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几个考查点
2010年新课标高考阅读分析题解题思路
2010年新课标高考阅读分析题解题思路新高考新教法2010-05-22 14412010年新课标高考阅读分析题解题思路吉林市松花江中学赵秋羽一、关于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新课标卷9分)问题设置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几种1.无中生有2.偷换概念3.以偏概全4.答非所问5.因果倒置6.夸大其辞7.随意逆推 8.篡改文义(二)古代诗文阅读(新课标卷36分)1.文言文阅读(新课标卷19分)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观点。
2.古代诗歌阅读(新课标卷11分)(1)归纳诗词主题思想的方法——“八看”1.看诗题 2.看3.看注释 4.看词语5.看句意 6.看典故7.看风格流派 8.看试题。
(2)推断诗词的思想感情及主题思想的方法(八看)1.看诗题诗歌的题目有时就是诗歌的眼睛,一般情况下,它常常起到点明主题、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因此分析诗题是理解诗歌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秋季到来、秋风萧瑟、边关云寒、西山月冷,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阴沉凝重的边关早秋月夜图。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002年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可知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在他乡洛阳因听到一首《折杨柳》的曲子从而勾起故园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看2007年某地考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一句有的版本写作“绿水人家晓”,请问“绕”与“晓”那个用得好?“绕”字以动写静,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前后呼应;“晓”字无晨景呼应。
(2)本词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晚年贬官岭南,寄寓惠州,心情抑郁。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余闻)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余闻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段选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原载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一书),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
选文围绕人们喜闻乐见的书法艺术组织材料,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字平易,行文流畅,可读性较强,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辽宁卷)(附答案及详细解释)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辽宁卷)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虽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国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韩超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高考阅读05-25 0538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四章(节选)一、整体概况2010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部分。
其中有5套试卷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为选考试题,分别是课标全国卷、山东卷、广东卷、福建卷、辽宁卷。
天津卷同时考查了三类文本阅读。
下面试从测试材料、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几个方面加以简要概述。
就测试材料而言,内容丰富多样,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选文并未刻意追逐社会热点和突出时代特色,更加倾向于对人类自身行为反思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尤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人物传记、新闻作品、科普文章的引入,在物质越来越发达精神越来越萎缩的今天,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无疑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就测试内容而言,全国《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分为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E级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
本报告将《考试大纲》能力层级中抽象的阅读能力要求变得更为具体,具有操作性。
按照阅读能力的发展顺序由低到高细分为语音认读——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比较延伸等五个能力层级。
这样的能力划分更加突出其层级特点,对阅读能力的描述也更为具体,是对“大纲”阅读能力要求的发展与完善。
2010年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涉及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三个能力层级,考查重点逐渐由“局部精要理解”到“整体综合解读”,加强了对考生综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就测试形式而言,题型组合多元多样,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且主要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探究试题方兴未艾。
特别是辽宁卷题型趋于成熟,选择题答案给分设置暗合solo理论,考生答不同的选项获得不同的分数。
其题目设置和给分原则彰显了科学的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方式。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一)试题基本情况分析“论述类文本”是高考现代文阅读必考内容。
201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十类型详解
201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十类型详解现代阅读命题十类型现代(指学作品阅读)阅读无疑是影响学生高考得分的瓶颈,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与难点。
在平常的复习中,常用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考点”的角度逐一指导阅读训练,二是从“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训练。
在这里,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一直在探讨从“命题”的角度归类指导答题,以图让学生在答题时有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高答题能力,提高该题的得分。
命题类型一:理解中重要的词语。
(如何理解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或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如何理解标题?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例1.“木车的激情”在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木车的激情》)答: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述能力例2.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说,“所有人,生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这里的“风景”指的是什么?(4分)(2)“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一句中,“伤痕累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流泪的滕王阁》)答:(1)“风景”是指适合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
