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考试范围

合集下载

2023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大纲

2023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大纲

2023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大纲消防安全技术实务一、考试目的考查消防专业技术人员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对消防基础知识、消防技术标准规范与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的熟悉、掌握及应用情况。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燃烧与火灾1.燃烧熟悉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不同的燃烧类型及其特点;判别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及其毒害性。

2.火灾熟悉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掌握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基本原理;辨识不同的火灾类别,分析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了解火灾事故技术分析,判别预防和扑救火灾措施的合理性。

3.爆炸熟悉爆炸的分类和特点,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的爆炸极限和爆炸危险性;辨识典型爆炸危险源,分析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判别爆炸危险场所防爆措施的合理性。

4.易燃易爆危险品熟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分类、特点;辨识典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类别,分析、判别典型易燃易爆危险品防火防爆要求与灭火方法的正确性及其安全管理措施的合理性。

(二)通用建筑防火1.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掌握生产和储存物品的危险性分类依据;辨识典型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分析、判别相关防控措施的合理性。

2.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掌握建筑的分类要求、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要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及建筑耐火等级分类依据;辨识典型建筑的分类、耐火等级,分析、判别典型建筑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的正确性及相关防控措施的合理性。

3.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掌握建筑规划选址、总平面布局要求;分析、判别建筑防火间距、建筑物内平面布置的正确性及相应技术措施的合理性。

4.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掌握建筑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和防烟分区划分要求;分析、判别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烟设施设置的合理性。

5.安全疏散熟悉安全疏散基本参数、逃生疏散辅助设施的基本性能;掌握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疏散走道、避难走道、疏散楼梯和避难层(间)的设置要求;分析、判别建筑安全出口、疏散走道、避难走道、疏散楼梯、避难层(间)等设置的合理性。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4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4

(A) 泡沫灭火剂
(B) 干砂
(C) 干粉灭火剂
参考答案:B,C,D
(D) 二氧化碳灭火剂
6. 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首先应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然后用_______
进行灭火。(4分)
(A) 水
(B) 沙土
(C) 四氯化碳
(D) l2ll灭火器
参考答案:B,C,D
7. 不宜选用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场所包括:_______。(4分)
(B) 50mm
(C) 40mm
参考答案:A
(D) 25mm
第1/3页
14. 对一般民用建筑,为了保证房间内的人员可以迅速撤离,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外门或住宅
户门的距离不宜超过_______m。(4分)
(A) 10
(B) 15
(C) 20
(D) 30
参考答案:D
二、多选题
1. 可燃易燃液体装运作业时应做到:_______。(4分)
(C) 以上都不对
(D) 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A
8. 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_______。(4分)
(A) 上部
(B) 中部
(C) 根部
(D) 下部
参考答案:C
9.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_______。(4分)
(A) 就地打滚
(B) 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 迎风快跑
(A) 可能产生黑烟;
(B) 大量积聚粉尘;
(C) 可能产生蒸汽和油雾;
(D) 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和蒸汽滞留;
参考答案:A,B,C,D
8. 使用液化石油气时应注意_______事项。(4分)
(A) 不准倒灌钢瓶,严禁将钢瓶卧放使用; (B) 不准在漏气时使用任何明火和电器,严禁倾倒残液; (C) 不准将气瓶靠近火源、热源,严禁用火、蒸汽、热水对气瓶加温。 (D) 不准在使用时人离开,小孩、病残人不宜使用,严禁将气瓶放在卧室内使用。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多选题1. 粉尘爆炸的敏感度是指炸药在热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包括_______三个指标。

(5分)(A) 爆炸下限(B) 极限压力(C) 粉尘云(层)最低着火温度(D) 最小点火能参考答案:A,C,D2. 爆炸分为_______几大类。

(5分)(A) 物理爆炸(B) 化学爆炸(C) 核爆炸(D) 粉尘爆炸参考答案:A,B,C3. 爆炸品一旦发生爆炸,爆炸中心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会迅速向外膨胀,形成很强的_______并迅速向外传播。

(5分)(A) 压力波(B) 冲击波(C) 噪音(D) 蘑菇云参考答案:B4. 粉尘防爆措施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等。

(5分)(A) 控制粉尘扩散范围(B) 清除积尘(C) 控制火源(D) 适当增湿参考答案:A,B,C,D5. 粉尘爆炸必备的最基本的条件是_______。

(4分)(A) 可燃粉尘(B) 助燃物(C) 点火源(D) 空间受限参考答案:A,B,C,D判断题6. 铁生锈不是燃烧现象_______。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7. 只有液体具有闪点_______。

