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黎院长--课余训练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比较研究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11 研究对象
状 的 比较 。
和 城市 开展 好课 余体 育训 练创造 了 良好 的 器材 满足 训练 的情 况来看 ,认为满 足 的农
思想条 件 。 村仅 3 %,城 市也 只有 1. . 5 4 %;基 本满 足 3 满 足 的农村 确 达到 6. 5 %,城 市为 3. 5 4 %。 9
可 度不 一致 , 访谈 得知 , 教师 对 训练要 求 、 训练质 量 、训练 安排 的设 计等方 面存 在较 大差 异,学 生对 训练 效果 、训练 成绩 、训 练水平 等方 面在 理解 上存在 较大 差异 ,这
2 结 果 与分 析
进 行有 组织 、有计 划 的运 动训练 活动 和竞 21 学校 课 余体 育 训 练 重要 性 的 与教 师和 学生 的文化 、社 会 、经 济所 处环 .
投 稿 日期 : 2 1一O —1 01 6 O
作 者简介:罗 国军 (93 ) 17 - ,中教 一级 。研 究方 向 :学校体 育教 育与 管理 。
ii ii i i 钐 i
21 1 总 3 钐 舞 1 o年 1 第 0 1 月 期 6
浅谈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双赢的策略
浅谈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双赢的策略摘要:我从事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工作多年,感觉到很多人不支持学生课余参加体育训练,害怕耽误学生学习。
我认为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但不影响学习,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成长,对学生还是有利的,而且可以使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达到双赢。
关键词:体育训练文化学习策略文化课堂教学与体育训练这两块教学内容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教学工作,运动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
而传统的观点认为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矛盾,即体育训练会影响学生文化学习成绩,如何处理好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者的关系,在时间、精力、体力与智力等方面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安排且收到意想中的效果,是我们教练员和学生值得反复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体育训练对文化学习的影响1.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任何项目优秀苗子的培养,都需要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科学的基础性训练。
如中长跑项目,不光是简单跑几圈的事情,而是需要多样辅助手段、不同练习强度等训练来支撑的;篮球项目,需从基本球性、基本技术、技术串联、临场实践等环节来逐步深入,这需要花更长的时间。
所以,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循序渐进式的训练过程对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是很有好处的。
2.促进观察和感知能力。
不同的运动项目能给大脑神经细胞不同的刺激信息,有的项目需要学生观测空间、方位、距离和目标,有的项目要求学生迅速准确观察和快速反应判断,还有的项目更需要学生聪明的智力与敏捷的身手相结合。
总之,参加体育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反应力。
3.保障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训练能改善学生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问题往往表现为紧张、忧虑、压抑、疲劳、孤独、沮丧等不良情绪,而体育训练中往往体现的是顽强、耐劳、团结、互进、争胜等良好品质,通过体育训练的情绪体验和意志努力,可以缓解压力、宣泄不畅、心情愉悦。
二、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结合策略1.让学校领导支持。
对中学生篮球队科学管理综合研究论文
对中学生篮球队科学管理的综合研究摘要:根据中学生运动员的群体特点,篮球运动自身规律和队伍建设的需要,揭示组织球队训练的困难,提出组建球队训练管理的原则,明确教练员球员等成员在各层次管理中的主要功能,最终研究出符合中学生篮球队这一特殊群体活动规律的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即目标管理、训练管理、比赛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
关键词:中学生篮球队;群体特点;管理原则;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g841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15(2011)1-138-001前言组建课余代表队在整个中学体育工作过程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可以推动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及社会地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作为篮球专项毕业的体育教师,我想对当前形势下组建中学生篮球队并对其管理谈一些浅见。