(2)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字;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
例3.为何以“流泪的滕王阁”为题?这样有什么好处?(分)(《流泪的滕王阁》)答:(1)王勃曾在滕王阁抒写才情,写就《滕王阁序》,使滕王阁名闻天下;同时又表明自己是为王勃的际遇而伤感流泪。
(2)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诗作赋时昂扬奋发的精神,既高度肯定了他在学史上的贡献,同时又表达了对王勃难言的遗憾与伤痛,慨叹王勃不该去敲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抒发了对王勃的千古之思,这大概都是这个标题的妙处。
答题技巧:一般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
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方略2010
14.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 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主旨理解和 语言表达运用 答案: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15.有人建议把标题‚墨盒‛改为‚贝格斯太太‛, 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形象、主旨、结构,探究 答案:看法一:以‚墨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 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看法二:以‚贝格斯太 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 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 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 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选文考察
历年浙江卷 04年《白鹤翔集的记忆》(刘长春) 现代散 文 05 年 《越 来 越接 近 精神 的 天空 》 (李 汉 荣) 现代散文 06年《平面的生活》([法]米•图尼埃) 外国 散文 07年《泰山之思》(蔡家园) 现代散文 08年《乌米》(高尔基) 外国小说 09年《魔盒》(英)大卫· 洛契佛特 外国小说 09年11月 抽样考 《一位老者和他的歌》(西班 牙)巴罗哈· 内西 外国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方略
湖州中学 羊刚 2010年09月13日
浙江卷的阅读题,由三大板块构成:
现代实用类(论说类)文本阅读、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 读。 按板块分析阅读取材和设题的走向, 探讨复习策略。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论说类)文本阅读 1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16.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
100字)(5分) 答案: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②纯朴善良, 热情爽直;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人 物性格
2010天津高考语文
2010天津高考语文一、题目背景介绍2010年的天津高考语文考试是中国高中学生们迎接大学生涯的重要关卡之一。
语文考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试卷结构分析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总共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占试卷总分60%,非选择题占试卷总分40%。
下面我们将对每一部分的题型进行详细解析。
1. 选择题选择题部分分为阅读理解和语言知识运用两个部分。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两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有相应的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内容涉及社会、文化、科学等多个领域,题目形式多样,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旨、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等。
- 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
题型包括选词填空、改错、句型转换等。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对语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包含两个大题:写作和鉴赏。
- 写作写作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题目或提示,进行文章写作。
题目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逻辑的组织。
- 鉴赏鉴赏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需要对给出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三、试题解析与思考1.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试卷为例,第一篇文章题目为《太湖的春天》,主要描述了太湖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问题包括太湖的面积、水质等。
通过这篇文章和问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2. 语言知识运用题语言知识运用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例如,试卷中有一道句子改错题,要求学生找出并改正错误的部分。
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3. 写作题写作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或提示进行文章写作。
2010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解析: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四个思考方向: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一般来说,议论的句子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要内容;二看段内文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总说或总结的句子自然提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是较长的段落,再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概括、归纳各层次的要点即可;还可以把该段落放在全文中观察,特别是观察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许上文的结尾或下文的起首归纳了该段的主要内容。
如果纯属叙事、说明、抒情的段落,其主要内容的概括另当别论。
第②段是一个议论性段落,一共四句。
第①句是引论,第②句提出观点,③④句分论,从笔墨、造型、墨与水的调合、宣纸等方面分论为什么“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第①段的最后一句对本段的内容也有提示作用。
答案: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
(3分)解析:本题貌似考查引证的作用,实质上还得研究段落内部的结构。
不过,该段的中心句位于段中两个层次之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这是两个分论点的共同指向。
当然,从文脉上分析,也可以把这一句看作既结上又领下的过渡句,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来。
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
需要做的还有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3.解析:从“不仅由于”来看,第④段显然是个过渡段。
前三段是从笔墨的物质构成要素特别是“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这个角度阐述其艺术魅力的形成,所以,确实是“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2010山东高考语文
