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4

合集下载

200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0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陶渊 明对你的影 响。
( 北 湖
周 旺 平设 计 )
韩愈 《 马说 》 乐 均 《 、 食饵 录 》
[ 甲] 世 有伯 f , t 然后有千里马。 .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虽有 名马, 故 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 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 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 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 马也 , 是 虽有 千里之 能, 不饱 , 不足 , 食 力 才美不外 见 , 且欲 与常马等 不可得 , 安求其 能千 里
泽文
造饮: 一 穿Biblioteka : 一 会意: 一 觞 : — —
3你眼 中 的五柳 先 生 是怎样 的人 ?尽 可能 依 据 文中 的语 言想 象 出来 .

4 . 据说渚葛亮少时 与徐庶 、 石广元 、 孟公威 了人一起读书. 三人务于精熟. “ 而亮独观其大略” 正是这种 “ . 观大略” 的读书法, 使诸葛亮学了一肚子文韬武 略。 你认为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与陶渊明的滨 # 方法是否有相同之处? 请简要说
也?
不 后 悔 如 此 而 已 . 活 四 十 年 , 许 能有 点 出 E。 再 也 -
请你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
答:
6陶渊明对后世 的影响极大。 白曾说 : 何时到彭泽 , . 李 “ 狂歌五柳前。 ”白居 易也 曾说 : 常受陶彭泽 , “ 文思何高玄 。 请你结合 已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 , ” 说说
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驮?蔫天氏之民欤?
( 自《陶渊 明集 》 选 ) I 释下 列 加着 重 号的 侧语 的 含义 。 . 解 (1 造 饮辄 尽 ) ( 短 橱穿 结 2) ( 每 有会 意 3) 【 衔 觞 瞅诗 4) 2翻译 下列 句子 . 不戚戚 于 贫 贱 . 汲 汲于 富 贵 不

200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集锦

200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集锦

200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集锦(部分)(一)新题型语音文字(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试题)1.图1是“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一个宣传栏,仔细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图1(略)(1) 请在后面横线上写出“略”字的读音:。

(1分)(2) 按照部首检字法,“博”字应查部。

(2分)(3) 下面词语中的“领”字与“领略”中的“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领土b.领悟c.领唱d.领袖应用文(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试题)(三)语言运用8. 向阳中学团委将评选校“优秀学生团员”,请你以班级团支部的名义,为本班团员张光明写一份“优秀学生团员”推荐信,参加学校的评选。

(70字左右)推荐信学校团委:此致敬礼!九年级一班团支部2006年6月12日诗文默写(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试题)(二)诗文默写4.必做题:请默写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

5.选做题:请任意选取4道小题作答。

①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想像自己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②《〈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④,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⑤,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⑥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6. 必做题:请默写清明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一诗。

7. 选做题:请任意选取4道小题作答。

①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②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

③,左臂悬敝筐。

(白居易《观刈麦》)④,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⑤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鲁迅《社戏》)评价自我(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试题)6.伴着流金的岁月,你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6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4

2006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4

2006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4六十一、(盐城)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8分)处之不易①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

②殷仲堪:人名。

③俭:荒年。

④率物:为人表率。

⑤素:朴素。

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

⑦豁:抛弃。

⑧尔曹:你们。

⑨存:谨记。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辄拾以啖之:盘外无余肴:亦缘其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16.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17.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15.(4分)啖:吃。

肴:莱。

其:他。

以:因为。

16.(2分)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如错、漏译“为”“值”各扣1分)。

17.(2分)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于清贫给1分)(意思对即可)。

六十二、(扬州)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4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中考文言文试卷答案

中考文言文试卷答案

中考文言文试卷答案200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实验区)[三](15分)14.(3分)(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2007年芜湖市初中语文毕业学业考试17、(2分)(1)通“避”,躲避。

(1分)(2)眼泪。

(1分)18、(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

(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2分)19、(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2分)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舍生取义者也”)21、(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