(4分)正确错误解题思路:8. 当管子直径减小到某个尺寸时,火焰就不能传播,燃烧就停止了_______。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9. 爆炸过程最基本的特征是压力的急剧升高。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0. 可燃混合气的压力越高,最小点火能越小,该混合气体的火灾危险性越小。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1. 可燃液体水溶液的闪点会随水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升高。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2. 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是12.5%~75%,也就是说,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2.5%时,遇明火时,这种混合物也不会爆炸。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3. 高温时热自燃是着火的主要原因,而在低温时支链反应是着火的主要原因。

燃烧与爆炸理论导学材料

燃烧与爆炸理论导学材料

一、填空题1.燃烧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2.最小点火能指的足能引起爆炸件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火花能量。

3.植物油容易发生自燃主要是因为植物油含有不饱和键结构的缘故。

4.悬浮在空间中的、呈运动状态的粉尘称为粉尘云。

5.可燃气体喷口(管口或容器泄露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6.气体的爆炸下限越低,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高。

7.一级可燃气体是指爆炸下限不大于10%的可燃气体。

8.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按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划分的。

9.对大多数可燃粉尘,掺入惰性物后点火温度增高。

10.绝大多数油罐火灾是由火花(明火、静电、雷击及工业电火花)引起的罐内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爆炸而起火。

11.爆炸按性质可分为三类: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

12.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划分为甲、乙、丙三类。

其中,丙类是指闪点高于60℃的液体。

13.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首先必须互相接触(或碰撞),但并非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反应,只有活化分子互相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14.最小点火能数值越小,说明该物质愈易燃爆。

15.影响阻火器性能的因素有阻火层的厚度及其孔隙直径和通道的大小。

16.蜡烛、硫磺等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汽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17.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

18.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按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划分的。

19.爆炸发生后会产生较大的伤害区域。

某次事故有20人死亡,说明他们大都进入了死亡半径区域。

20.植物秸秆等堆积容易发生自燃,主要是因为植物秸秆发酵而放热,引起自燃。

21.燃烧三要素仅仅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

22.任何链锁反应都由三个阶段组成,即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

23.采用开杯闪点测定仪测得的闪点要比采用闭杯闪点测定仪测得的闪点的值要偏大。

24.物质温度虽已达到理论上的自燃点,但并不立即着火,而要经过若干时间才会出现火焰,这段时间称为感应期(诱导期)。

燃烧与爆炸原理考试要点

燃烧与爆炸原理考试要点

燃烧与爆炸原理考试要点燃烧的种类:着火、自燃、闪燃。

着火: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头的持续燃烧现象。

自燃:可燃物质未受外界货源直接作用,但当受热达到肯定温度或由于物质内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反应过程所供应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肯定温度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闪燃: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

在肯定的温度下可燃气体蒸发出的饱和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在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即为闪燃,发生闪燃的最低液体温度叫闪点。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质,有氧或氧化剂,点火源。

化学爆炸三要素:快速性,放热性,有气体产物。

火灾分类,按可燃物及助燃物种类分:气体火灾,油品,可燃物,电器,金属,空气含氧量超过正常值时导致的火灾。

爆炸种类:气相爆炸包括:混合气体爆炸,气体分解爆炸,粉尘爆炸;凝相爆炸包括:混合危急物爆炸,爆炸性化合物爆炸,蒸气爆炸。

燃爆危急性物质种类:可燃气体或蒸气,可燃液体,可燃固体,可燃粉尘,爆炸性物质,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混合危急性物质。

着火源种类:明火及高温表面,摩擦与撞击,电火花,静电,雷电,易燃物自行发热,机械和设备故障,绝热压缩。

气体按其燃烧和爆炸的危急性可分为:可燃性气体,助燃性气体,分解爆炸性气体及惰性气体。

理论含氧量:可燃性气体正好完全燃烧所必需的氧气量。

理论混合比:在常温常压下,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浓度C0称为理论混合比。

链锁反应理论:气态分子间的作用,不是两个反应分子直接简洁作用得到最终生成物,而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

该反应只要一经引发生成自由基,就会相继发生一系列基元反应。

先由自由基(活性基团)与另一分子起作用,从而产生新的自由基和产物,新的自由基又快速参加反应。

如此下去,直到反应物消耗殆尽,或通过外加因素使链中断而停止反应。

链的引发:Cl2 → 2Cl?;链的传递:2Cl? + H2 → HCl + H?, H? + Cl2 → HCl + Cl?;链的终止:H?+ Cl?→ HCl, Cl?+ Cl?→ Cl2, H?+ H?→H2任何链锁反应都由三个阶段组成,即链的引发、链的传递和链的终止。

