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练习题及答案-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试题B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试题B](https://img.taocdn.com/s3/m/02b73ecb49649b6648d7474b.png)
1、积于胸中之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2、神志活动的最主要物质基础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3、大出血时,气亦随之而涣散,其病理基础是:()
A.气不生血
B.气不摄血
C.气不行血
D.气随血脱
E.气血两虚答案:B C D
多选
1、在中医学中气的基本概念是:
A.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B.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
C.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D.精气是生命的基础
E.维持人体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2、和气地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脾
B.肺
C.胃
D.肾
E.心
答案:ABC ABC
问答题
1、元气的生成和功能是什么?
元气的生成与功能是:由肾中精气构成。
功能: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https://img.taocdn.com/s3/m/f739fe1dba0d4a7303763ac5.png)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一、A11、连接“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A.经脉的相互连接B.气血的相互关系C.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E.以上都不是2、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3、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 )A.元气的生成B.宗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卫气的生成E.全身之气的生成5、行于脉内之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6、胸中之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7、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8、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A.肾中精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的清气D.脏腑之精气E.以上均非9、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0、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1、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3、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哪项作用(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4、津与血同源于( )A.营气B.血C.水谷精微D.精E.阴液15、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 )A.体液B.阴液C.津液D.津E.液16、气随汗脱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津B.气能化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17、“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化津C.气能摄血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1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津B.气能化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19、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20、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21、治疗血虚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22、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23、对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 )A.心主血脉的作用B.肺主宣发的作用C.脾主运化的作用D.肝主疏泄的作用E.肾阳气化的作用24、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 )A.肝脾肾B.脾肺肾C.心肝脾D.脾肺心E.肝肺肾25、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 )A.精B.气C.血D.津E.液26、营气的分布是( )A.贯注心肺B.行于脉外C.行于脉中D.下注气街E.布于分肉27、宗气的分布是( )A.行于脉外B.散于胸腹C.熏于肓膜D.贯注心肺E.布于肌表28、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A.心脉B.胸腔C.全身D.脉外E.三焦29、有“悍气”之称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30、具有温养全身作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31、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32、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33、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二、B1、A.心肺脾肝B.心肺脾肾D.肺脾肝肾E.心肺肝肾<1>、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腑为( )A.B.C.D.E.<2>、与津液输布关系密切的脏腑为( )A.B.C.D.E.2、A.心B.肺C.脾胃D.肝E.肾<1>、与津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您的答案】A.B.C.D.E.<2>、对津液的输布排泄起主宰作用的是( )A.B.C.D.E.B.宗气C.卫气D.营气E.脏腑经络之气<1>、贯心肺以行气血,走息道以行呼吸之气是( )A.B.C.D.E.<2>、根源于肾,通过三焦而布散全身之气是( )A.B.C.D.E.4、A.肺脾肾B.脾肝肾心C.心肺脾肝D.肺脾肝肾E.心肺脾肾<1>、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B.C.D.E.<2>、与血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宗气的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22372,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元气的生理功能有二,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5a208c0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7.png)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习题集第四章精气血津液一、选择题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E。
肺气答案:C。
选择题中的问题都是关于精气血津液的基本知识点。
本题中询问的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哪一种,正确答案是营气。
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A。
肝 B。
心 C。
肺 D。
脾 E。
肾答案:A。
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正确答案是肝。
3.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
防御作用B。
温煦作用C。
气化作用D。
推动作用E。
固摄作用答案:B。
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正确答案是温煦作用。
4.下列哪项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A。
汗 B。
尿 C。
呼气 D。
呕吐物 E。
粪答案:E。
下列哪项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正确答案是粪。
5.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A。
心气 B。
肾气 C。
卫气 D。
宗气 E。
肺气答案:E。
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肺气。
6.充养脑髓,滑利骨节的主要物质是()A。
气 B。
血 C。
津 D。
液 E。
精答案:B。
充养脑髓,滑利骨节的主要物质是血。
7.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A。
防御作用B。
固摄作用C。
温煦作用D。
推动作用E。
气化作用答案:D。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正确答案是推动作用。
8.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能生气答案:B。
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气能行血。
9.气的哪项功能减退易于引起感冒()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
防御作用D。
气化作用E。
固摄作用答案:C。
气的哪项功能减退易于引起感冒,正确答案是防御作用。
10.布散于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A。
精 B。
血 C。
津 D。
液 E。
气答案:C。
布散于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津。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练习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8c465864693daef5ef73de6.png)
第八单元气、血、津液一、A11、与血液运行相关的脏腑包括A、肝B、心C、脾D、肺E、以上皆是2、与血生成无关的脏腑包括A、心B、肺C、肝D、脾胃E、肾3、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4、观察“虚里”的变化,可以了解下述什么气的盛衰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5、由水谷精微之气中精华部分化生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6、元气运行的道路是A、脉外B、三焦C、心脉D、胸腔E、全身7、生气之源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8、生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9、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不易逸出脉外体现了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10、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A、推动的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11、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先天之精B、水谷精气C、清气D、脏腑精气E、以上均非12、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3、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A、宗气的生成B、元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卫气的生成E、中气的生成14、影响宗气盛衰的因素是A、心与肺的功能活动B、肝与肾的功能活动C、肺与肾的功能活动D、肺与脾的功能活动E、肝与脾的功能活动15、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6、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7、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8、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9、膻中又称作A、气海B、血海C、髓海D、水谷之海E、经脉之海20、营气的分布特点是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C、与血同行,环周不休D、行于脉外,布散全身E、通过三焦,流行全身21、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22、生气之根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23、具有固摄、推动、温煦、防御功能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24、津液的丢失必然会导致气的损耗,说明了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津能生气D、津能载气E、气能摄津25、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26、“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化津C、气能摄血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27、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28、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心、肝、脾、肺等脏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共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气血津液课后练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气血津液课后练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35b19c6ab9f3f90f77c61b75.png)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气血津液课后练习题集一* A俚範H考试题下面有加氐C. D、£五个备选答扫请从中选44堤佳普毘井枉昭卡上耨相W号的相应字耳所属时方腿除黑。
第丄题肾申精气所化生的气是也OA.脏腑之汽CB. 元气CC.营气QD. 卫气QE、宗气育陽答索王丽答索匸E第2题"■吐下之宗,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OA. 气能生津0B,气能摄津OS气能化津ODs气能行津OE.津能载气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第3题与萍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OL肺肝肾OB. 心肝肾OC-心肺肾CD>肺胛肾OE.肝脾肾隐藏答案IE确答案:D笫J题治疗血虚证时常配伍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OA>血能养气OB、气能生血OC、血能载气OD、气能摄血OE、气能行血隐藏答案正确答案!R笫5题具有“保疾滑利"特点的是'OA、卫气OB>宗气OC、清气OD、元气OE、营气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6题关于正常人体“气”的描述,错误的是创OA、是不断运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初质OB、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OC、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OD、人体的气主要来自于自然界的清气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OE、是一种精微初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第-题防止体内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外渗及无故槪失是气的.OA.气化作用OB、摄作用OC、温煦作用OD、推动作用OE、防御作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 第3题关于气和血的关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0A、气能摄血0E、气能行血OC、血为气之母OD、气能生血OE、气为血之主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第9题与人体主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气的何种功能OA. 推动作用OB. 防御作用OC、温煦作用OD、固摄作用OEx气化作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第丄0题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茯同组成OA、宗气OB、元气OC、营气OD、卫气OE、真气隐莎答案正确答案< A第口题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肛是OA、心、肝、脾OB、肺、肝、肾OC、肺.腮、肾OD、肝、脾、肾OE、心、肺、肾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 笫门题能使血液不逸岀于脉外是气的哪项'OA 、 推动作用 OB 、 温煦作用 OC 、 防御作用 OD 、 固摄作用 OE 、 气化作用笫23题行于脈外之气是OA 、元气 OE 、宗气 OC 、 营气 OD 、 卫气 OE 、 腮气第13题临床出现自汗、多尿是气的哪一种OA、推动作用OB、温煦作用OC、防御作用01).