一、中学生篮球队的群体特点1.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矛盾突出篮球运动是在中学生开展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广大中学生的欢迎,成为本校篮球队员也是很多喜欢篮球的中学生向往的事情。
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家长和班主任一直不是很支持球队的训练,阻碍了学生的入队欲望,显然文化学习和球队训练始终是中学体育的一对矛盾,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群体特点中学篮球队成员主要由教练员和十几名队员组成,球队成员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使有效的相互作用有持续性、广泛性和融合性上达到密切的程度,并逐渐形成一个自身的内部准则。
3.身份的双重性中学生篮球队员首先是中学生,然后才是篮球队员,所以作为教练员首先应该和队员的班主任保持良好的联络,时刻注意他们不训练时的动向,特别是要搞好和班主任的关系,创造一个互补、共进的氛围。
二、建立符合课余训练的管理体系1.训练对象的特点中学篮球队的队员们是一群充满朝气,思想活跃但又尚未成熟的学生运动员,他们既要学习,又要训练和比赛,特殊的学习、生活、训练环境和他们肩负着的任务,决定了他们既不同于一般普通学生又有别于专业队的队员。
2.树立为校争光的理想,培养学生运动员的敬业精神开展篮球队的训练工作要切实抓好学生运动员的政治教育,坚持防止和纠正只重视运动技术训练,放松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课学习的倾向,教育学生树立为校争光、为集体争光的理想,帮助他们将这一理想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激发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通过课余训练这一过程使自己人生得到丰富,获得全面发展,人生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现状的调查及SWOT分析——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为例
1 研 究对象 与方法
从 安徽 省合 肥 市 、蚌 埠 市 、芜 湖 市 、淮 南 市 、淮 北 市 、马 鞍 山市 、宿 州市 、滁 州 市 等 8个 地 市 的高 校 中抽
取 3 5所作 为研 究对 象 ( 包 括 军 事 院校 ) 不 。研 究 方 法 主 要 采用 问卷 调 查 法 、走访 调查 法 、文 献 资料 法 、数 理 统
收 稿 日期 :2 1 —30 0 00-1
基金项 目:2 0 0 9年度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 3 1 S 9 2 ) 13 S 0 00 作者简介 :纵艳芳 (9 9 ,女 ,安徽宿州人 ,讲师 ,硕士 ,研究方 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 1 7 一)
1 0
2 安徽 省高校体 育场馆课余运 营现状 的调查
结果 与分 析
2 1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 资源 配置情 况 . 表 1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数量统计 个
理者在管理工作 中,综合考虑组织 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的各 种 因素 ,进行 系统 评 价 。S T 四 个英 文 字 母 分 别 代 表 : WO 优势 ( t n t) Sr gh 、劣势 ( a n s) e Wek es 、机会 ( p o tnt ) O p ru i 、 y
高校体 育场馆课余运 营现状 的
调 查 及 S OT分 析 W
以安徽 省 部 分 高校 为 例
纵艳 芳 ,童
(. 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 ,安徽 蚌埠 1
锦 ,董
俊
230) 300
2 30 ;2 安徽 电子信息 职业技术学 院 体育部 ,安徽 蚌埠 30 0 .
无锡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现状剖析
研无 锡 市重 点 中学 排球 课余 训 练 现状 , 以期 为 我 国排 球后 备人 才 的培养 提供 借鉴 。
从身高可 以看 出, 大部分学生运动员身高不理想。这
可能 与 地 域 有关 , 无锡 市 地 处 江 南 , 均 身高 低 于 北 平
1 研究对 象 与方 法
方人 。且 从训 练 年 限可 以看 出 , 大部 分 运动 员 训练 年
从 运动员 对训练 的认知情 况分 析 。大多数 运动 员
过 程 中能够 享受 到愉 快 的体验 , 但是 训 练 主动性 有 待
加 强 ,这需要 教 练员 在训 练过 程 中改 变 方式 方法 , 培 养 核心 队员 。
给予较 为一致 的答复 , 几项评 价得 分较 高 , 识 到参 加 认
调查 得 知 , 锡 市 中学 生排 球 运 动员 中免试 保 送 无
1 . 2研究 方法
1. . 1问卷 调查 法 2 根据本研究内容 , 编制 调 查 问 卷 , 问卷 经 过 效 且
的仅 占 2 %, . 特长降分录取 的占 2 . 从普通学生 9 0 %, 2
中选拔 的 占 7. 从 中学才 开始 训 练 , 以说 明大 部 6 %; 9 可 分 运 动员初 训 年龄 较 大 ,已错 过 最佳 启 蒙 训练 年 龄 。
少: 多数 运 动 员 以升 学 、 身 、 乐不 良 ; 动 员训 练认 知 程度 较 高 , 是 训 运 但
练情 感认知 得 分较低 。 关键 词 排 球课 余 训练 中学 现状
2 结果 与分 析
排 球 运 动 在 我 国是 一 项 具 有 民族 自豪 感 的 运 动
识到训 练对学 校 、 对实现 自身 的价值 。 以大 部分运 动 所 员愿意 积极参加 训练。然而 。 情感 因素 中有 1 项评 价 内