燃烧与爆炸理论A卷答案

燃烧与爆炸理论A卷答案

燃烧学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1.开口式和闭口式2.氧化3.反应速度4.谢苗诺夫5.减小6.大7.28℃≤闪点<60℃的液体8.氧化铁9.表面10. 一氧化碳二、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5: B D A C B 6-10:C C B D C三、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5分)1.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2.最大安全间隙: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两个经长25mm的间隙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时不致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的最大连通间隙。

3.感应期(诱导期):可燃物质的温度在达到自燃点或者着火点之后,并不立即发生自燃或者着火,其间有段延滞的时间。

4.耐火极限:对任一建筑构件,按照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火作用时起,到构件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时止,这段抵抗火的作用时间,称为耐火极限,通常用小时(h)来表示。

四、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答:燃烧的必要条件即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燃烧的充分条件:(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2)一定的氧气含量;(3)一定的点火能量,即能引起物质燃烧的最小点火能;(4)相互作用燃烧的三个条件需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和持续进行。

2. 答:热波在油品中传播时,乳化水或自由水蒸发,形成大量油包气气泡,最后发生向外溢出的现象。

沸溢的发生条件:(1)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2)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或自由水;(3)原油的粘度较大。

五、论述及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答:(1)在汽油库里或操作乙炔发生器时,由于有空气和可燃物(汽油和乙炔)存在,规定必须严禁烟火,是防止燃烧条件之——火源存在的一种措施。

(2)规定气焊操作点(火焰)与乙炔发生器或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必须在10m 以上,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必须在5m以上,电石库距明火、散发火花的地点必须在30m以上等,采取这些防火技术措施即是为了避免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第二章燃烧基本原理1、燃烧的定义、充分条件及极限值。

2、灭火的四种方法。

3、火灾的危险性。

4、闪燃、着火、自燃的定义。

5、自燃的分类,会举例说明。

6、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式反应理论。

链式反应理论的历程、分类,会举例说明。

7、气体燃烧的分类。

8、气体燃烧速度(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浓度、管径、点火位置。

9、原油火灾中的沸溢现象:宽沸程、热波、乳化水。

10、固体燃烧的分类: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阴燃。

11、阴燃的定义第三章爆炸基本原理1、温度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2、爆炸危险性的来源。

3、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4、其他因素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5、爆炸极限的计算。

1)根据C0估算爆炸极限;2)多组分可燃混合气的爆炸极限;3)含惰性气体的多组分可燃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例题1 已知某混合气中含甲烷5%,含乙烷8%,含空气87%,问该混合气有否爆炸危险性?例题 2 已知某混合气的组成及各气体的爆炸极限见下表,求该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炸危险性。

6方式);压力波形状、峰值及持续时间、破坏方式。

7、粉尘爆炸的机理。

与气体可燃物相比的爆炸极限、点火能。

粉尘层和粉尘云。

三次方定律。

二次爆炸的原因。

水对粉尘危险性的影响。

8、BLEVE的形成过程。

9、喷雾的危险性。

10、爆炸最大压力和温度的计算。

第四章可燃物质的危险特性1、闪点测量的影响因素。

2、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数值对比关系。

3、闪点、燃点、自燃点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4、氧指数的定义。

5、最大安全间隙6、预混气体的火焰传播理论: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

7、层流火焰传播理论中对灭火剂的要求: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热容。

8、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的适用体系。

9、着火感应期的概念。

10、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和扩散理论。

第五章 点火源与引爆能1、动火分析:时间、可燃气体浓度。

2、点火源的种类。

3、事故电热的原因。

4、爆炸性物质的分类:I 类:矿井甲烷;Ⅱ类:工厂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易燃纤维。

《燃烧爆炸学》复习题(V1.01)

《燃烧爆炸学》复习题(V1.01)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重编V1.01(以完善空白处)BY 肖楚阳一、名词解释:1、燃烧——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2、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3、火灾——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都称为火灾。

4、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5、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源时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6、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7、爆炸危险度——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

即:爆炸危险度=(爆炸上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8、反应当量浓度——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恰好能发生完全反应时可燃物质的浓度。

9、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10、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11、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30万元以上。

12、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13、沸溢火灾——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热波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种的乳化水气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

这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油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从而引发火灾。