固摄作用0E、气化作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第2题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OA、推动作用OB、温煦作用OC、防御作用OD、固摄作用OE、气化作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第丄6题促进脏腑功能活动是气的0A、推动作用0B>温煦作用OC、防御作用OD、固摄作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OE、气化作用笫W题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OA、推动作用OB、温煦作用OC、防御作用OD、固摄作用OE、气化作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广题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OA 、 推动作用 OB 、 温煦作用 OC 、 防御作用 OD 、 固摄作用 OE 、 气化作用隐感答案正确答案:E 第夬题营气的分布是OA 、 贯注心肺 OB 、 行于脉外 OC 、 行于脉中 OD 、 下注气街 OEs 布于分肉第22题行于脈内之气是 OA 、 元气 OB 、 宗气 oc >营气 ODx 卫气 OEs 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笫2丄题胸中之气是0$OA >元气 OB 、宗气 OC 、营气 OD 、卫气 OE 、肺气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第18题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OA 、 推动作用 OB 、 温煦作用 OC 、 防御作用 OD 、 固摄作用 OE 、 气化作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第25题与语言、声音、呼吸便弱有关的气是「OA 、 元气 OB 、 宗气 OC 、 营气 OD 、 卫气 OE 、 以上均非第19题元气生成的主妥物质来源是. OA 、 肾中精气 OB 、 水谷精气 OCs 自然界的清气 OD 、 脏腑之精气 OE 、 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硫答案;A第2 J 题淸气与爪谷之气结合关系到OA . 元气的生成 OB. 宗气的生成 OC . 营气的生成 OD. 卫气的生成 OE. 全身之气的生成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 第20题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OA 、 元气 OB 、 宗气 oc >营气 OD 、卫气 OEs 以上均非隐藏答索正确答案;A第26题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OA 、 元气 OB 、 宗气 OC 、 营气 OI )、卫气 OE 、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笫2■题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0A、元气0E、宗气0C、营气0D、卫气0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笫28题具有调节v干孔开合作用的气是I:OA、元气OB、宗气oc\营气ODx卫气0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 I第Z9题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OA.元气OB>宗气OC、营气OD、卫气OE、以上均非笫30题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OA、元气OB>宗气OC、营气第34题宗气的分布是OA、行于脉外OB、散于胸腹OC、熏于肓膜OD、贯注心肺OE、布于肌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OD、卫气O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第31题具有温养全舟作用的气是OA、元气OB、宗气OC、营气OD、卫气O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 i 第33题元气运行的道路是,OA、心脉OB、胸腔OC、全身OD、脉外OE、三焦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第3■•题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是OA、心脾肝肾OB、心脾肝肺OC、心肝肺肾OD、脾肺肾肝OE、心脾肺肾第立题有"悍气”之称的气是O.V元气OB、宗气OC、营气OD、卫气O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笫30题卫气的分布是OAx行于脉中OBx行于脉外OC\下走气街OD、走于息道OE、布散胸中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 第53题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OA、精OB、气OC、血OD、津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OEs液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第39题血液生成与哪个班的关系最密切(OA、肝OB、心OC、脾OD、肺OE、肾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第40题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OA、精OB、气OC、血OD、津OE、液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笫42题对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OA、心主血脉的作用OB、肺主宣发的作用OC、脾主运化的作用OD、肝主疏池的作用OE、肾阳气化的作用第4丄题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OA.肝脾肾OBx腮肺肾OC、心肝脾OD、腮肺心OE、肝肺肾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第J3题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OAs气能生血OB、气能行血OC、气能摄血OD、血能载气O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第J4题治疗血虚配伍补气葯的理论基础是.OAx气能生血OB、气能行血OC、气能摄血OD、血能载气OEs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 |第45题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OA、气能生血OE、气能行血OC、气能摄血OD、血能载气O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46题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OAs气能生血OB、气能行血OC、气能摄血OD、血能载气O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第4-题"吐下之余,定无気气、”的生理基础是OA、气能生律OB、气能化津OC、气能摄津OD、津能载气O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第48题"夺血者无汗,奇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OA、气能生血OB、气能化津OC、气能摄血OD、津能载气OE、津血同源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第49题气随汗脱的理论依据是第50题人体一切正常不液的总称是OAs气能生津O.V体液OB、气能化津OB、阴液OC、气能摄津OC、津液OD、津能载气OI)X 津OE・以上均非OE、液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第"题津与血同源于0OA、营气OB、血OC、水谷精微OD、精OE、阴液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二、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https://img.taocdn.com/s3/m/609f2d36b90d6c85ec3ac693.png)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一、填空题1. 精是人体生命的( ) 。
2.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 ) 中。
3. 精是神化生的( ) 。
4. 气的运动称作( ) 。
5. 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简单地归纳为( ) 四种基本形式。
6. 气的运动保持正常状态,称之为( ) 。
7.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 。
8.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9. 元气是通过( ) 而流行于全身的。
10.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又称为( ) 海。
11. 血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 ) 的运化功能。
12. 血具有( ) 和( ) 两方面功能。
13. 津液是机体( ) 的总称。
14. 津液有( ) 血液浓度的作用。
15.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 ) 和( ) 来完成的。
16.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17. 神寓于( ) 之中。
18. 精、气、神三者称为人身之( ) 。
19. 气为血之( ) 。
20. 血为气之( ) 。
21. 大失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称为( ) 。
22. 精与血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 ) 。
23. 津液与血液之心互相渗透转化称为( ) 。
24. 神可以( ) 精与气。
二、选择题( 一)A1 型题25. 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 )A. 先天之精B. 后天之精C. 肾精D. 水谷之精E. 生殖之精26.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27. 肾精化为生殖之精以施泄,依靠于( )A. 肾阳推动B. 肾阴滋润C. 天癸促发D. 脾胃运化E. 肝气疏泄28. 人体中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 )A. 精B. 气C. 血D. 津E. 液29. 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A. 心肝脾B. 心肺肾C. 脾肺肾D. 肝脾肾E. 心脾肾30. 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 气机B. 气化C. 升降出入D. 气机调畅E. 阴阳转化31. 维持人体相对恒定的体温,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推动B. 温煦C. 凉润D. 防御E. 中介32. 人体生长发育迟缓,责之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 )A. 凉润B. 中介C. 推动D. 防御E. 固摄33. 控制人体体液有规律地排泄和分泌,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推动B. 凉润C. 温煦D. 防御E. 以上都不是34. 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和传递,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调控B. 防御( )C. 温煦D. 中介E. 固摄35. 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E. 脏腑之气36. 对血运和呼吸运动均有推动作用的是( )A. 心气B. 宗气C. 脾气D. 卫气E. 营气37. 称为水谷之悍气的是( )A. 谷气B. 清气C. 宗气D. 营气E. 卫气38. 逸出脉外的血称为( )A. 血府B. 瘀血C. 离经之血D. 坏血E. 以上都不是39. 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功能的是( )A. 脾B. 心C. 脉D. 气E. 三焦40. 在津液的生成中,最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 脾肺B. 脾胃C. 脾肾D. 肠胃E. 肺肾41. 《素问·厥论》中称“为胃行其津液者”,是指( )A. 肝B. 肺C. 肾D. 脾E. 三焦42. 对津液输布代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腑是( )A. 胃B. 小肠C. 膀胱D. 大肠E. 三焦43. 布散于体表,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是( )A. 气H. 水C. 精D. 津E. 液44. 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 )A. 心肝肾B. 心脾肾C. 脾肝肾D. 脾肺肾E. 脾胃肾45. 称为“神之宅”的是( )A. 精B. 脏C. 腑D. 气E. 形46. 称为“形之主”的是( )A. 精B. 神C. 气D. 血E. 脏47. 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功能,说明了气与血之间的什么关系(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能养气4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哪一项病理变化( )A. 气血两虚B. 气随血脱C. 气不化水D. 气不摄血E. 气随津脱49. “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A. 气与津液B. 气与血C. 血液与精D. 血液与津液E. 以上都不是50. 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 C. 气为血帅D. 血能养气E. 血能载气51. “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是哪一项理论的实际应用( )A. 精血同源B. 气血同源C. 肝肾同源D. 津血同源E. 血汗问源52. 人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勺主宰是( )A. 气B. 血C. 肾D. 神E. 心( 二)A2 型题53. 患者,年老体弱,少气声低,小便清长,尿次频数,甚至有余沥不尽,夜间尤,证属( )A. 气失凉润B. 气失防卫C. 气失固摄D. 气失温煦E. 气失感传54. 患者,半月前下肢创伤大出血,经手术治疗后,精神疲惫,失眠多梦,健忘,证属( )A. 血不养气B. 血不化神C. 血不濡筋D. 血不载气E. 以上都不是55. 患者,下肢浮肿两月余。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答案】(12)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答案】(12)](https://img.taocdn.com/s3/m/9de579f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f.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气对津液的作用表现为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生气E.津能载气【答案】A B C2、阴阳互济的补虚方法有A.阴病治阳B.阴中求阳C.阳病治阴D.阳中求阴E.扶阳制阴【答案】B D3、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有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E.张元素【答案】A B C D4、814:便溏泄泻,小便不利,苔白滑,多是A.肾虚水泛B.湿犯上焦C.湿阻中焦D.湿滞下焦E.寒从内生【答案】D5、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脾主升清C.脾为后天之本D.脾主统血E.脾能运化水谷精微【答案】E6、劳力过度,易损伤的内脏是A.心肺C.心脾D.肝脾E.心肾【答案】B7、某男,35岁。
前日受凉,自觉恶寒怕冷,浑身肌肉酸痛,鼻塞,喷嚏,咽喉干痒不适。
今日又加咳嗽,咯痰,口渴,舌尖稍红,脉浮。
其病位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D8、影响人体的外环境因素有A.气候变化B.地域特点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社会环境【答案】A B C D E9、在五神脏中,肾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E10、“用温远温,用热远热”所体现的治则是A.正治反治B.治病求本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E.因时制宜【答案】E11、“热者寒之”适用证候是A.虚热B.实热C.虚寒D.实寒【答案】B12、对增强体质有积极作用的是A.劳作不休B.养尊处优C.房劳过度D.劳逸结合E.思虑劳神【答案】D13、“寒因寒用”适用证候是A.真寒假热B.表热里寒C.真热假寒D.上热下寒E.恶寒发热【答案】C14、368:“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强调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是A.水谷之精B.卫气D.肾精E.自然界清气【答案】A15、某女,45岁。
反复感冒,动则汗出,神疲,健忘,其病机是A.卫气虚弱B.营气虚弱C.宗气虚弱D.营卫不和E.元气不足【答案】D16、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又可B.王孟英C.薛生白D.吴鞠通E.叶天士【答案】E17、锻炼身体的要点有A.形劳不倦B.循序渐进C.运动适度D.因人而异E.持之以恒【答案】A B C D E18、手太阴经分布部位是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答案】A19、过食辛辣刺激食物,易形成的体质是A.气虚B.阳虚C.痰湿D.阴虚E.气郁20、不属于湿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其性重浊B.易袭阴位C.其性凝滞D.易伤阳气E.易阻气机【答案】C21、防止病邪侵害的内容有A.顺应四时B.药物预防C.避免疫毒D.适度运动E.避其虚邪【答案】A B C E22、致病原因,不属于情志内伤的是A.暑热扰神B.亲人亡故C.家庭纠纷E.工作焦虑【答案】A23、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依据是A.心主血B.心主神明C.心主喜D.心主脉E.心总统意志【答案】B24、人体内部形态结构包括A.脏腑B.经络C.精气D.气血E.津液【答案】A B C D E25、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的脏是A.肝B.心C.肺D.脾E.肾【答案】D26、《内经》概括上.中.下三焦功能特点包括A.上焦如雾B.中焦如沤C.上焦如羽D.下焦如渎E.下焦如权【答案】A B D27、逸出脉外的血称为A.血府B.瘀血C.离经之血D.坏血E.以上都不是【答案】C28、“寒从中生”是指A.寒邪伤人B.寒邪直中脾胃C.寒邪直中少阴D.寒邪从肌表而入,伤及内脏E.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答案】E29、具有“贯心脉”“行呼吸”作用的气是A.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C30、某男,10岁。
中医基础理论(经气血津液神)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中医基础理论(经气血津液神)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https://img.taocdn.com/s3/m/0b156e025022aaea988f0f86.png)
中医基础理论(经气血津液神)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夺血者无汗”所说明的生理关系是( ) (2011年第7题)A.气与血B.气与津C.血与津D.精与津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血汗之问的关系,属于理解型考题。