(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2分)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2008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17.(3分)(1)跟从,随从 (2)第二年 (3)下雨(各1分)1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06年全国各地区100套中考试卷中精选的文言文专项试题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06年全国各地区100套中考试卷中精选的文言文专项试题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06年全国各地区100套中考试卷中精选的文言文专项试题集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06年全国100套中考试卷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篇江苏省阜宁县城东初中孔凡勇2006年无锡市考试语文试题3.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

(3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废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①適②等③死(二)(11分)王翦将兵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分)①少而好兵——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③于是引兵而西——④李信果辱秦军——9.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11.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

200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题(课内)-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初中语文试卷

200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题(课内)-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初中语文试卷

200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题(课内)-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0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10篇200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题(课内)《幼时记趣》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掌握读音,注意写法)(1)余忆童稚时()(2)见藐小微物,比细察其纹理()(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果如鹤唳云端()(5)怡然称快()(6)于土墙凹凸处()(7)以土砾凸者为邱()()(8)凹者为壑()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___ _____(2)故时有物外之趣__________ _____(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__________(4)徐喷以烟_____(5)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__________ (准确解释文言词语)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准确翻译文言语句)(1)故时有物外之趣A.因此有时有与众不同的乐趣B.过去经常有与众不同的乐趣C.因此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D.过去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2)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A.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赞好B.如果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就会令人高兴得连声赞好C.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非常高兴的样子D.如果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显出非常高兴的样子4.汉语中某些动物的叫声有其相对固定的词来描绘,如本文中的“鹤唳”。

请写出下列动物的叫声。

马_____ 犬_____ 狼_____ 虎_____ 猿_____ 狮_____ 鸟_____5.填空。

(1)《幼时记趣》选自_____,作者_____ ,字_____ ,_____ 代作家。

(2)本文围绕_____ 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__ 、_____ 、_____ 的趣事。

(3)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 (2)_____ (3)_____ (文学常识、中心意思、沿用至今的成语知识记忆)二、阅读理解(一)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2006年中考语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

2006年中考语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一、基础(20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6分)对峙.()颓.然()绮.丽()蜷.伏()侥.幸()提.防()中.看()湛.蓝()怂.恿()剽.悍()犀.利()湮.没()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3分)A、无记于事寡不敌众清澈斑斓B、疙疙瘩瘩眼花瞭乱娴熟伫立C、略胜一筹悄无声息眺望糟蹋D、沸沸扬扬参差不齐酿蜜遨翔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3分)(1)深黑的样子。

()(2)形容差得很远。

()(3)有条理,不混乱的样子。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下面文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你在句子后面的括号中说明。

(4分)(1)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2)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5、试说明下边句中的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4分)(1)“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一句中“也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一句中的“连”、“也”两字能否删去?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10题(14分)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2006-2013上海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试题

2006-2013上海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试题

2006-2013上海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试题2006(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

②窃:私自。

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9.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10.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2007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鲍君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

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

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⑵问其故.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3分)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3分)2008(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误认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2006年黑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黑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黑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分)盖竹柏影也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步:——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①作者描绘的世界:②作者的心境:【参考答案】4、苏轼,唐宋。

(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7、①考虑,想到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2006河北邯郸)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晖:备:9、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分)10、将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11、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2006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③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④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zhuàn)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⑤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义是官名。

②贵臣:朝延中的重臣。

③汝南:古地名。

④告:指告假。

⑤升堂:登上大厅。

3. 根据上下文语境, 为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2 分 )(l) 而偿其直. A. 不弯 B. 故意 C. 通“ 值” D. 竟然(2) 将过.尊亲 A. 经过 B. 交往 C. 过于 D. 拜访答 :(1) (2)4. 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贾人矣。

译文 :(2) 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以候之。

译文 :5. 甲乙两段文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甲文侧重表现了;乙文侧重表现了。

(2 分 )6:甲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4 分 )答: 【参考答案】3.(2分)(1)C(2)D4.(4分)(1)(2分)“那马为什么不见了呢?”仆人告诉他说(那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言”“售”各计0.5分)(2)(2分)后来约定的时间将到,元伯把(约定的事)全部告诉母亲,请求(母亲)安排酒食等候他。

2006年云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云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云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参考答案】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