14、喷溅火灾——当储槽内有水垫时,上述沸腾温度比储槽温度低的可燃液体,或者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可燃液体的分馏产物,将以对流的方式使高温层在较大深度内加热水垫,水便气化产生大量蒸汽,随着蒸汽压力的逐渐增高,达到蒸气压力足以把其上面都油层抛向上空,而向四周喷溅。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及答案.doc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及答案.doc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爆炸:2、燃点:3、爆炸极限:4、特大火灾:5、重大危险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

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10、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烟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D、消除氧化剂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B、干沙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燃烧和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3

燃烧和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3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3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判断题1. 易燃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和爆炸浓度极限之间有相对应的关系。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2. 根据可燃物在生成、储存时的火灾危险性,甲烷属于丙类气体,砖、石等建筑材料为丁类固体。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3. 两种易燃液体如果按照1:1的比例混合,则混合物的闪点为两种可燃液体闪点的平均值。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4. 多数油品温度越低,产生静电越少;但柴油温度降低,则产生静电荷反而增加。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5.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不容易引起火灾。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6. 发生了燃烧就发生了火灾。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7. 汽油闪点小于28℃,属(甲)类火险物质,煤油属(乙)类火险物质,柴油、植物油属丙类火险物质。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8. 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9. 输送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管道以及各种闸门、灌油设备和油槽车(包括灌油桥台、铁轨、油桶、加油用鹤管和漏斗等)应有可靠的接地。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0.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源统称为点火源。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1. 金属钠、钾化学活泼性很强,遇水通常会发生剧烈反应,因此其发生火灾时,不能用水扑救,但可以用二氧化碳窒息灭火。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2. 对于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容器,应留有不少于10的气相空间。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3. 灯泡发光是燃烧现象。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4. 点火温度一般要比自燃温度高得多。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单选题15. _______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消防燃烧学考试大纲

消防燃烧学考试大纲

《消防燃烧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英文名称:Combustion Fundamentals of Fire课程编号:04hzzyb506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学 时:60适用专业:消防指挥(普通本科)考试总要求本课程的考试目标是考查学生对《消防燃烧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常用火灾预防与控制技能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便于考查,将概念和理论的考试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方法和技能的考试要求分为“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考试内容与要求要考查的《消防燃烧学》知识分为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物理基础、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可燃气体的燃烧、可燃液体的燃烧和可燃固体的燃烧六部分。

一、燃烧的化学基础(一)燃烧本质和条件1.理解燃烧的本质;2.掌握燃烧的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二)燃烧反应速度方程1.理解质量作用定律;2.理解阿累尼乌斯公式;3.掌握燃烧反应速度方程的推导。

(三)燃烧时空气需要量计算1.掌握固体和液体可燃物理论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2.掌握气体可燃物理论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3.掌握实际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四)燃烧产物及其计算1.了解燃烧产物的危害性;2. 了解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3.了解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4.掌握有关燃烧产物的计算。

(五)燃烧热及燃烧温度计算1.了解燃烧温度的计算方法;2. 了解热容的基本概念及分类;3.掌握燃烧热和热值的计算方法。

二、燃烧的物理基础(一)热量传递概述1.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2.了解热对流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3.了解热辐射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

(二)热传导1.了解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解法;2.了解一维稳态导热和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3.掌握导热微分方程式的理论推导及各种情况下的导热微分方程式的表达形式;4.掌握集总热容分析法及其应用条件。

中国石油大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040123燃烧与爆炸学-18

中国石油大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040123燃烧与爆炸学-18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2、燃烧热3、闪点4、自燃点5、沸点6、特大火灾7、燃点8、化学性爆炸9、熔点10、饱和蒸气11、爆炸极限二、简答题1、燃烧的“氧学说”?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3、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4、燃烧的链式理论?5、按照能源对爆炸的分类?6、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7、燃烧的实质?8、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9、阻火器的工作原理?10、燃烧的“氧学说”?11、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12、灭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三、论述题1、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2、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3、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4、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着火源)。

2、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3、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整齐足以与空气形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改液体的闪点。

4、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6、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特大火灾,(1)死亡10人以上,(2)重伤20人以上,(3)死亡、重伤20人以上,(4)受灾户50户以上,(5)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7、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8、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9、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10、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来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体的分子数的蒸气叫做饱和蒸气。

燃烧与爆炸考点

燃烧与爆炸考点

燃烧与爆炸考点燃烧与化学爆炸的关系:一、共同点:都需具备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这三种基本因素。

二、区分:主要区分在于氧化反应速度不同。

三、联系:两者可随条件而转化。

同一物质在一种条件下可以燃烧,在另一种条件下可以爆炸。

例如,煤块只能缓慢地燃烧,假如将它磨成煤粉,再与空气混合后就可能爆炸,有些是先爆炸后着火,例如油罐、电石库或乙炔发生器爆炸之后,接着往往是一场大火;在某些状况下会是先火灾而后爆炸。