血与律液都来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
血溢脉外化为津液,津液渗注于脉中,又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称为“津血同源”,因汗为津液所化,故又称为“血汗同源”,当血与汗的任何一方丢失过多,可致男一方的亏损,故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亡血家不可发汗”等理论总结。
2.“亡血家不可发汗”的生理基础是( )(2010年第7题)A.气能摄津B.气能生津C.血能载气D.津血同源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血汗之间的关系,属于理解型考题。
3.“夺雪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了哪两者的关系( )(2009年第11题) A.气与血B.津液与血C.气与津液D.津液与汗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津汗同源,属于理解型考题。
4.水符精气与清气相结合,关系到( ) (2009年第9题)A.宗气的生成B.卫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元气的生成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宗气的生成,属于识记型考题。
宗气是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之清气相结合而成,聚汇于胸中,贯心脉以行气血,与全身的气血运行相关。
元气藏于肾中,为先天之气,卫气和营气都是由水谷4精微所化生.营气行于脉内,卫气行于脉外。
故选A。
5.随神往来者,谓之( )(2008年第9题)A.志B.魄C.魂D.意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内经》原文的掌握,属于识记型考题。
《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朗朗上口的一段《内经》原文,也是考试重点内容,望考生掌握。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https://img.taocdn.com/s3/m/747895a75901020206409c44.png)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绪论第一章阴阳五行第二章藏象第三章气血津液第四章经络第五章病因与发病第六章病机第七章防治原则绪论一. 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A. 先秦、秦、汉B. 两晋、隋、唐C. 宋、金、元D. 明清E. 近代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A. 张元素B. 刘完素C. 张从正D. 朱震亨E. 李杲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A. 张元素B. 刘河间C. 张子和D. 朱震亨E. 李杲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A. 张从正B. 陈无择C. 张仲景D. 巢元方E. 孙思邈二. 多项选择题: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针灸甲乙经》E. 《千金要方》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A. 张元素B. 刘完素C. 吴又可D. 朱震亨E. 李杲第一章阴阳五行一、选择题: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A. 上午B. 上半夜C. 中午D. 下午E. 下半夜2. “阴病治阳”适用于: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则阳病D. 阳虚则阴盛E. 阴盛则寒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 阴阳对立制约B. 阴阳交感相错C.阴阳互根互用D. 阴阳相互消长E. 阴阳相互转化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A. 母B. 子C. 所胜D. 所不胜E. 所克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A. 肺玻郯肾B. 肝玻郯肾C. 心玻郯肾D. 脾玻郯肾E. 肝玻郯脾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A. 肝B. 肾C. 心D. 脾E. 胃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A. 木B. 土C. 金D. 水E. 火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A. 肝实泻肾B. 肺实泻脾C. 肝实泻肺D. 肝实泻心E. 心实泻肝第二章藏象一、单项选择题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A. 膀胱B. 三焦C. 胆D. 脑E. 女子胞2. 气血生化之源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A. 心B. 肝C.脾D. 肾E. 肺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6. 肾在液为:A. 泪B. 涎C. 汗D. 唾E. 涕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A. 化生血液B. 推动血行C. 固摄血液D. 贮藏血液E. 调节血量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9. 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A. 主气B. 纳气C. 生气D. 调气E. 养气10. 肺的生理特征是:A. 喜和降B. 喜清肃C. 喜燥恶湿D. 喜润恶燥E. 喜条达11. 肾其华在:A. 面B. 唇C. 毛D. 发E. 爪12. 称为“后天之本”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3. 脾的所有生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A. 主运化B. 主升清C. 主统血D. 主四肢E. 主肌肉14. 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作用中最根本的是:A. 调节情志B. 调节脾胃升降C. 调畅气机D. 调节胆汁分泌E. 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15.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A. 肺主气B. 肺主皮毛C. 肺司呼吸D. 肺主治节E. 肺主宣降16. 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7. 称为“娇脏”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8. “主升清”的脏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9.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学基础是:A. 气能生血B. 人以水谷为本C. 脾主升清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E. 脾为后天之本20. 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生理特点的是:A. 喜条达恶抑郁B. 主动、主升C. 体阴而用阳D. 为藏血之库E. 为罢极之本21. 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A. 心阳B. 肝阳C. 脾阳D. 肾阳E. 肺阳22. 大怒主要影响机体的:A. 呼吸功能B. 疏泄功能C. 藏精功能D. 气化功能E. 运化功能23. 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A. 心神不足B. 髓海空虚C. 肝失疏泄D. 肝火上炎E. 肺气虚损24.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A. 尿B. 涎C. 涕D. 泪E. 唾25. 《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A. 右肾B. 两肾C. 肾间动气D. 目E. 两肾之间26. 下列哪一项是指心:A. 罢极之本B. 气之本C. 封藏之本D. 生之本E. 仓廪之本27. “膻中”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 肺B. 心C. 心包D. 腹腔E. 脑28. 称“相傅之官”的是:A. 心B. 肝C. 肺D. 脾E. 肾29. “诸湿肿满”,皆属于:A. 心B. 肝C. 肺D. 脾E. 肾30.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指的是:A. 命门B. 肾C. 心D. 脑E. 膻中3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心者,血之本B. 肺者,罢极之本C. 肝者,气之本D. 肾者,封藏之本E. 脾者,生之本32. 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A. 心藏神B. 肝藏魂C. 肺藏魄D. 脾藏意E. 肾藏智33. 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是:A. 肺B. 脾C. 肾D. 三焦E. 膀胱34. “原气之别使”是指:A. 肾B. 十二经脉C. 奇经八脉D. 三焦E. 血脉35. 胃气一般是指:A. 胃的受纳功能B. 胃的腐熟功能C. 脾的运化功能D. 脾胃功能的合称E. 水谷精微之气36. 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A. 脾B. 大肠C. 小肠D. 三焦E. 胃37. “泌别清浊”是属于:A. 胃的生理功能B. 小肠的生理功能C. 大肠的生理功能D. 膀胱的生理功能E. 肾的生理功能38. “决渎之官”是指A. 肾B. 膀胱C. 肺D. 三焦E. 脾39. “中正之官”是指A. 心B. 肝C. 胆D. 脾胃E. 肾40. 有“化物”功能的是A. 膀胱B. 小肠C. 大肠D. 三焦E. 脾41. “传导之官”是指A. 膀胱B. 小肠C. 大肠D. 三焦E. 脾42. “中精之府”是指A. 心包B. 胃C. 胆D. 三焦E. 脾43. “州都之官”是指A. 胃B. 膀胱C. 小肠D. 大肠E. 肾44. “五脏之本”是指:A. 心B. 肝C. 脾D. 胃E. 肾45. 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 心与肾B. 脾与肾C. 肝与肾D. 肺与肾E. 肝与脾46. 调节全身气机主要是哪两脏?A. 心与肾B. 脾与肾C. 肝与脾D. 肝与肺E. 肝与心47. 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水火既济的是:A. 心与肾B. 肝与肾C. 脾与肾D. 心与肺E. 心与肝48. 与血的生成、运行有关的两脏是:A. 心与肾B. 肺与肾C. 肝与脾D. 肝与肺E. 脾与肾49. 连结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A. 元气B. 营气C. 宗气D. 卫气E. 肾气50. 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生的是:A. 心与肝B. 肺与心C. 脾与肾D. 肝与肾E. 肺与肾51. 舌赤糜烂,小便短赤多属:A. 心火亢盛B. 小肠实热C. 肝胆火旺D. 心火下移小肠E. 膀胱湿热52. 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多属:A. 脾胃虚寒B. 脾肾阳虚C. 肝脾不调D. 脾气虚E. 肾阳虚53. 与大肠相表里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54. “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A. 同居下焦B. 精血互化C. 同寄相火D. 水能生木E. 同源于水谷精气55. 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A. 心与肺B. 肺与脾C. 脾与胃D. 肝与肺E. 肺与肾56. 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A.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B.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C. 脾主升,胃主降D.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E. 脾为胃行其津液第三章气血津液一、单项选择题1. 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 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C.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D.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 肺在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为:A.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B. 呼出体内的浊气C. 参与宗气的生成D. 行脏腑之气E. 参与新陈代谢3. 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E. 气化作用4. 生命的基本特征为:A. 气化运动B. 气机升降C. 气血充盈D. 脏腑功能正常E. 经络功能正常5. 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A. 水谷精微B. 津液C. 精D. 营气E. 元气6. 脾胃虚弱可以导致血液的病理变化为:A. 血虚B. 血瘀C. 血寒D. 血热E. 血脱7. 肝在血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A. 贮藏血液B. 调节血量C. 调畅气机D. 直接生血E. 肝木疏土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A. 胃液B. 肠液C. 涕液D. 泪液E. 血液9. 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为:A. 体液B. 阴液C. 津液D. 津E. 液10.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生成无直接关系:A. 脾B. 胃C. 心D. 小肠E. 大肠11.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的输布无直接关系:A. 脾B. 肺C. 肝D. 肾E. 心12. 气能生血的含义为:A. 生血的动力B. 生血的原料C. 生血的动力和原料D. 气能生津E. 气能生精13. 直接推动血液循行的气为:A. 心气B. 肺气C. 卫气D. 元气E. 营气14. 理气活血以治血瘀的理论依据为: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可化气15. 气能生津的机理为:A.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B. 气为生津的动力C.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和动力D. 气能化精E. 气能生血第四章经络一. 选择题:1. 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 十二经别B. 十二经筋C. 十二皮部D. 十二经脉E. 十五别络2. 分布于上肢内侧面的经脉,其前、中、后的顺序是:A. 太阴、少阴、厥阴B. 少阴、厥阴、太阴C. 太阴、厥阴、少阴D. 厥阴、少阴、太阴E. 少阴、太阴、厥阴3. 络脾,属胃的经脉是:A. 足少阳B. 手少阳C. 足阳明D. 手阳明E. 足太阴4.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手少阳经上接:A. 足太阴经B. 足厥阴经C. 手厥阴经D. 足少阴经E. 足太阳经5.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经下接:A. 肺经B. 肾经C. 膀胱经D. 小肠经E. 脾经6. 十二经脉中,手足阴经交接于:A. 上肢B. 下肢C. 头面D. 胸中E. 腹部7. 心包经在四肢的循行部位是:A. 上肢内侧前缘B. 上肢外侧前缘C. 上肢内侧中线D. 上肢外侧中线E. 上肢内侧后缘8. 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是:A. 内侧前缘B. 外侧前缘C. 内侧中线D. 外侧中线E. 内侧后缘9. 小肠经的经脉是:A. 手太阳B. 足太阳C. 手阳明D. 足阳明E. 手少阳10. 循行于腰背部正中线的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D. 肾经E. 膀胱经11. 称之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A. 督脉B. 任脉C. 肝经D. 冲脉E. 阴维脉12. “一源而三歧”的三条经脉是:A. 督脉、任脉、带脉B. 任脉、冲脉、带脉C. 冲脉、督脉、任脉D. 督脉、冲脉、带脉E. 督脉、任脉、阴维脉13. 具有“主下肢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 督脉、任脉B. 冲脉、任脉C. 阴跷脉、阳跷脉D. 阴维脉、阳维脉E. 肝经、肾经14. 十二经脉的别络的分出是从:A. 四肢肘膝以上B. 四肢肘膝以下C. 体腔脏腑深部D. 体腔脏腑浅部E. 头面部第五章病因与发病一. 选择题:1. 六淫中具有升散上冲特性的是:A. 风暑火B. 风寒燥C. 风暑湿D. 风燥暑E. 风燥湿2. 下列属于湿性趋下的是:A. 妇女带下B. 咳嗽C. 小便清长D. 大便秘结E. 汗出恶风3. 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A.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B.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C. 易扰乱神明D. 伤津耗气E. 多见滑腻舌苔4. 毒蛇咬伤,伤口表现以麻木为主,无明显红肿热痛,属于:A. 风毒B. 火毒C. 风火毒D. 血循毒E. 混合毒5. 钩虫的形成多由:A. 饮食不洁B. 手足皮肤直接接触了粪土C. 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D. 脾胃虚弱E. 饮食不节6.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系指:A. 邪气损正B. 正气抗邪C. 邪正俱衰D. 正虚致邪犯E. 正胜邪负7.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正气的范畴:A. 肾中精气的抗邪能力B. 元气的抗病作用C. 卫气的卫外功能D. 机体“阴阳自和”的能力E. 保健抗衰老的药物8. 同一邪气感受于人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病,此说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A. 邪气的性质B. 正气的旺衰C. 正胜邪负D. 邪胜正负E. 邪气的轻重9. 某一疠气致病并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在此情形下,下列何项起着主导的作用:A. 正胜邪负B. 正气虚衰C. 正邪两者D. 邪气致病E. 正气旺盛10.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邪气损正的范畴:A. 造成机体形质的损伤B. 导致机体阴阳失调C. 改变个体体质特征D. 促使疾病不药而愈E. 导致机体体用失谐第六章病机一、单项选择1. 病机理论,源于:A. 《难经》B. 《诸病源候论》C. 《内经》D. 《血证论》E. 《杂病源流犀烛》2. “病机十九条”奠定了下列哪项病机的理论基础:A. 外感病机与痰饮病机B. 脏腑病机与六气病机C. 气血病机与津液病机D. 六经病机与三焦病机E. 卫气营血病机与内伤七情病机3. 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而此时机体的正气,则是:A. 正气未衰,抗邪有力B. 正气已衰,但不严重C. 