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家国情怀主题阅读
中考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1 家国情怀主题阅读(解析版)【回顾课本】七下第二单元歌曲:《黄河颂》本文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记叙文:《老山界》本文真切、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反映了红军长征经历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以及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情赞颂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乐府诗:《木兰诗》这首诗通过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八上第四单元《白杨礼赞》这篇散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九上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是在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九下第一单元现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现代诗采用第一人称,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讲述了祖国艰难的历史,赞美了祖国正蓬勃发展的现在,表达了为祖国“富饶”“荣光”“自由”的未来而努力的决心。
《梅岭三章》这三首诗中,诗人追怀往昔,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幸存者继续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
全诗表现了诗人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海燕》这首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高傲飞翔、勇敢搏击,刻画了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敢于搏击风浪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美好前景。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文题理解与拓展运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文题理解与拓展运用一、文题理解1.解题方法(1)把握文题的象征、双关义:一般从表层(字面义)和深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两个方面来分析。
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形象。
(2)把握作者的感情:有的文题是对作者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或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准确理解其含义。
如《枣核》无疑是宣泄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感情出发点,亦即标题的含义。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阿长与〈山海经〉》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的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4)寻找文章线索:即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梳理的线索深层次地理解文章。
如《背影》就以标题“背影”充当线索表现父子深情。
2.文题的作用(1)散文文题的作用: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待行文线索;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2)小说文题的作用:①突出主题;②设置悬念;③贯穿全章的线索;④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拓展运用1.感受启示题: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
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点,写出自己的创意。
例1:(同第2讲例文《一把芳香的泥土》)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中“芳香”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思路点拨】理解文题一般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来分析。
文中“芳香”表面指土壤的香,实则象征泥土无私、伟大、宽容的精神。
【参考答案】“芳香”本指故乡“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闻起来是芳香的。
实际上在这里象征泥土的精神。
泥土是无私、伟大、宽容的。
它一声不吭地奉献着。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不同的文体承载的信息也往往不同,在记叙文中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景物描写的作用,情节的发展过程,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即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技法点拨】信息筛选和确认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如著名作家萧乾就在《枣核》一文的结尾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再比如要理清文章的线索,我们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性质的语句;要注意“首先”、“其次”等关联性词语,通过把握这些句子和关联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而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我们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分部分、分层次地把握脉络,概括层意。
例如: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这道题似乎抽象,但结合课文内容解答不算难,文中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三次黄土,三处寓意很明显,一处是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一处是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像黄土一样。
另一处是结尾:我们撒下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所以此题答案为: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三 叙事散文_《儿子的一幅画》
【理情节】本文选取生活中的两件小事,表现了“我”对儿子深深的愧疚,表达了“一定努力把爹做好”的决心。
【明线索】以“我பைடு நூலகம்对儿子的歉疚之情为线索。
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一下,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儿子果然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地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
②儿子的画上只写了妈妈,思绪万千,妻子宽慰,让“我”决心当好父亲。
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全咎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去了另一个城市。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是肚子里,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
【悟主题】孩子的成长是短暂的,不能因为忙碌而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否则,可能会导致在孩子心中的缺位。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俩一起演双簧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①见天:每天。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件(共38张PPT).ppt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攀”“缩”“微倾”几个连续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为我买橘时过 铁路、爬月台的情景,突出父亲的艰难不易,表现了父亲细腻深沉的父爱。
二、句子角度
2.句子作用
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2.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乐园的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 读书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点范围的转换,一目了然。
3.以物为线索
如《台阶》一文是以“台阶”为线索,讲述了父亲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定义:贯串全文,推进文章情节的发展,通过线索可以把相关的人物、事
②作用:补充交代了上文某些内容;与上下文情节形 成对比;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 节富有波澜;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中心。
《故乡》一文, “我 ”和 “母亲 ”谈到闰土时, 插入过去少年闰土和“我 ”的友谊片断,接着回到现实。