士官教育职业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士官是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成、储备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群体,是高技术战争中人与现代化装备有机结合的集合体,其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军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能力的提高。
依据总部关于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和开展士官职业资格认证的政策精神,我院将士官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全面开展了士官教育研究改革与实践,探究了士官人才培养目标新内涵,构建了适应士官学员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健全了育人管理机制,强化了士官职业技能培养,为士官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1士官教育职业化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1.1士官教育职业化是我军使命任务拓展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士官在高技术部队战斗力生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
首先,在人数上,技术性较强的士官已大大高于义务兵,因此士官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支撑力量。
其次,士官普遍专业技术娴熟,是士兵中的专业技术骨干,由于他们的存在和影响,士兵的专业技能和武器装备的效能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训练可以上层次,作战可以出战斗力。
因此,从院校教育这个源头上我们就应切实转变观念,扎实做好士官培养工作,这是我军使命任务拓展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1.2士官教育职业化是部队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对士官人才素质的现实要求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不仅需要指挥家、参谋、科学家、技术专家,也需要具有精湛操作技能的士官。
士官是士兵中的骨干,是武器装备的直接操作者、维护保养者,是武器装备使用、维护和管理的中坚力量。
现代化的新型武器装备能否发挥最佳效能,能否形成战斗力,关键是士官人才的素质。
因此,开展士官教学体系改革,构建职业化的教学体系是部队建设和武器装备对士官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1.3士官教育职业化是士官职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士官已经成为我军编制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多数工作在武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等一线岗位。
初探中学篮球的分层教学
教 科 园 地
初探 中学篮 球的分层教学
罗 红 徕
湖 南 省衡 阳市 衡 南县 冠 市 中学 摘 要 4 2 1 1 5 s 湖 南 衡 阳 泰文 通过 文献 资 料和 实验 教 学的 方 法 ,对 中学各 个年 级 的篮球 教 学进 行 分 层 ,最后 通过 分 层教 学 , 学生篮 球教
趣 ,凋动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挖 掘 学生 的学 爿潜 能 ,提 高 学生 的 学 习能 力 。从而 使 课 内学 习体育 的热情 不 断高 涨 ,课 外主 动 参与
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班级整体 水平
的提 高 ,有 利于 充分 发挥 学生 的潜 能 ,使学 生 都能 在 原有 的摹 础
们 最 大程度 地 上升 到 更高 的层 次 以 启发 为主 的学 生在 做 完教 学
任务 以后 ,能 够 帮助 老师 对 以鼓励 为 主的 学生 实施 辅 导 ,实现 一
施教 的教 学 方法 ;提 高学 生 学 习篮球 的 兴趣 ,加 强学 生改 善 篮球 技 术的 决心 ,从 而 可 以 好 地提 高教 学质 量 ,全 而推 动素 质教 育
的 开腱
1 分 层教 学 的理 论依 据
种互 助互 学 ,共 问发 展的 学 习气氛 。而对 比班还 是按 普通 教 学的 馍 式 教学 最 后 ,历经 一 学年 教学 实验 之 后 ,将 分组 的学 生 的每 项体育 意 识 、篮球 兴 趣和 身体 素质 情 况相 比较 、问卷 涧 查和 篮球
“ 要 我 学 ”为 “ 我 要学 ” 。对学 习运 动技 术 起到 了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
J 标 ,有针 对性 地 开展 体 育教学 ,并 制 定不 一样 评价 标 准的一
论郑州市高中男子篮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
摘 要 : 用 文 献 资 料 法 、 据 统 计 法 、 卷 调 查 法 等 对 郑 州 市 市 区 高 中 男 子 篮 球 的 开 展 现 状 进 行 研 究 。 旨在 为 郑 州 运 数 问
市高 中男子 篮球运动 的更好 开展提供 参考 。为 了解郑 州市高 中男子 篮球运 动 的 开展现 状 , 出郑 州市 高 中男子篮 球 开展 找 时 存 在 问题 , 出有 效 发 展 郑 州 市 高 中 男 子 篮 球 运 动 的 对 策 。 提
N o.1 2 7. 011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a eId s y d r ui sTrd ut n n r
21 年 第 l 01 7期
表 1 高 中 男 生 露 视 篮 球 运 动 的 动 机
动 机 人 数 比例
练 的 时 间 及 训 练 的 各 种 条 件 上 给 予 充 分 支 持 和 保 证 。其 中
少 数 篮 球 队 有 正 常 训 练 和 比赛 的 经 费 , 有 的 学 校 给 教练 还
娱 乐 消 遣 调 节 情 绪 结 交 朋 友
其 他
1 7 4 9 2 5
7
1 . 73 5 O 2 . 55
72 .