正气受损,但尚有抗病能力D. 正气不足,无力抗邪E. 正气虚损,兼挟实邪4.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A. 实中夹虚B. 虚中夹实C. 实转为虚D. 虚转为实E. 真实假虚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 实中夹虚B. 虚中夹实C. 因虚致实D. 由实转虚E. 真虚假实6. 热结胃肠之真实假虚证,下列见症,何为假象:A. 大便秘结B. 尿黄而少C. 潮热D. 精神萎顿E. 谵语7. 脾虚失运,气不化水,水湿停聚而见水肿,则属于:A. 由实转虚B. 真虚假实C. 虚中夹实D. 实中夹虚E. 真实假虚8. 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A. 《医贯》B. 《景岳全书》C. 《格致余论》D. 《丹溪心法》E. 《内科撮要》9. 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指:A. 经络的功能失调B. 脏腑的功能失调C. 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D. 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E. 内生五邪的病理变化10. 邪正盛衰,决定着:A. 病证的寒热B. 病位的表里C. 气血的盛衰D. 病证的虚实E. 脏腑的盛衰11. 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A. 气血的盛衰变化B. 气机升降的失调与变化C. 阴与阳的盛衰变化D. 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E. 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12.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B. 脏腑功能亢进紊乱C. 气血瘀滞D. 水液贮留E. 痰浊壅盛13. 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邪盛正衰则病进B. 正盛邪衰则病退C. 邪盛正未衰则病变为实D. 正虚邪衰则病危E. 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则死亡14.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的病机转变是:A. 由实转虚B. 虚实夹杂C. 真虚假实D. 真实假虚E. 因虚致实1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A.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而见实象B. 脏腑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C. 素体衰弱,外邪侵袭,而见实象D. 脏腑失调,饮食积聚,而见实象E. 内生五邪而外现实象16.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主要是:A. 脏腑气血失调,功能减退而见虚象B. 邪气亢盛,正气衰败而见虚象C.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见虚象D. 邪热炽盛,煎熬津液而见虚象E. 疾病初期,兼见虚证而见虚象17. 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 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 气郁化火D. 瘀热在里E. 痰食积滞,郁而化热18. 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格阳D. 阳盛格阴E. 阴虚阳亢19.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 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B. 阳热病邪侵袭而伤阴C. 阴气和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D. 精血津液亏乏,阳不敛阴E. 阳热盛极,格阴于外20. 阳偏衰的病机是指:A. 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B. 脏腑机能减退C. 阴寒伤阳,阴盛阳虚D. 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E. 阴寒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21. 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 重阳必阴B. 寒极生热C. 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 阳损及阴E. 阳长阴消22. 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格阳D. 阳盛格阴E. 阴阳亡失23.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机的理论依据是:A. 气随津液而丢失B. 津气两虚C. 津亏无以载气D. 津液精血不足E. 津亏失养,机能减退24. 《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 气不摄血B. 气机逆乱C. 血随气脱D. 血随气逆E. 血随气结25. 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 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 劳力过度而耗伤D. 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 思虑无穷而暗耗26. 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内脏下垂B. 腰腹胀满重坠C. 里急后重D. 子宫脱垂E. 久利脱肛27. 血热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身热以夜间为甚B. 舌质红绛C. 心烦或躁扰发狂D. 衄血或吐血,血色鲜红E. 崩漏色淡28. 血瘀病理状态的形成,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气滞B. 气虚C. 血热D. 津液干涸E. 津液停滞29. 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 气滞血瘀B. 气虚血瘀C. 气不摄血D. 气随血脱E. 气血两虚30. 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 燥热之邪灼伤B. 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 忧愁思虑而暗耗D. 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 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31.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在于哪几脏的气化功能减退:A. 肺脾肝B. 肺脾肾C. 脾肾心D. 心肾肝E. 肝肾脾32. 从一定意义上说,伤津主要是失水,而最易引起伤津的则是:A. 高热煎灼B. 慢性病耗伤C. 吐泻所伤D. 汗出所伤E. 久病体虚,生成不足第七章防治原则一. 选择题:1. 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A.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 症状为本,病因为标C.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E. 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2. 素体气虚,反复感冒,治之以益气解表,以标本先后缓急治则思想言之,属于:A. 标急则先治其标B. 本急则先治其本C. 标缓则先治其本D. 本缓则先治其标E. 标本兼治3. “阳病治阴”之“治阴”,系指:A. 温散阴寒B. 发表散寒C. 滋阴制阳D. 扶阳消阴E. 阴阳并补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主要适用于下列何项病机变化的病证:A. 阴偏盛B. 阴偏衰C. 阳偏衰D. 阴虚致阳亢E. 阳虚致阴盛5. 气虚证治以补气,一般认为当以何脏腑为其重点:A. 肺与大肠B. 心与小肠C. 脾与胃D. 肝与胆E. 肾与膀胱6. 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A. 甘寒生津B. 降逆和胃C. 清热利湿D. 甘温燥湿E. 滋阴养血7. 下列除何项外,均可属于腑病疗脏的范畴:A. 膀胱虚寒治以温肾扶阳B. 三焦虚寒治以温肾扶阳C. 小肠虚寒治以温补脾阳D. 胃病虚寒治以温补脾阳E. 心火上炎治以通利小肠8. 在寒冷的季节里应慎用寒性药物,此用药戒律称为:A. 热因热用B. 寒因寒用C. 寒者热之D. 用寒远寒E. 用热远热。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气血津液课后练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气血津液课后练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60b2563aaeaad1f347933f30.png)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气血津液课后练习题集一、阳型题:母一道琴试置下面有加氐C. D 、E 五个香选答案.请从中运1卜最佳答慕.井在暂更卡上 将扌日磁 号的钳伍手耳^^ a 的方框涂黒。
第丄题肾中精气所化生的气是固脏腑之气 元气 1—1 P卫气 宗气第2题‘‘肚下之氽,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砒是隐藏答案正确答龛:E第5题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心肺肾 肺脾肾隐藏答索 正确答案:DOA. OB. OC. ODr OEs0\气能生津OBx 气能摄津 OC 、 气能化津01)、气能行津 OEr 津能载气04肺肝肾OBs 心肝肾0E. 肝脾肾隐藏笞案正确答案:D第4题治疗血虑证吋常配伍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第5题具有'‘慄疾滑利"特点的是'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 第6题关于正常人体的描迟 错误的是皂040B 、 0C 、 0D 、 0E. 血能养气气能生血 血能载气 气能摄血 气能行血OA. OB. OI). OE. 是不断运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桝质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柳质人休的饨主真来自于自然界的清气 是一种精微物质OA. OB> OC> ODx OE. 卫气 宗气 清气 元气 营气第「题防止体内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外渗及无故液失是气的fOA.气化作用OBs圃摄作用OC>温煦作用OD. 推动作用OE、防御作用隐藏答案正确菩案:B 第S题关于气和血的关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OA>气能摄血OB、气能行血oc>血为气之母0D、气能生血OEx气为血之主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 第9题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气的何种功能0B. 0C\ 0D> OE、推动作用防御作用温煦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隐藏笞案正确答案:E第W题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淸气和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共同组威宗气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1丄题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是0C\ 肺.05肝、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第冯题行于脉外之气是笫H题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哪项04元气OB.宗气OCJ营气OD. 卫气OE. 腮气OA、OE、OSOD、OE>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OB.OD. OE、元气营气卫气真气OA、心* OB、肝*肝、OE、心、肺、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第《题临床岀现自爪多尿是气的哪1种OB. OC. OD> OE、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第U题易于感冒是气的明种功能减退的第15题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IOA. OB. oc\ OD. OE> 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第3题促进at腑功能活功是气的OA. OB. oc> ODx OEx 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OA.推动作用OBs温煦作用OC.防御作用or)>固摄作用OE.气化作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广题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隐藏答案正确答案;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H 〈题营气的分布是I笫坊题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徼发各脏腑经'OA. 贯注心肺 OB. 行于脉外 OC. 行于脉中 OD. 下注气街 OEs 布于分肉OAs OB. OC\ OIK OE.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OA> 推动作用 OB. oc> OD 、 OE>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笫19题元气生成的主雯物质来源是.第20题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OArOB* OCs OD、OE. 肾中精气水眷精气自然畀的清气脏腑之精气以上均WE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24题清气与术谷之气结合关系到OA>OC. OD、OE. 元气的生成宗气的生成营气的生成卫气的生成全身之气的生成隐藏答累正确答案:B OA.OB、OC>ODxOEs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26题与注长发育有关的气是OA.OB.oc\OD.OE.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25题与语言.声音.呼吸程弱有关的气是IOh OB. OC. OD、OE、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OE.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隐藏答案正确答寨:B第27题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OAs 元气 OB 、宗气 oc >营气 OD 、 卫气 OE 、 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OA >行于脉外 OB. 散于胸腹OC 、 熏于肓膜OD. 贯注心肺 OE 、 布干肌表OA >元气 OB 、宗气 OC >营气 ODx 卫气 O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第Z9题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 第30题具有司呼叹作用的气是]第34题宗气的分布是第2S 题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IOB* octOE.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隐藏答案正确答寨:B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以上均非OA. OB 、 OC> OD. OE 、 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以上均非隐感答案正确答案:B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笫31题具有温养全身作用的气是築玉2题有7旱气‘‘之称的气是OAr 元气 OB >宗气 OC 、 营气 OD 、 卫气 OE 、 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隐藏笞案正确答案:E第3了题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是第$9题机体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第甜题兀气运行的道路是 笫瑚题卫气的分布是OA、 心脉 OB. 胸腔OC >全身 OD、脉外 OA. OB 、 0C> OD. 0E> 行于脉中 行于脉外 下走气街 走于息道 布散胸中OA< oc\ OD. OEs 心腮肝肾心腮肝肺心肝肺肾腔肺肾肝 心脾肺肾OA 、 OB. oc\ OD 、 OE.OA. 元气 OB. 宗气 OC. 营气 OD. 卫气 0E.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OE.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第39题血液生成硼个班的关系最密切(OA 、 OB. OC 、 ODx OE.隐嚴答案正确答案;G第列题灌注于骨节、肛腑、脑髓的是第《题与津襪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肝脾肾OA 、 OB. OC\ ODxOE.OB 、 QJOD 、 OE. 卿市肾心肝脾脾肺心 肝肺肾隐嶽答案正确答案:E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第42题对 WR 谢起主宰作用的是第站题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IOA. OB. OC>ODx OE> 心主血脉的作用 肺主宣发的作用 脾主运化的作用 肝主疏泄的作用 肾阳气化的作用OA. OB> OC. ODr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载气 以上均非OE.隐藏答案正确答龛:C第44题抬疗血虚配伍补气葯的理论基础是IOAx 气能生血 OB^气能行血 OC. 气能摄血 OD. 血能载气 OE. 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5题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OAs 气能生血 OB 、 气能行血 OC 、 气能摄血 OD 、 血盲上载0卩以上均非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第46题殆疗大出血时爲益气固脱袪的理论基础是OAx OBr OC. OD>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载气 以上均非OE.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第"题吐下之旅 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第题『'夺血者无秆,夺■干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第49题气随汗脱的理论依据是第利题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OA-, OB 、 OC\ OD 、 气能生津 气能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以上均非04OB 、 OC\ OD 、 OE 、体液阴液 津液 津 0A. 0B. 0C> 0D 、 OE 、 气能生律 气能化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以上均非OB 、 气能生血气能化津 OC. OD. OE. 气能摄血 津匪载气津血同源第题津与血同源于0隐藏答案正确答案:C二、B1型题:£1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4 B. C 、D 、五个备选答案。