定义:所谓记叙顺序是指叙事前后安排的次序。主要包括顺叙、倒
件、场面、环境等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4.以人为线索
如《我的叔叔于勒》以“我”作为人物线索,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展开叙述的。
5.以事件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 装”。
如《社戏》一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 全文,再现儿时美好生活。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实在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 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第7讲记叙文阅读3情节作用记叙顺序插叙作用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学生版)
第七讲记叙文阅读(三)情节作用记叙顺序插叙【学生版】一、情节作用二、记叙顺序及其作用记叙顺序主要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顺叙①顺叙的定义: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楚。
②顺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倒叙①倒叙的定义: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同一件事情)。
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②倒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插叙【特殊中间段的段落作用】①插叙的定义:(另外一件事情)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补充、铺垫、照应、说明,使情节有起伏,人物形象更丰富,内容更充实。
阅读时应特别注意交代起讫点的关键语句,或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②插叙的作用:老柿树陈敏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
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
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
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③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
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④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
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
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山流水(1)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2)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那天的天气很高爽。
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3)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
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
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4)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
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
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
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5)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
时间,在山上。
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6)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7)山,并没请谁来!(8)真的,山没有请谁来。
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
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9)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
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10)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
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
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11)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14分)远行的童年记忆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
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
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
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
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
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
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
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
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
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
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
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
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
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
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
飞快地挥舞着镰刀。
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
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
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
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
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
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
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
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
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之人物形象分析【知识梳理】1、常见设问方式(1)请概括张老师的人物形象。
(此问直接答形象即可)答案:张老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正直、有原则的老师。
(2)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张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此题需要先归纳人物形象,再对应人物形象逐条分析。
)答案:①张老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正直有原则的老师。
②从张老师每天中午到教室陪伴同学们完成作业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③从张老师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关爱学生的人。
④从张老师拒收家长的红包和礼物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个正直、有原则的人。
注意:(1)人物性格的表达形式,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且尽量用到三个或三个以上,还要注意多个角度概括;(2)抓住重点,有主到次;(3)分点概括,要点之间不要出现近义词;(4)先概括形象,再具体分析。
做到结合文本,用到三个以上,从不同角度表达,全面、客观、公正。
2、如何归纳人物形象答题方法:①根据人物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②抓住具体人物描写手法推断人物形象;③结合人物身份职业地位揣摩人物形象;④通过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得出人物形象;【积累与运用】老师的优秀品质:(1)认真负责、关爱学生(2)严慈相济、温柔善良(3)风趣幽默、教导有方父母的优秀品质:(1)坚强独立、吃苦耐劳(2)温柔善良、待人和善(3)关爱孩子、教子有方医生的优秀品质:(1)(2)(3)警察的优秀品质:(1)(2)(3)答题格式(1)XX是一个(……)(……)(……)的人。
从……可以看出XX……;(2)他做了……(事件),表现了他……的性格(形象)(3)通过……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形象)【例题精讲】干净刘建超①欧阳市长急匆匆从家里出来,冒着雨钻进越野吉普车,嘴里还嘟囔着,可惜那一池子热水了,没有泡成澡。