易燃易爆危急性物质的种类: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酸、碱等);9、杂类。

1. 火灾的分类及其预防、限制、灭火措施?答:火灾的分类:依据物质燃烧的特征分: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E类火灾:电器火灾预防措施:平安第一,预防为主。

把有起火危急性的物质以及具有点火能量的着火源,有效地、恰当地进行管理。

把重点首先放在发,火的预防上。

居安思危、应急预案,消防、训练培训,消防器材(含水源)、灭火措施等限制措施:1、防止可燃物的积累2、使建筑物、设备成为非燃烧或难燃烧体3、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油堤、防液堤等4、留出空地:比如隔火通道、消防通道5、将危急物设施埋在地下:如汽油罐、液化气罐等灭火措施:(1)对气体火灾:一面马上关闭管道的阀门,一面对四周的可燃物喷射冷却水,使其冷却并使气体逸散开,防止火灾扩大,初期火焰小时,可用干粉灭火器(2)油品火灾:灭火可采纳喷撒干粉、喷射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剂,用沙土填压等。

(3)固体可燃物火灾:最好采纳喷射大量水的方法进行灭火(4)电器(气)火灾:在通电状况下,要采纳干粉、二氧化碳或氯溴甲烷等灭火剂进行灭火;断电状况用水或泡沫灭火剂进行灭火(5)金属火灾:要采纳干燥的砂子和蛭石等进行灭火;在金属火焰上喷水,则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急(6)空气中含氧量过甚时导致的火灾:隔绝空气,切断氧气源(7)森林火灾:专业性强,另述;同建筑物火灾10.着火源的种类?举例说明。

燃烧与爆炸学 答案

燃烧与爆炸学    答案

机密★启用前《燃烧与爆炸学》正考课程考试试卷答案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A一.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燃烧的必要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以上仅能代表无焰燃烧,我们平时所指的绝大部分燃烧均指的是有焰燃烧,有焰燃烧必须具备四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2.热值指完全燃烧1kg(或1m^3,气体)的物质释放出的热量,是一种物质特定的性质单位是J/kg或J/m^3(气体3.闪点,电力学概念,是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4.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表中所示的数据随试样的形状、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6.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或液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蒸气压,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同液体饱和蒸气压不同,溶剂的饱和蒸气压大于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的饱和蒸气压小于液态的饱和蒸气压7.化学爆炸是由化学变化造成的。

化学爆炸的物质不论是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还是爆炸性物质(如炸药),都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系统,在外界一定强度的能量作用下,能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从而引起强烈的破坏作用。

爆炸性物品的爆炸与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有下列异同。

8.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7属难燃材料9.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二、简要回答(每小题10分,共50分)1. 燃烧的本质是物体与氧的化合(1)物质燃烧时放出光和热;(2)物质在氧存在时才能燃烧;(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其中的氧,燃烧后增加之重恰等于吸收的氧之重;(4)一般可燃物(非金属)燃烧后变为酸;金属煅烧后变为灰渣即金属氧化物。

烟花爆竹安全资格考试(题库版)

烟花爆竹安全资格考试(题库版)

烟花爆竹安全资格考试(题库版)1、单选燃烧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还原剂(即:可燃物)、氧化剂和初始能(即:点火源),为了减少烟花爆竹产品在经营过程中意外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经营过程中应采取()措(江南博哥)施。

A.要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生产时去除还原剂B.要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生产时去除氧化剂C.要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生产时将还原剂与氧化剂隔离D.尽量减少初始能正确答案:D2、多选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烟花爆竹的宣传活动。

A.依法燃放B.文明燃放C.销售D.观赏燃放E.安全燃放正确答案:A, B, E3、判断题销售者允许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类烟花爆竹产品.正确答案:错4、单选烟花爆竹零售单位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

A.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B.可以不答复C.可以答复,也可以不答复D.不必答复正确答案:A5、单选应选择在()的场所燃放烟花爆竹。

A.室内B.人员较密集C.较空旷D.远离城市正确答案:C6、单选湖南××材料经营公司专业经营烟花爆竹材料,该公司危险品库区分别按标准设置有化工材料、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库房,库区配有3名保管员,2名守护员,5名搬运工。

2010年5月10日,当地安监部门对该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时提出下列安全隐患,并下达处罚通知书,一是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放,二是仓库未进行湿度、温度登记记录,三是塑料编制袋贮存烟火药,四是部份搬运工未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件,五是未建立产品流向登记台账。