员 以 比较 优 厚 的 待 遇 来 激 发 他 们 工 作 热 情 。但 也 有 部 分 学 校 篮 球 运 动 需 要 进 一 步 发 展 , 体 原 因 在 于 : 是 领 导 对 体 具 一 育 兴 趣 不 高 , 是 学 校 经 费 由 于 投 人 其 它 项 目建 设 , 身 经 二 本
不喜欢 的有 8位 , 占调 查 学 生 的 8 。这 个 比例 可 以看 只
出, 喜欢 篮球运 动 的程度 在 该 区高 中男 生 这个 人 群 中是 挺
影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摘要】影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发展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对策主要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大力支持;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与学生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
【关键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因素;发展对策发展对策在学校体育中课余训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课余训练的正常开展能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方式,掌握运动健身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但遗憾的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更是受不到重视,甚至被严重歧视。
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找出其中的症结,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以便将课余训练纳入教学正轨,从而为本地区和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一、影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1、社会因素(1)家长的体育锻炼观念直接影响到子女。
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人们生活比较富裕,衣食不缺,但消费观念还比较保守,生活方式还比较古为今用,每家的成人须努力工作才能维持家庭的正常开销,他们还没有养成利用休息时间来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己和带动家人提高身体素质。
有专家说,父亲的体育锻炼观念直接影响子女的体育锻炼意识。
(2)升学考试的沉重压力,使体育锻炼被边缘化。
在“望子成龙”观念和巨大升学压力下,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被学习挤占,丧失了自主锻炼意识,“喜静不喜动”的后果是许多孩子喜欢在家‘宅’着,有时间也不锻炼。
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三件事为: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三成。
(3)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
人们在注重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忽视了体育的社会价值,导致“重智轻体”现象产生。
我们常听到很多父母、教师这样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初中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行 单独计 划 的、 有针对 性 的训 练 , 求学 生具 以增 强学生 体质 , 要 丰富 学生 的课 余文化 生活 ,
对 学校来说 ,对外 的 田径 比赛 是学 校对 备 明确 的 目标 和责任 感 ,完 成高 质量 的课 余 可 以提高学 校 的田径运 动水平 ,为 国家培养 外交 流和争得 荣誉 的重要 渠道 , 长期 的 、 系统 训 练 。 后备 人才 。 日常的 田径 队训练工 作中 , 在 我们 的 田径 训练是 实现这 一 目标 的基本 保证 。对 这样 做有几 个好处 : 第一 , 以充分发 掘 必 须 充分 认 识 初 中 田径 队训 练 工 作 的课 余 可
3 推动学 校 田径文化 的发展 、
推动学 校 田径 文化 的发展 ,提高 学校 田 大家认 同的 , 增强 训练动 机 , 提高训 练效果 。 路, 解决新 问题 , 在充分 了解 学生实 际情况 的 径 文化 的影 响力是 建设 学校 田径 队开展学 校 三 、 初 中 各 年 级 课 余 田径 队 训 练 工 作 的 基 础上 , 采取有 针对性 的措施 , 把更 多有运 动 田径 训练工 作的重 要任 务。学校 田径 队是学 特 点 和 要 求 天 赋的学 生吸 引进 来 ,使更多 学生 主动参 与
炼兴趣 和习惯 。 训练 。
对 于少数 运动 天赋突 出的学 生 ,在 获得
4 李祥 主编 ,学 校体 育 学【 】, 等教 、 《 M》 高 大部 分学生 比较 被动 。其 中的一种 是知 育 出版社 ,0 5年: 12 3 20 1 — 2 把 握好初 中课余 田径训 练工作 的特 点 ,提 出 中课余 活动 中发展 的重 要作用 。 建 设性 的意见 , 为我们 的 中学 体育工 作增光 ,
论高中课余体育训练
论高中课余体育训练【摘要】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一部分具有体育才能的青少年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体育事业源源不断的储备力量。
但是目前高中课余体育训练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使得体育训练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本文对此也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字】体育训练存在问题解决措施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体育训练与竞赛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丰富校园生活,培养体育专项人才。
在学习生活相对单一的高中生活中课余体育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劳逸结合,促进文化课的吸收。