②司机小马脚下一踩,汽车闪电般钻进雨夜。
③突如其来的暴雨,恶魔般地袭击了这座城市。
制定完防涝应急预案后,欧阳回到家,媳妇刚给放好了一池子洗澡水。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一、新课标规定的记叙文阅读局部目标: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2.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归纳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进展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评价感情倾向品味文章语言考察题型主要有:〔整体感知〕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就要从全局把握,格式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哪些人+干什么〔起因+表达侧重点〕+结果注意系列事件:时空上有变化,句前加时空间转换词语。
如我看到一条河〔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1:故土一课,可分为三局部,段意分别是:〔1〕回故土〔2〕在故土;〔3〕离故土。
根据各局部段意可归纳为: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回到故土后在故土的见闻和感受以及离开故土时的复杂心情。
例2:06年河北我看到了一条河21小题:文章表达了“我童年记忆中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答案:〔1〕四岁时单独回家迷路。
〔2〕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
〔3〕回家的路上,在河里学会了游泳。
第1讲 记叙文阅读1——修辞手法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统编版)
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知识梳理】一、修辞手法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或方法。
二、复习(1)比喻①定义: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②结构: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③分类:A.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例子: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B.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C.借喻: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例子:世界的东方站着一个雄狮(喻体)。
④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拟人①定义: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夸张①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②分类:A.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策略+考点梳理)
记叙文阅读一、信息提取与概括。
1.阅读题干,找出关键字。
比如概括“XX”和“XX”,或者看有无提示词。
若无已经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提示词进行概括。
2.阅读全文,进行分析,确定作答要点。
①若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所给内容,确定作答区域,在文中画出内容要点;②若记叙的事件不止一件,则需将内容初步分层(分层时可以按照景物的描写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来分,还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来分),看具体讲了几件事;③若记叙一件事,要迅速浏览全文,找出六要素,同时注意抓抒情句、议论句。
3.提取要点,简要概括。
给出部分内容的,模仿已给情节句式按照“什么怎么样”的形式概括即可;记叙一件事的,将六要素整合概括即可;事件不止一件的,将每层的内容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归纳,分条整理出来。
注意:①写答案时要分条整理。
②概括一件事时,个别要素若文中未提到,概括时可忽略,还需删减次要情节,避免答案过长。
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等几方面的作用。
(2)段落在文中。
①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承上启下);②照应标题前文。
还需要考虑是否有环境描写、是否考查情节的作用、是否考查插叙的作用。
(3)段落在文尾。
①总结上文(或全文);②照应标题、前文;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①分析标题的字面义;②分析标题的修辞义;首先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然后理解标题的内容;③分析标题的象征义;④分析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标明写作对象;②概括主要内容;③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或是一件事等,这篇记叙文的文题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④揭示主题,点明主旨;⑤标题新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一、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小花鹿”佚名①去年生日那天,爸爸送了我一只美丽的“小花鹿”。
它既不会跑,也不会跳,是个泥制的储蓄罐。
②“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
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的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只小嘴微微噘着,像是要跟我说话。
“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还有好看的梅花斑纹。
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
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
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下它变得更神气、更漂亮了。
③自从我有了“小花鹿”以后,那些话梅啦、山楂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
我不再随便买零食吃,把节省下来的钱,从“小花鹿”后脑勺上的小口子里塞进去。
每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小花鹿”就像吃到了鲜嫩的树叶一样,高兴得眯起眼睛笑了。
④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不到一年,“小花鹿”变得沉甸甸了。
我抚摸着它高兴地说这下我就可以买许多书啦你的功劳真不小啊1. 在第④段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读第②段,完成练习。
(1)请按顺序填一填“我”是怎样介绍“小花鹿”的样子的。
脑袋→()→脸→()→小嘴→()→()(2)这段话按()的顺序,介绍了“小花鹿”讨人喜欢的样子。
A. 从头到尾B. 从整体到部分3. 读第③段,选出正确的答案。
(1)“那些话梅啦、山楂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的意思是()A. 话梅、山楂,都是“我”的零食。
B. 那些话梅、山楂,都很吸引“我”。
C. “我”很喜欢吃那些话梅、山楂。
D. “我”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欢买零食吃了。
(2)自从有了“小花鹿”,“我”的变化有(多选)()A. 不爱吃那些话梅、山楂了。
B. 不再随便花钱买话梅等零食吃了。
C. 把每天节省下来的钱都存了起来。
D. 改掉了过去乱花钱买零食的毛病。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答题模版一、句式作用1.短句的作用:干脆利落,简洁明快。
2.短句独立成段:视觉上更醒目+突出强调内容。
3.重复的短句:突出强调。
4.对称的句子: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5.长短不一的句子:句式生动活泼。
二、标点作用1.句号的作用:语气舒缓。
2.①问号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
②连续问号的作用: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3.该用顿号却用逗号:逗号停顿时间长,起强调作用。
4.省略号作用:说话断断续续或沉默或思绪延续或给读者思考空间。
5.感叹号作用:强烈抒发情感/增强语气调自我反思。
标点符号的共性作用: 表达了的情感。
三、童谣/歌谣/诗歌作用1.使文章增添生动活泼感(歌谣),具有可读性。
2.使文章增强文化韵味/意蕴 (童谣/诗词),具有可读性。
3.交代信息,丰富文章内容。
4.突出所写的特点。
5.表达人物的心情。
6.点明文章的中心。
7.表达作者的情感。
四、修辞作用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五、环境描写作用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六、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第二部分答题套路一、词语赏析题有手法的解题方法: 手、特、情。
没有手法的解题方法: 解释词语+分析词语作用+词语表达情感。
二、词语含义题本来义:词语的字面意思。
语境:词语在句子中直接体现出的意思。
表现义:词语表现出的目的意图、情感态度、精神品质。
三、句段作用题【结构上】首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万能作用);点明中心(首段中含中心句);文题照应(首段中出现题目);首尾呼应(首段尾端有相似相关语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八年级记叙文阅读复习