中医基础-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7183f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3.png)
中医基础-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为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生气E、津能载气3、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4、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5、神生成的物质基础A、精B、血C、津液D、气E、以上均是6、关于神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B、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C、调节精气的代谢D、滋润和濡养作用E、调节津液的代谢7、与津液的排泄密切相关的脏腑为A、肺、大肠、肾B、心、脾、肾C、肺、心、肾D、肺、小肠、肾E、肺、脾、肾8、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的是A、津B、液C、血D、气E、精9、与血液的运行密切相关的脏腑A、心、肺、肾、脾B、心、肺、肝、脾C、心、肾、肝、脾D、心、肺、肝、肾E、肾、肺、肝、脾10、血和津液的生成源于A、精气B、元气C、水谷精气D、营气E、血11、“亡血家不可发汗”所依据的理论是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气能行血E、津血同源12、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依据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13、气滞常会伴有血瘀,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14、具有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统称的是A、津B、气C、血D、精E、神15、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16、与津液生成无关的脏腑为A、脾B、胃C、小肠D、心E、大肠17、关于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滋润作用B、质地较稠C、流动性小D、濡养作用E、灌注于骨节、脏腑和脑18、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是A、津B、液C、血D、气E、精19、机体精神活动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神C、气D、精E、血20、与血液生成作用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心、肺、肾B、肝、心、肺、肾C、脾、心、肺、肝D、脾、心、肝、肾E、脾、肝、肺、肾21、行于脉外之气为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22、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23、人体最重要、最基本的气是A、元气B、宗气C、一身之气D、卫气E、营气24、生气之源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25、生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26、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7、主管生长发育体现了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8、精的本始含义是指A、脏腑之精B、基本物质C、血液津液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29、人体之精的功能不包括A、繁衍生命B、营养周身C、化生血液D、精能化神E、护卫肌表30、人体之精主要藏于A、肾B、心C、肺D、肝E、脾31、影响宗气盛衰的因素是A、心与肺的功能活动B、肝与肾的功能活动C、肺与肾的功能活动D、肺与脾的功能活动E、肝与脾的功能活动32、六腑之气的运动宜A、升B、降C、出D、入E、散33、五脏之气的运动规律中,位置在上的心肺之气宜A、降B、升C、散D、入E、出34、元气的运行通道是A、脉外B、三焦C、心脉D、胸腔E、全身35、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气为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36、卫气的生理功能是A、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B、贯心脉而行气血C、对先天之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D、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E、温养脏腑、肌肉、皮毛37、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A、宗气的生成B、元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卫气的生成E、中气的生成38、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功能的气是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39、上出息道,贯注心脉之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40、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不宜逸出脉外体现了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41、与津液的输布关系密切的脏腑为A、脾、肺、肾、肝、三焦B、心、肺、肾、肝、三焦C、脾、心、肾、肝、三焦D、脾、肺、肾、小肠、三焦E、大肠、肺、肾、小肠、三焦42、营气的分布特点是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C、与血同行,环周不休D、行于脉外,布散全身E、通过三焦,流行全身43、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气为A、一身之气B、宗气C、元气D、卫气E、营气44、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是A、精B、气C、神D、血E、津液二、B1、A.肾B.脾C.肺D.心E.胃<1> 、中医学中认为,生气之根为A B C D E<2> 、中医学中认为,生气之主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且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故称之为“津血同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18049ca8956bec0875e3ba.png)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人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与主宰是A.气B.血C.肾D.神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2.“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4.“上气海”是指A.息道B.膻中C.丹田D.心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5.布散于体表,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是A.气B.水C.精D.津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6.“形之主”指的是A.脏腑B.神C.肾精D.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7.《读医随笔》称为“动气”的是A.肾气B.元气C.宗气D.营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8.禀受于父母的原始生命物质,称为A.生殖之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9.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A.精B.气C.血D.液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10.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11.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12.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是A.中气B.营气C.卫气D.脏腑经络之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13.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肾精B.元气C.脏腑之精D.水谷之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14.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精B.气C.血D.津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15.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A.气的推动作用B.气机C.气的防御作用D.气化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16.维持人体体温,属于气的哪项功能A.推动B.温煦C.凉润D.防御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17.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18.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A.肝B.肾C.脾D.肺19.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A.B.C.D.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20.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A.B.C.D.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21.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A.B.C.D.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A.肺脾肾B.心脾肝肾C.心肺肝脾D.脾肺肾肝22.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C.D.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23.与血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C.D.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24.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C.D.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A.脾胃B.肺C.心D.肝25.一身气机的枢纽是指A.B.C.D.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26.可以直接调节和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的是A.B.C.D.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27.可以疏通和调畅气机的是A.B.C.D.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A.上走息道,下注气街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D.上荣头目28.元气的分布是A.B.C.D.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29.宗气的分布是A.B.C.D.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0.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依赖于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正确答案:A,B,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1.津液主要分布于A.血脉B.肌肉C.皮肤D.脑髓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2.气的分类依据是A.基本含义B.功能特点C.生成来源D.分布部位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3.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A.固摄血液B.固摄汗液C.固摄唾液D.固摄二便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4.气机失调可导致A.血液上逆B.血液外溢C.血行迟缓D.津液停滞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5.人体气化失常,可影响到A.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B.饮食物的消化吸收C.汗液的排泄D.体温的相对恒定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6.人体之精的功能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繁衍生命B.濡养C.化血D.化气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7.人体之精源于A.肾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正确答案:B,C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8.神的具体体现有A.眼神B.表情C.言语D.应答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39.生殖之精的化生与施泄有度,依赖于A.天癸促发B.肾气封藏C.肝气疏泄D.脾气运化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气、血、津液40.属于宗气的生理功能是A.调节腠理的开合B.调节呼吸的强弱C.推动人体生长发育D.调节心率和心律正确答案:B,D解析:宗气的功能包括一是走息道以司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练习题及答案-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练习题及答案-气血津液](https://img.taocdn.com/s3/m/4d4ca652f8c75fbfc67db208.png)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练习题气血津液部分1、气的运动称为A、神气B、气出C、气入D、气化E、气机2、由先天之精化生的气称为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E、谷气3、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动气4、患者畏寒喜暖,四肢不温,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5、营气的生理功能是A、司腠理的开合B、充养皮毛C、抵御外邪D、温养内脏E、化生血液6、与呼吸和心脏搏动有密切关系的气是A、卫气B、宗气C、中气D、元气E、元气7、关于五脏与血液关系,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肝主藏血B、心调节血量C、脾为气血生化之源D、肺助心行血E、肾精化血8、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A、气B、血C、神D、津E、液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A、推动与温煦B、防御与固摄C、推动与气化D、推动与防御E、气化与温煦10、血虚病人往往兼有气虚的表现,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摄血C、血能养气D、血能载气E、气能行血11、治疗水肿病证时,常配伍行气药,其机理在于A、气能行血B、气能摄津C、气能生津D、气能行津E、津能载气12、“夺血者无汗”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津B、津能生气C、津能载气D、津血同源E、精血同源13、治疗某些出血病证时,常使用补气药,其机理在于A、血能生气B、气能摄血C、血能载气D、气能行血E、气能生血《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练习题参考答案气血津液部分1、E2、D3、A4、A5、E6、B7、B8、E9、C 10、C 11、D 12、D 13、E。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https://img.taocdn.com/s3/m/ec64c83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1.png)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精品⽂档《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绪论第⼀章阴阳五⾏第⼆章藏象第三章⽓⾎津液第四章经络第五章病因与发病第六章病机第七章防治原则 A. 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元 D.明清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A.张元素B.刘完素C.张从正 D . 朱震亨3.提出邙⽇常有余,阴常不⾜” 的医家是: DA.张元素B.刘河间C.张⼦和D. 朱震亨 4.提出“三因学说” 的医家是: BA.张从正B.陈⽆择C.张仲景D.巢元⽅李杲E. ⼀.选择题: 1.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E.近代E.李杲 E.孙思邈⼆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 A.《黄帝内经》 B.《难经》 2. 属于“⾦元四⼤家”的是: A.张元素 B.刘完素 ABC C.《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经》 E.《千⾦要⽅》⼀、选择题: 1. 2.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上半夜“阴病治阳”适⽤于: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3. C.吴⼜可第⼀章阴阳五⾏D.朱震亨E.李杲C.