一、课余体育训练1.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课余体育训练不同于专业体育训练,它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业余性、基础性、相对系统性、符合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等。
2.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
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是根据学校的体育活动客观规律而确定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对体育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这些原则具体为: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统一的原则、周期性原则、适宜负荷原则等。
3.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
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首先要确定训练任务,包括:(1)加强身体训练,全面发展个体运动素质,打好专项训练的身体基础。
(2)学习并掌握专项训练的技能,培养对专项训练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顽强拼搏的体育运动精神。
(4)为各级运动队输送优秀的种子选手,为国家运动队提供新鲜血液。
(5)以相对较高的运动成绩带动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潮。
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除了要确定管理任务,还要确定管理内容,包括:(1)加强训练计划。
(2)加强思想文化教育。
(3)关注文化学习。
(4)加强生活管理。
二、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面临的问题1.课余训练模式单一化,主要以“学校自办”为主。
课余体育训练很大程度上受到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影响。
浅谈我校体育特长生课余体育训练
课 堂经 纬
浅谈我校体育特长生课余体育训练 0 10 ) 7 40
摘 要: 余体 育训练是 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课 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 可以为 学校提 高升学率 , 既 也可以为竞技体 育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关键 词 : 浅谈 ; 体 育 生 ; 课 余训 练 中图分类号 : 0 . G8 7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3 1 (0 90 — 8 — 0 1 0 — 3 52 0 )8 0 1 0 1
在我校, 课余体育训练的推动和发展 已有十余年时间 , 过 围 。 从 3 新 时期 学校课余 体育训练工作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和谐 、 去十几个人训练队伍 到现在的三百多人 ,规模经历 了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过程 。 本人通过 十余年的训练 , 就我校特长生课余体育 的 、 的。作为体育教师 , 互信 在我们学校不但要教给学生训练方 训练工作做一简单分析。 法, 提高他们运动的水平 , 还要经常找他们谈谈心 , 交流情感, 了 培 养 学 生 参与 课 余体 育 训 练 兴 趣 解他们 的内心世界 , 对他们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 、 照顾 , 使师生 1 展 示 体 育魅 力 、 关系变得和谐。 在训练 队中, 我们要致力营造一种广开言路 的民 课余 体育课训练、体育竞赛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挑 主氛围, 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 ,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通过师生共 战性和趣 味性。在训练工作中 , I, 我# x 学生提出的要求 要合理 , 同努力 , / 不断提高训练 质量 , 队员是“ 学训关系 ” 问题的主体 , 要 训练内容尽量丰富多彩 , 具有趣味性 , 谨防挫伤 队员积极性 , 合 完善地解决此问题 ,就必须使他们从心理深处明白学训并重 的 理安排一些竞赛活动 , 依实际情况在表扬 、 肯定 的同时 , 运用适 道理 。 当的 、 的批评 , 适时 展现课余体育训练 的挑战性 。在校内通过墙 三 、 对个 体 特 点 进 行训 练 , 竞 赛佳 绩 针 创 报、 讲座 、 图片 、 电视等形式 的宣传工作 , 展现体 育课浓厚 的内 提高训练质量是搞好课余体育训练的工作关键 ,训练质量 涵, 及对他们身心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满足他们接 受刺激 、 的提高在于教师的训练水平 , 于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敢于创新 、 在 追 求 乐趣 的需 要 。 敢于探索的精神, 于好苗子的不断充实。一个 好苗子 , 在 是任何 2 让 队 员体现 自我 价 值 、 位教练都梦寐以求 的。 因此我们经常到那些 师资力量不够、 办 给学生展示才能与实现 自我价值的机会 ,满足学生展示才 学条件较差的周边学校选苗子 ,以便为训练队不断补充好苗子 能、 实现 自我价值的需要 , 是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 的兴趣 , 促使 打下基础 , 只有经过努力 , 才能对这些个体特征进行归纳 、 总结 , 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向训练队靠拢 的重要条件。没有学 生谈何训 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 ,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他们一起完成 练?为此 , 在学校 内经常组织一些竞赛 , 给他们以展示才能 的机 各个 阶段训练任务。 会, 做好激励机制等工作。队员从事体育竞赛后 , 对取得 良好成 四 、 学校 重 视 绩和表现出优 良 作风的队员进行表扬和奖励 ,使他们感到 自己 在我校 , 体育 工作没 有分 管副校 长 , 就是校长亲 自抓 , 在给 的价值 ,满足他们体育运动中最普遍最强烈的需要—— 自 我价 予各项优 惠政 策的同时提出了具 体的要求和可行性实施方案。 