(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2006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参考答案】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 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2006内蒙古包头)【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加:(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3)不以.物喜以:(4)是进.亦忧进: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12.《鱼我所欲也》选自《》一书,此书与《》《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1分)13.【甲】文中的“本心”是指,“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体现是。

2006年甘肃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甘肃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甘肃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和,其中的“我”是指。

(3 分 )2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 分)译文: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2 分 )译文:24. 用原文回答。

(3 分 )(1) 评价“忠之属也”的标准是什么 ?(1 分 )。

(2)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 分 )。

(3)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什么 ?(1 分 )。

25.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简要说说。

(4分 )答:(1)政治方面:。

(2 分 )(2)军事方面:。

(2 分 )26. 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 ?(2 分 )27.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

他们的观点有没有矛盾之处 ? 请做简要分析。

(3 分 )(2006甘肃酒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内部分)

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内部分)

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内部分)所选试题篇目明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饮酒》这首诗表达诗人的生活和的思想情趣。

(2分)7.诗歌内容讲求意境,用词讲究凝练。

最能表现《饮酒》这首诗意境的关键词是:。

(3分)【参考答案】6.悠然自得、超然物外7.心远。

(2006广东梅州)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第联。

(1分)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7.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联。

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

(2分)【参考答案】5. 1分第二联(或颔联)6. 3分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7. 2分颈联对仗(2006广东河源)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面的作品都先以情景渲染气氛,不约而同地选取萧杀的季及声,渲染了 _气氛。

(3分)(2)两首作品都描写边塞生活,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参考答案】1、秋号角紧张2、《雁门太守行》抒发决心慷慨赴战,报效朝廷,为国捐躯的情怀。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2006广东广州天河)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006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2006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2006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一、(安徽课改)《论语》四则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答案:14.(3分)(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二、(安徽非课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140套)

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140套)

期中练习二答案
基础部分(25分)
一、(11分)1、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潭影空人心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徐喷以烟果如鹤唳云端
二、(6分)5、玷污6、玲珑剔透
三、7、(4分)(1)流沙河(2)张晓风(3)周国平(4)孔子
四、8、(4分)注意“或是……或是……”的句式。

阅读部分(40分)
9、 (4分)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

10、 (2分)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11、 (6分)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12、 (2分)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13、 (6分)对比;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14、 (3分)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淡雅(或平凡)。

15、 (3分)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16、 (4分)蒲公英;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
就。

17、(3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18、 (4分)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有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19、 (3分)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作文部分(30分)略。

2006年广西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广西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广西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常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10、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2分)A、习:(1)少习.吏事(2)学而时习.之B、以:(1)跪而拾之以.归(2)先帝不以.臣卑鄙C、发:(1)家人发.箧视之(2)发.闾左谪戍渔阳D、明日:(1)普明日..,徐公来,熟视之..复奏其人(2)明日11、翻译下列两手。

(4分)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分)②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分)12、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

(1分)13、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分)14、下面是对画线部分进行联想和想象改写而成的一段课本短剧,请你将未完成的内容补写在横线处(对话、动作、神态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

(4分) 太祖(勃然大怒):此人究竟是什么人?你要屡屡举荐他?赵普:。

太祖( ):不得再议此事!(赵普神色不变,跪下拾起撕碎的奏折,退朝回家,默默将它补好)(第二天,赵普上朝)赵普(呈上补好的奏折):。

太祖(思索良久):。

【参考答案】10、D11、①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

(“临政处决”理解正确,且语句通顺方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②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乃悟”“卒用”理解正确,且语句通顺方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12、手不释卷13、以天下为己任14、示例:赵普:此人是国家栋梁,我为国而荐。

太祖(把奏牍撕碎用力扔在地上)。

2006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口技(节选)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求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2、把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参考答案】11 (1) 虽:即使。

(2)名:说出。

12、(1)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2) 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参考译文】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

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2006贵州黔东南)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006中考文言文阅读集锦大全(真题)

2006中考文言文阅读集锦大全(真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zlgg一、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本文作者刘禹锡,字,唐代家、家。

