…
李登辉 “一中一台” 陈水扁 “一边一国” 国外反华势力
目前阻碍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1、“台独”势力的猖獗 2、国际反华势力的干预
LOGO
综合探究
台湾能否完成统一?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不利因素有哪些?统一 的方式可能有几种?统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有利因素从历史依据,两岸民心,正确方针,强大动力, 根本保证,政策保障,榜样借鉴等方面考虑;不利因素从台独,地 区政府,国际环境等方面入手,意义从民族利益,经济发展,两岸 人民利益等方面分析。)
LOGO
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坚决立场
坚持一个中国 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而后长小
现来大时
在啊后候 我,我,我,我,

在乡在乡在乡在乡
这愁外愁这愁这愁 头是头是头是头是

,一,一,一,一
大湾母方新张母枚
陆浅亲矮娘窄亲小 在浅在矮在窄在小 那L的OG里O 的 那 的 那 的 头头头头
余 光 中
LOGO
历史依据: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岸民心: 正确方针: 根本保证: 强大动力: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政策保障:
两岸经济联系加强。
《反分裂国家法》
榜样借鉴: 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
有实 利现 因祖 素国
统 一 大 业 的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 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 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基础,没有祖国的完全 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振兴。 ②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稳定与发展。 ③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完整不可分割。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 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伟大复 兴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