中午D.下午E.下半夜 C.阴盛则阳病 D.阳虚则阴盛 E.阴盛则寒 “阴中求阳”、邙⽇中求阴”治法确⽴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对⽴制约 B.阴阳交感相错 4. 按五⾏⽣克关系,肝为脾之: A.母5. 属于⼦玻郯母的是 A.肺玻郯肾根据五⾏相克规律, A.肝 B.⼦6. B.肝玻郯肾肺的所不胜是:B.肾 7. 8. 情志与五⾏配属,思属于: A.⽊ B.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的是:A.肝实泻肾B.肺实泻脾、单项选择题1. 既属六腑之⼀,⼜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 A.膀胱 B.三焦2. ⽓⾎⽣化之源是: A. ⼼ B.肝3. 称为全⾝阴阳之根本的脏是:A. ⼼B.肝 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的是: A. ⼼B.肝5. 当⼈安静时,⾎主要归藏于:C.阴阳互根互⽤ C.所胜C. C.⼼C.⾦D. D.所不胜⼼玻郯肾 D.脾D.⽔E.阴阳相互转化E. 所克脾玻郯肾E.肝玻郯脾E.胃 E.⽕E.⼼实泻肝第⼆章藏象C.胆D.脑E.⼥⼦胞 C.脾 D.肾 E.肺 C.脾 D.肾 E.肺 C.脾 D.肾E.肺肝实泻肺 D.肝实泻⼼C.A.泪B.涎C. 汗D.唾E.涕 7. ⼼对⾎液的主要作⽤是:A.化⽣⾎液B.推动⾎⾏C. 固摄⾎液D.贮藏⾎液E.调节⾎量 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A. ⼼B.肝C. 脾D.肾E.肺 9. 下列属于肾的⽣理功能的是:A.主⽓B.纳⽓C. ⽣⽓D.调⽓E.养⽓ 10. .肺的⽣理特征是:A.喜和降B.喜清肃C. 喜燥恶湿D.喜润恶燥E.喜条达 11. .肾其华在:A.⾯B.唇C. ⽑D.发E.⽖ 12. .称为“后天之本”的是:A. ⼼B.肝C. 脾D.肾E.肺13. .脾的所有⽣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A.主运化B.主升清 C.主统⾎ D.主四肢 E.主肌⾁ B.肝 C.脾 D.肾 E.肺 A.⼼ 6?肾在液为: 14. 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理作⽤中最根本的是: A.调节情志 B.调节脾胃升降A.肺主⽓B.肺主⽪⽑16. 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A. ⼼B.肝 17. 称为“娇脏”的是:A. ⼼B.肝18. “主升清”的脏是: A. ⼼ B.肝 19. 脾为⽓⾎⽣化之源的⽣理学基础是: A.⽓能⽣⾎ B.⼈以⽔⾕为本 20. 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理特点的是: A.喜条达恶抑郁 B.主动、 21. 命门之⽕实际上是指: A.⼼阳 B.肝阳 22. ⼤怒主要影响机体的: A.呼吸功能 B.疏泄功能主升 C. C.调畅⽓机 C.肺司呼吸 C.脾 C.脾 C.脾脾阳 D. 调节胆汁分泌 D.肺主治节 D.肾 D.肾 D.肾 E. E. 调节⼥⼦⽉经和男⼦排精 E.肺主宣降 E.肺 E. C.脾主升清 D.脾主运化⽔⾕精微 E.脾为后天之本 C.体阴⽽⽤阳 D.为藏⾎之库 E.为罢极之本 D. 肾阳 E. 肺阳C.藏精功能23. 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 A.⼼神不⾜ B.髓海空虚24. 下列哪⼀种不属于“五液”:A.尿B.涎 25. 《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A.右肾B.两肾26. 下列哪⼀项是指⼼:A.罢极之本B.⽓之本 27. “膻中”是指下列中哪⼀项: A.肺 B.⼼ 28. 称“相傅之官”的是: A. ⼼B.肝29. “诸湿肿满”,皆属于:A. ⼼B.肝 30. “男⼦以藏精,⼥⼦以系胞” A.命门 B.肾 3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者,⾎之本B.肺者,罢极之本 32. 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A.⼼藏神B.肝藏魂 33. 全⾝“⽔液”运⾏的通道是:A.肺B.脾C.34. “原⽓之别使”是指:A.肾B.⼗⼆经脉35. 胃⽓⼀般是指: A.胃的受纳功能D.脾胃功能的合称 D.⽓化功能E.运化功能C. C.肝失疏泄D.肝⽕上炎E.肺⽓虚损 C. ⼼包 C.肺C.肺指的是: C.⼼C.涕D.泪E.唾C.肾间动⽓封藏之本C. D. 腹腔 D.⽬ D.⽣之本E.脑E. D.脾 D.脾 D.脑C.肝者,⽓之本肺藏魄D. 三⾫ ----- ' ⼋、、脾藏意 E.膀胱 E.两肾之间仓廩之本E.脾者,⽣之本E.肾藏智C.奇经⼋脉 B.胃的腐熟功能E.⽔⾕精微之⽓D. 三⾫ ---- ' ⼋、、E.⾎脉C.脾的运化功能A.A.A.D 三⾫■-⼋、、A.胃的⽣理功能B.⼩肠的⽣理功能C.⼤肠的⽣理功能D.膀胱的⽣理功能E.肾的⽣理功能38.“决渎之官”是指A.肾B.膀胱C.肺 D.三⾫---- ' ⼋、、 E.脾39.“中正之官”是指A. ⼼B.肝C.胆 D.脾胃 E.肾40.有“化物”功能的是A.膀胱B.⼩肠C.⼤肠D.三⾫- '⼋、、E.脾41.“传导之官”是指A.膀胱B.⼩肠C.⼤肠D.三⾫'⼋、、A.⼼包B.胃C.胆D 三⾫■'⼋、、E.脾43.“州都之官”是指A.胃B.膀胱C.⼩肠D.⼤肠E..肾44.“五脏之本”是指:A. ⼼B.肝C.脾D.胃E.肾C.⼩肠 E.胃C.肝与肾D.肺与肾36. 称为“⽔⾕⽓⾎之海”的是:A.脾B.⼤肠37. “泌别清浊”是属于:45. 精⾎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与肾B.脾与肾46. 调节全⾝⽓机主要是哪两脏?A.⼼与肾B.脾与肾47. 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既济的是:A.⼼与肾B.肝与肾48. 与⾎的⽣成、运⾏有关的两脏是:C.肝与脾C.脾与肾A.⼼与肾B.肺与肾C.肝与脾49. 连结肺司呼吸和⼼主⾎脉功能的中⼼环节是:C.宗⽓A.元⽓B.营⽓50. 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的是:A.⼼与肝51. ⾆⾚糜烂,⼼⽕亢盛52. 腹胀冷痛,脾胃虚寒B.肺与⼼⼩便短B.⼩肠实热下利清⾕,五更泄泻,B.脾肾阳虚C.脾与肾D. 卫⽓E.肝与脾D.肝与肺D.⼼与肺D.肝与肺E. 肾⽓E.肝与⼼E.⼼与肝E.脾与肾D.肝与肾E.肺与肾C.肝胆⽕旺⽔肿者,多属:C.肝脾不调D.⼼⽕下移⼩肠E.膀胱湿热D. 脾⽓虚E. 肾阳虚53. 与⼤肠相表⾥的脏是:肝 B.⼼ C.脾54. “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A.同居下焦D.⽔能⽣⽊D.肺E.B.E.精⾎互化同源于⽔⾕精⽓C. 同寄相⽕55. 与“⽓虚”关系最⼤的两个脏腑是:A.⼼与肺B.肺与脾56. 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A.脾主运化,胃主受纳D.脾为阴⼟,胃为阳⼟C.脾与胃 D.肝与肺E.肺与肾B.E.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胃⾏其津液C.脾主升,胃主降第三章⽓⾎津液、单项选择题1.⽓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泛指机体的⽣理功能C.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B.构成⼈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体⽣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体和维持⼈体⽣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肺在⽓⽣成过程中的作⽤为:B.呼出体内的浊⽓C.参与宗⽓的⽣成D.⾏脏腑之⽓E.参与新陈代谢3. 防⽌⾎液溢于脉外为⽓的:A.推动作⽤B.温煦作⽤4. ⽣命的基本特征为:A.⽓化运动B.⽓机升降5. 化⽣⾎液的最基本物质是:A.⽔⾕精微B.津液C.防御作⽤D.固摄作⽤C.⽓⾎充盈D.脏腑功能正常C.精D.营⽓E.元⽓E.⽓化作⽤E.经络功能正常精品⽂档6. 脾胃虚弱可以导致⾎液的病理变化为: A.⾎虚 B.⾎瘀C.⾎寒7. 肝在⾎液代谢中的主要作⽤是:A.贮藏⾎液B.调节⾎量 8. 下列哪⼀项不属于津液:A.⼼⽓B.肺⽓14. 理⽓活⾎以治⾎瘀的理论依据为: A.⽓能⽣⾎B.⽓能⾏⾎15. ⽓能⽣津的机理为:A.⽓为⽣津的物质基础 C. ⽓为⽣津的物质基础和动⼒E.⾎脱D.直接⽣⾎ E.肝⽊疏⼟E. ⾎液E.液 E.⼤肠 E.⼼D. ⽓能⽣津E.⽓能⽣精 E. 营⽓⾎能载⽓E.⾎可化⽓E.⽓能⽣⾎2. 分布于上肢内侧⾯的经脉,其前、中、后的顺序是:A.太阴、少阴、厥阴B.少阴、厥阴、太阴C.太阴、厥阴、少阴D.厥阴、少阴、太阴E.少阴、太阴、厥阴C.⾜阳明D.⼿阳明E.⾜太阴4. 按照⼗⼆经脉⽓⾎的流注次序,⼿少阳经上接: A.⾜太阴经 B.⾜厥阴经 C.⼿厥阴经D.⾜少阴经E.⾜太阳经5. 按照⼗⼆经脉⽓⾎流注次序,⼼经下接:A.肺经B.肾经C.膀胱经D.⼩肠经E.脾经 6. ⼗⼆经脉中,⼿⾜阴经交接于:7. ⼼包经在四肢的循⾏部位是: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中线 D.上肢外侧中线 E.上肢内侧后缘8. ⾜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部位是: A.内侧前缘 B.外侧前缘C.内侧中线D.⼣⼘侧中线E.内侧后缘9. ⼩肠经的经脉是:.选择题:1.⼈体⽓⾎运⾏的主要通道是 A.⼗⼆经别 B.⼗⼆经筋C.⼗⼆⽪部第四章经络D.⼗⼆经脉E.⼗五别络A.胃液B.肠液C.涕液 9. ⼈体正常⽔液的总称为:A.体液B.阴液C.津液 10. 下列哪⼀脏腑与津液⽣成⽆直接关系: A.脾 B.胃 C.⼼ 11. 下列哪⼀脏腑与津液的输布⽆直接关系: A.脾B.肺C.肝12. ⽓能⽣⾎的含义为:A.⽣⾎的动⼒B.⽣⾎的原料13. 直接推动⾎液循⾏的⽓为: D.⾎热C.调畅⽓机D.泪液 D.津D.⼩肠D.肾C.⽣⾎的动⼒和原料 C.卫⽓D.元⽓C.⽓能摄⾎D. B.⽓为⽣津的动⼒ D.⽓能化精A.上肢B.下肢C.头⾯D.胸中E.腹部A.督脉、任脉、带脉D.督脉、冲脉、带脉B.任脉、冲脉、带脉E.督脉、任脉、阴维脉13.具有“主下肢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任脉B.冲脉、任脉C.阴跷脉、阳跷脉D.阴维脉、阳维脉E.肝经、肾经14.⼗⼆经脉的别络的分岀是从:A.四肢肘膝以上B.四肢肘膝以下C.体腔脏腑深部D.体腔脏腑浅部E.头⾯部第五章病因与发病选择题:1. 六淫中具有升散上冲特性的是:A.风暑⽕B.风寒燥2. 下列属于湿性趋下的是:C.风暑湿 D.风燥暑 E.风燥湿12. “⼀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C.冲脉、督脉、任脉A.妇⼥带下B.咳嗽C.⼩便清长D.⼤便秘结E.汗出恶风3. 下列不属于⽔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 A.致病⼴泛变化多端 B.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C.易扰乱神明 D.伤津耗⽓E.多见滑腻⾆苔4. 毒蛇咬伤,伤⼝表现以⿇⽊为主,⽆明显红肿热痛,属于: A.风毒B.⽕毒C.风⽕毒D.⾎循毒E.混合毒5. 钩⾍的形成多由:A.饮⾷不洁B.⼿⾜⽪肤直接接触了粪⼟C.⾷⽣的或未经煮熟的猪⽜⾁D.脾胃虚弱E.饮⾷不节6. “邪之所凑,其⽓必虚”,系指: A.邪⽓损正B.正⽓抗邪C.邪正俱衰D.正虚致邪犯E.正胜邪负7.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正⽓的范畴:B.元⽓的抗病作⽤C.卫⽓的卫外功能D.机体“阴阳⾃和”的能⼒E.保健抗衰⽼的药物8. 同⼀邪⽓感受于⼈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发病,有的⼈却不病,此说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 A.邪⽓的性质B.正⽓的旺衰C.正胜邪负D.邪胜正负E.邪⽓的轻重 9. 某⼀疠⽓致病并流⾏,“⽆论⽼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在此情形下,下列何项起着主导的作⽤: A.正胜邪负B.正⽓虚衰C.正邪两者D.邪⽓致病E.正⽓旺盛10.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邪⽓损正的范畴:A.造成机体形质的损伤B.导致机体阴阳失调C.改变个体体质特征D.促使疾病不药⽽愈E.导致机体体⽤失谐第六章病机单项选择1.病机理论,源于:A.《难经》B.《诸病源候论》D.阴阳、⽓⾎的功能失调E.内⽣五邪的病理变化 10. 邪正盛衰,决定着: A.病证的寒热 B.病位的表⾥C.⽓⾎的盛衰D.病证的虚实E.脏腑的盛衰11. 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A.⽓⾎的盛衰变化B.⽓机升降的失调与变化C.阴与阳的盛衰变化D.正⽓与邪⽓的盛衰变化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12.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邪⽓亢盛,正⽓未衰 B.脏腑功能亢进紊乱 C.⽓⾎瘀滞D.⽔液贮留E.痰浊壅盛13. 从邪正⽃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邪盛正衰则病进B.正盛邪衰则病退C.邪盛正未衰则病变为实D. 正虚邪衰则病危E.正⽓衰竭,邪⽓独盛则死亡14.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不能外达的病机转变是:A.由实转虚B.虚实夹杂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因虚致实15. “⾄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 A.正⽓不⾜,邪⽓亢盛,⽽见实象B.脏腑虚极,运化⽆⼒,外现实象E.《杂病源流犀烛》2. “病机⼗九条”奠定了下列哪项病机的理论基础:A.外感病机与痰饮病机B.脏腑病机与六⽓病机C.⽓⾎病机与津液病机D.六经病机与三焦病机E.卫⽓营⾎病机与内伤七情病机3. 所谓实,主要指邪⽓亢盛,⽽此时机体的正⽓,则是:A.正⽓未衰,抗邪有⼒C.正⽓受损,但尚有抗病能⼒ 4. “⼤实有羸状”的病机是: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 5. “⾄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6. 热结胃肠之真实假虚证,下列见症,何为假象:B.正⽓已衰,但不严重 D.正⽓不⾜,⽆⼒抗邪C.实转为虚 C.因虚致实A.⼤便秘结B.尿黄⽽少C.潮热 7. 脾虚失运,⽓不化⽔,⽔湿停聚⽽见⽔肿,则属于:A.由实转虚B.真虚假实C.虚中夹实 8. 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A.《医贯》B.《景岳全书》9. 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指: E.正⽓虚损,兼挟实邪D.虚转为实 D.由实转虚D.精神萎顿 C.《格致余论》A.经络的功能失调B.脏腑的功能失调E.谵语D.实中夹虚 D.《丹溪⼼法》C.卫⽓营⾎的功能失调E.真实假虚 E.真虚假实E.真实假虚 E.《内科撮要》C.素体衰弱,外邪侵袭,⽽见实象D.脏腑失调,饮⾷积聚,⽽见实象E. 内⽣五邪⽽外现实象16. “⼤实有羸状"的病机,主要是:A.脏腑⽓⾎失调,功能减退⽽见虚象B.邪⽓亢盛,正⽓衰败⽽见虚象C.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不能外达⽽见虚象D.邪热炽盛,煎熬津液⽽见虚象E.疾病初期,兼见虚证⽽见虚象17. 在下列形成邙⽇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C.⽓郁化⽕D. 瘀热在⾥E.痰⾷积滞,郁⽽化热 18. 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D.阳盛格阴E.阴虚阳亢19.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阳⽓亢盛,阴⽓相对不⾜C.阴⽓和精⾎津液不⾜,机能虚性亢奋 E.阳热盛极,格阴于外 20. 阳偏衰的病机是指:A.阳⽓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C.阴寒伤阳,阴盛阳虚 E.阴寒积聚、阳⽓受抑⽽不升21. 病⼈持续⾼烧,突然出现⾯⾊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22. 病⼈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岀现畏寒肢冷,⼤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23. “吐下之余,定⽆完⽓”病机的理论依据是: A.⽓随津液⽽丢失 B.津⽓两虚 C.津亏⽆以载⽓ D.津液精⾎不⾜ 24. 《内经》所说:“⼤怒则形⽓绝,⽽⾎菀于上,使⼈薄厥”的病机,是指:A.⽓不摄⾎B.⽓机逆乱C.⾎随⽓脱D.⾎随⽓逆25. 形成⾎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失⾎过多,⾎脉空虚 B.脾虚⽓弱,⽣化⽆源 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E.思虑⽆穷⽽暗耗 26. ⽓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内脏下垂 B.腰腹胀满重坠 C.⾥急后重 27. ⾎热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热以夜间为甚B.⾆质红绛C.⼼烦或躁扰发狂 28. ⾎瘀病理状态的形成,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滞B.⽓虚C.⾎热 29 .何种⽓⾎关系失调,可出现⼈体某部瘫痪不⽤,甚⾄萎缩: A.⽓滞⾎瘀 B.⽓虚⾎瘀 C.⽓不摄⾎ 30. 形成津液不⾜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耗伤 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 E.过⽤⾟燥药物化⽕耗伤31.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在于哪⼏脏的⽓化功能减退:A.肺脾肝B.肺脾肾C.脾肾⼼D.⼼肾肝32. 从⼀定意义上说,伤津主要是失⽔,⽽最易引起伤津的则是: A.⾼热煎灼 B.慢性病耗伤 C.吐泻所伤D.汗岀所伤E.久病体虚,⽣成不⾜第七章防治原则B.阳热病邪侵袭⽽伤阴D.精⾎津液亏乏,阳不敛阴B.脏腑机能减退D.阳⽓虚损,导致精⾎津液不⾜ D.阳损及阴E.阳长阴消 E.阴阳亡失 E.津亏失养,机能减退E.⾎随⽓结 C. 劳⼒过度⽽耗伤D.⼦宫脱垂E.久利脱肛D. 衄⾎或吐⾎,⾎⾊鲜红E.崩漏⾊淡D.津液⼲涸E.津液停滞 D.⽓随⾎脱 E.⽓⾎两虚C.忧愁思虑⽽暗耗 E.肝肾脾⼀.选择题:1. 就病变过程中⽭盾主次关系⾔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A.正⽓为本,邪⽓为标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E.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2. 素体⽓虚,反复感冒,治之以益⽓解表,以标本先后缓急治则思想⾔之,属于:A.标急则先治其标B.本急则先治其本C.标缓则先治其本3. 邙⽇病治阴”之“治阴”,系指:A.温散阴寒B.发表散寒C.滋阴制阳D.扶阳消阴4. “益⽕之源,以消阴翳”,主要适⽤于下列何项病机变化的病证:A.阴偏盛B.阴偏衰C.阳偏衰D.阴虚致阳亢5. ⽓虚证治以补⽓,⼀般认为当以何脏腑为其重点:A.肺与⼤肠B.⼼与⼩肠C.脾与胃D.肝与胆6. 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A.⽢寒⽣津B.降逆和胃C.清热利湿7. 下列除何项外,均可属于腑病疗脏的范畴:A.膀胱虚寒治以温肾扶阳B.三焦虚寒治以温肾扶阳D.胃病虚寒治以温补脾阳E.⼼⽕上炎治以通利⼩肠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本缓则先治其标E.标本兼治E.阴阳并补E.阳虚致阴盛E.肾与膀胱D.⽢温燥湿E.滋阴养⾎C.⼩肠虚寒治以温补脾阳精品⽂档8.在寒冷的季节⾥应慎⽤寒性药物,此⽤药戒律称为:A.热因热⽤B.寒因寒⽤C.寒者热之D.⽤寒远寒E.⽤热远热。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精液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精液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678b3589eb172dec63b745.png)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一、选择题〔一〕A型题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2.