在他的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两句。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2)往来无白丁()(3)无案牍之劳形()(4)无丝竹之乱耳()3、根据你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请以“雅致”、“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雅致闲情4、本文作者因德馨,虽居陋室,却并不感觉陋,在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中,有一个人虽身处豪宅,并不感觉“自豪”,相反却“无故寻愁觅根,愚顽怕读文章”,这部名著是什么?这个人是谁?他有什么性格特点?请写出与之性格特点相关的一件事。

5、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6、文中描写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8、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9、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0、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答案:1、梦得;文学;哲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品德没有学问的人形体,身体扰乱3、琴棋书画般般皆雅致;春夏秋冬季季有闲情。

4、《红楼梦》;贾宝玉石一个追求健康的自由生命,不愿在陈旧的社会规范中僵死或腐烂的才智之士,他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谏之德,比如弃《四书》《五经》而津津有味地读《西厢记》5、自然条件;品德高尚的人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

在今天,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8、表明陋室不陋,进而体现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4六十一、(盐城)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8分)处之不易①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

②殷仲堪:人名。

③俭:荒年。

④率物:为人表率。

⑤素:朴素。

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

⑦豁:抛弃。

⑧尔曹:你们。

⑨存:谨记。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辄拾以啖之:盘外无余肴:亦缘其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16.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17.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15.(4分)啖:吃。

肴:莱。

其:他。

以:因为。

16.(2分)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如错、漏译“为”“值”各扣1分)。

17.(2分)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于清贫给1分)(意思对即可)。

六十二、(扬州)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4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2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

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答案:13.(1)偷看(2)更加(3)用蹄子踢(或“踢”)(4)摸(每题1分,计4分)1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答后半句亦可,其它的“者”都理解为“……的人”)15.(1)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2分,主要以“骇”、“遁”、“且”、“噬”为采分点。

)(2)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

”(2分,以“或”、两个“之”为采分点。

)16.参考答案:①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④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

评分标准: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六十三、(宜昌非课改)一、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阅读下边两组古诗文,然后答题。

(本题共9小题,计16分)(一)独游..玉泉寺Array(唐)白居易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①肩舁(yú): 即滑竿。

山水(清)王之栋去城十五里为白洋,面俯江流,峰峦四列,有商英墓、传磬寺。

掩映村落,可供吟赏。

四十里,入沧茫溪,一带澄然如秋水。

……从沧茫溪而进,别是一洞天。

仲春时,桃花盛开。

春暮,落花片片,点衣沾履。

高岩远壑,苍松郁然;平畴广野,飞楼跨之。

而尖山飘遥在望。

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1.阅读《独游玉泉寺》,写出与诗题中的“独游”相照应的诗句。

(2分)2.《戏赠丁判官》中“争劝行人把一杯”和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意思相近。

写出这句唐诗。

(2分)3.解释《戏赠丁判官》中加点的“维”的意思。

(1分)4.请给《山水记》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3个标点,使句子读起来通顺。

(2分)5.用自己的话写出《山水记》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大意。

(2分)(二)诗二首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唐·王睿)宁赴常流终不悔,做成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因何故,日月江河一卷诗。

(郭沫若)刘一儒传时有夷陵刘一儒者,字孟真,亦居正姻亲①也。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屡官刑部侍郎。

居正当国②,尝贻书规之。

居正殁,亲党皆坐斥③,一儒独以高洁名。

寻拜南京工部尚书。

甫半岁,移疾④归.(a)。

初,居正女归.(b)一儒子,珠翡纨绮盈箱箧(qiè),一儒悉扃⑤之别室。

居正死,资产尽入官,一儒乃发向所缄物还之。

南京御史李一阳请还一儒于朝,以厉恬让⑥。

帝可其奏。

一儒竟不赴召,卒于家。

天启中,追谥庄介。

————————(《明史·列传第一百O八》)①姻亲:因婚姻而构成的亲戚。

②居正当国:张居正(明代宰相)主持国政。

③坐斥:获罪遭贬斥。

④移疾:上书称病辞官。

⑤扃(jiōng):关闭。

⑥恬让:淡泊谦让。

1.“工人”现在多指工业劳动者。

请结合诗的内容,解释“莫愁工人丑画身”中“工人”的意思。

(1分)2.在“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这句诗中,作者对王昭君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同样,唐代诗人杜牧也用一句诗对三国人物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请写出这句诗。