记叙文文阅读复习(一)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最后一次蹲守朱卫国①公墓,秋叶纷纷,老梁身穿保洁工作服,挨着一辆垃圾车,一边观察着不多的扫墓人,一边清理小径的落叶。
时间过去一年了,他又在这里等她。
②今天,是她儿子十周岁的生日,儿子长眠在此,那么孤单,她一定会来。
③老梁赌她一定会来,一年前,就在此地,他和她近在咫尺,尽管她巧装打扮、谨慎小心,他还是认出了她,他应该一跃而上,结束多日的蹲守,但他却让一个女逃犯从眼前平静地离开了。
④这是老梁单独执行的任务,尽管没有受到处分,但蹲守必须继续。
尤其是他再过几天就要正式退休了,他不想留下遗憾。
⑤一年了,她凌乱不堪的眼神让老梁无法平静,一个三十四岁的女人,却如一片枯黄干涩的落叶,凄惶憔悴,看得出痛失爱子的折磨已经深肌入骨。
老梁看見她眼中浑浊的泪水,像一根雨线倾注而下,身子剧烈抖动着,她跪在儿子的墓前,轻轻抚摸着孩子的相片,完全忘却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
此刻,她凝视着儿子定格的面容。
很久很久,渐渐地,她脸上露出了轻微的笑意,或许,她想到了:人间与天堂的距离不过是一块墓碑。
⑥老梁没有冲上去,设计好的种种抓捕细节已经忘得无影无踪,他甚至不忍心靠近去打扰她,不知怎的,心底有一种力量拉着他继续隐藏.他看着她哭完后摆出了祭品,有巧克力,玩具,然后,她平静地离开了墓园。
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梁并不后悔放走了她。
⑧—阵秋风把老梁从思绪中拉回,他紧了紧上衣,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远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
⑨他再一次在脑海中回溯起她的经历,原本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尽管被丈大抛弃了,母子俩还可以相依为命的,她发誓要好好带大儿子,她的确做到了,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赚了很多钱,如果儿子没有突发那场疾病,一切都是美好的,医生那一句“我们已经尽力了”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
⑩绝望的她执拗地认为医生治死了她的儿子,她要报复,她私买了一些炸药,特意藏在郊外租来的屋子里,哪知骤起的高温让炸药自爆,炸伤了从这里经过的路人,看到有关爆炸的新闻后,她开始逃匿,过着地下人的生活,无法见到阳光。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十、开放性试题的注意事项
1、中心明确:“谈”时要针对话题, “谈”的内容应 从原文出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 的情感。
2、条理清晰:“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 式(议论记叙相结合),使表达有条理。 3、注意细节: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抓住关键词,注意 文字数量的要求。 4、积累材料:关注生活,广泛阅读,积累较丰富的材 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是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3)第三人称:以“他”叙事。不受时空限制,能 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五来自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及内容的概括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
2)按空间变换划分
六、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一)掌握关键句子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特殊含义 言外之义 深层含义
原则--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3、记叙文中的抒情的作用
分类: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 大的感染力。
九、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 抑)、伏笔、铺垫、渲染、铺排、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等。
一、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 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 心或段落大意。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开头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专题——开头段落的作用开头段落的作用试题类型①首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第1段能否删除,为什么?③首段内容是否多余或重复,为什么?④本文开头写的内容看似与文章主题无关,能删掉吗?为什么?作用①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起因等。
②引出文章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
③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⑥本文的主题是……,而开头却……,欲扬先抑(或其它手法),更加突出了……主题(或情感)。
如果开头段是环境描写①交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衬托或烘托人物心情。
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答题格式内容主题+结构作用。
注意开头段不一定是第一段,可能是前几段。
开头段如果是景物描写,应该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
【中考真题链接㈠】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
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
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
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
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第一讲理解文章题目*考点解读:(一)考点概要1、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探究文章题目的作用。
(二)常考题型主观表述题,常见提问方式有:1、请你说说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2、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3、文章为什么用这个题目?4、文章的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在哪里?5、请你为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名师指津(一)知识清单1、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标题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区别。
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章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指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等。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表层含义是指爸爸最喜欢的花儿(夹竹桃)凋了,深层含义是指爸爸去世了。
2、标题的作用(1)点明文章的线索或暗示文章的写作思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容,突出文章的主旨。
(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引发思考。
(4)确定文章的描写对象、感情基调。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关联主要情节。
(二)典例精析(2012·)点燃一个冬天游睿*模拟考场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包利民(三)应考指南1、分析题目含义的解题方法分析题目的含义,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来回答。
一般都要答出题目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有时会用到一语双关的思路。
答题模式为:表面上是指……,实际上是指……(或象征了……)。
2、分析题目作用的方法分析题目作用,要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主要容,考虑题目的来源、拟题的依据,题目的涵、深层意义,考虑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还要考虑题目的句式结构。
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具体情况,再做出全面的表述。
答题模式为:以×××为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线索(提示了文章的文眼;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拟写标题的方法要给文章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以从标题的作用入手。
可以以贯穿全文的线索为题;可以以文章的写作对象(关键的人或物)为题;也可以以文章的主旨、主要情节为题等等。
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言简意赅。
第二讲把握容*考点解读(一)考点概要1、概括文章容、主旨及中心思想。