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物质根底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 E.营气 D.卫气 E.动气5.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6.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7.生命最根本的特征是:A.推动功能B.温煦功能C.固摄作用D.气化E.营养作用8.机体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A.气的推动作用B.气机C.气的防御作用D.气的固摄作用E.气化9.体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A.推动与温煦 D.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固摄 D.中介与推动 E.温煦与凉润10.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A.中气B.营气C.卫气D.元气E.宗气1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A.卫气B.宗气C.中气D.元气E.营气12.构成脏腑经络的最根本物质是:A.中气B.营气C.卫气D.水谷精气E.脏腑经络之气13.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A.元气B.卫气C.宗气D.谷气E.营气14.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15.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A.气机不畅B.气结C.气闭D.气逆E.气虚16.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7.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心肺肾E.肝脾肾18.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营气B.卫气C.元气D.宗气E.谷气19.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A.宗气B.谷气C.卫气D.元气E.营气20.一身气机的枢纽为:A.脾胃B.心肾C.肺肝D.脾肾E.以上均非21.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减退: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3.“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4.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5.形成多种代异常的病变,是气的哪一项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气机E.气化26.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根底是:A.精B.气C.血D.津E.液27.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A.肝B.心C.脾胃D.肺E.肾28.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A.精B.气C.血D.津E.液29.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A.脉管B.经络C.腠理D.三焦E.分肉3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不是31.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2.与血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33.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4.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35.推动血液运行的根本动力是: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36.与血液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37.与人体水液代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38.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药物的机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39.以下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A.皮肤B.孔窍C.肌肉D.关节E.血脉40.在机体,除______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的畴:A.胃液B.肠液C.血液D.泪液E.唾液41.液的灌注部位,除以下哪一项外均是:A.脏腑B.骨节C.孔窍D.脑E.髓42.以下哪一脏或腑与津液的生成关系不密切:A.脾B.胃C.肺D.小肠E.大肠43.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何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A.心肝脾肺三焦B.心肝脾肾三焦C.肺脾肾肝三焦D.心肝肺肾三焦E.肺脾肾心三焦44.与津液输布最不相关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45.以下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A.汗B.尿C.粪D.呼气E.呕吐物46.气逆导致吐血的生理学根底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7.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根底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8.临床上行气与利水法常常并用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49.临床上治疗多汗、漏汗时,可采用补气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行津B.气能摄津C.气能生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50.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中,以哪一组脏腑最为重要:A.心肝肾B.肺脾肾C.脾肝肺D.肺肝胃E.心肝肺5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称为:A.气逆B.气陷C.气结D.气滞E.气脱52.喻昌所论的“气〞是指: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53.“上气海〞是指:A.息道B.膻中C.丹D.心E.肺54.营气通过何种途径循行于全身: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十四经脉D.十五别络E.任督二脉55.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气是:A.元气B.真气C.营气D.卫气E.宗气56.五脏之真精是何气之分体:A.先天之精气B.水谷精微C.后天之精气D.营气E.元气57.以下哪一项不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条件:A.心气充分B.血液充盈C.脉道通畅D.三焦通利E.肺肝脾功能正常58.?读医随笔?称为“动气〞的是:A.肾气B.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59.以下哪一项所论不妥:A.气虚那么血少B.气旺那么血充C.血虚那么气少D.血足那么气旺E.气不运那么血不存6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气不摄津的畴:A.多汗B.多尿C.漏汗D.遗尿E.遗精61.“夺血者无汗〞的生理根底是: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D.精血同源E.以上均非62.临床上气的异常导致血的失常时,下述哪一项不妥?A.血虚B.血脱C.血燥D.血瘀E.出血63.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脾C.肺与脾D.肺与肝E.肝与脾64.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65.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汗B.尿C.粪D.呼气E.以上均非66.血和津液的共同功能是:A.滋润和濡养作用B.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根底C.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D.排泄代产物E.以上均非67.“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根底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68.营气与卫气的共同特点:A.来源一样B.性质一样C.特点一样D.分布一样E.功能一样69.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先天与后天方面B.性状与分布方面C.生化与运行方面D.功能与构造方面E.以上均非70.以下哪项属于气机失调:A.气逆B.气陷C.气滞D.气结E.以上均是71.禀受于父母的原始生命物质,称为:A.生殖之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E.肾精72.一身之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为:A.心脾肾B.心肺肾C.心肝肾D.脾肺肾E.肝脾肾73.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A.气机B.气化C.气逆D.气脱E.气闭74.气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称为气的:A.推运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75.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根底是:A.肾精B.元气C.脏腑之精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76.了解脏腑精气充实与否的重要标志是:A.气B.血C.神D.津液E.形体77.津液与血液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称为:A.津血同源B.精血同源C.气血同源D.血汗同源E.肝肾同源78.人体何为物质新代的调控与主宰:A.心B.肾C.神D.血E.气79.下面哪一项指的是“神之宅〞:A.形体B.脏腑C.肾精D.血脉E.宗气80.“形之主〞指的是:A.脏腑B.神C.肾精D.气E.津液81.在血虚病变的治疗中,通常补气,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二〕B型题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人的生长发育靠气的:2.使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3.多尿是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对脏腑的功能活动起激发、推动作用的是:5.主司腠理开合的是:6.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的是:A.润泽肌肤B.化生血液C.温煦脏腑D.充养脑髓E.化生神志7.营气的作用是:8.津的生理功能是:9.液的生理功能是:A.肝B.心C.脾D.肺E.肾10.津液的生成缺乏,主要责之于:1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1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A.肺脾肾B.心脾肝肾C.心肺肝脾D.脾肺肾肝E.心肺脾肾13.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14.与血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15.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脾胃B.肺C.心D.肝E.肾16.一身气机的枢纽是指:17.可以直接调节和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的是:18.可以疏通和调畅气机的是:A.气机不畅B.气滞C.气逆D.气陷E.气结19.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20.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生郁滞不通时,称为:2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体者,称为: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22.气的由下向上运动太过,称为:2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2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2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26.积于胸中之气称为:27.水谷之悍气是指:A.心B.肝C.脾D.肺E.肾28.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29.能助心行血的是:30.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A.心B.肝C.肺D.肾E.脾胃31.血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32.津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33.对津液的输布起主宰作用的是:A.气虚血少B.气虚血瘀C.气虚出血D.气随血脱E.血虚气亏34.气生血功能失常可见:35.气行血功能失常可见:36.气摄血功能失常可见:A.气虚B.气脱C.气滞D.气闭E.气逆37.血虚可导致:38.大失血时可导致:39.水液停滞可导致: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调控作用40.血液循行的动力是指气的:41.控制着津液排泄是指气的:42.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是指气的:〔三〕D型题1.气的生成过程中,尤其重要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胃E.肾2.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何作用间的协调平衡: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宗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肾中精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清气D.脏腑之精气E.先天之精气4.宗气的主要功能是:A.主管语言B.温煦肢体C.调节心脏的搏动D.走息道以行呼吸E.贯心脉以行气血5.血液的组成成分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精E.津液6.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主血脉B.肝主藏血C.脾主统血D.肺朝百脉E.肾主封藏7.气的主要来源是:A.先天之精气B.后天之精气C.阴阳之精气D.五行之精气E.天地之精气8.人体之气生成的主要条件是:A.脏腑功能正常B.物质来源充足C.精气充足D.血液充足E.津液充足9.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肝B.胆C.脾D.胃E.肾10.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称为:A.气滞B.气逆C.气郁D.气结E.气脱11.元气充足必须依赖何脏腑之气正常:A.心气B.肝气C.脾气D.肺气E.胃气12.与宗气生成有关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13.与宗气的分布密切相关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14.营气分布全身,主要通过的途径是: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手足三阴经D.手足三阳经E.任督二脉15.各类气中,具有阴阳相随关系的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D.中气16.血的生成主要依赖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中介作用E.固摄作用17.在血的生成过程中,具有主要作用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肾E.胃18.津液的生成主要关系到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9.津液的排泄主要关系到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营养作用20.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之品是因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21.可以形成血行瘀阻的是:A.气逆B.气陷C.气滞D.气脱E.气虚22.气血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A.气为血之帅B.血为气之母C.气能生血D.血能养气E.气随血脱〔四〕X型题1.构成人体的根本物质是:A.精B.气C.血D.津E.液2.与气的来源和生成有关的是:A.先天禀赋B.后天饮食营养C.自然环境D.肺肾的功能E.脾胃的功能3.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B.胃C.肺D.肾E.三焦4.气的固摄作用表达在:A.固摄血液B.固摄汗液C.固摄唾液D.固摄二便E.固摄精液5.人体气化失常,可影响到:A.气血津液的新代B.饮食物的消化吸收C.汗液的排泄D.体温的相对恒定E.大、小便的排泄6.气机失调可导致:A.血液上逆B.血液外溢C.血行缓慢D.津液停滞E.小便异常7.气的分类依据是:A.根本含义B.功能特点C.生成来源D.分布部位E.历代医家的共识8.与元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有:A.肺B.肾C.脾D.胃E.三焦9.宗气的盛衰关系到:A.呼吸的强弱B.血液的运行C.视听的正常D.腠理的开合E.津液的布散10.卫气的功能有:A.温分肉B.肥腠理C.司开合D.充皮肤E.生津液11.与血液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A.心B.肝C.脾D.胃E.肾12.参与血液运行的脏腑组织有:A.心B.肺C.肝D.脾E.脉13.血液运行必备的条件是:A.营气充分 D.津液滑利 C.血流充盈 D.脉道通畅 E.脏腑功能正常14.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的主血B.脾的统血C.肝的藏血D.肝的疏泄E.肺朝百脉15.与津液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脾B.胃C.小肠D.大肠E.三焦16.与津液的输布有密切关系的是:A.肺B.脾C.肾D.肝E.三焦17.与津液的排泄有密切关系的是:A.肺B.脾C.肾D.膀胱E.三焦18.在津液代过程中,以哪三脏作用最为重要:A.肺B.脾C.肾D.肝E.心19.津液的正常排泄途径是:A.汗B.呼气C.尿D.粪E.呕吐物20.津主要分布于:A.血脉B.肌肉C.皮肤D.脑髓E.孔窍21.液主要灌注于:A.骨节B.脏腑C.脑髓D.肌肤E.孔窍22.津液的功能是:A.润泽肌肤B.滑利关节C.充养脑髓D.充养血脉E.寓神养神23.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依赖于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24.血的营养滋润的作用表达在:A.面色红润B.肌肉饱满壮实C.皮肤润泽D.毛发乌黑光泽E.感觉和运动灵活自如25.生殖之精的化生与施泄有度,依赖于:A.天癸促发B.肾气封藏C.肝气疏泄D.脾气运化E.以上都对26.人体之精的功能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繁衍生命B.濡养C.化血D.化气E.化神27.一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哪些作用:A.防御B.抗邪C.调节D.康复E.出汗28.血液的化生是在哪几个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A.脾胃B.心C.肺D.肾E.肝29.化神之源是指:A.精B.气C.血D.津液E.以上都对30.气化的具体表达有:A.精血互化B.精化为气C.精化为髓D.津血互化E.津化为汗31.人体之精源于:A.肾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E.生殖之精32.神的具体表达有:A.眼神B.表情C.言语D.应答E.神志33.人身之三宝是指:A.精B.气C.血D.津液E.神34.“气随津脱〞病理变化的形成原因包括:A.剧烈呕吐B.大量泄泻C.大量饮水D.过用发汗方法E.过用下法二、填空题1.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各章节试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各章节试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f83e51db04a1b0717fd5ddf2.png)
