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清单复习过程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为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应高度重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并落实各部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职责,并加强监管。
针对医院感染的易感特点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切实从管理及技术操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具体如下:1、对重症医学科(ICU)、手术室、新生儿室、、内镜室、消毒供应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
贯彻落实《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如对ICU和手术部位开展综合性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使用呼吸机和特殊手术的患者(如:出血量多、污染伤口等)的患者,对开展目标性监测的科室,院感专职人员定期下临床科室督查,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监督,要求重点部门的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控,每月对全院所有科室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下一月复查,每半年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控制因素并实施。
2、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
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控制措施与总结
2018年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管理与监测控制措施与总结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概念:重点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口腔科等有创操作、无菌技术、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等.重点人群: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高危险因素: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监护室、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重点部门: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1、病人自身因素:暴露人群的免疫功能差,住院时间长。
2、手术、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3、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4、缺乏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等5、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
6、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配药.7、临床无菌操作不规范。
8、血液来源不安全。
9、医疗用水安全.1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11、不重视手部卫生.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13、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
14、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的隔离力度不够。
1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16、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
17、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
18、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
19、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部分医务人员自觉学习性差三、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做好以下监测管理工作1、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
2、侵入性治疗时做好无菌操作。
3、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清洁卫生的管理,做好虫媒的消杀工作。
4、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洁,保证空气质量.5、增设必要的消毒设备.6、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灭菌。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计划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概念:重点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血液透析等有创操作、无菌技术、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等。
重点人群: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血液透析、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
高危险因素: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监护室、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
重点部门: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1、病人自身因素:暴露人群的免疫功能差,住院时间长。
2、手术、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
3、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
4、缺乏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等5、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合格。
6、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不规范。
7、临床操作不规范。
8、血液来源不安全。
9、医疗用水不安全。
1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11、不重视手部卫生。
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13、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
14、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的隔离力度不够。
1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16、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
17、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
18、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
19、未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三、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做好以下监测管理工作1、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
2、侵入性治疗时做好无菌操作。
3、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清洁卫生的管理,做好虫媒的消杀工作。
4、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洁,保证空气质量。
5、增设必要的消毒设备。
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清单
科室:
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清单
参考内容:
一、重点部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口腔科、产房、消毒供应室、检验科、器官移植病房、骨髓移植病房、烧伤病房、血液科、急诊科等。
二、重点环节:各种插管、注射、手术、血液净化、呼吸机治疗、内镜诊疗操作等。
三、重点人群: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患者、
手术后患者、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
四、高危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计划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计划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概念:重点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血液透析等有创操作、无菌技术、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等。
重点人群: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血液透析、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
高危险因素: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监护室、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
重点部门: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1、病人自身因素:暴露人群的免疫功能差,住院时间长。
2、手术、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
3.环境因素:基础卫生设施差,环境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没有认真落实末端消毒。
4、缺乏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等5、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合格.7、临床操作不规范.9、医疗用水不安全.1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1.不注意手部卫生。
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13、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
14、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的隔离力度不够。
11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16.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技术。
17、医院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
18、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
19、未定期培训研究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三、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做好以下监测管理工作1、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
2、侵入性治疗时做好无菌操作。
3.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清洁卫生管理,做好杀灭病媒昆虫工作。
4、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洁,保证空气质量。
5.添加必要的消毒设备。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计划1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概念:重点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血液透析等有创操作、无菌技术、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等。
重点人群: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血液透析、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
高危险因素: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监护室、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
重点部门: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1、病人自身因素:暴露人群的免疫功能差,住院时间长。
2、手术、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
3、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
4、缺乏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等5、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合格。
6、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不规范。
7、临床操作不规范。
8、血液来源不安全。
9、医疗用水不安全。
1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11、不重视手部卫生。
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13、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
14、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的隔离力度不够。
1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16、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
17、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
18、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
19、未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三、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做好以下监测管理工作1、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
2、侵入性治疗时做好无菌操作。
3、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清洁卫生的管理,做好虫媒的消杀工作。
4、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洁,保证空气质量。
5、增设必要的消毒设备。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管理监测方案与相关制度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相关制度关于《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测流程》的通知各临床、医技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衡阳市华程医院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测流程》,请各科室按照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操作规程。
一、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流程(一)手术前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手术前患者准备。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如洗必泰醇类皮肤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 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 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工作人员的术前准备。