(2分)3.借助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刘一儒传》中加点的2个“归”字的意思。

(2分)4.《诗二首》中划横线的诗句分别对王昭君、屈原作出了评价。

阅读《刘一儒传》,请你试写一两句诗,对刘一儒的品格作出评价。

(2分)答案:(一)1.(2分)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2.(2分)劝君更尽一杯酒。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3.(1分)拴、系。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4.(2分)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的能力。

5.(2分)暮春时节,一片片飘落的桃花,沾满了行人的全身(衣鞋)。

可意译,可直译,意近即可。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这里具体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

(二)1.(1分)“画师”、“画工”、“工匠”、“匠人”、“画匠”等。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这里具体考查学生辨析古今词义差异的能力。

2.(2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3.(2分)(a)回家(b)嫁。

意近即可。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工具书掌握关键字词音形义”、“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这里具体考查学生辨析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4.(2分)示例1:为官一身清,赢得高洁名。

示例2:不求名利守高洁,一生恬让留清名。

示例3:清廉正直垂青史。

点明刘一儒品格,且诗句特征明显,得2分;品格评价不准确,或诗的特征不明显,得1分。

此题旨在综合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了解基本文学样式”、“对文章内容有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的能力。

六十四、(宜昌课改)一、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阅读下边两组古诗文,然后答题。

(本题共9小题,计16分)(一)独游玉泉寺(唐) 白居易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①肩舁(yú):即滑竿。

戏赠丁判官(宋)欧阳修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山水记(节选)(清) 王之栋去城十五里为白洋,面俯江流,峰峦四列,有商英墓、传磬寺。

掩映村落,可供吟赏。

四十里,入沧茫溪,一带澄然如秋水。

……从沧茫溪而进,别是一洞天。

仲春时,桃花盛开。

春暮,落花片片,点衣沾履。

高岩远壑,苍松郁然;平畴广野,飞楼跨之。

而尖山飘遥在望。

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1.阅读《独游玉泉寺》,写出与诗题中的“独游”相照应的诗句。

(2分)2.《戏赠丁判官》中“争劝行人把一杯”和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意思相近。

写出这句唐诗。

(2分)3.解释《戏赠丁判官》中加点的“维”的意思。

(1分)4.请给《山水记》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3个标点,使句子读起来通顺。

(2分)5.把《山水记》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二) 诗二首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唐•王睿)宁赴常流终不悔,做成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因何故,日月江河一卷诗。

(郭沫若)刘一儒传时有夷陵刘一儒者,字孟真,亦居正姻亲①也。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屡官刑部侍郎。

居正当国②,尝贻书规之。

居正殁,亲党皆坐斥③,一儒独以高洁名。

寻拜南京工部尚书。

甫半岁,移疾④归。

初,居正女归一儒子,珠翡纨绮盈箱箧(qiè),一儒悉扃⑤之别室。

居正死,资产尽入官,一儒乃发向所缄物还之。

南京御史李一阳请还一儒于朝,以厉恬让⑥。

帝可其奏。

一儒竟不赴召,卒于家。

天启中,追谥庄介。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①姻亲:因婚姻关系而构成的亲戚。

②居正当国:张居正(明代宰相)主持国政。

③坐斥:获罪遭贬斥。

④移疾:上书称病辞官。

⑤扃(jiōng):关闭。

⑥恬让:淡泊谦让。

1.“工人”现在多指工业劳动者。

请结合诗的内容,解释“莫愁工人丑画身”中“工人”的意思。

(1分) 2.在“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这句诗中,作者对王昭君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与此类似,唐代诗人杜牧也曾用一句诗对三国人物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请写出这句诗。

(2分)3.阅读《刘一儒传》,写出文中与加点的“皆”意思相近的一个词。

(2分)4.《诗二首》中划横线的诗句分别对王昭君、屈原作出了评价。

阅读《刘一儒传》,请你也试写一两句诗,对刘一儒作出评价。

(2分)答案:(一)1.(2分)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2.(2分)劝君更尽一杯酒。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3.(1分)拴、系。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4.(2分)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