从以上事故案例我们得知:从事烟花爆竹药物混合、造粒、搬运、保管等9类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特种技术培训,经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方可从事烟花爆竹相应工种的特种作业。

A.安全资格证B.安全管理员证C.特种作业操作证D.电工证正确答案:C7、多选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级别、类别和标识标注》(DB11/358—2011)规定,北京允许销售和燃放()级别的产品。

燃烧与爆炸期末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期末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A. 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B. 可燃物、水和点火源
C. 可燃物、二氧化碳和点火源
D. 可燃物、氧气和水
2. 爆炸的分类有哪些?
A.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B. 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C. 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D. 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
二、填空题
1.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_________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 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够发生爆炸的
_________范围。

三、简答题
1. 简述燃烧的基本原理。

2. 描述爆炸发生时的基本条件。

四、计算题
1. 假设有一密闭容器,体积为1立方米,其中含有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甲烷的体积分数为10%。

已知甲烷的燃烧反应式为CH4 + 2O2 → CO2 + 2H2O,求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需要多少体积的氧气?
五、论述题
1. 论述在工业生产中,如何通过控制燃烧条件来提高燃烧效率。

2. 论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和应对爆炸事故。

结束语
通过本次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燃烧与爆炸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复习题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大
纲进行设计。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设计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设计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燃烧和爆炸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防火和防爆的基本原理,了解安全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爆炸事故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燃烧与爆炸现象,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对燃烧与爆炸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燃烧与爆炸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生活中的燃烧与爆炸安全问题,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尊重他人观点,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燃烧与爆炸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燃烧与爆炸基本概念:讲解燃烧的定义、特点及爆炸的分类和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三章“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2. 燃烧条件与类型:分析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现象。

- 教材章节:第四章“燃烧条件与类型”3. 爆炸原理与现象:讲解爆炸的原理,分析不同类型的爆炸现象及原因。

- 教材章节:第五章“爆炸原理与现象”4. 防火与防爆:介绍防火和防爆的基本原理,阐述安全防护措施。

- 教材章节:第六章“防火与防爆”5. 案例分析与实验: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燃烧与爆炸事故原因,进行相关实验观察。

消防员考试:燃烧基础知识考点巩固(题库版)

消防员考试:燃烧基础知识考点巩固(题库版)

消防员考试:燃烧基础知识考点巩固(题库版)1、单选下列()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汽油桶(B)可燃气体(C)蒸汽锅炉(D)气体钢瓶正确答案:B2、单选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等,这(江南博哥)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正确答案:B3、判断题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正确答案:对4、判断题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正确答案:错5、判断题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

正确答案:对6、判断题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儿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正确答案:错7、单选物质燃烧是()反应,而()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A)氧化(B)还原(C)化学(D)链式正确答案:A8、单选燃烧是可燃物与()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正确答案:A9、判断题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正确答案:对10、单选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直接燃烧(C)沸溢燃烧(D)蒸发燃烧正确答案:A11、判断题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然。

正确答案:错12、单选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

(A)铝(B)磷(C)铜(D)钾正确答案:B13、判断题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正确答案:对14、单选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灭火。

(A)冷却(B)窒息(C)稀释(D)乳化正确答案:B15、单选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等。

燃烧与爆炸理论试题

燃烧与爆炸理论试题

燃烧与爆炸理论考试试题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反应。

(2)火灾和爆炸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3)根据爆炸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和核爆炸三大类。

(4)化学爆炸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只有上述三者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

(5)燃烧三要素是指:、和。

(6)燃烧三要素仅仅是燃烧发生的条件。

(7)根据燃烧三角形,防火方法有、和。

(8)根据燃烧四面体,灭火方法有、、和。

(9)物质温度虽已达到理论上的自燃点,但并不立即着火,而要经过若干时间才会出现火焰,这段时间称为。

(10)根据燃烧过程的不同可以把可燃气体的燃烧分为燃烧和燃烧两种。

(11)是用来描述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参数之一。

(12)燃烧机理有、和。

(13)任何链锁反应都由三个阶段组成,即、和。

(14)加压气体和/或液体由泄漏口释放到非受限空间(自由空间)并立即被点燃,就会形成火灾。

(15)采用开杯闪点测定仪测得的闪点要比采用闭杯闪点测定仪测得的闪点的值要偏。

(16)火焰(即燃烧波)在预混气中传播,从气体动力学理论可以证明存在两种传播方式:即和。

(17)灭火剂要具有的导热系数和热容。

(18)木材燃烧大体分为燃烧和燃烧两个阶段。

(19)阴燃的结构包括、和残余灰/炭区三部分。

(20)发生阴燃的内部条件是:可燃物必须是受热分解后能产生的固体物质。

(21)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适用于解释的热自燃过程。

(22)当混气系统已达着火条件的情况下,由初始状态达到温度开始骤升的瞬间所需的时间称为。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抑制法灭火的原理是什么?(2)以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为例说明链锁反应理论。