中医基础理论应试指南绪论第一章阴阳五行第二章脏象(形体官窍)第三章气血津液第四章经络第五章病因第六章病机第七章防治原则绪论一、填空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和。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包括、。
3.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著作是,确立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4.《黄帝内经》包括和两部分。
5.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于至时期。
6.清代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是所著的。
7.《伤寒杂病论》即现存的和。
8.朱震亨是派代表医家,他提出了“”的理论。
9.认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后世称之为派。
10.温病学派创立了以和为核心的温病病机传变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法。
11.证,又称证候,它包括了疾病的原因、部位、和。
12.《黄帝内经》记载了食管与肠的比例是,在血液循行方面,提出的观点。
答案1.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的统一性3.《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4.《素问》《灵枢》 5. 先秦(战国)秦汉6.王清任《医林改错》 7. 《伤寒论》《金匮要略》8.养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9. 刘完素(河间)主火(寒凉)10.卫气营血三焦 11. 性质邪正关系(病势)12.1:35 心主身之血脉二、选择题(一)A型题(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以下各章同)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年代是:A.先秦时期B.先秦至秦汉时期C.远古时代D.金元时期E.隋唐时期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是:A.《中藏经》B.《景岳全书》C.《医部全录》D.《黄帝内经》E.《五十二病方》3.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说的著名医家是:A.刘完素B.朱丹溪C.张从正D.薛生白E.叶天士4.《温热病篇》的作者是:A.吴又可B.叶天士C.吴鞠通D.薛生白E.王孟英5.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A.张子和B.李东垣C.朱丹溪D.吴又可E.刘河间6.在病因理论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陶弘景C.巢元方D.孙思邈E.陈无择7.下列哪一种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审因论治D.辨证论治E.标本同治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证”所包含的基本内容:A.病情轻重B.发病原因C.邪正关系D.病变部位E.病变性质(二)D型题(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二个相互关联的答案,以下各章同)1.共同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的两部医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脉经》 D.《难经》 E.《金匮要略》 2.下列哪两项说明了辨证论治比辨病论治更为重要: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对症施治 D.审因论治 E.标本同治答案(一)A型题1.B 2.D 3.A 4.B 5.D 6.E 7.D 8.A(二)D型题1.BE 2.AB。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a90810240c844768eaee95.png)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一、A11、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是A、精B、气C、神D、血E、津液2、人体之精主要藏于A、肾B、心C、肺D、肝E、脾3、人体之精的功能不包括A、繁衍生命B、营养周身C、化生血液D、精能化神E、护卫肌表4、精的本始含义是指A、脏腑之精B、基本物质C、血液津液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5、主管生长发育体现了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6、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7、生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8、生气之源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9、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不宜逸出脉外体现了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10、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气为A、一身之气B、宗气C、元气D、卫气E、营气11、营气的分布特点是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C、与血同行,环周不休D、行于脉外,布散全身E、通过三焦,流行全身12、人体最重要、最基本的气是A、元气B、宗气C、一身之气D、卫气E、营气13、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4、行于脉外之气为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5、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16、上出息道,贯注心脉之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7、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功能的气是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8、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A、宗气的生成B、元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卫气的生成E、中气的生成19、卫气的生理功能是A、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B、贯心脉而行气血C、对先天之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D、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E、温养脏腑、肌肉、皮毛20、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气为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21、元气的运行通道是A、脉外B、三焦C、心脉D、胸腔E、全身22、五脏之气的运动规律中,位置在上的心肺之气宜A、降B、升C、散D、入E、出23、六腑之气的运动宜A、升B、降C、出D、入E、散24、影响宗气盛衰的因素是A、心与肺的功能活动B、肝与肾的功能活动C、肺与肾的功能活动D、肺与脾的功能活动E、肝与脾的功能活动25、气滞常会伴有血瘀,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26、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依据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27、“亡血家不可发汗”所依据的理论是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气能行血E、津血同源28、血和津液的生成源于A、精气B、元气C、水谷精气D、营气E、血29、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30、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31、“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生气E、津能载气32、“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为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33、与津液的输布关系密切的脏腑为A、脾、肺、肾、肝、三焦B、心、肺、肾、肝、三焦C、脾、心、肾、肝、三焦D、脾、肺、肾、小肠、三焦E、大肠、肺、肾、小肠、三焦34、与血液生成作用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心、肺、肾B、肝、心、肺、肾C、脾、心、肺、肝D、脾、心、肝、肾E、脾、肝、肺、肾35、机体精神活动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神C、气D、精E、血36、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是A、津B、液C、血D、气E、精37、关于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滋润作用B、质地较稠C、流动性小D、濡养作用E、灌注于骨节、脏腑和脑38、与津液生成无关的脏腑为A、脾B、胃C、小肠D、心E、大肠39、具有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统称的是A、津B、气C、血D、精E、神40、与血液的运行密切相关的脏腑A、心、肺、肾、脾B、心、肺、肝、脾C、心、肾、肝、脾D、心、肺、肝、肾E、肾、肺、肝、脾41、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的是A、津B、液C、血D、气E、精42、与津液的排泄密切相关的脏腑为A、肺、大肠、肾B、心、脾、肾C、肺、心、肾D、肺、小肠、肾E、肺、脾、肾43、关于神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B、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C、调节精气的代谢D、滋润和濡养作用E、调节津液的代谢44、神生成的物质基础A、精B、血C、津液D、气E、以上均是二、B1、A.肾B.脾C.肺D.心E.胃<1> 、中医学中认为,生气之根为A B C D E<2> 、中医学中认为,生气之主为A B C D E。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https://img.taocdn.com/s3/m/fe958aa3f01dc281e43af03a.png)
气血津液1."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A.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元气答案:B2."气化"指的是:A.气能化水,水又能化为气B.气的温煦作用使水化为气C.气的升降出入运动D.气能生血,血又能生气E.体内津、气、血、精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答案:E3.行于脉内的气是A.卫气B.营气C.宗气D.元气E.心气答案:B4.气机指的是A.气的变化B.气的升降C.气的运动D.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互化E.为运动形式答案:C5.下列各项中,与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最相关的是A.心B.肺C.脾D.肝E.肾答案:E6.血液流行不畅,最主要的是A.脾不健运B.心阳不振C.肺气不宣D.脾不统血E.三焦气化失司答案:B7.气机升降之枢纽是B.肝肾C.肺肾D.心肾E.脾胃答案:E8.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药,如黄芪之类,其理论依据是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为气母答案:B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依据是A.气随血脱B.气随津脱C.血和津液D.气和脏腑E.气能生血答案:B10.在治疗瘀血病证时,常配以行气、补气药,其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答案:B11.防止精、血、津液等物质流失,主要依赖气的功能是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答案:D12.气机失调,下降不及时,可形成的是A.气闭B.气陷C.气逆D.气脱E.气滞答案:C13."元气"运行的通道是A.经脉B.脏腑D.三焦E.血脉答案:D14.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有赖于气的功能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气化作用E.营养作用答案:D15.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散精"功能依靠的脏是A.脾B.胃C.肺D.肾E.心答案:A16."元气"所根于的脏是A.肺B.心C.脾D.肾E.肝答案:D17.活动力极强、流动很迅速的气是A.卫气B.营气C.元气D.宗气E.清气答案:A18.与血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心肺B.肝脾C.脾胃D.肺肾E.肝肾答案:C19.散于体表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之中的物质是A.津B.血C.液D.营气答案:A20."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A.气为血帅B.血为气母C.汗为心液D.津血同源E.气能行津答案:D21.对于血虚患者的治疗,常在补血的同时补气,其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津血同源C.气能行血D.气能行津E.津能载气答案:A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其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津血同源C.气能行血D.气能行津E.津能载气答案:E23.某些水肿患者,可用宣降肺气的方法治疗,其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津血同源C.气能行血D.气能行津E.津能载气答案:D24."亡血家不可发汗",其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津血同源C.气能行血D.气能行津E.津能载气答案:B25.饮食物化为气、血、津液等所依赖的是A.气的推动作用B.气的温煦作用C.气的固摄作用D.气的防御作用E.气的气化作用答案:E26.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所依赖的是A.气的推动作用B.气的温煦作用C.气的固摄作用D.气的防御作用E.气的气化作用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练习题
气血津液部分
1、气的运动称为
A、神气
B、气出
C、气入
D、气化
E、气机
2、由先天之精化生的气称为
A、营气
B、卫气
C、宗气
D、元气
E、谷气
3、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动气
4、患者畏寒喜暖,四肢不温,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5、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A、司腠理的开合
B、充养皮毛
C、抵御外邪
D、温养内脏
E、化生血液
6、与呼吸和心脏搏动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C、中气
D、元气
E、元气
7、关于五脏与血液关系,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肝主藏血
B、心调节血量
C、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D、肺助心行血
E、肾精化血
8、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
A、气
B、血
C、神
D、津
E、液
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
A、推动与温煦
B、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气化
D、推动与防御
E、气化与温煦
10、血虚病人往往兼有气虚的表现,其机理在于
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血能养气
D、血能载气
E、气能行血
11、治疗水肿病证时,常配伍行气药,其机理在于
A、气能行血
B、气能摄津
C、气能生津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12、“夺血者无汗”的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津
B、津能生气
C、津能载气
D、津血同源
E、精血同源
13、治疗某些出血病证时,常使用补气药,其机理在于
A、血能生气
B、气能摄血
C、血能载气
D、气能行血
E、气能生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练习题参考答案
气血津液部分
1、E
2、D
3、A
4、A
5、E
6、B
7、B
8、E
9、C 10、C 11、D 12、D 1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