2010山东高考语文引言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考生们十分重视的一场考试。
语文科目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对考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将回顾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科目的考题及其解析,帮助考生们了解考试内容和解题技巧。
综述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围绕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展开。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阅读理解题和作文题等。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语文科目中的重要部分,考察考生对文学名著、文学史、文学流派等内容的了解。
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科目的文学常识部分主要考察了《红楼梦》和《西游记》等名著的内容和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等方面。
在解答这部分题目时,考生需要具备对文学名著的细致阅读能力,能够将书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社会背景联系起来,从而理解并准确回答问题。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考察考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部分。
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科目的阅读理解题主要围绕现代文学作品展开,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解答这部分题目时,考生要注意细致的阅读理解,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把握作者表达的意图和情感。
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答案并给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写作写作是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科目的写作题目是一篇记叙文或说明文的写作,题目设定灵活多样,内容涵盖社会热点、人文关怀等。
在写作这部分题目时,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合理组织文章结构,条理清晰地叙述事实或说明问题。
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使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总结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科目的考题主要围绕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展开。
通过解析考试内容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准备高考语文科目,取得理想的成绩。
以上是对2010山东高考语文科目的一份简要回顾,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0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现代文阅读:新闻类文本阅读
题型类解
【参考答案】(2)有必要,理由是:张艺谋兴致勃勃 参考答案】 有必要,理由是: 讲的自己关于电影的观点却没有得到回应, 讲的自己关于电影的观点却没有得到回应,显得记者不 够礼貌;张艺谋的观点确实有一些绝对的成分, 够礼貌;张艺谋的观点确实有一些绝对的成分,有必要 指出来,给读者一定的阅读关注指导。评论方法: 指出来,给读者一定的阅读关注指导。评论方法:基本 肯定张艺谋的观点,对他坚持自己个性的做法表示欣赏, 肯定张艺谋的观点,对他坚持自己个性的做法表示欣赏, 同时委婉地指出其实有一些评论如果合理参考还是有好 处的。——评论时关键有两点 一是注意说话的度, 评论时关键有两点, 处的。——评论时关键有两点,一是注意说话的度,二 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要真诚。 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要真诚。
题型类解
三、探索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 例3.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 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去? 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去? 其实不能光拿《英雄》来说, 张:其实不能光拿《英雄》来说,我每拍一部片 都会总结,我自己总结比媒体早得多,一般是剪完或 都会总结,我自己总结比媒体早得多, 看完拷贝就开始总结,我肯定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 看完拷贝就开始总结,我肯定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 每一部都能提高,但有这样的心也不一定做得到, 每一部都能提高,但有这样的心也不一定做得到,有 时自己认为做到提高了,和别人看你是两个标准, 时自己认为做到提高了,和别人看你是两个标准,我 很坦率地说,到今天我不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 很坦率地说,到今天我不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 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 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我只要尽量客观严格要 求就没问题,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 求就没问题,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众说纷纭 该听谁的呢? 该听谁的呢?我相信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听别人说来 改变,创作最宝贵的是个人角度, 改变,创作最宝贵的是个人角度,评价往往是他人角 。(《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张艺谋: 度。(《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张艺谋:得失平常 心》节选) 节选)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及阅读技巧
语文教学: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及阅读技巧语文教学: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及阅读技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穆家靖一【结构篇】(1)标题含义及作用答题思路:(一)揣摩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二)分析标题的作用(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手法)1.标题新颖、或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写作手法。
一看是不是运用了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反问、反复、用典等;二看是不是运用了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
3.贯穿全文线索4.揭示情感主旨5.体现主要内容6.表明写作对象7、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如果是对标题的理解,且分值较大,含义及作用可以都写上(2)材料关系判定文章的材料搭配只要是涉及到文章内容的,涉及到文章具体情节和内容和事实的一概定为是文章材料之间的关系。
材料的关系总共有四种,分别为铺垫、照应、对比和衬托。
判定文章材料(内容)关系及所起作用考试变形1.在遇到有人在雪地被冻僵时,多次写到两人不同的反应,请试析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2.文章第x段内容删掉也不会影响文章故事内容的讲述,你是否建议删掉,为什么?(5分)3.文章中在到淡竹的同时,也写到了文天祥、陶渊明等人,这样的安排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分)铺垫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作必要的情况介绍。
2.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使故事情节发展更为曲折动人,自然平稳。
发生-----突出人物形象渲染环境背景发展----递进。