值的需要 , 激励其他 队员为优 良成绩去努力拼搏 , 同时也提高 了 除每学期组织 的运动会外 , 还组织各种不同形式 的学生活动 , 用 队员在广大学生 中的地位, 让有天赋的学生 向训练 队靠拢 , 为训 以发现运动人才作为后期培养 , 在学校里 “ 以学 为主” 参加训练 , 练队不断有好苗子补充 , 形成梯队建设打下基础。 是根据 自愿的原则 , 利用课余时间 , 在不影响完成学习任务的前 二 、 调 好 几 个 方面 关 系 协 提下进行的, 这是 区别于优 秀运动员训练 的一个特点。 中小学课 1我们在对 队员进行体育训练 时, 进了队员身心健康发 余体育训练是 以我国教育方针为依据 , 、 促 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 使 展, 培养出较高的竞技水平 , 但也难免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其 他们通过训练 , 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 为德 、 、 成 智 体全面发展的社 它各科的学习。 队员学习与训练产生了矛盾 , 这就是我们经常讨 会主义建设人才 。其次 , 要摆正课余训练 的位置 , 处理好运动训 论 的“ 学训关 系” 的问题 , 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此间题 , 小到影响训 练和文化学 习的关系 ,防止片面强调运动训练而忽略文化学习 练 队的生源问题 , 大到影响 队员的终身。本着“ 一切工作为了学 的倾向 , 并经常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业余训练 , 努力学好文 化课 , 生” 这一原则 , 作为体育教师 , 要有正确的态度 , 力争想办法把此 做到体育训练和学习文化课两不误 。 问题的负作用降低到最小 ,甚至可 以向两者相互促进的方面而 当然 , 要搞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是需要长期积累 , 不断进取 努力。 这里体育教师与各班任课教师、 队员家长协调配合就显得 的。 我们不但要认清在素质教育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新形势 , 尤为重要 。 还要了解本地区 、 本校的情况。城镇 中学有其 自身优势 , 亦有不 2 学校的文化老师 、 、 班主任老师和其他有关人员对课余 体 足之处 , : 如 学生能吃苦 , 身体素质较好 ; 学校开展的其他活动不 育训练 的顺利开展, 作用十分重要 。学校特意制定《 学校综合课 太多, 为体育训练能争取出时间等 。 余体育训练 目标管理办法》规定运动员学生思想管理由班主任 参 考 文献 : , 和教练员具体负责 ,要求运动员 学生思 想品德 l0 0%合格 : 【 杨铁黎 陈 钧. 我 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验厦 改革对策 】 】 文化管理 由学校教务处主管,要求运动员学生文化考试及格率 U. 育学报 20 ( ) 】 体 0 6 9 7O%以上 , 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平均及格 ; 后勤管理归学校总务 f1马志和 钱伟 良等. 浙江省 中学课余i 练现状与发展对策 2 ) l l 处主管 , 保证运动员学生冬天吃上热饭洗上热水澡 , 断改善训 Ⅱ. 徽 体 育 科技 , 0 () 不 1 安 2 23. 0 练条件 , 满足体育训练需要 ; 学校还将课余 体育训练成果与全校 [ 张荆甫. 浅析 中小学参加课余体 育训练的主要影响 因素 3 j 各类人员的评奖评优晋级挂钩 ,制定了量化指标 和定额奖惩标 及其对策[ ] 学校体 育改革与发展, M . 人民教 育出版社, 0 . 2 12 0 1
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定向运动员选材探讨
与课余定 向运动训练 和比赛 ,感染和带动 全体 学生参加定
向运动 , 活跃学校文 化氛 围. 由于这些 运动员学 习和生 活在
广大学生中间 , 同学之间水乳交融 , 很强的渗透性. 与 有
取; 二是在分数线 降 5 0分录取. 但是在我 国高校 中有 此招生 政策权 利的学校并不 占多数 ,大多数高校课余训练运 动员
第2 6卷 第 3期
21 0 0年 3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lf h egU i r t N trl c ne dtn o ra oC i n n esy( a aS i c io ) f v i u e E i
V0 . 6 No. 12 3
般 、 本 功 差 ; 练 周 期 短 , 练 时 间 为 2— 基 训 训 4年 . 于这 些 因 基
根据学校体 育的 目的任务 , 学校开展课余体 育训练 , 培
养高水平运动员 至少应 该分为两个层次的标准 :一个 层次
是相对 于一般 学生而言 的高水平运动员 , 属于群体型 的“ 高
水平 ” ;另一个层次是相对 于专业运动员而言 的高水平 , 这
依 旧采用比赛选材与经验选材两种主要 方法. 定向运动 选材主要从识 图能力、 奔跑能力 两方面进行选拔.
关 键 词 :普 通 高校 ; 余 训 练 ; 向运 动 ; 课 定 选材
中图 分 类 号 : 8 7 G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0 (0 0 0 — 0 9 0 1 7 — 6 X 2 1 )3 0 7 — 2
湖北省独立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外 锻 炼 的 出 勤 情 况 计 人 体 育 总 评 成 绩 。 课 外 体 育 活 动 能 满 足学 生对 体育 学 科 的不 同需 要 , 有 利 于 养 成 学 生 终 身 进 行 更 体 育 锻 炼 的 良好 习 惯 。 同 时 , 也 能 丰 富 学 生 课 余 文 化 生 它 活 , 进师生之间 、 增 同学 之 间 的感 情 , 进 体 育 各 方 面 知 识 的 促
总第 3卷
4
结 论 与 建 议
4. 结 论 1
4 1 1 课 外 体 育 活 动 能 提 升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与 学 习氛 围 。 高 .. 校 是 人 才 培 养 的基 地 , 习 和 文 化 气 息 浓 郁 , 果 高 校 体 育 学 如 教 学 由课 内 向 课 外 延 伸 , 仅 拓 宽 了 体 育 教 学 的 时 间 和 空 不 间 , 时 将 丰 富 校 园 体 育 文化 生 活 , 进 学 生 学 习 能 力 的 提 同 促 由表 2调 查 结 果 表 明 :6 8名 参 加 课 外 体 育 活 动 的 学 12 高 。另 外 , 会 区 域 文 化 背 景 对 学 校 体 育 的 渗 透 , 校 体 育 社 学 的科 学 优 势 向社 会 的 幅 射 等 社 会 文 化 与 学 校 体 育 文 化 连 锁 互 动 的积 极 作 用 , 也将 为 高 校体 育教 学 全 方 位 的 改 革 与 发 展
一
222 问卷调查法 . .