2、找出文章的线索。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4、弄清文章的记叙要素,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5、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二)常考题型主观表述题,常见提问方式有:1、这篇文章的主要容(主旨)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容)2、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
(这种题目有时候也会以填空形式出现,即补全故事情节)4、这篇文章(某一段落或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名师指津(一)知识清单1、记叙文六要素每一篇文章都要具备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六要素可以在文中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
间接交代就是要读者根据文章的容,把没有明确写出的要素提炼、概括出来。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作用:采用这种记叙顺序可以将事件交代得清楚明白,使读者一目了然。
(2)倒叙,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高潮,再叙述事件的开始和发展。
作用:这种记叙顺序可以使文章灵活多变,在文中设置悬念,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3)插叙,在主要事件的叙述过程中,插入与此相关的另外的容来叙述,然后再接着叙述主要事件。
作用:插叙可以使文章容更加充实,文章结构灵活多变。
3、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记叙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以事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和以地点为线索。
4、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形式灵活多样,一般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文中的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几个方面去分析。
(二)典例精析(2012·)如果你足够优秀周海亮()让花儿悄悄绽放*模拟考场(三)应考指南1、概括容类题目的答题方法(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容或中心,只需要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可以得知文章的主要容了。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我们只要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要素,并对它们进行合理的组织,就能够得知文章的主要容。
(3)段意合并法。
即先逐段概括出文章每一段的段意,再把每一段的段意组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容。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的总起句(段)、过渡句(段)、重点段落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大意,我们在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这些容或对其稍加整理就可以得出文章的主要容。
(5)取主舍次法。
对记叙了多件事情的文章,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分清各事件在文中的主次地位,然后根据主要事件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容。
(6)关键词法。
概括某些文章的主要容可以通过寻找、组合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得出答案。
2、容概括题的答题原则容概括题的答题一定要坚持具体、简洁、完整这三个原则。
(1)具体就是指答案一定要落实到文章中的关键词语、事件或人物,不能笼统地概括。
(2)简洁是指语言一般要素齐全即可,不能拖泥带水。
需要注意的是容概括类题目中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就是指在六要素齐全的情况下,对文章容进行较为详尽的叙述;题目中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就只需要写出最重要的要素或关键性的词语即可。
情节概括类题目中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就需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就只需要写出最重要的情节即可。
(3)完整是指答题格式规,“人”和“事”缺一不可。
3、寻找文章线索的方法(1)文章的标题即为线索。
(2)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即为文章线索。
(3)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即为文章线索。
(4)作者的思想感情。
(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4、答题模式(1)概括主要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或者文章记叙了×××(人、组织、单位)+×××(时间)+×××(地点)+×××(何种情况下)+做了×××(事件)+×××(结果,即原文强调的容)。
(2)概括文章主旨: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还可以直接从文章中去寻找主旨,一般某些段落(特别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以及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文章的主旨)。
(3)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来回答这类题目的关键词语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眷恋、惆怅、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厌倦、憎恶、痛苦、惭愧、疚、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有的写的含蓄,有的则表达得十分明显。
第三讲品味文章语言*考点解读(一)考点概要1、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2、品味各种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及表达效果。
3、赏析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各类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人称)的表达作用。
5、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句子,重点段落的作用。
(二)常考题型1、说说文中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有什么含义(表达作用)?2、文中的某个词语能否替换、删除?3、说说文中某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赏析文中的某个句子。
5、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名师指津(一)知识清单1、常见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2)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具有人性化特征,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3)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突出强调……(4)夸:揭示本质,增强感染力,给人以启示。
(5)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练。
(6)排比:使容集中,增强语言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7)反问:增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复:强调作用,有气势,增强感染力。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2、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1)象征: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用: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余地。
(2)衬托:用一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去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作用:就是突出主要事物或某个方面。
(3)对比手法: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作用:运用对比,能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作者的志向、意愿。
作用: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感染力。
(6)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作用: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使感情更有感染力。
(7)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这些必要的联想、想象、回忆,使文章放得开,富有情趣,又收得拢,为表现中心服务,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8)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心世界。
(9)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等)直接进行描写的,就是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
它是描写的主要方法。
具体有: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