折(曲折,跌宕起伏)3.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设置暗示或伏笔这种铺垫形式主要是用次要情节去暗示主要情节的发生,为主要情节埋下一个伏笔照应就是对前面讲到的文字或情节,文章其他部分有与其相呼应的内容,前后关照,呼应配合。
通俗的讲,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也要有所预示,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情节周详,缜密。
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古文阅读题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
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古文阅读题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今年上海高考语文卷的古文阅读第二题,一般是以考理解分析为重点,其中包括词语作用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把握,句式的表达到效果分析、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题的归纳、表现手法的赏评等,其难度略大于古文阅读第一题,是广大考生的一根难啃的骨头,失分率比较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文章读懂。
文章读不懂,就只能凭感觉瞎蒙了。
要读懂,那就必须具备充分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基本能力。
文章的基本内容已经掌握,基本意思已经明白,那么,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依据文章作准确、具体、深入分析了。
那么,如何进行准确、具体、深入地分析呢?和现代文阅读大致一样,古文阅读无非是总体把握、层次分析、语句解剖和手法赏析等四个方面。
所谓总体把握,就是在理清线索、掌握思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层次分析,就是在把握全文的前提下,仔细分析段落结构,理清段落叙事、议论或说明的层次,明确层意段意,并且能够准确而简练地归纳;所谓语句解剖,就是通过句子文字表面意思,领会其深层内涵,并且弄清结构和句式,理解其作用;所谓手法赏析,就是从总体到局部,明白文章、段落或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能够依据具体要求进行恰切的评析。
我们试以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卷的古文试题二为例,加以解说。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九嶷山图记①九嶷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
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嶷。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
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
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
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
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
不知海内之山,如九嶷者几焉?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八大考察题型分析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八大考察题型分析壹~知识梳理~知识点1: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一、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段落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段,如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在内容表达上,富有特色。
二、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3、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三、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
2、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3、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有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这里不展开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A、段落:(1)、开头语段:引出所写的对象,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对内容的作用);开篇点明题旨(主旨作用);或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氛围)。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结尾段: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有这样作用的试题,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
(3)、中间段: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近几年高考题中多属此类,要求会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正衬(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总领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2010全国卷1语文
2010全国卷1语文一、背景介绍2010年,是中国高考语文科目的一年,这一年的全国卷1语文考题备受关注。
语文作为中国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今年的全国卷1语文试题将为我们展示2010年高考语文科目的难度、题型和重点内容。
二、试题分析全国卷1语文试题共分为四大部分:阅读部分、选择部分、填空和简答题部分、作文部分。
1. 阅读部分阅读部分是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部分包括阅读理解和阅读文章的相关问题。
阅读理解涵盖了不同题型,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
阅读文章的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信息并进行推理和分析。
2. 选择部分选择部分是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该部分包括词语填空和句子填空题。
词语填空题要求学生在给出的句子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格,使句子通顺和完整。
句子填空题则要求学生根据语义和语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入空格。
3. 填空和简答题部分填空和简答题部分是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填空题主要涉及词语解释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简答题则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回答和分析。
4. 作文部分作文部分是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写作材料或者题目,撰写一篇文章。
作文的评分标准包括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语言表达和文采等方面。
三、备考建议为了在2010年全国卷1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下是一些备考建议:1. 阅读复习阅读部分是语文考试的重点,因此学生需要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多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
2. 提升语言能力选择部分的题目需要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一定的掌握程度。
因此,学生可以多进行词汇练习和语法运用的练习,提高语言能力和技巧。
3. 基础知识回顾填空和简答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回顾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词语的解释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进行相关题型的练习。