(3)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各自有什么特点?(4)简述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和扩散理论。

(5)简述原油沸溢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6)简述池火灾的发生历程。

三、分析题(15分)(1)分析影响闪点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分子反应理论要点:仅有很高的移动能不会使分子发生异构或分解反应,而要想发生必须要先与其他分子发生碰撞而活化
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

燃烧:是可燃物的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

发光和发烟的现象。

影响W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性质、温度、压力、反应混合物比。

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灭火方法: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
根本原理:防止燃烧条件的形成、破坏已形成的燃烧条件。

生成热:化学反应中由稳定单质向环境散发或从环境吸收的、生成物所含能量的总和与反应物所含能量总和之间的差值。

反应热:反应后生成物所含能量总和与反应物所含能量综合的差值以热的形式向环境散发或从环境吸收。

标准生成热:在0.10325MPa和指定温度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某物质的恒压反应热。

燃烧热:可燃物和助燃物作用,生成稳定产物的反应热。

标准燃烧热:在101325Pa和指定温度下,1MOL某物质被完全氧化时的恒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

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Q
高热值:可燃物中的水和氢燃烧生成的水液态存在时的热值。

QH
QH与QL的不同在于放热量不同。

物质的传递方式:分子扩散、燃料相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等
烟囱效应:在垂直的维护物中,由于气体对流,促使烟尘和热气流向上流动的效应。

影响因素:管道H越高,烟囱效应越显著、管道内外温差越大,越显著。

热传导: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热量。

着火:可燃体系因某种原因引起自动升温,反应自动加速,最后出现火焰的过程。

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热自燃:可燃物因被预先均匀加热而产生的自燃,整体温度上升,达到某一温度着火。

化学自燃:可燃物在常温下因自身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造成的自燃。

引燃:可燃物局部受到火花、炽热体等高温热源的强烈加热而着火、燃烧,然后燃烧传播到整个可燃物中。

简言之:火焰的局部引发及其相继的传播。

着火条件:使可燃体系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剧烈的反应过程、从而使其在某一瞬间达到高温反应态的初始条件。

着火条件注意事项:1)系统达到着火条件并不意味着已经着火,而只是系统已具备了着火条件2)着火这一现象的初态而言的,它的临界性质不能错误地解释为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变化有突跃的性质。

3)着火条件不是一个简单的初温条件而是化学参数和流体力学参数的综合体现,对一定种类可燃预混气而言,其着火条件可由下列函数关系表示f(T0、h、P、U

)=0 热自燃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体系能否着火取决于化学反应放热因素与体系向环境散热因素的相对大小。

如果反应放热占优势,体系就会出现热量积累,温度升高,反应加速,出现自燃。

反之不能自燃。

发热量:放热量越大,越容易自燃,放热量越小,越不容易自燃。

放热量增大,灵界点C的位置左移说明自燃点随放热量的增大而减小。

温度: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提高,易发生燃
催化物质:化物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

少量水分可以起到催化的效果。

自燃点较高的物质含有少量的低自燃物质
比表面积:在散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表面积越大,越容易自燃。

新旧程度: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影响,新煤、新制备的金属粉末;
压力:压力越大,反应物密度越大,单位体积产生的热量越多易发生自燃。

导热作用:导热系数越小,越易蓄热,易自燃;
对流换热作用:对流换热作用差的,容易自燃。

堆积方式:大量堆积的粉末或叠加的薄片物体。

着火感应期定义:可燃体系由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到着火燃烧的一段时间。

着火理论中的定义:可燃体系在已满足热着火条件的情况下由初始状态到温度开始骤然上升瞬间所需要的时间
着火感应期存在的原因:可燃体系在着火前由低温化学反应到高温燃烧反应,需要有个热量逐渐积累、温度逐渐上升过程,反应才能自动加速,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弗兰克自然理论基本出发点:谢氏理论:自然体系能否着火取决于其放热因素和散热因素的相互关系。

F-K理论:自燃体系能否着火,取决于体系能否得到稳态的温度分布。

简化假设:反应速率由阿氏方程描述
着火前,反应物浓度不等、边界温度与环境温度相等、热力学参数不随温度变化
自燃着火极限:浓度、温度压力极限链锁反应基本概念:由一个单独分子变化而引起一连串分子变化的化学反应。