调 查 问 卷 涵 盖 了 每 周 参 加 课 外 活 动 次
数 、 次参加课 外 活动 的时 间 、 师课 外 指导 情况 等 方 面。 每 教
对 湖 北 省 部 分 独 立 学 院 的 在 校 学 生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 机 抽 随
引领“引领者”
引领“引领者”作者:钱勇来源:《体育教学》2014年第10期关键词:引领者;国培计划;首都体育学院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78-022014年9月17日至26日,教育部“国培计划(2014)”——体育美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体育教研员班在首都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97位体育教研员参加培训。
开班典礼由首都体育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杨铁黎主持,副校长谢军参加开班典礼并讲话。
教研员是教育系统中特殊的“岗位”,他们是高水平理论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科专业的指导者、是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传授者、是教师成长的“引领者”,其理念和水平影响着一个区域的教育教学的质量。
引领好“引领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首都体育学院高度重视此项目,多方论证、精心策划培训方案。
从七个环节策划培训方案,全方位实施高效、优质的体育教研员培训。
第一环节:掌握培训对象特征:了解培训谁?了解培训谁是教师有效培训的基础。
掌握培训对象特征是要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对其深入分析,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确定更明确、更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主题。
为此,“首体”在培训前对学员的地域、学历、职称等进行调研与分析,发现多数学员的教学经验和事业心都处于高峰期,恰好处于“再次成长”的佳期。
因此确立体育教研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培训主题,从理念引领、专业引领、技能引领着手,意在突破教研员“高原现象”,引导和促进其“再次成长”。
第二环节:做好需求调查分析:理解为什么培训?理解为什么培训是教师有效培训的前提。
做好培训前的需求调查分析,明确培训需求,把握培训目的,在此基础上策划培训方案,才能尽可能做到高效培训。
如果缺少对培训需要的分析和关注,培训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其有效性一开始就会受到质疑。
对参加培训的老师培训需求调查结果的排序依次是:指导体育教师教研活动的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理念、体育科研方法、体育课程的相关知识。
体育概论杨铁黎笔记
体育概论杨铁黎笔记
杨铁黎笔记:体育概论
1. 体育的定义:体育是指人们通过身体活动、运动和锻炼来增强体质、提高技能、增加知识、开发智力等综合目的的活动。
2. 体育的发展与分类:
- 体育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不同文明发展出了各自的传统体育活动。
- 体育可以根据运动方式、竞技形式、比赛规则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体育项目包括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3. 体育的作用与意义:
- 体育对个人有诸多好处,包括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毅力和坚持等。
- 体育对于社会也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4. 体育竞赛与运动精神:
- 体育竞赛是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比赛来展现个人和团队的技术和实力。
- 运动精神包括公平竞争、友谊第一、团结合作、互敬互爱等核心价值观。
5. 体育教育与普及:
- 体育教育在学校和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锻炼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 普及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并促进社会发展。
总结:体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作用。
通过体育可以实现身体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国民素质等目标。
体育教育和普及体育活动在培养健康的人力资源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特色全民终身体育学习体系的构建
我国特色全民终身体育学习体系的构建
杨铁黎;王蒲;陈丽萍
【期刊名称】《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年(卷),期】2014(030)002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明确目标,实施全民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途径.为此,在体育领域只有积极推进全民终身体育学习,才能将党中央精神落到实处.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确立全民终身体育学习体系的基本思路,规范全民终身体育学习测评活动,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育测评制度”.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杨铁黎;王蒲;陈丽萍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191;首都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191;首都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浅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构建 [J], 陈秋喜
2.发射双向宽带学习卫星,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J], 张鹏
3.发射双向宽带学习卫星,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J], 张鹏
4.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终身体育教育学习体系的构建 [J], 刘敬行
5.类型学视域下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主体及功能构建 [J], 周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标准化PBL教学法在常见疾病康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标准化PBL教学法在常见疾病康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刘玉杰;贾君
【期刊名称】《中国标准化》
【年(卷),期】2024()12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PBL(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教学法在常见疾病康复课程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2020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班学生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3-4班学生作为实验组观察对象,采用标准化PBL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期末总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评估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效果。
结果: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有效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习效果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常见疾病康复课程采用标准化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常见疾病康复课程的学习成绩,从而促进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大大提升。
【总页数】4页(P269-272)
【作者】刘玉杰;贾君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PBL与病案讨论相结合教学法在常见疾病康复学教学中的运用
2.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常见疾病康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以案例为中心的递进式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在常见疾病康复课程中的运用——以“脊髓损伤的康复”为例