201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备知识
201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备知识现代阅读必备知识必备知识一:表现技巧一般说,学作品的表现技巧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表现手法1.象征。
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
它包括本体和征体两个方面。
能使更加形象生动、有深刻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2.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能丰富内容。
3.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4.夸张。
通过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加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以一些事物为陪衬突出某一事物。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即陪衬,用同类事物衬托;反衬,用相反的事物衬托。
能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情感。
6.渲染。
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加强气氛,突出人物,为情节发展营造氛围。
7.托物言志。
把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一具体特定事物之中。
8.想象。
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
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像的基本特征。
9.对比。
注重的是相异性。
与反衬有相通的地方,常常彼此不分。
它能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10、点面结合。
“面”是指事物的概貌,“点”是指事物中的典型。
它可使富有层次感。
11.虚实结合。
即寓虚境于实境或化情思为景物。
12.动静结合。
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使行富于变化而不单调。
13.人称变化。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真实亲切,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14.物象作用类。
勾连上下的线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实内容;烘托人物形象;升华主旨;渲染气氛等。
二、布局谋篇技巧1.卒显志。
呼应前,深化升华主旨,卒显志。
2.铺垫照应。
使情节发展自然。
3.伏笔悬念。
伏笔能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事的发展方向与结果;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承上启下。
.开门见。
6.贯穿线索7.前后呼应。
近五年安徽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布及命题规律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2010
小说
人生态度
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年份
体裁
主题
试题
2009
小说
人生态度
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7分)
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12.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
14.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8分)
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6分)
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8分)
2011
小说
人性美德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全国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考查要点
全国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考查要点一、古代文学经典作品考查要点1.《红楼梦》:要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情节梗概、作品主题等。
2.《西游记》:要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情节梗概、作品主题等。
3.《水浒传》:要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情节梗概、作品主题等。
4.《三国演义》:要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情节梗概、作品主题等。
二、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考查要点1.鲁迅作品:要点包括鲁迅的代表作品、作品的主题思想、对社会的批判、作品的艺术特点等。
2.茅盾作品:要点包括茅盾的代表作品、作品的主题思想、反映现实问题的意义、作品的艺术特点等。
3.老舍作品:要点包括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的主题思想、对生活的观察和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等。
4.巴金作品:要点包括巴金的代表作品、作品的主题思想、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作品的艺术特点等。
三、古代诗词考查要点1.唐诗:要点包括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诗歌题材、艺术特点等。
2.宋词:要点包括宋代著名词人、代表作品、词的题材、艺术特点等。
3.元曲:要点包括元代著名曲家、代表作品、曲的题材、艺术特点等。
四、现代散文考查要点1.鲁迅散文:要点包括鲁迅的散文代表作、思想内容、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文体特点等。
2.郭沫若散文:要点包括郭沫若的散文代表作、思想内容、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文体特点等。
3.余秋雨散文:要点包括余秋雨的散文代表作、思想内容、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文体特点等。
五、文言文经典篇章考查要点1.《论语》:要点包括作者、篇章内容、思想观点、对道德伦理的思考等。
2.《孟子》:要点包括作者、篇章内容、思想观点、对人性和修身养性的思考等。
3.《大学》:要点包括作者、篇章内容、思想观点、对教育和修身立德的思考等。
六、现代戏剧考查要点1.《雷雨》:要点包括剧情梗概、主要人物、作品主题、艺术特点等。
2.《茶馆》:要点包括剧情梗概、主要人物、作品主题、艺术特点等。
3.《白毛女》:要点包括剧情梗概、主要人物、作品主题、艺术特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几个考查点
高考涉及的文本类文本主要是散文和小说。
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散文,以抒情议论为主,语言较为含蓄,有“言外之意”,准确理解有一定难度,另外跳跃性比较大,也给全面理解、分析、评价作品带来一定困难;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常选用篇幅较短、容量较小、人物较少、情节较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涉及的考点内容有:1.分析综合C: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先内容后形式)。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③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下面结合高考中出现的经典题型,谈谈相应的答题技巧,以期能对考生的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有所帮助。
一、分析概括题
此类题包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
答题时要借助于精准的语言表达,对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很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有关文段,找出相应的词组或语句,稍加整合,做出答案。
如2010年天津卷第19题:除了植物外,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是第3至5段。
做题时需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到每一段中心句和关键句,进行组织。