自由基:在链锁反应体系中存在的一种活性中间物,是链锁反应的载体。

链锁反应的基本出发点:链锁反应体系着火与否取决于该体系自由基的生成速度和销毁速度之间的关系。

链引发:借助于光照,加热等方法使反应分子断裂产生的自由基的方法。

链传递:自由基作用于反应物分子时,产生新的自由基和产物,使反应在一个传一个不断进行下去。

链终止:自由基销毁是链锁反应不再进行的过程。

氢—氧化学计量混合物的爆炸三个极限的原因:下限的存在的原因:体系压力太低,使自由基固相销毁占主导作用的结果。

上限存在的原因:体系压力较高,使自由基气相销毁占主导作用的结果。

第三极限存在的原因:新链锁反应作用的结果。

强迫着火:在高温热源作用下,可燃体系的局部被热源迅速加热,在热源附近出现火焰,并且火焰向邻近区域稳定传播的着火过程。

最小引燃能:能在给定的可燃混气中引起着火的最小火花能量。

即引燃可燃混气所需要的最小电极放电能量。

电极熄火距离:无论多大的火花能量都不能使混气引燃,这个不能引燃混气的电极间的最大距离称为电极熄火距离。

影响电火花引燃的主要因素:热熔Cp 越大,E min越大,混气不易燃烧。

导热系数λ越大,E min,混气不易引燃燃烧热ΔH c大,E min小,混气易引燃
混气压力大,即密度大,E min小,易燃混气初温T高,E min小,混气不易引燃混气火花能E大,E min越大,不易燃
轰爆区:主要依靠冲击波的高压,使未燃气受到近似绝热压缩的作用而升温着火,从而使燃烧波在未燃区中传播的现象。

特点:燃烧后气体的压力增大燃烧后气体的密度增大燃烧波以超音速传播正常火焰传播区:主要依靠导热作用将火焰中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未燃气,使之升温并着火,从而使燃烧波在未燃气中传播的现象。

特点:燃烧后气体的压力减小或接近不变、燃烧后气体的密度减小、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火焰前沿:使一层一层的新鲜混气依次着火,也就是薄薄的化学反应区开始由引燃的地方向未燃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这薄薄的化学反应为。

马兰特简化:对于二级反应,火焰的传播速度与压力无关。

爆炸: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的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物质性质和成分发生根本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的热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爆炸极限定义:可燃气体。

蒸汽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火源能量越大、爆炸极限越宽、危险越大。

初始压力越大、爆炸极限越宽、危险性越大,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越宽、危险性越大,惰气含量越高爆炸极限越窄、危险性越小。

爆轰形成的条件:初始正常火焰传播能形成压缩扰动。

管道足够长或容器控件足够大。

可燃气浓度处于爆轰极限浓度范围内。

管道直径大于爆轰临界直径。

爆轰前期距离:管道中的可燃混气从开始燃烧到发生爆轰之间的距离
临界直径:管道中的可燃混气能形成爆轰的管道的最小直径。

氧指数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混合气体中最低含量的体积百分数。

蒸发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单位质量液体完全蒸发所吸收的热量。

摩尔蒸发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1摩尔液体完全蒸发所吸收的热量。

蒸汽压:在一定条件下,液体和其蒸汽处于平衡状态时,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蒸汽压主要由液体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所具有的温度。

沸点与外压的关系:外压越低,沸点越低
闪燃:可燃液体遇到火源后,在其表面上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是可燃液体着火的前奏或火险的警告。

闪燃原因:在较低的温度下,可燃液体的蒸发速度较慢时,当其小于蒸汽燃烧时的小于速度时,遇火源就只能维持瞬时燃烧。

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可燃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爆炸温度极限:1)爆炸温度极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燃液体形成对应于其表面上蒸汽的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液体自燃:1)可燃液体自燃:可燃液体因外界加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引起的自然燃烧现象。

2)可燃烧液体的自燃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可燃液体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影响自燃点的外部因素:压力、蒸汽浓度、氧含量、催化剂、容器特性、容器尺寸
同类液体自燃变化规律:同系物自燃点随分子量增大而降低、正构体自燃点比其异构体自燃点低,饱和烃自燃点比相应不饱和烃的高、烃的含氧衍生物自燃点低于分子中相同碳原子数烷烃自燃点、环烷烃自燃点高于相应烷烃自燃点。

固体燃烧的形式: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轰燃、异相和同相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