4.课程思政背景下改良式PBL教学法应用研究
——以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为考察对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铁黎
引
●学校究竟应不应该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 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言
● 学校应该如何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一、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教育学基础
学校体育构成:体育教学 课外体育活动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一)学校是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基地
《奥林匹克宪章》是现代奥林匹克思想的 集中体现,《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主义 的宗旨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
同时还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 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 “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 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 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 的生活方式。”
顾拜旦和奥林匹克的先驱者们竭力 主张: “奥林匹克教育应教导人们通过 心理、身体及精神的锻炼达到个人的最 佳境界” 。运动竞赛的体验会对运动员 产生有益的教育效果,它提高了人们所 期望的那些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 道德的诸方面的品质,给青少年成长和 实现自我了解提供很好的机会。
美国学者莉莎岱碧在《教育在奥林 匹克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为题的论文 中精辟地论述了奥林匹克的教育性,她 说:“奥运会提倡并且鼓励个人参与比 赛国家青年的体能、道德精神及文化教 育,以使他们的健康、品德、公民教育 得以充分的发展。”
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培养人才。
如何理解人才的问题,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 键。我们说数学家是人才,文学家是人才,企业 家也是人才,教师是人才,医生是人才,律师是 人才,工程师也是人才,那么,运动员是不是人 才?从大教育观和大人才观的角度看问题,就不 难理解学校培养体育人才啦。
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的 人才。
●只有以奥林匹克的精神看竞技体育,才能 理解竞技体育的教育性。
●竞技体育的教育性的理解是竞技体育既是 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重要教育手段,同时竞技 体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全面的教育。
宋继新先生在其《竞技教育学》一书中在论 述关于竞技体育与教育关系写到说:“客观地分 析,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是一种运动 的现象,……其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潜藏 在技术和金牌背后最基本、最稳定而起决定作用 的东西。如果我们仅仅片面追求提高运动技术水 平和成绩,那么,就必然会使人成为运动的手段, 而运动则成了目的”。
《联合国体育宪章》也明确规定: “体育运动作为教育与文化的一个基本 方面,必须培养每个人作为与社会完全 结合的成员所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 自律能力” 。
“各种全面教育体制都必须给体育运 动以必要的地位和重视,以便在体育活 动和教育的其它组成部分之间取得平衡 并加强联系。”
●只有以教育的观点看奥林匹克运动,我们 才能理解奥林匹克的理想和奥林匹克主义;
●吴景彪获得银牌,失声痛哭:有愧于 祖国,有愧于举重队。银牌不是也很好 吗?难道只有金牌才对得起祖国吗?金 牌至上。金牌成为目的。
在伦敦埃克塞尔举重馆,年仅17岁 的小将周俊在女子举重53公斤级B组较 量中,三次抓举试举95公斤失败,结束 了自己人生的首次奥运会之旅。
原因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扭曲和异化 忽视了教育的结果,追求金牌至上 金牌=金钱,金牌=名利,金钱=官位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不仅 是运动员全面教育的需要,也是运动训 练本身的需要。二者的这种教育性,是 使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能够融合的基础。 也是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理 论基础。因此,作为教育部门的学校应 该理直气壮的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人 才。
在《顾拜旦全集》第一卷序言中,编 者指出:“他以发展体育作为整个教育学 的基础” 。
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顾拜旦先生从他 恢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就是以教育 为主线,他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 发点和归宿点,“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 是教育”。
顾拜旦恢复现代奥运会的基本目的不 是以奥林匹克运动去推行竞技体育,而 是把竞技体育纳入教育,通过竞技体育 运动使青少年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
反思:
我们的业余体校、专业队是制造 金牌的工厂?
还是培养健全人格学校?
二十一届上届大运 会体操冠军张尚武
全国举重冠军 邹春兰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 冠军艾冬梅
这些人的悲剧 在退役前就已经发 生了,而不是在退 役后才发生的。
北京亚运会举重冠军才力
对奥运精神 理解扭曲
●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赛场上,排名世 界第一的中国选手于洋和王晓理在A组最后一 场比赛中,对阵韩国选手郑景银和金荷娜。赛 场上居然发生了谁都不想赢球的怪事!这个反 常现象令全场6000余名观众发出阵阵嘘声。 最后遭到国际奥委会和世界羽联的处罚,取消 比赛资格。
学校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通过一定系统的教育措施,塑造适 应一定社会需要的接班人的主要场所。 它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有效、最严密和 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教育方 针、目的和培养人才的保证。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新生一代传递 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生 产技术,起到传递人类文化的桥梁和培 养接班人的重要作用。
一句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各级各 类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各级是指不同层次,各类是指不同行业。
体育行业也需要人才。
处于学校期间学习的儿童青少年正 是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逐渐形成的 最佳时期。因此,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 地义不容辞应当承担竞技体育人才这项 艰巨的任务。最近,有人提出了“体教 结合”,体育本来就是教育,没有体育 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教育的体 育不成其体育。
学校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竞技 体育与教育最好的“结合点”。培养高水平运 动员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专才教 育。竞技教育虽然与其它专业教育在各自的具 体目标、方法手段、对象、教育内容、科学依 据不尽相同,但从广义教育的含义来看,二者 同属教育范畴,同样有一个德、智、体、美全 面教育的问题。
(二)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看
竞技体育的教育性
奥运会被公认为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体 育的较量。但是如果脱离了奥林匹克的精神的 较量,那只能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较量。从 单纯的运动成绩的竞赛中,并不能反映奥林匹 克精神的全部,而只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 偏见和误解。不妨让我们从奥林匹克精神的理 解来探究竞技体育的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