据此可整理出如下答案:亲人,使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动物,给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彩,领略神灵之光;梦境,使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联想。
二、语言题
1.理解句子含义
是指在整体理解和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客观的事、景、物,深入理解作者的情、理、意。
就是借助语言的外壳,理解句子的内涵。
答此类题,要综观全文,读懂全文,准确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态度,不可孤立地加以理解。
如2010年上海卷第8题:第②段这句话“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的含义是。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要联系全文,以写作目的为导索,以文章线索为牵引,多角度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综合组织答案。
据此可整理出如下答案: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2.赏析语言
鉴赏作品语言,要结合语言环境,弄清所用的技巧,进而分析意思及表达效果。
语言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鉴赏语言切不可就语言谈语言,笼统地用“生动、形象、强调”这类套话来代替具体的分析和鉴赏。
如2010年全国卷Ⅱ第15题(2):解释下列话在文中的含意。
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们可以从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
要理解“随波逐流”和“去大河家住一阵”的深层含义,还要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
故答案总结为: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③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
三、作用题
1.意象的作用
散文和小说,常用某种意象作题目,其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二是表达某种哲理,寄托某种情思。
如2010年北京卷第17题第二问: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此类题直接考查某一意象的作用,答题时要包括结构作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作用——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
2.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答题时要找准找全答案要点,从内容看,有点明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等作用;从结构看,在文中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有总括、总结、承上启下、提示文章思路等作用;从表达效果看,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作用。
如2010年全国Ⅱ卷第16题: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
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
”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要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从结构、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
据此可整理出如下答案: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其作用有:交代地点或背景;增加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
如2010年安徽卷第12题: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要结合文本内容,还要注意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从而得出答案: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4.人称的作用
考生要熟知每种人称的作用,把握答题方向。
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如2010年全国I卷第16题: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要注意把握人称变化与作者情感变化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如下: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称相互交叉的情形。
②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四、人物形象题
人物形象题常有以下三种题型:①指处描写人物的方法;②概括人物性格;③评析人物。
答题时要从人物所处的背景入手,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通过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如2010年陕西卷第11题(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题是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要看人物动作、语言,要看侧面描写,看情节发展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从文中可梳理出玛兰的人物形象: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
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五、思路结构题
1.行文思路
要弄清文章是如何写的:各段从哪些角度说什么内容;段与段之间有何关系,如何照应,怎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只要理出文章思路,分辨清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文章的脉络就明晰了。
如2010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思路应该揭示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主题的作用。
思路梳理如下: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
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与我的观察和推测。
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
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2.故事情节
试题涉及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特点、探究情节合理性。
可按时间顺序或地点转换来概括情节,也可围绕主要人物活动来概括。
如:2009年安徽卷第11题: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小说标题“董师傅游湖”已透露了基本信息,师傅游湖的起因是小翠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董师傅带她从湖边逛逛,然后送她出校门。
答案整理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六、探究题
此类题特点是“答案开放,个性解读”,具有延展性,要求依据文本,针对某种说法,探究其内涵。
主要针对形象、表现手法、作品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等展开探究。
答题时要依据相关知识,尽量多角度、多层次地深挖开去。
答题思路是理清文脉,整合提炼,提出自己见解。
如2010年江苏卷第14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解答本题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
解读深刻意蕴时有以下角度:①整体把握。
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
②领队和汉子们。
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
③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④“我”和领队。
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炼人。
解读情感取向时要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