(1)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2)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手术中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龙里县人民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1、对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胃镜室、消毒供应室、妇产科、传染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
贯彻落实《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如对ICU和手术部位开展综合性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导尿管、使用呼吸机、深静脉置管和特殊手术的患者,对开展目标性监测的科室,院感专职人员定期下临床科室督查,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监督,要求重点部门的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控。
2、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
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从而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防止交叉感染的目的,定期抽查物品进行清洗效果和细菌学监测。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
4、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要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以及关键环节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
5、重点关注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后患者等易感的重点人群。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计划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概念:重点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血液透析等有创操作、无菌技术、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等。
重点人群: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血液透析、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
高危险因素: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监护室、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
重点部门: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1、病人自身因素:暴露人群的免疫功能差,住院时间长。
2、手术、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
3、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
4、缺乏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等5、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合格。
6、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不规范。
7、临床操作不规范。
8、血液来源不安全。
9、医疗用水不安全。
1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11、不重视手部卫生。
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13、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
14、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的隔离力度不够。
1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16、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
17、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
18、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
19、未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三、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做好以下监测管理工作1、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
2、侵入性治疗时做好无菌操作。
3、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清洁卫生的管理,做好虫媒的消杀工作。
4、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洁,保证空气质量。
5、增设必要的消毒设备。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为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应高度重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并落实各部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职责,并加强监管。
针对医院感染的易感特点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切实从管理及技术操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具体如下:1、对重症医学科(ICU)、手术室、新生儿室、、内镜室、消毒供应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
贯彻落实《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如对ICU和手术部位开展综合性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使用呼吸机和特殊手术的患者(如:出血量多、污染伤口等)的患者,对开展目标性监测的科室,院感专职人员定期下临床科室督查,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监督,要求重点部门的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控,每月对全院所有科室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下一月复查,每半年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控制因素并实施。
2、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
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常见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风险
常见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清单参考
1.重点环节:
医源性医院感染诊断的准确性、监测(三管、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医院感染和可疑暴发的报告、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手卫生依从性、日常清洁合格率、消毒、灭菌、隔离(标准预防+空气、飞沫、接触)、手卫生、安全注射、静脉输液、输血、抗菌药物配置、微生物标本采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和处理、个人防护与职业安全、超声检查、医疗废物、污水处置
2.重点人群:
皮肤屏障损伤或炎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白血病、原发和继发的免疫缺陷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使用放化学治疗的患者、ICU的病人、老年人、新生儿、长期住院病人、长期卧床病人、营养不良病人、留置各种管道的病人、耐药菌病人、手术病人、病危病人、结核抗酸染色阳性的病人
3、重点部位:CA-BSI、VAP、CA-UTI、SSI、皮肤软组织感染、注射穿刺部位感染、新生儿感染、手术后肺炎、血源性病原体感染
4、重点部门:
手术室(住院洁净手术室、门诊)、重症医学科(ICU)、新生儿病室、血液净化中心、导管室(DSA)、产房、人流室、胃镜、纤维支气管镜室、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输液室、口腔科、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科病房、中医康复科、预检分诊等。
5、高危险因素:
各种侵入性操作如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和人工装置、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手术切口、专科诊疗操作等。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控制措施与总结
2022年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治理与监测操纵措施与总结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概念:重点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口腔科等有创操作、无菌技术、诊治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等。
重点人群: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慢性根底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严峻营养不良、长期卧床、一再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
高危险因素: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监护室、一再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
重点部门: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给中心,检验科,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诊治废物,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1、病人自身因素:暴露人群的免疫功能差,住院时间长。
2、手术、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
3、环境因素:根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
4、缺少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等5、诊治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
6、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配药。
7、临床无菌操作不标准。
8、血液X不平安。
9、诊治用水平安。
10、废弃物处理不标准。
11、不重视手部卫生。
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13、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
14、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的隔离力度不够。
1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16、缺少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
17、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
18、科室操纵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
19、定期培训学习操纵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局部医务人员自觉学习性差三、治理与监测方案〔一〕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做好以下监测治理工作1、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
2、侵入性医治时做好无菌操作。
3、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清洁卫生的治理,做好虫媒的消杀工作。
4、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洁,保证空气质量。
5、增设必要的消毒设备。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控制措施与总结
2018年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管理与监测控制措施与总结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概念:重点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口腔科等有创操作、无菌技术、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等.重点人群: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高危险因素: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监护室、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
重点部门: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1、病人自身因素:暴露人群的免疫功能差,住院时间长.2、手术、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
3、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
4、缺乏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等5、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
6、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配药。
7、临床无菌操作不规范。
8、血液来源不安全.9、医疗用水安全。
1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11、不重视手部卫生。
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13、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14、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的隔离力度不够。
1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16、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17、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18、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19、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部分医务人员自觉学习性差三、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做好以下监测管理工作1、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2、侵入性治疗时做好无菌操作。
3、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清洁卫生的管理,做好虫媒的消杀工作。
4、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洁,保证空气质量.5、增设必要的消毒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
因素清单
科室:
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清单
参考内容:
一、重点部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口腔科、产房、消毒供应室、检验科、器官移植病房、骨髓移植病房、烧伤病房、血液科、急诊科等。
二、重点环节:各种插管、注射、手术、血液净化、呼吸机治疗、内镜诊疗操作等。
三、重点人群: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患者、手术后患者、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
四、高危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